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检测题(共6篇)
1.必修5检测题 篇一
1------5课主观题答案
1.(1)他们的行为说明政治生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相辅相成。因此,公民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2)材料一的行为属于公民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际荣誉、利益是公民应尽的职责。材料二的行为属于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3)①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认为政治生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的想法是错误的,幻想脱离政治的想法也是幼稚的;②中学生应该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努力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1)说明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一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这是珍惜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第二要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关键。第三要积极参与实践,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目的。
(3)国家制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同时,我国村民的民主权利还有一系列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我国还有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检查与监督,依法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3.(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2)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1)在这里,该同学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的。当发现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时,能主动向人大代表反映,一方面做到了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采取了合法方式,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民主监督。(2)直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给市长发短信;在政府网站上发帖;通过学校、家长反映给有关部门等。
5.(1)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建立应急机制,增加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2)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科学宣传,树立政府公信力,让老百姓不传谣、不信谣、维护社会稳定。
6.(1)该市政府重视群众呼声,根据群众要求治污并改进部门工作作风,是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表现,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建立“市长”接访制,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真抓实干,是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体现。(3)该市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建立便民信访举报机构,是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的体现,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1)“三拍决策”脱离实际,违背民意,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不符合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的要求,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2)①政府应转变职能,把真正该管的事情管好,把办不了、也不该办的事情给市场和社会,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政府应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决策应尊重民意。
8.(1)从理论上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行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从实践上看,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会贻害无穷。
(2)①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家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9.(1)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10.(1)材料一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提案权,人大代表素质不断提高。材料三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必修1~5课本语用题精编 篇二
1. “无路请缨”“投笔从戎”“长风破浪”三个典故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是终军、班超、宗悫,请据此写一个议论性感悟语段。要求:有中心观点和论据,至少要用上两个人物和典故。不超过50字。(《滕王阁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把《雨霖铃》的上阕和下阕拍摄成“别时”和“别后”两个镜头,请你试着为它们各配写一个画外音。(各不少于50字) (《柳永词两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校举行宋词朗诵会,你作为主持人,要对不同的节目进行串联过渡。现在假设前一位同学朗诵的是柳永的《望海潮》,后一位同学将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归去来兮辞》中,充满着画面美,请对下面几句诗描述的画面加以想象,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注意画面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与可视性)
诗句画面: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联运用。
5.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传记文,写了两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概括了廉颇的事迹和性格,请写出上联,概括蔺相如的事迹和性格。
上联:凭智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联:能屈伸,袒背负荆,谋则强国,戍能安邦,无愧丈夫品格。
6. 下边是给“北海牧羊”的苏武拟写的两副对联,已拆解开来,请你把它组合好。
握杖挥鞭 云边雁断 塞草烟 塞外雪 陇上羊归 饮雪吞旃 胡天月 中原心
联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联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 下面是有人为别里科夫拟写的三副对联,请将其组合好。(只填序号)
①为套子生活所套 ②乱子千万莫出现 ③战战兢兢过日子 ④因终身大事而终 ⑤恐恐惧惧上西天 ⑥单车更是别骑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赏析评点。
8.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准确填写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只填序号)
①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②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③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④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⑤黛玉也哭个不住。⑥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⑦——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脂砚斋批语四句:
A. 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
B. 自然顺写一笔
C. 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D. 傍写一笔,使观者省眼
与批语A相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与B相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与C相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与D相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9. 下面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段文字,请对加点的句子作一赏析。(不少于50字)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仿照下面的评点,评析所提供的语句。
示例: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评点: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两句极写南昌物产和人物,表达了对南昌的赞美。
语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人物赏析。
11. 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除了其个性意义外,更重要的在于他的社会意义,所谓社会意义,从某个角度讲,就是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从这个角度,试评价《祝福》和《窦娥冤》中两个相似情节的写作目的和社会意义。
《祝福》:祥林嫂被逼改嫁贺老六,作拼死反抗,甚至撞桌案求死。
《窦娥冤》:窦娥面对张驴儿的威逼,坚决反抗,誓死不从,并且对婆婆的改嫁埋怨、指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言为心声”,简单的语气词里往往隐藏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根据《雷雨》的剧情和上下文的意思,分别写出下边台词中“嗯”和“哦”潜在的内容。(《雷雨》)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①“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物述评。
13. 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
①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有《稼轩长短句》。
②22岁的辛弃疾率众两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他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③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④他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境界。(《辛弃疾词两首》)
人物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本人物颁奖词写作。
14. 请为下列课本人物各写一则颁奖词:刘和珍、大堰河、荆轲、屈原、桑地亚哥、梁任公、马丁•路德•金、窦娥、苏武、哈姆雷特、烛之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范文) 篇三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2.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徐志摩《再别康桥》)
(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6)撑着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新 月(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 我乘船归去 /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 你睡着了么 / 我在你梦中靠岸。
5.“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 当,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3分)
6.“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 和 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4分)
必修一诗歌单元 当堂检测二
7、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既写了行为,又写了空间,表现了词人雄伟的气魄和开阔的的胸怀。
B、“风樯动,龟蛇静”两句中“樯”解释为桅杆,“风樯”指代风中的帆船。
C、“不管”和“胜似”两句,表现了词人不畏风浪、激流勇进的英雄主义精神。
D、尾句中的“神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句中的“无恙”即身体健康之意,“殊”是特别、特殊的意思。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词人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词人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9.对“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B.这句诗告诫人们:将“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
C.“那逝去的”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C. 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10.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B. 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
C. 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神。
D.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
必修一诗歌单元 当堂检测三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12-14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 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13.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14.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 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 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1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检测一参考答案
1.B(A“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日子,褒义词;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大词小用。)
2.D(“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但也并不是不讲究格律与押韵而完全自由化。“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要有节奏感。)3.D(A句式杂糅,“使”不妥;B“十天的报纸”有歧义;C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该放在“文物”前面。)4.略 5.虚 实 6.嗅觉 触觉
检测二参考答案
7、(1)D(2)D 8.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9.D(A项注意诗句的跳跃性,“将变为可爱”不指现实的“欺骗”;B项“那逝去的”不指过去,而是现实;C项表达的是坚定的信念。)
10.D(没有拟人的手法。)
检测三参考答案
11.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2.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13.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14.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必修5检测题 篇四
一、填空题:
1、狄更斯(1812—1870)是享有世界声的誉_____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__________比肩的英语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2、《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的_____。小说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________主义”。
★答案:
1、英国莎士比亚大卫·科波菲尔。
2、半自传主线密考伯
二、选择题:
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
1、B。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2、A。应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
2、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在半年学校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3、大卫·科波菲尔的吉神和凶神是谁?怎样认识他们对大卫人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
2、一次,大卫最喜欢的同学史蒂尔福斯在课堂吵闹,麦尔老师批评他几句,他非但不服管,还污蔑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找来了校长,史蒂尔福斯振振有词地揭发麦尔老师的母亲是靠施舍过日子的,校长是势利眼,于是解雇了麦尔老师。大卫为此深深内疚,因为麦尔老师对他很好,而且关于他母亲受施舍的事还是大卫无意间透露的。
3、大卫生命中的吉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维克菲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阿格妮丝是一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她代替死去的母亲照顾父亲,而且对待大卫也很友善,帮助了大卫确立健全的人格。直到大卫最终意识到:阿格妮丝才是他最理想的伴侣。所以阿格妮丝是大卫的吉神。
凶神就是上面提到的,仪表堂堂却内心险恶的史蒂尔福斯。他是大卫童年时的好友,但是随着大卫人格的健全和阿格妮丝的提醒,他渐渐意识到史蒂尔福斯是个伪君子。而且史蒂
尔福斯诱骗大卫的童年好友——大卫的保姆佩葛蒂的侄女艾米莉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史蒂尔福斯给大卫的亲人以及朋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幸,所以他是大卫的凶神。
5.必修5检测题 篇五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 ③阶级立场不同 ④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从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设题,考查对二者的理解。障碍在题肢①,认为前者是爱国的,后者是维护清朝统治。实际上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题肢①不正确,应排除,同样排除③。解答本类题目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人物的主张和活动。
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李鸿章提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 养兵练兵之法
解析:选A。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核心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对西方的学习只限于器物的层面,没有涉及政治制度。
6.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导者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王韬 D.康有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扩展到制度层面”的只有C和D,但“较早倡导者”则只能选C,因为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7.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 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洋务派依然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没有给传统儒学思想增加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在客观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某种否定,C、D两项均与题干不符。
8.梁启超说:“自失香港、烧圆明园之后,感觉有发奋自强之必要„„”梁启超致力于“发奋自强”事业的方法是()A.宣传革命思想 B.投身变法运动 C.创办民主政党 D.投笔从戎
解析:选B。结合梁启超所代表的阶级及时代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9.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
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
10.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11.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12.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
1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C。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二、非选择题(第16、17题各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
(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2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卓越品质源于永不满足—————————————————————————优化方案·成功相伴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3: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4分)(2)依据材料1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6分)(3)依据材料2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4)依据材料3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4分)解析:第(1)问要注意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第(2)问应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第(3)问应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面分析。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3,并要从“近代前期”选出评价较高的事件,再列举“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再要写出评价。
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中国革命;革命纲领不彻底。
萌发的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3)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
(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如选新文化运动,则从“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是思想观念的近代化”方面进行评价。(回答其他事件,言之成理也可)
用心
爱心
6.必修5检测题 篇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中新社台北(2005年)四月十九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 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
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5.2007年9月,“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6.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泰坦尼克号遇难消息传出到600多人获救主要是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雷达技术 B.声像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术
7.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乘坐汽船横渡大西洋 C.在电灯下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8.目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的重大成就是()A.遗传工程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电视机
9.2007年是恢复高考30年。1977年的恢复高考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文化大革命”其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安静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号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11.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1999年最后一期(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刊中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这个“世纪人物”应该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李四光
1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①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③“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l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飞船 D.“神舟”6号飞船
16.1957年周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双百”的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17.“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此论述出自()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8.在量子力学的影响下出现的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不包括()A.半导体 B.激光器 C.电视机 D.电报 1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A.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D.“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2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22.左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23.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能验证这一说法的理论是()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24.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最先出现于美国 ②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的传播 ③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沟通的机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下列哪一科技成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26.“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7.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28.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存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0.右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31.“X X X,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A.“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32.有一位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义无反顾地于1955年回到祖国,受到党和国家各代领导人的礼遇,美国官员称其“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值 5 个师”。这位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李四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33.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A.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4.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相对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35.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3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38.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 邓小平强调的文艺应该坚持以下哪些方针()
①百花齐放 ②推陈出新 ③洋为中用 ④古为今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①④ 3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
A.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B.激光器的发明 C.美国制成的原子弹 D.晶体管问世
二、非选择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6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6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8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
材料二 马寅初表示:“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7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6分)
一、选择题
1.B2.B3.A4.D5.D6.C7.C8.B9.B10.A11.A12.C13.D14.B15.C16.C17.B18.D19.A 20.C21.A22.B23.B24.C25.D26.B27.A28.C29.C30.D31.B32.A33.C34.C35.A36C 37.D38.B39.B40.C
二、非选择题
41.(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42.(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3分)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3分)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4分)
【必修5检测题】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08-24
高中语文必修五检测题08-11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卷10-20
必修4第三单元第七课课后达标检测10-12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必修08-05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10-01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二)》教案07-17
综合检测题10-22
第六课检测题08-18
模块四复习检测题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