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2024-11-19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共8篇)

1.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篇一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会计报表主表信息的局限性与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对附注的研究来了解企业的真实利润、实际生产规模水平、表外筹资等在主表中无法反映的信息。然而,也正是由于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有些公司开始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使得会计报表附注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而这些信息受到会计诸要素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在会计报表中,并且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会计报表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通过文字辅以数字、图表等方式对会计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并补充一些以前或未来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样,不但会计人员能深刻理解有关会计信息的内涵,即使非会计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能够看明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有助于协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各种质量特征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可验证、如实反映,而要达到可验证,就需要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为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但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报表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现行会计报表附注在表内披露这些信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才能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存问题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目前,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而言的。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具体准则中的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很多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的。但是,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及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其他企业制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而这两类企业在全国的企业中占绝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容易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留下空间。有些公司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信息附注的可信度。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全面性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忽略了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预测性会计信息是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它的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由于报告确认和计划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向的预测性信息被排斥在财务报表外。而且,我国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也主要立足于过去,对未来的预测几乎没有。然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三、完善会计报表附注的几点建议

(一)拓展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覆盖面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应该覆盖我国所有的企业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相对完善,笔者认为,其他类型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可以参照上市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提出以下建议: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大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规模参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或者作为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在股份公司规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 考试大为您竭诚服务

(二)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规范操作

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过程中,既要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又要保护企业的利益;既要使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的重要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避免由于披露过多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各类企业中,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还有大中型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之分,这就导致了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同要求。因此,在进行表外披露时必须区别对待,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多个投资主体从详披露,单个投资主体从略披露;上市公司应从详披露,非上市公司可从略披露;规模大的企业从详披露,规模小的企业从略披露。凡是影响重大的财务会计信息,公司应予以充分披露,不得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会计报表附注。总而言之,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要加强规范操作,既充分又适度,内外兼顾,不失偏颇,同时还要遵照国际惯例。

(三)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质量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不仅要将报告期内发生的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要业务发生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有重大影响事项的详细情况等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作为“特别提示项”加以披露;在企业实务中,还要体现出以下信息:

1.反映企业未来信息及对社会的贡献,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但由于社会责任无法准确计量和体现,利用报表附注对社会责任加以披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应要求企业充分披露预测性信息,特别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增加盈利预测、变现能力等会计信息,揭示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篇二

银行业是高风险高负债的行业, 而且存款人存入的资金是银行业大部分资金的来源。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银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充分、透明, 才能保证市场对银行的约束力。至2010年, 我国已有14家商业银行在境内上市, 这些上市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提高。一些非上市银行也在参照上市银行做法, 逐步开展信息披露工作。因此, 分析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对于完善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邓顺勇 (2001) 指出, 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不足在于:①风险披露内容不集中,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分离, 给报告使用者造成不便, 对于风险披露涉及的篇幅很少, 内容过于简单;②对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③表外项目披露的信息不够全面而且披露方式也很混乱。

崔越 (2004) 认为, 上市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当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标准上来分析, 不能够得到完全的保证;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准确反映银行常规贷款以外的风险及风险准备;上市银行双重审计, 由于采用的会计标准不是完全相同的, 上市银行境内外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就存在一定差异。

万静芳 (2003) 认为, 披露内容不充分是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规范执行的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为忽视现金流量信息、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资产负债表外项目披露不充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不够详细等等。

随着信息披露在银行监管有效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要求银行业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加大不良债权信息的披露进程;要求在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补充报表披露的披露方式应该较多地使用在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当中。由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形式多种多样, 并且披露的信息更加广泛, 因此更要关注对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 这将会对银行信息披露发挥重要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对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审计成果非常重要, 所以要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

二、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合理地设定银行信息披露原则是银行信息披露的前提条件, 银行信息披露原则能够有效的保证披露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最终目标是提高对银行业的市场约束, 能够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银行的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发展。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包括有效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其中首要原则就是有效性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各个国家的成熟的金融市场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根本要求就是要遵守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就是要求银行向存款人、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信息要有意义, 并且披露的信息准确, 能够增强市场约束力, 约束银行经营方式要安全、有效、稳健, 要求遵循公布的商业目标, 从而能够保持稳健经营、稳健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法。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信息是指那些在公开披露信息过程中, 如果遗漏或回避一些信息就会改变或者影响信息使用者根据这些信息所做的评估和判断的信息。而对重要性原则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有其主观性的, 因为一项信息是重要还是不重要, 应不应该对此信息进行披露, 应该考虑其性质和相关的情况而定。因此银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并且根据银行自身的情况披露相应的重要的信息。

3.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原则。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因为银行披露的信息也是一种商品, 提供和使用银行披露的相关的会计信息也是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的。银行会考虑其所披露的信息能够为银行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 也就是从信息披露当中得到的效益高于提供的成本, 银行才值得提供。但是成本效益原则很多时候是难以很好的控制的, 因为成本效益的评价过程其实是一个判断的过程, 成本效益是否恰当地被利益相关者所占有、使用或是从中获利在提供信息时是很难给出准确的测试结果的, 银行信息披露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应该好好把握这一原则。

三、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从银行角度来看, 银行业不能够充分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制度保障效果低。银行在充分披露信息上处于被动披露状态, 没有正确认识其应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银行只是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被动地提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和要求, 而且一些银行在其经营管理方面经常存在不愿让公众、利益相关者了解之处, 从而产生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一种害怕和回避的心理。

2.银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比如银行业对风险信息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缺少一些核心资本、补充资本、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方面的信息披露。而在银行信息披露中, 风险信息是最为重要的。还有就是多数银行包括上市银行, 在其财务报告的披露中, 较多地披露了定性风险信息, 而对于定量信息的披露远远不够。另外, 银行对其公布的财务报告缺乏关于会计政策等详细附注信息。

3.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滞后, 而且在形式上缺乏多样性。银行应及时依法披露有关重要信息, 尤其是银行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 不能按时披露的, 应至少提前十五日申请延迟。这种规定从某种意义上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不合理的内幕交易时间, 从而使投资者不能及时得到有关信息。另外, 从信息披露形式上看, 国外银行披露信息时通常采取报纸和网络及专门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系统的形式, 而我国银行业对会计信息的披露 (特别是非上市银行) 还是“重报纸、轻网络”并且信息披露的范围较窄。

4.从银行业的监管部门来看, 监管部门的法规不统一, 监管的体制也不十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规对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信息披露要求也不一样, 这就造成有的银行信息披露了, 有的则未进行披露, 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银行监管当局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银行信息披露的监控机制, 也没有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而只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约束, 造成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人性化管理。

5.会计师事务所功能的错位, 降低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中, 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银行监管部门共同监督, 共同保证银行提供的报告完整、准确、及时。而在我国,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常常和银行一起被监管部门监督, 使监管发生错位, 改变了监管和被监管的力量, 降低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四、 完善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完善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框架。

银行业是高风险高负债的行业, 严密、严格的法制和规范是保证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是银行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基础。现有的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大大提高了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为此, 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框架。

2.逐步完善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标准。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 会计标准制定的不合理就会掩盖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而合理的会计标准就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由此可见, 要想使银行实现稳健的经营, 审慎的会计标准和风险评价体系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的。

3.及时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改进信息披露手段。

信息披露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是具有显著的时间性的。从银行信息披露规范的历程看, 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格式及内容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只有适时的进行信息披露, 才能让信息使用者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评估风险并作出准确的判断。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手段也就是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渠道, 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报刊和网站, 还应该在银行系统内建立专门的信息披露电子化系统 (尤其是上市银行) , 以进一步完善银行信息披露方式, 使之能为投资者所用。

4.逐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的执行机构, 提高信息披露监管效率。

一是完善银行信息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排除银行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不协调是协调机制的核心工作, 所以应逐步完善监管协调机制。二是要完善信息披露监管部门监管中的国际合作。目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所有银行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要采用同样的会计准则和披露标准, 以提高对银行机构的市场约束力。因此, 要提高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进一步增强透明度, 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三是要推行监管问责制。银行监管当局代表政府对银行实行监管权力, 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投资者和公众及利益相关部门具有绝对权威性, 所以它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应得到监督与制约。对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的监督, 应推行监管问责制。

5.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机构的规范体系。

(1) 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 从而有效地制约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 (2) 建立单一监管权的监管体制。 (3) 积极倡导专业化服务与收费。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收费标准进行规范, 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4) 提高注册会计师入门考试的门槛, 使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具有更高的素质;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的管理, 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摘要: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银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 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关键词:银行,会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代桂霞, 朱明儒, 高晓光.银行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9) :4-16

[2].李忠伟.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力度[J].知识经济, 2011 (15)

[3].雷光勇.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异化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5) :9-31

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篇三

“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当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开所有法定项目的信息,不得有遗漏和短缺”。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都将充分性作为信息披露的首要条件。但是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过量的披露,甚至炒作;不利于公司切身利益的信息轻描淡写,甚至隐藏,有些还存在不真实问题。二是不及时。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职责。由于证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敏感度以及容易被内部人利用等特点,这便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有关规则在规定的期限内以法定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三是不规范。许多公司在信息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和披露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以致造成大量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治理措施及建议如下:

一、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

首先是公司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更要提高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许多投资者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为依据,来决定是否投资被审计公司。有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玩忽职守,对本应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误导了投资者。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提高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应由控股股东或其控制的董事会选择或决定独立董事候选人。

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制定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不断调整企业内部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为会计人员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构的设置。设置合理并运行良好的会计及其会计监督机构是实现有效的会计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要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达到真实、充分、及时的要求,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

四、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⑴ 加强对相关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首先要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另外还要规范证券评估师的行为。⑵要想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作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审计。⑴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避免重复监督而又监督不力。⑵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⑶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道德意识。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执业监管及惩处力度,建立职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

三是建立以证监会抽查复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再监督体系。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不理想,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尚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是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首先,随着《证券法》的出台,相对于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次,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

五是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督审计和审计约束责任。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六是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日常会计信息披露,定期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的规范。

五、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

一是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制订出具体的会计法规实施细则,明确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方法,避免执法上的混乱,使有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其次,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严加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责任,强迫那些私欲膨胀、以身试法者能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趋利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法制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

二是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根本保障。

六、加快软件开发,全面实现相关工作的电子化

一是传统的财务报表格式需要改进。首先,设计的表格必须控制在普通打印机的范围内,同时也应符合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要求。其次,报表的名称和表内数据标识要格式化,在实际工作中,名称应予以编码(纯数字式的),以便于计算机处理;其表内数据,一要编码,二要公式化。

二是提高财务报告软件的兼容和可操作性。兼容与可操作能方便于用户的浏览和打印,如果兼容性不够,可适当提供给用户一些软件指南。

三是尽量保证传输网上地址的稳定,这样既方便于老用户使用,也能吸引新的信息用户。

四是应给信息用户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请求获得更多信息的要求的功能。

新世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将大规模走集约化道路,业务范围宽广灵活,国际化程度提高,企业经营将以集团经营、跨国公司经营、股份制经营三者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因此对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股份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必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完成时间:

目录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1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1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2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2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3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3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3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3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4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4

(二)监管力度不够..........................................................................................................5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5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5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6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6

(二)加大监管力度..........................................................................................................6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7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8

五、总结........................................................................................................................................8 参考文献........................................................................................................................................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资本市场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开始起步,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步较晚,会计信息披露也比较薄弱。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促进作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稳中求进。但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计信息披露问,近年来发生的关于上市公司的恶性事件中,无不渗透着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市公司会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剖析,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及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急待完善的具体制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 治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根据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临时报告。这里的报告包括财务报告,财 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是必须披露的。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评,在核算中应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

2、客观真实性原则

客观真实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它要求企业应客观如实地按事物本来的面目反映一切会计事项,不得歪曲或有主观成分,是可供检验的。

3、充分揭示原则

充分揭示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能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社会责任信息,服务于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等一切团体和个人,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决策的风险性。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要求企业在披露的内容、披露模式等方面应保持前后基本一致,以利于同一企业间的纵向比较和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1、是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

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逐级汇总,便于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2、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

通过会计披露,可以使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全面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指导、帮助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其投资和贷款方向,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为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职工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使经营管理人员掌握本单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全部情况,分析本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的优势,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以便正确地进行经营理财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对信息披露最基本的要求。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即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真实体现。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

1、文字叙述失真

即有意歪曲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2、数字不实

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具体表现为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少摊或多摊费用,少报或多报损失,利用关联方交易任意调节利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真实,财务信息失实。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指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有关信息陈述不充分,甚至断章取义,隐瞒事实,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对关联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对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存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企业提供财务担保、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等重大不确定事项的披露不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之名,故意隐瞒重大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披露不及时,或者在公共传媒中出现的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的传言、消息和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原因披露或公开澄清不及时。尤其是在公司资产重组方面,市场早在公司进行重大重 组的传闻中,股票价格有了很大涨幅之后,上市公司才在正式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中姗姗来迟地与公众见面。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资源,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产生了内幕交易,对投资者的损害程度可想而知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不论定期报告还是临时公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1、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以首次披露、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为披露内容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初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但是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导致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管。尽管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有关准则,但作为主要报告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信息披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状况,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另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2、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环境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其表现在:

(1)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低。

(2)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有些执法者与公司串通一气,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3)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二)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管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财政、证券、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还有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等‚多方部门都想插手。

监管方面发挥作用的只有证监会‚但是证监会的力量比较薄弱‚权威性也不强‚其他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来监管上市公司信息‚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再者社会公众和媒体所起的作用又很小‚往往还会遭到排挤‚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起不到约束作用。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的比重比较大‚流通股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容易存在不合理现象‚两极分化‚力量悬殊‚就很难对公司的管理进行控制与约束。上市公司缺少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只能被削弱‚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去真实性。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

利益牵引与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良会计行为的内在原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它的合作并不 影响另外的行为主体对它的使用。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规范和发展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程度均和信息质量高低息息相关。规范的信息披露行为是规范证券市场的前提,也是发展证券市场的关键。所以,要全面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1、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是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有效手段,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是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国家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法规体系的相互配套,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办法。制定有关法规时要考虑信息虚假披露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使相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1)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

信息披露准则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部门管理规章及证券交易场所等自律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以一定方式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形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准绳。(2)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

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首先是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和约束;其次,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

(二)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就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过程及市场进行约束与控制‚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公司利益会进行干预‚他们进行的干预大部分都是违法的‚所以要加大监管力度就要从公司高层人员入手‚追究他们的责任。所以‚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使会计信息在法律的保护下还原到真实。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道德,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保证诚信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保障。

2、建立信用档案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的个人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奖励,不守信者惩罚。对不守信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要在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全体会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2)必须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淘汰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及上级财会部门的监督。(3)在会计人员使用中要坚持边使用,边培训,边提高的原则,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领导应对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成绩突出的会计人员予以表彰。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存在缺陷等。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的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失信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和方法,强化公司治理,就是建立一套制度和方法,使公司实现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仅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上,而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求公司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一些强制性的公司治理原则去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着手根据中国国情,探讨并设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水准,一旦形成规范性文件,将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框架、水准以及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进行监管,这无疑将会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目前监管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管理部门对“上市”失之于宽、对“融资”失之于松,造成上市公司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大批“问题股”层出不穷。在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完善、缺乏信用体制和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在权力经济和巨大的利益而前,宽松的监管往往造成上市公司的铤而走险。我认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必须在法律制度、监管力度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监管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相信在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齐抓共管下,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的逐渐规范,监管力度的逐渐深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定会日臻全面、充分和透明。

参考文献

[1]侯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J].中国市场,2010 [2]赵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0 [3]梁燕云.浅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济师,2009 [4]马淑春.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5]牛广霞.浅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6]柴腾飞,文桂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7]崔超.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查瑞平.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山东商业会计, 2006

5.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篇五

伴随着国民经济全面迈向深入的步伐,以及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金融市场系统风险日益凸现的客观现实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其中的隐患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不够彻底,中介审计机构操作上不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真实,经济泡沫成份严重。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损害着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呈现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利用企业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范围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关联企业均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这些都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发布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内部关联企业的关系或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的关系,通过采取诸如买卖商品、转让资产、提供劳务等各种手段,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非实质性转移交易,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实施以后,对关联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由于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东故意向中介监督机构隐瞒关联关系和关联方的交易,中介机构的审计又不深入,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告的`情况仍然存在。通过突击重组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综观我国证券市场,每到年底,各家“T”类或准“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一锤子买卖”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涉险过关。据全景网络统计,1999――间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60起债务重组和资产股权转让,涉及金额80亿元,其中正是有一些公司企图利用债务重组和资产转让的“魔方”来一个蛇头虎尾,2001年中报显示老“PT”企业全线扭亏,是否是一种巧合,笔者对此存在质疑。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统计表明,20市场涨幅最大的股票中,80%以上是资产重组股,许多公司尽管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但其主营业务利润并未同步增长,增长的来源主要靠非经常性收益支撑,中科创业、亿安科技事件浮出水面,凸现“泡沫重组”必然破灭的势头。

帐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仔细阅读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成为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帐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帐?存货中有多少滞销、甚至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有多少已不能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报表上等等,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

由于改制不彻底,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猴王集团掏空猴王股份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大股东占用其配股资金超过25亿元,在上市公司中可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挤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

6.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篇六

【文章摘要】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主要因为公司在做自愿披露时往往依据自身的需求,拈轻避重,报喜不报忧,导致自愿披露信息质量不高,有效性不足,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会计总体水平较低、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公司社会责任不强、投资者素质较低有关。

【关键词】

强制披露;自愿披露;人力资源;监管力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向广大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币信息及有助于理解、利用、分析上述信息的相关非货币信息。强制披露是由证券法、会计准则和监管部门条例等法规明确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信息,是确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根本制度,即是以法律规范来调整的上市公司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信息的披露均采用强制披露,其披露的内容主要有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情况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等。自愿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强制披露要求之外,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向外界披露一些非法定披露的信息,即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与其他利害相关者进行自利性信息的沟通。

1 信息披露方式的演进

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市公司没有被要求披露会计信息,自愿披露占据了主导地位,上市公司仅披露一些未作具体说明的承诺,如“前景广阔”、“利润丰厚”等,这主要是受当时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影响,政府对证券市场基本采取了不干预的政策,证券市场依赖自律体系所维系,处于完全放任自由的状态。尽管证券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投机、欺诈和人为操纵。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各种金融创新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传统工商业在市场衰退的压力下,更加依赖资本市场的投机来寻求利润来源和资本来源,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也日益加强。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自愿披露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披露要求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高公司知名度,使资本市场能够准确评估公司股票的价值,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能力。一些公司开始主动披露一些有关公司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比传统的会计报表的范围更大,包括了大量的不同要素,如经营数据、业绩指标、数据分析、前瞻性信息以及有关公司、公司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可以肯定的是,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管制依然存在,公司自愿披露有关信息也将成为公司信息披露的一种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正朝着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 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及现状

2.1 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按照披露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首次披露和持续披露。首次披露主要包括公司上市前对《招股说明书》和《上市的披露》。持续披露主要包括公司上市后反映上市公司报告年度内经营业状况的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以及对某些重大事件和重大消息进行披露告。我国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是依据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执行的。详细地介绍了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经营及人事的各方面的主要信息,主要包括:1)重要提示及目录;2)公司基本情况简介;3)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4)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5)公司治理结构;6)股东大会情况简介;7)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8)重要事项;9)财务报告;10)备查文件目录。

2.2 我国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上市公司基于格式要求披露的多,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套话过多,而对投资者真正有用的事项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不符合充分性、完整性的要求,部分信息披露的内容过于繁杂,搞文字和数字游戏,试图以繁杂的信息来掩盖问题的实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信息披露应区分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应防止无效信息过多过滥,否则不但加大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也浪费投资者的时间、精力,甚至于会造成负面影响,过多的无效信息可能会掩盖真正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预测和决策,可能会给上市公司恶意搪塞责任和信息披露走过场创造条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尤其是有效性不够,某些披露出来的信息形同虚设,只是信息集合的简单列举与陈述,没有实质性内容。对于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监管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新措施,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自愿信息披露的内容和现状

3.1 自愿信息披露的内容

(1)预测性信息。包括公司未来可能达到的利润水平、现金流量、投资额的预测,可能预见的重大风险(包括行业或地域风险、对商品的依赖、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和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风险以及与环保有关的风险)。预测性信息更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的真实情况,促使股票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价值,有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公司未来发展的机会和风险,提高其决策和评价的有效性。

(2)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包括保护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维护职工权益、教育、慈善事业、集体福利、扩大就业情况、质量赔偿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做出正确评价,了解公司的环境绩效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

(3)软性资产的信息。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等。上市公司披露的人力资源信息应主要包括:项目投资技术力量、人力风险、人才发展对策和规划、人力支出、负债和人力资本。上市公司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可以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好的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投资、开发以及管理现状,从中了解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视程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企业未来各期的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价值或现行成本信息。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等。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物价变动信息主要指在通货膨胀严重,在按历史成本计价的信息脱离实际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应按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等计价方法调整表内数据以说明物价变动对表内信息的影响程度以及调整方法与计价基础。使投资者了解物价变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

3.2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总体看来,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还处于较低层次,自愿性披露信息供给不足,公司不注重人力资源、公司治理效果、内部控制等信息的披露。公司在做自愿披露时往往依据自身的需求,拈轻避重,报喜不报忧,导致自愿披露信息质量不高,有效性不足,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会计总体水平较低、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公司社会责任不强、投资者素质较低有关。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有效性的不断加强,投资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信息的信号显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披露的额外收益将不断加大,随着信息披露方式的网络化,信息披露的成本的不断降低,上市公司将把自愿披露作为展示公司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自愿披露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将从单纯重视强制披露过渡到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并重的阶段。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又会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总之,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保障,是防止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向着更加和谐、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清、葛敏、张素华.《信息披露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月,第1版

[2]齐萱、何贤茂,《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措施》,《会计之友》,28期

7.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七

会计信息披露最早起源于英国, 1948年英国就制定出了关于信息披露的法规-《公司法》。当今, 信息披露最完善的应该非美国莫属, 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 到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初步形成, 最后到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 有效的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国外在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 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 财务舞弊事件也屡禁不止, 加速了国内学者们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如葛家澍等人认为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共生性, 表外披露的历史发展, 经历了从“补充和说明”表内信息到逐渐与表内信息并重的过程等等。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006年新准则颁布前,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情况比较严重, 新准则实施后略有改善。笔者认为,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在资本市场中, 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有着严格的要求, 但我国有不少公司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比如, 有些公司刻意或恶意隐瞒资金投向及使用情况, 隐瞒影响公司声誉的重大事件, 不充分披露关联企业往来的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严重影响或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2004年遭上海证交所公开谴责的哈慈股份有限公司, 对控股股东及主要关联方高额占用资金的情况, 没有履行规定的决策程序, 也没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是指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时间较为滞后, 从而致使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在我国, 因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价值降低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内幕交易创造了机会, 出现部分投资者操纵市场, 迫使承受能力不强的中小投资者不得不退出市场。如中金岭南于2008年3月20日披露2007年年报, 4月22日披露一季度季报, 8月22日披露半年报, 10月27日披露三季度季报, 在一年定期披露报告的过程中, 每次都在规定的最后期间披露, 且间隔时间过长, 造成信息披露真空期的存在。上市公司披露不及时的情况可以从表1中看出。

(三)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众所周知,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 是证券市场诚实信用的试金石, 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 最基本的就是保证所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不能人为操纵、更改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仍存在着信息不实的现象, 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年报、再融资和招股说明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这就将给投资者造成严重误导。如曾被称为华夏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夏, 通过伪造虚假文件、票据, 虚构巨额利润, 欺骗中小投资者。

(四) 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

目前,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 在信息披露时存在随意调整、夸大事实等违规情况, 表外信息披露在形式、内容、重大事项方面不太规范, 甚至存在歧义, 表外事项信息披露的量也不足, 重要性不突出, 报表使用人不能从大量表外信息中挑选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部分企业对重大事项轻描淡写, 甚至财务报告编制过于简单, 无法进行财务分析及评价, 或者不提供同期相关重要比较数据。

三、我国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

一种现象是, 有些公司“一股独大”, 往往是某个或者某些股东说了算, 因此不易形成股东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制衡。另一种现象是, 有些公司监事会隶属董事会, 成为董事会的下属机构, 缺少独立性致使其主要的监督职能弱化, 不能有效实现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审计部门没有独立性, 权威性和自主性不强, 不能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不能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

首先, 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建设尚不完善, 缺少必要的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 对会计信息披露约束不利;其次, 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现状来看, 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 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规范, 减少人为进行会计信息操作的空间或漏洞, 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 减少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

(三) 会计信息披露自愿性差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 一是缺少对企业自愿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鼓励性政策和支持性政策, 有些公司不愿意 (对临时的重要事项) 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存在着隐瞒信息的行为;二是投资者素质参差不齐, 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诉求不高无法激发起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三是由于我国对企业业绩的评价, 主要是参考其财务指标情况, 为了树立或保持良好的形象, 企业倾向性的会选择去夸大有利信息, 隐瞒不利信息。

四、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一) 企业要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披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司结构。首先要完善董事会建设, 构建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 加强对公司财务活动的监管;其次, 要实施董事问责制, 明确相关人的责任, 对于失职董事进行问责, 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监管;再次, 企业需提升其监事会的权威性, 充分发挥监事会参与业绩评价结果考评的作用。

(二) 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为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公平性就要不断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以及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等。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的核心内容, 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指南, 明确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同时规定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要求。

(三) 企业要构建信息质量保证机制

构建企业的信息质量保证机制,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企业应该建立预测性的信息质量保证机制。首先, 企业要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明确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需承担的相应责任;其次, 在进行会计信息预测时, 如果出现预测信息与实际信息差距较大的情况, 要综合分析影响因素, 找出原因, 提高信息预测的准确性。

(四) 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会影响会计核算水平, 增加发生财务舞弊的机率。企业应定期举办后续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职业技能和道德操守不能达标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 严重者可调离岗位, 力求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将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基于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自身以及投资者的重要作用, 我国要加强相关的立法约束机制建设,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同时企业应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操守, 从而提升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规范运转, 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澎, 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J]财经论丛2001 (1) :59-62

[2]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1号-信息披露中国证监会公告[2013]1号2013-1-4

[3]陈素梅.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探析[J].企业导报2012 (15) :144-145

8.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保护

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环境成本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将环境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以会计成本的方式在会计账目上进行显示,也即是所谓的绿色产品以及绿色经营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收益,这就是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我国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居民绿色消费观念的逐步养成,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不再仅仅只关注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背景以及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是否对产品质量有保证,是否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企业形象的建设,必须建立良好的绿色信誉,建立完善的绿色信息披露措施。

(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

展,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出现,更加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会计折算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国际会计向着高效、迅速以及规范统一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继续拧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逐步与国际接轨。环境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不少国家对绿色信息的披露制度十分重视。

(三)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知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开发。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以绿色会计提供的信息确立环境目标,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控制环境污染,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我国企业按照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发展经济,还促进了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

三、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需要得到尽快理顺。由于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以及体系仍然处于研究初期,缺乏明确的定量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因此在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以及受益的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更大层次上来说,由于目前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因此绿色信息的披露很难实现,由于企业的盈利性,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会主动暴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在承德环境成本,即使有所暴漏,也只是小部分而已,这就严重的削弱了绿色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

(二)政府机构对需要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单位监管

不够。由于我国政府没有对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有效地管理,环保局、证监会又很少会出台相应的行政法规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作出限制,再加上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国有企业的存在,因此政府对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加强对企业讲讲营活动的监管,及爱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立法和执行方面的力度不够。尽管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在很多方面企业却陷入了追求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的两难之中,企业通常会为了追求效益最大会而万文刚泛起对环境的保护而转向对经济的掠夺,因此就需要企业政府加大对环境立法以及执法方面的监督,督促企业实现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双赢,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绿色会计是从会计

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多个方面从何而在的一门学科,因此绿色会计人员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灵活运用能力,但是由于我国财会人员没有具有培养人才的环境,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拘泥于表面文字,而没有向更深层次发展,这就严重治愈了绿色信息的披露,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快标准制定。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系信息披露的主要措施是在日常核损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标准,给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及附近区民提供充足的信息,从而反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合理信息,从而进一步为人民服务。

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2001年,经过我国财政部的批准,会计协会成立了我国第一支“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进一步研究,提高我国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并积极吸取国外绿色会计培养的先进经验,不断促进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二)完善绿色会计法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则和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以及环境保护制度是造成目前信息披露困难的重要原因,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空白,绿色会计理念的推广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完善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制度,才能尽快的建立绿色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可持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加强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企业如果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就不会全面、系统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以披露,因此只有加强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额监督,才能促进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建立,政府应该颁布相应的行政法规、设立相应的审计组织,从而监督企业绿色经营的产生,只有加强对绿色信息审计制度的建立才能强化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从而促进绿色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提高绿色会计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绿色会计

知识水平。绿色会计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以及财会信息大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加强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就提高了企业领导着以及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只有加强对绿色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不断加强各种人才的培训,不断使用绿色会计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五)建立信息披露的标准,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发挥职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想尽快发挥绿色会计的职能们必须加强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以及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以及报表制度。

综上所述,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单单是只涉及会计领域,同样也关系到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绿色会计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越发展,会计的作用就越为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越发严重地时候,绿色会计的理念就被越发关注起来。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完善绿色会计法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则和制度、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加强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提高绿色会计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绿色会计知识水平以及建立信息披露的标准,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降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丽香,陈志兴. 构建绿色会计制度[J]. 浙江财税与会计. 2013(09)

上一篇:公司关于五一放假通知下一篇:第二课计算机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