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2024-08-12

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通用13篇)

1.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解杰昂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同时,委托三县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工业运行调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迅速实现复工复产。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7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别为10.4%、11.8%和11.4%,居全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速有所下滑,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居全省第7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其中谯城区183家、涡阳县132家、蒙城县137家、利辛县107家、高新区97家、亳芜园区23家。

(二)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白酒、现代中药、农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特色鲜明。今年1—8月,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

14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同比增长9.2%。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规模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前景更加可期。古井贡酒在2019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价中以1469.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安徽第一,智能化技术改造顺利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九方制药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

“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祥药业、强英食品、黑娃炒货等发展形势良好。涡阳盛鸿科技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和生产基地;

金沙河集团项目建设顺利。

(四)复工复产扎实有序。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坚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全面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四送一服”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实施针对性政策,实施精准包保帮扶,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一定程度减少了疫情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截至一季度末,全市6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1家倒闭、3家申请退规、5家因环保问题整改限制开工外,其余企业复工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规模工业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生产有所下滑。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快速实现复工复产,但还没能达产达效。以谯城区为例,8月份,全区183家规模企业中,生产增长的企业96家,仅占52%,生产下滑的企业81家(下滑20%以上的企业有45家),占44.5%,6家企业停产。医药制造、酒及饮料生产、纺织业受影响较大,多数饮片企业未恢复到同期产能。白酒企业错失了春节黄金销售季,生产也出现了较大下滑。

(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仅占全省18015家的3.8%,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偏小,2019年底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6家,数量居全省第12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1.1%。其余企业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8500万元。我市仅有正宇面粉集团1家入选“2020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

(三)产业层次还不高。目前,全市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型、初加工型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中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初加工,结构比较单一。现有中药制造企业203家,饮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成药生产企业仅有21家,占企业总数的10.3%。调研中发现,利辛县纺织服装丝网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化学纤维材料生产企业,纺织原辅材料主要从福建、浙江购买;

丝网企业大多生产纱门、挡风被、家居服,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产品;

服装企业主要是针织服装、户外运动服装,上下游配套企业少,产业链短,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为主,效益不高。

(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个别企业原始积累不足,整体实力较弱,货款回笼较慢,部分企业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金融部门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对企业放贷规模和比重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相对基准利率上浮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由于在证照办理上滞后,满足不了贷款条件,只能靠少量的自有资金甚至向私人借贷进行经营运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大多数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强,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的培育重视不够,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一些科研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部分企业对技术或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位于高新区铁路以东位置的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已投产,但热力管网一直没有铺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企业不得不自建锅炉、自寻出路,增加了企业成本。部分企业反映对扶持工业产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用电、用汽、用水、用工成本较其他地区偏高。调研中发现,个别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联系服务企业的形式不够丰富,了解企业情况不够深入,政企联系不够密切,存在办事效率低、履职不到位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微信群”“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等政企沟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项目)五级包保”行动,切实增强为企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更多的人敢于、愿意为企业服务、办事、解决问题。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强化贯彻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大力开展“五减”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二)着力加强运行调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分重点地分析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信心、度过难关。深入重点企业,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测研判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遗留的疑难问题,以及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指导,促进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加强项目调度,强化“四督四保”,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实施精准招商,狠抓补链招商、延链招商、强链招商,强力提升招商质量,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把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突出抓好白酒、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升级、军民融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

(五)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招才引智的财政政策支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针对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的现状,协调扶持相关企业共同搭建科技创新、检测服务中心等平台,帮助解决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增强企业的“商标”和“品牌”意识,选择一批企业知名度高、产业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全力打造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积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二

分经济类型看, 7月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9.5%, 集体企业增长9.2%, 股份制企业增长15.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6%。

分轻重工业看, 7月份, 重工业增长14.5%, 轻工业增长12.8%。

分行业看, 7月份, 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 纺织业增长8.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9%,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

分产品看, 7月份, 468种产品中有381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 发电量4252亿千瓦时, 日平均发电量137亿千瓦时, 增长13.2%;钢材7572万吨, 日平均产量244万吨, 增长14.9%;水泥18308万吨, 日平均产量591万吨, 增长16.8%;原油加工量3749万吨, 日平均产量121万吨, 增长5.9%;十种有色金属293万吨, 日平均产量9.5万吨, 增长9.8%;乙烯130万吨, 日平均产量4.2万吨, 增长11.5%;汽车131.8万辆, 日平均产量4.3万辆, 下降1.3%;轿车77.7万辆, 日平均产量2.5万辆, 增长12.6%。

7月份,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 比上年同月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723亿元, 同比增长16.6%。

3.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三

一、国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同比减少,其它企业利润增长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利润82.87亿元,同比减少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7.26亿元,减少3.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24亿元,增长11.1%;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利润3.92亿元,增长10.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74.68亿元,增长6.0%;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98.01亿元,增长8.0%。

二、28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效益继续下滑

在规模以上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39个大类行业整体实现盈利,其中28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63.87亿元、57.26亿元、56.05亿元、48.08亿元和36.65亿元,这五个行业共实现利润261.91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9.0%,比1-5月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拉低全省利润增速6.0个百分点。

三、中小微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4.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

2013年,抚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增速居全省第6位;实现利润48亿元,同比增加30.8亿元,利润总额居全省第12位;实现利税160.8亿元,同比增加4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2000万元以上的有161家,亏损1000万元以上的有19家。

一、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从经济类型看,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股份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0.6个百分点;收入增长最快的是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增长16.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4.8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3.6亿元,同比增长10.8%,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增速0.7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收入335.5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市工业收入增速4.4个百分点。

二、利税总额情况

从经济类型看,利税总额均比同期增长。分别是:国有企业利税总额4765万元,同比增长99万元;集体企业利税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2647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利税总额8341万元,同比增长5214万元;股份制企业利税总额110.3亿元,同比增长31.2亿元;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税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1.4亿元;其它企业利税总额41.2亿元,同比增长13.9亿元。

5.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五

一、主要特点

(一)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上年3月停产是全市工业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的生产要求,每生产三年就会大修一次,上年3月,企业开始了自2010年投产以来的首次停产检修,而本年生产正常。为此,该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月单月及一季度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13.83%和55.13%,分别拉动增长53.99和13.9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4.3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58%,拉动增长7.31个百分点。

(二)造纸行业大幅增长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去年4月开始试机生产机制纸,今年开始正常运行,一季度,该公司纸浆产量比上年略增、但机制纸产量净增超过15万吨,致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机制纸产量达到19.46万吨,同比增长7.94倍,造纸行业实现产值8.02亿元,同比增长6.84倍,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37倍,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1.86%和16%。

(三)县域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县域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比1-2月累计明显下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一季度,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8.57,同比增长20.74%,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81%,分别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8.71和4.32个百分点。

(四)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区排位靠前

一季度,全区多个市的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与上年相比均明显回落,在全区各市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超过20%的仅有北海市和我市,而增加值增速超过15%的仅有北海市、防城港市和我市,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增速分别居全区的第2位和第3位。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出现下降

一季度,受市场因素、价格因素影响,我市的石油加工企业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铁合金生产企业、植物油加工企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减产、停产,如一季度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加工燃料油取代加工原油,且总加工量同比减少,导致企业产值同比下降近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铁合金产量18.43万吨,同比下降9.92%、食用植物油产量9.84万吨,同比下降1.61%。

(二)企业生产销售不畅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1.91%,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比1-2月累计产品销售率下降0.83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8.91%,增速比工业产值增速低6.34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加大的不良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成品金额达到50.31亿元,同比增长了17.88%

(三)符合入库条件的新建投产规模工业企业依然很少

按自治区统计局办公室2月下发的关于新建投产企业入库的要求通知,今年2月份开始,新建投产企业可以在每月的5日前完成月度入库申报。但从2月、3月入库申报情况看,各县区均无企业进行入库申报。

(四)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代加工的原油增加

受国内销售配额减少的影响,为了减少亏损,企业增加了原油代加工量。一季度,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代加工原油超过30万吨,同比增长2.6倍,影响了企业的产值的增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的生产监测

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企业经营正常运行, 防止出现生产下滑现象。

(二)扎实做好规模工业企业的培育工作

相关部门要协调和督促在建项目的业主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使项目尽早投产见效,实现工业新项目建设和投产的连续性。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新投产运营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入库申报,确保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都能及时纳入统计。

(三)协调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减少原油代加工量

6.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六

本刊讯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 同比增长5.3%。12月当月实现利润8952亿元, 同比增长17.3%, 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11个行业同比下降, 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行业利润增长位居前5位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1%,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0.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9%, 汽车制造业增长5.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顾阳)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 篇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2010-06-29 19:06: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全面摸清**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6月8日—10日,县统计局深入企业就全县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1—5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实绩分析报告如下: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

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1910 万元,同比下降% ;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 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 万元,同比下降 %;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

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08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08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

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

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

8.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八

一、全市规模工业运行特点

一季度,全市5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761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75804万元,同比增长10.1%;重工业实现产值21857万元,同比增长34.5%;实现销售产值97103万元,同比增14.9%;实现可比价工业增加值28000万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全州第三。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1000万元,同比增长7.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同比增加27%;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值税3724万元,同比增长44.4%;实现工业用电量3464万度,同比增长4.2%;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6万元,同比增长48.3%。

(一)总量持续放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个数达55家,新增规模企业12家,净增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7761万元,同比增长14.8%。非公制经济实现工业产值93581万元,同比增长15.6%,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96%。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三大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4867万元,增长1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74万元,降低7.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725万元,降低1.3%。

(二)工业生产产销两旺。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尤其是3月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工业销售产值实现97103万元,产品销售率达99.3%,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三)支柱产业稳步发展。从利川五大支柱产业看,谷物磨制、医药制造、精制茶加工、畜牧产业、清洁能源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9121万元,同比增长

17.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71%。其中谷物磨制实现产值28134万元,同比增长9.7%、医药制造实现产值9309万元,同比增长13.6%、精制茶加工实现产值3699万元,同比增加203%、畜牧产业实现产值15564万元,同比增长1.3%、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2416万元,同比增长44.9%。

(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是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战略性绿色产业。一季度,全市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2416万元,同比增长44.9%。实现增加值5043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18%,同比增长38.3%。其中,湖北能源集团齐岳山风电有限公司和利川市民生天然气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增加值1257万元和2072万元,成为了利川市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支撑。

(五)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468万元,同比增长136.3%。当月实现出口交货值702万元,与上年同月相比增幅达320%。

(六)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重点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20种产品中有15种产品同比增长。详细情况见下表。

(七)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向好。1-2月,全市55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22万元,同比增长24.8%;实现营业利润1222万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税总额2482万元,同比增长75.9%;亏损企业9家,同比减少18%;从业人员4708人,同比增长5.6%。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小型企业较多,无大型龙头企业。全市55家规模工业中,三家中型企业,其他全属于小型企业,无一家属大型企业。这些小型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资金短缺,无法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其经济增长幅度对全市经济的发展拉动作用小。5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有33家,实现累计产值72366万元,占总产值74%,但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深度开发,产品竞争力小,财政的贡献率小。

(二)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通过走访发现,水泥行业因水泥熟料进购困难处于停产状态;部分农产品企业因受季节性影响处于半停产状态。如佳兴茶

叶、飞强茶叶、中兴茶叶、硒源茶叶由于受1-2月气候影响,春茶还未萌发,不存在采摘生产,再加上春节假期在2月份,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停产放假状态,影响全市工业发展速度。

(三)产值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速14.8%,比1-2月回落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虽然去年新增的12家规模企业,净增8家,但本月产值增速比同月只增长6.4%。

(四)转型升级压力大。一季度以来,原材料价格、企业职工工资继续上升,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更为紧迫。如中药材入库价格每公斤比去年上涨10%左右,由于资金紧张、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三、建议

(一)优化服务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市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工业企业“月走访”活动,加强对企业的走访指导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建议相关部门抓好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扶持成长型企业;抓好小微企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实,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配套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打造产业链,变块状经济为链状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仅有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能够为我市提供新的经济增量,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

(二)突出建设园区产业平台。围绕利川市五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打造“一区多园”,争取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入园。努力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

(三)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一是开展好企业“月走访”活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做好对企业基础工作的指

9.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九

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创新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及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2]。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也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3]。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变得越来越关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 国内外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的研究, 分别从很多方面进行研究。Westphal等从组织行为的角度, 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和信息获取的能力的综合[4];Guan和Ma指出,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或资源, 涉及技术、产品、工艺和知识, 从7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解释[5]。国内学者傅家骥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发能力等[4];杨宏进根据“决策-实施-实现”三阶段创新过程的特点, 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5]。

2 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2.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文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 5个二级指标, 11个三级指标 (见表1) 。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分析

2.2.1 评价方法选择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如下:

式 (1) 为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利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X=AF+ε。其中X为可观测的n维变量向量, 它的每一个分量表示一个指标或变量;F称为因子变量, 每一个分量表示一个因子。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 其元素aij是因子载荷, ε称为特殊因子, 表示原始变量中不能由因子解释的部分, 均值为0。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少数几个能够控制原始变量的因子, 选取原则是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原始变量信息,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利用公共因子, 再现原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 达到变量降维的目的[6]。

2.2.2 评价数据的收集

根据前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根据《201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收集相关的原始数据, 并对有关指标进行简单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算。

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软件, 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的数据后, 将其代入SPSS软件。使用SPSS软件,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处理, 计算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由表2可得出, 文中选出的3个主成分, 特征值分别为3.813, 2.198, 1.152, 它们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4.660%, 19.986%和13.750%。由此可以看出, 变量空间转化为主成分空间时, 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信息, 能够代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对提取的3个主成分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 然后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 见表3。

输出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见表4。

根据表4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得到各主因子得分公式如下:

(%)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主要成分的得分, 然后以各主要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 最后得出全国31个省份的技术创新综合得分, 结果见第6页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

2.4 评价结果分析

2.4.1 主成分F1

由表3旋转成分矩阵可知, 新产品开发经费战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4)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 (X6) 、有效发明专利 (X7) 、有研发机构企业比率 (X9) 、企业办研发机构数 (X10) 5个指标在主成分F1上具有较高载荷值, 说明主成分F1主要反映这几个指标所表达的信息。这几个指标大都是体现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成果的指标, 因此可以将F1命名为技术创新产出因子。由表5可以看出, 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因子 (F1) 得分较低, 只有-0.388 6分, 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第20名, 处于中下游位置, 与前三名浙江、江苏、广东相差很大。

2.4.2 主成分F2

由表3旋转成分矩阵可以看出,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1)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2) 、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4)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5) 4个指标在主成分F2上具有较高载荷值, X4、X5是新产品的相关指标, 反映了新产品效益情况;X1反映了企业技术经费投入情况。因此将F2命名为技术创新基础因子。从表5可以看出, 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基础因子 (F2) 得分为-0.044 7, 排第17名, 排名优于F1和F3的排名。而黑龙江省排名第二, 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2.4.3 主成分F3

由表3旋转成分矩阵可知,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X2) 在主成分F3上具有较高载荷值。X2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支出方面有较大投入, 因此可以将F3命名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因子。由表5可知, 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因子 (F3) 得分为-0.297 9, 排20名, 在全国处于中游, 同时它低于黑龙江的15名, 高于辽宁的28名。

2.4.4 总得分F

由表5可看出, 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F为-0.269 88, 排25名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与排全国前5名的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北京有很大差距。低于黑龙江省的13名, 高于辽宁省的28名。从表5中了解到吉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我国的中下游水平, 有待于提高。但可以从下表中得出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个技术创新指标的得分及排名。

从表5可以看出, 吉林省在这8个省中排名相对靠前的是F2-技术创新基础能力, 说明吉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中, 基础能力表现最好。但是在全国31省市中还只是处于中下游位置。吉林省应该重视对本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能力进行整体上的提升, 基础方面、投入和产出方面都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行全方位的提高。让吉林省成为以技术为依托的省份, 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1) 提高创新意识。转变企业发展观念, 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企业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要适应济的发展和变幻的环境就要求企业大胆创新,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而不是坐以待毙。有意识地将创新渗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鼓励全员参与。

2) 推进技术资源市场化。将技术资源推向市场, 让社会资源对社会进行开放。鼓励开放各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 实现资源技术共享。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省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7]。使得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推动力, 让成果更多地转化为有效的发明专利。成为企业转型的新契机, 结合客户的需求去研究开发。

3) 重视创新成果的产出形式。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 创新必须面向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协调研发、生产和市场的关系, 实现创新成果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创新成果形式。关注客户需求变化, 以客户需求定位市场构造市场。引领创新、驱动创新。

4) 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是因为吉林省本身经济发展落后, 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多, 经费投入不足。相应的研发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研发人员的使用, 限制了他们的研究的进度, 降低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行业分析[J].软科学, 2013 (11) :58-62.

[2]陈伟.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3]鲁丽萍, 焦科研.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差异化研究——基于Panel Data模型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 :463-468.

[4]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杨宏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 1998 (1) :55-56.

[6]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7]毕成功.吉林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力争创建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EB/OL].[2014-11-27].http://www.Jilin.net.cn/news/view Article.

10.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企业名称:

一、您的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渠道()

A、商业信用B、农村信用社贷款C、商业银

行贷款D、政策性银行贷款E、民间借贷

二、您的企业间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主要用途()

A、开办企业的启动资金B、购买原材料以及短期流动资金C、制备技术改造资金D、购买专利、商标、特许经营权E、购建、维护固定资产

三、您的企业每年需要的贷款额()

A、10万元以内B、10万元至50万元C、50万元至100万元D、100万元至500万元E、500万元至1000万元F、1000万元以上

四、您的企业需要的贷款期限()

A、3个月以内B、3个月至半年C、半年至1年D、1年至3年E、3年以上

五、您的企业贷款需求的满足程度()

A、基本满足B、部分满足C、很少得到满足

六、您的企业有能力选择金融机构吗?()

A、没有任何选择权B、基本固定一家金融机构,选择的余地很小C、可以自主选择

七、您认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程序和时间()

A、过于繁长B、还可接受C、挺简便的八、您的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金融机构太少B、金融机构设置的贷款条件

过高

C、手续繁杂D、利益较高E、获取贷款的附加

成本高

九、您对当前金融机构提供给您的信贷产品、审批流程以及相关信贷政策()

A、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十、2009年,您共申请贷款次,成功获得贷款次;申请贷款万元,实际获得贷款万元;贷款期限年;贷款方式为()

A、信用B、担保C、抵押

十一、您未获得贷款的原因

十二、您认为如何解决贷款难

11.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

今年1-6月,砚山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53亿元,增长19%,综合能耗32.65万吨标准煤,下降2.44%,单位增加值能耗6.75吨标准煤/万元,减少1.9024吨标准煤,下降21.98%。淘汰落后产能拆除3600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电炉2台,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二、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降幅继续回落,工业经济增长大于能耗增长。一季度综合能源消耗量下降24.98%,二季度综合能源消耗量下降2.44%,累计增加值增长19%。

二是主要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导致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幅度缩小。如铁合金增长10.35%、水泥增长7.5%、电石下降19.1%。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县规模工业能源消费以铁合金、电石、水泥等行业为主,但重工业生产增长低于轻工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辣椒系列产品同比增长1.9倍、辣红素色素增长1倍,促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1.98%。

四是监督指导工作明显加强。定期不定期深入工业企业督促指导,促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基本保持在云南省能耗限额标准以内,且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三、工作措施

2010年砚山县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7%的目标任务,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下半年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和强有力手段,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确保实现2010年节能降耗责任目标。

一是继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形势下,节能降耗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特别是要防止“两高”企业能耗的过快增长。积极探索实施规模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新途径、加快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二是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督促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同时继续加大政府对企业节能技改资金支持力度,确保余热发电、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项目按时开工投入使用。不断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缓和全县工业加快发展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的压力。

三是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工业节能主体地位,突出抓好铁合金、电石、水泥等重点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千方百计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同时将节能降耗的重点由原来关注生产领域扩大到第三产业和社

会生活领域,大力推进居民生活节能降耗,积极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营造全社会节能意识,推动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12.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二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跨越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37.85亿元,同比增长40.5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6亿元,同比增长14.86%,接近三年翻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7.33亿元,同比增长40.2%。

2、经济效益总体良好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50.42%,比上年提高59.55个百分点。七项指标稍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4.96%,下降4.7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提高0.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39.35%,下降2.9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3.41次,减慢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71%,上升了1.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5.33万元/人,增加1.53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63%,降低0.03个百分点。

3、资产和负债同步增长

一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29.56亿元,同比增长23.14%;负债合计11.35亿元,同比增长12.88%。资产增长速度大幅高于负债的增长速度,说明于都县企业处于良性发展期,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小。

4、实现利税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3亿元,同比增长51.01%。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应交增值税6.69亿元,同比增长51.7%。

5、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58亿元,同比增长43.34%,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1.83%。民营工业覆盖食品、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22个行业大类。

6、于都县三大支柱产业,在逆境中展现其支柱作用

2011年,于都县轻纺食品、机械电子、矿产业三大支柱产业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6.22亿元,同比增长41.8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9.8%。其中:轻纺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27%;机械电子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1%。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92%。三大支柱产业支柱作用明显。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累计高速增长。从累计增速来看,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2-12月,于都县各月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分别是:

34.05%;31.27%;33.61%;34.93%;35.32%;34.55%;35.85%;34.2%;48.62%;44.47%;40.56%。

2、内销比重在提高,对经济拉动明显。在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固定资产平稳增长,市场消费持续活跃,为于都县工业经济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2011年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形势总体良好,全年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37.33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内销产值为103.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销售产值的75.2%,比重同比提高2.16个百分。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全县列入重点监测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占全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的7成以上;增幅达两位数的有8种,占全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的53.33%。

4、轻重工业同步增长,但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2011年,全县轻工业增长34.12%,重工业增长52.13%,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增速高18.01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建投产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2011年于都县新建的工业项目有87个,完工的项目有49个,完工后投产企业35个,新建“入规”企业仅有4个。投产开工率为71.4%。“入规率”11.4%(注:“入规率”是指入规上企业个数除以投产企业个数)。

2、2011年新增入笼企业少,对2012年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影响,从2011年入笼情况看,于都县只有7个新增入笼企业。

3、企业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及财政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11年情况看,于都县利润总额、工资总额、及应交增值税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的表现来看,于都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财政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跟总产值的增长也不相匹配。

四、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面对国内外经济情况,2011年10月,国家出台了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新“国九条”。该政策出台以来,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和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逐渐显现出其正面效应,为此,于都县要充分利用这个政策,制定实施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和财税支持力度。

2、加强对新建企业的管理力度,各招商单位要加强新建项目从立项、基建、设备、投产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完工就要投产,做到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受益。

13.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三

2014年1-5月山西省朔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朔州市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积极应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措施,使得5月份工业经济增速较上月有所提升。1--5月,全市2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8.7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比1—4月提升0.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0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1—4月提升0.5个百分点,轻工业5.7亿元,同比下降9.5%,降幅比1—4月缩小3.2个百分点。工业多数行业保持增长,煤电行业对稳增长作用明显。煤炭行业、电力行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77.8亿元、14.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0%、13.5%。二者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2.1%。

从经济类型看,各类型企业均稳步增长。股份制企业158.0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1—4月提升0.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同比增长8.2%,增幅比1—4月提升1.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9.6%,增幅比1—4月提升0.3个百分点。

上一篇:有感建党90周年下一篇:激情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