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共12篇)
1.绥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篇一
98抗洪告诉我们什么
吕美峰
亲爱的战友们,也许大家还没忘记去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吧,广大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临危受命,决战三江,用血肉之躯,同全国人民一道,演绎出了一部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彩片段。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斗争中,在擒服洪魔、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同时,也诞生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江主席是这样概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如今,那场抗洪斗争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但人们在追溯它那惊心动魄场面的时候,更多的是细细品味它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课,我就以《98抗洪告诉我们什么》为题,同大家一起探讨98抗洪到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之一: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部队行动高度的集中统一和团结一致。
无数经验表明:我们这支军队风风雨雨几十年,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在以劣胜优中发展壮大起来,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次抗洪斗争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没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统一指挥,不可能取得这场伟大的胜利。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相继告急,大坝随时都有塌毁的危险,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威胁。灾情就是召唤,险情就是命令,党中央一声令下,百万大军神兵天降,立即以战天斗地的英雄姿态奋战在抗洪大堤上。抗洪中,我们三军将 士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坚决听从党的安排,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再一次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洪部队还在抗洪中树立了牢固的‚一盘棋‛思想,任务不分你我,只要是组织安排,不分份内份外,都原原本本地贯彻执行,使整个军队形成了一个铁拳。
济南军区某部队几天前收到了关于部队解散的决定,一些干部被公布列为转业对象。但当他们接到上级命令,让他们开赴长江抗洪时,他们毫无怨言,坚决服从上级的指令,火速赶到集结地点,一些休假在家的干部得知消息后,也迅速赶到了部队,加入到抗洪大军的洪流之中。没有一个人闹情绪,要待遇,都像往常一样愉快地投入工作,以高度的主人翁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设想,如果当时他们以各种借口延缓执行命令,干部也以各种理由不按时归队,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部队在调整改革中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但我们是党的军队,就应当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听从党的安排,任何组织、任何人都不准打折扣、讲价钱,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政治制度。
可是在我们连队,有的同志在执行支部交给的任务时,就表现得不那么自觉了,降低标准、开口要价,缺乏军人应有的政治修养。特别是在部队士官套改工作中,有些同志看到不能如愿,就消极怠工,不再努力,想一想,这种思想跟抗洪将士相比,我们差多少呢?
启示之二:只有加强正规严格的军政训练,才能保证部队形成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战斗力。
去年抗洪那段日子里,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抗洪官兵在大坝上肩扛沙包,脚步如飞,连续作战,毫无惧色,表现 出我军广大指战员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素质。究其原因,完全得益于我们部队正规严格的军政训练,正所谓‚苦练出精兵‛。常言说:水火无情。为了不让肆虐的洪水吞没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广大官兵付出了他们的最大努力,每一次固堤、排险都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没有充足的体力和持久的耐力是不可想象的。事实再一次证明,出色的体能不但在抗洪斗争中能体现重要作用,而且在完成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社会都发展到什么时候了,我们还用肩扛背驮,人家外国现代化工具一上,决口早堵上了。说这话的同志也可能对98抗洪还缺乏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去年抗洪战线长、险情多、地形复杂,仅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地段不适合用现代化的设备,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靠人的原始力量来战胜洪水,这也同时说明在任何时候人的自然力量都不是由机器完全替换得了的。再说我们连队,有些同志在军事训练中,拈轻怕重,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体能训练,不愿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振振有词:现代战争早就向着突然、立体、剧烈、速决的方向发展了,‚一按电钮问题就解决了‛,练好身体有什么用。其实这是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一种误解。尽管体力格斗、白刃拼杀比过去减少了,但军人必须有更强的适应力、忍耐力,以承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得多的心理压力,这就必须有更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比过去更加严重的流血牺牲、更加艰苦的战斗环境。美军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突出,美军武器装备不可以说不先进,人员素质不可以说不高,但美军还是非常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他们每天都有三个小时的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破除怕苦怕累思想,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启示之三:只有充分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才能保持部队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
98抗洪是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一次壮举,国际社会对此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外国专家称赞中国战胜这场特大洪灾实属历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它表现出的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正是世界其他军队所缺少的。在去年抗洪中,广大官兵面对凶猛的洪水,毫不畏惧,敢于牺牲,把生死置之度外;大堤上官兵们忍受着极度疲劳,连续奋战,勇猛顽强,轻伤不下火线,许多人累倒在堤坝上;抢险时官兵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不畏艰险,奋勇争先,坚决把肆虐的洪水拦在堤外;面对艰苦的环境,官兵们乐观向上,斗志昂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正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多年来我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传家法宝,抗洪官兵又一次将其发扬光大。
抗洪中,为了尽快排除险情,官兵不顾连续奋战带来的极度疲劳,始终坚持战斗;接连几昼夜得不到休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可同志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意志,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亡堤亡‛、‚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豪迈誓言。三军将士在抗洪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的。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的同志在吃苦耐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显得意志力比较薄弱,在困难面前懦弱胆怯,缺乏一种敢于拼搏,敢于进取的顽强的意志品质。比如,在训练场上摸爬流滚 打,汗水顺着额头和脊背流淌的时候;在劳动中腰酸背痛,两支胳膊连端饭碗也觉得费劲的时候;在长途奔袭中觉得肩上的负荷越来越重,两腿像灌铅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志就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一咬牙挺过来,最后取得了成功。可有的同志就给自己打一通‚退堂鼓‛,认输服饶了,而不能‚再坚持一下‛。想象一下,这种意志品格能在平时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取得成绩吗?能在将来的战场上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吗?退一步说,等将来我们复员转业到地方后,能开拓进取,有所建树吗?我想要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性都不太大,丢掉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不但浪费了几年的军旅时光,也辜负了父母送自己当兵时的期望。要知道,军队是所大熔炉,它不但能强你筋骨,健你体魄,而且还能强你身心,磨练意志。拥有这种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的人,才能对自己认定的人生目标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和适应力;能够困难和挫折的考验面前,宁折不弯,拼搏奋起,为成就事业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应当以抗洪将士为榜样,不失时机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使自己在几年的军旅生活中得到坚强的毅力、意志和吃苦精神,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启示之四:只有保持军民团结一致的原则,才能保证部队有着坚实可靠的强大后盾。
江主席总结的抗洪精神中有一句话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说明了军民团结一心,协力拼搏是战胜洪水的一条重要因素。我军自建军之初就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几十年来一直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受百姓爱戴,‚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始终是 我们最可靠的强大后盾。有的抗洪官兵说:‚前面是滔滔的洪水,一不小心就有被冲走的危险。可身后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守护着他们的家园。这种情况,我们能退吗?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死守江堤,才能对待起‘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号。‛是啊!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呼包含着百姓对我们的多少希望,又有多少人在看着我们解放军在这场考验面前交上一张什么样的答卷呀?正因为如此,抗洪官兵才不顾个人安危,冒死奋战在第一线上;为早救出一名群众,战士们驾驶冲锋舟在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民房里寻找;为早让一个百姓脱离险境,官兵们宁可自己泡在水里,也要多腾出一个地方让群众坐船先走;为了让群众免受瘟疫和疾病的袭扰,官兵们昼夜巡诊,让出了自己的纯净水;为了让灾民有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官兵们自己睡在露天地里,让出了自己的帐篷。抗洪官兵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七十多岁的老大娘煮好热腾腾的姜汤,端到官兵们面前;为了照顾战士们休息,老百姓自发担任夜间巡堤任务;为了补养子弟兵的身体,有的群众杀掉了家中最大一只母鸡;更为人们广为伟传颂的新时期的‚红嫂‛,为了医治战士头上毒蜂的蜇伤,她毅然抛掉一个农家妇女的羞涩,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乳汁。这正是我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奥秘所在,也正像陈毅元帅所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拥政爱民‛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上。这不但要求我们平时尊重地方政府,爱护人民群众,注意礼貌,讲究文明,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把我们的驻地看成是‚第二故乡‚,更要求我们工作中实践‚祖国安宁我光荣,人民富裕我幸福‛的誓言,用踏踏 实实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回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实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志们,九八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那场触目惊心的洪水也一去不返,但98抗洪那一幕幕场景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因为它不但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战胜了一场灾难,更意味着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把马克思说过一段话送给大家: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怕重担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的;那时我们感到幸福将寓于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的,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这段话有助于帮助我们学习抗洪精神,请记好笔记。讨论思考题: 1、98抗洪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我们应该怎样学习98抗洪精神?
2.绥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篇二
当许多人还在为毕业找工作满脸愁容之际, 这个被称作“最牛毕业生”的小伙史文迪, 刚从上海交大毕业, 就成了部门经理, 真是羡煞旁人。说实话, 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 我下意识地第一反应就是:潜规则!看完他的经历过后, 我羞愧难当, 鄙人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然, 一个真正靠实力取胜的人, 也不会在乎外界的这般猜测, 众多的猜疑在他看来, 不过是一种忌妒与悲哀。
大学4年里,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过论文, 参与编了3本专业书, 拿过8项奖学金, 到台湾学术交流过, 一路从班长做到院社管中心主任再到院长助理。这样的经历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 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在蚁族眼里, 史文迪, 只是一个特例;而我想说的是, 比起因为潜规则而获得成功的毕业生而言, 他身上有一种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信念, 面对现实的残酷, 能力永远应该在第一位;如果你觉得不是, 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到。
在面对诸多无奈的时候,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学只是一个绝望的城堡, 毕业后什么也不是, 没有关系、人脉, 就什么也做不成。真的是这样吗?没有人愿意相信,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妥协。于是, 我们在象牙塔里看到了这些“风景”:或者成天无所事事, 沉溺于网络、游戏、恋爱;或者旷课去做兼职, 做家教、发传单;亦或者思量着怎样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沟通人脉, 请客吃饭;还有, 忙着一些所谓的“正事”, 争权夺位、勾心斗角……社会的复杂与自我的单纯, 现实的矛盾与个人的选择, 对未来的迷茫与队现状的不满, 毕业后怎么走?没有人知道。
如果有人对他们保证:“努力吧, 只要你真的付出过, 就一定会有收获!”那么还会有多人自甘堕落吗?没有人跟史文迪这样保证过, 可是他仍然做到了。是的, 我们会觉得他的成就高不可攀, 自信的缺乏成了最大的阻碍。自信去哪里了?被现实淹没了。
对于小心翼翼爬行的蚂蚁而言, 缺乏自信并不是最可悲的, 缺乏对现实的认识才是最狭隘的目光。因为没有进入社会, 许多大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 如今决定命运不仅仅是靠知识和能力, 还要看你会不会“做人”。我也没有步入社会, 我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这样, 但史文迪的经历告诉我们, 那只不过是一种对现实的抱怨, 和对自己的否定。
3.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篇三
信用卡违约加大
人们知道,美国是个人信用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这句话有两重意思:其一指美国拥有先进而普及的信用立法、征信制度和信贷体系,其二指美国消费者长期形成不愿储蓄、不愿提现金和使用现金,习惯于先消费后还款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基于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美国是一个即使在世界末日来临也敢狂欢的国家,危机之中他们依然敢于消费。我清楚记得9.11纽约世贸大楼被撞毁后的几天,曼哈顿下城全面戒严,许多居民在长达一个多月时间内都回不了家。那时出现的消费现象明显体现出中西方差距:华裔消费者都节衣缩食,找朋友家借宿;而美国人一无论白人黑人都毫不犹豫选择住酒店;在华裔灾民焦急地等待戒严期间的短暂开放时间回家取换洗衣服的时候,美国灾民则去价格不菲的商店里买衣服穿,不是在应急,真的是在消费!
当世贸大厦废墟的浓烟还没有消散时,位于几十米旁的高档品折扣店就已人满为患。关键的是美国社会还鼓励这种现象,那些救援机构对这些买衣物的美国灾民给予报销,只要提供购物收据。
信用卡违约率达到10%,在一个富裕的国家这是一个高得不正常的违约水平。发卡行势必逼债甚至取消持卡人的信用卡,这就会催生更多的问题。许多人为此将失去一个重要、甚至惟一的消费手段,而信用修复、消费者重新获得信用卡则是一个漫长过程。
失业率升高
伴随消费者信用恶化的,是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失业率攀升。6月已达9.6%,2010年将达11%——26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高失业率会维持几年时间,直到2013年。
失业的阴影将笼罩各行业,从汽车到房地产,受灾最重的是金融,而这些都是美国曾经引以为豪的领域。
从汽车工业看,在政府直接主导的救援计划下,经过60天的破产重组,克莱斯勒和通用在联邦破产法律保护下赖掉大量债务后,似乎已经重获增长动力。但在克莱斯勒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其所在的部门已经被裁掉,许多同事都被革职。她向我直言:在接受了那么多政府救助之后,未来十年之内美国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还是会完全消亡!
房地产业的问题则众所周知,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的次级贷,如果没有房地产2000年后持续扩大的泡沫,美国经济还不至于这么早崩溃。9.11恐怖袭击使纽约世贸大楼变成了废墟,意外的是旁边房产价格短暂下跌后迅速飙升。现在,新的世贸大厦正在兴建,旁边房地产价格反而降下来了。在纽约做房地产的朋友估计,整个曼哈顿地产的价格已经下跌了30%。
至于金融业,我只想举例说明。我认识的美国商校的大学生在2009年夏天纷纷来到中国实习打工,有的竟然占了班级男生的半数,因为华尔街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无力提供足够短期工作的位置了。于是,这些本来应该在当地实习的孩子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财政大面积赤字
被人们认为具有无限征税能力的美国政府,其税收因为失业升高和企业盈利下降而大幅减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年内突破两位数达到10%已成定局。预计在年底达到接近2万亿的历史高度之后,2010年还会维持在1.26万亿。今后10年中财政赤字将达到7万亿以上。
美国人就是因为花钱太多了才出现问题的,现在却要花更多的钱来解决!
这就像面对一个常年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病人膏肓、要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病人一样,现在医生却突然说用同样的营养液、只要加大剂量就能够让他重新迅速站立起来,这不是奇迹就是骗局!就像政府救助成了挽救那些“大到不能倒”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样,财政支出成了奥巴马团队最后的手段。但是,一方面是政府空前的支出,另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大规模减少,除了印制钞票、让全世界为美国消费问题买单以外,还会有什么可能?
所以,我们这样的外汇储备大国面临的不仅是美元币值大幅缩水,更是投资美国资产安全的问题!
储蓄戏剧性增长
在这些数据中惟一有正面意义的是储蓄率。6月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居民储蓄率达到6.9%,这是1993年来的新高,2009年底会到10%,预计2010年还会升至11%。
储蓄率上升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根除美国负债式消费的祸根,可惜的是,短期内它的作用却是相反的,因为它将扼杀经济复苏的萌芽。美国政府花了上万亿美元救经济,日的是增加流动性,让市场重新活络起来,让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让消费者敢于消费。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美国人对未来不看好,开始存钱,不像以前那样乱花了,这使得以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顿失底气。
储蓄率的提高和美国退休金体系有关。本来二战结束时,美国劳联一产联改弦易辙,不再推动由政府强制执行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计划,而是促成由大企业建立自己的养老金体系。在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美国钢铁这样的大企业,高度工会化了拘雇员的养老金和退休金取决于雇主的盈利能力,利润好的养老金就高。当然企业一旦倒闭,雇员退休金就成了问题。
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开始构建一个新制度,即由政府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由雇员和雇主筹资的建立私人养老金体系,即所谓401K条款和个人退休账户。
政府鼓励企业为雇员设立免税、有固定限额(比如说一年不能超过1万美元)的401K账户,并鼓励企业同时为这样的雇员账户提供少量补助。在美国的华人都充分利用这个优惠,把这个免税账户存足储蓄,而美国人往往不会利用,钱都花掉了,没有足够的现金,尽管他们的收入与华人相等甚至超出。
即使用足了这个优惠,许多账户管理者在其401K基金上的投资并不明智,违背了不能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就像安然公司雇员用此基金购买自己公司股票,当安然倒闭之后,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养老的钱也没了。在大批企业倒闭的教训下,美国人开始改变消费风格,未雨绸缪地储蓄了。
经济走出危机了吗
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7月下旬声称美国经济已经走出深渊,经济刺激计划作用将在2010年显现。像美林这样的金融机构声称要招募高级人才,薪酬甚至高于以往。事实上,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发生至今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2009年不容乐观,因为
这几个超过10%的关键指标都意味着危机远没有结束。
如果10%的人失去了重要的消费手段,如果10%的人连工作都没了,美国这个一向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如何能短时期内恢复增长?近40年问美国一直在失业率表现上优于欧洲,他们以此为豪,一直向世人证明着自由市场经济下灵活用人制度的优越,尤其比那些雇用制度僵化、始终为失业率困扰的法国等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他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当幻象中的财富消失后,美国人需要重建实实在在的财富,有人预计这需要15年时间。用巴菲特活讲,最坏的日子将要到来。他的意思是说还没有到!
美国有些人开始担心政府盲目乐观,担心出现1935年罗斯福政府所犯的错误,当时就是以为大萧条结束、没有继续执行刺激经济的政策,结果衰退重现。
中国能够独善其身吗
在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熄火时,中国被寄以厚望,但是我们难当重任。尽管我们没有美国式的赤字财政、贸易逆差和居民零储蓄率,但是在以投资而不是实际居住需求为取向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相当大了。前一段法国人向我们公司推荐的巴黎办公室房产,位置与凯旋门毗邻,每平米价格不到1.5万人民币,包括地下室,还是永久性产权。这个价格如果放在北京,得被人抢疯了吧?
中国的房地产业近年求出现“倒贷”一词,意指已经质押的地产由于升值,将升值部分再次质押,和美国危机前再次抵押贷款同出一辙。如果中国房地产行情逆转,掉头向下的话,银行将面临大批无力还款的借贷者,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房地产中介,以便处理越来越多的住房抵押坏账,就像现在美国的一些地方银行一样。
类似例子在日本可以找到。经过30年高速增长和随之十几年萧条的日本,现在雪上加霜的问题是房贷市场濒临崩溃。这首先源自于在房产价格上扬的预期下,日本放贷机构像美国一样对无力还款家庭不负责任的贷款,其次源自于多年前日本政府将国家放贷机构批出的房屋贷款展期,80%的抵押货款助长了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贷款者。积累多年后大限将至,信用制度一向良好的日本将出现延期还款、进而违约、最后房屋被收回的大批供房难民。
4.身边的好人告诉我们什么 篇四
来源:《求是》 期号:2013/07 作者:葛慧君
好人,是公众对坚守美德、乐善好施者的质朴称呼。承载着社会‚正能量‛的‚身边好人‛,是社会的脊梁、时代的楷模。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一大批可亲可敬的‚最美人物‛,他们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集中展现和生动诠释。他们用高尚的行为,标注了当今社会的道德新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无论是凡人琐事,还是英雄壮举,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记录着精神的标高,能够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持续增长。一个个‚身边好人‛的背后,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持久难忘,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格外振奋,他们所展现出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平凡、追求高尚的美好情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风貌,是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风向标,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追求,包含着克己、为人、奉献、尊重、理解、宽容、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价值特征。善良衍生真诚,善良营造和谐,不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奋力一推‛,‚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举‛,还是‚最美司机‛吴斌强忍剧痛的‚完美一刹‛,都反映出人性中最质朴的真与善,都凸显了他们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他们所激发的向善潮流,无疑成为涤荡当前一些人信仰缺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良药‛。无数个平民英雄的非凡壮举和生动实践证明,每一个人无论岗位如何、年龄大小、财富多少,都可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有益、有用的人。弘扬‚身边好人‛的可贵精神,就要坚信‚善良之心人人皆有‛、‚善良之举人人可为‛,大力倡导崇德向善、热心公益、见贤思齐、争做好事的良好风尚,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引导人们做一个言善、守善、向善、行善的社会公民。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当今时代,道德的‚长城‛在公众心中依然坚强挺立,真善美仍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社会道德环境与个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紧密相连。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生活越富足,对崇高的精神价值便愈觉得珍贵。近年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开展,神州大地涌动了‚最美之潮‛。‚最美‛几乎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最美卫士‛、‚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农民工‛、‚最美油条哥‛,等等。他们用可贵的品质、可敬的坚守,建树起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标杆,犹如一束束道德之光,温暖并慰藉着每个人的心灵。在浙江,我们也推进‚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价值观建设,使浙江涌现了一大批好人好事。郭文标、吴菊萍等6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俞佳友、钟杏菊等2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0余人次入选中国好人榜。宁波孝女方亚儿,20年默默照顾亡友的父母,演绎了‚当代孝女‛的温暖故事。嵊泗县嵊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钟杏菊,以‚立志从医为乡亲、哪有困难就有我‛为座右铭,36年如一日守望海岛生命,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一心一意为患者解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被群众称为‚自家的医生‛。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长期奋战在电网建设的第一线,他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灯火通明就感到自豪,用毕生精力点亮了万家灯火,他总共完成了300个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核对了18000张设计图纸,设计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700公里。他在患病治疗期间仍念念不忘电网建设,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杭州长途运输司机吴斌,2012年5月29日在驾驶途中被一片飞来的金属片砸中腹部,面对飞来横祸,他强忍剧痛,临危不乱,把车停稳,并提醒乘客安全疏散报警,确保了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好人用自己的高尚行为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无论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与道德根本没有变,人民群众坚守传统美德、追求向上向善的心愿没有变。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好人效应‛离不开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只有牢固树立鲜明的道德标杆,才能使‚身边好人‛成为这个时代经久不衰的主题。道德模范的出现,既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广袤的道德土壤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自觉结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当前,浙江全省上下正着力打造‚最美浙江人‛精神文化品牌,以不断扩大‚好人‛的社会效应,切实发挥‚好人‛事迹滋润心灵、涵养道德、激励人民、烛照社会、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正在把打造‚最美‛作为培育‚身边好人‛的一项系统工程,把打造‚最美‛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方面,作为检验公民道德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来抓,努力形成‚主体清晰、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各级党委政府把选树‚最美人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行各业把发现、推荐‚最美人物‛作为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抓手,各级新闻单位把宣传报道‚最美人物‛作为‚走转改‛活动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学习、颂扬、践行‚最美人物精神‛的浓厚氛围,推动‚最美‛在浙江大地上不断从‚盆景‛变为‚风景‛。为了选好树好‚最美人物‛,各级党委政府还对源自群众中间、体现群众愿望、深受群众拥戴的‚身边好人‛,进行大力表彰、倾心关爱。对选树的‚最美人物‛,在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在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让好人含泪又寒心,着力构建一个行善无忧、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积极搭建群众乐于、易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全面掌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期盼,深入研究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愿望需求,确保选树的典型具有导向性和感召力。同时,建立完善‚最美浙江人‛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对典型选树后的社会反响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吸引人民群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来。
5.绥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篇五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路人告诉他方向错了,楚国应该往南方走,往北方走永远都到不了。那人依然固执地让车夫往北走。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南辕北辙的出处
6.市场试图告诉我们什么 篇六
其实,中国的股市在2013年表现差异极大。权重股在经济停滞、坏账风险的阴影下乏善可陈,但是有些行业、概念则异军突起,势头强劲。从电子商务到医疗保健,从文化传媒到手机游戏,各有精彩。创业板指数本身曾经翻了一倍,可以想象好的公司的股价升了多少。
市场试图在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经济在转型中,旧的增长模式已经变得难以为继了,新的增长模式尚未形成,但是萌芽开始露头。银行、房地产、基建曾是旧的增长模式中的绝对主力,也是几年前牛市中的佼佼者,但是如今它们的盈利高增长期已过,政策性风险高涨,信用风险更令投资者止步。
相对于权重股,中小板块却是一片春意。经济转型中,一批行业脱颖而出,一批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带出新的盈利增长点,新的投资故事。这些公司多数不大,盈利模式也显单薄,但是它们在行业内却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行业本身更处结构性上升期。比起银行、地产的龙头老大,资金显然更青睐这些上升行业中的新星(当然不排除有过度追捧的地方)。
拿出上证指数中的成分股,和十年前的成分组合相比,不难发现当时的指数组合中没有银行,房地产占比也不大。股市指数成分的变化,折射着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那是由当年上升行业龙头老大的资产升值故事串起来的。民生银行法人股当时价格为0.7元。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执中国经济牛耳的国企,虽然仍是行业的巨人,但是行业本身的渗透率已经接近极限,竞争愈来愈激烈,政策限制越来越大,垄断亦难维持。除非它们能够在盈利模式上独辟蹊径,过去的高速增长和高额利润均难持续。
今后十年的中国,靠的是消费经济。中国5亿消费者已经成型,城镇化过程会带来另外3亿消费者,加上储蓄率的下降,这是极其庞大的购买力。当然,股市投资需要较高的利润率,需要“门槛”和竞争力。在中国发掘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和管制水平良好的企业并非易事,但是绝非不可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现这类企业,和它们一起长大,才是价值投资的法门。换言之,我们今天需要去发掘0.7元时的民生银行,而不是跟在今天的民生银行后面起哄。
另外,最近债市利率升得很快,AAA级企业债的发债成本,比7个月前翻倍有多。这是市场试图告诉我们的第二件事。资金需求,有其周期性,年检、税收入账的时候,资金成本例行扯高,分析员们往往循此途径解释市场利率的高企。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作为或不作为,进一步加大商业利率的波动,甚至有时触发市场恐慌。
撇开季节性噪音,市场利率其实在一路上升。每当市场接近恐慌状态,央行会采取行动稍微舒缓一下资金的情绪,不过它并没有因此改变其偏紧的政策立场,等到市况稍有平复,人民银行接着抽取流动性。
笔者看来,持续十年的货币扩张周期已经结束,银根紧缩已经开始,只是央行将此意向包装得比较温和。人民银行既不调高利率也不提准备金率,而是选择象征意义较小、进退余地较大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贯彻其政策意图—去杠杆、降风险。由于目前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不大(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除外),经济对此的反应不大。过去几年贷款勇猛的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年期错配、风险错配比较严重,在静悄悄的银根紧缩中受压最大。这种压力先是反映在银行间利率上,现在蔓延到了债券市场。
商业利率上扬,反映的是货币周期的改变,以目前央行的态度看,流动性紧缩只会慢慢地越来越紧。商业利率走高,诱使更多的银行储蓄外流,压缩银行的借贷能力,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而这些对银根和资金成本是不利的。联储减少购债,措施温和,料一时不至于严重影响美国的流动性,不过停止QE只是时间的问题,随后还会加息。由于中国的汇率贴近美元,美联储所为对中国的货币环境有直接的冲击。
商业利率高企不下,实际上是资金市场在为流动性的逐步抽紧预先作准备,资金交易员们对资金环境是最敏感的。笔者以为货币大环境的改变,在中国刚刚开始。未来几年中,守住风险门户对于投资者可能比赚钱更重要。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7.IBM告诉我们什么是沟通 篇七
约翰·鲍尔多尼( John Baldoni)领导关系咨询师、教练及演说者。主要研究领导者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威、沟通能力去建立员工的信任并且推动企业发展。他曾著有包括《杰出的领导者如何收获伟大成果》在内的6本关于领导力的书籍。
- 约翰·鲍尔多尼 (John Baldoni)
我承认自己对管理调研数据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尤其是对当今企业发展趋势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IBM近期的全球CEO调研——《企业的未来》当然也毫不例外。这项报告包含具体到每天的庞大数据分析,但是令我印象深刻是这些数据分析的构思和规划。作为与执行官日常沟通的人,这个报告就像一个清晰明了的模板。它以简洁的风格直接阐述了一种观点。阅读这项报告将会给任何执行官洞察如何架构其下一个演说提供有效帮助。它会告诉你如何沟通,无论这个演说是要面对成千名员工还是展示给董事会成员的书面报告。下面就是我从IBM调研中学到的:抓住重点。这项全球CEO调研报告,考察了千余名CEO,总结出了三条清晰、重要的结论:其一,改变“围攻”局面;其二,有需求的消费者对我们来讲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其三,2/3的CEO都正在实施企业模式的创新,
组织自己的思维。Artistole的文章提到过,当你有重要的东西需要讲时,尽管阐述、解释,然后再重新阐释一遍。简单,你一定做得到!而简单明了,你不一定能做到!从主管对章程和案例研究中的总结,这样的报告就呈现了出来,它的布局干净,并留有大量空白地方可做简单的笔记。
谨慎运用数据。全球CEO调研基本上是一份详细调查,但使用这份报告的数据要谨慎,图表会引起冲突。以“变化差距”为例,在65%的CEO期待可观的变化;今天81%的CEO做到了,8%和22%就是所谓的“差距”冲突。整份报告应遵循相同的公式、统计学原理以加强结论的作用。
讲故事。这份报告确实是主管对企业未来的描述。以章程主题为例的公司案例研究增加了数据量。Nintendo公司提供了客户合作的实例,Eli Lilly公司陈述了创新商务模型,Marks & Spencer(英国百货公司)提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
仔细地做好记录。这份报告要清晰扼要。当CEO在专业地拟写报告时,也要写下(或陈述)对这份报告的见解。语句要求简短精炼。
这份报告还具有指导意义。它为研究从抽象到实际的数据变化提供了明了的纽带。比如,关于创新商务模型的章程中提供的这样的结论:“像一个局外人那样的思维,从其他的行业中汲取突破性的观点,在市场上而不是实验室里创造性的进行实验。”
8.种植春天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篇八
童话哲理:
童话中少女代表春天,冷酷的国王拒绝帮助少女,所以他失去了春天;而善良的农夫接纳了少女,所以作为回报他得到了春天。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付出象征着春天,只要肯付出,无论早晚,迟早会等到春天,甚至比春天更美好的东西。
9.伊朗核危机告诉我们什么 篇九
伊朗强硬与美国让步
几年来,因伊朗在核问题上不肯让步,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呼声曾一浪高过一浪。美国高层一直叫嚣“不排除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任何手段”对付伊朗,布什自己也称不会把伊朗核问题留给下一任美国总统。即使到2007年10月,布什仍扬言如果伊朗制造核武,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场新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有一段时间,媒体和专家甚至已开始预测战争爆发的具体时间。然而,就在2007年末,伊朗核危机却出现了戏剧性转变:一是美国主动与夙敌伊朗接连举行直接谈判,并准备在2008年再次会晤;二是2007年12月3日美国情报机构出台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称伊朗早在2003年就停止核武研发;三是2008年1月布什的中东之行,对伊朗政策基调的核心是加强遏制。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伊朗动武可能性已很小。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美国改变了主意?
其实,美国是冷战后最爱打仗的国家。美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把全球化比作大市场、把国家比作企业的话,美国就是赚取超额利润的垄断性企业。而维护这种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的终极手段,就是美国的强大军力。尤其是在当前,由于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美国昔日的全面性优势(至少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已大不如前,但美国的军事优势却史无前例地突出。霸权结构的不对称性使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经济问题。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发动了四场局部战争,即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而这四场战争均明显带有用军事实力维护经济霸权的目的:海湾战争是为防止萨达姆独吞海湾石油,形成威胁美国利益的能源垄断;科索沃战争是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货币;阿富汗战争是为了接近和抢占里海能源;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并确保伊拉克的石油交易货币由欧元重新换成美元。现在,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同样是为了防止伊朗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维护石油美元,打击“石油欧元”。可以说,美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黩武好战了,美国的对外行为已开始异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国际制度建设者,逐渐蜕变成为为一己之利不惜牺牲他国权益的反动力量。
然而,回顾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可以发现一个共性,就是越是双方军事实力不对称,越容易激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欲望。美国是个实用主义主导的国家,格外注重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尽可能不做赔本买卖。因此,美国很喜欢通过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来创造不败神话,进而杀鸡吓猴,威慑那些敢于与美对抗的敌手和潜在对手。翻开历史看看,美国为了确保战争成为一桩合算的买卖,总是要精心挑选打击对象。萨达姆自废武功,主动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让美国打击起来无所顾忌。相反,朝鲜公然进行核试验,结果美国却伸出橄榄枝,缓和关系。而在伊朗核问题上,伊朗高层态度始终十分强硬,他们十分清楚,一旦在核问题上示弱,美国马上会得寸进尺,迫使伊朗作出新的让步,永无止境地占伊朗的便宜。内贾德曾说过:“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就会提出人权问题。如果人权问题解决了,他们可能又提出动物权问题。”因此伊朗拒不妥协并做好军事斗争的充分准备。也许正是因为顾及伊朗的报复能力和坚定的国家意志。美国才迟迟不敢下动武决心,甚至出现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的缓和举动。
和平发展更需强大军力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维护和平,在和平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一直是中国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挥之不散的战争阴影,不仅影响到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使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损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令我们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无法收回。而伊朗核危机的不断恶化又一度使中国在伊朗的利益面临威胁。从长远看,未来爆发新的地区冲突(甚至可能就在家门口)进而使我们的战略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仍难说不会出现。因此,要想使经济发展持续长久,中国就必须辩证地处理生产与军备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主要是考虑当时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但时移势转,现在出现了军备发展滞后而国际安全环境仍不令人乐观的新形势。西汉桑弘羊有言,“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一场战争可以使财富流向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计算成本与收益也应该从战略高度着眼。
怎样做才能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爆发战争的概率?过去经常有人讲,发展军备容易引发对手疑惧,进而使对手也提高军备水平,这种“安全两难”是导致世界不安全的根源。据此,一些学者提出了“超越安全两难”的办法,即通过松弛武备来体现善意,以此换取对方善意,实现共同和平。但事实表明,实力不对称恰恰是导致局势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之一。有学者明确指出,“任何大国的崛起,仅靠发展经济和贸易而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根本无法实现,这是历史证明了还将继续证明的铁的事实”。
伊朗强硬政策的部分成功告诉我们,保持强大的军备水平和坚定的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生存及发展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最后屏障。国家间的和平是建立在实力平衡基础上的。有实力才有资格谈善意,有力量才可能有和平。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在冷战时期,正是由于美苏两极的军力平衡,才让双方相互节制,没有使“冷战”变成“热战”。而冷战一结束,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便层出不穷,以致米尔斯海默发出“为什么我们很快怀念冷战”这样的感叹。西方有句谚语,“篱笆箍得紧才会有好邻居”。以松弛武备换取对手的怜悯,结果只能激起对手的杀心和贪欲。充分的军事准备反而使对手因顾虑重重而增加和平的几率。
海军尤其是航母不可替代
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间利益的分歧,决定了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常态性。大体来说,国际冲突的演变基本都是个渐进升级过程。在冲突升级过程中,要想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威慑战略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威慑,就是要显示既有动武的意愿,也有动武的能力,对方可能在威吓面前做出让步,从而达到兵临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威慑战略的前提是威慑手段必须跟上。而海军(尤其是航母)不仅是作战的平台,更是实现军事威慑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航母编队所特有的机动性,使其可以到达任何指定海域。
仍以伊朗核危机为案例。面对伊朗咄咄逼人的核政策,美国应对手段也曾逐步升级,它通过不断向海湾增派航母,渲染战争气氛,试图以此迫使伊朗国内政局出现变化。这从一个层面说明航母在解决当代国际冲突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美国不是拥有航母战斗群这种远洋作战能力,它怎么可能远涉重洋、到波斯湾耀武扬威?往远些看,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参加的地区战争几乎都是航空母舰打头阵。
10.按图索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篇十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孙阳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孙阳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相马经》里有“高大的额头,像铜钱般圆大的眼睛;蹄子圆大而端正,像堆迭起来的块”的话语。他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啊!”
11.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作文 篇十一
这本书记录了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位妈妈的经历。这本书让我明白要读懂孩子的画,首先要理解孩子作画的背景,然后再弄清孩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画中隐藏的含义。
在现在新《纲要》和《指南》的指导下,我们摈弃了以前不合理的艺术领域的教育方式(如出示范画和结束部分的评价等),让孩子自由、创造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开始画画时不知道画什么,怎么画。而有的老师仍然说:没事儿,按自己的想法画吧。就像现在我给你那一张纸和笔请你来画一画你现在的感觉,你会怎么办?现在有太多的东西约束着我们,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我们不曾这样做过!
这本书整体上是通过分析实例让我们换一种角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作品。孩子在大约两岁时会说出“我”这个字,这就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到三岁会区分你的、我的,对你我有了区分。这在孩子的画里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三岁是孩子的涂鸦期,我们经常会在孩子的画里看到孩子乱圈、乱画的线和大小不一样的圆。有时候我们就很郁闷,这些有什么好画的.,画的是什么呀?但是仔细观察孩子的画,会发现孩子画的是一个个独立的圆,这就意味着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妈妈并非同一人,他已经找到了一种整体的自我感觉。
还有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妈妈和女儿生气了。过了不久,女儿拿了一幅画出来,高兴地和妈妈说:我画了一匹马。见妈妈还是有点生气,孩子回去在马的嘴上画了两排尖尖的牙齿。这告诉我们孩子有了一种很好的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说明孩子很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她能将妈妈的情绪反应转嫁到自己熟悉的事物身上。
12.西方大罢工,告诉我们什么 篇十二
罢工频频上演
纵观西方社会,近年来重大罢工事件层出不穷:2007年9月,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与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就公司员工的工作保障以及员工医保基金问题之间的谈判没有达成协议,通用旗下的数万名员工举行全国性罢工。2008年3月,英国最大炼化厂因劳资双方在养老金问题上存在分歧员工举行罢工,导致英国石油公司一条重要输油管道被迫彻底关闭。2009年1月,法国各大工会在全国各地联合组织罢工和示威游行等活动,抗议政府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推行的经济政策,这是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第一次大罢工。 2010年2月德国汉莎航空大罢工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由于劳资谈判破裂,逾4000名飞行员通过罢工表示抗议,导致800架航班取消,数万乘客滞留,经济损失高达上亿欧元。3月,因不满现行的薪酬和补偿制度改革,英国25万名来自司法、税务、边检等多个部门的公务员举行为期两天的大罢工。3月20日,围绕裁员、减薪等问题,英国航空公司与代表英航空乘人员利益的联合工会劳资谈判破裂,联合工会举行为期三天的罢工,英航被迫取消1000多次航班。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罢工给西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为什么西方国家又允许罢工存在?罢工的原因是什么?如此庞大的罢工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工会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罢工运动在不同国家有何特点?各个国家的罢工制度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罢工权的确立体现了劳资双方权利的对等
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都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在经济利益上的固有矛盾决定了劳动争议的发生总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集体劳动关系处理不当,将会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维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减少与缓和劳资冲突,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各发展中国家,无不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治国安邦之大计。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之前,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上由于缺乏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框架,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先后摒弃了放任自流的不干预政策,相继采取了立法手段来规范集体劳动争议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制化,为劳资双方和平解决相互间争端提供了最好的出路,而罢工权的确立则体现了劳资双方权利的对等,为劳动者争取自己的利益提供了手段。
罢工现象作为集体劳动争议的一种最激烈形式,主要发生在集体谈判过程中。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大多能够顺利进行,最后劳资双方达成集体协议。但当劳资谈判陷入僵局时,劳资双方都可以宣布谈判失败。此时,由劳资双方都能接收的第三方出面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劳资双方都可以向对方施加压力,即采取产业行动,如罢工。经过一番较量后劳资双方再重新谈判,由各自作出一定妥协与让步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最后签订集体合同。
许多国家在宪法和劳资关系调整的法律中对罢工问题所做的规定,一方面体现自由、民主和进步的宪政精神,另一方面确认了罢工在调整劳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然,这些国家在规定罢工自由的同时,也对罢工设置了相应的程序和限制。
各家有各家的特点
在美国,罢工在法律上分为经济罢工和为抗议劳资关系中不公正做法而进行的罢工。经济罢工就是要求工资福利;后者则专指雇主不当行为罢工,比如无理惩罚工会积极分子,用金钱物质手段分化劳工等。美国的法律中并没有罢工自由这一条,但也没有笼统禁止罢工的条款,只是明确规定在一些与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关系重大的行业中不得罢工,如禁止警察与消防员罢工。
美国雇员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工会。如今美国发生的罢工,基本上都是由工会组织发动的。工会会员在谈判前先开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授权工会领袖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采取某种行动,包括让步或者罢工。对于如何进行罢工,也有着各种法律规范。因此,有经验的工会在罢工之前除了教育工人之外,工会自己的律师队伍也要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因出现过激行为而出庭辩护。除了法庭之外,行政部门干预罢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果大规模罢工发生,白宫就有可能出面干预。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总统也会通过行政手段或是强迫工人复工,或是下令开除罢工者。
在美国的劳资关系制度化以后,罢工事件虽然时有发生,却从来没有酿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可见,在法制规范下的罢工自由,能够促进劳资关系朝向更加理性化、正常化的关系上发展。
在德国,只有工会通过集体协议而举行的罢工是合法的,否则罢工被视为非法。集体协议限制了德国员工参与罢工的数量,罢工的作用很小,因此德国的罢工一直较少。此外,德国关于员工权力的法律规定,所有公司必须设置有五名或五名以上员工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拥有很多人员决策的权力。通常情况下,该委员会由工会成员和委员会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将参与制定推动公司发展、增强公司竞争力的策略。因此,这些独特的劳工管理关系有利于防止罢工产生。另外,在行政干预方面,德国法律规定在整个罢工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干预罢工活动,必须保持中立。
英国有关罢工权的规定比较零散。《劳资争议法》(1906年)规定“静坐罢工”和“怠工”是非法的;《产业关系法》(1974年)规定工会必须在国家机关登记,已在国家机关登记的工会组织的罢工,可免除经济责任;《1974年工会和劳资关系法》规定了罢工与解雇(含不当解雇)的一些具体行为及处理办法。上世纪80年代,英国工会遭受“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重大打击,撒切尔夫人和其继任者梅杰通过渐进的方式,大规模修改劳工法,以压缩工会发展空间。这些措施包括:不准“工会工厂”(即劳工进入该工厂必须加入工会)存在,工会会员必须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工会领导层和决定工会基金的管理;限制罢工范围,取消工会免责权,要求工会赔偿非法罢工所造成的损害等。
在经历了近40年的罢工低潮后,近年来英国罢工的显著特征就是罢工由私营企业逐渐转到公立机关,由矿业、纺织业、钢铁业和建筑业转向工程、印刷业、造纸业和公共服务性行业。许多公立机关的员工,例如邮政、教育、地方政府以及医院的员工,取代传统的罢工者(矿工、码头工人、钢铁工人、制造业工人)举行罢工。其原因在于,英国的制度改革开始触动到地方政府的公务人员,改革的对象开始针对地方公共部门。此外,公司中工会的数量及公司与工会的关系也有可能影响罢工活动。如果工会与政党关系紧密,工会就很可能通过政府行为而不是罢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工会支持政党,他们就会尽量防止自己的成员参加罢工。例如,英国由于主要基础工业的紧缩以及高密度的工会成员,罢工次数在煤矿业、钢铁业和制船业明显降低;相反,零散的无组织的工会行动则有可能导致罢工的产生。
法国、希腊等国除宪法原则规定罢工权外,还颁布有单行法规对罢工权的实施作具体规定,对公用事业部门职工的罢工权也都作了专门的限制或予以禁止。如希腊法律规定,省长、法官、监狱工作人员、航空工作人员无罢工权;法国《劳动法》规定,罢工要在五天前通知上一级或本单位、本企业领导或有关部门,通知要说明罢工的地点、日期、开始的时间、要延续的时间等。
总体来看,当代西方劳动者的罢工运动反映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利益斗争。双方的斗争手段是以对话谈判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罢工示威。必须理解的是,罢工示威并不意味着对抗和暴力,罢工是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罢工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如果没有诸如罢工这样保证劳资双方平衡的工具,劳动者将得不到保护,这将会导致更大的社会动荡。构建有关罢工权的完整体系,不仅有利于真正保护弱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还可以避免或减少罢工产生的负效应,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
【绥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推荐阅读:
绥江县第三中学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06-22
【2016海外留学生招聘】会计的工作经验怎么写,会计简历需要注意什么11-05
新农村建设国际经验-韩国经验08-31
〖教师资格考试经验〗教师资格考试经验交流:教师资格考试经验11-01
物理中考经验交流复习方法经验总结09-15
大学英语六级经验经验交流:提高英语六级做题速度的个人经验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