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2024-07-13

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精选8篇)

1.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篇一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主题词:侵润书香

睿智启航

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活动规划:

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以“每日一诗”的形式,广泛开展“走近经典”的诵读活动。全班同学或自由朗读或齐声诵读,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大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及音乐感,在大声诵读中走近文化经典和民族底蕴。学校将组织相应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或诗词知识积累竞赛。

“午读”为每天午读课时间,学生按照语文老师安排的进度阅读每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师生可针对其中片段作赏析、点评交流。

“暮省”则是学生课后,抽出时间,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或以日记、随笔、读书手抄报等形式记写成长的记录。暮省主要是以写的形式,记写感悟。师生之间,亲子之间要用语言相互激励,以共勉。

二、精心设计了学生读书活动,做到了“三定”:

一是定等级,将图书分为八个星级,每个星级5本书,学生读完一个星级的五本书,经教师验收,达到标准的,学校安排统一时间面向全体师生向该生授星;二是定标准,验收标准是学生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学生能完成验收模板可顺利获得授星;三是定活动,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心得,片段表演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高。

三、活动引领,进行全方位展示;一是系列读书成果展示,学生每周一份手抄报,班级两周一份班刊,教研组每月一期校刊《山果果》,学校每期一期《师生优秀作品集》。二是活动展示,即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会,每月一个主题阅读擂台赛,定期举办课本剧展演和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活动剪影: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同行,让生命光彩照人。

24*0.85*2

2.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篇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105人,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 小学高级教师61人, 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28人, 形成了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创新力强的学习型、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精彩课堂

走出校园的观摩示范课

一对一课堂教学实验

校长主持教学质量分析会

数字校园研讨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连续18年荣获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一等奖, 连续8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仅近两年内就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房山区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120余项;全体教师的论文、软件、研究课荣获国家、市、区级奖励296项;全体学生466人次荣获国家、市、区级奖励。

3.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篇三

【关键词】高校 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52-02

当前,高考录取率持续攀升,学龄人口却逐渐减少,生源进入持续减少状态,一些高校开始面临生存危机。对此,本文提出以特色校园文化带动学校发展的观点,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新举措。

一、挑战当前,特色校园文化作用凸显

新晋高职高专以及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从中专升为大专后连续8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8%,在地区高校中遥遥领先。和许多高职高专一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新校区建设,为更大规模的扩招和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升级做准备。一方面,从全国范围内生源减少的原因来看,除适龄人口下降这个主要因素外,高中毕业生的选择性增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人转变观念,开始青睐那些就业针对性更强的职业教育院校,选择重读再考的人数也逐年减少——这是有利于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扩大招生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生源之夺在各大高校间愈演愈烈,综合性本科院校尤其是有名的高校凭借其雄厚的办学基础、优惠的招生政策和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大抢优秀生源。而新晋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中或者转型后的发展起步阶段,受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基础等软硬件的制约,对生源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新晋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制敌”的长处在于特色办学,而大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首先应该是文化特色,它是一所大学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的特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是大学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是新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办学特色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

新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进程与历史和特定地域文化背景相关联,再融入职业教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其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应用性和地域性上下工夫,在对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更多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使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建立起优秀的社会形象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按照学院规划,“十二五”期间学院中心工作是完成新校区建设和实现专升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该目标,其中的关键就是建设具有明显应用性和地域性的应用型校园文化。

(一)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鲁班精神,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鲁班一直被尊奉为我国土木工匠的“祖师”,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人们对鲁班精神的概括。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涉及土木工程、规划、园林、城市交通、房地产等,要求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高雅尚美的艺术情趣、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对鲁班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优秀特质。鲁班精神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底蕴和文脉。

(二)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新校区环境的建筑特色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建筑职业教育为特色,从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开始就应考虑对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有效应用,在理性的建筑形式中融入现代和传统建筑文脉的意味,以体现建筑院校的特点,整个新校区规划和设计要出精品,力求在某项技术工艺、某幢建筑或某项园林工程上做出区内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建筑类院校的专业水准;与此同时,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烘托浓厚人文环境。突出学院“当代鲁班摇篮,建筑英才基地”的形象定位,景点建设以鲁班广场为核心,以标志塔为亮点,注重对旧校区的文化传承,一些优秀文化小品和植物可以直接从旧校区移来,满足学院师生的“寻根”情感,对新校区尽快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整合提升行业特色和地域特征,“以专显校,以地兴校”

1.大力推进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面向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行业以及相关岗位群,按照“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思路,将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建设成为广西应用型高校示范专业,加大力度扩充国家级和区级精品课程数量。二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包括通过经营型合作构建实力雄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科研型合作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培养型合作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档次。三是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学校专业优势扩大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成效。除协助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开展“五大员”关键岗位和特殊工作的培训考核、农民工的学习活动外,大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受其委托开展相关专业员工培训。同时,在高等成人学历教育工作方面寻求突破,提升函授学习质量的同时,以推广远程教育为抓手扩大在优质特色专业领域中与更多知名学府的合作。

2.以项目为载体,提高学校为地方服务的能力。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项目研究为载体服务社会是应用型高校为地方服务的又一种重要方式,包括与其他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如结合专业特长参与地区规划编制、区域经济发展项目招商、少数民族地区民居研究、东盟经济区合作研究、地区中小城镇建设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3.打造行业特色文化活动精品。发掘建筑院校特点,结合学生专业、就业和综合素质培训,打好校园活动文化牌,重点在于提高品牌意识,整合校内文化活动,打造建筑应用型学院三大文化品牌——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鲁班建筑文化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重点以专业竞技和职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一是开展专业竞技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打造专业品牌活动鲁班建筑文化节,通过赛、展、会、演四合一,邀请教育厅、住建厅、合作企业、媒体参与,推进专业技术与校园文化更上新台阶。重点推出《鲁班讲坛》栏目,邀请业界权威点评社会热点,邀请专家学者介绍行业资讯,邀请优秀校友自述成才故事。二是开展各类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优势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锻炼并充实自我。结合农村考察、社区帮困、挂职锻炼等活动项目,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成为学院学生服务社会的传统品牌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各类职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利用区位优势,挖掘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一是中心城市的优势。广西大部分知名的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都以南宁为发展基地或总部,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设立此地。绿城南宁,就是一张名片,从政府支持程度、办学政策、办学基础、生源条件、就业形势、科研水平、合作交流等各方面来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都具备了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塑造首府建筑名校的形象,扩大外省招生范围。二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领域,可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同类院校的交往,采取合作办学、参观互访、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互派教师工作、学生实习等方式,吸取先进的办学经验,拓宽办学思路和途径;在行业领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政府、企业的交流,掌握东盟市场的需求,分析和制定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学科建设,为国内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项目量身培养人才,为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在社会服务方面,可更多地协助广西区政府及企业在中国—东盟经济区中参与各类高端经济交流活动,如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或者组织志愿者服务展会等。

现代高校的管理,是制度化科学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是根本保障。没有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特色校园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新审视现有的制度是否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发展的要求相吻合,从管理、激励、保障、学习、投入、考核等方面完善制度文化建设,满足学校特色办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军,方振聪.试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导论,2005(5)

[2]吴丹.浅议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园,2010(9)

[3]王守义,杜喜荣,彭喜保.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甘晖等.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5]王育.要注重营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校园文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

[6]赵骏.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J].职业时空,2008(8)

[7]聂彩林等.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葛新斌,冯海志.大学经营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中国高等教育启思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苏 洋)

4.2016校园足球特色建设方案 篇四

为了使我校能在教育浪潮中彰显个性,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学校紧紧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坚持特色立校,谋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结合党中央提倡发展“校园小足球”运动的契机,创建我校“校园小足球”特色,现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今年是“创特”规划实施的开始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学校把该阶段定位为建制、宣传、奠基阶段,要求全体教师稳扎稳打,按计划与分工做好份内工作,具体步骤是:

1、成立“创特”工作管理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创特”方案

3、组织好体育达标工作

4、全体师生学习足球操,班班成立足球队,学校组建男子、女子足球队

5、组织学校小学生班级足球比赛

6、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所有足球比赛

7、组织老师每月进行一次足球知识培训

8、布置学校足球文化墙,并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及报刊做好通讯宣传报道

本阶段的目标是:体育教师能够掌握一种基本的足球技能、足球知识和精神,足球教练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指导学生实践,40%的学生参加学校足球活动,5%的学生参加学校足球队。

二、组织机构

组长:于侠斌

副组长:师恩义、余学成、李孝平

成员:各中层领导、体育教师及各班主任

三、训练安排

(一)训练时间: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各班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安排表)

(二)活动组织实施

1.定期对所有体育教师进行足球知识校本培训,适当聘请体育局相关教练进行专题讲座、相关竞技技能的辅导。

2.分段在全校推广普及小足球运动。一二年级以观摩、基本功练习(带球跑、原地传接球等)为主;三四年级以熟悉球性、3-5人一组面对面的传接球练习、直线带球射门、绕标志物射门、指导员传球接球后射门、踢点球、了解足球的相关知识为主;五六年级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以行进间的传接球练习、运球过人技术的练习、配合进行班级足球比赛为主。

3.以班级为单位,班班成立足球队,学校成立足球队(五六年级为主),男女生人数不少于8人。班级足球队,利用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校足球队,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训练。

4.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班级联赛。一至四年级展示为主,在展示过程中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五六年级以比赛为主。

5.积极组织参加校级联赛、市级比赛等大规模的小足球竞技活动。

6.逐步改善学校足球训练的各种配备、运动装备等。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师资培训、外出活动等。

四、工作要求

1.足球指导员的科学合理组织安排是开展好校园足球活动的前提,需要精心准备。每次活动内容可结合场地、时间等灵活自主科学安排掌握。

2.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当日活动的内容、要求,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3.足球指导员指导很辛苦,要用鼓励的语言,切忌急功近利,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4.组织比赛是最好的训练手段,有效的组织是关键,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法宝,尊重理解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5.足球运动是一项很危险的运动,因此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首先要求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再一对参加班级足球队和校级足球队的学生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并签订安全协议书。

五、普及与推广保障措施

1.将校园足球特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2.校园足球专项活动经费列入每年学校预算。

3.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列入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5.立德树人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篇五

近年来,笃山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之中。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融入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孝敬、合作等优秀品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编发面向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总结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学校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施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工程。学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评选“学雷锋爱国之星”、“学雷锋敬业之星”、“学雷锋诚信之星”、“学雷锋友善之星”,向广大师生宣讲身边好人事迹,营造了崇礼厚德的校园氛围。

6.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篇六

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各校硬件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日益趋同的今天,校园文化性格是否鲜明,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成为打造校园文化优质品牌的关键性因素。茨洲小学以“特色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涵养习惯”的品牌。把校园文化与育人相结合,设计主题鲜明,独具文化特色,人文气息浓厚,校园处处恬静优雅,怡心怡情,环境育人,精神育德。

一、美化校园环境,以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陶冶人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们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步入茨洲小学大门,教学楼门旁“美丽的茨小欢迎您”映入眼帘,温馨的问候、温暖的文化植入师生的脑海。走进教学楼随处可见的 “书香”气息、品味高雅的格言和语录充斥你的大脑,读书的渴望从心底油然而生。来到一楼中厅,这是学校的活动和展示大厅,上面悬挂“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精彩人生”醒目的标语,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文化。地面上是学校的星光广场,一颗颗五彩斑斓的星星和上面的文字诠释的是茨小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尊重。大厅中花团锦簇格外别致,两侧设有书吧,为满足学生阅读提供了方便。学校每期的绘画、书法、摄影、泥塑等展览活动都会在此升华。学校始终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让师生成为思想丰富健壮的人,让书籍改变自我,改变人生。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大书香校园,不断积淀着以阅读习惯为核心的校园书香文化。所谓大书香建设就是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变成一本本学生或可读懂或可启智的书籍,让每个角落都育人。学校为了使读书更有意义,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读书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校在二楼大厅为学生精心设计布置了一间读书厅,来到读书厅学生们就能看到一张醒目、超大的3D中国版图平铺在读书厅正中的地面上,版图上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庄严夺目。墙壁上悬挂着鲜红的国旗、国徽、党旗、军旗、团旗和少先队旗及其简介。下面是书架,摆放着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包括教师推荐阅读的、家长推荐的和学生交流阅读的等几大种类。学生们有了目标、有了情感再加上老师、家长的指导读书渐渐成了习惯,成了兴趣。读书厅除了传统的书籍外,大厅左侧还装配了一台50寸的触摸屏一体机,里面有上千套电子书籍、各学科教学视频、课件等方便学生参考、学习。一体机还与互联网相连,进一步方便学生拓展知识。学校为了征求学生愿意读什么方面的书、乐于获取哪类知识、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愿,特意在读书厅上方布置了“星语心愿”专栏,从上面悬垂下99颗五颜六色的心愿星,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有关心愿写在便条上,悬挂在星星上。这样学校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并每月从这些便条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帮助孩子们达成心愿。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命,我们在教学楼四楼大厅建设了一间名为“温暖的生命”可温控可补光的玻璃屋,在这里冬季不再寒冷,在这里冬季也能进行植物的栽培。孩子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科普知识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景的交融,学生们的心灵可以在这里荡涤,智慧可以在这里迸发。我们坚信只要教育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孩子们就会奠定一个美好的人生基础。

二、改革评价体系,以七星评价方式涵养学生习惯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学校把“星卡”分为文明星、学习星、体育星、艺术星、劳动星、助人星、读书星。学生从各方面的点滴进步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星卡”,5张“星卡”可以换取一张“太阳卡”。“星卡”数量包干,每位教职员工都有一定数量的“星卡”,每一张“星卡”都有它的编号,确

定了“星卡”的唯一性,并且通过编号就可以得知是哪位教师颁发给学生的“星卡”。“太阳卡”只有班主任掌握一定数量,并由班主任统一组织“星卡”换取“太阳卡”,形成全员评价体系。学校专门设计了“星卡”展示专栏——“我行我秀”,学生把获得的“星卡”插放在专栏卡槽中,展示自己的点滴进步。德育处每个月末根据学生获得“星卡”的数量及种类,评出“七星好少年”并在学校大厅专栏中展示好少年的风采,每学年学校还将根据获得“星卡”种类的多少评出“冠军之星”展示并颁奖,把连续三次获得“冠军之星”的学生的名字永久镶嵌在学校“七星”专栏上,给予最高荣誉。5.当学生有严重过失时,教师将扣回一张“星卡”,之后一周内帮助学生改正,改正后学生填写“星卡”申请表,取回被扣的“星卡”。七星评价基于“小红星”评价、又高于“小红星”评价。七星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努力取向”,更强调努力程度,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七星评价第一具有多元、全程、全员等一些突出优点。所有教职员工、中层干部、校长都有“七星卡”,学生评价由班主任主导变为全体教师参与,并贯穿全学期。第二是富有童趣,学生用5颗“星卡”换取1颗“太阳卡”,具有游戏的趣味性,学生很喜欢。第三是节俭,换取“太阳卡”时回收“星卡”做到循环使用。此外,有了“星卡”之后,学校停止发放以前的一些不必要的物质奖励节约了经费。第四是便于操作。“星卡”比较容易保管,得到“星卡”后插放在班内专栏上,不会丢失。如何发放“星卡”由教师自主决定;换“卡”由学生管理员参与,不给教师增加过多的工作负担。

小小“星卡”不仅限于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激励,还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品德习惯的激励;不仅对学生个人进行激励,还进行教师联动性评价,形成了有效的合作评价机制,真正促进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些直观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塑造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7.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篇七

一、规划建设生态校园,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实体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 是发挥育人作用的物质环境, 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 是感受得到的显性文化形态。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文化, 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二是设施文化, 如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 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又体现了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特征。

大海林局第一小学1952年建校, 是林业局建校最早的一所窗口小学, 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在环境和设施文化建设方面, 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入手, 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另一方面,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 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体现美。

首先创新校园绿化。校园内师生有指定的绿化责任区, 让师生按自己的设想去种植花草, 抚育树木, 自己设计标语, 自己勾画创意, 独具匠心。一片片风景区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真正起到了每一棵树都寓意, 每个景点都启智, 每一处风景都蕴涵师生辛勤的汗水。其次弘扬楼道文化。在每个楼层分别展示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特色图片,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别设置文化墙, 以班级为单位, 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布置, 展现班级特色文化, 学生在这种搜集、吸纳和传播中提高能力、掌握本领。第三创建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借助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点燃教师的理想信念。以各学年组办公室为单位, 自由设计文明向上、温馨真挚的一句话作为组室格言。讨论选择格言的过程也就是师德反思过程, 以行动践行格言就是师德重塑过程。第四创建奋发向上的教室文化, 激励学生努力奋进。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图书角、成长区、感恩录无不给学生带来了温馨和愉悦, 再加上“七彩晨光”、金太阳广播站、宣传栏、绿雪儿文学社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 使校园到处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让师生成为环境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学校“活”的景观。

二、打造品牌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

学校自2003年起, 提出打造品牌书香校园的战略, 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首先立足乡土人情, 依照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雪乡旅游、木材生产等支柱产业开发《林海乐章》、《小小信息港》、《课堂内外》等校本教材,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第二为教师提供充足书源, 倡导一日三读, 让教师有时间读书, 让教师有毅力读书, 使教师明白读书才能促进业务提升, 思想进步,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第三为加强教师的文化内涵, 每周四创办读书沙龙, 以不同的交流方式, 让教师感受经典专著中流淌的先哲智慧, 让阅读成为一个人崇尚的生活方式;每周五举办教师论坛, 为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办文化之旅, 通过校园艺术节、基本功竞赛展露教师才能, 陶冶艺术情操, 形成多姿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着力打造人文校园, 发挥学校文化整体效能

在实践中, 第一小学把人文校园建设划分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针对学校现状, 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教育理念”, 逐步形成“人和、心和、团结、共进”的校园文化精神。

(一) 构造学校人文管理文化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学校内部联系, 强化管理层次性, 岗位责任制, 领导干部主管年级工作制,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 “以人为本”,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挖掘教职员工潜在的能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强化人际沟通的效能。关注教职工的发展, 突出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校成员的工作满足感, 维护其身心健康, 激励学校成员奋发向上。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着力营造规范有序、平安文明、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师德教育。以“礼仪常规和师德标准”为准则, 突出“礼仪、礼貌、礼治”, 发展学校行为文化, 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着力打造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改观学校的精神面貌;继续完善校务公开、财务公开, 着力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

(二) 有效构建教师主流文化

紧紧抓住校本培训这一载体, 针对教师多重差异, 为教师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 本着“不求人人优秀, 但求人人进步”的总体思路, 针对专业化素质的低、中、高层次, 分别提出了“讲好常态课、争取优质课、打造精品课”的分层目标, 从而有效促进不同素质教师的个性发展。目标的实施要得益于培训的力度。面对现实情况, 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培训, 解读课程改革纲要及学科课程标准, 聆听课改专家讲座, 观看教学精英课改录像, 增强教师课改意识, 提高其课改理论修养, 通过外培、自培, 开拓眼界, 改变观念。认真研究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把这些问题作为抓手进行小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会、集体备课、专家会诊等形式共同讨论、解决。通过“十大阳光教师”评选活动, 使学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 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主体作用

我们一直在想, 若干年后, 学生可能忘记某位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 但永不磨灭的却是内化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文化取向。班级文化的氛围不只是学习的加油站, 还是思想深处精神的加油站。在学生文化建设中, 为学生的进步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提倡讲文明、讲礼貌, 让学生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自我调节, 推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自然生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通过动态的校园文化, 包括校庆纪念日、班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以及科技活动等对学生强化人性化教育。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加大安全意识宣传力度, 如举行以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禁毒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聘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讲座, 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活动等,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进兴.教育局长谈课程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振武.学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8.校园特色数字化建设 篇八

一、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建设阅读乐园

1.铺设诗意的阅读环境。环境是潜课程,走进建湖实验小学校园,只见楼宇掩映,花木扶疏。这里,每一处风景都传情,每一面墙壁都达意,每一座雕塑都励志。校门口,高清大屏每天播放图文并茂的文学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享受文学之美。教学区内,《少年中国》文化墙、造型独特“智慧塔”,启迪孩子们发愤图强;学生创作的经典童话和名人名言,引领孩子们思考、感悟、励志;所有班级的文化墙、黑板报,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的班级图书角,开启着同学们的性灵与智慧。自然的绿色文化和环境文化构造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阅读环境,唤醒了师生的文化自觉。

2.构建立体的阅读空间。多年来,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先后建立藏书室、学生阅览室、读书成果展览室等。每年购置大量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订阅200多种报刊。新建电子阅览室,创设网上电子阅读社区,建立网上图书馆,开辟“绿色书吧”在线阅读,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为充分发挥校园网功能,在网站上设立“经典阅读”专栏,刊登教师精选的文字优美的电子图书;设立“自然·天成”杯征文专栏,鼓励学生将读书心得进行投稿。另外,还建立了学生博客群,为孩子之间的阅读和沟通架起桥梁。

3.追求适切的阅读管理。成立“书香校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校长室总负责,教导处、教科室牵头落实,年级部和各班级具体操作的管理网络。强化课程实施管理,将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计划,分年级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内容。内容有《国学小书院》《新人文读本》《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做到每天“三读”,即“阳光晨读”“温馨午读”和晚上的“亲子共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保证图书的流通量和使用率。强化阅读的过程管理,积极实施“小助手在行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形成浓浓的阅读氛围。通过“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选和学期末课外阅读知识书面测试等方式,提高阅读管理的效益,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探索高效阅读方式,提升阅读品位

1.经典阅读文本系列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按年级段科学地编排必读书目。低年级以童话为主,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三毛流浪记》《古代寓言故事》等;中年级以趣味性的文学作品为主,如《淘气包艾米尔》《中外动物故事》《今天我是升旗手》《自然百科知识》等;高年级以作家系列或名著为主,如梅子涵系列,曹文轩系列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同时注重利用国学经典涵养学生品行,打造孩子儒雅的人生。每天的晨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潜心诵读古代经典之作: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三年级《千家诗》,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古代名诗名句选读》。孩子们在诵读中受到“国学”文化精髓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2.教材和经典文本一体化。一是课前收集信息,广泛阅读。在教学每一课前都有一个环节——收集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二是课后延伸,拓展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单元训练点,或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等,引进大量的补充阅读材料,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3.阅读方式自主化。在“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教育理念指引下,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外阅读中,学校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各班级还组织好书共读等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组织阅读成果的展示。

三、搭建多彩阅读平台,丰富阅读体验

1.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是让图书在“跳蚤市场”漂流。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挖掘并发挥旧书的利用价值,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跳蚤市场”活动。学生将家中收藏的旧书籍或玩具等物品带进校园,进行集体“以书换书”或“以物换书”。二是让图书在班级漂流。各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充实到图书角里,共同阅读。三是让图书在全校漂流。为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漂流起来,全校师生都置办了《借书证》,安装了先进的电子借阅系统,延长开放时间,方便师生随时借读。规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借阅,每两周进行轮换。“图书漂流”工程,漂出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漂出了学生惊人的阅读量,漂出了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更漂出了未来的文学大家。

2.实施“一二三四”工程。一是“每日一讲”。各班级在每日阳光晨读后,随机让1~2名学生进行读书感言交流,或谈自己的感受或进行好书推荐。二是举办“两节”。即“读书节”和“英语节”。读书节,每年邀请一名儿童文学大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进行指导,并进行好书推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同时举行阅读知识抢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经典诵读、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评比、编演课本剧、班级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英语节,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讲学并与同学们载歌载舞,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故事等比赛,激发学生双语阅读的兴趣。三是开展“三评”。 即评选“校园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根据学生、班级以及家庭阅读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经过班级推荐、年级部初评、学校审核三个程序,对优秀对象进行表彰奖励,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四是开辟“四块阵地”。每天利用电子大屏按时播放精彩美文诵读和童趣故事;每周开通“英语之声”“校园之声” 广播,讲英语故事、赏经典美文,让学生耳濡目染,潜心感受文学的魅力;积极发挥校园网络作用,让学生上网阅读推荐的“经典”美文,并鼓励学生在自己博客中留下阅读感悟和收获,定期举办“自然·天成”杯校园网络读写比赛;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作文报》这个平台,向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与好书推荐,刊登学生的阅读成果——优秀习作,让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

3.推进家校共享阅读。学校积极开展“经典阅读家校共享模式及效能”的研究,每年组织“阅读暑假天”“缤纷寒假日”等家校共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实现阅读与生活相融。一是“书房展览会”。学生和家长一起整理书房,书籍分类摆放,并拍成照片。全校推选出1000幅富有特色、情趣的书房照片进行展览,让大家评选出“校园百佳书房”。二是“温馨的夏夜”。在夏夜,听父母或长辈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等,以照片或日记的形式记下印象深刻的事或场面。一、二年级学生为照片配几句介绍的话;三到五年级学生以《难忘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真情实感。三是“好书俱乐部”。与父母长辈一起读书,体验读书的乐趣。可以读同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读不同的书,然后相互交流认识与感受。开学后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配上插图向大家介绍。学校组织投票评出10种学生最喜爱的书。四是“亲子美文诵读会”。 假期中,家庭组织一次美文诵读会,用磁带或光盘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父母朗诵美文的过程,到学校进行展评。五是“亲子美文驿站”。以“读书”为主题,自己与父母、长辈各写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可创作童话、诗歌,也可以叙述暑假中读书的乐事。通过“家校共享”系列活动,实现阅读与学习、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的融合。

四、打造卓越师资队伍,点亮阅读明灯

1.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思想影响另一个思想。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鼓励教师做“点灯人”“引路人”。引导教师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在鼓励教师自主阅读的同时,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一周读吧”专栏。每周向教师们推荐一篇美文,每位教师及时阅读,踊跃跟帖,发表感言。教师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美的春光中沐浴,提高了文化修养,塑造了和谐身心,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阅读激发了学生参与读书的热情,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2.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教师们在阅读中丰富思想,提升境界,成就事业。一是行知论坛。为教师创建读书型组织,建立多层面的“行知论坛”,把大批教师紧紧会聚在“我与读书同行”这一中心周围。学校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经典阅读园地里诗意地行走,幸福地成长。二是青年教师研习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习会读书交流,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名家的智慧,大师的深邃,为自己精神的河流注入勃勃的潜流,并写下读后感言编辑成《行知诗篇》进行珍藏。同时,以青年教师研习会的读书活动为基点,向全体教职工辐射,激发教职工阅读的热情。三是名家进校园。先后邀请省内特级教师、资深教研员和著名作家走进校园,与教师“面对面”, 让青年教师聆听名家讲座,开阔眼界,激发阅读热情。

3.开展经典阅读课教学研讨。阅读课堂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在“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教育理念指引下,学校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了“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绘本阅读课、阅读推荐课、阅读交流课等观摩研讨活动,反复研究,互相启发,集群体智慧,博大家之长,不断推动阅读工作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欲望、保持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诱导学生形成自觉阅读行为的目的。

“阅读是教育的灵魂”,在“涵化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精心打造“经典阅读”特色品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切实提升了孩子们的知识积淀和文化底蕴。孩子们在书香飘逸的诗意校园里,畅享阅读的快乐,抒写绚丽的人生。

上一篇: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一篇:演讲稿的文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