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兴趣

2024-08-22

作文兴趣(共12篇)

1.作文兴趣 篇一

每个人都会有兴趣爱好,它会让我们变得很充实,同时也会收获美好。

我的兴趣之一就是画画。

“叮叮叮”下课铃响了,大家排好队离开了学校。学校的旁边一位爷爷大声叫卖,我好奇地拥了进去。原来爷爷是在卖小仓鼠,一只只小仓鼠活蹦乱跳,十分可爱,招人喜欢。回到家我拿起纸和笔也画了一只可爱的小仓鼠,给它画了衣服、食物、玩具,还做了一座小房子。我给仓鼠穿上衣服,给它喂食,与它玩玩具,竟忘记了它只是一只纸仓鼠。这只纸仓鼠是我唯一的宠物,也是我的好朋友。我想象它对我笑,喜欢在睡觉时打呼噜,还喜欢在吃东西时咂咂惴嘴,心里美滋滋。原本因为没有买小仓鼠的失落也化为乌有。

我从幼入园起就喜欢画画。

在妈妈加班的时候很无聊,但妈妈办公室最不缺的就是纸和笔,我便会去画画,画我喜欢的动物;画我想去的地方;甚至会画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陪妈妈加班本是一件无聊、乏味的事情,但以为绘画的加入让它变得充实、有趣。

我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唱歌。

唱歌会是我开心,会使我忘记烦恼。唱歌是我赞颂美好的方式。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会唱一些欢快的歌,表达我们的欢快、愉悦的心情。在元旦迎接新的一年时,我会一展歌喉,充满希冀拥抱崭新的一年。

唱歌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和内心情绪。

有一次,我因为被批评,心情不好。于是我听了一些有趣搞怪的歌曲,听着旋律唱着歌词自己便禁不住笑了起来。

阅读能让我们收获知识;旅行能让我们放松身心;运动能让我们健康的同时变得勇敢;唱歌能让我们抒发情感,这些兴趣都会让生活更美好。

2.作文兴趣 篇二

一、抓住学生最佳心理状态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 就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比较活跃, 易激动, 易亢奋。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 激发其写作兴趣。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 可以让学生就文章进行想象训练, 写一下皇帝回宫后会发生的故事, 并在课堂上交流, 既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 又加强了口头训练, 一举多得;再如在一周总结的班会课上, 可以拟定一个话题, 比如《本周我最想表扬的人》, 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表达, 学生因为有真实的感受, 所以有话可说, 通过课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还加强了班风建设呢, 何乐而不为?所以作为语文老师, 必须学会抓住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 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训练的机会, 学生不仅不会觉得厌烦, 还会大大提高兴趣, 为今后的写作拓宽了选材的视野, 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安排实用作文

这不仅是为学生作文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生活服务, 同时还能以其“实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此, 除指导训练书信、申请书、请假条等实用性文体外, 还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生活需要安排一些实用系列写作练习。例如:代校运动会拟通知、比赛规则, 进行现场采访、写作赛情报道;代导游写“导游词”;为联欢会写串词等。通过这些练习, 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而且为将来走出学校, 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写日记

课堂作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主渠道, 但课时有限, 因而日记是补充课堂作文, 为课堂作文积累素材的最好形式。在实践中, 我感觉到学生写日记是很重要的。课堂作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带动日记写作, 日记可以使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体会到写作的兴趣, 促进课堂作文写作。对日记写作要加以指导, 但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 不要埋没这块自由的乐土。

四、老师“陪练”

既然当了老师, 就注定了你必须勤奋, 尤其是语文老师, 我觉得要比其他学科老师更勤奋。在写作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陪学生写作文, 效果相当不错。学生知道老师要和他们一起写作文, 首先就从心理上感觉很新奇 (“兴趣”来了) , 以致写作态度变得端正, 其实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兴趣再浓还是需要态度) , 有了好的态度其他一切都可迎刃而解;等到老师面对所有学生读老师写的作文时, 学生更会凝神细听, 这倾听的好习惯其实又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把自己写的作文和老师写的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思考, 在思考中进步, 学生的领悟能力其实特别强, 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明白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以老师的身份, 老师的认知, 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写作, 特别能带动学生的感悟, 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五、引导鼓励

这是促使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得以养成的必要保证,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课堂推荐。即利用课堂讲评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推荐评析优秀习作, 以达到鼓励的目的。2.巡回展示。即集中优秀练笔, 辑成一集, 定期或不定期在班级中传阅, 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3.评语交流。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十分看重这种交流, 这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也是师生心的交流, 尤其对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等非智能因素的形成和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魏书生老师就特别推荐“不写评语写心语”, 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学生其实不大爱看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 但“心语”不同, 它是师生之间真心的交流, 它架起了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每每看到作文本、日记本发下去,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我写的评语时;每每看到学生看了我写的评语朝我会心一笑时, 我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4.推向报刊。自己的习作能被报刊录用从而具有社会价值, 这是每一个同学的心愿和最感兴奋的事情。多年来, 我总是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或亲自向报刊推荐。而后, 师生共同品味那果实成熟后的欣喜, 其乐融融。5、不定时地进行写作评选, 给学生颁发一个“写作小能手”的荣誉证书, 以资鼓励, 学生怎能不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呢?

写作确实是件令老师头疼、学生叫苦的差事;但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 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 写作会变得快乐的, 相信自己!

摘要:写作, 是一项十分繁重复杂的精神劳动, 要想写出佳作来, 就需要一种强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 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 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 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他们会觉得写作其实也很快乐。

3.激发作文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 篇三

一、选择阅读——用好书激发写作。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为作文获取丰富的信息、提供摹写的范本,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热情、提供精神支持。少儿读骆宾王的《咏鹅》,未尝不有写鸡写鸭的想法;青年人读陆游的《钗头凤》也定有把萌动的感情借亦真亦幻、委婉简约的辞章表达出来的梦想。尽管模仿之作瑕瑜互见,但可贵之处在于产生了创作思想的火花,从而也有可能成为通向作文成功殿堂的起點。

二、拓展时空——用材料促成写作。

现实中我们的中学生,讲起故事来,往往远不如大字不识几个的放羊娃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圈子太过狭窄,太缺少生活的经验和阅历,头脑像一卷封存的胶片留不下什么生活的影子。另外受学习目标、时间、精力的限制,课本以外的书又读得不多。再者,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都划定了作文的圈子,束缚了我们作文的自由。既无作文材料又无作文自由,想提高作文质量,怎么可能呢?针对上述不足,自己可以开拓作文的时间和空间,把作文引入广阔的天地:时间上不局限于老师按计划布置的作文,空间上不停留在课堂。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深入生活,做生活的参与者、有心人,向广阔的生活要素材,积累写作材料;另一方面,进行随时随事作文,什么时间什么事情充盈于你的头脑中,让你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你就机动地即时即地作文。有了材料,就为作文创造了条件,再能拿起笔来写,这就是进步。

三、体验成功——用收获激励写作。

耕耘是收获的前提,收获是耕耘的动力。不论作文的诱因是什么,只要不懈地写下去,作文水平就能提高。也许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可是,越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你的作文受到肯定,哪怕只在某一方面,你也会在内心真切地感受到辛勤耕耘后那份收获的快乐。对“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辛苦,你会泯然一笑。在你带着成功的喜悦作下一篇文章时,其实耕耘与收获就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此时让你弃作文如从前,恐怕不容易,谁又能说这不是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呢?

4.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篇四

雁峰区雁城小学蒋妍

三年级又称中年级,是由写一段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就显得极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感到茫无头绪,无话可说。作文课上,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也只是三言两语完事。究其原因,就学生本身而言;年龄小、生活积累少;语言贫乏,没有写作技巧,因而对作文缺乏兴趣。可兴趣又是写作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培养三年级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观察生活,增强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对于学生写作文,如果离开了生活,坐在教室或家里冥思苦想,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枯燥无味,即使写出文章也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写作文的兴趣。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需要经常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到自然界里去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例如,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要学生去观察周围景色的变化,发现春天与别的季节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再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是有话可写,得心应手。实践证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对培养

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

二、贴近生活,引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直观能力较强,找出他们熟悉的话题,他们会觉得有话可说、想说。因此,我就积极创造条件,从激发感情和情绪入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大量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优秀作品,教学中能使学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往往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此时,如能找出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随时让他们写出来,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课间十分钟》一课时,是学生初学观察方法,在这之前,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铃声响后,师生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讲完本课后,我让学生以《上课铃声响后》为题,进行作文训练,结果学生文如泉涌,积极性极高,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且观察仔细。这样,我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得入情入景,妙趣横生。再如,训练学生的外貌描写。我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要求写出本班的一位同学,不能出现姓名,而要通过外貌描写,让学生猜出他写的是谁。大家猜对了,证明写成功了,猜不对,说明你写时,没有抓住特征。那节课,学生兴致高涨,每个人都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写作目标,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大家看看他的作文,就知写的是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写人物外貌要抓住特征,抓住与众不同的地方来进行。

三、愉快游戏,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适当时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

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些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又使学生兴趣高涨。如片断练笔中“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好玩”,围绕这个总起句写一段话。我就采用表演法来激发兴趣,在讲明要求(如老鹰、母鸡、小鸡的神态、动作怎样)后,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做这个游戏。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都领会老鹰、母鸡、小鸡的神态、动作是怎样。这样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回到教室,再让他们说说游戏的全过程,最后,要学生动手写下来。这样学生在玩中写作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结果每个学生写得内容充实,词句生动、丰富、有条理。

四、巧妙迁移,培养写作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我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具体,很有条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兴趣成就好作文-- 篇五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小学语文教与学都存在着不少困难,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可见,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努力融洽师生感情,与学生之间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作文过程中还应强化情境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的情境再现课堂,成为写作的材料。除此之外,作文批改应“多就少改”,评讲时应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孩子说话,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

关键词:作文兴趣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可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却是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倒成了一个难题。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培养兴趣是关键。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融洽感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呀!学生一听,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假若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表达。

二、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七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

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意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创设情景

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窄小,天天类似的生活麻痹了学生应有的观察力,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学生的眼睛,窒息了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和心灵的触觉。为此,老师应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让这些情境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他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者材料。更多的时候,是把学生的一些生活情境通过综合取舍,形成新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指导学生写作,成为作文的题材和指导学生做人的范例。每学期刚开学,学生发了新书都有包书的习惯,但有的同学是靠父母完成,有的同学尽管包了书,但不爱护书,尤其是不爱护学校图书室的书。为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张兰同学刚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渴望已久的新书,回到家,亲自给书包皮。然后让学生来表演这一情境,体会一下张兰同学包书的细节。学生表演得十分成功,文章也写得具体生动,同时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掌握了包书的基本技巧,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做了一些有益的引导。

四、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

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初步形成。学生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学生便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

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五、加强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色彩分明。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六、热情鼓励

1、多就少改

“多就少改”,保护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改作文。过去的作文“先生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先生改”,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提倡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工作,具体作法是:本人自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师生共评共改。

(1)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理解学生的愿意,尊重学生的劳动,并多鼓励少批评。(2)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

(3)在训练上严格要求,在批改上低标准,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2、师生互动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赵学婕同学抒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赵学婕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拋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并多给了学生练笔机会,小学生写好作文是完全可能的。不仅不会“怕”,甚至会产生“爱”,爱上生活,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刑改萍主编《新世纪中国教育论(上卷二)》

上海交通出版社2002年4月1日出版

2.陆志平主编《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1日出版

6.作文兴趣小组记录 篇六

5、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7.兴趣——作文最好的老师 篇七

一、培养自信心, 消除害怕心理

老师经常给学生以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一点特别重要。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 学生有了自信就不会被困难吓倒。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无论是立意, 结构抑或语言, 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 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而在批改作文时, 教师不宜删改过多, 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多鼓励, 使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在作文讲评时, 更要注重鼓励学生, 通过品评, 师生沟通, 同学间沟通, 营造一种智慧撞击的氛围。

害怕作文, 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固有的一种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的还是“作文难”。为此, 首先是要让学生“有话说, 能成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循序渐进, 切忌贪功急进, 否则就有弄巧反拙的可能。如现时许多教师着眼于炒得很红的话题作文, 不管学生实际, 整天的话题呀!新意呀!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简单的一件事都说不清, 你叫他怎样创新?如何张扬个性?到头来大多学生写出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共性的并且有一大堆毛病的文章, 而这些违背老师意愿的作文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多方指责。这样, 势必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所以, 我们还是应该从基础做起, 由易到难。为此, 可让学生先练习写片断, 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 再就简单的记叙文渐渐深入。对基础差的甚至还可允许他们适当模仿, 待时机成熟再渐渐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其次, 要认真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写作前, 教师应说明作文的范围和要求, 有时还要加以适当的提示, 如文章结构、立意、表现手法等, 必要时还可以先读例文再作文。甚至老师还可以写些范文以供参考。

二、指导阅读, 鼓励投稿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圈子窄, 阅历不多, 知识面不广, 作文多觉得没什么可写, 或是写不出新意。加强课外阅读可陶冶情操, 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 看小说成痴, 走路、吃饭、睡觉总是书不离手, 上课不留心, 总爱偷偷看小说, 常常被任课老师没收。她别的学科成绩很差, 但作文却非常好, 清新流畅, 构思独特。后来我有感于她的“成就”, 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交流阅读心得。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 还是词句的运用等, 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可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 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了出来, 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对其他同学, 其激励效应是无需宣传的。一次, 我班的一个学生徐丹写了篇《座位》叫我修改, 我见文章写得很好, 帮她修改后又帮她参加了安徽省第二届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不久, 该文被选登, 荣获二等奖。当登有她文章的《安徽省第二届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获奖作品集》发到她的手里时, 她激动得掉了眼泪, 全班学生也为之沸腾了。想不到的是竟因此掀起了一场写作的热潮, 许多同学除积极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外, 还经常自发写些文章叫我批改, 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别快。

三、多写范文, 培养情趣

大家都知道, 语文教学工作量特别大, 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比不上的。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 更是语文教师所惧怕的, 其“费时、费力、费神”的特点令许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许多教师干脆消极对待作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马虎应付, 甚至连布置作文都感厌烦, 任意减少作文次数, 一个学期只有那么三两篇作文。特别是作文的批改,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 都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 殷切的鼓励。但有的教师评语粗略, 简单, 笼统, 更有甚者不看内容只看篇幅随便给一个分数就算完成任务。这些都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造成学生“作文纪律”松散, 写作热情低的局面。因此, 在作文的批改中, 有必要时可适当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虽然工作量大, 但效果却比其他批改方式好得多, 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当面指导, 还可适时鼓励,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要想学生喜欢作文,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认真对待每节作文课, 多写范文。比如现在的初三学生流行写毕业留言, 我就尽量写范文作指导。例一:我把自己在师范毕业时写给老师的一首诗给他们看, 他们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是写我当时和老师的依依惜别之情的。 (山上杜鹃分外红, 师生情谊似花浓。今年花谢明年开, 此时分别何日逢。) 例二:我把自己以前写给初三毕业生的留言说给他们听, 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一份真情。 (人生来去太匆匆, 几度分别几度逢。师生情谊似兄妹, 怀念尽在不言中。) 例三:在这届学生即将毕业时我深有感触, 所以我就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原形, 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默默祝福。 (轻轻地你走了, 正如你轻轻地来。你轻轻地挥手, 告别昔日的精彩。悄悄地你走了, 正如你悄悄地来。你悄悄地招手, 迎接美好的未来。) 这样一来, 学生大吃一惊, 没想到他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写这么漂亮的诗?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日益浓厚, 作文水平不断上升。

8.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篇八

一、选材要贴近生活

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生活中到处有美的闪光点,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写出好的文章来。学生的作文写不好,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不善于观察生活。作文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知,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味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的美。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而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生活见闻、同学之间的事、游记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题材要丰富多彩,可写同学之间发生的好人好事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矛盾,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随着题材的不断扩展,慢慢地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走出了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的境地,并逐渐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不竭的源泉,我们只有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学生才能用心灵去挖掘生活中的美感和智慧,并从对生活的感受中激发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

二、鼓励学生勤写多练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感情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刚开始的作文训练,要以“说”为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要密切配合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题材,说清了后写与不说就写,效果大不一样,前者优于后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是很重要的。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以往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困惑;或者教师当场安排一个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把所见所闻所感即兴的给大家讲一遍,使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得到锻炼;接着再把写作的有关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一些,以便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把刚才所讲的东西写下来,这样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了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最后因势利导的鼓励他们说:你们看,其实作文并不难,就看你想不想写,只要想写,就一定能写好。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写作了。当学生形成写作习惯后,就会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作文讲评时,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讲评课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能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客观的标准答案。作文讲评课要做到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评时:首先,选出几篇较好的作文作为典型,进行讲评,特别是对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哪怕是有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其次,每次作文后及时选出几篇不同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除了总结每次作文的优点,还要点评、分析,找出每次作文的不足,使写作的技巧训练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慢慢地掌握写作方法。另外,作文的批语要亲切感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到老师在为自己的进步由衷地高兴或为自己的不足在深深的焦虑。这样才能使他们一直保持向上的信心,不断进取,向新的高度挺进。

四、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文章不是一下就能写好的,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掌握区别对待的原则。首先,批改作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要面批面改。其次,对水平比较低,缺点较多的作文,要抓住主要毛病,进行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比如可以这样说:文章的开头不吸引人、内容需要充实、细节还要补充、结尾不够有力……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既能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又能看到自己作文中的进步,从而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另外,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应当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比如:可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上训练,既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写作兴趣就会更浓了。

五、做好佳作赏析

学生喜欢同龄人的文章,更喜欢看自己同学的文章。每次作文课后,我都选出一些优秀作文,粘贴到教室墙上的“佳作赏析”专栏里展示,让学生一起讨论,共评得失,同时能让同学们感觉到:这些好的作文都来自同班的同学,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作文好的同学产生荣誉感,也能激活其他同学的感情因素,增强写作信心。对那些优秀的文章,还推荐到学校主办的刊物《花语》上,有的还发表在报纸和期刊上,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通过投稿,培养学生写作的社会责任感,让见报文章激励、引导其他同学热爱写作,并让全班同学与见报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写作也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了,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创造良好的作文教学环境,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一定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此,作文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9.兴趣爱好英语作文 篇九

Everyone has different hobbies。 Some people like traveling。 They think it can make them enjoy their holidays and many different life styles。 Others like watching films。 Because it can make them happy。 I have a lot of hobbies。 And my favorite hobby is reading books。

First, reading books is fun。 It’s just like another kind of traveling。 It can make me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Next, reading books is useful。 If you read enough books, your chinese will get better and better。 I always read books after I finish doing my homework。 By reading I can learn many things。

But, some people say that reading books is out of date。 This is not true。 For example, I have to read something about how to use a puter。 The better I read, the better my puter skills will be。 So reading books is never out of date。

I love reading。 I have great fun in reading。

10.兴趣与口头作文 篇十

兴趣与口头作文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与对事物的好感分不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应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起敢于写作文的自信心。方法是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每周利用自习课,训练学生把上一周感兴趣的事,说给大家听,无论是做过的,还是看见的、听说的,什么事都行,说的内容可长可短。开始有的`同学可能不敢说,怕说不好被同学笑话,我就因势利导,带头说自己身边或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让不敢说的同学复述一遍,说得不好,再由其他同学补充。该鼓励的给予,需指导的给予指导,并根据学生具有进取心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启蒙阶段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口头作文并不难,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口头作文时就有一定的自信心。

在低年级训练进行口头作文,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今后的作文至关重要,只有说好,升入高年级后才能写好。

11.兴趣有助作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 作文教学 学生 语文老师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每位语文老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现在的中学生中总是不喜欢也不愿意作文?作文课成了学生最怕的课之一,一拿到作文题,学生就叫苦连天,草草应付甚至抄袭以对是常见的现象。”(《有效教学》)在这十七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做过了许许多多的尝试,最终归结在两个字上,那就是“兴趣”。目前的作文教学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课堂教学往往急功近利,简单浮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如果我们能将其巧妙地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它就可以很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强迫执行的情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化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效教学》),充分让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对于作文教学,新课改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创作才能的共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教学论坛》)。然而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让学生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想方设法激发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愿参加,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从而求得一种学生自主下的作文创新。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要完成这些,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点入手。

首先是巧抓时机,培养兴趣。在《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中写道:“以往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尽管教师绞尽脑汁命题,拟定的文题多数情况下仍然引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感兴趣,学生自然就不爱写。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教师的方法应做调整。在校园生活中,在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或喜或悲的事。这当中有一些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者映象比较深的事,但学生未必能将其转化为作文训练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的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引导,借助其兴趣正浓之时进行写作训练。

本人在教学中就曾经抓住了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时机。那是在上学期我们学校所举行的全校男女生篮球运动会上的事。对于课外活动,可以说是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的事。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学生篮球队不管是男队还是女队,实力都特别强,对于篮球比赛这样的活动,兴趣自然也就非常之浓。通过多场角逐之后,终于到了决赛场。我观察到由于该班球队很有夺得冠军的希望,全班同学从比赛开始到结束,情绪都非常激动,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了。有的当服务人员,不停的给教练和球队员端茶送水;有的当拉拉队员,高声呐喊助威。那场面热烈的是人人都不矣乐乎。等球赛刚刚结束,我就趁着同学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之时,将大家集中在教室里,以“比赛庆功”为名,主动加入到学生的欢庆当中,故意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就此次球赛自由讨论,发表看法和感受。结果所有学生的话壶儿一下子全都打开了。他们有说有笑,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有几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都自动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到最后,我才很平和自然的要求大家用文字将这场比赛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后来同学们才知道我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并且效果还很不错。所以我们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一旦有了时机就迅速紧抓,绝不放过。这比起一些有模有样、正正规规、比较严肃的程式化的作文教学要好的多。

其次是寻找优点,助培自信。在作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的写作心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效教学》),写作效果是不会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都希望能在老师同学中有自己的地位,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学生有了这些,对学习才会有自信,有自信也才会有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越抬越高,越压越糟”。对于学生,老师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多在他们身上找优点。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不能简单的给学生作文定个A B C D的等级或指出其错误之处就完事,而需要花心思给学生的作文找出优点进行表扬鼓励。特别是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更是如此。这优点可以大到文章的主旨立意,小到一个句子和词语。只要是优点,哪怕就那么一丁点儿都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欣赏他的,关心他的,重视他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中就帮助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对作文也就会慢慢地感兴趣起来。最应该注意的是讲评作文时,切不可总是挑选班上优秀同学的好作文在班上大肆夸奖点评,因为这必将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很大的反差,结果也将会得不偿失。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写作”是叶先生对语文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用尽各种方法将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起来,让兴趣成为作文的动力,我们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作文,解决习作之路上的种种方法和技术上的难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资料:

[1]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教育教学论坛[M].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12.作文兴趣 篇十二

我们知道, 写作是一种表达, 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 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 情感活动会贯穿作文创作的始终。它是个体的言语行为, 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一学段)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二学段)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感情真实。” (第三学段)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第四学段)

我认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肯定会有表达的要求, 在作文过程中, 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即喜恕哀乐) 始终是存在的。作文课上是否能尽人意, 关键在于学生作文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培养起来。兴趣就是对从事某种活动感到喜欢的积极态度和倾向。英国当代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说:“在一种含义中, ‘快乐’一般可由‘喜爱’和‘喜欢’来替代。说某人喜欢挖掘, 从这种活动中享受乐趣, 并不是指他既有从事挖掘活动, 又在做或体验另一种与挖掘同时进行或由其导致的事, 而是说他还全神贯注地挖掘, 他想要挖, 不想做其他事。他们挖掘活动是一种倾向的实现形式, 挖掘是快乐, 不是获取快乐的手段。”皮亚杰也指出, 儿童心理机能“像成人一样, 他是一个能动的动物, 他的动作是受兴趣和需要的规律所支配的, 如果不依靠这种活动的自动的动力, 这种行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些教育家的话语中便知:兴趣和需要是相联系的, 兴趣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写作自然也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需要。由此类推, 同学们不愿写或对写作不感兴趣, 不是他们的情感世界一片荒芜, 也不是他们的情感不需要表达, 而主要原因是我们老师没有很好地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我认为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写实

学生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搬硬套、无病呻吟, 假、大、空的“编”作文, “凑”字数。这样又怎么能写好文章呢?我认为要做到写出实在的东西来, 就涉及到一个命题的问题, 命题作文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 甚至妙语连珠?实践表明, 从学生的感情实际出发是个好方法。一般来说, 十几岁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都比较单纯、兴趣广泛、感情强烈。教师只要依据学生的感情实际, 并且善于引导, 学生是有许多东西可写的。所谓从学生的感情实际出发, 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去了解、理解、尊重他们, 从而开掘和引发他们的感情。这里强调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因为有些东西教师看来是很平常的, 但对学生来说有可能是最动情的。

记得我以前出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先在黑板上写出“我最”两个字, 然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选择自己最爱、最恨、最讨厌、最害怕的人或事作为素材来完成作文题目并成文。结果我刚一布置, 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 个个争相发言, 汇集的题目, 竟有几十个。如《我最爱我的妈妈》《我最内疚的一件事》《我最“恨”的一个人》《我最怕写作文》《我最期待的结局》《我最不想要的———》等。批改时我惊喜地发现这次作文明显比以往好。首先, 从选材上看, 题材没有一篇是雷同的, 真可谓百花齐放;即使写同一件事, 所表达角度也各不相同。其次, 从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来说这次习作也相当成功。有欲扬先抑的;有反向立意以“恨”写爱的 (如写一个严厉的老师) ;有虚实相生、尽情想像的;有小中见大的;有旁敲侧击的。无论描物、叙事还是抒情、议理, 都朴实畅达、真实感人。学生在文章中有话要说, 说出了他们心里憋了很久的话, 文章自然不会假、大、空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个同学写《我最喜欢上网》, 尽管我对上网有成见, 特别是他喜欢上网导致频频拖欠作业让我很不满, 但一看他写的作文, 居然令我刮目相看:平时作文最多只一两行字的他, 居然工整地写了三个版面, 文字还比较流畅。文章写他怎么第一次上网的事, 他是如何躲过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出来上网以及当时他内心的矛盾:在上网和上学之间徘徊。他的文章如同一次畅快淋漓的心理渲泄, 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由此可见, 学生强烈的思想感情来自强烈的生活体验, 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和反馈。由此我认为, 蓄势待发的强烈感情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情烈而心切, 情真则词实。可见有强烈感情才能迸发出智慧之火花, 使好的灵感如泉而涌、跃然纸上。

2. 让学生敞开心怀写

现在新课改的教学思维中, 要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识, 那么“异”在哪里, “新”在何处?其实这还是一个个性张扬的问题。个性是文章主体性的集中表现,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失去了“自我”, 也就等于失去了写作的灵魂。可是过去我们的教学, 有的教师似乎总在抑制学生的“自我”生成, 力求“共同”, 强调“反映”现实, 只求客体的“再现”, 引导学生只看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否“像”、是否“实”、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乎现成的结论, 而忽视主体的“表现”和对现实的审视, 回避写作是否展现了心灵, 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当然, 要重视文章的客观性, 但如果过分强调, 让它统治了写作过程, 埋没了文章的主体性, 可以想象,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活跃的思维被现实的固定的模式所禁锢, 纯真的情感被僵化的教条所遏制, 个性得不到应有张扬, 哪里能有写作发展的广阔空间?又如何谈起写作兴趣?自由, 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自由, 是张扬个性的必由之路和必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敢于解放思想, 给学生大松绑。首先是让学生思想获得自由, 要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其次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以开阔视野, 有自由舒展心灵的愿望与能力;最后就要落实到写作上, 让学生的笔墨获得更多的自由。比如, 我在训练命题作文时, 除课堂必要的全程训练外, 更多地让位于学生自由写作。至于体裁, 我允许多种多样。小说、散文、诗歌、议论等五花八门, 如同满汉全席, 特别是那些平时找不到写作素材、又提不起写作兴趣的学生, 试探着走向这道“自助餐”作文了。由此可见, 教师的尺度把握了, 学生自然也就不吝惜笔墨了。也是写“我最”作文时, 我看到一个学生又沉默了, 想起有次她兴奋地同我交谈, 说她上学以来第一次参加出黑板报就被学校评了第一名, 很高兴!她告诉我哪块地方是她的杰作, 那种得意、快感毫无遮拦地展露在我眼前。于是我走到她面前与她一同回忆, 并点拔她, 她试着写了《我最不敢相信的一件事》。文中写从未出过黑板报的她看到几个包着出黑板报的同学想敷衍时愤愤不平的心理, 写了初中老师居然给了她机会的那种兴奋, 写了她参加出黑板报得了第一名后的那种自豪与“我也能出, 还能出好”的自信……虽文字表达还欠缺一点, 某些观点甚至有所偏激;但毕竟是真情流露, 于她而言确是一篇不易之作。还有个学生胆颤心惊地写了《我最恨黄老师》, 罗列了我平时对他们种种“苛刻要求”, 写出了他在这种苛严下的苦闷和对读书的困惑。我读后, 撇开感情、是与非, 不从内容上去评价他的文字, 却从行为上肯定了他的做法, 很出乎他的意料。这事在学生中间影响很大, 之后敢写自己想法的人也多了起来。

3. 环境

我把环境分为课内环境和课外环境, 有好的环境才有好的写作心境, 自然就有写作兴趣, 上面所述的命题问题、敢不敢放的问题也属环境问题, 它从属于课内环境。其实课内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课堂的体现, 如课堂教学, 我把每一篇课文视之为范文, 给同学们讲篇章字句, 讲谋篇布局, 讲写作特色等, 无一篇不是范文的欣赏、体会, 有欣赏和体会, 自然才有心得, 自然也从“要是我写这样一篇文章, 又会从何着手”去谈论, 师生之间交谈多了, 学生的体会也就有了, 讲过的话若形成文字也就容易多了, 一篇篇文章谈多了, 读懂了, 学生的思维模式就形成了。我便抓住时机, 读后感出来了, 如《我与小姑娘比童年———读〈小桔灯〉有感》;反思出来了, 如《范进为什么会是这样?———由〈范进中举〉所想起的》;评论出来了, 如《对陶渊明、范仲淹作品的思考》;续篇出来了, 如《孔乙已》续篇等, 因此模仿开始了。课外环境在此基础上便如锦上添花,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外环境从活动、阅读和回忆三部分做起。

(1) 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带领学生到自然界 (树林、草地、河岸、田野) 去观察、感受、体悟, 启迪学生捕捉文思, 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同样, 我经常带领学生踏青、秋游, 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湘江河畔的野炊、白沙古井的凭吊、贺龙体育中心的磅礴, 黄兴商业街上的老长沙雕像、天心阁那斑驳的墙体弹眼、岳麓书院的宁静肃穆、烈士公园人工湖上的泛舟戏鱼等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 引启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到一处我像导游一样, 讲熟知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来历或个人的感触, 并从旁暗示美点、感悟点、闪光点, 引发学生想象或联想, 帮助他们有所“感悟”, 去领受景点的美, 体悟生活的理, 以此来催发文思。另外我们学校经常通过评比、评奖, 开讨论会, 演讲, 佳作出专刊、办展览、投寄报刊发表或参赛、或汇编成册等多样化途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所教的学生中黄毅、周馨鑫、王佳慧等多人通过这些途径锻炼了胆量, 增强了写作信心和提高了写作兴趣。他们不仅都曾在省市级作文复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而且踊跃向报刊杂志投稿, 乐此不疲。他们自己还创办个人博客, 以文会友, 点击率颇高。另外, 有时外出踏青, 学生写, 我也写。同样的主题、内容, 我让学生审视我的思维角度和观察视角, 以这种方式来启迪学生写作, 对学生来说, 有时起到了千言万语的讲授都不及的作用。

(2) 阅读。有人说过:“书是有字的生活, 感情丰富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这就是说, 只要学生设身处地, 带着相应的感情去阅读, 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感受。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生活阅历的前提下, 有目的地选择、推荐一些书刊让学生去阅读, 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和联想地阅读, 对书中描述的生活情境“入乎其内”, 全身心认同、领会、体验, 乃至“目迷神醉”, 去阅世、阅史、阅人、阅情。观自然之天趣, 察人间之世态, 悟人生之真意。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在初中三个年头, 我有意识地按年级分别引导学生去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看点书籍, 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一些, 思维开放一些, 根本没有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一方面去想、去做, 我让学生初一时读《西游记》, 初二时读《水浒传》, 初三时读《三国》《红楼梦》, 但没想到这种方法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有如此大的帮助。记得有个学生初二时晚上九点多钟打电话跟我讨论了半个小时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 没料到的是他在以后的作文中流露出了鲁迅书中的那种“冷峻”风格, 有时真弄得我哭笑不得, 但还是十分欣喜。

(3) 回忆, 重温生活感受。主要的方法是创设作文情境, 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 触发情思, 从而使他们在重温生活感受的过程中孕育写作的灵感。这样做如同我前面讲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写“我最”一样, 一个引人振奋的情境, 一个催人泪下的情境, 一个令人激动的情境, 一个让人喜悦的情境, 一个使人陶醉的情境, 一个叫人心碎的情境, 等等。因为它们确实直接源于生活, 是学生的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 这就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善于把握情绪爆发的时机, 或有意唤发、或范文启发、或即兴而发, 及时捕捉、把握灵感, 这样做自然不愁学生无话可写或不愿写了。

4. 在作文评改方面我也为学生大开学习之门

基于有的学生不愿意写, 认为自己写不好而不想别人看自己的作文等以此类的原因抵制写作文;有的同学有时有好作文, 但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品评而其进步得不到充分肯定;还有的同学不会写但是说别人的作文头头是道等情形, 我便不时安排同学相互修改作文,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对好作文不陌生了, 对及格作文的产生过程熟悉了, 把别人的错别字纠正过来并识记了。更重要的是:学生花在作文上的时间多了, 与作文的距离拉近了, 阅读的量也增多了, 先前的畏惧感和抵触情绪得到缓解, 这些当然有利于作文的写作。

由此我认为只要做到命题切合实际, 敢于放手让学生写, 课堂教学的范文读懂, 阅读量又得到保证了, 情趣点又找到, 不讲学生写作下笔如行云流水, 至少写作兴趣是被激发和培养起来了。这些工作使我想到叶圣陶先生的话来, 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 (1) 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运用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 教师不但不阻碍学生, 并且多多诱导他们, 使他们尽量展示出来; (2) 平时出给学生做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 总而言之, 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 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 (3) 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 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去做的无谓之举。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 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 其实不怪学生, 训练者实该负大部分的责任。由此可见激发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关键在教师。

摘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对从事某种活动感到喜欢的积极态度和倾向。写作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为此, 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 写作时要让学生敢于放手, 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使学生由不感兴趣到敢写、想写, 让学生笔墨获得更多的自由;教学中, 要求学生视课文为范文, 让学生容易找到仿效的榜样;课外则应多参加活动, 加强阅读, 使其在写作时有感性回忆。教师要重视作文的评改, 抓住文中的闪光点多写表扬性评语,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激发,培养,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旦泽.培养学生写作感受和发现能力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2 (8) .

上一篇:学年度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门)下一篇:容积率变更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