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精细化管理(共9篇)
1.现场精细化管理 篇一
从施工现场看精细化管理差距(2007-05-23 15:50:06)转载▼
从施工现场看精细化管理的差距
辽宁高岭项目部参与国网换流站建设,工程量不大,但要求高,干好这个工程,对公司实现提高电建工程施工资质、打开国网新市场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也被列为总公司重点监管项目。进点短短一个月时间,董事长、经理就两次前来检查指导工作。领导的每次到来,都语重心长地向我们项目部一班人明确工作目标和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谋划,要求我们务必实行精细化管理,希望我们能争当引领总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排头兵。万事开头难,项目部进点时间短,生活条件不完善,工作条件不成熟,筹备和谋划任务的确很重,全体员工工作精神旺盛,工作热情高涨,上上下下都在克服困难,认真工作,值得肯定。但对于这个高标准的工程,从目前的施工现场来看,我们的管理离上级领导的期望、离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
一、决策谋划不够精细。对于施工生产中的精细化管理,应当就是以规程规范为依据,以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四新”技术,超规范实现管理目标。精细化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是全员的事,但主要靠项目部领导、项目部机关引领。项目领导管理精细化会带领项目部机关指挥管理的精细化,机关管理精细化才能指导检查基层管理的精细化。所以我们首先要在工作上做到精于谋划,细于措施。尽管目前施工生产才启动,可有的工作就已出现忙乱和临时应急现象,比如,这里作业程序要求严,排水管道回填要求分层碾压,而我们事先只想到了买两个手提振动夯,满足不了要求后,才从山西转运来了手扶振动碾。前期铺设管道和施工区临建场平的工期都很紧,所需砼量虽然不大,但一旦供应中断就会直接影响进度,我们考虑租用一老板的小搅拌机应付,搅拌机是否正常运转是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有人提议了租来的搅拌机让没有经验没有责任的民工操作容易发生故障,而我们没有采取用职工替换民工操作的措施,在正急需砼的时候,搅拌机临时出现故障,导致仓促重购新机,让有责任心的职工操作后才满足了要求。小小的两件事情,显现出我们谋划不够精细、不够周密,在领导议中心上有差距,没有紧紧围绕着“实”、“细”将任务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进行经营策划,关键的施工方案没有商讨论证,控制措施不够精细有力,把问题想象得简单,把困难估计得太少,没有充分讨论酝酿,多拿出几种应急替代方案,达不到万无一失的保证要求。
二、制度机制不够精细。制度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级制订了许多关于项目部工程管理的规定和制度,这些规章对所有项目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性和要求,我们应该在落实上级要求、规定的基础上,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一些切合实际、适应这里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目前,我们进点一百多人,干部十多人,人员也不少,大家都在忙,但效率和质量还是达不到要求,程序和秩序上还没有很好地规范,紧张感总体现在少数人身上,工作轨迹和方法依然老套,工作思路和观念没有更新,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多数员工触动不大。这里的工艺要求很高,我们虽然能向下级提出标准要求,但如何来才能达到这种要求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没有完整地设计一套符合工艺要求的工作流程,没有拿出强有力措施干预操作层不得不按我们要求的规程进行施工。还有,这里的文明施工要求很严,为了达到业主、监理要求,在组织上如何保证,在措施上如何控制,在重点环节上如何把握,在标准上如何要求,在责任上如何划分,没有明确,只是更多地口头上强调了要文明施工,员工在概念上比较模糊。我们前期的材料管理,由于全盘工作没走上正轨,采购验收手续不规范,协作队伍领用手续不齐全,虽然目前没有发现损失,但长期以往肯定会有隐患。各科室都是为了应付眼前的任务,至今未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即使有也是在个别人头脑中,没有以文件规定的形式明确发布,以便让大家遵守。为此,我们必须立即挤出时间,组织学习上级的关于工程管理的文件规定,出台项目部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围绕我们管理的总目标,通过制度的约束,对每一种手续、每一个流程、每一项任务的工艺,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和控制,努力实行层层管理,层层负责制,营造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局面。
三、安排任务不够精细。每月、每周、每天的生产任务,是根据工程总任务和总进度来划分的,要顺利地完成总任务,确保总进度,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必须精心排定,以书面的形式出台,并召开会议宣布,这样无论是指挥层还是操作层,都能做到目标任务心中有数,能有足够的时间让调度、带班干部、施工员等对阶段性工作进行策划,就能够发挥大家的主动作用,集中多层次人员的智慧,让各级都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基础准备,就能极大地避免施工中交叉干扰、重复劳动、衔接不畅等问题。目前在头紊多、较忙乱的情况下,没有通过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集中布置工作,单向交待任务普遍,各科室磨合不够,层级管理还不明显,责任划分不很明确,容易导致顾此失彼、忙中出乱现象。由于进点时间短,协作队伍虽然进场施工,但他们的任务并未明确,单价也未确定,协议仍未签定,只是临时交待,他们也心中无数,本着观望态度,存有边干边站现象。有时对基层的任务安排也没有提前量,基层只好被动服从,仓促上阵,没时间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只靠简短的工前交待来替代技术交底,根本满足不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时在施工器具上还缺这缺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期、效果。现在我们的住房统一了,施工区临建完善了,会议室也有了,周生产会、日调度会、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会务必短期内正规起来,切实把领导的想法通过正当、科学的途径传输下去,转变为大家的做法。
四、现场管理不够精细。施工生产全面铺开后,虽然事务繁杂,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指挥协调,但我们的工地范围并不算大,交叉作业和互相干扰的情况也不算多,况且前方施工生产的指挥人员也不算少,除廖副主任主管外,还有工程技术科和质量安全科的干部,有调度,还有中队干部和施工员,加起来十多个人,工地的许多问题应该是看得清清楚楚,许多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却没有根除,问题就出在大家作风上,出在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上,说明我们精细化没有深入人心,精细化观念没有转化为自觉行动。比如组织大家搞文明施工,员工们认真打扫工地卫生,施工现场扫得干干净净,却把尘土洒在了沙石骨料上,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工人们花了功夫费了力气,反而得不偿失,谁之过?参与清扫的工人有责任,前方的指挥管理人员更有责任,工人扫了那么长时间,许多管理人员都看到了,为什么没有人阻止、纠正,是大家都不懂吗,也不是。事后我问了一些同志,有的说没在意,有的说某某当时在场也没讲,有的说以为一点点尘土关系不大,难道不知道这里标准高、要求严吗,不是的,是差不多就算了、过得去就行了的思想在作怪。我们有的施工生产管理指挥者,仍然存有以前的麻痹大意的惯性思维,把对操作人员的指挥管控,还是以讲过了、交待了、安排了、批评了为工作标准,没有精而又细地去帮助、指导、检查、督促、汇报,问题出了把责任推给别人。在短短的十多天施工期间,就暴露了一些问题,多数问题与我们管理指挥层向操作层交待不清楚、要求不明确、表达不准确、指导不及时、监督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有的还造成了局部返工,对进度、质量、成本均有不良影响。
要真正唱向精细化管理,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从目前的境况看,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坚决贯彻总公司指示,切实走上精细管理之路,当务之急首先是要加强全员教育,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强化责任心、事业心,引导树牢精细管理理念。其次要尽快出台相应有效的与精细管理合拍的规章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广泛探索运用“四新”技术,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上提前制订出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案,制订完美的质量、安全、进度管控措施,确保按期交出高水平作品。
2.现场精细化管理 篇二
关键词:精细控压,窄密度窗口,回压系统,PWD
1 精细控压概述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是实现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的主体技术之一, 可有效解决井下复杂情况。在井漏情况下能够迅速降低井底压力;能够更早的检测到井漏、井涌;能够在井口迅速提供回压, 阻止进一步井侵;能够降低井底压力, 减少压差卡钻的风险;在井控状况下能够更好地控制井底压力, 能够更好地保障钻井作业安全。精细控压就是在钻井中精细测量和计算井底压力, 始终控制井底压力最大程度等于地层压力, 确保在钻井施工过程中, 避免常规钻井中发生的溢流和井漏等复杂事故, 同时提高机械钻速和井控安全。TZ26-H7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地层定向段使用精细控压钻进技术提高了机械钻速和平均日进尺, 并在机械钻速上创下了2项指标:
(1) 水平段单日进尺134m, 创塔中水平段单日进尺最长记录;
(2) 连续2日单日进尺过百 (2012年5月1 4日进尺1 3 4 m, 2 0 1 2年5月1 5日进尺120.6m) , 创塔中水平段单日连续进尺最长记录。日平均进尺比较如下图1所示。
2 精细控压原理
精细控压自动化、快速响应、精确控制是能推广的主要因素。要执行精细控压施工, 首先要有以下主要设备:旋转防喷器、节流系统、回压系统、地面管汇、PCDS-I控制系统、井底PWD测压工具等。利用PCDS-I控制系统实时接收井底PWD数据和调节泥浆出口上的节流系统, 以节流阀开度来给予井底回压达到:控制井底PWD实时传输上来的数据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
3 精细控压现场应用
在现场施工中, 施工工序比常规钻井复杂, 泥浆储备也需要相应增大, 起下一趟钻时间长, 工序如下 (以钻进后起钻为例) 。
钻至某井深后, 控压循环干净 (一定要彻底循环排除井筒内油气, 在井不漏的情况下, 要比钻进时多附加2-3MPa压力) ;
附加好压力值计算好打重浆帽位置和重浆比重;
控制速度控压起钻, 井口利用回压系统回压泵给井底补充压力, 坐好岗;
控制速度控压起钻至打重浆帽位置, 用重浆控压替出钻头以上井浆, 直至重浆返至井口, 撤出控压;
出口观察30分钟, 无异常后, 准备取旋转总成;
取出旋转总成, 恢复常规井口;
起钻完后及时下钻。
在起钻过程中, 一定要计算好打重浆帽位置和重浆比重, 并控制速度, 防止起钻诱喷。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精细控压钻井, 要实时监测好井底压力, 实时给予压力补偿, 及时排出油气侵, 认真坐岗监测好液面。因为精细控压时始终是处在微溢微漏的临界状态, 所以要做到液面变化控制在1方以内, 控压范围在0-5MPa, 如果超出5MPa, 要及时转钻井防喷器关井, 不能一味依赖于旋转防喷器来控制压力。
5 结语
3.现场精细化管理 篇三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的认识及其改进的决心和信心是导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像我们这样几百人,有时上千人区域项目管理,光靠领导个人魅力是绝对不够的,因为领导的魅力已经辐射不到那么远,辐射的半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必须靠规则,一旦要建立规则就必须精细化,就是必须要用非常细致到位的、定量的、标准的规则来规范员工的所有活动和行为。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提高管理质量。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其在管理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体现的是简单、明确、精确,一目了然,易操作,反而使操作执行更简单。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苏丹分公司三七区项目部管理立足两点:第一个是时时记录。就是管理一定要时时记录,所有东西留下记号,会议无论大小都有纪要,留下管理痕迹,这是核心的部分。这种时时记录的习惯,使我们对管理的探索就一定会有依可寻,慢慢就找得到一些规律,这是对我们区域项目管理最大的帮助。第二个是强调持续改进,就是要不断地去补充,不断地去完善。不是说达到体系标准就已经做好了,而是不断地对缺项进行补充和改进,这种持续改进的精神是符合管理要求的。
三七区项目管理长期坚持以下三点:第一,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工作,而不针对生活。在工作中,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程序的要求,按岗位的要求,按团队合作的要求,该做的细节必须全面做到,这个不存在太苛刻的问题。第二,工作精细化,应该是有规则在先,然后才能强调。这种规定应该是经大家讨论认可的,不是管理者临时增加的要求。第三,强调精细,追求完美。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完美是一个永久的过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的项目管理并不是天天看得很严,也不可能做到。而是要求我们把一件事做透,所谓透就是上下一致,前后一致,没有特殊情况,如果这个东西稍微有犹豫就做不下去,做不透,那么再多的监督也没有用,如果没有用,靠长期的那种软软的监督,就等于没有监督。西方国家的监督体系,就是对监督的结果抓得非常严,它是一个整体的文化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监督问题。
充分重视时间管理的精细化对我们这样工程建设单位至关重要。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所以我们要转换理念全面树立精细化意识。工程建设者有没有精细化意识决定了能否制定和实施精细化措施,能否建设优质品牌工程。
三七区项目部精细化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审时度势科学制定精细化目标
二、注重运行 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度是建设品牌工程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三七区项目实施以来,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要求,确定了包含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后期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各工程处都依据项目部的制度体系,制定施工、绿化和环境保护等精细化实施细则,并细化到每项工程开工报告、审批程序、施工工艺、检测等。同时,区域项目部又从加强过程控制入手,建立了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检查考核办法,为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奠定了基础。
三、精严细准 大力实施精细化施工。针对项目不同的实施阶段,建管处开展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监督、精细化施工等活动,使质量、安全、进度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四、坚持“安全为天”理念,牢固树立“进度服从质量,进度和质量服从安全”的意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预测系统,事故报警系统。坚持“质量第一”理念,强化程序管理,坚持以科学的管理程序、严密的施工组织、合理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机械设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程序组织施工。坚持“科技引领”理念,寻求最先进的技术咨询与支持。坚持“和谐共赢”理念,坚持利民而不扰民原则,施工中防止噪声和扬尘污染。
五、和谐共赢 积极推行精细化服务。为凝聚工程建设的合力,优化施工环境,完善施工条件,排除影响施工的不利因素,使施工单位一心一意搞建设,项目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理念,提升服务内涵,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切实为各工程单位搞好各项服务工作。项目部领导经常深入工程一线,在工程施工前期阶段,积极协助施工单位搞好进场施工准备及驻地建设等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指导施工单位各种生产工作,营造内部良好的协作关系并促进各工序之间的紧密衔接。同时,主动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及沿线群众等各方面的关系,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六、勤政廉洁 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项目部完善了党的组织建设,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廉政建设,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
4.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上表态发言 篇四
确保精细化采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公司持续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情况下,作业区坚持建设现代化大油田的信念不动摇,坚持“*****”发展思路体系,落实***总在公司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把精细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与华北采油一厂对标,学习推广华北油田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以“三提高一延长”为采油管理工作标准,以此次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为契机,结合对标行动,开展采油管理精细挖潜,解决如何管好井、如何采好油的问题,全面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努力实现南堡油田科学开发、效益开发。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下步作业区落实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作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明确任务目标,确保精细采油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目标是导向,目标是动力。
精细化采油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全面完成油田下达的各项采油管理指标,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全年采油管理措施增油1.2万吨,平均月增油1000吨。
二、细化措施方案,推动精细采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有了目标,就要抓好执行,要执行就要有方案和措施,如何更好推动南堡油田精细化采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着重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明确采油管理工作重点。根据生产实际以工艺技术、作业管理、采油管理为重点,制定完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确保油井正常生产,减少管理因素影响产量。
二是完善指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善资料录取、指标统计、指标分析工作制度,将岗位职责、油水井管理要求和标准、管理程序、工作流程、操作标准等与“一块一策”、“一井一法”、“一口井一项工程”有机结合,突出过程管理,明确油水井投产、地面工程、井下作业、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故障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标准,并准确把握每个过程的关键环节。
三是落实精细采油管理责任。按作业区制定的采油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内容和工作流程,逐步细化各环节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以采油井区作为油水井管理主体,通过指标分析和参数调整,使油水井在合理工况下正常生产。注重过程和环节的精细化,加强分析预警,加强重点井的特护管理。现场管理与生产效益挂钩,提高产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四是提升采油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学习其他油田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开展采油技术交流与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开展作业区“长寿井、长效井、寿星井”评比活动,推动油水井管理水平提高;开展油水井“一井一法”分析比赛,提高基层采油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能力。
三、实施专项管理,破解精细采油管理工作瓶颈问题
一是开展好举升工艺专题。在开展好举升工艺优化、防偏磨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块的特点及地面环境,持续开展好举升方式
优化,开展好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连续抽油杆等技术的实验及评价工作,通过集成应用配套技术,重点解决部分机采井频繁躺井、频繁作业、系统效率低等问题。
二是开展电泵井管理专题。分析电泵井躺井原因,通过优化设计和配套技术的应用,解决部分电泵井频繁躺井的问题。
三是开展清防蜡技术专题。研究分析油井结蜡规律,综合应用成熟的清防蜡技术和管理措施,用最低的维护成本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四是开展气举井管理专题。继续开展好气举井工况诊断与优化工作,制订并实施优化调整措施,通过动态的参数分析与调整,维护气举井的合理工况。
各位领导、同志们,精细化采油管理工作是确保完成配产任务的基础,是落实持续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是作业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请公司领导放心,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精细化采油管理工作抓好靠实,管好每一口井、采好每一吨油,把精细化采油管理乃至其他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向深入,确保年底产量任务圆满完成。
5.我读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五
(专业读书心得)
我读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这本书后结合现在车间情况我有以下感受。
一、现场环境管理方面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好,但现场的噪音过大,个别工序气味过大;导致在现场长时间从事作业的操作人员容易耳鸣、头晕、恶心,不利于公司生产员工的身心健康。所以,如何降低生产现场的噪音水平和气味,将成为现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标准化操作管理方面,在生产现场中,我们发现公司老员工(入职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都能按照生产的标准文件进行操作,而新进员工或进公司时间未达6个月的员工在操作时都未能按公司所规定的要求操作。
三、生产现场物料管理方面生产现场的物料管理状况最糟糕,主要在3个方面。
(1)物料放置过于随意,以致于作业人员很难快速找到所需的物料。(2)原料与成品的摆放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3)车间走道里堆满了物料,以致于作业人员在车间走道不顺畅。
四、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生产成本控制也是生产现场中存在问题比较大的一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在两大方面。
(1)作业人员对工艺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以致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下一道工序必须加大工作量或进行额外的返工返修工作。如现场弯杆等不合格品。
(2)质检部门对产品的检验存在漏洞,造成部分产品成批报废。
五、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方面,由于我公司一直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在生产现场中也很好的贯彻了既定的质量方针,现场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比较得比较到位。但是,与其他著名的同类生产厂商相比,我们还存在不足,仍然有待提高。
六、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方面,在生产现场中,所有的设备都按公司的规定设置了设备标牌与点检、维护记录单,存在的问题有二。
(1)有些设备的标牌不易找到。
(2)维护记录并不连续、及时,有些维护只是简单的为了维护而维护。
七、现场改善方面公司只是在表面上比原来有了较大进步,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八、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通过本次现场诊断对比,我们发现公司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生产作业人员能随意动用车间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2)由于公司所用吊装设备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发生坠落事故。而新进公司的生产操作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公司所强调的安全操作和按规范操作等规定的重要性。
九、我觉得生产现场的部分管理人员在面对面的指导作业人员的过程中,有时会简单、粗暴,而不讲究方法、策略。
我觉得书中建议改进措施对我公司非常实用,我总结以下几条:
1、采取措施降低现场的噪音,由生产部门与技术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设法降低生产中的噪音,给生产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
2.加强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新进公司的生产人员,必须加强对其标准化操作的培训并定期检查,经考核合格后或达到要求后方允许上岗。
(2)对所有生产人员增加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减少在生产中的浪费。(3)对所有生产人员增加安全作业培训,必须指定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设备。除指定人员外,其他生产人员一律不得动用这些设备。
3.质检部门完善检验程序,特别是成品与半成品的首件检验,以免造成产品的成批报废。
4.所有设备的标牌必须贴在显眼的地方,设备的点检标识必须清晰、明了,设备维护记录必须连续,并有维护保养人员、现场主管的签字确认。
5.把生产现场的作业区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并挂上醒目的看板(如材料区、半成品区、零配件区、成品区等),使得材料、产品的放置实现定置管理,有条理、易于识别。
6.对生产现场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管理水平,逐步改变其工作的方法。
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现场精细化管理,我相信我们的公司会更加繁荣、强大。
赵新军
6.现场精细化管理 篇六
(梁家煤矿掘进一区)
各位领导:
梁家煤矿掘进一区现有员工175人,其中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7人,党员9人。工区下设三个作业大班,目前主要负责煤4六采轨道暗斜井和煤1一采皮带上山灌注施工。今年四季度以来,按照集团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矿组织开展了以“质量标准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推进、视觉文化形成”为主要内容的“三化”推进活动,我区施工的煤4六采轨道暗斜井被列入首批达标的掘进头。为保证工作成效,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大班长以上管理人员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集团公司、矿各级领导关于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规划,迅速行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区的精细化管理收到了一定成效。下面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细化标准,提升质量,为精细化管理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质量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推进,首先要保证基础的稳固。为此,我们围绕质量标准化提升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严抓工序质量管理,确保巷道成型。按照精细化管理“细化标准、编码管理、过程管控”的要求,我们对一次支护锚网喷和二次支护反底拱灌注的工序质量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保证措施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由质量验收员对整个施工过程全程监控,严格按照工序质量管理规定进行监督考核,上一道工序达不到要求,坚决不允许进入到下一道工序。二是动员各个施工头积极参与专业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对抗赛活动,让班组在对抗赛中历练队伍、取长补短,提升标准、提高质量。三是采取激励政策,调动班组抓质量标准化的积极性。对月度获得专业质量标准化第一名的施工头,除了矿上奖励的3000元以外,工区对头长、材料员每人奖励300元,班组长每人奖励200元。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的质量标准化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煤4六采轨道暗斜井10月份、11月份连续两个月取得了掘进专业质量标准化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小处入手,高点定位,为员工打造舒适、文明、安全的作业环境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不仅是精细化管理效果的体现,还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为此,我们本着“小处入手,高点定位”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施工现场文明环境整治活动。一是抓好清洁生产,营造“舒适感”。我们从清扫卫生、洒水降尘到设备、物料、工器具的定置管理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施工过程中现场清洁卫生、井然有序。二是配备人性化设施,营造“文明感”。我们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洗手盆、挂衣架、垃圾箱、记录填写台,设置了废旧物料分类回收区,在为员工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使员工的文明行为在井下施工现场得以延续。三是突出对员工生命健康的关爱,营造“安全感”。我们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把安全文化渗透融合到了施工现场——进入回风巷有“进入产尘区域,佩戴防护用品”的温馨提示;沿线风筒标号牌上有安全箴言警句;挡车门、自动吊梁、挡车帘等安全设施上有反光警示贴;迎头后100米之内有配备急救药品的卫生箱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既为员工打造了舒适、文明、安全的作业环境,又落实了“视觉文化形成”的要求,同时也对员工的文明素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机制保证,活动引领,为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增效营造良好的氛围
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是每一名员工,平台在每一个岗位,员工岗位效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推进的效果。也可以说,要使精细化管理开展的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员工在自身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能。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始终重视员工岗位效能的发挥,想尽一切办法为员工岗位创新增效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一是认真实施“4+1”班组精细管理模式,把班组自主培训、成本核算、自主管理和精细管理4个体系有机融合起来,用ABC卡精细化管理考核运行机制贯穿始终,把精细化管理通过班组延伸到每一个岗位,提升了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工作标准意识、行为规范意识和岗位增值意识。二是在工区各个岗位深入开展“睁开眼睛扫死角,打开思维搞创新”活动,引导员工认真排查自身岗位的隐患、漏洞和死角,围绕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消灭死角、增值创效进行小改小革和技术攻关。对于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我们除了视情况给予
100~500元奖励外,还用发明者的名字对部分成果进行了命名。事实证明,我们的这些举措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今天在井下现场所看到的“尔亮安全门”、“庭玉风筒牌”、“中军电缆架”等,就是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增效的实证。
公司领导在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上曾指出: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企业永续渐进的持续过程,是伴随企业健康永续发展的长久工程。我们掘进一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做的点滴工作,只是一点粗浅的尝试,我们的施工现场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认识和体会也难免有肤浅偏颇之处,在此恳请各位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决心以此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领导的指示精神,虚心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躬身践行“务实创新、卓越致远”的梁煤精神,向着“五精”卓越管理的更高目标迈进。
7.加强线损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七
1.1 线损管理的理念:
技术降损是基础, 管理降损是关键, 科学管理, 公众参与, 持续改进, 不断创新, 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2 线损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标, 而是相反, 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企业的使命和任务, 必须转化为目标”。线损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工作全过程, 涵盖了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方式、电压无功管理、计量管理、营业管理等, 通过严格细化降损标准、规范用电秩序, 把影响线损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大限度挖掘降损潜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确保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1.3 线损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母线不平衡率控制在±2%以内, 10千伏线路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供售电量的抄见准确率、电能表抄表到位率、电能表周期轮换率, 高压电能表校前合格率、检验合格率均达到100%, 关口电能表每年定检两次, 城网10千伏线损率控制在5%以下, 农网10千伏线损率控制在7%以下, 城市低压台区线损率控制在10%以下, 农村低压台区线损率控制在11%以下。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认真组织理论计算
每年确定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两个代表日进行10千伏理论计算, 确定最大负荷代表日进行低压理论计算, 并要求各供电所认真核对线路和变压器参数, 对新增线路和变压器及时进行更新, 以保证理论计算结果的真实科学, 并且还不定期、有针对性对个别线路或台区进行理论计算, 为下达指标提供公平合理的依据。
2.2 合理下达线损指标, 并责任到人
每年1月初, 根据上年度同期线损完成情况下达一季度指标预控计划, 待分公司指标下达后, 10千伏线路以理论计算结果为基础, 近两年线损率实际完成情况为参考, 再结合负荷变化;低压以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 理论计算结果为参考;在3月底前完成分压、分线、分台区指标分解下达。
建立线损管理的逐级责任制, 明确各级具体分工, 各供电所对指标进行分层管理, 责任到人, 各供电所长负责全所的线损指标完成。各小组长负责所辖线路、台区的线损指标完成, 各线路、台区责任人负责所辖线路、台区的线损完成。
2.3 坚持每月的线损分析例会制度
线损统计分析是线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线损统计分析只有正确、及时、科学, 才能找到线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明确降损工作的方向, 从而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加以改进, 统计不及时, 采取降损措拖不到位, 就会给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每月公司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 要求生产、营销、农电部门负责人和分管经理, 供电所长、调度班长、计量班长参加会议, 各部门对负责管理的指标完成情况、实际线损与计划、同期及理论线损相比升降情况、线损升降的原因分析、需要采取的降损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没完成线损指标的供电所认真分析线路、台区高损原因, 线损异常或波动太大的原因, 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或措施;对于线路运行良好, 线损稳中有降的供电所, 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会后汇总会议内容形成会议纪要, 结合分析情况制定高损线路、台区检查卡一并下发到各有关班组。
通过建立线损统计分析制度, 并按规定执行以来, 各部门、各供电所达到互相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且还能促使各部门对线损统计分析工作更加重视, 并逐步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线损管理队伍。
2.4 加强用电检查和稽查的力度
对线损严重超标的线路台区, 公司成立专门的稽查小组, 逐线路台区解剖, 进行降损处理;对线损或高或低, 起伏波动偏大的现象, 则进行重点检查和剖析, 对症下药。为了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彻底落实, 制定“营销业务督办卡”, 从报告人提出问题———领导审批意见———承办人处理情况———报告人验收, 形成闭环管理。
开展专项的用电检查、稽查和常规的用电营业普查工作, 采用普查、抽查、突击检查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重点检查客户互感器变比, 型号, 表计指示数, 用电容量, 计量装置的接线与运行状况;
加强临时用电管理, 制定《临时用电管理办法》, 杜绝出现私拉乱接现象。
2.5 规范计量管理, 严把电能计量关
严格落实年度校验计划, 按照计量规程要求, 做好年度、月度电能表的周期轮换、校验工作, 确保计量的准确。
严格封钳、钳印的管理, 根据DL/48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相关要求, 按照“统一格式、定点监制、分类使用。严格管理”电能计量印、证管理原则, 及时修改并下发《计量封印管理办法》。
公司规定对一级用户、各电压等级关口表的新装, 更换全部由计量外勤人员进行安装, 封表, 并对装出的表计采用“回头看”, 一周以后再次检查表计、互感器的接线是否正确, 表计运行是否良好, 避免管理漏洞, 造成电量损失。
积极推广使用高精度、低损耗的多功能电能表, 对于新装和更表客户全部使用多功能电能表, 淘汰不合格表计, 合理选择互感器的变比, 力求计量准确度进一步提高。
2.6 规范抄表例日制度和轮换制度
严格执行SG186系统规定的抄表时间, 缩小因不同期电量造成的线损波动, 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抄表日期, 按照规定的抄表时间和抄表路线进行抄表, 加大对抄表人员的考核不得擅自调整客户表计指示数, 没有特殊原因, 不得出现错抄、漏抄, 并对抄表员进行严格考核, 发现错抄、漏抄居民户一处罚30元, 其它户100元, 减少因抄表误差造成线损率统计的失真, 线损分析偏离方向, 出现异常报告单经营销科长的签字后才可进行处理, 台区总表的调整电量需经过营销科长、线损专责的核实后由线损专责做调整。一般在一年左右对抄表人员进行轮换, 杜绝人为主观因数造成线损波动。
2.7 建立配电网基础资料台帐和双高档案资料, 对6条高损线路
进行了线路导线型号和长度的统计, 配电设备分公变和专变进行型号和容量的统计, 结合理论计算结果, 分析出线损高主要是综合台管理放松造成的, 由综合台考核电量调整高、低压线损率完成, 问题的关键是要抓好低压台区的线损管理, 抓好综合台关口表抄表和计量装置的管理, 针对这一问题, 采取低压台区每月的抄表利用照相机对综合台关口表指示数进行拍照, 然后将照片以供电所为单位发送到农电科保存, 以备计算线损率用, 并且每月对牌照指示数进行抽查, 发现和实际不符的扣除供电所奖金200元/处。对综合台的电能表表尾、电压线夹、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等由计量班和农电科加装两套铅封, 并建立了图片和纸质档案, 以备变更时使用。另外加强低压台区的管理和考核, 对临时用电接线混乱进行规范, 对抄表差错率, 实抄率进行考核。这样一来, 高损线路台区的线损率出现明显下降。
2.8 推广使用节能型变压器
众所周知, 配电变压器的损耗一般会占到系统损耗总量的30%-40%, 降低变压器损耗是降低系统损耗的重要内容, 推广使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 具有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 其空载损耗仅为常规产品的五分之一。S11系列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低损耗变压器。其空载损耗比s9系列的低75%, 负载损耗与s9系列的相等。
2.9 停用空载配电变压器
在配电网中有些配电变压器全年负荷是不平衡的, 有时负荷很重, 接近满载或超载运行;有时负荷很轻, 接近轻载或空载运行, 像农业排灌、季节性用电, 采取停用措施或采用“子母变”措施, 如一台100kva配电变压器, 每年可减少空载损耗电量900-2000kwh, 季节性用电变压器, 配置一台小容量变压器, 即“子母变”, 在轻载时切换, 以达到降损节电的效果。
2.1 0 改善电压质量, 优化配置
提高功率因数, 可以降低损耗, 提高电压, 公司根据负荷的实际情况, 针对部分线路和台区无功补偿不足, 功率因数低的现象, 投资30多万元进行集中补偿, 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无功潮流, 提高了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重点对农村客户, 特别是农村容量较大的一般工商业户和位于线路末端的大功率动力客户, 当启用设备时, 导致过大的电压降和过电流, 消耗系统无功, 形成高损。针对客户在无功补偿方面的认识不足, 指导客户合理地进行无功补偿, 对一些小容量的电焊机、电动机实行随机补偿, 既提高了客户的经济效益, 又降低了线损。深入农村综合台区, 对农村客户。
3 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每年1月份由线损领导组成员对《线损考核办法》进行讨论修订, 并行文下发, 由营销科负责线损指标的统计, 并按照《办法》给出考核结果, 由办公室同意负责兑现, 对考核结果及时公告, 便于员工了解, 对照监督。
考核实行三级考核, 公司考核部门, 部门考核班组, 班组考核个人, 使得层层有压力, 人人有责任, 事事有落实。并严格奖惩兑现, 对于降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每降低0.1个百分点奖励10元每人, 对于完不成线损指标的给予处罚, 实现“有指标、有考核、有措施、有兑现”的闭环管理, 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降损的积极性。
4 取得的经济效益
线损率取得了明显下降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2009年供电量5.99亿kwh, 线损率比2008年下降0.3%, , 少损失电量179.7万kwh, 2009年售电均价429.37元/kkwh, 增收77.16万元;2010年供电量7.14亿kwh, 线损率比2009年下降0.44%, , 少损失电量314.16万kwh, 2010年售电均价470.5元/kkwh, 增收147.81万元;两年合计增收224.97万元。
摘要:线损率做为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 也是表征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 线损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降损最优化, 管理降损最小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 公司综合线损率由2007的7.08%降到2009年5.64%, 在2009年被省公司评为线损管理先进单位。
8.精细化管理是煤矿机电管理的核心 篇八
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达标是安全的基础保障。随着现代化煤矿企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升级提高,对机电各方面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也急需健全完善,尤其是快速掘进将对公司技改工程提前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将更加依赖于严密、科学、高效的机电管理体系,为产能提升奠定基础,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现我就针对我公司机电管理的问题与各位领导、同事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精细筑坝,严防事故源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煤矿由于其特殊的作业性质,工作环境差,专业性强,因此搞好机电管理基础工作彰显着显著的作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我们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机电管理基础工作,首先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从源头上严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强化专业工种、要害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完善素质教育、激励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形成闭合循环的管理体制。创新培训理念,明确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业务素质的本质化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公司组织了技术比武及师徒结对子,一对一进行技术传授,现在已有明显效果,我们还要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要我学技术”变为“我要学技术”的观念意识,激发职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学习形式。用丰富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场实际,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稳步推行,促使学习内容入耳入脑入心,高标准、高质量把学技术工作做细、做实、做严,以点带面,实现全员业务技术素质达标,从而切实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中,促进机电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精细管理,堵漏事故隐患
“细节决定成败”,在机电管理工作中,强化精细,同样是机电管理工作的重要“基因”。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逐步攀升,就是要从实质上千方百计地减少机电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均衡生产,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机电精细化管理,尤其结合公司技改工程的特殊性质,对掘进头机电设备的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等方面必须进行细分,细化,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科学计划、果断决策、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的方针,对区域内机电设备实行“实名制”挂牌管理,具体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追究,对设备建档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级级把关,人人负责的管理综合体系,结合二水平掘进巷道,机电科对掘进头范围内所有管线进行设计,并下发至相关队组,现正在执行过程中,要求对所有设备做到有人管,有人问,形成人人肩上有目标,人人头上有责任。
在机电质量达标创建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点带面,全面展开,大到一台设备的安装摆放;小到一盏照明灯的安装、一副电缆钩的吊挂,都要求专人负责,力求做到精、细、准。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没有好的基础,好的质量,机电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同时,要强化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转型,对机电管理工作要坚决树立分工不分家的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杜绝产生“不是自己的事儿就不管”的现象,凡是经过的工作地点和检查过的设备都要高度负责进行监督检查,用手摸一摸、查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带病运转的设备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三、精细维护,预防事故发生
“超前计划、未雨绸缪”。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性质,一旦事故发生就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有些设备“连轴转”的现象很是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和保养时间,难免就会产生设备停转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机电管理工作中要筑牢“变事故后慌忙处理”为“事故前检查预防”的理念升华。
严格落实机电维护工岗位责任制,强化职工牢固树立“变维修为检修”的思想,精心操作,正规作业,在强化正常检修的基础上,对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季检等巡回检修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要求检修人员时刻做到勤看、勤摸、勤听、勤维护、勤保养的“五勤管理”,认真落实“谁包机,谁检修,谁维护,谁保养”的规章制度,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力争让机电设备“零缺陷”运转,真正实现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9.现场精细化管理 篇九
ID #56
精细化管理之班组建设阅读487次来源:李华
一、精细化管理之班组建设的意义
企业中,经常听到厂长或车间主任抱怨,公司的管理制度或生产安排很难落实下去,或者不能落实到位,每天一天忙到晚很累;班组长和员工素质不高,班组管理很难,节能降耗成效不大。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业及工艺标准最终要班组来落实;大量的记录、统计台账等都在班组内完成。班组是生产一线最基层的单位,最清楚生产中的关键及潜力所在,是企业革新、挖潜的主阵地和试验田。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需要到班组中实践、检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也最易在班组中反映出来,班组各项工作的水平反映了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加强班组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
企业竞争、管理的关键是四支队伍的竞争——三个管理团队(高层领导、中层管理、基层执行)和一个研发团队。企业战略制定、文化传承、政策落实、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决定性环节都在基层。纵观全球,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优秀企业,基础管理建设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现今企业间流传着“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的观点。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们经过调查、统计得出结论,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企业,我国企业里两大问题比较严重:基础管理问题和基层管理者的问题。
二、目前班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数量轻市场。班组只以完成生产量为目的,员工多干多得,对市场需求漠不关心。不能按订单生产,现场混乱,准时化生产、精益化生产无法实现。
2.重产出轻成本。班组关心的是怎样把产品生产出来,而不考虑怎样降低成本,现场浪费大,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3.重经验轻改善。班组喜欢靠自己过去的经验、知识和直觉来做事,很难接受新的管理工具、方法体系和工作模式,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化建议少,员工创新改进意识不强,班组管理水平徘徊不前。
4.重技能轻管理。班组长操作技能高,但管理水平低,班组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导致企业很多新的管理思想不能落实到班组中。不重视班组长培训和选拔,满足于现有的管理模式。
5.重局部轻整体。班组往往以各自为中心,以班组工作便利为出发点,对企业缺乏系统理解。缺乏战略目标指引,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合作意识。
6.班组凝聚力不高,人心涣散,进取意识不强。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在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上还很落后,必须从科学管理上下工夫,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地对班组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如何搞好精细化管理的班组建设
1.班组长任免
当丰田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时,全球的媒体、管理学者、经济学家蜂拥而至,去研究丰田生产方式。当有学者问起丰田老人,“谁是丰田的第一管理者?”丰田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丰田的班组长。”
班组长具有生产者、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如果把班组比作“细胞”,班组长就是“细胞核”。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任免一个让组员信服的班组长是精细化班组管理实施当中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就目前企业班组长队伍状况来看,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管理意识差,不适应新形势下班组管理的现象。所以加强班组建设的首要工作是选准配好班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班组长的准入条件,制定班组长的任用标准。加强班组长管理要把好“三关”,即准入关、培训关、履职关。一是准入关。在新时期班组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执行力”;(2)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是本班组的业务尖子;(3)较高的管理能力,善于团结职工,发挥队伍的整体功能;(4)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身先士卒,起凝聚人心的作用;(5)一定的文化程度,满足班组管理的需要。
二是培训关。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羊,要想在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对班组长进行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的培训,使他们思想上重视,技能上提升,然后才能带领全班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采取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普遍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系统理论培训与现场操作培训、业务技能与规程学习培训、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培训“五个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地对班组长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
三是履职关。班组长的职能就是抓生产、抓安全、抓质量、抓现场交接班、抓班组经济分配。所以必须不断加强班组长对自身职能的理解,提高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正确处理生产任务与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的关系,促使班组这个企业“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的机能。
2.推进人本化
精细化管理首先在于人,人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以后,才能很好地付诸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班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把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精细意识、自发主动践行”作为切入点,从领导做起,坚持从上至下、持之以恒地宣传发动。在动员上要做到深入细致、潜移默化,通过动员会、座谈会、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把精细化的理念、目标、方法、成效传递给每一位员工,时时提醒、激励员工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在引导上要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通过专家授课、讲座这种最简洁的方式,利用企业内部报纸、网站等广泛的宣传阵地,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及给企业带来的成效用通俗的方式讲清讲透,赢得员工对班组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理解,避免操作起来无所适从。在指导上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最基本、最容易被员工接受、最方便实施和考评的地方做起,并注重培养典型,总结成功案例,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成功事例教育员工,使他们从体验中增强认同感。只有这样,班组精细化管理才能顺利推进。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机制,要把班组员工的利益与精细化班组管理联系起来,用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刺激员工主动投身到班组精细化管理中来。
3.班组人员管理
对班组员工也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应该注意如下四点:(1)民主管理,以理服人。有事要多同班组人员商量,征求班组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搞一个人说了算。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要主动地承担责任,靠上去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要尊重职工。(2)注意沟通,以情感人。工作中有了矛盾,不要回避,要诚恳、耐心地去沟通交流,要注重团结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职工有了困难要主动地帮助。(3)要多注意发现优点,不要吝啬表扬。工作中不要只盯着职工的缺点,要注意发现优点,引导职工改正缺点。表扬是最不要成本的一种激励方法。(4)要培养职工树立班组的集体观念。班组的收入、荣誉取决于班组的每个成员,团结一起才能干好工作。(5)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沟通、引导的方式也应不同,要有区别的采用激励方式。比如有的员工重收入,有的员工重荣誉。
4.班组生产管理
合理、准确地将每一个工作单元、工作日的具体工作量分配给每一位员工,是实现工作安排精细化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工作任务有预知能力。(1)安排工作的计划性。班组长安排工作时,事先要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胸有成竹”,对每一位员工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分工时,量才使用,量力而行,做到工作安排无遗漏,轻重分配恰当。(2)安排工作的超前性。在日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还要有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这样,管理人员就会胸有全局,超前的工作计划将为日后具体工作的精细安排赢得主动。(3)安排工作的周密性。材料准备是否齐全、生产设备是否处于最好状态、措施是否传达、影响现场工作的外部因素是否解决等,都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需求。(4)安排工作的量化性。凡有量可计的工作,要有明确的数量计划,在做数量计划时,要估算每一个量化细部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确保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劳动力布局合理,不窝工、不过量。
精细化生产需要很多支撑条件,采用若干标准,但其最主要的要求是一切恰到好处。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和原辅材料提前到货都是一种“浪费”,这就要求市场部严格按照市场(客户)需求提供给生产部准确数量;生产部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尽量做到计划、实际生产数量、客户订单产量三者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班组的任务就是严格按照生产部门的要求执行。在合适的时候,以精益的产品向市场(客户)供货。这样既能保证客户的供货,也能减少成品和半成品的库存;降低库存成本,便于工作场所、库房有限空间的利用,更有利于推行5S,甚至6S、7S 等,在5S 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双管齐下的情况下,生产现场和库房环境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工人的劳动量减少,积极性更高,减少月末清理库存的工作量,避免我们的成品、半成品在搬运过程中的损耗;还能避免客户在下次下订单时对产品的一些更改带来的损失。当员工真正理解了“现场即市场”的理念以后,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精细化班组生产中去。
5.班组成本核算
(1)物耗、成本要落实到人。各项材料消耗成本要通过考核奖罚落实到个人,班组的材料管理效果也要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考核,要实行班组成本管理责任制,要明确化、具体化。彻底杜绝班组对材料大撒手的管理和大敞口的使用及事先无计划、事后无考核、用多用少一个样、责任不清、奖罚不明的粗放式管理办法。要让班组员工真正认识到,浪费了材料就是浪费了自己的工资。同时还能增强班组员工的计划观念,使班组员工对生产用料标准明确、数量清楚、心中有数、先算后领、计划用料,由过去的“用了算”变为“算着用”。
(2)要转变观念。要通过对班组材料成本的日考核、日核算,让班组员工及时了解当天的物耗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物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杜
绝那种只关心产量进度和自己工作量多少,不关心材料消耗,对材料的浪费现象漠不关心的错误思想,让班组员工由过去的“要我管”变为“我要管”。
(3)要纳入考核。要把材料成本纳入班组管理的重要内容,彻底杜绝不抓材料消耗的片面做法,促使班组做到安全质量、生产任务、生产成本一起抓,使班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生产经营之路。
(4)要提高认识。要使班组员工进一步增强认真学习技术和业务的自觉性,引导班组员工利用工作技能的提升和改进,促进生产成本的节约。鼓励针对节能降耗的小发明、小革新。
6.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内容在现场管理。(1)无条件地给员工配备完善安全卫生设施,保障员工在遵章作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监督指导他们正确使用。(2)机器、设备管理整洁,安全附件齐全,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3)班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要求、劳动纪律,各种原始记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4)材料、备件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化,做到物流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5)岗位工艺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齐全,班组有安全规章制度。(6)班组在生产现场要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
7.班组质量管理精细化
生产车间实行的是流水化作业,涉及的工种多,却又要在同一时间内联合作业。班组是最小的生产单位,质量问题从班组抓起才最有成效。
(1)注重引导,提高班组成员的参与意识。
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学习“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本工序的质量,而且又会影响下一道乃至影响整个操作工序质量,进而威胁整个作业项目的安全”,为形成从“向我要质量”转变为“我要质量”的良好作业意识奠定基础。
(2)在关键点进行质量监控。
除了意识定位外,日常生产中对工序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监控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作业过程、每个作业项目、每个作业动作、每句作业用语,都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工序内容,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剖析,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了解自己完成各工序的质量水平,进而找到影响质量的作业关键点,班组长根据每个职工不同的特点,根据各关键点的轻重缓急“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攻关,从而显著提高监控力度,最终提高并巩固作业标准。
(3)开展交流,激发质量创新意识。
开展员工共同质量改进计划,班组成员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议,针对日常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搭建一个员工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其次,要通过续开展QC 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在问题的自觉性。在巩固、转化QC 成果的同时,还要整理成果材料积极参加企业内外交流,多参加小组成果发布会,使员工开拓质量改进的思路,共享取得成果的喜悦,在与专家和优秀团队的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4)区分两个概念: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包括为达到产品质量标准所做的各项管
理和技术工作的完善程度。工作质量虽然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但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产品质量是在生产全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企业素质的主要标志,它综合反映了产品从设计、试制到生产检验等各阶段的工作,也反映了工艺、设备、原料、生产计划和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例如一个企业对不合格品检验控制严格,交付客户的产品合格率高,客户投诉少,但这不等于工作质量好,因为它可能是一个不合格品率高、生产过程中进行大量返工及成本高的企业。不能说明此企业的工作质量好。班组的精细化质量管理主要应在工作质量上下工夫。
(5)通过生产现场引导,班组培训学习,要让下面几个观念深入人心。下道工序是用户,用户第一;
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
产品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一切用数据说话,能定量分析,就不定性分析;
质量管理是每个班组成员的本职工作。
8.班组验收考核精细化
建立一套精细准确的验收考核标准,组织专门的验收和考核,对职工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定和跟踪了解,是班组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根据行业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编写制定质量验收标准,精确检验工作技术、工作件的达标情况,并对检验的结果做出详细的检验记录,造册入表,登录备案。只有这样才能对职工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鼓励班组员工立足岗位,提高工作技能。据此对职工进行经济考评,工作量大质优者高酬,反之,则低薪或处罚,职工口服心服。质量验收制度的精细化在于制定检验标准的准确、检验过程的精细、检验结果注册登记的详细。
9.班组科学管理工具运用精细化
班组通过看板管理、目视管理,开展6S、QC、TPM、IE 等活动实现精益生产与管理,这些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决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磨合和适应过程,在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和适合的培训方法。培训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和现有的工作技能。培训要深入浅出,形式上为他们所喜闻乐见。需要结合行业实际,采用适当方法,使先进的理念、方法与班组工作实际水乳交融,有机融合,最终固化下来。班组精细化建设,刚开始实施时,由于要制定很多规章制度,采用量化的方式,运用很多科学管理工具,班组成员会感觉有点繁琐、复杂,但一旦这些精细化方法应用到位的时候,我们无论生产还是管理都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比如现场管理,我们如果刚开始时,严格按照现场管理的5S 要求,进行物料的堆放、清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以后,生产时一定会从整洁有序的现场管理中受益很多。我们一定要通过专家讲座、培训的方式向班组员工讲明一个道理,现在短时间的“繁”,是为了将来长时期的“简”。
结语
在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协调,形成合力。上一级的职能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根据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淘汰过时的标准、制度,补充与时俱进的新标准、新制度。善于发现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班组和个人,要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班组长要发挥主导作用,管理中不仅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引导班组员工发挥主体作用,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班组精细化管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