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24-08-18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精选8篇)

1.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静态网页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时 数: 7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38 学 分 数: 4 考核方式:任务上机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构成如下:平时:40%期末:60%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 动态网页设计、JSP 等 教学参考书:

1.温谦,赵伟等,网页制作综合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向隅,网页设计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出版社,2009 3.张磊,网页设计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开课部门: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课程简介:

《静态网页设计》主要讲解如何应用Dreamweaver创建和管理网站、网页制作基本知识,讲授Dreamweaver网页制作集成工具使用方法等内容。本课程介绍html的基础知识,CSS的基础知识,以及开发WEB最流行的工具Dreamweaver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基本html语句的语法,各种内容在网页中的插入,表格布局,css样式表,层的使用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静态网页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构建网站的基本知识,熟悉网页开发平台的使用,能够独立的创建个人网站。

教学重点和难点

Html中页面标签元素的使用,CSS样式表的设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多媒体教学,机房授课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网页设计基础知识(4学时)1.1 网页的基础概念 1.2 网页与HTML 1.3 WEB标准

1.4 网页设计与开发过程 1.5 HTML基础 1.6 简单的HTML案例 1.7 网页源文件的获取

1.8 利用Dreamweaver快速建立基本文档 第二章 用HTML设置文本和图像(4学时)2.1 文本排版 2.2文字列表

2.3 HTML标记与HTML属性

2.4 HTML标记与HTML属性的局限性 2.5 特殊文字符号 2.6 使用图像 2.7 设置图片的尺寸 2.8 设置图像的替换文本

2.9 利用Dreamweaver设置文本和图像2.10 利用Dreamweaver代码提高效率 第三章 超链接(4学时)3.1 设置文字超链接 3.2 设置页面内部超链接 3.3 设置图片超链接 3.4 设置电子邮件超链接 3.5 设置链接页面的目标窗口 3.6 创建热点区域 3.7 框架之间的链接

第四章 使用表格与表单(4学时)4.1 使用表格 4.2 使用表单

4.3 Dreamweaver中的模版

第五章(X)HTML与CSS概述(4学时)5.1 HTML与 XHTML 5.2(X)HTML与CSS

5.3 构造CSS规则 5.4 基本CSS选择器

5.5 在HTML中使用CSS的方法 第六章 CSS样式设置实践(6学时)6.1 手工编写页面

6.2 使用Dreamweave进行CSS设置 6.3 复合选择器 6.4 CSS的继承特性 6.5 CSS的层叠特性

第七章 用CSS设置文本和图像(6学时)7.1 使用CSS设置文本样式 7.2 用CSS设置图像样式 7.3 用CSS设置背景样式

第八章 用CSS设置链接与导航菜单(6学时)8.1 丰富的超链接特效 8.2 控制鼠标指针 8.3 设置项目列表样式 8.4 创建简单的导航菜单

8.5 应用滑动门技术的玻璃效果菜单

第九章 用CSS设置表格和表单样式(6学时)9.1 控制表格 9.2 美化表格 9.3 案例—日历 9.4 CSS与表单

第十章 CSS盒子模型(8学时)10.1 “盒子”与“模型”的概念探究 10.2 边框 10.3 设置内边距 10.4 设置外边距 10.5 盒子之间的关系

10.6 盒子在标准流中的定位原则 第十一章 盒子的浮动与定位(8学时)11.1 盒子的浮动 11.2 盒子的定位 11.3 z-index空间位置 11.4 盒子与display属性

第十二章 CSS+div布局方法剖析(8学时)12.1 CSS排版观念

12.2 固定宽度且居中的款式 12.3 左中右版式 12.4 块的背景色问题

12.5 div 排版与传统的表格方式排版的分析 案例设计(8学时)

执笔人: 魏荣华

审核人:

2.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一、立足专业, 结合实际, 合理搭建教学内容的模块式结构

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新大纲采取模块式结构, 依据课程特点, 相应设置了基础模块、选学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实训模块等。基础模块是指以机械大类专业的“够用”为原则而确定必学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拓展部分, 或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及继续学习的选修内容。教师要立足于专业特点, 结合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的实际, 合理搭建教学内容的模块式结构。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机械制图等三部分构成了基础模块, 适用于跨机械大类专业;典型零部件测绘被纳入综合实践模块;专用图样识读、第三角视图、计算机绘图被纳入选学模块, 适用于相关专业。化工及相关专业可以选学管路图, 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可以选学钣金展开图、焊接图,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可以选学其他图样。学生如果需要到利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组织生产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就业, 可以选学第三角视图。有条件的学校, 应该开设计算机绘图选修课, 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并能够应用绘图软件, 绘制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 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构成了基础模块, 适用于跨机械大类专业;机械基础综合实践被纳入综合实践模块;机械零件的精度、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及其他选学内容被纳入选学模块, 适用于相关专业。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机械零件的精度, 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几何精度公差标准及标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 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并学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

在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中,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热加工基础、冷加工基础等三部分构成了基础模块, 适用于跨机械大类专业;钳工实训、车工实训、铣工实训、焊工实训和其他机械加工方法实训被纳入选学模块。工程结构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焊工实训;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车工实训、铣工实训;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钳工实训。部分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学其他机械加工方法实训, 在有限的时间里, 熟悉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掌握与专业相应的金属加工的基础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工、量、刃具;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常见工种的工艺卡, 并能按工艺卡要求实施加工工艺。

合理搭建教学内容的模块式结构, 变刚性组合为柔性组合, 有利于机械大类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计课程, 从而使大纲适应性明显增强。教师在模块式结构搭建完成后, 便可以选择相应的教材实施教学。

二、鸟瞰全课, 引领示范, 精心设计绪论课程和总结课程

绪论课程和总结课程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程, 对于学生鸟瞰全课, 概括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都很有意义。教师可以在绪论课上展示往届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引领示范, 让学生对学习本课程之后可以达到的效果有初步的印象, 并增强他们学好本课程的信心。要结合绪论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本课程必要性的教育。例如,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绪论部分, 首先要介绍机械主要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所组成及其四个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其次, 要抓住时机, 从机械组成的角度阐明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对此,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在四个部分当中, 动力部分一般是相应的动力机械专业学习范畴, 市场上有标准化的整机产品供应;执行部分一般是相应的产业机械专业学习范畴, 行业特点显著;控制部分一般是相应的电气控制专业学习范畴, 元器件更新速度很快;传动部分最具有共性, 机械的故障往往由传动部分引起, 机械的寿命往往由传动部分决定, 机械的维护往往以传动部分为重点, 因此机械传动就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对机械组成的分析, 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人员, 还是机械的操作、维护、管理人员, 都应当具备有关机械特别是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们还可以从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角度, 阐述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等, 机械基础课程为已经掌握上述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对象, 同时它又具有自己独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由此可见, 机械基础既是综合性课程, 也是提高性课程。

在全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 教师应当安排适当的时间对本课程进行总结, 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以机械基础课程的总结为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感受到, 机械传动装置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一般是反映在具体的机械零部件上。本课程以机械传动及机械零部件为“纲”, 以涉及到的图样表达、制造工艺、加工精度、受力状况、运动状态、控制方式和维护保养等为“目”, 条分缕析, 环环相扣, 既符合处理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思路,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产现场工作的能力, 还可以从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看到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同时, 可以督促学生进行系统的期末复习, 争取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三、直观立体, 内外结合, 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指导书等以纸质为主的传统资源还有以教学网站为载体的立体化资源。从形式上看, 包括课程文件、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虚拟资源、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测评系统等;从内容上看, 包括课堂教学资源 (演示文稿等) 、实训实践教学资源 (车工、焊工等机械加工实训操作示范动作等) 、行业企业资源 (机械基础类国家及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 、生产现场资源 (机械工具及设备、机械加工对象及产品等) 、辅导答疑资源 (常见问题、热点问题、随机问题等) 、检测及鉴定题库 (学生自测及考试使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使用) 等。目前, 教学资源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之中, 教学资源的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之中。

教师除了在校内自己适当开发制作一定的教学资源之外, 更重要的是正确选择、有效运用校外教学资源。例如, 纸质教材的选取上, 可以考虑出版社的资源。有的出版社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 并在纸质教材上附有学习卡, 教师通过收集若干个有效的学习卡账号和密码, 就可以登录课程学习网站, 注册获得会员账号, 从而获得若干个小时的教师网上资源, 下载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并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学生通过登录网站, 可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知识空间, 开展社区讨论, 自测学习效果, 在线提出问题。有些多媒体资源还可以随时引入课堂辅助教学, 缩短理论与实践、课堂和现场的距离。这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互动、师生交流, 能够有效地延伸课程教学时间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便于学生检测学习效果, 实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便于教师评价教学效果, 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教学内容更加连续和灵活。

在有效运用校外教学资源上, 现代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确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手段, 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非一无是处, 例如, 循序渐进、提纲挈领的板书引领式教学, 可以放慢教学速度, 给学生较长的认知、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展示实物或者模型以及采用挂图等方式的直观教学, 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新知所必需的感性经验。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时分发给学生工厂实际使用的机械图样,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概念;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时利用一些报废的机械零件, 在介绍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时, 取得了较好的收效;在机械加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时, 通过展示各种刃磨好的刀具, 对于介绍切削角度, 收效也很好。

四、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创新综合性实践环节

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根据以往的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机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留出必要的时段, 集中精力来完成训练。因此设置综合性实践模块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新大纲修订时着重考虑的。

综合实践模块要求在专用教学周进行, 它是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完成之后安排的综合性环节, 也是在单元实训完成之后进行的实践性环节, 更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环节。综合性实践模块的项目, 教学大纲规定以典型机械的拆装、调试、分析、测绘、加工为主。当然各门课程选取的项目既要有所侧重, 也要适度交叉。机械制图课程可以测绘为主, 以齿轮泵、单级减速器等典型机械部件或者简化的工艺流程为对象, 进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投影制图的基本原理、机械制图的基本表达方法、专用图样画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画出零件图及装配草图。机械基础课程以拆装、调试、分析为主, 加深对连接零件、传动零件、支承零部件、执行机构, 特别是各种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 解决可能在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问题。金属加工和实训课程可以加工为主, 可以选择一个典型零件, 从识图、选材、下料、划线开始, 贯穿钳工操作、车削加工、磨削加工、刨削加工、钻削加工、焊接加工、质量检验等环节。

五、走出课堂, 教学互动, 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学生缺乏生产实际经验, 缺乏对“机械”有关的感性认识, 往往感到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下转第14页) (上接第17页) 提不起兴趣。新的教学大纲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建议结合教学进程, 组织学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在实施新大纲过程中, 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参与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市场, 接触产业、行业、企业, 接触职业和实践, 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并使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教”、“学”互动、“教”、“学”结合。在传授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润滑和密封等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走进生产资料市场、五金市场、钢材市场、标准件商店、润滑油商店———现场认识各种型材, 认识各种紧固件、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滚子链链条和链轮、传动带等机械零部件, 记录牌号、规格、价格、品牌, 了解产地、销量、用途、质量等信息, 收集产品目录和促销广告, 并对经销人员进行访谈, 做好记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械”的直观了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以及采集和处理技术信息的能力。学生回到学校后, 可在教师指导下到图书馆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工程材料手册》、《五金手册》、《润滑手册》等工具书,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比照和加工整理, 并分组展开讨论, 写出调查报告, 还可选出代表, 利用演示文稿向全班同学和指导教师汇报。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市场调查实践要做好周密的组织工作, 教育学生文明礼貌, 确保人身安全, 不影响调查单位经营销售业务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号) [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1/14/content.1205032.htm, 2009-01-14.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0/info1234920737013100.htm, 2009-01-06.

3.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经侦专业课程;运用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注: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14B173)项目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也已日益成为社会犯罪的主流形态。为了打击和预防此类犯罪,我国自1998年10月以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经侦机构,且全国各地公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经侦专业或经侦方向,以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犯罪发展形势的专业侦查人员。虽然当前经侦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实训实习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但对培养要具有三懂(懂经济、懂法律、懂侦查)卓越经侦人才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为培养具有经济、法律和侦查三种专业素养的卓越经侦人员作贡献。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界定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场景中身临其境,突出了操作性,讲究了趣味性, 注重了实效性,并兼顾了学理性,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使教师与学生高度投入达到学生自身管理经验与模拟情景高度融合的程度,由于该教学法把模拟训练作为主要内容,通常采用典型事例或案例来模拟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该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升级版。

(二)当前经侦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1.当前经侦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当前全国的公安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经侦专业或经侦方向,其经侦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具体包括:经济犯罪侦查总论、司法会计、金融犯罪侦查、涉税犯罪侦查、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侦查、经济刑法、商法学和经济学原理等课程。通过对江西、江苏和浙江三所警察院校以及我院有关该类课程教学方法的调研,发现当前对经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是案例教学法,通常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出案例,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方法;二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当前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各个知识点用幻灯片或影像资料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并理解相关内容的方法;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还会用到启发提问或互动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就是实训实习教学方法,学校通常会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利用一年或半年时间在实践单位进行实习的方法,来巩固其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實践的融合。

2.教学效果

由于经侦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律和各类具体经济案件侦查的相关内容,当前采用上述教学方法虽然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尤其是案例教学、实训教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犯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非法的经济活动,因此要充分理解或掌握经济犯罪侦查的相关内容,除了掌握必须的法律知识和侦查技能以外,就必须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流程,但这些对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显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进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在主动参与中弄清复杂经济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当前在临床医学和经济与管理学教学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侦专业课程中的运用

要使得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侦专业课程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利用典型案例,在对典型案例的案卷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老师和同学共同设计相关的各种场景,学习案例中涉及的经济业务流程,了解在模拟现实中存在的民刑交叉问题,从而定性经济犯罪,解决学生晦涩难懂的经济理论,进一步感性认识各种经济犯罪的实质,从而弄懂各种经济犯罪的侦查途径与取证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选择恰当情景模拟项目

由于经侦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和领域较为广泛,且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该类课程情景模拟项目的选择就应该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即项目内容的选择应针对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领域中的相关深奥理论的真实内涵或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实践要求,并通过与各地公安经侦部门联系对公安实战中正在侦查或侦查结案的鲜活案例和经典案例利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收集,以达到模拟项目内容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另外还应选择学生容易理解、易于表演且在当前学院能够满足实施条件和环境要求的模拟项目,以实现模拟项目的可操作性从而深化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提高其教学质量。

2.设计情景模拟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如上所述经侦专业课程中情景模拟项目通常都是一些已经发生或具有争辩性的典型案例,因此教师应该弄清案例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流程以及各种侦查取证措施从而列出整个模拟过程的基本思路,明确情景模拟项目的目的及要求,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合理性和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主动创设项目中涉及的各种场景,构建模拟中每一个学生扮演的角色,提出在情景模拟中需要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所模拟情景的相关详细背景资料和模拟方案,并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构思设计案例流程的主要环节,以解决教学中应理解或重点掌握的经济业务流程、经济犯罪定性以及经济犯罪侦查途径与取证措施的知识点。模拟场景通常可以设计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进行,即可以是学生表演形式的模拟,如对于合同诈骗案件就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扮演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另一部分学生观摩,并对其中存在的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进行辨析,以及在收集证据时应注重主观证据非法占有目的证据的收集等问题;也可以在现代电子技术支持下创设的程序软件虚拟环境中模拟,如对一些证券市场中的犯罪,就可以利用实验室中模拟的证券市场交易软件进行内幕交易等案件的模拟。endprint

3.注重真实模拟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仿真环境氛围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侦专业课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模拟环境尽可能接近真实,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模拟前对模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自己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应当采取的应变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设置预警,以便应对突发事件。且要求参加模拟的学生通过老师讲解情景模擬的目的宗旨、价值原则、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以及设计的基本思路,并让他们观看以前情景模拟教学的课堂录像等,使其对情景模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参加情景模拟的兴趣,使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准确的理解全身心地投入演练活动,从而意识到他不是在表演,而是正在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去处理各种真实的问题。只有尽量激发现场人员的情绪,调动每一个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中深刻体验角色的要求,同时对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恰当的现象进行适时调整,才能形成逼真的环境从而保证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开展。

4.定位教师的角色,注重学生参与

在情景模拟教学演练中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扮演中转换过来,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经侦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是情景模拟项目的“ 编剧” ,扮演着“ 导演”、“教练”、“组织者”、“评论者”和“仲裁者”等多种角色。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组织准备、课堂引导、总结提炼和评估反思。教师要在模拟前设计好模拟情景剧本,编导整个模拟过程,预测模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在模拟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到模拟教学之中而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要始终作为指导者指导学生按照设计的场景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主动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场景并思考和分析在模拟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并给出评价。在整个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优势,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

5.应注意的问题

在经侦专业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该教学法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因此只有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二是时间的控制,由于情景模拟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尽可能充分展现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这既要保证情景内容的全部展现,又要保证学生参与的激情和耐心,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合理设置和控制模拟时间,教师必须事先做出详细的时间规划,计算好每一个模拟环节的用时,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气氛和效果进行灵活的调节和控制,使情景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充分,一般案例的情景模拟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比较合理。三是由于经侦专业课程通常选取的案例是公安实战中已侦破或正在侦办的案例,这就需要在设计项目时要对相关机密内容进行修改并还应注重保密。

综上所述,在经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他们弄懂晦涩难懂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经济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其经济犯罪侦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永祥.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2]张晓忠.尝试情景模拟教学法 创新教学改革新模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3]邢振江,徐文涛.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拓展和深化[J].教育与人才,2010(9)

4.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

课程性质、任务: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的一个综合培训,强化制

第 1 页

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测绘15件左右零件的部件。该部件应包含典型零件(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及标准件和常用件(螺纹连接、齿轮)等。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根据所给装配示意图与装配体,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拆装顺序;阅读零件图;画出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规定的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学生学习完部件测绘后,应了解、使用测绘工具和仪器;掌握用徒手、AutoCAD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一般复杂程度机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建议学时范围:

20学时-30学时。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提交测绘图纸。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指导书,校内自编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2)其它说明:

三、课程名称: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课程性质、任务:

必修职业技术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能正确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掌握测量基本技能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有关标准。课程内容包括绪言、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设计时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 2 页

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3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02 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其它说明: 无

四、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装配图,并能用CAD从事工程设计及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读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二维绘图、AutoCAD绘图设置与绘图辅助、图块与属性、工程标注、三维绘图与图形输出等。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能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所绘图样应作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较恰当,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维绘图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所学零件图、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符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大作业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1)

第 3 页

其它说明:

五、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

课程性质、任务:

实习的性质:

实践选修 任务:

掌握汽车场地驾驶的基本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等基本常识,在场地内能够掌握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倒车进库等基本技能。建议学时范围: 16学时 实习时间分配:

1、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讲解20分钟左右;

2、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1-2小时

3、倒车进库40分钟左右

4、在车上考核每人20分钟左右 建议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四川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委员会培训部、成都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合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4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李福来等,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7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殊要求

六、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上)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

第 4 页

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装置等各机构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建议学时范围: 4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参考书: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3.鲁民巧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机械制造基础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很多,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发动机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介绍,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七、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下)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底盘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内容、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使用、保养、调整、故障分析等;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第 5 页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参考书:

1.臧杰 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周林福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3.细川武志(日)编,汽车构造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先修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应使学生以汽车这一复杂机械为例,学习机械原理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机构分析、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对于汽车上一般机械装置,能按照其使用要求进行典型汽车机械装置的选型、布置和总体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汽车机械的组成及相关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了解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掌握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选材、滑润方式和滑润装置的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重点: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特点及应用场合;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化情况及其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车用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理解螺纹联接、紧固联接、弹簧的主要类型、材料和精度,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如:发动机缸盖螺栓);掌握单个螺栓联接及螺栓组的计算方法。了解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要求及其应用,理解滑块的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理解连杆机构的组成(如: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罩盖、行李厢盖、汽车雨刷的四杆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重点:

第 6 页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掌握极限位置、行程速比系数、急回特性、传动角、压力角、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分类、运动过程及运动参数,了解凸轮和滚子的材料及结构,理解凸轮表面典型线性。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和特点。重点: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凸轮机构的特点(如: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分电器凸轮)。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运动特性。掌握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应用。重点: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各种传动带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及计算(汽车上常用的齿型皮带和多楔型皮带简介、曲轴前端带传动、正时链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根切现象、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和齿轮模数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与啮合特点,斜点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点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锥齿轮概念、齿轮参数及应用;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分类及其特点,了解轮系的概念、分类及功用。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和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建议学时范围:

64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考试考核,课程成绩可以计入考勤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至少占70%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上、下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孙恒主编,机械原理教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第2版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第1版 3.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7版 4.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第1版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互换性与测试技术、工程力学 其他说明

1、课程内容上偏重汽车采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原则或应用场合及要求,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设计基本要求和原理。加强对学生使用机械手册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汽车常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构传动相关设计计算方法的应用。

2、在教学手段上应注重汽车机械工程实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机构运动仿真、校核等。通过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 7 页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各章节应布置相关习题或课外作业练习,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实际。

4、本大纲仅明确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及目的要求,对于三个教学单元及各单元内各章的教学顺序未作要求。

九、课程名称: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它主要研究汽车电器、电路及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器历来是汽车上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深入应用的今天,本课程对汽车设计、制造、应用、维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电器各零部件如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等各总成的构造要熟悉了解,掌握其中重要部分的结构,进而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再对汽车电路及电子控制方式进行认识,掌握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能应用所学知识与汽车构造及维修结合,能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胡光辉主编,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刘振闻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2.孙仁云、付百学主编,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与生产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发动机及汽车的生产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到发动机、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方法、尺寸链分析计算、汽车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了解夹具设计、工艺文件编制、装配尺寸链建立等知识;使学生理解

第 8 页

从机械加工工艺观点去分析和评价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结构工艺性,了解汽车先进制造技术,了解汽车零件毛坯成型工艺。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韩英淳,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7 参考书: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9 2.曾东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工程材料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有条件,可以先去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课程涵盖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及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各类构件、零件及工模具对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性能特点及热处理工艺分析;抓住材料的成份—组织—性能这一主线,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衍变过程,进一步揭示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途径,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技术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使材料的使用性能与产品的设计功能相适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依据汽车零件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选用适当的材料,并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选材。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掌握汽车运行材料、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铁金属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金属加工及汽车新型材料;了解各种汽车材料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结合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了解国内外新型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求与行业发展同步。课程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件的选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具备能根据产品具体要求按照选材原则对零件进行选材和对其加工过程进行设计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第 9 页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王大鹏等主编.汽车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ISBN:9787111313878)参考书:

1.郑明新.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4.王大鹏、王秀贞.工程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金工实习(冷加工)》、《金工实习(热加工)》 其他说明:

1.重点结合汽车构造的各部分总成和重要的零件讲述构件用钢、机械零件用钢、工具钢、铸铁等的选材原则。对特殊性能钢、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一般掌握。掌握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要求掌握常用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牌号、成份、热处理规范、组织、力学性能和用途;能够根据汽车构件、零件的使用条件,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条件的知识;并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2.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3.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二、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主要传授学生汽车发展史、汽车运动、各大汽车品牌、标识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汽车的了解。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世界汽车和中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熟悉世界著名公司和中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大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标识,熟悉汽车发展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了解汽车发展史中出现的奇闻轶事,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运动的发展和起源,了解未来汽车的方向。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宋景芬,汽车文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第 10 页

参考书:

1.郎全栋,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本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要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求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十三、课程名称:运筹学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及其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图和网络、决策分析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运筹学、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最优化原理、单纯形法原理和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及其矩阵描述、人工变量法、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和运输问题的求解,能够对简单问题建模;重点掌握单纯形法原理和步骤、对偶性质、灵敏度分析、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难点为单纯形法矩阵表示和互补松弛定理的运用;自学:改进单纯形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运输问题的应用。理解分支定界法原理和步骤;掌握指派问题的解法,会利用0-1变量为某些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重点掌握分支定界法的原理和指派问题的求解;难点是0-1规划建模。理解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小树、最短路、的内涵及其解法;重点掌握Dijkstra法、最小生成树解法;自学: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理解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掌握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自学全情报价值(EVPI)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焦永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徐玖平,胡知能等,运筹学(I类),科学出版社,2004;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先修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1 页

十四、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实习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实践必修 任务:

通过对汽车整车及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熟悉汽车各总成的连接关系,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汽车发动机、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原理,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巩固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的操作技能。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实习前学生应全面复习汽车构造的相关内容,预习汽车实习指导书。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1、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各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形式;了解汽车各主要总成件的相互位置关系;

2、发动机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整机拆装与调整实验和柴油机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拆装实验。

3、汽车底盘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离合器拆装实验、变速器拆装实验、驱动桥拆装实验、减振器拆装实验、转向器拆装实验和制动器拆装实验。

4、汽车电器部件实验

掌握汽车电器各零部件、总成的构造、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电机、启动机拆装及检测实验、汽车整车电路认识及车上电器故障检查分析实验。

5、汽车整车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解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汽车拆装用工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了解汽车总装的工艺、顺序、操作方法及要求;严格遵守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汽车整车拆装。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课程成绩从以下三部分考查:考勤成绩占10%,实习过程表现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60%。上述三项成绩若其中一项为零分,则本门课程成绩计零分。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实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参考书:

第 12 页

1.臧杰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其他说明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2、本课程是一门进行实物拆装、结构认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同时加以适当的理论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的精神。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所拆实物的选择,并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十五、课程名称: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性质、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车身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汽车车身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了解车身构件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培养对车身造型的审美意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黄天泽、黄金陵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参考书:

1.马学高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2.程正,马芳武编著,汽车造型,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俞志豪,王祖铭主编,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4.高敏主编,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5.谷正气主编,轿车车身,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

6.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7.杜子学主编,汽车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第 13 页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下),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十六、课程名称:仓储管理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仓储管理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仓储管理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商品验收入库的基本流程,商品出库与发运的过程,仓库商品的保管与养护的方法;理解仓库管理合理化与绩效管理意义;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仓库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刘莉主编,仓储管理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参考书:

1.邬星根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永生、郑文岭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郭元萍主编,仓储管理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先修课程名称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须学习物流机械与设备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七、课程名称:车身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为汽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制造过程,熟悉车身制造的四个环节,包括冲压、装焊、涂装、内饰工艺,以及这四个工艺的工艺特点,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艺规范及其典型的工艺装备等基本内容。为从事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第 14 页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车身生产的四大工艺。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车身的冲压与生产,了解车身的材料;对车身的装焊工艺、点焊设备以及装焊夹具与辅具等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车身的涂装工艺及车身的内饰工艺,了解涂装材料和内装材料;对机器手、机器人的应用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汽车总装的基本流程。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宋晓琳编著,《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先修课程名称: 《车身结构与设计》 其它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车身结构与设计》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八、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常见故障的故障原因、部位和解决办法,掌握汽车各检测项目的检测规范、方法和步骤,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使用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项目检测,并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并分析汽车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汽车技术状况检测与故障诊断两部分。汽车检测部分要求了解检测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标准、汽车技术状况检测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掌握各种检测方法,能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汽车故障诊断部分要求了解诊断的基础理论,理解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原理、思路、方法和步骤。应用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普通高等教育交通

第 15 页

类“十五”规划教材 参考书:

1.孙成刚,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兴敏,汽车维修与诊断诊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

十九、课程名称: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是一门建立在英语基础知识之上,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解决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它是为响应我国逐步与国际贸易接轨的时代要求,适应职场需求,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原版英文汽车维修保养手册,增强学生对于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程。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从学习性阅读转到应用性阅读,通过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掌握常见的汽车专业词汇和进口汽车维修保养手册的阅读和翻译,理解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文体以及摘要的撰写方面的知识,最后要求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能从外文资料中获得专业需要的信息,能应用所学专业外语知识与汽车构造及销售、维修、保险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后在企业后续拓展空间。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吴金顺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陈勇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贤贵,徐达主编,汽车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大学英语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课程名称:物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第 16 页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机械与设备的分类、组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认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要求。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和从事物流机械与设备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物流设备在物流业中的作用,物流设备的分类及其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常见的包装设备的用途及其各自特点;掌握包装设备的应用范围及选择原则;了解集装单元化设备,掌握仓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能够对仓库设备进行配置与选择;熟悉装卸搬运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了解起重设备,搬运车辆,输送机类设备,堆垛机类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与选择。了解运输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熟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类运输设备; 了解流通加工设备的概述、分类;了解条码识别技术及设备(射频识别技术及设备;IC卡识别技术及设备;POS系统;GPS和GIS)。掌握物流设备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方法和步骤;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物流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物流设备的经济管理。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黎青松主编,现代物流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魏国辰主编,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 2.常红、孟初阳主编,物流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秦同瞬等编,物流机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先修课程名称:

运筹学、仓储管理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焊接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汽车车身焊接的各种方法及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到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接等操作方法,掌握焊接理论知识、焊接设备、焊装夹具结构与设计。建议学时范围:

第 17 页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李远军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9 参考书:

1.高元伟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工程材料

二十二、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

本课程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职业技术必修课。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公害、汽车平顺性和通过性、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诊断和汽车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平价方法,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本课程是汽车合理运用,汽车检测,汽车性能评价以及汽车设计的基础理。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汽车运行工况;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平顺性;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的变化以及使用寿命分析;了解更新理论,更新时刻确定以及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了解汽车噪声。理解汽车技术状况与使用性能的变化,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掌握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掌握运行材料的合理使用;掌握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掌握汽车走合期、低温、高原和山区、高温、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掌握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运用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高延龄主编,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参考书:

第 18 页

1.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其它说明:

1、本课程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3、根据课程的特点,拟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十三、课程名称:汽车测试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工程中最基本的测试理论及分析方法;掌握汽车上常用物理量的测试;培养学生用试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处理机械工程中技术问题打下较好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信号的时域,频域(重点)描述方法,理解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以指导选择一个测试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掌握汽车上及常用传感器及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或研究的要求选择和组成一较合理的测试系统。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唐岚,汽车测试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黄长艺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卢文祥,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施文康等,测试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周生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王光铨等,机械工程测量系统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大,学习本课之前,建议修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5.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数学分析Ⅱ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数学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求解定积分,如何理解和讨论级数和反常积分的敛散性以及多元函数基本性质,它是分析数学系列课程之一,也是其他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

数学分析

(二)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之一,在第2学期开设。

(二)教学目的

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可积条件,计算方法及几何意义;反常积分和级数的概念和敛散性的基本判别方法及幂级数的基本知识;Euclid空间上的函数性质及偏导数全微分;初步培养具有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敛散性的思想;为分析数学及其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

分6部分。(1)第七章讨论定积分的基本理论;(2)第八章讨论反常积分的基本理论;(3)第九章讨论数项级数的基本理论;(4)第十章讨论函数项级数的基本理论和幂级数;(5)第十一章讨论Euclid空间上的基本概念和函数极限与连续;(6)讨论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及求多元复合函数导数的链式法则。

(四)教学时数

108学时

(五)教学方式

讲授法,同时注重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密切结合。

二、正文

第七章 定积分

教学要点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思想,可积的判断方法,微积分基本定理和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和定积分的数值计算。教学时数

2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和可积条件

(6学时)

定积分的引入和概念,Darboux和等基本概念,Riemann可积的充要条件和一些可积函数类。

第二节 积分的基本性质

(3学时)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线性性,保序性,区间可加性和积分第一定理等。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4学时)

积分上、下限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正交函数列,奇偶函数的定积分。

第四节 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4学时)

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弧长,几何体的体积和旋转体的侧面积。第五节 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2学时)

微元法和简单数学模型和求解及一些简单应用。第六节

定积分的数值计算(3学时)

介绍数值积分,Newton-Cotes求积公式,复化求积公式和Gauss型求积公式。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定积分的概念,Darboux和概念等;掌握可积的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定积分的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方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及奇偶函数的定积分等)和求面积、弧长、体积和侧面积,了解微元法及其应用、定积分数值计算的几种方法。

第八章

反常积分

教学要点

反常积分收敛和发散的概念及敛散性判别法。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

(4学时)

反常积分的引入,反常积分敛散性概念,奇点,Cauchy主值和反常积分的计算。第二节

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4学时)

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反常积分的Cauchy收敛原理,非负函数反常积分的比较判别法,Cauchy判别法,以及一般函数反常积分的Abel,Dirichlet判别法,介绍积分第二中值定理。考核要求

掌握反常积分敛散性的定义,奇点,了解Cauchy主值和反常积分收敛的关系,掌握一些重要的反常积分收敛和发散的例子,理解并掌握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并能用反常积分的Cauchy收敛原理、非负函数反常积分的比较判别法、Cauchy判别法,以及一般函数反常积分的Abel、Dirichlet判别法判别基本的反常积分,简单了解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第九章

数项级数

教学要点

数项级数及其敛散性概念,级数的基本性质,上、下极限及其性质,正项级数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判别法。教学时数

2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项级数的收敛性

(4学时)

数项级数及其敛散性概念,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和其它性质,一些简单的级数求和。第二节

上极限与下极限

(4学时)

上极限与下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第三节

正项级数(6学时)

正项级数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收敛原理,比较判别法,Cauchy、D`Alembert及其极限形式,Raabe判别法和积分判别法。

第四节

任意项级数

(6学时)

级数的Cauchy收敛原理,Leibniz级数及其判别法,Abel变换、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概念,Abel、Dirichlet判别法,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的级数具有的性质(更序级数级数等),级数的乘法。

第五节

无穷乘积(4学时)

无穷乘积的定义和敛散性概念,条件和绝对收敛概念,无穷乘积收敛的必要条件,无穷乘积收敛与级数收敛的关系。考核要求

准确理解敛散性概念、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和其它性质,熟练地求一些级数的和;准确理解上极限与下极限的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求上极限与下极限;比较熟练利用正项级数的收敛原理,比较判别法,Cauchy、D`Alembert判别法及其极限形式,Raabe判别法和积分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准确理解Leibniz级数,并比较熟练利用Leibniz级数,Abel、Dirichlet判别法判别一般级数的敛散性。

第十章 函数项级数

教学要点

函数项级数和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和函数列的连续、可导和可积性;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及其半径求法,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教学时数

2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6学时)

点态收敛,收敛域,部分和函数,点态收敛函数项级数的基本问题,一致收敛、内闭一致收敛,函数列一致收敛的判别法。

第二节

一致收敛级数的判别与性质(6学时)

函数项级数的Cauchy收敛原理,Weierstrass判别法,Abel、Dirichlet判别法,一致收敛级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和可积性,Dini定理。第三节

幂级数

(6学时)

幂级数概念,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利用Cauchy-Hadamard定理,D`Alembert判别法求收敛半径,幂级数的连续、可导和可积性,利用幂级数的连续、可导和可积性求幂级数的和。

第四节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4学时)

函数幂级数展开的条件,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第五节

用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2学时)

Weierstrass第一逼近定理。考核要求

重点理解点态收敛、一致收敛和内闭一致收敛,函数列一致收敛的判别法;掌握并学会应用函数项级数的Cauchy收敛原理,Weierstrass判别法,Abel、Dirichlet判别法,掌握一致收敛级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和可积性;重点掌握用Cauchy-Hadamard、D`Alembert求幂级数收敛半径,可以利用幂级数可导和可积性求幂级数的和,掌握函数幂级数展开的条件,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简单了解Weierstrass第一逼近定理。

第十一章 Euclid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

教学要点

Descartes乘积集,Euclid空间,Euclid范数,Rn的极限,开集,闭集,Euclid空间的实数理论的推广,多元函数的定义,重极限和二次极限,多元函数的连续,向量值函数及其性质,紧集上的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Euclid空间上的基本定理

(6学时)

Descartes乘积集,内积及其性质,Euclid空间,Euclid范数,Rn的极限,有界集,内点,边界点,孤立点,聚点,开集和闭集及其关系,闭包,闭矩形套定理,Bolzano-Weierstrass定理,Cauchy收敛定理,紧集及其Heine-Borel定理等。第二节 多元连续函数

(6学时)

多元函数的定义,多元函数的重极限和二次极限及其关系,多元函数的连续,向量值函数及其极限,连续等性质。

第三节 连续函数的性质

(4学时)

紧集上的连续映射概念,紧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值定理、一致连续性定理、中间值定理等,连通集和区域。考核要求

重点Descartes乘积集,内积及其性质,Euclid空间,Euclid范数,Rn的极限,有界集,内点,边界点,孤立点,聚点,开集和闭集及其关系,闭包,理解闭矩形套定理,Bolzano-Weierstrass定理,Cauchy收敛定理,紧集及其Heine-Borel定理;掌握多元函数的定义,多元函数的重极限和二次极限及其关系,多元函数的连续,了解向量值函数及其极限、连续等性质;理解紧集上的连续映射概念,紧集上连续函数的有界性、最值定理、一致连续性定理、中间值定理,掌握连通集和区域等概念。

第十二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教学要点

偏导数,方向导数,全微分及其之间的关系,梯度,高阶偏导数和高阶全微分,向量值函数的导数,多元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偏导数

(6学时)

偏增量和全增量,偏导数,方向导数,全微分,连续,可偏导,可微之间的关系,梯度,高阶偏导数和高阶全微分,混合偏导数的相等,向量值函数的导数。第二节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6学时)

多元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及其应用,一阶全微分的形式不变性。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偏导数,方向导数,全微分,连续、可偏导、可微之间的关系,梯度,高阶偏导数和高阶全微分,了解混合偏导数的相等,向量值函数的导数;重点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及其应用,了解一阶全微分的形式不变性。

三、参考书目

1、陈纪修

於崇华

金路,《数学分析》(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6.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Course Design of Data Structure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1周编写年月:2004年7月

执 笔:刘科峰、李小英、高学军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1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学院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了在封面中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6.附录或参考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选题

根据教材《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要求通过设计,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 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民航售票系统; 4. 有理数四则运算器; 5. 文本格式化器; 6. 哈夫曼编/译码器; 7. 教学计划编制; 8. 计算机辅助考核系统;

9. 学籍管理系统; 10. 图书管理系统。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据结构》的配套课程,学完《数据结构》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六、成绩评定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包括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上机情况(20%)包括出勤情况、调试表现。设计报告占40%,设计作品占40%。

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磁盘或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究 篇七

职业中学的学生一般 “底子薄, 接受能力差”, 且普遍存在厌学思想, 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 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而兴趣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时, 我们一定要重视 “引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践,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 从而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 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2 着手应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 教师一方面可应用Powerpoint、Authoware、方正奥思等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 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 多媒体的应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容量明显加大, 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3 着重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创新之本, 创新是思维之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

3. 1 采用情境教学, 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常言道: "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内在联系, 有的放矢地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概括、总结。

3. 2 精选典型习题,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选择典型习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一题多解就是同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求解, 通过一题多解, 能使学生学会 “存异求同”, 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又能使学生 “集中求同”, 以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应某一题目, 必有一最佳解法。一题多解的训练, 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变即以一道典型习题作为基础,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不断改变习题已知条件或待求问题,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又可以挖掘学生潜力,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3. 3 注意正反结合, 培养思维的可逆性

一般情况下, 人们所遵循的是从 “因”到 “果”的常规思维模式。但由 “果”寻 “因”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 反向思考: 磁能否生电, 并由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尽可能设计出一些既可正面思维, 也可反向推理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这样, 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 4 适时分析比较, 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 再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 这是训练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如现在要测量一个电阻,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方法, 如用欧姆表、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提出: 哪种方法测量比较方便? 哪种方法测量比较精确?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 得出结论,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4 着力实验实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 实验设备简陋, 导致实验实习无法正常开展; 有条件的学校也因疲于应付单招考试或多或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导致大量的实验实习设备闲置。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 因为必要的实践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 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 巩固理论, 让学生经过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如: 在教学中, 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 ( 其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 , 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 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 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 还可用示波器演示信号的放大过程。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 ( 焊接、连线方法等) 。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讲解安全等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 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 大到整机装配, 一丝不苟做到规范, 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 避免其它学生犯同样错误。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得到感性认识, 实验成功后, 学生的自信心可大大增强, 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变得比较融洽。

总而言之, 要搞好电子技术教育, 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就必须在教法上狠下工夫, 勇于创新, 敢于争先, 这样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 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电子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且它应用于各行各业,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参考文献

[1]李雅轩.模拟电子技术, 2000.9.

[2]商继宗等.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我国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一、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用人单位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中级工证书。

在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上,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任职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用人单位的实际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

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用人单位、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践课课程体系。

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用人单位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二、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加剧了教學学时的膨胀,进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践课教学学时不低于理论教学学时。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三、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

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

1、实施实践教学法。

维修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实践式教学。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3、考试改革举措体现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表现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表现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考试同时采用开卷和闭卷,成绩分别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