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精选10篇)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育人中学
林海敏
“和谐”是时下最为热点的话题,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发展“和谐教育”必须从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入手,而师生关系则是各种校园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过程。二期课改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结合个人从教几年来的一些实践与探索,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学高为师意识,提高教师素质理念。
教师要有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形象,优雅的举止,因为这些是学生喜欢一位老师的基本条件,一旦学生喜欢你,他们会“爱屋及乌”喜欢你的课。其次,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是课堂里的“权威”,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是命令而是指导,比如在课堂用语中,应该说 Would you like to...?(你想„„)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Would you please...? 而不应该单单用表示命令的语气,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师生平等,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再次,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爱尖子生,不歧视后进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要毫不吝啬的用 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You are clever.等用语予以及时的肯定,让他们多一些成就感;不要轻易对学生说“No”,以减少他们的挫败感;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挖苦讽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相信教师,把教师看成自己的朋友。
二、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应该体现于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英语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英语教师,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二期课改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 Oxford English 6B Module 1 Unit4 “The Earth” 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pollution,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有关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 land pollution等图片贴在黑板上,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叙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引导学生懂得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就 “How to save our earth?” 进行讨论。这样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话题和自由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对于中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英语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四、真心关爱学生,力求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英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英语老师是因为英语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英语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英语、追求英语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五、营造合理公平氛围,优化学生评价机制。
中学英语教学在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交际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不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还要从书写,口语等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和我的学生四年来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学相长,形成了超乎寻常的师生默契,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英语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二
一、角色的转换是营造和谐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知识, 这也就造成了广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从而最终造成创新精神的匮乏和独创能力的缺失。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想。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必将让位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互教互学, 从而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从而使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师生互动的天地, 教师的角色真正地实现从“前台”向“后台”的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好角色的转换。首先,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在课堂上, 教师应经常使用“你说得真好, 老师想学学, 行吗”, “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 你同意吗”等亲切和蔼的话语, 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正是距离的拉近才能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现真正的互动交往。其次, 教师要鼓励自主学习, 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情感体验。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 没有放之四海都有效的统一形式, 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 但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因此, 在课堂中, 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读书, 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 代替学生理解内容、感受事物。作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展示成果。此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独具个性的眼睛去看, 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听, 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 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总之, 教师应当准确定位, 从讲台走向学生, 以退求进, 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 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师生关系的转变是营造和谐语文课堂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 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 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 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碍、反应迟钝、心灵封闭, 毫无创造性可言。因此, 在课堂上, 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是改变以往“教得辛苦, 学得痛苦, 结果还不满意”的良药。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 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首先, 地位平等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前提。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事物, 师生共同进餐, 一道品尝, 共同分享美味事物的乐趣, 在共享的过程中, 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享用又平等地交流, 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 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愉快的分享中, 师生都得到满足, 都获得营养。”这种“共享式”对话教学情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放下架子, 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教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其次, 师生互动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关键。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生成一种动态的美。因此, 教师是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课堂教学中, 教师因学而教, 为学而教, 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 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 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同时, 教师不要将教学过程简单地理解为传授本领, 应该注意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 教师不应把结论告诉学生, 让学生停留在理解的层面, 而是应激发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 使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 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在瞬息万变的教学过程中, 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 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融合起来, 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求知中提高。总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影响、补充,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传承式”教学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模式的转型是营造和谐语文课堂的保证
学而不思则惘,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正因如此, 更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一直延续着“传递—接受”的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 在新课程下, 必须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型, 用“指导—探究”的模式取代传统的“传递—接受”的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解决课堂不仅仅是把学生教懂, 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消灭”问题, 而是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他主”向“自主”的转变。首先, 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 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等外部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该引的引, 该问的问, 该点的点, 该讲的讲,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 要处理好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精心预设, 导致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用生成性的课堂观, 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 以教学活动不断变动和教师及时处理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此外, 要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关系,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为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更广的知识背景下探索, 获得新知识, 体验生活中的“大课堂”, 并且形成从自己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 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 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任务, 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3.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三
一、平等和谐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驯化型教学,目的是灌输道理,讲究师道尊严,甚至于和所谓天、地、君、亲并列,这种师生关系实质上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新型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其目的是传授知识,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过程与结果并重。把知识视为权威,教师居高临下,是对学生的另一种专制,无平等可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的协同活动,双方缺一不可。当把教学理解为传道授业时,就把老师贬值为传授知识的手段,而学生就是这种传授的产品了。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中,这种关系竟然恶化到了相互工具化的地步。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对话关系中,对话双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老师实现角色的转换,由驯化者、传授者转变为对话者。课堂上唯有平等,才能见真诚,师生各自以人的真面目相见、相交,没有压抑,没有虚伪,没有隔膜,有的只是民主、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指导和关爱。有了关爱,平等才富有意义。师爱是推动师生双方在对话中不断深入的动力。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只有把教师的爱渗透其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爱之于教育,就如同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一样。对学生的爱,在对话中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美好,以至让人终生难忘。
在平等的对话关系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师生的对话,把学生培养成较为成熟、较为出色的对话者。学生主要不是向教师学习如何对话,更不是向教师学习对某一文本的理解,教师那种自以为比文本作者高明而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硬塞给学生的教法是极端错误的。教师作为对话者的作用主要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组织学生的对话活动,从中相机给予指导、帮助,让学生自己在与文本,与听者、读者的对话活动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语文教师是学生对话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师生关系的艺术家,是戏剧中的演员兼导演,又是场下的观众。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激发学生对话热情的艺术,是推动学生在对话实践中自我实现的艺术。过去人们常赞美教师的一生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其实,倘若真能照亮别人,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怎能说是“毁灭了自己”呢?更何况,教师的职责和功能主要不在“照亮”学生,而是点燃学生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能够自己照亮自己,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交往互动的关系
创新师生关系,就要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当前师生关系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伤害了其自尊心,摧残了其自信心。学生对教师带有抵触情绪,师生感情隔膜,关系冰冷,甚至处于对立之中。课堂并非上施下效,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关系成了互动、互惠的关系。
现实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事先预设的静态知识,课堂教学程式化,教师备课有“教”无“学”,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但学生在教师的“设计”下被动接受知识,复制教参和教师的情感体验,连笑容都有些职业化。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被忽视,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互动教学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动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勇于和同学、老师交流,敢想敢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精彩的空间。
遵照“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精神,语文教师要创新课堂,追求特色教学,在进行交往中,教师如果不苟言笑,或者过于拘束,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便趋于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压迫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敢在课堂发言。教师首先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时常笑脸相迎,具有幽默感,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就会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学生上课时如沐春风,思维活跃,便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这样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气氛。同时根据“诗无达诂”理念、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着“无达诂”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摒弃“一元解”,不认为某种解释是绝对权威的。比如课文分析,不要预先给出答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分析思考;不拘泥于作者的原意,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去理解其意义,让学生与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独特见解,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包括怀疑甚至批判。这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学生喜说、善说、乐说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课堂上能得到有效的互动就是成功的课堂。而教师要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价值观,肯定他们的判断,久而久之才能形成独创性。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使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让其思维的骏马在原野上驰骋,想象的帆船在广褒的宇宙间尽情地遨游。这样发展了学生个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了创新能力。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 篇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
为了加强和谐校园的构建,打造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开学伊始,58中学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新课标》、《新世纪教师素养》等内容。9月6日下午,全体教师又在学校微机室观看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中英教授的《师生关系》专题讲座录相,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爱学生;要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新理念下构建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汪明桥)
5.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篇五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展贵秋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好坏、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否保障等问题。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新时期继承“尊师爱生”这一中华美德的具体表现,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师生平等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
什么是平等?平等就是双方或几方之间地位相近,权利、义务、责任相同。由于教师与学生存在知识分配上的不均衡,学生在知识、经验、体能等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实际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是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在这一层面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里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
要追求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就要老师们消除“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主动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话语上多一些关怀、信任,少些冷漠、质疑。特别是学生犯错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话语空间,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不是学生一开口就“遭白眼”或吃了老师们的“闭门羹”;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特别要从过去关注物质层面的平等转到关注学生精神心理层面的平等上来,哪怕是老师很平常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从心底感到温暖,从心里感觉到老师的关注,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积极沟通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视觉、文字、符号、电话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沟通对教学而言,意味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没有交流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挥。对教师而言,一方面,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在“童言无忌”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自己工作的得失,分清工作的主次;另一方面,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舞台已经结束。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所以,教师要把沟通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沟通的有效方式、渠道,不断提高沟通的水平。一次,我发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已初露锋茫,但却有些沾沾自喜,便借助这个同学的生日之际,送给他一张小小的我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位同学慢慢的揣摩出话语中我对他学习进步的肯定和善意、温馨的提示,此后在学习中他更加勤奋,更加谦虚,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总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以真心唤起学生真情,要“精诚所至”才能收到“金石为开”的效果。
三、民主博爱是维续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靠民主”是魏书生管理中的一大特色。魏书生在《我靠什么管理》一文中写到:教书也好,当班主任也好,当局长也好,我就靠祖宗留下来的老办法,可以概括为“一小点(注意力体操)和“两大点”(靠民主,靠科学),在他的管理思想中无处不渗透着民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中,教师要以“民主博爱”来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1、教师要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思想。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时时关爱学生,广施博爱,从学生实际出发,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俯下身来为学生做点事,帮助学生作出合适的自我定位,让学生能做点啥就做点啥,进而让学生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到做事的乐趣,找到成就感,在师生合作中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心理方面的压抑,主动接纳教师,并与老师搞好关系,形成老师默默的关爱着学生,学生也深深的眷恋着老师的良好氛围。
2、学生说了算。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大家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这个事上你管管我,那个事上我管管你。这样做一则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二则可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信。人就怕大事不能做,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于是灵魂流浪,精神漂泊,人生渺茫,信心缺乏。这样的学生有些把自己孤立起来,疏远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有些则表现异常,逆返心理较重。所以,教师在管理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学生说怎么定就怎么定,学生说怎样执行就怎样执行,让学生说了算。但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这里要提一下,教师的“导”不是以教师权威来指令吩咐学生,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愿建言献策,不与教师接触沟通而失去民主。
6.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六
一、转变观念,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交往的对象摆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上,充分体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俗话说“手抹桌子一样平”道出了平等的要义,但师生关系自身的规律又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操作起来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究其缘由,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然。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前提。下面分两点浅谈:
1、师生平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语义环境中,这是最先让人想到的一组关系,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关系,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道尊严。我的理解是: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甚至是威严。而这,正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障碍。扫除传统教育观念的障碍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经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必要放下“为生之上”的尊严,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的尊严平等的人,为学生与教师构筑平等交流的平台。基于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便是引导学生激烈讨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师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收获。这样,教师也就真正成了平等中的首席。
2、生生平等。生生平等是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特别是在“成绩至上”的大背景下,学习好的学生能为老师带来名和利,让老师既有“肉”吃,又有“汤”喝;而学习差、表现糟糕的学生也许会让老师名声败坏、利益受损,把老师的“肉”和“汤”都带走了。但是,作为老师,你在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同时,对学习不好的同学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扪心自问,即使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再退一步说,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也很难说成绩差的学生长大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会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作的贡献小。十个指头各有长短,并且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认为,不光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还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平等地看待别人,更要平等地看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全体学生的心中,使
全体学生养成尊重别人良好习惯,使全体学生真正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应该成为学生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二、用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
学生的心灵无疑是脆弱的,也是纯净美好的。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诚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还是值得深思的。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1、将心比心。师生关系不和谐,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因为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如教师认为学生“笨”,“不乖”等等。每当这时,可能教师会迁怒于学生,严重的情形甚至是辱骂和体罚,弄得教师不高兴,学生不舒服,使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对立了起来。此时此刻,教师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如果有,自己的心里是不是好受?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学生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学生那脆弱的自尊心经得起几回摧残?思考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与学生作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这样可能会让教师在想迁怒于学生时自动调节情绪,和学生作朋友式的探讨和交流。当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时,他会从心底深深地感激老师,对老师充满无限的敬佩。
2、纯化心灵。学生的心灵纯洁美好,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是那样地充满希望,他们的心是容
不得半点的“污染”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维持这份美好,守住学生心底那一片洁白无瑕的“净土”。比如,小学生喜欢动画片,到底他们为什么喜欢?如果教师像小学生那样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观看几部动画片之后,就会发现动画片以小学生喜爱的表现手法,说明了某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了小学生的美好理想。这时,你再去与学生交流,就能找到共同语言。所以教师以一颗善良纯洁的童心与学生交流,会事半功倍。我认为,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淡泊名利,甘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工作,是清贫的,也是十分艰辛的。教师如何找到平衡的“支点”,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快乐工作,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广大的教师认真思考的。因为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关键。只有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让师生关系和谐。我认为,教师要经常从以下两方面调整自己。
1、化苦为乐。只要是当过教师的人,恐怕很难有说不劳累的。但如果说完全是辛苦的,也不准确。也许,你会因为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而分享了他们的欢乐;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一个笑话而捧腹大笑;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天真烂漫而充满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当老师的要有一点“穷欢乐”的精神,甚至是阿Q精神,要善于品味工作、品味生活,寻找快乐因子,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工作、舒心生活。回想自己工作的这几年,教育教学工作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花有果,可谓是鲜花和荆棘同在,收获与失去并存。
2、着眼长远。为什么人们会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呢?(我加这个“母”字是为了体现女教师的价值)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些,更加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名学生是否能成才?什么算是成才?恐怕不是每次都考100分那么简单。也许某名学生现在的学习成绩不行,那今后的发展呢?也许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那么特别地出众,那其它方面呢?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成才涵义也应该更加丰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份良心事业,需要漫长的等待,千万不能因为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学生长远的利益,也不能让学生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否则,当老师的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7.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七
一、认识自己, 放下权威的架子
在传统的教学中, 历史教师受过专业训练, 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但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展, 现代媒体的应用, 学科知识的整合, 一节历史课可能涉及历史、地理、经济、艺术、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知识, 如历史必修1“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形成, 可能涉及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特殊的地形、“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及民主传统等方面分析等原因。而随着信息渠道的开放, 学生可以多途径地汲取知识, 由单一被动接受教师讲授而为多元主动获取。新课改下, 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自己, 不仅是”教“的主体, 而且是“学”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都是学习者, 以平等的姿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如讲美国南北战争史, 可通过多角度探讨战争进程原因, 如通过林肯不同时期的演讲:《分裂之家》、就职演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演说, 探究林肯关于废除黑人奴隶制问题的前后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对战争的影响。对这些英文原材料的朗诵、翻译、诘问、理解、分析, 需要师生的协作, 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生于几千年前的孔子, 作为至圣先师尚且认为“三人行, 必有吾师”, 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 甘于向他人学习, 今天的教师更应明白学海无涯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如果一个教师心中始终有三怕:一怕知之甚少, 课讲不好, 二怕孤陋寡闻, 课讲不精, 三怕因循守旧, 课讲不透, 那就不会“躺”在过去知识上“睡大觉”, 就不会认为有了教案、课件就可一劳永逸了, 就不会局限于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参, 闭门造车。今天的教师只有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踏踏实实地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 站在学科知识的前沿, 与时代同步发展, 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二、走进学生, 构建平等的氛围
长期以来, 历史课每周2-3课时, 每个教师所授班级4个班以上, 历史教师在每班课时少, 课堂接触学生的机会少, 所教学生数量多, 因而师生间的沟通欠缺, 甚至教师对所教学生都难以准确认识, 因而出现师生情感阻隔现象, 加之教师压力大, 教学任务重,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加调查, 一味抱怨学生, 甚至于对学困生进行讽刺和歧视, 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发挥。教师充分用好一切时机, 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 走进学生心田, 与学生交朋友, 才能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 为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这样教学设置才能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与教师共舞,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才会产生共鸣。正如中医问诊, 望闻问切并用, 才能把准脉, 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
教师要将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信任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这是以了解学生为前提的, 实际上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在许多教师备课时没有体现对学情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当然就不能针对学情设疑解惑,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尤其是初一、高一教师, 刚接手一批新的学生, 他 (她) 们来自不同学校, 师从于不同的老师, 学习基础、习惯、兴趣各不相同;学生新到一个环境也迫切需要了解即将与其共处的老师, 对未来三年要学习探究的内容充满好奇, 这时如果教师能利用新生入学报到机会和学生交流, 梳理学情, 利用入学第一节导言课, 向学生“传递温暖和感情以建立自信和信任的关系”, [3]则为未来三年成功的教学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历史教育本来有着极强的表象意义、象征意义, 有着极强的感召作用, 在于多识、多思、多悟, 但许多时候历史教育却被教条化, 被处理成科学的技术程序, 被现实化为经济支配、政治更迭的图解概念;在应试模式下, 历史成为教条化的和死记硬背的知识。繁琐的背概念和空洞的记观念最令学生畏惧, 可是, 为了会考、高考的好成绩, 学生只能“被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 创造力从思维开始, 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 这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 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每一届高一历史课, 刚开始布置预习要求时, 学生的质疑比较少, 质量比较低, 绝大多数同学习惯问“什么是……为什么不……”等教材中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 甚至于提不出问题。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质疑, 不要赶进度,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 教师有耐心回答或与学生一起探讨, 对于学生问题中的独特之处, 予以肯定和表扬,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4]
如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5], 有学生提出, 中国能不能实行简政放权, 加大地方自治权力, 如果没有秦朝的皇权与郡县制, 中国是否会像美国一样实行联邦制?此问题虽然有些偏激, 但若能引导学生结合中外各国的特点, 查阅资料, 我相信, 学生会有收获的。当然, 如果老师因势利导, 充分肯定学生设疑的积极性, 与学生一道设置成研究课题, 则不仅会有助于学生对必修1政治专题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的方针政策, 学生必然乐在其中。当然, 对于问不出问题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像面批书面作业那样,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引导, 力争将学习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学生。
四、服务学生, 以利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人生价值的升华为基点
新课程的改革,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 其有效性的教学, 从根本上说, 必是有效服务于学生人生的教学。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追问历史课程的改革, 不论罗列出包括“三维目标”在内的多少种目标, 最终都得归于一个取向———服务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人生价值的升华。
理想的历史教育, 可以培育人完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如发端近代的“癸卯学制” (1903年) 明确要求:“凡教历史者, 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 辩文化之由来, 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 以振发国民之志气。”[6]历史素养相对于当今国民素养有着同等的意义。当然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不是用干巴巴的结论, 形而上学式的灌输实现, 如当师生共同学习完资本主义近现代史, 就不能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论断笼统概括, 从当今世界发展看, 学生还悟不出这一结论。反腐倡廉是当今世界政坛的重要课题, 而古今中外有许多彪炳千秋的廉吏, 如历史课上研究林则徐时, 教师通过一个个片段, 呈现林则徐的形象。
片段一:道光十三年 (1832) ,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 江苏连年水灾, 一边百姓饥号、飘零凄惨景象, 一边道光帝谕旨催缴漕赋。面对缓征漕赋关乎百姓生死与遵帝命保官进爵的两难选择, 林则徐毅然为民请命, 单独上奏缓征漕赋, 弃个人安危于度外。
片段二: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 寓意深刻。上联告诫自己, 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才能把事情办好, 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 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 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 挺立世间。赴广州途中, 为了不打扰地方, 不增加百姓负担, 交通工具自行解决, 自付费用, 沿途借宿公馆, 只用家常饭菜, 不许备办酒席。
片段三:林则徐抵达广州禁烟, 与邓廷桢等向暗中帮助外商走私鸦片、走漏白银的十三行洋商开刀。洋商头目伍绍荣“愿以家资报效”, 妄图以巨额行贿解脱, 林则徐痛喝:“本大臣不要钱, 要你脑袋。”对林则徐的刚正廉洁, 英国人也很佩服, 说:“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过。”
片段四: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帝为换取侵略者退兵, 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流放伊犁。在流放途中, 他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
通过这些片段的介绍分析, 学生自然能领悟到林则徐已经越出廉吏的第一层次:不贪不占, 洁身自好, 两袖清风, 淡泊高洁, 也超越廉吏的第二层次:恪尽职守, 兢兢业业,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已达到第三层次:视个人的荣华富贵为粪土,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 刚正不阿, 为国捐躯, 进而对廉吏的基本条件及最高境界有清晰的认识。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全新要求。探究欲望、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 将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对师生在课堂中良好角色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摘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需要教师认识自己、走近学生、解放学生、服务学生, 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不仅让学生“在环境中”动起来, 而且“与环境共舞”。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师生角色,新型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汉国, 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厚粲主译.国际性理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65.
[4]朱敬光.学习心理学.中华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7:410.
[5]历史 (必修1)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8.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八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在我国,教育学界一般认为“教育”二字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雄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实际上,古代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现在我们采用这样的定义,教学是在我国教育目的规定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国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长期受传统人伦精神及儒学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师长的地位和权威不容置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等论述表明了师道尊严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尊重博学多才的老师并维护其权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可厚非。然而,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导致教师权威式领导方式以及强硬专断型的教学方式。基于此类师生关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教师一味地把“道”传给学生,把“业”授给学生,单向生硬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规规矩矩地虚心接受,很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交流,或者偶尔学生回答问题的简单双向交流,几乎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和争论,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里就表现为老师只重注把海量的英文单词和语法规则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去记忆,并辅以一些脱离实际的语言练习,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点,却没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语言交际的能力,即所谓的“哑巴”英语,传统英语教学中正好缺失了英语教育的精髓。然而,在大学里,英语教育并不是以考试升学为目的,而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实际运用语言交际为目的,因此转变教师角色及功能,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必然努力的方向。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构建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原则。
1.师生在人格上应该建立一种尊师爱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平等民主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而且更是师生在理想、情感方面的动态交流过程。学生不是无生命的物体,而是有认知、有感觉、有精神需求、会思考的高级生命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他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欣赏,他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做出迅速反应,认真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环境的创建以及语言交际活动本身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娴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更应学会一种民主的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即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手和促进者,以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鼓励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2.在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是“授受”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往合作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两种类型。传统教学中人们很容易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以培养语言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教学中很多交际活动和任务是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报告等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来实现的。因此多向交往类型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重新调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及地位使多种以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有效英语教学方法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我始终认为语言的教学应该培养学习者在各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能够自如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事实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意味着通过听说读写等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论述能力以及各种语言策略。很显然,语言交际能力离不开对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娴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惠菊,齐静怡,张洪波.公共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姚本先.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九
新林区第二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李舒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6年10月申报立项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XHG115—338龙教学会字[2006]1号)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200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确实不尽如人意。校园内管理主义盛行,缺乏精神的感召力。学生几乎成了教师的附庸,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放,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再加之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校日常生活难以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积极的深刻印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 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进展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子课题的确定
1、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课题研究成效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之中,对研究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
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研究进展情况
2006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
2006年7月,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2日,召开课题推进会,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任务。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2006年10月17日——24日,利用两次校本培训时间,由课题负责人李舒随做了“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教育对策”专题讲座。
2006年12月30日,课题组员成员就自己分工的研究课题做了阶段性总结。
2007年3日12日,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例会,会上就本学期课题研究重点做具体的布署。
2007年7月15日,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总结,提交了部分师生心灵日记案例。并肯定部分课题组成员的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指明的方向。
2007年9月16日,课题组负责人对本学期课题的研究做了具体的安排。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课题组成员分工的完成情况做了简要的总结。
2007年11月10日,举办了“让师生成为朋友,让校园成为乐园”教师论坛。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了《新林二中课题立项制度》、《新林二中课题成果奖励办法》、《新林二中课题实施过程奖励办法》。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词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举办了“初中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专题讲座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同时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偿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心灵日记”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 中理解。
例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也想做个好学生。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您能帮帮我吗?”班主任李老师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老师很高兴,因为我从日记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咱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八年级学生王某是一位特别要强的学生,平时学习踏实,成绩一直不错。一次期中考试,他因马虎数学成绩很低,为此,他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把数学试卷撕个粉碎。数学老师当时什么也没说。事后老师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王某同学,你的心情老师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是做过多年学生的人。老师相信你撕碎的是历史而不是自信。努力吧,让曾经失败的碎片重新拼凑你五彩缤纷的未来和绚丽美好的憧憬。记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我想你会明白的!”心灵的沟通换来了奋进的勇气,真诚的话语变成了不竭的动力。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
六、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改进办法
1、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部分教师思想准 备不足,研究热情不高,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未能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指导学生,缺少教育学生的艺术性,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是有限,影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知识储备和教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课题的评估机制中在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上还不够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加之寄宿制学校管理这个大环境的制约,有些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政教管理人员及班主任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师生间的对立冲突时常发生。处、室间没有达成共识,只是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实验教师孤军作战,很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实验措施的理想化与现实操作反差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有必要实施“一把手”工程,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充分认识到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新修订课题实施方案,缩小课题研究内容的外延,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10.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篇十
中峰镇中心学校 吴东立
近日,学校为提高教师敬业从教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全体教职员工以法治教、以德育人的教风早日形成,组织观看了《师德启思录》系列电视片,片中,诸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优秀教师的事迹给了我这位已有十五年教龄的教师有较大启示,甚至是警示,我不想在这里回顾自己以前在从教中有多少失误,多少“违法”的错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传统的教育与现在学生需要的教育究竟有多远!今后教师该怎么做?
教师与学生几乎朝夕相处,关系融洽,其乐融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自然就高。“人和百事兴”,这句几乎成为真理的俗话,已早在各单位、各部门成了管理者倡导的共识。“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学校是构成社会的无数“细胞”之一,师生关系是全体教师着重处理的首要问题之一。
我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师长关系。师长,是长者或长辈,是教育别人的人。这种关系强调学生是受教育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崇高的名义下,教师在课堂上,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成为一种自然,较少地去考虑学生的面子,维护学生的自尊——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既当师长,应该更是益友。
受过多年教育的教师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而在教育实践难以做到,这里主要原因在于冲破不了“师道尊严”这个传统教师观念的桎梏。既然如此,那么就应首先从自身解决“师道尊严”问题,摒弃“师道尊严”我的浅显认识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进理解
要学习。学习《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掌握自然人的社会心理,学生学习心理理论,弄清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实践中正确运用于处理各类偶发案例。更多地充实自己教育经验储备。
提高认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对象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师板着面孔、神情威严、学生绝对服从。唯唯若式的师生关系,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更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若不及时调整自己,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失去“教师”这个称谓。
增进理解。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把他们视为同自己一样的有自尊心,有上进心,有情感、有血肉的自然人,对他们因年龄特征而出现的在成人眼中的“调皮”、“坏”等行为给予充分的宽容和理解,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摆在与学生同一水平线上,相信那时的师生融洽程度将是另一番模样,你也不会在课堂上大动肝火。
二、做到博学,奠定为学生提供“引导”的物质基础。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即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知识上居高临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上高屋建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因为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必须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时时保证自己有时代特征的“一桶水”,学生需要这样的“一桶水,教师在学生面前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在学生心中树立那种油然而生的威信。可以这样说,有了对学生充分的理解,教育者本身有了教师观的改变,再加上自身的博学。一位朋友式的“老师”将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基于此,构建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一、为学生投入关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最成功的教育首先是向学生播放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可概而言之,具体讲: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关心道德偏差的学生。总之给学生的爱应象大山一样温暖,象甘泉一样清甜。正如一位教育家传说:教育哲学是爱的哲学。
二、加强师生主动交流
交流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的交流和生生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上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便是交流。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这种模式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抵触,甚至是敌意。要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宽容、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具体来讲,就是要经常与学生个别联系,谈话,了解其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在师生交流中寻找正确的共同的意见。
三、善于给学生“面子”
在课堂上处理不愉快的现象,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化解,当用幽默达不到目的时,可在适当的时候,把学生找到旁边去个别谈话,不当众批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述道: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 “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 ‘摇篮曲’……。” 学生自然明白了教师说他什么,这位学生在师生的笑声中振作精神,投入听课。与之相反,一位同行曾对我讲述过这样一段经历:上课中,一名学生大声与旁边的学生说笑,他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并说: “象你这样不守纪律的人,如同教室里的垃圾,社会中的人渣,我们应用扫帚扫出去。”这位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涨红了脸,愤然走出了教室。这位教师没有打骂,就这一句话,却使这位学生再不愿入校学习。我们应该学习这位音乐老师。还有在班内不要公布差分数,更不能用挖苦、讥讽的语言批评学生,绝不能使用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吝惜表扬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推荐阅读:
新型师生关系08-20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07-05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氛围06-27
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案例11-01
创建新型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07-19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10-1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06-19
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07-17
构建和谐邻里关系08-03
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