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2024-10-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通用11篇)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

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

二、讲授新课

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探究提纲:

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论交流。流。

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下来。

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出示第一题 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补充。

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

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价。

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其他给予鼓励评价。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出示第二题

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

出现两种答案: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积极思维。

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

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况。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争先恐后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紧缩眉头,面面相觑。

出示第三题

大吗? 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

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

层次的认识。

示,指导学生观察。

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

追问为什么?

论。

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解释。为更好地理解第四5.阅读“脱缰之马——癌员给予补充。

题做好铺垫。

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间进行交流。

出示第四题

给予肯定评价。

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三、分层次练习

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

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

②染色体数目不变。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裂过程的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进一步探究:细胞永 远具有分裂能力吗?

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二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篇三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面撕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撕)

(4)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地把它展平(展)(防止细胞重叠)

(5)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盖)

(6)稀碘液染色,使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看得更明显(染)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色体浸入标本的全部(吸)

其制作过程可简记为1擦→2滴→3撕→4展→5盖→6染→7吸

3注意事项

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易变形,易移动,中间亮,边缘黑

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4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很薄,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到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含有线粒体(呼吸作用)。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典型例题:

1.用解剖针挑去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A)

A.临时装片 B.临时涂片

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篇四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对照实验:用黑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5、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7、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五

命题人:杨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A.都能由小长大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够吸收营养 D.都能繁殖后代

2.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月季、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生物的数量 3.下列能构成一个完整食物链的是()。

A.虎→鹿→绿色植物 B.虾→小鱼→大鱼 C.绿色植物→蛇→鹰 D.绿色植物→兔→狐

4.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 ②较小的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 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哪一细胞能够完成生物体最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

A.变形虫 B.人的成熟红细胞 C.根毛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6.烟草花叶病毒的生存环境是()。

A.烟草跟周围的土壤 B.烟草周围的空气 C.腐烂的烟草叶 D.烟草的活细胞 7.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液泡 B.染色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8.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都生活在水中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 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9.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下列哪项的无机盐?()。A.铁、镁、钙 B.氮、磷、钾 C.氮、铁、锌 D.硫、锌、硼 10.与根的生长发育有关的部位是()。

A.根冠和分生区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分生区和成熟区 D.伸长区和成熟区 11.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属于根的是()。

A.萝卜 B.莲藕 C.土豆 D.荸荠

12.玉米、甘蔗、竹子等植物的茎不能无限加粗的原因是茎内()。A.有大量薄壁细胞存在 B.没有韧皮部 C.没有形成层 D.没有木质部

13.对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起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森林里所有的树 15.狼与羊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共生

16.在“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属于这一实验对照组的是()。A.光线的明亮与阴暗 B.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C.温度的高与低 D.光线的强弱与土壤的湿润 17.种子萌发时,种子首先要()。

A.胚根突破种皮 B.胚开始发育 C.吸水膨胀 D.胚芽开始发育

18.用显微镜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时,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19.下列哪组物质,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水、糖类、氧 B.糖类、脂类、蛋白质 C.无机盐、维生素 D.尿素、二氧化碳、糖类 20.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一个番茄果肉细胞 B.一块番茄 C.一块番茄表皮 D.一个番茄

21.郑州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那么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2.下列结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①细胞核; ②基因;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⑤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⑤ 23.阳光下,一株绿色植物所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4.下列植物中,也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A.仙人掌 B.海带 C.葫芦藓 D.天竺葵

25.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贮存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中,()。

A.测量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C.为了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 D.测量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0分)右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图 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 和 [ ]。

(3)结构[ ]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 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4)②和⑦中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这种遗传物质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5)在细胞分裂时,②和⑦的变化是进行了,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以确保其数目和形态不变,稳定遗传。2.(10分)右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填写图中的各标号的名称: ;○8 ; ○9 ;○10 ; ○11。○(2)花开放以前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和[ ]。(3)这朵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由此可推断它是通 过 来传粉的。

(4)完成受精作用后③发育成 ;④发育成。

(5)完成受精作用后凋谢的结构是。3.(6分)如右图所示,(1)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进行 散发出来的 凝结而成的。(2)下午打开塑料袋口,迅速将一支刚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熄灭的火柴棍复燃了,说明袋内的气体含 较丰富,这是植物进行 的结果。(3)傍晚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棍,燃烧的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有较多的,这是植物进行 的结果。4.(4分)玉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个玉米穗上结了234粒玉米,则至少需要有234个花粉粒萌发出 并完成 作用。

(2)该玉米卵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那么其叶肉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3)大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出现了一株白化苗,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

5.(9分)乘宇宙飞船在太空长期航行中的宇航员,需要大量氧气的供应和粪便的分解,科学家设想在船舱中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设想的依据是① ;(2分)②。(2分)

(2)该循环净化器中必须为小球藻提供的原料是 和。(3)该循环净化器还必须提供的外部条件是:。(4)腐生菌在该系统中为 者、小球藻为。6.(共11分)你种过花吗?让我们一起养一盆美丽的风仙花吧!(1)选种子:要选取怎样的凤仙花种子,才能保证长出健壮整齐的苗?

(2)准备花盆:最好使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这是为什么?

(3)播种:把疏松的土倒进盆中,挖约3cm深的小洞,把种子埋人,浇透水,放一温暖安全处。想一想,种子萌发所需要什么外界环境条件?(3分)

(4)发芽:大约几天(7-10天)后就会有小苗破土而出,植株的这部分结构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成的?

(5)开花:经过一段时间(约2-3个月)的生长发育,风仙花就可长出花苞,然后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开放,这些美丽的花朵对凤仙花本身有什么作用?

(6)结果:花凋谢后开始结果,果实由小变大,由绿变黄,选一个黄色的果实,用手指轻轻弹一下,种子会立刻飞弹出来,这一特性对风仙花的分布有什么意义?

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六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 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 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 “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体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

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标本分类,(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时间分:①临时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装▲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注意:

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盖上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⑦吸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7、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叶绿体: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缓缓流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含细胞液,其内溶解有多种物质和色素。线粒体:能量装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注意:(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细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3)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4)给细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擦②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②不同点:绿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0、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类(1)无机物:包含有水、无机盐、氧(2)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烧)包含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注意:小麦燃烧实验,烧掉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灰烬是无机盐。

11、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一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2、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5、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②遗传物质改变。

6、起初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在发育过程中,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7、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有骨、软骨、血液、脂肪等,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8、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9、人体内主要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八大系统

10、植物体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1、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2)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3)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4)机械组织 :分布在叶柄、花柄、果皮、种皮,功能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5)营养组织: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2、单细胞生物的几个代表: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衣藻(藻类植物)

1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有益方面: A.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 B.净化污水(2)对人类不好方面: A.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B.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14、草履虫结构及作用: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吸收、胞肛:排出残渣、伸缩泡、收集管:收集排出废物、细胞核:生殖遗传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消化及排出的途径是:口沟 食物泡 胞肛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绵,衣藻 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 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 海带 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 里白、贯众、满江红)。(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 蚕豆、大豆、花生。(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 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①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② 分生区(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③ 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④ 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6、芽的分类 ①顶芽②侧芽。芽的发育 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7、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磷的(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8、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打针输液:输入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以促进植物的生长,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中。“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9、花的主要结构:(1)雌蕊 ①柱头 ②花柱 ③子房(内有胚珠含卵细胞)

(2)雄蕊 ①花药(内有花粉含精子)②花丝。

10、传 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类型:① 自花传粉(如 小麦、水稻、豌豆。)② 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靠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虫吸引过来,昆虫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时,帮助植物传粉。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原因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时,子粒常有空瘪的原因是传粉不足,解决办法是人工辅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过程:(1)长出花粉管。(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3)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为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13、黄瓜、南瓜、丝瓜这些植物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况下雄花的数量会多于雌花。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雄花。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1、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 根毛,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 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在二者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茎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气孔的结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④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3、蒸腾作用: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实现

4、叶片由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 与 叶脉 三部分组成。表皮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的意义:① 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动输;②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6、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作用:①植物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②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③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补充地下水。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实验注意事项: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原因是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②实验中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原因:为了做对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得到如下结论: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③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P117)①、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转运消耗掉 ②、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对照实验

③、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热: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④、为什么要漂洗叶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会干扰试验效果 ⑤、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5、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场所含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条件在光下才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对于活细胞而言,增强呼吸作用,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2)对于死细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食物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温度,减少氧气浓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吸收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对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0、栽花或种庄稼需要松土,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因为甘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会导致窖内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若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饱满,果树和瓜类果实较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第六章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1、植 被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六种)草原 荒漠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3、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人均森林面积减少 ②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③草原退化、沙化严重

4、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我国相继颁布防止我们生存环境恶化的法律: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年《退耕还林条例》 开展了开展了植树、种草等活动,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7.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七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授课人:

签字: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2.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教学难点: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

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任务一:幼根的生长---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通过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试分析回答:

1、根尖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根主要靠哪个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2.借助下列资料,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链接资料】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黑麦根毛约有150亿条,若连接起来,全长1万千米。是北京到巴黎的距离。总表面积大约是471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还要大。

3.及时归纳出根尖成熟区的特点及意义。

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教师强调: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7-99,思考以下问题: 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

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 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

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

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

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 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 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 总结要点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结合课本P100页 练习题3,分析水、肥对植物的作用,不同植物以及不同生长期对水肥的需要不同。

种植白菜、花生、马铃薯需要多施哪种无机盐? 教师强调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巩固训练 检测反馈(略)

梳理总结 反思升华

8.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9.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王纯 篇九

王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能力目标

1.通过膝跳反射实施,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2.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反射,特别是复杂反射的学习,理解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复杂反射的过程,并用此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有了反射,机体方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由此形成机体与环境和协统一的观点,进而产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教学难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准备更多的有关反射的例子供上课时选用。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导入新课]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如煮熟的鸡蛋刚出锅,当小朋友着急地拿起鸡蛋时,会因为鸡蛋温度太高而迅速将其扔掉,并被烫的号啕大哭;嗷嗷待哺的婴儿,当嘴唇遇到奶瓶的乳头时,会自动做出吮吸动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有的少年儿童看见恶狗就心里发慌,狗如果再大声狂吠,会吓的晚上做恶梦。

无论是手抓热鸡蛋、嘴唇触到乳头还是看到恶狗,他们都会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做出扔鸡蛋、吮乳头、做恶梦等相应的反应。神经系统对人体进行的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完成的。[讲授新课]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师:医生为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常常做膝跳反射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1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并思考P101讨论题。

生:两两相对,轮换进行实验。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生: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师:是否所有同学都作出相同的反应? 生:不,有的同学小腿没有前伸。

师:为何没有反应呢?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一选准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二是叩击时机是趁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时。实验没有成功的请再做一次。

生:没做成的再做。

师: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生:是生来就有的。

师: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生:膝跳反射没有思考的过程,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不受大脑控制。师:大脑是如何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生:脊髓中有通向大脑的神经,将这一神经冲动传至大脑。

师:膝跳反射是因为快速叩击了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抬起。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类似的例子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生: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 3

有的人看电影,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气管内有异物会咳嗽不停;人遇冷后会打颤;听到有人骂自己,会气得面红耳赤,等等。

师:大家说得很好。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各种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就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在完成调节功能时,常常会产生疲劳而使调节功能降低。因此,同学们每天都要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以利于调节功能的恢复,使学习效率充分提高。

同时,同学们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每天的学习、运动、休息和睡眠等时间作合理安排,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条件反射,也就养成了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十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总结

种子都含有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类),这些都是供胚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这些成分在种子内的存在,从而给同学以真实形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归纳出种子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思维能力。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小麦子粒(风干的和浸软的),小麦面粉。

(二)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细铁丝(或废弃的解剖针),纱布,清水,烧杯,碘液和白纸。

二、方法步骤

(一)探究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种子中自然也含有水分,即使是风干的种子也含有水分。本实验是取一些风干的小麦子粒,装人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上端,然后手持试管夹,使试管口稍朝上倾斜(几乎呈水平状态),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均匀加热,直至试管壁上出现明显的细小水珠(由蒸发出的水蒸气冷凝而成),由此可见水分是种子中的重要成分。做此实验时应特别注意:

1.试管的倾斜度不能太大,即使在试管刚离开火焰时也要防止水珠流向试管底部,以免引起试管爆裂;

2.要时常移动试管,使之在火焰上均匀受热,切忌较长时间只在一个位上加热,以免试管炸裂。加热时间以明显看出有细小水珠出现为止。如时间过长,种子可能烧焦,呈褐色,甚至于炭化。

(二)种子内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定

种子内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为探究这两类物质的存在,可以利用有机物可燃并可以呈焦炭状(焦化)和无机盐是燃烧后的灰(灰化)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用较细的铁丝(或废旧的解剖针)扎住一粒麦粒,直接放在火焰的外焰上燃烧,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可见麦粒燃烧起来,待麦粒变成黑色焦炭时暂停燃烧,并熄灭酒精灯。此时,让学生根据麦粒燃烧并成黑色焦炭的现象回答这种现象可以证明种子内有什么成分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有机物含有碳无素,所以可以燃烧并变成焦炭。然后提出问题:此时在火焰上继续燃烧,最后可能是什么结果呢?之后,点燃酒精灯继续燃烧,让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待麦粒燃烧出现灰白色的灰分时便可停止燃烧。最后,教师向学生解释灰分就是无机物,从而得出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结论。

(三)探究小麦种子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

小麦种子的胚乳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并含有蛋白质和脂类等有机物质。本实验主要证明淀粉是小麦种子的主要有机成分。取一些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中用手揉挤出大量白色物质,用吸管吸取白色的乳状液,滴在载玻片上,加一点稀释的碘液,可见乳状液变成蓝紫色,这就是淀粉遇碘的颜色反应。然后,将载玻片上的乳状液加盖玻片并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视野内布满蓝紫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的淀粉粒。如有条件,可换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出淀粉粒表面具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将上述包在纱布内的面团,放在清水内继续揉挤,把其中的淀粉洗净,此时纱布内只剩下乳白色的胶黏物质。在乳白色的胶黏物质上滴加碘液,可见此胶黏物质呈黄褐色,并且不变成蓝紫色。胶黏物质加碘液呈黄褐色是蛋白质遇碘后的颜色反应。小麦种子内的蛋白质主要是以糊粉粒的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

(四)探究种子内含有脂肪的实验

种子内含有脂肪,这早已为众人所知。探究种子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实验方法有二:其一是取种子中含脂肪较多的部分(一般种子如小麦、玉米等子粒中的胚含有脂肪;一些油料植物的种子如蓖麻的胚乳内含脂肪量较多,而花生则在子叶中富含脂肪)。验证方法是将小麦的胚(或其他种子中含脂肪较多的部位)切下来,放在白纸上揉搓(或多切几个胚放在两张自纸之间,用刀背加力压挤),可以看见白纸上出现油迹,用此方法可以证明脂肪是种子中重要的成分;方法之二是在自纸上挤压出较大量脂肪的油迹上,加一滴苏丹III试剂,使脂肪呈现出橘红色的反应,进一步确认种子内含有脂肪这一成分。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将蓖麻种子中的胚乳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镜检观察,可见胚乳切片上或其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这就是脂肪。如果滴加苏丹III试剂,可见油珠着橘红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演示实验一:证实细胞中含有水

1.将蔬菜(白菜或白萝卜)切碎,用力挤压,有汁液流出。

2.将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中,在火上烘烤试管底部,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

讨论:这两个实验证实细胞中含有什么?

演示实验二:证实细胞中含有糖

1.一个小烧杯中装有自来水(此时不甜),加入少许白砂糖并搅拌,此时的水变甜(因为水中有了糖)。

2.将去皮的甘蔗或西瓜的果肉挤压出汁液,此时的甘蔗汁或西瓜汁是什么味道?(甜味)

讨论:将这两个实验对比,能说明细胞中含有什么?

演示实验三:证实细胞中含有脂类

1.将花生种子插在铁丝上,放在火上稍微烘烤到有香味,将花生种子取下,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油花。

2.将一小块猪肉插在铁丝上,放在火上烘烤,猪肉爆出油滴。

讨论:这两个实验证实了细胞中含有什么?

演示实验四:证实细胞中含有蛋白质

将面粉揉成湿面团,把湿面团包在纱布里,放在清水中,不断用手揉搓,直到面团不再散出白色浑浊物为止,留在纱布上的黄色胶黏物质就是面筋。面筋像胶质,带黏性,伸展性很强,是一种蛋白质。

演示实验五:证实细胞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

取一粒小麦种子插在铁丝上并放到火上,让种子充分燃烧,剩下灰烬。

讨论:什么物质不能燃烧?剩下的灰烬是什么物质?被燃烧掉的是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合称___?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分别证实细胞中合有水、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无机盐。其中,水和无机盐这类物质叫无机物;搪类、脂类和蛋白质以及细胞核中含有的核酸等物质都含有碳,能燃烧,这类物质叫有机物。

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等废物,这些废物会随时排出去。由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断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从细胞外吸收物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目的是要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以鼠妇为实验材料?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改为“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可操作性更强、实验效果更好。

1.课题的同步性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呈现顺序。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完整的探究实验,探究课题要尽量与教材内容相接近,教学环节要尽量与教材相一致,这样才便于学生把握。以蚯蚓替代鼠妇,实验设计思路完全相同,与教材内容完全同步,同时也符合《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指导。

2.材料的可控性

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而活体材料的可控性直接影响实验的___和效果。以鼠妇做实验动物,可控性较差,主要是因为鼠妇不仅对光的反应敏感,而且对温度、湿度、震动等都有反应。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鼠妇,难免兴奋、害怕、手忙脚乱,难免产生干扰;其次,鼠妇爬行速度快,把___只鼠妇集中到明亮与阴暗交界处有一定的难度,不是跑了这个就是跑了那个,往往到下课了也做不出结果;另外市区内不易采集、不易饲养。与鼠妇相比,蚯蚓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控性强,对光反应非常敏感,即使受到震动逃逸时也是朝向黑暗处,而不是四处乱串,并且容易采集和饲养。

3.方法的简便性

用鼠妇实验必须要在实验装置内铺上湿土,否则鼠妇很容易死亡;同时“将___只鼠妇放入,并且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即使有圆环等工具限制鼠妇,也要同学手忙脚乱地看着,往往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课堂秩序差。用蚯蚓则简便许多,方法与教材中的介绍相似:在解剖盘的底部铺上湿毛巾,把一条蚯蚓放在横轴中线的位置,然后盖上玻璃板和书,形成明亮与阴暗两种环境,静置___分钟,观察蚯蚓的选择。

在此,教师只需要利用图示,引导学生注意蚯蚓的初始位置摆放,如图D所示。

观察完一条蚯蚓后,将其取出,再取另外两条蚯蚓重复上述实验三次,然后统计全班平均值,以避免偶然性,从而得出结论。由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取放一条蚯蚓,这与同时取放___只鼠妇相比,难度大_大降低,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而且实验中不需要土壤,简化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减少了干扰。

4.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在最初___《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感觉实验的现象不是非常明显,通过统计数据,往往在明亮处与在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差距不是很大;而且有时鼠妇不停地跑动,所处位置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能很好地说明光对鼠妇的影响;鼠妇遇到刺激时的假死现象有时也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而用蚯蚓做实验动物,则效果非常明显,同样的实验装置,健康的蚯蚓不到___分钟,几乎百分之百地全部爬到阴暗处(有的蚯蚓可能会爬到明亮处的湿毛巾下面,统计时也应按阴暗处)。

笔者认为,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因为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否则就会使学生陷入“究竟有没有影响”的困惑中,而对结果的困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过程的兴趣。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证明,以蚯蚓替代鼠妇,材料的可控性更强,方法更简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能较充分地理解“变量”、“对照实验”等术语,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范文仅供参考

1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2分)

1、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繁殖

C、会活动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 D、在进行呼吸

5、七(5)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 B、丙

C、乙 D、甲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7、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8、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长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9、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1、生物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分布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12、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13、2005年10月12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数日,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宇航员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A、鲜花 B、淡水

C、营养物质 D、氧气

14、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5、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8、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9、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 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20、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 B、一片果园

C、一条小溪 D、一块稻田

第Ⅱ卷(共60 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3、植物具有应激性。()

4、所有的生物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

5、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6、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7、“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8、用鼠妇做完实验后,一定要将鼠妇消灭掉。()

9、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10、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三、连线题(共9分)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1、A林奈

a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

b生物分类系统

C哈维

c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D达尔文

d血液循环

2、A老虎吃野猪

a应激性

B向日葵向太阳

b繁殖

C植物开花结果

c新陈代谢

D 人体 的排汗

d生长

E小虎长成大老虎

e竞争关系

F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f 捕食关系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绿色植物通过 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 和,这些现象都是

2、生物的特征包括

,其中

是最基本的。

3、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它又分为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5、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6、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的上层。

7、我们把

多样性、多样性和

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8生物的分类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

等分类单位。

五、实验题(共12分)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_____ 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2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A A C B B B D A A A B B C D C A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连线题(共9分)

1、A—b B—a C—d D—c

2、A—f B—a C—b D—c E—d F—e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光合作用 汗液 尿液 新陈代谢

2、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3、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4、生物圈

5、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6、生物圈、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

7、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8、界、门、纲、目、科、属、种

五、实验题(共12分)

(2)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答案合理即可)

(3)明亮;阴暗;光;否;不可以,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5)光;阴暗

上一篇:奶奶家里的小花猫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