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共12篇)
1.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教学同时,也有不少教师,追求虚伪的美丽,在课堂上故弄玄虚、挖空心思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使语文课变得苍白、肤浅,学生失去兴趣。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实有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在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钻研课本要深入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但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一节课成为一节高效课堂,,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要准备些什么呢?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教师要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我虽然执教了十五年的语文,但每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我总要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难解字词,在旁写上注释;参照各种教学参考书把文章的结构分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在教本上作好标注……这样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做到了然于胸时,我才敢理直气壮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教学时,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决不能离开手中的那本语文教科书。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预习要充分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教学,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书不读熟不开讲”。
而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又是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略的环节。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比较紧密的接触,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交流,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指导要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是课堂教学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持人,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的倾听者、激发者。
就拿课堂教学中大家都很看重的朗读指导来说。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朗读环节,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范读、引读等等,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如果学生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如果这种指导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朗读指导如此,对话、练笔等的指导也亦如此。没有效果的指导往往是盲目、缺乏生命力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实施新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文本。
四、教学媒体要实用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教学媒体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轻重点。诚然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配乐诵读,画面映衬,让学生在美好的视听氛围中,浸润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妨碍了学生对诗作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多媒体课件其实是双刃剑,它就像一个人为的陷阱,让人跟着它走,而无法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的意识,不受机器的牵制与束缚,解放自己的手脚,滋养学生的心灵。语文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体,一手好字,一张铁嘴,真实实在地贴近学生实际,脚踏实地给学生有所得。教师深厚的功力应该渗透在灵魂深处,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无论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流露出一种魅力,在课堂上形成磁场,让学生如沐春风。
五、教学反思要及时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激情,还需要智慧,那么如何追求课堂教学的智慧呢?途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反思对与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了,备课、上课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而教师、学生、语文教材则是教师反思的三个基点。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逐步成长学会教学。,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自觉地反思,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自主地反思,把它变成教师的“习惯动作”。只有及时的实践反思,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理念,提高我们专业素养,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教育最优化。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也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
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郭春香
电话号码:1361707662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人教版)]
2.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二
1.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意义
1.1 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虽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课程项目之一, 但它的作用却跨越了学科的范围, 因为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阅读, 对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 阅读都是基础。对于小学生, 特别是二三年级这种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语文阅读教学更是他们奠定一生的母语文化基础的机会,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 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解决教师教学的困难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国家和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要求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快速提高。这对本来就担任着语文基础教学任务的小学语文老师来说, 无非是巨大的压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2. 影响实效性的因素
2.1 阅读教学无法引起感情共鸣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点。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的教学, 在它的教学任务中除了基本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人的情感的陶冶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课文里所包含的情感, 无法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也就没办法实现陶冶情感的目标。整个课堂教学也必然是非常枯燥无味的, 学生的兴趣也就没办法得到提高, 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不会好。一般来说, 教师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情感的原因, 大多来自于教师自身没有投入足够情感和用心。例如, 在朗诵时没有顺应课文的情感主线, 只是单纯地朗诵了课文的内容或者是没有适当地采用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像是某位小学教师在讲授《回乡偶书》的过程中, 本应是自己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诗歌的内容, 奠定了感情基调, 然后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作者回乡时两鬓斑白, 孩童不识的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愁苦。但是, 教师却在朗诵课文时只是简单地朗诵出了内容, 并没有饱含情感而且也没有做任何调动学生情感的工作, 只是单一地讲解课文, 这样的教学方式, 将会大大地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2 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程度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但现实是,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同一而论, 没有针对性, 制定的教学方案要么就是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么就是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办法适应学生的特点, 也就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甚至使学生滋生厌学情绪。
3. 解决措施
3.1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之所以没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一方面是教师感情投入和用心程度不够, 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始终没能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也要带动学生参与。首先,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 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认真地阅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感情主线, 以便于在课堂上的朗读, 讲解。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在文章讲解开始前, 或者讲解完一部分后, 一定要让学生自行阅读, 感受其中的情感, 这样的做法对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有着关键的作用。最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进行课前导读的工作,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提升课堂的活跃度。
3.2 联系学生实际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作为自觉性尚未发展良好的群体, 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 小动作的情况出现。这对教师教学方式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教师应该学会在保障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例如小组间的比赛和游戏等,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任务时, 要从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 活动的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是奠定小学生阅读基础的教学, 不仅关系着学生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 也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 必须给予高度地重视, 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积极改变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媛.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 (z1) :11-11, 12.
[2]徐国佳.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J].课外语文 (教研版) , 2014, (6) :141-141.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篇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实效性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领悟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如下:
一、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讀教学往往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知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讀教学的认识上。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任务。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讀教学是做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讀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把阅讀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因此,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二、正确解讀课本
正确解讀课本是上好阅讀课的条件。应从学生学句和教师教学这两个角度一步一步研讀课本。把握其语言特点。第一步,教师应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品行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觉思考学生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疑点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愉快点。
三、实行教学计划
主要是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应注意两点:①新课标的要求,特别是新课标划分的年段目标,不能越位,也必须到位。②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自己的知识,认识和学习习惯。在"明确内容"方面,老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些课文,学生已经明确了主要内容,并发表了精当的看法,老师还不停的提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回答,这样只会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消极效果。教师的提问应做到,学生站着够不着,踮着脚刚够着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有人认为,导致阅讀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缘故,一是教学目的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妥,重内容,轻情势;三是教学实验中非语文活动多,打击了语文训练。
总之,工具性萎缩,轻视语言学习,特别是轻视领会语句的表达效果。忽略了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略了从讀中写相识文章写法,是造成语文教学失效的原由。
那怎样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提倡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目的明确、适当,"三维"目的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的突出,而且要落实到教与学之中。
(3)语言训练要踏实。处理好情境与学生的联系,这样这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讀、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讀、写训练踏实。
(4)教学手段要质朴。教学手段轻便、实用,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生长的教学理念。
四、灵活机动地实施阅讀教学。
(1)讀出情。阅讀教学第一要务是讀。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讀,教师也应增强讀的引导。该讀出画面时讀出画面,该讀出情绪时讀出情绪,该讀出看法时讀出看法,该讀出要领时讀出要领,讀时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草原即景》要讀出草原的广袤;讀出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想象草原的美与辽阔。
(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体现力的语言,要有所得。
(3)悟出效。即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故乡的水墨画》一文句子传神:"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掀"、"掐"准确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
(4)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讀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讀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讀),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未来出行工具?)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讀、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接上页)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理解、掌握了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我们依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知识(能力)建构——拓展延伸。
七、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中,我们研究的是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只是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一个方面,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应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浩瀚的音乐资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等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 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2]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万山区高楼坪中心完小 刘艳 《铜仁日报》 2013.11.14 语文是教学的生命,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独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生活中见实效,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帮学生提供自 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倡导朴实的教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首先,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次,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同 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四、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
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何尝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篇五
定远县建设小学 汪家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学习评价在学生个体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 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评价要有激励性
有一首儿歌唱得好,“假如爱我,你就夸夸我,假如爱我,你就抱抱我。”可见,有效评价对于孩子有多么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孩子的优点。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但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平淡淡,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让人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
我们班有个叫小洋的孩子,他整天傻傻的,连课堂作业也不做,我有点着急就把他妈妈叫来了解情况,他的妈妈一看就是那种善良老实的家庭妇女,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流下了眼泪,说:“老师,孩子带你麻烦了,我知道孩子成绩差,我也很着急,每天晚上我都看着做作业,我都快被他逼疯了,不信你看他的手,我气极了,就用针往他手上戳,可是不管用。”我把孩子的手抓过来看了看,惊呆了,孩子手上布满了伤疤。我是一名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妈妈,我了解母亲的心。从此,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和小洋多说两句,写字的时候,就握着他的手师范写几个,当他模仿写对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的字很漂亮,就是一个小书法家嘛!”每次听到表扬,他都会扬起得意的头。渐渐的孩子变开朗起来,看见他从学习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为自己能帮助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而高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对教师的评价艺术和自身素质和教学机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二)评价要敢于批评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禁区!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如,评价学生写字时,老师说:“ 你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坐姿、握笔姿势也很正确,大家向他学习!”“你的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的字如果能再写得大些,就更好了!”
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暗示了教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如果我们能够指明改进的方向和办法、措施,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做,那么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我总是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
(四)巧妙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6.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培养起着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情感态度需要。从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学仍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仍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与体现,学生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于此,众多这种现象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就不宜于小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此,简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符合学科建设需求,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与保障,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考虑的都是怎样讲授,如何设计好教学方案以及哪种讲授方法最方便等,从未考虑过学生能否接受,能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等等。简言之,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了“学生本位”的意识,未能从学生身心特点与自身需求出发,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其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正确定位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民主、科学的课堂氛围中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传统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装载知识的器皿,不符合素质教育下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因此,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或方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问题情境法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其置身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例如,在执教《诚实与信任》过程中,当学生已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时,说明他们已学会读书。不过这远远不够,学贵有疑,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让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提出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如:(1)课文为何用“诚实与信任”为题?(2)小明打碎了花瓶,也未被妈妈发现,为何还要主动承认错误?(3)小明妈妈了解情况后,为何不责备小明反而夸奖小明?(4)盲人为何愿意路人搀扶其过马路?在这一系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诚实”与“信任”之间的关系与区别,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敏锐的眼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一旦产生兴趣,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模仿表演、画画、游戏等都是不错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其在意境中感受到作品所特有的美,再根据爱好画画这一心理特征,让其在粗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行配乐作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在画画中享受美,在评析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语文文化素养、动手动脑能力、绘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想象力的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执教《江雪》时,教??就可根据小学生爱好画画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将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运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来,并详细说明这幅画的内容。经过教师的讲解与描述,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相信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小画家,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一般性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加强课堂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内化吸收
学习效率主要来源于对新、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与掌握快慢程度,还需通过不同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组织“你画我猜”“成语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让其能向着教师所期望的发展,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堂实践教学以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发展与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7.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七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课文方法, 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 是上课前重要的准备工作, 它是学生接受新课知识、学习的第一步, 对于新课知识的学习, 原则上说只是起到一个“ 探路”的作用, 使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整体框架, 真正掌握新知识的后续学习活动。 如果预习做好了, 学生掌握新课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些, 而且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看法, 不再局限于只领会教师的讲授。
从教多年来, 发现现在的学生没有自己先预习课文的习惯, 主要就是靠老师一节课的讲解来学习新授中的内容。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使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教给学生如何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课文中个别字的读音、句段的停顿等。 教师要让学生把预习前不懂的地方、有迷惑不解的问题用笔圈起来待教师讲解时自己就能明白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存在, 这样就能自然地解决自己学习中的不解之处。
当今社会更需要有学习能力的人才。 课前预习, 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在课前,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而预习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 也就是共同设计预习提纲, 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学习相关知识, 发现疑难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而且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 天生爱玩, 对一些事物充满好奇, 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让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 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如今,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灵活巧用创设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 在学习《 观潮》 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一说海潮的变化, 学生说出了潮水在上涨, 气势宏伟。 教师给这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说:“ 回答得很好‘ 你真棒’”。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 潮来时, 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 像一座城墙, 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教师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了今天的学习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已是大势所趋。 从教学实践来看, 课件教学的使用既直观、省时, 又具体、生动, 因此, 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究其原因, 是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来, 使基础教育向着现代化的手段迈进。 因此,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力、创新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的不断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 我在教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课时,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 要求会唱这首歌的学生跟着一起唱, 并且给学生也看了相关图片, 接着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问了学生一些问题:你们除了了解以上的一些内容, 还知道有关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几位学生简要地介绍了有关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 这样,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很快让学生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四、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 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吹进了课堂, 教师都想抓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 合作”这一亮点, 使课堂充满生机,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并有所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中, 强化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我认为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行, 而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要长期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 2) 小组的组合与成员的分工。 ( 3) 把握合作时机, 拓宽合作内容。 ( 4) 有效的学习评价。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 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解决,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8.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篇八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82-1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课堂活力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升上来不久。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一节完整的教学需要四十分钟,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这么长时间里专心致志的学习,比登天还难,他们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课之前,我经常会设置一些问题或插入一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我会先出示一幅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让学生来明确这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两个主人公。“但是它们之间发生了什麽事情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采取,提高教学效果
1.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突显主体。“在课堂上的主体是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从为了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出发”。显而易见,是学生。因此,老师课堂预设的目标的最终指向者应该是学生。有的老师上课像演员在表演“口才”、卖弄“才情”,似乎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而不是在组织、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训练以至掌握语言文字运用技能。我上课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二年级的《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新授过程中,我通过课件和视频为学生讲解梅兰芳学艺的经过,让学生感受梅兰芳的艰辛。在评课时,专家老师给我的评价是课堂脱离了主体,成了老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课后反思让我意识到梅兰芳学艺的过程是艰辛的,这一教学重点是我强加给学生的,并不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体会到的。看来语言文字能力是一种技能,需要大量的、反复地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学生不动口、不动手,喂一点吃一点,听听看看,圈圈划划,不“亲自”动口动手去读去理解是不行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2.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突出年段。低年级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以前我一直不是很明确。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现在我认识到是要解决“怎么读”和“怎么写”的问题.在“怎么读”部分,指导学生朗读要有层次性,不能直白地一遍一遍地读,要在感悟的基础上来练习朗读,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范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后我反思到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很好地读出课文的意韵。问题出在我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带入情境,所以读不出想要的效果。另外,孩子本身对文字接触也刚起步,还需要多读、多听、多感悟。在“怎么写”部分,我认为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要细化,学生刚刚接触到写字,先要让学生认识字的笔画、字的结构、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等等。这任何一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写字指导时我们一定要细致,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3.低年级语文教学在重点处要浓墨重彩。“浓墨重彩”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画画一样,在重点、难点处要“浓墨重彩”。这点我是从专家评东山实验小学的孙泓老师的《小河与青草》这篇课文时体会到的。孙老师的课在评课时得到了专家很高的评价,在新授过程中体现了教学的真实,突显了课堂的主题,内容充满了情趣。但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板书没有突出重点。课文中小草紧紧抱住泥土才使小河水清澈见底,而小河为小草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因此“紧紧抱住”“充足水分”这是课文的重点,老师在板书时如果能突出,就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而孙老师恰恰忽略了这一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对课文的重点要浓墨重彩,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4.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关注课堂上的教学细节。“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悉心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准时机,巧妙深挖,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此想到自己上课时忽略的一个细节,那天我们在学习《小河与青草》这篇课文,我出示了一张图片。“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因为是一年级的缘故,我设想小朋友会从色彩上来描绘一下小草,果不其然,每个小朋友讲得都不错。“绿绿的小草”“绿茵茵的小草”。孙同学站起来说:“小草在开心地对我们笑。”我考虑到低年级的小朋友,给他灌输拟人这个修辞,如果不能接受,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我说:“说小草会笑,不贴切,不正确。”但在学习《新课改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后,我才发现,“小草会开心地笑”恰恰反映了该学生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观察和想象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在新课改中,也正需要我们老师改变课程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这样的细节都被教师忽略,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给学生一个自由、开阔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完整和完美。
9.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九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与书籍合作
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经过初步的阅读,他们会在对课文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许多疑问,有些问题,例如生字词语的不理解,可以从课后的注释中得到解答,而有些问题却从课文中无法得到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去查阅资料,学会与课本之外的书籍进行合作,提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不理解秦王为什么会以十五个城池的代价来换取和氏璧,击缶与鼓瑟如何能分出优劣?这些问题就需要去查阅相关书籍,通过查阅,学生知道了和氏璧的来历,缶与瑟雅俗之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例如学习《古诗四首》时,为了理解每首古诗的含义,学生找到作者的其他作品、生活时代,体会其创作风格,找到同一类型诗作对比,进一步体会诗意,对于诗作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他们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这种合作培养了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打破了以往学习中局限于课文内容的狭隘性,是今后学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二、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果说在学生与书籍的合作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书籍是较被动的,合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那么,这里谈到的第二种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就是生生合作。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生生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有限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知识库。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理、地貌、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三种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更全面地去了解课文。生生合作的目的,还在于交流不同的看法、认识,最后达成共识,或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以《林海》一文为例,老舍先生对于岭有这样一句描写:“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让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在小组学习中,不少组对这句话进行了分析理解,有的人认为通过一个“点”字写出了岭的温柔;有的人认为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还有人认为写出了岭的连绵起伏,为林海的“海”字做了铺垫。通过交流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同时也领悟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并达到了生生合作的第三个目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加以分析、整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人想取得长足的进步所必需的人格素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表现在师生合作关系上。在合作中,教师既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参与者,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促进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走到学生中,无意间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怎么样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顿时我有了感触:事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学生比我观察地仔细。后来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积雪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一时之间将军没能认出来。在师生合作中,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培养学生与社会、与自然的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与社会、与自然合作,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能力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现行语文教材中介绍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也很多,如《鼎湖山听泉》、《迷人的张家界》、《松坊溪的冬天》、《林海》、《草原》等,我有机地将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以《江山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到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去陶冶,再通过写写、唱唱、说说、画画等形式表达出心中对美丽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电脑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电脑》的单元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安排了电脑百科、网络新干线、网络迷人防上瘾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亦乐乎。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合作的内容。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0.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
评论数(0)浏览数(3)推荐数(0)发布人:武转红(清徐县)发布时间:2012-03-26 传统的科学教学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学生不善于倾听,探究活动只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蚯蚓》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蚯蚓在在什么地方生活?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观察蚯蚓怎样爬行?蚯蚓能长时间放到水里吗?让学生回家实地考察验证。
二、重视教学情境化,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1、科学实验情境。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时获得的大量的感性信息。带着问题去探索,接受新知识。
2、生活经验情境。
科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科学,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设疑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有效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悬念,他们的好奇心会随之而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可极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适时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会随老师疑点,不断思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上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在小组自主合作在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按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分组,让不同
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的主题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混乱;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也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如在教学《蜗牛》《蚯蚓》《蚂蚁》时,就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教师讲解,就可知道他们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记录员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汇报员负责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常规。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指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这在执行时他们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觉得很自然,愿意理解和接受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学会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现象。每个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小组成员间产生一些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的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4)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听完整不插嘴。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合理应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
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凡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他们亲自动手做,让学生充分的去做。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事实,讲究证据的认真态度。实验时应注意:
1、明确目的,提出明确要求。
教师在设计实验使首先明确目的,提高实验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的目标。
2、实验材料要多样。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进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在选取实验材料中必须考虑能否为学生开展有效实验提供有利的支撑,体现实验材料的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让学生提前收集实验材料,学生难以收集的,由教师收集。如:《观察土壤》找土壤中的沙和粘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沙土和粘土分开,自己设计实验。在教学黄豆发芽的对比实验时:拿两个大小一样的塑料杯,里面加入一定数量的相同的水,其一个杯放在阳关照射的地方,而另一个则放在阴暗处,两周之后进行比较。
3、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培养逻辑推理,讲求思维的严密态度。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
11.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实效性 兴趣 能力 训练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22-0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真正体现课堂的实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现浅谈如下:
一、“以趣激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可使人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去活动,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不停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才能学得快,记得牢。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方法略举以下几个:
(一)发挥语文本色,激发学习兴趣。语文科与其它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编排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感染性等特点。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用一个简短的发问来导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叫做‘天堂吗?”接着,教师出示《西游记》影片中人们想象的“天堂”图片,让学生感受“天堂”的美。接着再问:“课文中的‘鸟的天堂又是指什么呢?在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揭开这神秘的谜,一起去领略那令人向往的地方!”。通过这一导入,初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往往新、奇、美的事物最容易使人产生兴趣,而“天堂”是属于新奇事物。通过这一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接着老师就“乘胜追击”充分发挥这篇课文语言精悍、质朴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新、奇、美”揉合为一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气氛,延续学习兴趣。大多数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若只是靠语文生动的语言来激趣,过于反复就会失去“新”意,产生闷感。要把学生的兴趣延续就必须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充分让学生做到“三勤”,即“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延趣”。
(三)课内外相联系,发展学习兴趣。兴趣又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是属于短暂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稳定兴趣,必须结合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形式来结束该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课尽,趣不尽”的感觉。
二、“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应该与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离开能力的训练,孤立的传授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会导致语文教学陷入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削弱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述课文的内容,应该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鸟的天堂》时,我先提出问题:1.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 作者每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合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有关的课文内容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但有意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当学到描写在大榕树上群鸟欢闹的情景时,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那鸟多欢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并训练了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又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听老师范读时在文中划出为之感动而流泪的部分有感情的读一读后,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听到这部分会流泪。然后出示一道练习题:“当我读到……的时候,我哭了。我想到……”。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想到的内容。这样进行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课后,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生动描写人物的语言、内心的手法,以题为《我最敬佩的人》写一两段话,使学生融类旁通进行有趣的写作训练。课文是最好的阅读和写作例子。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有利于掌握好知识,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训练扎实”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由于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有:
(一)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一个词语。在课堂上不能脱离课文,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意思和含义。
(二)通过比较、揣摩、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言和写作。能有效地消除“肚中无墨写不出”的毛病。
(三)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把课堂上的重点巩固。
(四)要以情入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上《月光曲》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话,从表面上学生会误认为是在写海面的实景。其实,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是由钢琴曲的节奏柔和到强劲的变化而产生的想象。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想象,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景——放下窗帘,出示投影,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听着名曲,看着海面月亮初升的画面,充分去引导学生想象,开阔他们的联想空间。
(五)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典型例子,善于引导学生去训练月和和写作。但是训练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教法进行随机训练、扎实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优化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所谓“优化教法”,并不是那些只追求表演形式的方法,而是在他人成功的教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自己和学生的教法。在教学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体裁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给学生思维活动导向、牵线、搭桥,在关键处点拨,使学生“开窍”,并且能做到精讲、活练,又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首先,执教者以轻松愉快的《草原之歌》开始带学生进入“草原之旅”。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把文章分成五部分,进行变换地点“游览”。即“初到草原——接近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联欢”。每到一个“地方”就放映有关的录象资料,并结合每部分课文内容的要点实行发问引导学生掌握。就这样,学生以迷人的草原风光图片进入课文,教者以生动感人的语言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联想融为一体,以情入境,使他们更加深入领略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和广阔无边的草原壮丽的风光。最后,以赞颂草原的《刺勒歌》和“热情联欢”的画面结束“旅程”。在这一节课里,学生是求学心切的游客,老师就是热情而又爱发问的导游。全堂课以带学生去旅游的形式来完成授课,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了能力。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诸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方面结合的。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多方面去考虑。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征等因素。正所谓“教法无边”,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赖于我们更深入去探讨和实践。以上只不过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浅见。
[参考文献]
[1] 刘锦章.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陕西教育·教学,2008(6).
[2] 陈相元.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12.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十二
一、情境的创设要有效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单调、疲乏, 甚至难学。为此, 在教学预设时我们一定要导学的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但情境创设时, 教师一定注意千万不能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 那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空, 而且还能误导学生。所以, 我们在情境创设时要坚持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知识的习得融于其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听讲, 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 视频展播:老师手里有一块面包, 要均分给小华、小明这两位同学, 该怎么分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从面包的中间切开分为2份。我追问:那一份是这个面包的……“一半” (课件演示) 。倘若分给3名同学该怎么分呢?每份是多少呢?此刻学生“懵了”, 交头接耳, 说不出来。这时我顺水推舟导出课题“分数的认识”。这样简单的导入, 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平均分”, 又使他们置身于“悬念”中, 一下子就能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效
“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果我们能设置或提出科学的问题, 往往可一下披露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 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寻求解题策略的欲望, 促进学生投入到积极思考的状态, 有益于促进学生对知道掌握和理解, 有益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和数学经验的累积。这样, 也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导学活动中争取不要用“对不对、是不是”这些不带思考性的反问来问学生, 也不要用一些具有暗示性的问题问学生, 避免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学习疲劳, 失去探究的兴趣, 降低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将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梗阻处、教材的重难点处、知识的关键处, 而且要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 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我没有就教材教, 而是做了简单的比较和推导后, 严肃地追问了两个问题: (1) 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 (2)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这两个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它需要学生们经过反复的操作、思考才能作答, 也必然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具体操作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 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 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事实上, 这两问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法中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的弊端。
当然, 这里的“提问”不仅仅是指教师的发问, 还有学生自己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 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 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 等等。
三、合作与交流要有效
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共同方式。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 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式, 它能使学生间学会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进步。但我们应该注意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合作与交流”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应用的, 切忌滥用;另外,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一是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的时空, 二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的, 要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避免使之成为“走过场”。事实上, 在小学数学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利用状况不尽如人意。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检查发现:教师宣布小组开始讨论某某问题时, 学生就几个聚集在一起像小蜜蜂一样“嗡嗡”, 谁也不知道谁说的什么?做的什么?有的小组是小组长“一言堂”, 有的小组是分工不明, 学生满脸困惑、不知做什么。这些都是无效的, 纯属教师在“作秀”。
事实上, 合作交流要运用在课堂的“刀刃”上, 那将是事半功倍之效。譬如在学习“统计 (条形统计图) ”一课时, 我首先视频展播:某大街十字路口驶过的机动车。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统计各种机动车一分钟的过车的情况。结果很多同学没有能够统计出来, 且是满脸惆怅、束手无策。此时学生纷纷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一种期盼合作的神色。此刻再让他们明确分工和职责、展开合作, 真可谓“水到渠成”, 收效俱佳。
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要恰到好处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注重实效。”现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的使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了, 尤其是在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剖析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比较易混易错的地方运用的较多,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的、声色俱佳地将它们直观形象地分解、展现出来, 不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 对于某些数学知识点该教师讲解的还得讲解, 切不可牵强附会的乱用它。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5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7-3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10-18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的论文09-23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06-2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14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