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

2024-07-05

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共6篇)

1.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 篇一

姚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三(1)刘松三(2)张清莲三(3)陈礼积三(4)彭显林 2014-7-4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三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一)加强学习、实践创新,转变思想观念

新学期学校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使用题组导学案。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种全新而又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但是人人都出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不怕遇到问题,不怕存在缺点,就怕没有特点。为了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三年级数学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前有方案,后有总结。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求严格,组织严密,工作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个细节都经过了多人合作、多轮反思。可以说最后形成的意见,既是个人的见解,又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高效课堂教学

我组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全组人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在教学面积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亲自实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电话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4位老师,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

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作为中心发言人,既要精心制作课件,又要制作学具、教具,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备好自己的课,大家查资料、上网络,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制作课件。特别是刘老师和彭老师,在集体备课中不断提出创造性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大家找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对新教材的处理交换了意见,大家对新教材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家共同的感悟是:集体备课是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收获多多,学生学业受益匪浅。

总结人:陈礼积

2014.7.4

2.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 篇二

作为教师, 我们在每一课前做的教学准备工作便是备课。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明确学习的主体以及我们为什么教, 要怎样教, 要教些什么, 学生要怎么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设计, 目的要明确且方法要适当, 这也是教师写教案的全过程。从备课的形式上, 又可分为个人备课以及集体备课这两种形式。个人备课, 是传统的教师自己研究教材, 针对课程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编写教案。集体备课则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根据同一本教材当中的单元内容以及同一课时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集思广益,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 这种集体的备课行为, 便是集体备课。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单独备课当中, 个人对于课改内容的研究, 以及对教材的钻研是备课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 但是针对某些问题, 多数都是按照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见来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又缺少了针对某些问题的集体讨论, 久而久之, 个人备课将难以脱离自己习惯的教案编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集体备课当中, 又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个人的钻研, 而集中讨论却是建立在个人钻研基础之上的, 通过个人研究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 使自己心中有数, 在集中讨论中才能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缺少了个人钻研的集体备课, 则只是众多教师听取发言人在说课, 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另外, 集体备课普遍都是以本组的骨干教师发言为主, 不仅在内容上能够做到整体性的把握, 还可以让各同组成员信服。但是这方面又不利于培养新教师, 新教师本来经验就不丰富, 又缺少发言的机会, 导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课程教材的基础之上, 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的互助合作, 给新教师创造发言的机会, 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 有效的小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我在下文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给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参考。

(一) 集体备课模式之经典模块

经典模块, 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模块的备课。教师可按照数学的学科特点, 找到经典模块, 让每位教师选择模块独立进行备课工作。集体备课中, 分别负责各模块的教师讲述该模块的重点, 先由各位教师一起讨论, 给予各自的修改意见, 再由备课小组的组长将修改以后的备课稿件总结之后给教师复印分发, 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修改。对于重点问题, 要做到集体讨论, 针对细节要按照各班级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来完善。

另外, 还要每月轮换经典模块, 使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在一学期之后对每个经典模块都能够有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 集体备课模式之案例叙事

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和当年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共同研究, 一起讨论。首先要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的教师为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说课, 其内容可以是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要怎样准确地把握等, 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还可以将自己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困惑讲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只要是对教师的工作有借鉴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讲述出来, 联系到教材当中的内容, 力求做到详细和具体。将要教此课程的教师在仔细研究课程以及听取往年教过此课程的教师讲述的前提下, 可以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踊跃地提出来, 和教师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叙事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使新教此课程的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小学生的起点, 借鉴有益的教学成果, 在有经验的教师精准提炼出的教学经验当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的效率。

(三) 集体备课模式之现身说法

作为教师, 深入地研究教材, 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优化教学效果, 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志。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 在实践的教学当中, 由于学习的主体都是小孩子, 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差距, 每个学生在知识、思考、经验、兴趣、灵感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教学的过程既丰富又多变, 而且还极具复杂性, 有很多问题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事先预想不到的。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设计有时会相符, 有时又会出现偏差。因此, 我们在上完课以后, 回到办公室要将教学当中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以及问题, 讲给还未讲授此课的教师听, 用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现身说法, 这也是对集体备课当中涉及不到的一些问题的补充, 使还未去上课的教师能够吸取经验, 根据难以预料的问题重新整理教学设计, 进行二次备课。

现身说法这种模式, 没有时间和地点以及人物的约束, 本来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办公室都在一起, 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 可以时刻地了解各自之间教学的缺点和优点, 也便于更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四) 集体备课模式之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备案模式, 是曾教过这些教材的教师将编写的教案和教后反思复印分发给新任职教师进行参考。新教师通过研究教过此教材教师编写的教案以及教后反思, 通过教案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后反思, 提前预知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资源在自己备课时, 针对这些问题将相应措施融入到自己的教案当中, 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更能够把握住学生思维的动态, 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维去进行引导。

另外, 我们自己也要养成写教后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反思, 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在日后的教学当中, 积极改进。与此同时, 针对一些教师的优秀教案以及教后感, 还可装订成册, 以便其他教师的参考, 使新教师能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 进一步创新, 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子荣.浅议小学数学如何备课[J].学周刊, 2013 (13) .

3.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 篇三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5.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6.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7.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8.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0.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1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13.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14.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15.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16.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17.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18.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19.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20.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5.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 的乐趣。

7.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情感目标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1.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2.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4.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5.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2.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

4.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5.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6.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课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1课时:口算除法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棍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一、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教学反思: 2课时: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5.小结,总结加强。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教学反思:

3课时:口算练习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教学反思:

4课时: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60÷3= 69÷3=

80÷2= 6÷2=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三.巩固练习第21页第2题。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教学反思: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教学反思: 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出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3、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238÷6=39„„4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 教学反思:

8课时

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课后反思:

9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108÷6=

46×7+3=325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课后小结:

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找联系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熟练笔算方法

1.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1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听算

二、新授 1.出示例5。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

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在: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2.试一试。

535÷5

6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 3.出示

605÷8 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计算

420÷3

5.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

三、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306÷3

360÷3

680÷4

608÷4

1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

403÷8

262÷6

564÷7 2.33页第四题。

15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2课时:估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小组操作汇报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 小组互做互批 学生自主探究 观察回答 上台板演

分组讨论、集体订正 动手操作 比较分析

小组讨论、上台交流 个人探究 板演 汇报

4.三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 篇四

内容课 题 分数的再认识 36-39 课 时 教学

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教学

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教学

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课前

准备学生准备铅笔几枝 教 学 过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你能写出一个分数并读出来吗?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分数的再认识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课件出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教 学 过

(二)活动二: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四)总结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三、作业 练习的1-5题 快乐同步练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8支 1/2 4支 8支 1/2 4支 4支 1/2 2支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饼40-42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

重点 理解真“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教学

难点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讲故事引入。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共得四分之三张饼。课件演示,强化理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二、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出示课件)

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2.师板书概念:

像1/

2、1/

4、2/

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像3/

2、3/

3、5/

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出示课件)

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教 学 过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1-3 2.判断正误.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大于1。()(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4)真分数小于1。()(5)等于1的也是假分数。()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六、作业:快乐同步练

七、板书设计 分饼

像1/

2、1/

4、2/

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像3/

2、3/

3、5/

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数与除法 43-45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教学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教学

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

(一)活动一:探索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把两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学们都知道每人可以得到1块,谁来写一写算式? 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 所以1÷2=1/2,教师板书

3.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你能像这样再写几个算式吗? 4.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5.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教 学 过

程6.小结: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 5=()/()8÷7=()/()5/6=()÷()12/7=()÷()2.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

3.怎样把2又3分之1化成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几块? 2.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7/5 18/6 1又3/8 8又1/49 4.一共有15个桃子,共4千克,要平均分给5个小伙伴。

(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2)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千克桃子?、三、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呢?

四、作业:快乐同步练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2=1/2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练习三 46-47 课 时 教学

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通过练习,理解分数与除法互化的算理和方法,并进行正确的互化。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互化的算理和方法,并进行正确的互化。教学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填写1、2后,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4/

5、1/5)(4/

12、8/12)(3/

6、3/6)(3/

7、4/7)重点说说写出涂色部分后空白部分你是怎样思考的?

2、先让学生独立填填后,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比较是怎样思考的? 1/4=1/4 2/8〈2/3 重点说说2/8和2/3是怎样比较的?

3、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 学 过

程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4、举例说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然后独立解决第5题。

5、先独立完成第6题,然后说说比较方法。

6、先独立完成第7题,然后说说思考方法。

三、实践活动:观察年历,独立完成,交流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哪些问题?

四、作业:实践活动出数学报,并说说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五、板书 练习三

幻灯片出示知识点结构图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48-50 课 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

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

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前

准备小黑板 教 学 过

一、铺垫孕伏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2.根据120÷30=4在□里填数。

(120×3)÷(30×3)=□(12÷□)÷(30÷10)=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2.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2)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3)把三张纸条上下对齐,观察阴影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启发引导,总结规律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总结归纳: 教 学 过

三、巩固发展

(1)填空。(实物投影出题,一人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填书,再集体订正。)

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为什么?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探索得出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得到的?

五、作业

1、练一练1-4

2、快乐同步练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找最大公因数 51-53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3.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填一填:

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 填哪些因数?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引导学生讨论其它的方法。(出示课件)

二、练一练

1.课本52页“练一练”1,2题

让学生把书翻到45页,填写练一练第1、2题,教师巡视指导 2.第3题

让学生完成第3题。

实物投影学生填写情况,组织交流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3.第4题 引导发现:

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二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可以直接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4.第5题,让学生写出第5题中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教 学 过

三、数学探索

1.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2)再根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说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六、板书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

最大的那个就是最大公因数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约分 54-56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及依据。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3.渗透等量变换的数学思想。教学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

难点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等概念。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揭示课题。

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举例说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懂得什么是约分,根据什么来约分,应该怎样约分等知识。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做一做:(课件出示)

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上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得出:我发现这几个分数的大小一样。板书:8/24 =4/12 =2/6 = 1/3(2)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发现吗? ①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等式中的分子、分母变化特征。②由学生口头说明这4个分数相等的理由。(3)教师利用电脑课件配合学生说明。3.概括小结。

(1)请学生尝试说明这4个分数相等的理由。接着引出约分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2)介绍最简分数的名称和意义。

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约分了,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约分的方法。

(1)把16/48化成最简分数。(2)介绍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教 学 过

三、练一练。1.第1题

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进行约分。教师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碰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2.第2题

用“猜灯谜”的形式进行约分练习。3.第3题

在○里填上“﹥”“﹤”或“﹦”。这里包含了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其余的要约分后进行比较。4.第4题

写出三个相等的分数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练习四 57-59 课 时 教学

目标1.进一步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3.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 教学

重点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

难点能够较灵活地进行约分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约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巩固应用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

二、练习

(1).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6 15和40 18和24 2.让学生说说找公因数的方法

3.补充讲解: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件出示:

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 9 15 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除到所得商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4.让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8和18的公因数 5.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12和36 5和25 8和24 引导得出: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 7和11 8和9 引导得出: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乘积(2).约分

1.提问: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约到什么程度?

教 学 过 程

2.把下面各分数约分。10/12 12/15 15/25 35/21 60/45 40/90 18/24 10/100 结合板演进行集体订正

3.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分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5/6和25/30 5/15和/5 18/24和2/3 3/4和9/12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提高,对你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找最小公倍数 60-62 课 时 教学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

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3)实物投影学生所写,引导观察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1.找4和6的倍数。2.找4和6的公倍数。

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 学 过 程

三、练一练。1.第1、2题 2.第3题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3.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阅读课本内容

四、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五、作业 练一练第五题 快乐同步练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最小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分数的大小 63-65 课 时 教学

目标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

重点会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大小;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能应用分数大小比较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比较下列各分数的大小。

3/8和4/8 7/9和5/9 13/30和17/30 2/5和2/7 1/5和1/3 2/9和2/11(1)学生比较各组分数的大小。(2)说一说思考的方法。课件出示课本53页情景图

提问:操场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2.板书:通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一)比较教学楼和操场面积谁的大 1.创设情景,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这两个分数大小的办法,然后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方法进行小组交流。3.汇总学生的方法。

(1)数形结合,画图比较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子比较(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比较

将5/ 6和 7/9通分,并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让学生明白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二)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完成第1—3题。

(1)第1题,把下面各组分数进行通分。(2)第2题,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3)第3题,运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2.选做第4题

第4题,引导学生比较3个分数的大小,交流比较的策略。

四、总结 1.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把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与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2.通分的要点:

(1)和原来分数相等。(2)分母相同的数字。

3.还有什么疑问吗?觉得你表现怎样?

五、作业 练一练5-7题 快乐同步练 板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把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与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数学与交通66-68 课 时 教学

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

重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

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阎村镇附近。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教学时,首先呈现信息,引导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相遇时两辆车行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分别是什么车行的”,从而分析得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的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试一试

本题应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注意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教 学 过

三、练一练 第1题

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3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先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因为淘气的速度快,所以应该是在接近邮局的地方。再解决第2个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先求出相遇时间,再求相遇时笑笑走了多远。70x+50x=840,x=7;50×7=350(米)第5题

本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设未知数为x,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可以设牛的体重为x千克,大象的体重就是10x千克,再根据“大象比牛重4500千克”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解。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快乐同步练 板书设计: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旅游费用 69-71 课 时 教学

目标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购买门票.师: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景园一日游 景园一日游

a: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师:4个大人一个小孩选哪方案省钱?

师:右图有4个小孩,2个大人,他们选择那种方案省钱呢? 指两名同学板演:

女生计算a方案的支出、男生计算b方案的支出、生答:按b种方案省钱.活动二:练一练

师:根据你的发现,请估计以下三种(1、2、3题)情况分别选择那种方案省钱: 师:我们的估计正确吗?请动笔算一算。活动三:租车方案

师:育才小学11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合适:

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第一组:如果都坐大客车 第二组:如果都坐小客车

第三组:如果租1辆大客车,还需要□辆小客车 师: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案比较各租车方案 大客车/辆 3 2 1 0 小客车/辆 0 2 3 5 乘客/人 120 130 115 125 租金/元 3000 3300 2950 3250 师:观察表格说说那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程活动四:试一试

师:如果育才小学32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最合适?

比较租金,找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115÷25=4(辆)„„15(人)需租5辆小客车,共付租金650×5=3250(元)共付租金:1000+650×3=2950(元)共付租金:1000×2+650×2=3300(元)学生统计各组租车方案:填表

生答:1辆大客车和3辆小客车最省钱 独立计算租金,汇报多种租车方案 活动五:练一练

师: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选那种方案便宜? a方案:团体5人以上每位300元 b方案:成人每位400元

小孩每位200元 独立计算费用 汇报a方案和b方案 a方案:

15×300=4500(元)b方案:

10×400+5×200=5000(元)

(三)10位家长a方案300×10+200×5=4000(元),五位孩子b方案 生答:混合方案最省钱。板书设计: 个性设计 及改进

教学反思: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 教学

内容课 题 看图找关系 72-73 课 时 教学

目标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

重点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 教学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出示第一幅图:

1.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2.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3.从中让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1)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2)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3表示过了3分钟。4.看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在看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实践应用 试一试的题目。

1.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下面呈现每道题目的要求。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关键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1)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2)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

(3)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程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描述图表所表示的信息,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

(4)本题主要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2)了解题目的意义。

5.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记录 篇五

曹江中心学校溪田校区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英语 , 年级:三年级

活动时间

第 17 周

地点

级室

主持人

陈小颖

记录人

刘文梯

主备教师

周浩婷

课 题

Module9 Unit1

参与人员

陈小颖 刘文梯 周浩婷

主备教师发言演示稿(对教材、目标、设计意图等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Have you got a/an..? Yes,I have.No,I have not.2.能在表示学习用具的词汇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主备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预设稿(教案)

教学过程:

1.老师说出事物名称,学生指出相对应的图片

2.领读课文新单词

3.听录音找出新学的句子

总结学的新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

组内备课教师发言稿

1.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播放录音,请学生感知韵句

2.听课文录音

6.谈谈新课程下集体备课的一些做法 篇六

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像上述四位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能否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能否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反而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怎样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以下是我校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备课内容,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经常把集体备课当成是找教案。我们实际备课时不难发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有人说:“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其实,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

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动手,允许有不同的想法,也允许有不同的评价观,只要达到乐于表达的总要求就行。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才能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从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也增多。

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山区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搬用教案实现不了教学目标。于是,教师们也自然达成了共识:专家、特级教师的教案只可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研讨出来的教学方案才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否则,新课标倡导的“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就成了空话。

二、改革备课形式,强化集体备课的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备课形式来引导教师们形成新的备课观念。于是,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教师们必须先学习《课标》,深钻教材,根据本班实际确立导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根据需要设计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学活动,这样才能写出一份确实可行的教案。

一学期下来,我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课标》的必要性,并且从实践中认识到,确实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

三、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校总结制定出了以下几条制度:

1. 固定时间、地点、人员。

教研组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 固定各次备课内容。

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长就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学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 结合本班实际修改。

各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4. 及时反馈改进。

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教师一周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四、评价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集体备课只是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评价时,我们重评价过程,看看该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制度和人性有机结合,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哪怕只是点滴),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总之,不论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尝试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研究.1999.8.

[2]王磊.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2003.7.

上一篇: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下一篇:作文素材--爱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