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2024-07-29

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精选8篇)

1.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篇一

同志们: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以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磅礴之势,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极为壮丽的篇章。

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亿吨增长到20**年的5.02亿吨,增长64%,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和促进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纲领。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呈加深蔓延之势、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农业和粮食政策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尤为迫切。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交流经验,深入分析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粮食政策,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成效显著,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精神,积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强农政策,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政监管,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粮油生产大县奖励政策等一系列重大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财政部党组的充分肯定。

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回顾总结近年来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加大政策创新,强化补贴力度,粮食补贴制度逐步完善。

粮食补贴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粮食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完善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极大地强化了补贴政策效果。

一是不断完善与强化种粮农民直补制度。

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

20XX年财政部门主动转变补贴方式,提出“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实施对种粮农民直补”,建立了符合国际经验的种粮补贴制度。

20XX年为弥补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

20XX年针对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实行农资价格与综合直补联动机制,先后分三次增加农资综合直补440亿元,达到716亿元,比20XX年增长约5倍。

加上粮食直补,对种粮农民补贴达到867亿元。

为落实好补贴政策,中央与地方上下齐抓共管,资金专户管理制度、村级公示制度以及兑付资金“一卡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与完善。

不少地方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度与管理创新。

如江西、安徽等省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河南等省建立了补贴落实的联合监督制度,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20XX年是对农民补贴规模最大、增长最多、拨付最早的一年。

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是粮油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稳定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为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20XX年财政部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近年来,奖励政策实施更加有效,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

比上年增加奖励40亿元,20XX年再度增加40亿元,奖励总额达到165亿元。

政策范围进一步拓宽,20XX年油料生产大县纳入财政奖补范围,以促进我国油料生产,振兴油料产业。

政策内容也更加完善,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存量与增量结合的方法,鼓励多产粮、多调粮。

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湖北、河南、新疆等省专门从省级预算中另外安排资金,对本省(区)的粮食主产县进行奖励,放大了政策效应。

(二)创新运作机制,加强财政保障,充分发挥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作用。

从20XX年开始,国务院在决定放开粮食市场、放开价格的同时,对部分短缺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落实好这项政策,财政部门以“完善运作机制、确保政策效应”为重点,提出了“明确责权、理顺机制、强化监管、务求实效”的思路,大力推进“挂牌收购、公开竞卖、顺价销售、财力保障”的运作机制,实现了“稳定价格、增收节支”的目标。

具体来讲,财政部及时明确中央财政统负盈亏的原则,为落实最低收购政策提供了财力保障,极大地调动了收储企业积极性,粮食收购基本上做到应收尽收。

20XX年以来,国家累计收购粮食多亿斤,粮价基本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

坚持公开竞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既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也减少了粮食销售价差方面的损失,与传统的保护价收购相比,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做到了政府满意、农民满意、财政减负。

这个基本的制度框架,应该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多措并举,灵活应对,粮食财政宏观调控富有成效。

粮价高低既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城镇居民消费,又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去年以来,粮油市场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国内农民种粮成本明显提高,国内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粮价上涨的压力很大。

妥善处理好粮价与物价稳定的关系,既要防止粮价下跌损害农民利益,又要防止粮价过度上涨推动CPI指数的上升,始终是粮食市场调控的重要任务。

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财政保障,大力支持粮油市场调控政策的落实。

一是用活储备,稳定销区市场。

受国际粮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国内主要粮油价格也一度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

能否平抑粮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直接关系到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双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

总理批示:“要迅速控制玉米价格上涨,降低生猪饲养成本和肉价”。

关于控制粮价和CPI,稳定经济形势,中央领导多次做出批示。

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总理批示精神,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粮食市场稳定工作。

用好用活政府粮油储备,保供给、保稳定,两年来累计抛售中央储备和临时储备粮油597万吨,通过支持北粮南运、加大储备抛售力度、支持粮食移库等措施,充分保障了粮油市场供应,有效稳定了粮油价格,使我国粮油市场经受住了国际粮食危机的冲击,也经受住了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的考验。

二是研究实施东北粮食运费补贴和余粮收购政策,切实解决东北“卖粮难”问题。

服务于当时国家“双防”目标的需要,销区粮价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倒逼产区价格一度走低,今年年初东北三省面临粳稻、玉米等粮食“卖难”问题。

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多次批示,要求迅即解决东北粮食“卖难”问题。

为此,财政部及时深入调研,迅速提出实行东北粳稻运费补贴政策和东北余粮包干收购政策,对这个建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意见很好,政策措施须尽快出台并公布”。

地方财政部门也积极配合,对运费补贴和余粮包干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了政策的落实。

既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适当拉升了产区价格,又稳定了销区粮源供应和价格,算下账来,财政也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据统计,国家对东北376万吨粮食实行运费补贴,包干收购东北余粮近190万吨。

三是及时实施无偿划拨灾区中央储备粮政策,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

汶川大地震后,财政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超前提出开仓放粮方案,向灾区无偿提供中央储备粮,确保国务院提出的每人每天1斤口粮任务的完成,并支持粮食企业深入灾区收购或代储农民今年夏季生产的小麦,给予加工和运费补贴,保障了灾区粮油供应,支持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加强了粮食财政财务管理,着力实施科学理财。

目前,仅财政部经建司每年经管的粮食支出就近1600亿元,推进粮食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是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精细化管理的传统作风,精打细算,粮食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是规范补贴管理,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贴息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出内容。

为减轻利息支出压力,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基础上,共同研究了消化挂账、减少利息压力的多种方案。

中央财政通过研究挂账资产重组、地方政府举债、邮储资金置换等方案,促使挂账利率从20开始下浮10%,每年节约利息支出20多亿元。

另外,财政部组织安排了最低收购价粮食等有关费用核查,及时组织费用补贴清算,核减费用开支10多亿元。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实现科学理财。

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实行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

但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工作量大,地方财政部门尤其是广大基层同志,克服了很多困难,作了大量工作,最终搭建起了补贴网的基础框架,为科学理财、规范管理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近两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国内粮价保持基本稳定,为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财政粮食工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粮食工作能够谋划在前,许多政策建议为国务院所用,充分发挥了领导参谋助手的作用。

政策执行迅速有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市场调控。

财政部党组对财政粮食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总结取得上述成绩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

近年,粮食政策调整始终注重向种粮农民倾斜,始终将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大幅度增加粮食补贴资金,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更彰显了为民理财、为民服务的理财宗旨。

二是突出服务大局,加强保障能力。

近年为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中央财政主动承担了储备粮油抛售、跨省移库等相关市场控调费用支出,这样虽然增加了当期财政支出,但维护了宏观经济稳定的大局,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在其他会议上也讲过,财政部门在配合其他部门实施粮食政策调控的时候,首先应该是保证农民的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其次才是统筹兼顾财政的收支平衡。

三是着力体制改革,创新运作机制。

近年财政粮食工作始终注重释放体制机制的能量,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新最低收购价政策运作机制、创新粮食补贴制度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扎实。

粮食工作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我们拥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和这支队伍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工作作风。

落实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是对我们财政干部的最好考验。

将财政补贴兑付给千家万户的农民是一项巨大惠民工程,正是通过包括在座的广大财政粮食工作者艰苦努力,才建立起了国家补贴农民的稳固渠道,特别是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河北等省份,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了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补贴网建设过程中,很多干部加班加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

在这里,我代表部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全国财政粮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财政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实现财政粮食工作思路的创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形势格局,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

我们财政部门尤其是财政粮食系统应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安全。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抓粮食安全和财政粮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

粮食工作者要从讲政治、顾大局、求发展的角度,切实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

要深刻地认识到,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

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重要职责。

自古以来,财粮一家、钱粮一家。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确立了政府收入主要来自公粮。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由于粮食调节的“市场失灵”与粮食安全所本身固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粮食安全日益成为公共财政重点支持与保障的对象,也成为粮食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应将财政粮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正确判断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做好财政粮食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正确判断粮食安全形势,充分估计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前提。

三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破解农村发展中的难题。

在三中全会指引下,农村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发展步伐将更快,这将为保障粮食安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财政粮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粮食生产受耕地与淡水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业化水平较低、种粮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等因素制约,保持持续增产的难度日益加大,粮食维持长期供求平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尽快研究建立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从当前看,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经济下滑和粮价走低的趋势明显,国内粮食在连续5年丰收后,也可能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与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政粮食工作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既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更要立足当前,妥善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财政粮食工作新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历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要求“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围绕这个目标,将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这对开展新时期财政粮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着眼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进一步细化三中全会提出的粮食安全目标任务,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积极破解粮食发展中的难题,加快建立完善涵盖粮食生产、农民收入、价格保护、市场调控、利益补偿等在内的科学的粮食财政政策体系,奠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制度基础。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思路。

我们认为新时期财政粮食工作的总体目标思路为: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财政粮食工作,实现“巩固一个基础,提高两个积极性,实现三项提升,做好四个保障”的目标。

巩固一个基础,就是要建立基本粮田保护补偿机制,以此来巩固耕地这个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两个积极性,就是保护好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这两个积极性,做到农民愿意种粮、政府愿意抓粮;实现三项提升,就是要全面提升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粮食的流通效率,这样三项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更加稳固扎实的基础;做好四个保障,就是通过构建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体系,保障粮食市场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总书记曾批示: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实现新时期财政粮食工作目标任务,必须着眼长远,着力推进八大长效机制建设。

(一)建立基本粮田保护补偿机制,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目前我国粮田数量和质量都呈有下降趋势,粮田面积从的13.3亿亩已经减少到目前的12.5亿亩,其中67%为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的面积仅为4亿多亩。

三中全会强调,“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

”确保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统筹规划,划定基本粮田,并将基本粮田核定到田头地块、核定到农户。

基本粮田划定后,不准改变用途。

同时,要尽快建立基本粮田保护机制,对农民的利益损失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调动农民保护粮田的积极性。

要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加大投入,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启动新增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基本粮田改造,将基本粮田逐步建设成为标准化高产稳产粮田,切实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

只要现有种粮耕地能逐步改造为标准化基本粮田,我们的粮食产量就能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科学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上。

粮价是农民种粮收入变动的根本,也是粮食生产的晴雨表,粮价波动将导致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波动。

要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尽快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保持粮价处于合理水平。

一是要坚持完善粮食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稳定粮食价格不是稳而不动,而是要在合理区间内波动,给市场空间,让市场来激发粮食生产的活力。

二是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建立最低的粮食收购价支撑机制。

最低收购价主要是来弥补粮食成本并保证农民种粮有最低收益,原则上应略高于种粮成本,这是农民种粮的最后防线。

国家应当根据农民种粮收益的变化情况,择机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使最低收购价高于粮食成本,并不断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机制,确保农民在补偿成本之后得到相应的实惠。

但也要防止最低收购价取代市场价格,抑制市场活力。

三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临时价格干预机制,争取通过调控,使最低收购价成为真正的“影子价格”。

一方面使最低收购价能够补偿农民种粮的成本,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另一方面运用其他手段,包括一些对市场的调控和干预措施,使市场粮价始终在最低收购价之上,保持市场应有的活力,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寻找这个切合点,完善这套体系。

为稳定市场,国家可采取公开抛售或临时定量定价收储,防止价格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使价格始终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这都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不断完善定价机制,最终建立起以最低收购价为基础、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导、以政府适当干预为补充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三)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机制,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利益。

受粮食消费承受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制约,我国粮价短期内还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为此,要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在实施价格保护之外,必须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机制。

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一是要根据财力增长的情况建立粮食补贴稳定增长的机制,农民的补贴要随国家财力的增长而相应增长,逐步加大补贴力度。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美国,其农场主每年的收入当中大概有60%来自于政府补贴。

短期内我们的补贴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但是我们要确立目标和方向,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农民得到的政府补贴不断增加。

二是要调整完善补贴方式,更好地体现政策导向。

补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策效果,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越紧密,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就越突出。

今后,要根据增粮增收的需要,实施激励政策。

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么富裕的程度,由财政补贴农民,不和任何东西挂钩,直接作为农民收入的一部分,这样做补贴的边际效益会下降。

我们完善补贴政策的主要想法是将补贴杠杆和价格杠杆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促使农民增产,通过增产实现增收。

(四)建立种粮成本调控机制,使种粮成本稳定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

“种粮补贴涨一点,农资价格低一点”是广大农民近年来的迫切愿望。

如果农资价格上涨过快,不仅弱化惠农政策效应,反而会损害农民种粮利益。

为此,在稳定粮价与增加粮补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种粮成本调控机制,防止农民种粮成本过度上涨,从根本上稳定农民种粮收益。

一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改革化肥流通体制,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化肥供求平衡。

近两年来,农资价格上涨反映最大的就是化肥价格的上涨。

每年农民都反映,化肥上涨速度过快、幅度过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增产和价格的提高带来的好处。

化肥的流通体制,现在仍然在改革当中、构建当中。

由于我国化肥供需缺口大,生产原料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因此,从供给上改变目前局面还很难。

但是我们可以在流通方面,通过商业储备、国家储备,淡储旺销等形式寻求破解之道。

二是要建立高效的农资流通机制。

除了化肥之外,包括种子、农机等其它农资也存在一些侵蚀农民利益的问题,体制机制还需要完善。

三是要完善相关的关税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的进口调控。

今年以来,我们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增加进口、限制出口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五)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5%、财力只有全国的49%,粮食产量与财力状况很不匹配,产粮越多、包袱越重、财政越穷,主产区地方政府缺乏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中央财政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力度;省级财政也要加大产粮大县补贴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收相协调,从机制与体制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政府共同来保障粮食安全,要大家都热起来,最好是从下往上热起来。

一是健全产粮大县的财政奖励机制,加大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调动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今年,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总额已达到了165亿,奖励最多的县奖励资金已达到8000多万元。

如果将来继续加大奖励力度,产粮越多奖励越多,产粮大县拿到的奖励资金将超过亿元,比上几个大项目还要来得稳定。

二是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

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占全国的80%,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占67%。

中央财政资金应继续向主产区倾斜,逐步减少主产区的财政负担,并尽快调整粮食风险使用方向,使之更好地保障市场调控需要。

三是加大对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

要将粮食安全作为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将来还要加大权重,这是纵向的,中央对地方的,还要建立地方之间横向的利益调整机制。

四是建立地区责任机制,落实当地政府粮食安全的责任。

中央主要负责全国性的粮食调控和体制机制建设,各地的区域性的粮食安全应该主要靠地方政府。

三中全会指出,各地区要强化扶持政策,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

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各地都应要认真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细化政策目标,加大粮食投入,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充实地方储备等任务落到实处。

(六)建立完善高效率、低成本的粮油市场调控机制,实现粮食供求的紧平衡。

粮食供求紧平衡是我国粮食供求的一个客观描述,从中长期趋势看,我国粮食供求略有缺口。

由于粮食的弹性系数很低,不调控,只要缺一点,价格波动就很剧烈,这是粮食市场的一个特性。

紧平衡仅靠市场难以自动实现,需要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粮油市场调控机制。

一是完善储备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储备调控能力。

按照“以丰补歉,预先防范,完善布局,科学储备”的要求,强化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储备粮轮换、收购、抛售机制,提高调控能力;要切实加强储备粮财政财务管理,完善费用包干体制,降低调控成本。

“看得见的手”要讲究成本,不能不计代价。

轮换、收购、抛售都要以财政能力为基础,要预先谋划、适时而为。

二是创新粮油进出口机制,灵活运用进出口政策调剂国内余缺。

我们始终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首先是立足国内,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为调剂国内的余缺,稳定国内的粮食安全来服务。

该出能够出得去、该堵能够堵得住、该进能够进得来。

(七)建立高效通畅的粮食流通机制,促进粮食产销衔接。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出现的一些隐患,直接表现为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波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流通不畅。

要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必须加快建立高效通畅的流通机制,着力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一方面要以市场主导、企业经营、政府推动、互惠双赢为原则,加快构建产销衔接新机制。

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粮食龙头企业。

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粮食经营,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粮食从产区向销区流通。

主销区、主产区政府应积极研究财政贴息、运费补贴等财税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鼓励产区企业到销区从事粮食批发等,建立政府引导和促进产销衔接的新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实现货畅其流。

政府要加大对重要粮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区域性、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支持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地区重要物流节点的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现有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八)健全完善粮油作物保险机制,支起粮食生产的“保护伞”。

随着近年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机制是抵御种粮自然风险、确保收入稳定的最有效的市场化办法,也是国际通行作法。

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分担机制”。

虽然说,农业保险是最有效的市场化办法,但建立这个机制光靠市场是不够的。

中国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国家,每年很多产粮区都会受灾,个别甚至绝收,保险保障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保险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其规模还不足以担当起这个责任,也还没有建立起再保险分担机制,财政要起推动作用。

要在各地现有农业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探索,坚持立足国情、立足省情、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作物保险机制,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一是合理确定保险范畴。

初期主要是防范灾害风险,以后应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运用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基本收益。

二是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的政策性保险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作物保险。

三是完善财政负担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积极探索粮食补贴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减少政府、农民和企业成本,调动各方参保、承保的积极性。

积极推动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逐步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分散巨灾风险。

四、立足当前,切实抓好明年财政粮食工作

构建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切实抓好当前和明年财政粮食工作。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影响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预测明年将可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经济衰退期,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保持经济增长,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务更加繁重。

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当前形势,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调整完善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落到实处。

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一项重大民生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财政部党组也非常重视和关心。

一定要将政策完善好,落实好。

为更好地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明年继续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将进一步完善直接补贴的方式。

现在各方面对补贴政策有一些反映,希望直补能够更加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发挥它刺激增产的作用,使政策效应更加明显。

完善种粮补贴方式和办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增强操作性,提高补贴实效。

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工作难度很大,大家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办法,确保政策顺利实施,确保补贴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个种粮农民。

(二)用好管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做到奖励资金与粮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四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产粮大县财政困难的局面普遍有所缓解,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需要大胆探索创新。

今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分配应与地方粮食生产和投入更加紧密地挂钩,地方多投入、多产粮、多调粮,就多奖励。

否则,就少奖励或退出奖励,更好地体现政策导向,促进地方多投入、多产粮、多调粮。

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对产粮大县的监管,加强追踪问效,督促地方政府用好奖励资金。

(三)创新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粮食市场的稳定。

我国粮食经过连续5年增产后,供求形势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衰退以及国际粮价的走低,国际国内价差正在拉平,明年我国粮食可能会出现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阶段性过剩。

明年粮食市场调控的重点可能要从长期“防少”转为短期“防多”。

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提前研究对策,把握政策的前瞻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为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明年最低收购价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小麦最低收购价已提前公布,水稻上升幅度也不会小。

要采取措施,促进市场价格和粮食产量的`同步提高。

如果届时销区价格不能适度上涨,产销价格不顺,国家收购的压力将更大,财政支出也将大幅增加。

地方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落实好自身责任,要服务宏观调控大局,支持引导当地粮食企业入市收购。

(四)继续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促进增收节支。

目前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计明年财政收支形势比较严峻,支出压力大。

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

要通过合理化的制度设计、精细化的财政管理,提高粮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要着力加强粮食财政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建好、管好、用好补贴网。

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财政基础工作,也是科学理财的重要体现。

对此,国务院领导和谢部长都很重视,一直关注着此项工作的进展。

各地一定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务必建好用好补贴网。

要继续落实好财政厅长负责制,加强补贴网建设的组织协调;要在补贴网资料收集、人员培训、网络维护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做到资源共享,上下一体;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对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财政资金。

希望大家不要把补贴网建设当成一项额外的工作。

(五)尽快充实财政粮食工作人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粮食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财政粮食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财政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已培养出一批懂业务、会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人员配备不到位、人少事多、管理基础弱化等的问题,影响财政粮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注重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充实干部队伍,为推进财政粮食工作打好基础。

同志们,做好财政粮食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财政经建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拓财政粮食工作新局面,推动财政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2.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篇二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国内粮油储备库、粮食储备库等粮食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既需要加强对现有粮食财会人员培养, 又需要招聘新的粮食财会人员充实人才队伍。 粮食企业招聘财会人员时, 要求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一系列有关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与知识, 同时又会规范的会计核算。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以此为契机, 于2014 年开设了粮食方向会计专业, 并在总结多届粮食企业财务软件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 对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且付诸于教学实践。

1 总体课程设计

利用去粮食企业业务实践的机会, 基于当前粮食会计类岗位人才技能标准, 任课教师与烟台市粮油储备库、山东烟台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专家共商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制定课程标准, 初步规划课程内容, 探讨实施方法。

1.1 课程定位

粮食方向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是为选择粮食方向会计专业的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的。此时学生学习了粮食流通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对粮食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集中学习粮食企业中财务软件应用操作技能, 为粮食企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

1.2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新的理论、新的视点认识粮食流通管理, 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粮食业务的能力, 培养符合粮食企业需求的财务软件操作人才。

1.3 课程标准

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根基, 以培养学生的粮食企业财务软件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 以烟台开元粮油公司的业务为主线, 设计了岗位认知、建立账套、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共五个教学项目, 制定了各项目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 具体课程设计

现行粮食财务政策主要包括:粮食财政政策、粮食信贷政策和粮食税收政策。其中粮食财政政策包括: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储备粮油补贴政策和粮食财务挂账政策。粮食税收政策主要有: (1) 对承担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 (2) 自营粮油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 (3) 国有粮食企业销售麻袋按17%税率缴纳增值税等。

结合当前粮食行业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等, 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 设计了15 类典型业务, 具体见表1。 此外对代储粮油业务、代加工粮油业务、品种兑换业务的相关操作处理进行了简要说明。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以烟台开元粮油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主线, 在用友ERP-U8.72 软件中, 要求每个学生分角色操作, 依次完成建立账套、设置基础档案、总账系统初始化、报表系统初始化、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 根据原始单据录入凭证, 进行工资变动处理、工资分摊计提、银行对账等, 完成期末处理, 编制财务报表, 做简单的财务指标分析。难点主要体现在: (1) 科目级数较多, 主要分布在资产类和损益类。 (2) 与一般企业的科目名称相比, 粮食企业的科目名称长而复杂。

3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具体形式:教师在一体化实训室授课, 学生在教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 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教师通过演示典型业务操作, 讲解操作要点和难点, 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和故障;学生边学边做, 掌握业务处理方法, 提高业务操作技能。 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从而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和烟台市粮油储备库、山东烟台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 按照现代企业业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 我们构建了“ 烟台开元粮油公司”虚拟企业。 业务岗位设置如下:财务科长、会计、出纳、保管员、统计员、采购员。 在遵循企业内容控制要求的前提下, 课程内容围绕这些业务岗位的任务展开, 具体见表2。

在课程实施中, 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 往往会遗漏个别会计科目或输错少数会计科目;二是记不清典型业务的会计分录。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指导中除了足够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外, 还需设计必要的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全面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设计了考核标准。 在考核中, 由学生、教师分别打分, 当然所占权重不一样。 从课程实施效果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粮食企业业务处理方法, 掌握了粮食企业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也提高了。例如:对14 级粮食方向会计班在2015 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统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 分别为73.08%和93.75%, 提高了20.67%, 其中“ 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单科平均成绩从75 提高到80。

4 结束语

随着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粮食企业的业务种类会逐渐增多。因此,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思路, 不断研究新情况、新业务, 结合粮食企业财务软件应用, 更新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内容, 为粮食行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摘要: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各类粮食企业需要一批既懂粮食政策、法规与知识, 又会规范会计核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开设的粮食方向会计专业为例, 探讨“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设计, 目的为粮食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粮食方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孙前进.粮食流通体系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2.

[2]聂振邦.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3.浅议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篇三

关键词: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一、引言

我国的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的流通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掌握粮食来源,实行粮食控制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把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作为工作重点,不但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在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改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国有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产量、规模、成本以及利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健康程度,只有保证企业资金的健康,促进企业资金良好的运转,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和产量的提升提供帮助。然而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及能否进行及时准确的改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粮食企业能否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价的结果倒逼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状况。但目前一些国有粮食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尚且不够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接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出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二、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 绩效考核指标不完善,且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考核不够全面,现金流量作为表现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指标缺乏全面的考核,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完全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考核过程缺乏对于现今流量、资产损益以及资产负债等指标的联动综合分析,使得绩效考核不够全面;三是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部分来自于财务分析指标,一些指标的相关性较强,国有粮食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为对这些重复的指标进行分离,使得绩效考核结果不够准确。

(二)定量分析不足,定性分析过于主观。国有粮食企业由于自身机构设置的问题以及考核水平的限制,导致财务绩效考核的定量分析不足,且定性分析过于主观。第一,在进行财务绩效的考核过程中,仅仅是对考核指标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用单纯的数据比对来确定财务管理的效果,缺乏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使得定量分析结果不够科学、准确;第二,企业的绩效考核仅仅由单一的部门甚至是由一个项目组进行,评价结果难免过于主观,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得绩效考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考核的标准较为模糊,无法精准的对财务状况实施绩效考核。

(三)绩效考核结果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管理提供帮助。国有企业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冗杂且经营效率较为低下,加之国有企业管理的松散,使得国有粮食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绩效考核结果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一是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绩效考核小组,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过于泛化,没有遵照绩效考核的要求详细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平均化,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与财务部门人员为谋私利相互勾结,隐瞒其中不良的财务数据,改变财务绩效考核的结果,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不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帮助,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四) 绩效评价过于简单,无法为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提供帮助。国有粮食企业在财务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偏重于对财务指标的绩效考核,而忽略了评价对于财务不断完善的反馈调节作用。首先,企业并未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分类汇总,没有详细的分析不同人员、不同项目、不同财务指标的绩效考核结果,所以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使得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其次,绩效评价的过程过于简单,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营目标,以此总结企业以往财务管理的不足,并为企业下一步财务管理的完善提出建议;最后,没有将财务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进行详细的纪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参照评价结果不断调节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得绩效评价失去了反馈、调节企业财务不断完善的功能。

三、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一)完善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完善国有粮食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增加对于现今流量的考核指标,比如增加现金回收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考核指标,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资金的流动性以及财务资金的安全程度,使得对于财务的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可靠;第二,增加关于无形资产、知识资产、等价值的财务考核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来反映企业内在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第三,加强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联动分析,以此来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绩效考核,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第四,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对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显著的指标进行调整,以确保考核指标的独立性,防止考核结果的重复和不准确。

(二)加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在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定量分析的水平,同时客观的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运筹学、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Matlab、R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统筹分析,通过残差平方和、方差等结果对财务指标进行深入的考核分析,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同时可以准确的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以便进行及时额防范;其次,建立统一、科学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部门在进行考核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考核标准执行,不得进行主观的臆断和评价,使得绩效评价结果更加有据可循;最后,建立绩效评价复检机制,以及时更正绩效评价中过于主观的部分,使得绩效评价更加科学,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国有粮食企业应建立绩效考核评价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第一,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绩效考核的过程和方式进行监督,监督小组由各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首先将需要考核的指标汇总发放到每一个绩效考核人员手中,考核完成一项就进行标记,以确保考核的全面,避免考核结果过于平均,或是考核过程形式化;第二,监督小组应定期的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核查,及时发现绩效考核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行为,并进行及时控制,使得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准确。通过以上方法,确保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以便给企业的下一阶段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分析,以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状况不断完善。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于绩效考核各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并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反复的推敲,使得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并且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价,以避免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其次,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粮食企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和粮食企业改革下的市场动向,充分的掌握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然后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绩效评价,以便企业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并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企业应当对每一次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备案,以此来发现绩效评价中不足的地方,并对财务绩效评价的方式和指标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能够发挥财务绩效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确保国有粮食企业财务健康的同时促进其改革的顺利完成。

总结:总之,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确保企业财务健康的同时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敏敏.Z国有粮食企业直属库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4.粮食局年度粮食工作总结报告 篇四

今年我县粮食部门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国粮食流通工作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总要求,围绕“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总目标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中心任务,贯彻执行好粮食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积极搞好粮食各项工作,全面切实完成了年度粮食工作考评、粮食安全责任届中考核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县粮食安全。具体总结如下

按照粮食流通工作、政府要点工作的部署和本局今年的工作计划任务与要求,我局着力完成了如下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搞好粮油储备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的安全。

根据市粮食局、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发《关于下达XX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等4项指标的通知》(韶粮【20XX】94号),把粮食工作考评原四项指标并入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指标任务下达各县,其中下达我县今年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原粮****吨,食用植物油储备规模**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为继续全面切实完成粮食储备规模考核任务,落实储备粮油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储备粮油安全,承储企业严格按照《XX县县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XX县食用植物油储备工作方案》、《XX县县级储备食用植物油管理实施细则》等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落实了安全储粮措施,开展储备粮油安全储存工作,搞好储备粮油的管理。局机关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和安全普查等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安全、品质宜存,以及实物账、统计账、会计账“三账”相符。继续搞好仓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优化了县城中心库仓房的防热、防潮性能;按照今年的轮换计划安排完成了相关轮换任务。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规划,上报遥田库区老库改造项目,仓容****吨,预算改造资金**万元,争取早日获批。

(二)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积极搞好粮食收购工作。

年初,我局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向全县转发《关于提高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贯彻国家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调动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企业积极开展新粮收购入库工作,搞好便民服务,全年收购粮食近****吨,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满足了政府储备用粮所需。

(三)加强粮油市场调控,推进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确保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建立完善了粮食市场预测预警机制。为了及时掌握粮食市场行情,选择了县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新龙米店、康皇米铺等4家较大规模的粮食经营单位为我县粮食信息监测网点,定期收集、上报粮食收购、批发、零售价格、库存量等经营信息,为政府做好粮食调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认真开展了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的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县粮油供给、需求、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和粮食市场报等媒体渠道掌握辖区外粮食行情,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对粮食供需、价格发展趋势有了较准确的预测,为做好粮食预测预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积极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按照上级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工作的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协调做好全县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县直相关部门按分工职责,履行各自的监管责任。一年来,加强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加强了粮食流通的各环节的监管力度,抓紧做好《XX县粮食应急预案》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完善了粮油应急预案的配套措施,加强了粮油购销工作的指导力度,确保了后续粮源供应。粮食局与上述较大规模的加工、批发粮油企业签订了《粮食应急供应协议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同时,我局还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做好灾民、低收入群体、工厂工人、学校师生等人员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了粮油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四)建立了粮食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完善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增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为了应对粮食市场出现异常,保证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粮食供给,我县健全了粮食应急预案制度。制订了《XX县粮食应急预案》、《XX县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方案》,汇编了《XX县粮食安全应急操作手册》,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按照“有设施、有协议、有牌子”的要求,建立了粮食应急加工、运输、供应的保障网络,落实了日加工能力60吨(原粮)大米应急加工厂1家,应急保障供应网点4家,应急运输车辆4辆,运输能力35吨,上列的应急配置能满足我县粮食应急保障供应的要求。粮食、物价部门积极开展了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合理设置粮油价格监测点和监测品种,执行了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直报制度,通过粮油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定期将我县粮油市场价格信息传送到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为做好粮食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奠定基础。

(五)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今年3、4月份,我局根据市局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开展今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XX]24号)精神,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认真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按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办法》、《粮食库存检查办法》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办法》具体操作和要求,对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数量、质量、储粮安全和账务管理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工作,并且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抽查。库存检查结果表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账账相符、管理规范。

开展了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10月份,按照市局《转发省粮食局开展全省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XX)90号)要求,开展了我县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及时上报了检查资料,检查结果表明,我县重视食用植物油的管理工作,国有粮食企业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开展了县级储备油购、销、存各项工作,储备油管理效果达到储存安全、质量良好、数量真实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结果通过了上级的验收。

开展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按照粮食质量监管有关规定,重点加强了粮食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督促粮食收购企业在收购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做好入库粮食质量检测,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按照“五分开”要求堆放粮食;二是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做好粮食出库质量检验,确保出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执行粮食运输技术规范,防止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运而污染粮食;三是加强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监管,督促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确保储粮设施设备符合安全储粮的要求,采取各种科学保粮措施,有效保持储存粮食质量。经检验,现所有库存粮食质量、品质合格率达100%,宜存率达100%;四是加强军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军粮质量检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确保军粮质量符合有关标准。

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开展了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夏粮收购期间,组织人员对全县主要粮食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我县粮食收购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了粮食收购公示制度,没有出现损害售粮户利益的行为。二是加强了对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量,收购、储存环节质量管理,原粮卫生,仓储设施设备管理和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维护了我县粮食市场秩序。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年初我局组织开展对全县粮油批发部、大型粮食加工厂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人员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了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加强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直以来,我局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据市粮食局《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粮食行业生产领域查隐患、除隐患、防事故专项行动,着重检查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能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并建立和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粮食输送设备,粮食仓房设施,除杂设备、消防设备、粮情检测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环流熏蒸设备、机械通风设备、防雷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能落实执行,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防范和遏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储粮安全和各项生产作业操作安全。

(五)做好军粮供应工作。

我县军粮管理供应部门秉承“以兵为本”、“服务优先”的宗旨,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照军粮供应管理的规定及《XX市争当军粮供应管理工作排头兵考评办法》的要求,树立了军供无小事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了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强化了责任意识,加强了质量管理,确保军粮专供配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加强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树立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全年军供工作顺利开展,无发生任何问题。春节和建军节期间,继续组织开展慰问驻军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地关系。争当“排头兵”考评工作通过了市粮食局、市军粮供应中心等上级部门的相关考核验收。

(六)积极搞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按县委政府的重新规划,我局改为挂钩遥田镇大埔村协助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为推动工作,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工作人员到村开展调研和组织规划工作,并派出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力所能及为村提供人力和经费的支持。一是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大力帮助该村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二是积极帮助该村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七)搞好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年来,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纠正“四风”教育,增强了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推进了各项工作。搞好组织建设,完成局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和任务分工,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三公”经费管理、公车管理和公共资产管理。搞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完成地方性政府性债务清查、《新丰年鉴》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年报编报等各项工作任务。搞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了有序的工作局面和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工作,出色完成了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加强干部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组织仓储人员学习了现代储粮和仓储操作技术规范等理论知识,提高仓储工作全员业务水平,分期分批安排了部分仓储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提升了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一年来,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5.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篇五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6.粮食调研报告 篇六

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当前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明确了前进方向,要做好粮食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既要注重粮食安全,又要强化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兼顾粮食企业、农民、消费者各方利益,改善薄弱环节,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近日,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县粮食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县粮食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由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体来看,近年我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XXX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XXX万吨左右,可提供商品粮XXX万吨以上,丰富的粮食资源,使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粮食加工转化情况

截止XXX年底,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的大型粮油工业企业共计XXX家,其中小麦加工企业企业XXX家,玉米加工企业XXX家;全县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工业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XXX万吨,实际加工能力为XXX万吨,其中小麦粉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玉米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从企业所有制成分看,报表企业全部为非国有企业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产品产量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市场生产的主体。从企业生产能力看,在全部企业中,日加工能力XXX吨以上企业XXX家,其中小麦粉企业XXX家,玉米企业XXX家,而惠民县宇东面粉有限公司和黄河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日加工能力更是达到XXX吨。

(三)粮食宏观调控情况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县粮食部门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惠民县粮食应急预案》,在制度上保障了我县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确定了XXX家企业为我县应急加工指定企业,确保粮油应急需要。

去年,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了XXX吨的县级地方储备粮,提高了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建立健全了有关制度,有效促进了我县储备粮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四)依法管粮情况 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按照省局要求,我局设立了调控监督股,并投资购入了执法车辆及器材,基本达到了省局提出的“五个一”要求。建立了粮油市场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县粮食购销、库存和市场粮价的变动情况,切实做好粮食预警和监测工作。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切实承担起粮食市场准人和粮食市场调节、监管的职能,共发放了XXX个《粮食收购许可证》,并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粮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农民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三)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 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三、对策措施

(一)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为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 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县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县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要增加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 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县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一是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依靠龙头企业带,粮食产业同样依靠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可以把市场与农民对接起来,引导粮食产业沿良性轨道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植,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要加强协作。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政府通过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指导,形成一个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和行业内生产安全的粮食行业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是切实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会同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开展粮食收购资格、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粮食统计等专项检查,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 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活跃和繁荣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

二是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加强地方储备粮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仓储条件,不断扩大地方储备规模,切实提高抵御粮食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我县XXX吨地方储备粮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7.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篇七

江苏省粮食局把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归纳为“三改造三提升”。“三改造”:一是改造仓房, 包括仓房屋顶、墙体、门窗、仓内地坪等简单维修和仓房防潮防雨、保温隔热等维修改造;二是改造设施, 包括码头、站台、道路、室外地坪、水电设施、消防设施及配套管线等更新改造;三是改造环境, 包括库区大门、院墙、厕所、绿化等更新改造。“三提升”:一是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包括添置先进适用的清理、输送、补仓、平仓、散粮接卸等仓储作业设备;二是提升粮食储存科学化水平, 包括配备冷谷机、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设备, 利用地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实现低温储粮、绿色储粮;三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收储库围绕收购和仓储, 主要配备粮情检测、动态信息管理及粮库实时监控等信息系统, 中心库建设以物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数字粮库系统。收储库根据规模大小, 对照“三提升”标准, 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配置。从财务的角度, 可以把“三改造、三提升”的内容概括为“大修理、小修理、设备购置”。从资金来源的角度, 可以把资金来源划分为政府性财政补助、自有权益性资本、债务性资本 (银行贷款等) 。

一、固定资产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指出, “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 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 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小修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 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 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 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 还是费用化。在具体实务中, 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 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小修理) , 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大修理) ,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 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 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 其发生的后续支出, 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修理的税务处理, 按《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执行: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小修理) 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大修理) , 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 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 可作为递延费用, 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 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大修理) : (一) 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 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 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三、企业接受政府财政补助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属于财政补贴收入性质,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及其《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补贴收入包括在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但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另外, 税法还规定, 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 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者外, 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会计准则规定在取得当期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后分期摊入营业外收入, 与税法要求一律并入实际收到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不一致, 则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就会大于其计税基础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 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纳税申报时, 则需要作纳税调增、调减处理, 即当企业取得政府补助的当期会计上确认为递延收益时, 在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纳税调增处理;当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 后, 在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减处理。按照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 (二)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具体会计处理为:1.企业收到政府财政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科目。2.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 用于固定资产修理 (小修理) 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修理费”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结转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科目。3.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 用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大修理) , 按照新形成固定资产,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 (计算到月度) 。借记“管理费用———折旧费”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科目;同时结转当期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科目。

四、银行贷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资金来源, 一是政府财政补助资金, 二是企业自有资金。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发生银行贷款的, 其贷款利息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银行贷款部分, 用于维修改造形成固定资产的, 在建设期间, 所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 要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建设工程一结束, 即工程竣工验收后, 银行贷款所发生的利息, 进入当期损益。

1.建设期间构成固定资产的银行贷款利息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工程”科目 (银行贷款的资本化利息) ,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工程建设结束银行贷款利息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利息”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五、粮食仓库大修理 (改扩建) 、小修理的会计处理

(一) 粮食生产经营用仓库改、扩建的会计处理。

1.仓房转入改、扩建, 注销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借记“在建工程———××幢仓房”、“累计折旧———××幢仓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幢仓房”等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幢仓房”科目。

2.支付改、扩建各项工程支出, 增加改、扩建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幢仓房”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拆除材料作价入库或变卖收入入账, 冲减改、扩建工程成本。借记“原材料———××材料”或“现金”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幢仓房”科目。

4.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发生甲供材的 (比如:仓库专用的大门、气窗等) 。 (1) 采购甲供材:借记“工程物资———××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甲供材交付工程使用:借记“在建工程———××幢仓房”科目, 贷记“工程物资———××材料”科目。

5.改、扩建工程完工, 竣工验收, 办理竣工决算,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借记“固定资产———××幢仓房”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幢仓房”科目。

(二) 企业对外出租仓库改、扩建, 完工后, 将仓库改为库存粮食的会计处理。

1.将对外出租的粮食仓库, 转入改、扩建工程。借记“在建工程———××幢仓房”、“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幢仓房”、“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幢仓房”等科目,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幢仓房”科目。

2、3、4、5项与粮食生产经营用仓库改、扩建的2-5项会计处理相同。

(三) 粮食危仓老库小修理的会计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修理费”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材料”等科目。

六、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中购置设备的会计处理

1.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会计处理:

借记“固定资产———××设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单位”科目。

2. 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会计处理:

由于从设备运抵企业到交付使用, 需经过安装和调试过程, 并发生安装调试成本。因此, 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购置设备所支付的价款、运输费和安装成本等, 待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再将“在建工程”科目归集的设备成本一次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1) 设备运抵企业, 等待安装。借记“工程物资———××设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设备投入安装, 并支付安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 贷记“工程物资———××设备”、“银行存款”等科目。 (3) 设备安装完毕,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借记“固定资产———××设备”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

3. 购置设备运输费的会计处理:

购置设备的运输费用可按照运费的7%进行纳税抵扣, 93%的运输费用构成设备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设备”科目 (运输费用93%的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运输费用7%的部分)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科目。

七、前期工程费的会计处理

前期工程费包括:平面图测绘费、可行性研究报告费、环评费、施工图设计费、工程造价咨询费、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等。前期工程费各项费用发生时, 先进行归集放入“待摊费用”, 整个大修理工程、小修理工程结束时再按项目工程造价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

1. 各项前期工程费发生时:

借记“待摊费用———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工程项目完工, 分配前期工程费时:

(1) 小修理项目:借记“管理费用———修理费” (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 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科目; (2) 大修理项目:借记“在建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 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科目;同时结转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项目”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费) 科目。

八、举例说明 (包括涉税会计处理)

某粮食购销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发生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业务总预算300万元。现假设维修改造业务中, 1/3是小修理, 2/3是大修理 (形成固定资产) , 2/3大修理中包括设备购置;资金来源50%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50%由政府财政补助解决。这样, 政府补助的150万元中, 50万元用于小修理, 100万元用于大修理 (形成固定资产) 。现将各有关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1.2014年4月收到财政部门拨款150万元存入银行。

2. 假设2014年4月至8月完成小修理费用100万元;到9月份完成大修理“在建工程”180万元;购置设备价款20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34 000元, 价税合计234 000元, 支付设备运输费10 000元, 装卸费2 000元。

(1) 8月份完成小修理项目并验收合格:

(2) 9月份完成大修理项目并验收合格:

(3)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价款20万元:

3.9月份完成的维修仓库和购置的设备, 当月交付使用。从10月份开始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预计新增仓库和购置的设备使用年限均为20年 (为了举例核算方便) , 预计净残值率4%。新增固定资产 (维修改造过的仓库和新增设备)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4.2014年末, 新增仓库和设备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 (3个月) 2014年应分配的递延收益=1 000 000/20/12×3=12 500 (元) 。

5.2014年度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150-50-1.25=98.75 (万元) , 按税法规定该项负债应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未来期间转入营业外收入后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 应按未来期间转回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98.75×25%=24.6875 (万元)

6.2015年及其以后各年的使用寿命内, 每年应分配递延收益=1 000 000/20=50 000 (元) , 年末分配递延收益时:

7.2015年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98.75-5=93.75 (万元) , 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93.75×25%=23.4375 (万元) , 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为246 875元, 当期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2 500元。

2016年及其以后各年的使用寿命内, 年度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为12 500元, 账务处理与2015年度相同。

8. 假设2020年末, 该粮食购销企业, 由于政府统一规划, 整个企业需要搬迁。因此, 整个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转入清理。这次维修改造的固定资产累计发生折旧=8 045.2×12×6+8 045.2×3=603 390 (元) 。假设没有发生资产减值。

(1) 转入清理:

(2) 假设支付清理费用30 000元:

(3) 假设收到该部份资产拆迁补偿费120万元。

(4) 结转清理净损失:

(5) 假设收到该部份资产拆迁补偿费180万元:

(6) 结转清理净收益。

9. 结转尚未分配完的递延收益余额。这批固定资产清理前, 递延收益账面余额=100-1.25-5×6=68.75 (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规定,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 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营业外收入) 。

1 0. 结转递延收益余额后, 2020年度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 两者之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原已确认的与该项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予全部转回。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46 875-12 500×6=171 875 (元) 。

企业每季度、每年度资产负债表日,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实际交纳所得税费用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下, 2014年, 全国粮食系统实施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为了规范企业确认、计量、报告“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系统地介绍“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会计处理, 供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参考。

8.粮食财务会计实习报告 篇八

粮农组织市场和贸易司经济学家阿姆拉克(Mamoun Amrou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6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是自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价格指数比2014年6月下降了44点,下降幅度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国际市场农产品供应充足。今年世界谷物产量预计将达到25.27亿吨。

粮农组织当天发表的《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报告指出,世界各地的谷类作物收成普遍看好,但非洲多个地区的粮食不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全球有34个国家,其中包括28个非洲国家,收容了大批难民,这些国家都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另外,近东地区依然面临不断升级的人道主义危机,尤其是也门,该国1290万粮食不安全人口中大约有610万人处于“紧急”状况,680万人处于“危机”状况,人数较前一年增加了21%。

报告预计,中国和巴基斯坦今年小麦收成将创纪录,而尼泊尔粮食产量因地震破坏而出现减产。此外,在朝鲜出现的严重的干旱将导致2015年谷物减产。

July 9, 2015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le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monthly Food Price Index and the new edition of the quarterly Crop Prospects and Food Situation report, pointing out the Food Price Index declined 0.9 percent in June compared to May. At 165.1 points, it is now down 21 percent compared to a year ago and at its lowest level since September 2009. The world yield of cereal may go beyond the estimate, but concerns over a sharp shortfall in maize grown in sub-Saharan Africa, as well as poor production in other food insecure hotspot areas is growing.

Mamoun Amrouk, Economist of Trade and Markets Division of FAO pointed out while receiving an interview that, the Food Price Index is now down 21 percent compared to a year ago and at its lowest level since September 2009. It is also down 44 percent compared to June 2014. Such a large drop is mainly cause by the sufficient supply of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market. The estimated cereal yield of the world this year is up to 2.527 billion tons.

Crop Prospects and Food Situation report released by FAO earlier the day points out that despite the favorable prospects for world cereal production, the food insecurity of many areas in the Africa is still worrying. There are 34 countries worldwide, including 28 in Africa which host large numbers of refugees. They are in need of external assistance for food. In addition, the Near East region is seeing escalating humanitarian crisis. Yemen in particular stands out, where of 12.9 million food insecure people about 6.1 million are in “Emergency” Phase, while 6.8 million are in “Crisis” Phase, representing a 21 percent increase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report estimates that the wheat harvest of China and Pakistan will break the record, while in Nepal, drops in food production are caused by earthquake damage. Besides,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Korea, a severe dry spell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reduced cereal production in 2015.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4340

上一篇:采购合同范例:医院药品采购协议范例电子版下一篇:协管转正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