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2024-07-09

社区教师管理制度(共8篇)

1.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篇一

荷塘区社区兼职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素质,发展社区教育,推进社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划,特制定此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社区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社区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社区老师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

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是指教学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绩:是指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

(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基本合格: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三、评价方式和途径

(一)、教师自评: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与可比对象比较,要求能经常地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二)、社区评价:应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或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社区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荷塘区社区教育学院2015年3月1号

2.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篇二

明确教师专业地位,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作为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职业,明确和提高教师专业地位,决定着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发展,推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也带动着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发展。学习型社区就是本着从教师的教学实情出发,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结合,兼顾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明确教师服务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积极有力的条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本质上来说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一个组织,有着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处理好个人目标和共同目标间的关系,教师个人目标要服务于组织的共同目标,因为个人目标是基于教师个体、具有个性特征的目标,而组织内共同目标综合了个人目标的共性一面,反映了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学习型社区的培养目标就是“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水平的教师的追求是不同的,关注教师个性差异,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习型社区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平台,鼓励教师为校本教研出点子、提建议、推经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需要学习型社区要把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通过建立学习型社区将教师所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并围绕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交流、讨论并且互相帮助改进完善教学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寻求教学上的有效输出,最终达到教师的专业良好发展。

树立“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师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自身要做到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要想保持专业新鲜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即树立“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的教学理念。终身学习是教师主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教师的自觉、主动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教师在其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反思的教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身处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是改革的实施主体,努力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要内涵之一。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专业研究重在建构理论体系的完善,引领教育发展方向,而教师教学研究要促进教学实践的优化、合理。学习型社区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理念、专业品质,在学习型社区内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有效输入为日后教学的有效输出进行准备。教师本身要做一名积极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学会学习是教师终身教育观念形成与实现的保证。学会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科专业知识的有力手段。树立不断“自我更新”的教育理念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营造轻松、民主、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环境

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减少职业倦怠。学习型社区针对教师工作特点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互动的交流氛围,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要想营造这种学习氛围,首先,要求社区管理者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从本社区教师的个性特点出发,组织开展社区活动,尊重教师个人选择,重视社区内人际关系的友好发展,树立服务的理念。其次,要给予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要充分信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让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实现平等对话与交流。最后,应大力倡导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让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自身专业发展设计,分享经验和困惑,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当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无形中也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教师本身工作的负担又很重,进一步加重了教师职业负担,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在轻松、民主、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环境里,把教师本位的理念引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中去,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发展意识、知识共享意识,要让教师对共享的环境有心理安全感,让教师充分共享到职业外的尊重和快乐。

鼓励教师个体积极反思

校本教研的最佳模式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学习型社会内,教师间的通力合作、交流、互动,必然触动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思考,对教学改进的思考,对自身的思考。教师要想育人首先得育己,教师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促进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针对性。学习型社区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在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可以说个人反思是基础,共同交流是提高,解决问题是目标。教师具有反思能力不仅可以加强专业学科知识和能力, 还有助于加深教育理论修养,扩大教育前沿视野,提高教育问题意识,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可以说反思也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提升,也是一种发展。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目的就在于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各成员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大化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社区的负责人应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教师未来发展和潜力的挖掘,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和社会需求,最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发展。这种评价机制,强调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强调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和职责,有利于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各成员的主体作用。这种评价机制是一种不断促进教师积极进取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启发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的乐趣。这种评价机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激励,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培养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进取心,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是一个思维变革的过程,一个吸纳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不断探索、不断超越,构建一个真正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学习型社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给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对教学充满着新鲜感,减少职业倦怠。

3.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美国社区学院创建于1869年,以其独特的教学特色和多元的办学功能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层次。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美国共有社区学院1685所(包括1045所公立社区学院和640所私立社区学院),占高等学校的39%。社区学院经过百余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体制,主要承担着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服务教育等教育功能,也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奠定了基础。

兼职教师队伍是美国社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美国社区的快速发展,与兼职教师队伍密不可分。社区学院也日渐重视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其专业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兼职教师的规模和来源,阐述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教师发展中心、内容和途径。

一、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规模

根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网站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共有社区学院1160所,如果包括其下属的分校,大约为1600所。60年代全美共有兼职教师数量33597人,占了社区学院教师数的34%。这之后兼职教师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07年,兼职教师多占的比重提高到了67%。

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专职和兼职教师百分比

(数据来源:美国教育统计中心)

二、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来源

担任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人员各式各样,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莱斯利和盖帕根据兼职教师的来源将其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类是社会各领域行业中的专业人员和技能专家,占兼职教师的34.6%。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高级职称,并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些人员中通常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他们将教学作为一种兴趣,并将其视为更新专业知识的一种渠道,有时喜爱教学胜过物质报酬

第二类是来自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专职教师,占兼职教师的20.5%。他们中大多数人来校兼职是为了获取自己本职工作外的额外经济报酬。

第三类是已退休人员或将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占兼职教师的14.2%。这部分人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能力或实践经验,他们很热衷于教学,并且把退休后到高校任职教学看作是一种保持年轻态的健身方式。

第四类是自由职业人,包括音乐家、作家、顾问、艺术家、自由撰稿人等,占兼职教师的12.8%。他们兴趣广泛 ,不喜欢单一角色的专职教师,但又喜欢通过兼职与学院学生接触。他们将教学视为增添生活经历,从而为其职业寻找灵感的方式。

第五类是有学术抱负和专业理想的学者,占兼职教师的10.5%。这部分人中一类是刚获得学位的研究生,他们为了获得专职教师的工作而暂时在社区学院兼职教学,以期未来能够转入专职教师岗位;另一类是在读研究生,他们将靠做兼职教学工作收入作为补贴生活费和学费,从而能够顺利取得学位。

第六类为其他人员,占兼职教师的7.4%。他们一般都拥有各种学历、经验背景。

三、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十分重视对兼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培养和提升,同时也特别注重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健康平衡的关系。大多数社区学院以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合理开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采用教学评价和激励的方式促进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搭建一个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相互沟通的支持性平台。

(一)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发展中心。一般来说,教师发展中心的人员由一名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两类人员组成。主任多数来自学院教学管理层面,主要负责规章制度制定、决策及兼职教师统筹管理工作。专职工作人员一般包括行政助理、协调员、技术协调员等,为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提供技术保障。一些规模较大的教师发展中心还设有岗位教学发展顾问、教学发展专家等岗位,为兼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更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二)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教学发展。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学发展。教学发展是指通过教学技能的发展和提升来改善教学,试图改善课堂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条件和材料。教学发展过程是帮助教师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化,设计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2、组织发展。组织发展强调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调整院系之间的关系,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为教师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组织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发展,帮助教师更有效率地开展教学行为。3、个人发展。个人发展是指增进个体人际交往技能,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改进健康状况、为个体的职业晋升做准备。社区学院中为兼职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技巧、压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等。个人发展符合教师个体意愿需求,因此对教学发展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三)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社区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兼职教师专业发展:1、课程开发途径。课程开发途径是最常用和实用的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课程开发是指通过课程来向兼职教师传授教学技能和学院背景知识,从而完善其学科专业知识。一般来说,课程培训被设计成一系列的课程和研讨会。2、同事支持途径。同事支持是目前社区学院较为有效的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之一。新入职的兼职教师或是注重个人专业成长的兼职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指导,来展开的工作。指导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或者是兼职教师。导师向受指导者传授其特殊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鼓励其创造性的思考,共同探索新的想法和办法来提高其专业成长。此外,另一种同事支持的形式是团队形式。学院组织设立一个教师团队,通过这个平台和关系网,教师们分享经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予以指导和相互帮助。3、网络平台培训途径。网络平台培训途径是近些年较受欢迎的专业发展方式。主要是创建一个网络平台,将培训内容置于网络,将用户权限对兼职教师开放,方便兼职教师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反饋。随着兼职教师队伍的壮大,这种培训方式日渐流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4、资料培训途径。兼职教师另外一种专业发展方式是通过相关文字信息,以此来获取相关教学讯息。一般来说,社区学院主要操作方式是制订并发放兼职教师手册。大多数社区学院都会编制兼职教师手册,手册中可以包含兼职教师的政策、兼职教师常用的表单、教学小贴士、学分标准级教学技巧等实用性很强的资料。对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和管理都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Ben Brodinsky.Education Digest[M],April,1999,VOL.64,No.8.p.7.

[2]Brian A. Sandford ,Gregory G. Belcher ,Robert L. Frisbee.A Na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Activities ,Perceived Instructional Needs andAppropriate Methods of Deliver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Part-time Technical and Occupational Education Faculty in the Community

[3]Leslie,D&Gappa,J. Educations Work Force.[J].Planning for High Education.2001.

[4]万秀兰,周品秀.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四人行网络平台”为例[J].职教论坛,2009( (10)

4.教师进社区档案 篇四

一、中层干部进社区活动(2010年4月至年底)

1、活动内容与形式

主动走访社区,协商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事项,采取联办家长学校、爱心网吧,科技、音乐等活动室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办学理念,听取群众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教育工作。

2、活动步骤

——调查准备阶段(2010年4月)根据社区设置与学校片区划分情况,各中层干部都要就近与所在片区一个以上的社区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带头深入走访结对共建的社区,了解社区家庭的总体特征、主要需求,与社区探讨合作共建教育平台的方式和途径;对共建项目做好师资和设施方面的准备工作。——活动实施阶段(2010年5月至11月底)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学校与社区的合作项目,要利用好学校的优势资源辐射社区教育,同时要利用社区组织优势和合作平台,组织家长进行科学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学习辅导;选择合适时机召开学校教育征询意见会,广泛听取群众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活动总结阶段(2010年1 2月)及时上报提供社区教育合作的做法。年底前,总结校社教育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和有特色的做法,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的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探索创建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

3、具体要求

(1)校社合作项目要因地制宜,切合社区情况和居民需求,针对性强,不强求一致,不搞形式主义。

(2)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和征求意见会要侧重于沟通情况,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责备、训斥家长。(二)教师进家庭活动(2010年5月开始)

1、活动内容与形式

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文明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农民工子女和城乡结合部家庭等)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失范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2、活动安排和要求:

——准备阶段(4月)。合理安排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家访任务和时间,在落实特殊家庭生和行为偏差生作为重点家访对象的同时,避免重复家访或者漏访。——实施阶段(5月双休时间)。每班相对集中时间实行全员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各班要建立家访登记制度,记录教师家访简要过程、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下步的随访建议,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规范阶段(5月份以后)。在总结全员家访做法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制度规范,长期坚持做好家访工作。要以班级为单位,全面了解家庭特殊生和行为偏差生的情况,形成档案,建立随访工作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制定落实具体的辅导补习和矫正措施。

师进

制唐徕中学初中部 2010年3月

教师进社区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健全社区教育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保障社区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和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有效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和工作流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二、结合学校和社区教育实际,确定社区教育活动内容。社区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有效利用社区教育有效资源开展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领导与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专门召开了专题会,具体研究拟定了学校社区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和落实措施,最终确定了四大社区(公安小区,尚景世家,唐槐园小区)教育主题:一是感受文化熏陶,构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社区。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图书资源,倡导社区居民和少年儿童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进而提升生命质量;二是加强家庭教育,为孩子创建成功避风港。我们涉及的辅导项目主要是现代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教策略咨询两个方面;学校遴选家教名师和社区相关人员,以召开主题家教讲座,设置家教咨询台,公开家教咨询热线,名师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针对独生子女行为、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沟通能力培养、特殊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相关交流和探讨,并能为社区和家庭排忧解难。三是挖掘社区德育资源,使学校德育教育得以延伸和补充。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

三、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服务小队建设。

加强学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利充实教师的学生精神生活,有利于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自我实现”的时代风尚的有效融合。我校志愿者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进一步扩容,校政教处根据社区和教育活动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意愿,把这一整体整合组建成9个大组(环保、家教、宣传、护绿、雷锋、自主、文明、小交警、小记者),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分门别类同时开展活动。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至今组建校志愿者服务队与四个社区(公安小区,尚景世家,唐槐园小区,锦绣园小区)、上海西路派出所、宁夏博物馆、宁夏图书馆,已进一步加深联系,紧紧半年时间就已开展了10余次大中型和20余次小型(爱绿护绿)的社区服务活动,参加人数总计1000余人人,活动时间总计约600小时,特别是在学雷锋进社区、小红帽一条街和名师进社区等大型活动中,充分展现校志愿者和学生的良好素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复思考中,政教处也积累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校志愿队基本形成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各级学生组织为阵地,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的建队理念。

四、特色带动,追求实效

为了把社区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社校交流、服务社区和锻炼学生的舞台,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活动:

1、组织开展了“雷锋小队进社区”活动

为弘扬雷锋精神,顺应“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社区,我校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和“雷锋小队”成员共计52人走进公安小区,开展了爱绿护绿、擦拭社区宣传栏、参观社区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团员青年教师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发扬雷锋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同学们决心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区做一名好居民。

2、精心开展了“小红帽一条街”活动

为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弘扬北京路文化,6月5日,学校与北京中路办事处联系,以“兴北京路新风,展中学生文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小红帽一条街”共建活动。活动中,100名团员打扫了北京路街道,清理路面的小广告,努力净化北京路的周边环境,向社会展现团员良好的风貌。学校还组织教师志愿者深入尚景世家小区,公安小区,开展了爱绿护绿、环保宣传活动。

3、组织开展了“名师进社区”家教咨询活动

为促进家校交流沟通,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共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5月17日和29日上午,我校开展了两次“名师进社区”家教咨询活动。学校从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中精心选派的八名优秀教师,进家庭,发放《家长如何成就学生》倡议书,向居民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解决居民提出的教育困惑,并积极征求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社区、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

4、开展了“特色小队”进社区活动。

为配合社区教育的灵活开展,我们鼓励队员们自发成立了各种特色小队:“爱心”小队献爱心,“雷锋”小队去助人,“环保护绿”小队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小卫士”小队维持交通秩序,“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建设美好家园,“小记者采访团”进行采访报道„„我校的特色小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队员们在广阔的天地中快乐体验、健康成长。其中“雷锋”小队,“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小记者采访团”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1)、“我爱我家”社区小队

“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是“我爱我家”社区小队的活动宗旨,每周五下午,在学校附近的社区里就会出现一群学生,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捡拾各种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有的向行人分发环保宣传材料,这就是我校的“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在活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雷锋”小队

多少年来,雷锋那种毫不利己、专为别人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成立“雷锋”小队的目的就在于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这些“小雷锋”的行动,不仅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五、建立校讯通家长学校,强化了家庭教育平台。

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让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学校树立大教育观,坚持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育人素质同时开通了校讯通系统,拓展了家教渠道,开辟了家庭作业及时通,学校动态,班主任告知,任课教师交流等平台,家长可以随时通过校讯通了解学校临时安排,各科家庭作业,班主任对孩子的近期表现反馈。

六、加大了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校教师志愿者和学生的足迹遍布各个社区的大街小巷、楼门居室。我们为社区带去了协助,为居民带去了服务,为老人带来了欢乐,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为共建单位带去了活力,为周边居民生活增添了色彩。下一步我校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各种活动,强化社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创造性开展工作,使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唐徕中学初中部 2010年12月

教师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喻有朝(初中部校长)副组长

孔德彦(党总支副书记)杨晓梅(副校长)马亚宁(政教处主任)成员

贺小缨

(政教处副主任)石

(政教处副主任)张

(团总支书记)夏生媛

(年级部主任)周广仁

(年级部主任)雷俊仙

(年级部主任)马学海

(教务处主任)王廷忠

(总务处主任)周丽宏

(教研室主任)

唐徕中学初中部2011年3月

教师进社区工作委员会

主任:马亚宁

副主任:贺小缨

成员:

夏生媛

雷俊仙

周广仁

郝新利

杨帅印

(各班班主任)

5.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篇五

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教育系统开展了“校长、教师进社区”活动,西关小学为落实此项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与社区家长、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共同探讨教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家长的认识与取得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师走进社区家庭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

家长诚恳地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正在耐心地为孩子辅导功课

2010年度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2010年,自由社区抓住暑假的有利时机,邀请西关小学教师走进社区,共谋发展教育。教师了解社区群众需求,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以实际行动落实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在社区办公室,学校领导认真、诚恳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群众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倾听社区群众对学校的意见,了解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通过社区进一步宣传搞好学生暑期安全工作,并表示学校会主动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组织的活动提供便利,希望家、校、社区共同努力办好教育,力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教师暑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教育走进家长心中,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通过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针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学生的家庭,开展重点家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家访时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式,尊重家长,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与家长沟通、教孩子学习外,还要记录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爱好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信息,而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互相反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教育合力,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读读书,让老师听听

写写字,让老师瞧瞧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教师正在辅导孩子写毛笔字

2009年度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自由社区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成立“教师进社区”工作小组。

3、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规章制度。

4、确定运行机制

(1)学校方面:联系西关小学实际,把“教师进社区”活动列入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教师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地开展各项“教师进社区”的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充分借助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居民组长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时机与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教师进家庭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

三、建立与管理“教师进社区”活动档案资料

为了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寻找差距,更好地使教师进社区工作早日走上制度

化、规范化和正轨化,我们将建立起“教师进社区”方面的档案资料管理。教师进社区工作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将“教师进社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专兼职教师,以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方式,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为社区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自由区开展“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创办特色课堂、开办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形式,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图为在自由社区兼职的西关小学教师陈士晓和陈星利用寒假时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子女辅导功课。

6.小学教师进社区总结 篇六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村的良性互动,接梨树小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下面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组 长:副组长:成 员:

2、确定运行机制

(1)学校方面:联系接梨树村实际,把“教师进社区”活动列入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教师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地开展各项“教师进社区”的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充分借助村委会、家长学校、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时机与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教师进家庭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

三、活动情况

1、我校于2010年4月19日——2010年7月16日要求各学科学年组长组织教师分成五组进村委会,担当的角色主要有三个,即村委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员、联络员、培训员。教师进入村委会后,将居住在村委会附近的学生家长们组织起来,开展了家庭教育义务咨询和宣传活动。活动中,老师们就“怎样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怎样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家长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等问题与村委会居民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教师主动走进

村委会,关心村委会的建设和发展,义务为村委会服务,还开展了村委会奉献日、村委会环保日等活动。此举受到了村委会百姓的肯定。

2、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了解学生暑假的学习与生活,指导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安全和有意义的寒假,7月16日上午,大队辅导员姜晓敏老师组织部分教师再一次走进村委会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还有接梨树村委会领导。活动首先在接梨树 村委会会议室举行学生座谈会,桃元忠党支部书记谈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向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出了假期间学习、生活上的具体要求和希望。他要求同学们假期要不忘学习,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同时要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尊敬长辈,注意交通、用火安全、不洗野澡等。随后教师们分组召开学生座谈会,详细了解学生假期生活,帮助学生制订暑假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谈了自己放假几天来的收获,气氛活跃。与会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和做法,并对个别同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教师和参加活动的同学会同村委会干部一起走进接梨树五队进行务农劳动。村委会领导对开展活动效果进行肯定,还给参加活动的同学每人颁发了一份学习用品。孩子的成长教育空间,学校和家庭显然不能覆盖全部,但村委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得到村委会的合力教育,相信青少年能度过快乐、平安而有意义的假期。

四、暑假打算

1、学校放假了,老师们将完全深入到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或村委会开展学生的继续教育工作,解决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任务(1)帮助学生与父母沟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具体说,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如果属于孩子与父母难以沟通、学生内向不爱说话等心理问题,将组织举办一个心理调试系列讲座。如果属于比较顽皮贪玩、迷恋网吧的问题,将组织学生开展清理小招贴、文明出行小天使、在社区内清理花园垃圾,打扫楼道卫生等道德实践活动。总之,教师在活动期间要有主题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并将自己的调研报告开学时上交学校进行交流。

2、学校操场向社会开放

以前,学校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在双休日及寒暑假期间,禁止学生进入学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中小学生“逼进”网吧。今年开始,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本校学生开放,使学校教育资源在双休日和假期间得到充分利用。

五、下学期打算

1、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规章制度。

(1)学校、村委会与家庭通过家长座谈会、上门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相互联系。

(2)学校、村委会与家庭联系做到经常化。

(3)学校、村委会与家庭联系要有记载。

(4)家长定期来校或教师上门家访反馈信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进步。

(5)家访时,改变以往登门告状为如今的登门拜访。

(6)发现情况,教师及时上门家访。

(7)教师利用家庭联系本,经常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表现及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等。

2、因人而异,灵活处理,采用多样化的家访形式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表现等的差异,我们将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家访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促使学生的不断发展。

(1)普遍式家访。集中一段时间对全体同学进行家访。其内容包括: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家庭教育条件、学生的课余生活、个性特征,并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基本表现、学生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的配备及班主任自身的情况等。

(2)重点式家访。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对班内优秀学生、后进学生、有特长的学生、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式的家访,以便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使各类学生扬长避短,各有改善。

(3)定期性家访。为了使家访规范化,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工作安排,制定定期家访计划,选择一些固定的日期作为家访的时间,以使家长和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使班主任、科任教师有所收获。

(4)随机性家访。根据阶段性家访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我校与社区联合组织班主任及教师进行随机性家访,以便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7.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篇七

1 赏析性探询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目前,国内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培训目标,注重的是新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和学习,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经验的整合。赏析性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 简称AI)最早由凯斯西储大学的David等人提出并发展起来,现在在美国很多领域,如教育、医学、体育等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的显著特征是:在承认问题可能存在的同时,以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正面的和有生的力量为焦点,即以成功为起点,以梦想为导向。它是一种哲学体系和方法论,依托于社会性建构论,根源于行动学习和组织的发展。传统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聚焦点是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鉴定和解决问题为导向。而赏析性探询则强调积极性,并关注组织中“最美好的时光”[1]。

AI的主要原则是积极性原则和预想原则。它没有凝固化的操作程序,但其操作流程都包括:发现(discovery)、梦想(dream)、设计(design)和达标(destiny)四个阶段,称为4-D循环。赏析性探询的教师发展模式不但承认问题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通过赏析,肯定自己的成就,再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来实现自己的更高层次的梦想。这种基于成功的发展培训模式正好符合伯拉罕·马斯洛层次需要论中的自尊需求。赏析性探询充分发挥了教师本身经验及学校独特的条件;有利于将教师的实践性和知识显性化,并培养学员赏识自我和集体的意识。

2 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涵盖专业人格、综合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素养、探究意识和教学研究与交流等诸多方面。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虽加速了教师的发展进程,然而普通的网络学习容易产生厌倦,缺乏交流互动、归属感和人文关怀气息。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网络技术通信为基本通讯方式的社区[2]。基于虚拟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社团实践理论、参与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近年出现的新型模式,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交互式平台,既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相互切磋与交流、分享经验、情感互动的场所。虚拟社区具有跨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数字化、基于共同目标的平等互助等鲜明的特征,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基于虚拟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愿意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典范,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促进教师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开拓了视野,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

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是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支持下,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和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采用积极的人文化方式,启发个人和组织中的正向能量,分析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途径,并形成实现美好梦想的策略,使虚拟团队中的个人朝所设定的目标或愿望努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意义在于可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经验及学校独特的条件;有利于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显性化;培养学员赏识自我和集体的意识[4]。

3 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培训,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教师培训着重从外部的社会、组织的要求出发,要求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培训;而教师专业发展着重从教师主体性出发,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的是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专业人格、综合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素养、探究意识和教学研究与交流等诸多方面,而教师的发展需要弹性的时间、灵活的空间和归属感的需求以及愉悦的氛围。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则可满足这样的需要,无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灵活、更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的具体设计思路是:以校园网和互联网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基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交互学习系统为活动手段,以基于目标的赏析性探询学习活动为存在形态,充分发挥教师的闪光点和优势,促进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和人文化,来协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方法是: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通过基于ICT技术的虚拟团社区队活动(联系询问、提出建议、分享知识、协作探究、问题反馈等)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通过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在教师共同努力下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反馈信息、调查和分析结果来评价这一新途径的有效性。

首先,多角色参与的虚拟社区活动是建立在基于局域网和互连网的应用系统之上的,是虚拟团队联系的核心载体,包括: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桌面视频系统、ICQ等一对一交互应用系统以及如网络广播、网络视听、电子公告板系统、教学主页、社团主页、Blog等一对多的交互应用系统。

虚拟学习团队活动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美好时光、梦想未来、共同设计策略和实际行动达标[4]。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积极的问题来询问和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正面的和有生的力量和优势,肯定自我,并建立信心。第二阶段是在成功经验和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内在潜力,利用集体独特的条件来勾画出适合自己的美好的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第三阶段是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提出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并设计出实现这些梦想的积极的策略和规则。最后的阶段是在积极策略的指导下,组织朝共同的梦想一步步迈进,释放出创造性的能量来实现梦想。需要强调的是,该过程一直是在平等、和谐、积极的环境下发生的,是在充满鼓励和活力的氛围下通过联系询问、提出建议、协作研究、知识共建、知识共享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实施的(具体模式见图1)。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注重实践的过程。面对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然而,教师是特殊的群体,其发展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在富有人文和精神力量的氛围和弹性的学习空间中,结合每个人的自身特点而选择合适的发展路由。“虚拟社区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兼顾了这些因素,因此,作为一种新途径可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绝大多数学校和研究机构都具备有相应的技术平台,能够普及到众多研究和教学机构,广大教师能够因此分享和思考同行的教学实践,促进自身的教学领域发展,并通过反馈使虚拟社区中更多的教师受益。教师在自我展示的舞台上相互切磋,分享经验,情感互动,将成为主动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典范,并在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使效应不断扩大和升华,真正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社区成为教育学习的重要空间和平台。赏析性探询利用积极的询问方式,启发个人和组织中正向的能量,使其能够朝所设定的目标或愿望继续努力。虚拟社区活动基础上的赏析性探询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成为教师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而相互联系、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新途径。

关键词:虚拟社区,赏析性探询,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uriel A,Finegold,Bea Mah Holland.“Appreciative Inquiry and Pub-lic Dialogue:An Approach to Community Change”[J].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A Global Journal,2002(2):235-252.

[2]Web2.0,虚拟学习社区发展新机遇[J].教育技术资讯,2006(7-8):64-65.

[3]Barab,S.A.,et al.“Designing and Building an Online Community:The Struggle to Support Sociability in the Inquiry Learning Forum”[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49(4):71-96.

8.社区教师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 教师角色转变 社区教育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改变着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两大技术已经成为两个重要的杠杆,正以超越一切的速度渗透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1]。而网络化学习环境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员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转变。当然,我们都清楚,要实现这“四个方式”的转变,除了需要网络化教学的硬件环境支持之外,还必须有软件环境的支持,包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学员和教师)等因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教师。在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下,要让网络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就必须及时转换角色,更好地为社区教育服务和贡献。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传统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2]。

(二)网络媒体教育环境下的社区教师角色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它改变了单纯灌输的方法,变学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师更多的是起着导向、导航的作用。基于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教学,需要教学设计者提供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以让每个学习者能够有效、自主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变得异常重要,它不同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而应该更具针对性[3]。而对于社区教育而言,网络、多媒体手段的采用是更丰富课堂所呈现的内容和形式,使学员通过这种形式更愉快地、更快速地吸收知识和信息。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生动有效地传授给学员、调动学员积极性、满足学员求知欲、启发学员思维的过程。这对于社区教育的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就更高。因为社区教育没有学科限制,社区教育所涵盖的面非常广,只要是学员们想要学的内容就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课程。但要更好地组织、呈现和执行好这些课程,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只有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才能提高他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断积累教育信息资料,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发现学员们的兴趣点,如《垃圾分类》课程就是响应“上海市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智慧城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新信息,这些时时更新的信息理念是社区教育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学习信息的获取途径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也就要求教师不仅能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信息,更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来检索各种信息,有选择性地利用知识。以前上课都使用板书,而现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区教育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盈浦社区学校为例,在前两年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安排了多媒体WIFI全覆盖体验室,充分利用网络WIFI等技术实现教育的多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形式。

(三)掌握信息传输的表达方式

教师要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优选信息、利用信息,更多地为学生服务;要正确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输给学生,使这些信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学生有效地体现出来;教师要灵活掌握信息传输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之一。

(四)教学内容的信息整合

教师必须获取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教学。由于社区教育所涵盖的面广,任何学员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被呈现在课堂上,如教学《垃圾分类》,就要学习上海市垃圾分类的要求和实时动态;教学《艺术瑰宝——京剧脸谱》,则要求教师学习京剧艺术文化和脸谱艺术文化,才能正确无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员,才能更好地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而一个优秀社区教育教师在教授学员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在不断丰富自身的素养,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中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而转变为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并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01).

[2]邢程,周开淼,赵剑波,等.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08).

[3]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1.

上一篇: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下一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