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4-08-04

江南江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共10篇)

1.江南江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一

16.(1)因为古镇文明是江南文化的精华,是一首乐曲的华彩乐段。

(2)突出古镇清流对滋养古镇文明的作用;把古镇清流与长江黄河联系起来,实际上是把古镇文明与华夏文明联系起来,这样写突出了古镇文明内涵的深沉意蕴,深化了主题。

17.(1)柔婉曲折的清流,临河构筑的街道,半间建在河上的吊脚楼,“如虹饮水”的古拱桥,窄小的古街,青石板的街面,曲折幽深的小巷,青藤垂垂的院落。

(2)博大、深沉、古老、幽雅、恬静、优美、纯朴。

18.(1)孕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创作了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

(2)江南古镇文明是古镇人和外地人共同创造的。

19.B、C B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C项作者把“如虹饮水”的石拱桥比作一帧行草书法中笔墨淋漓之间的那一缕墨韵。

2.《梦江南》阅读答案 篇二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①兰烬:烛火的灰烬。

(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析。(3分)

(2)诗中闲字值得玩味,妙在何处?(3分)

参考答案:

6.(1)更深、烛尽、光微,屏上的红蕉(美人蕉)昏暗模糊。这样的景物(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为下文寂寞难耐的思乡做了很好的铺垫。

(2)答案一:闲字本为悠闲之意,在此表现的却是身闲心不闲。闲暇之余,寂寞难捱的思乡之情不时涌上心头。闲时而无闲情,身与心的矛盾越发突出了思恋之苦,一个闲字,让思乡欲罢不能。

3.杜牧《江南春》阅读答案 篇三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阅读答案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答: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字,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8.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5. 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

6. 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

7. 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

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8.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阅读训练及答案】

(1)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____”。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千里)

(2)首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征?(有声有色、生机勃勃)

(3)“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春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4)一、二句写出的是“晴景”,三、四两句写的是“_____”?(雨景)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

4.现代文阅读江南雨答案 篇四

现代文阅读江南雨答案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⑾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⑿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注】纨:指丝巾。

(1)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 ____________,再就是 ____________,接着是____________。(3分)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4分)

①所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手法。(3分)

(5)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佩服,“惊艳”不已;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

(2)①“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牵绊”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把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1分)“牵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雨对乡人是有难舍情怀的(或表达作者的眷恋和不舍,家乡的雨景迷住了我)。(1分)(言之成理即可)

(3)①所写内容: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 勤劳

②所写内容: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 表现的思想性格:坚强(或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每1点1分)

或:所写内容: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热爱生活、爱美整洁

或:所写内容:热情与我交谈、为我别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亲切善良。

(4)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衬托(每1点1分)

(5)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提雨丝,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分)结尾再强调乡愁,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分)

(6)此句用比喻的方法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或用“一方冰纨”比牢固不变的思乡之情),(1分)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之情。(2分)

5.《梦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五

皇甫松,唐代文学家,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字子奇,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屡试不第,未出仕,后隐居不出,死后得唐昭宗追赠为进士。著有诗词、小说等,词最著称,在晚唐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营造了怎样的抒情环境?主要体现在哪两个词上?

答:

2.“闲梦”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作简要说明。

答:

3.本词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5.这首词有一种朦胧之美,作者是如何展示这种朦胧美的?

答:

6.比较皇甫松的另一首《梦江南》,看那一首更为含蓄蕴藉,为什么?

梦江南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答:

7.王国维认为皇甫松这两首《梦江南》“情味深长”,在白居易三首《忆江南》(即《梦江南》)之上,你认为如何?

答:

附 白居易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注解:

皇甫松的.作品,《花间集》录有12首,其中《梦江南》二首,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意的佳作。王国维曾高度称赞它:“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之上也。”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缱绻之情。全词大体是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这首词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参考答案:

1.朦胧、黯淡。主要体现在“落”和“暗”两个字上。

2.“闲梦”一词引发下文怀想。“闲”便容易多思,多思容易生梦。

3.前两句是实写,诗人写眼前烛光摇曳,写出了光线黯淡,视线模糊的情景,此景使诗人不禁一阵恍惚,而进入一种似梦非梦的状态,从而回想起过往美好的江南经历,写下凄迷、柔婉的词句。

4.表现了词人对江南生活的怀念以及梦醒之后惆怅、失落的感情。

5.现实形象朦胧,惝恍迷蒙的烛光,屏画上黯淡模糊的芭蕉。梦中的形象朦胧,梦境隐隐约约,夜幕下,迷离的江南烟雨。这些形象意境,给人一种似实似虚、亦真亦幻的朦胧之感。

6.“兰烬落”一首更为含蓄。第二首中,“秣陵”点名地点为南京,“惆怅事”“双髻”点名了怀想对象,以及自己的感受,“桃花柳絮”把江南景象具体化,相比之下,前一首无论时间、地点、对象、主旨都有一种朦胧之美,给读者更多遐想的空间,含义更为丰富多彩。

6.《江南逢李龟年》阅读答案 篇六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阅读训练】

一、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2分)

6.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3分)

7.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二、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3.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4.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5.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参考答案】

一、

1.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C

4.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答对表现手法1分,答对思想感情1分)

6.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7.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二、

1.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3.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4.寻常几度又逢

7.江南江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七

(2)“独倚”二字,既写女子的_________之情,又写好_________之态, 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

(3)“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_______。

(4)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_____ ______。

(5)“独倚”句十分感人,请你赏析。

(6)概括全词的内容。

答案:

(1)她失望与惆怅

(2)孤寂落寞 优雅 倚栏

(3)拟人、暗喻 望穿秋水

(4) 失望与悲伤

(5)一个“独”字,既实写主人公的状态,也暗示其内心的孤寂;一个“倚”字表现等待已久,为下句“过尽千帆”写思妇的等待之久和江上的船只之多,反映出思夫失望之深。

8.江南雨风潇阅读题目及答案 篇八

江 南 雨 凤 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⑾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⑿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文章有删节)

【注】纨:指丝巾。

19.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是,再就是,接着是。(3分)

20.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2分)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2分)

21.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4分)

①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②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22.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运用了 手法。(3分)

23.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

24.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19.(3分)

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

佩服,“惊艳”不已;

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

20.(4分)

①(2分)答案:“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2分)答案:“牵绊”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把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1分)“牵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雨对乡人是有难舍情怀的(或表达作者的眷恋和不舍,家乡的雨景迷住了我)。(1分)(言之成理即可)

21.(4分)

①所写内容: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 勤劳

②所写内容: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 表现的思想性格:坚强(或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每1点1分)

或:所写内容: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热爱生活、爱美整洁

或:所写内容:热情与我交谈、为我别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亲切善良。

22.(3分)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衬托(每1点1分)

23.(2分)答案: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提雨丝,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分)结尾再强调乡愁,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分)(扣住句子或扣住内容来答均可)。

9.江南江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九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

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选自202月28日《甘肃社会科学》,作者吴海庆。有删改)

1.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B.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

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

C.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

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

一、1. D.(是“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因果倒置。)

2. A.(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范围扩大。)

10.《江南蓑衣节选》阅读及答案 篇十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笛声传入了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 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文章第③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2、 请简要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2) 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3、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4分)

4、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一它们在远望什么?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参考答案:

1、 1磐石方且厚 蒲苇一时纫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 海日生残夜

2、雁字回时 与子同泽 修我矛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的欣赏。

4、(1)将蓑衣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种志趣高雅,潇洒自如的生活状态。(2)通过捧比不仅加强的语言的力量.而且突出江南蓑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用性被削弱,而被赋予被动的观赏的价值.

5、艰辛而愉悦的劳作.清寒贫穷的生活.自由狂放(或潇洒逍遥)的志趣,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

上一篇:通许县阳光小学举行学生画展活动下一篇:身边的小事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