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文高一叙事文

2024-09-29

的作文高一叙事文(精选15篇)

1.的作文高一叙事文 篇一

路,不是都是直的,会是弯曲、会有绊脚石、会遇小石坑。你退缩了,是黑暗,是徘徊;你前进了,虽有障碍,但坚持着便会迎来光明。

小区里,树荫很凉爽,花香和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凉风挡住了热浪,悠悠地散步着,有时望望生机盎然的花草;有时坐在蘑菇上和草儿们跳摇头舞;有时却晃动着榕树的新叶。

“哥!”我看着楼上慢的似蜗牛的时钟指针,生气地说:“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哥哥答道:“你先去吧,哥等会再下去。”我抱着球,跑到榕树下,兴致勃勃地打着篮球,时间过得好慢,哥哥还是没有下来。我右手抖了抖衣袖,一屁股坐在石椅上。

这时,几个大哥哥走了过来,对我说:“把球拿来。”我抱着球,挺着身板,对他们叫道:“干嘛?”他们扫视着我,冷笑道:“抢!”我飞快地转身直跑,他们也像几头饥饿的豹子奋起直追,经过了几道曲折的小路,跑得双颊发红,满头大汗,迷迷糊糊地进了一个“死胡同”,不知怎的,我被莫名事物绊倒在地,没有了知觉。

“老弟!”我睁开双眼,看见哥哥在喊我,我摸了摸额头,轻轻地揉了揉眼睛,对哥哥说:“其实我应该把球交给他们的。”“不,你做得对,不管有多少挫折,也应该勇往直前!”

也许人生的尽头是一条河对岸的死胡同,虽然前方很困难,但退后更加的可怕,勇往直前,方能走到终点。

2.的作文高一叙事文 篇二

作文题目蕴含着特定的命题意图, 或暗含做人的道理, 或蕴藏积极的情感, 或指明远大的立志方向。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让文章有意义。笔者所说的“有意义”包含两个方面: (1) 力求意义真、新、深; (2) 要通过某种方式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

如徐州市2008年中考以“成长回眸”为题作文。根据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命题用意:记录成长历程, 展望美好未来。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人、事、物, 我们回眸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让过去的经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最光亮的一笔, 所以写这个题目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积极意义。如我们可以以时间节点为序, 回眸逐渐成长的过程:7岁时, 爱看《西游记》, 孙悟空顶天立地迎难而上;10岁时, 迷上《三国演义》, 学会了坚强;13岁时, 《名人传》让我孤傲的心渐成一泓清泉;今年15岁了, 回眸成长, 懂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你还要在文章中把你所要表达的意义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处, 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 文字不必过多, 但要切中关键之处, 做到锦上添花。

二几种作文形式的审题构思对策

1. 命题作文, 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

示例:《那一刻, 我笑了》

“那一刻”要抓住特定的时间、场景;“我”, 要书写文中的自己;“笑了”表明所写的事情蕴含健康的道理、情趣、智慧等, “我”能心领神会。

生活类选材示例:家中气氛“异样”→父母相互斗气→插叙其中原因→我做“和事佬”:互相尊重, 遇事商量处理→父母和好如初→表扬我长大了, 学会做事→我笑了。那一刻, 就是父母和好并表扬我的一刻。包含三重含义: (1) 相互尊重、理解; (2) 家庭的育人环境应和谐; (2) 在父母的称赞中感受到自己成长起来, 这都是笑的主因。切记:点明或是含蓄点明非常重要, 这是文章的“命门”。

2. 半命题作文, 就需要你有“七十二变”的本领

你要在命题者留下的横线上慎重地填入你将“变化”进去的内容。当然, 你能变得越小越好, “以小见大”吗?

示例:《与____相伴》

审题注意:相伴是一个过程, 可长可短, 可以是一生, 也可能是一段。如与同学相伴只是三年, 但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善于理解他人”的思想却可以终生相伴。这就是审题中的难点部分。

添加词语忌讳“大、空”, 如加入“理解、挫折、母爱、感恩、自然”都太大。我们要通过小添加, 反映上面的大主题, 如《与善良的你相伴》 (写善良的你理解人的事情, 由此引发自己人生如何去对待别人) ;《与30分相伴》 (它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 如何吸取教训) ;《与一碗清汤面相伴》 (母亲每天为我做一碗清汤面→一次特殊的清汤面→感受、理解母爱→自己也做一碗清汤面, 回馈母亲, 懂得感恩。反映“母爱”、“感恩”两个互补的主题) ;《与秋叶相伴》知秋去冬来, 逝者如斯;《与落红相伴》知化泥护花, 鞠躬奉献;《与残荷相伴》乃悟出淤泥不染;《与书香相伴》而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千秋远, 立意万代长!

3. 话题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话题作文, 你将获得“天马行空”的机会, 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大胆作文吧!首先你要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示例:以“真情”为话题作文

拟题引导: (1) 添加修饰语:《回味真情》、《窗外, 有真情在等待》、《牵手真情》、《真情, 不差钱》、《忽悠真情, 蹉跎人生》。 (2) 隐含真情:《谢谢你, 我懂了》、《温柔的教诲》、《因为严, 所以爱》、《抓紧·放手》、《白纸红字》 (写给阅卷老师, 表达真挚的感激之情, 可以采用书信体) 、《不能说的秘密》 (真情自在心中) ;《独上西楼》 (李煜的真情) 、《你的香肩扛着谁》 (黛玉的真情) 、《南山种豆, 东篱采菊》 (陶渊明的真情) 。

三落笔前要先“折腾”

把一件事写完整、写生动是学生基本能力的体现。记住:写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要强求“是我亲身经历的”, 要明确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的加工”, 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那么, 一件事情如何展开呢?首先要选择一件事的精彩之处, 细加推敲;其次对于选择好的材料, 要善于“胡思乱想”, 放胆“折腾”。再次, 注意结尾扣题。

例如作文题《凝视你的双眼》, 可这样来打开思路:

第一步:解决“写谁”的问题, 即选材。

生活写实: (1) 熟悉类:父母→亲属→老师→同学→朋友等。 (2) 偶然见到类:商场购物时营业员→走过大街时乞讨者→路遇无助的孩子→街道卖货的人等。

自然写实: (1) 鸟类:麻雀、鹦鹉、八哥等。 (2) 鱼类:常见的金鱼等。 (3) 其他小动物:小狗、小猫、小鸡等。

写虚材料: (1) 历史人物:屈原凝望江水的双眼→王昭君回望故乡的双眼→李清照写菊花诗时的双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双眼。 (2) 文学作品和影视中人物的双眼:黛玉葬花时的双眼→林冲忍辱负重的双眼。

第二步:解决写什么“事情”的问题!解决“为什么凝望” (哪些应详写, 哪些应略写, 人物描写重点刻画什么?)

情节构思:一次考试, 自己没考好向母亲说出实情, 母亲内心的苦痛、酸楚、无奈、无助之情涌满双眼。凝望母亲的双眼, 读懂母亲望子 (女) 成龙 (凤) 的心, 也读懂了母亲的怅惘!作为人子, 面对这双眼睛——愧疚、反省一起涌上心头!母亲为花浇水, 借以鞭策我!凝望母亲的双眼, 我的心也阳光般灿烂起来 (示例也可以写成功后父母“奖励”我的温柔喜悦的眼光) 。

对母亲的动作、神态、外貌要细细刻画, 尤其是眼神要富于变化, 赋予动态感。经典语言: (1) 我知道你没考好! (2) 我清楚你没用功! (3) 我原谅你过去的失败, 希望你从头再来! (4) 花和人一样, 花不浇水, 就会死亡;人不努力, 就会失败!

第三步:解决放在什么“环境”中写的问题。

如开头营造具体环境:春末, 花落, 风轻吹;残阳, 倦鸟, 步徘徊。

母子对话时的景物选择:客厅中久未浇水的几盆海棠花, 耷拉着叶子, 枯萎着花瓣——情景结合, 暗示苦果都是自己没有用功造成的, 为后文写母亲浇花教育我埋下伏笔。

第四步:解决表达什么主题的问题。

主题:母爱、母亲的理解与教育对我激励很大, 我也要奋起, 不负母亲期盼的眼睛。

第五步:解决采用什么结构的问题: (1) 小标题式 (可以直接用诗词做标题, 也可以自己拟, 如:一场考试, 一场寒;一番话语, 一番暖;一双聪慧眼, 一片灿烂天) ; (2) “三”字结构, 按时间发展顺序写作, 可以采用递进结构; (3) 书信类结构; (4) 镜头式结构; (5) 总分总结构; (6) 中心句引领的结构; (7) 悬念设计结构; (8)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创作。

第六步:解决“首、尾或者尾与题目”的照应问题 (精彩的开头与结尾的预设) 。

开头的预设 (首) :春末, 花落, 风轻吹;残阳, 倦鸟, 步徘徊。两种写作内容任选, 用情境引入正文, 先抑, 与后文的主题提升形成对比。

结尾的预设:妈妈, 凝视你的双眼 (扣住文题) , 我知道:春末, 花虽陨落 (扣住开头, 首尾呼应) , 但秋的果实正在含苞 (含蓄地提升主题思想) 。

第七步:解决融入什么样的诗词、名言, 在什么地方融入的问题。但不要牵强, 如:预计融入诗词, 体现没考好的心情: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剪不断, 理还乱;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3.一则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写作 篇三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

1.细读材料

这则材料说的是两个小孩合作分橙子,经过合作,一人得到了一半橙子,在得到橙子之后,都只用了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而把剩下的部分扔掉了,而扔掉的部分又恰好是对方需要的,这样看来,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是我们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那么如何确定立意呢?对于叙事性材料,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以果溯因”的方法去审题立意。

2.以果溯因

很多同学在审题的时候看到了这种浪费的结果,就围绕着资源互补,充分利用资源,或者谈各取所需等,这些道理不用说大家也都清楚,关键是从材料出发谈如何做到各取所需。

所以围绕着浪费,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到不浪费或者造成浪费的原因是什么?有一部分同学思考到了这一点,思考的过程是对的,但是仍然没有结合材料把握住重点,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解决浪费问题:

①不将肉和皮扔掉,分别榨成汁和做成面包再卖给对方(带着主观意愿去审题,游离材料之外)

②分工、合作(材料中两小孩已经通过合作分了橙子)

③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两小孩肯定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否则不会去争抢橙子)

……

以上观点都是没有紧扣材料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经过思考,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事先的沟通交流。

二、写作重点提示

1.材料作文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点材料,可以先由材料引入观点,一下列举由材料引入观点的方式:

(1)理性分析式:两小孩都需要橙子而共分一个橙子,在平均分配之后又浪费了一部分,而浪费的部分正式对方需要的,这让我们觉得可惜和遗憾。我们由于有着共同的利益而需要合作,但合作前,彼此应该有充分的沟通交流,明白各自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

(2)假设式:倘若他们事先说明各自的想法,也许橙子就不会被浪费了,从而使整个橙子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3)设问式:两个小孩各自取走了一半橙子,并且各自只用了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其它的扔掉了,造成了浪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他们没有在分橙子之前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2.这则材料作文不容易写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很难用到作文中去,只有关注现实生活的同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下面列举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用到的好材料:

①哥本哈根会议②建国初中非关系③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如美国的钢材和澳大利亚的羊毛④港澳两地,“一国两制”⑤两只刺猬互相取暖的故事⑥鳄鱼和牙签鸟的故事

【佳作示例】

沟通交流促双赢

两个男孩,一个橙子,通过协议,他们满意地分配了橙子,一人一半,相等的两份,可对于自己的一半橙子,他们各利用了一部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剩余的部分又都弃之不用,这不能不让人深思:这真的是完美的结局吗?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无疑是最高效便捷的做事方式,它能让人达到各自的目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事中的男孩在协商的情况下进行了合作,成功地分配了橙子,但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被弃而不用的部分原本也是可能被利用的,是什么导致资源被浪费了呢?

在分橙子的过程中,看似公平协商,其实却缺乏了充分有效的沟通,两个男孩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却没有告诉对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结果没有完全得到自己可能得到的东西,浪费了资源。

这无疑启示我们:合作固然重要,但合作中有效地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商家之间的合作是必须的也是经常的,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双赢,在合作前双方必定进行有效的协商交流,说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双方各取所需,物尽其用,这是十分和谐的结果。不仅在商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不仅关注专业是否对口,还要和应聘者进行适时有效的交流,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使决策更加地合理,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化。

这些无疑是沟通促进了,但现实中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获此益处。在当前环保形势日趋严峻之际,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加强沟通与合作,互相帮助,维护地球母亲的健康,但双方并非如此,只是互相指责推诿,导致一系列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充分的沟通时合作的前提,只有事前充分的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要想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下一次,当你面临类似“分橙子”的事情时,你将会怎么做呢?

【点评】这篇作文紧紧围绕“有效沟通”和“双赢”来说,中心突出。行文思路严密,首先由材料引入,提出问题,亮明观点,接着举例论证,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举的事例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比较充分。文章结尾也耐人寻味。唯一遗憾的是,作者的语言功力还不是很强,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4.高一叙事作文高一感悟 篇四

来到这里已经很久很久啦,每天都是一样的节奏,在笑声,忧伤中过着漫长而又短暂的生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清楚将会什么时候结束。

还记起刚来到这个学校军训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刚从初中出来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整天在沉默中不知道感悟着什么。慢慢的知道了,这里有好多自己的同学,小学的初中的都有好多。见面了,都在陌生中带着熟悉的微笑,又擦肩而过,没有了任何的印象。在艰苦暴晒中走完了军训的生活!

接下来又是自己新的起点,还记起小姑第一次带我走到这个教室的时候,看着老班很熟悉,不禁让自己想起小学时的宋老师,慈祥的微笑似乎又浮现在脑海里。如今我们都已经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起生活着,她关照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生活着,在她的鼓励下,让曾经悲伤过的自己又找到了自信,不再难过,选择了忘记过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没有感觉到是高中生活的我,没有尝到曾经和现在的痛苦,只是漫不经心的没有计划的颓废着自己的生活,看到老班,似乎像看到了老虎,一直小老鼠马上就平静了下来,学着自己的同桌开始努力学习。一直到期中考试,才明白自己是个做什么的!

也许是长时间的欢乐让自己忘记了烦恼,突然的袭击又让自己尝到酸酸的味道,心里难受极了,每天都会听到妈妈的骂声,爸爸的叹气声。还好,爸爸是个理解人的好爸爸,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并没有向失去触角的蜜蜂一样,在到处找方向,而是很明确给自己指导,让我在悲伤中,忧虑中,担心自己的样子中看到了一丝阳光。当然,快乐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悲伤的日子不会那么难缠,一直围绕着自己转。在忧伤的徘徊中过着找到结果的日子。

如今,都期终考试完了,自己来这里反省自己,都不清楚悲伤是什么啦,只知道让自己努力的微笑,跟着大家一起微笑,笑到天荒地老……

5.高一叙事作文:有趣的比赛 篇五

每个班的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班更不例外,参赛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比赛即将开始,我和两个高个子男生站在最前面,还有十几个重量级的同学站在后面,我们全都叉开双腿,两脚紧蹬水泥地,重心往后压,等待“开始”的号令。

随着一声直冲云霄的哨声,我们班队员立刻变得“杀气腾腾”,都用足了力气往后拉,开局就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六(1)班也不甘示弱,很快他们就扳回了局面。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一开始,绳子在中间纹丝不动,好像在想:我应该去哪一边呢?我去六(1)班,六(2)班会输;我去六(2)班,六(1)班会输。我到底该去哪一个班呢?要是两个班可以一起去就好了。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努力着,绳子却一动也不动,好像要永远停留在那里。我们班的高子晨,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两个铜钱,嘴绷得紧紧地,腮帮子也鼓了起来,只见他浑身使劲,那股力气全集中在了脸上,将整张脸都憋的通红,如果再配上一副美髯,真就成了红脸关公了。

这时候,双方都消耗了太多体力,绳子也像喝醉了酒,变得摇摇晃晃,这是要逼着我们出“绝招”呀,最后一次,我们齐压身体拼尽全力,要冲刺了,拉拉队也更加卖力地为我们呐喊助威:“六(2)加油!六(2)必胜!六(2)加油!六(2)必胜……”绳子上的标记开始向我们这边移动,你看,动了一点,又动了一点……差一点,还差一点……随着哨声的又一次想起,周围爆发一阵响亮的欢呼声――我们胜利了!

6.高一叙事作文:我们的幸福 篇六

午后的阳光最温暖,散发着微微松香味照耀在大地上。我被琦硬拉着到操场上散步,一边和她谈天侃地。我们正聊得高兴,突然听见有人叫我们。

琦!姝!这边!

听到这种软绵绵的声音,我们就知道一定是佳。我们俩答应着回过头去,果然看见雪白皮肤,小小眼睛的佳向这边招手走来。

哎呦,可算见到你们了,我找了大半天呢!佳望着太阳说。

咦,佳,你不是在XX中学吗,什么时候转到这里的?我略带诧异地问。

是在前天,星期一。哎呀太想你们了,来让我抱抱!佳一一将我们搂在怀里之后,又开始了她那亘古不变的耍人把戏---挠痒。我和琦被她挠得连连求饶,她才带着亮晶晶的汗珠和微笑缩回手。

就是的就是的,想死你了!我点点头说。琦倒是镇定,她说:我在。

星期五那天,佳递给我一张同学录,要我填写。看来她要回吉林是真的了。她拍着我的肩,说:以后好好过,猪!我有些不舍地微笑。

我认真地填写了那张表,然后亲自还给了她。当然了,中午的时候我又被她拉着出去散步了。虽然她和我不是同一个班,但她转来后总喜欢中午来找我,然后出去玩。

我对后面的男生炫耀:你看我人缘多好!接着蹦蹦跳跳地出去了。毕竟佳快离开我们了,我暂且离开朋友们跟她在一起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阳和琦就这样跟着她在操场上转啊转。我们听她讲笑话,看着她的镜框在阳光下闪啊闪,那是耀眼的光点。佳眯着小眼睛,向着太阳的方向站着,一个劲地与我们聊天。

那期间,本来不怎么熟悉佳的我就这样喜欢上了佳。

7.高一作文教学初探 篇七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 作文教学无计划,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人慨叹, 最难教的是作文, 最好教的也是作文。最难教是因为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 没有系统的作文方法和技巧, 没有固定的作文课时, 即没有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权威依据。每个语文老师的作文课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语文素养密切相连, 如爱好写作的老师多讲一些, 写作一般的老师讲得比较少。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最难教还因为教育对象虽然是一群十六七岁的鲜活的生命, 他们意气风发, 情感丰沛, 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渴望理解和交流, 个性张扬, 对未来充满向往。但是高中各科沉重的学习任务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家———学校, 两点一线, 读书———吃饭———睡, 三位一体的生活抑制了他们原始的创作冲动, 以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科上, 在书山题海中寻求一时的满足和快感, 于是开始漠视语文, 尤其是写作。最好教是因为作文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需要备课, 写一个作文题目在黑板上就可以混一节课, 主管部门也无话可说, 加上批改作文时给学生一个好分数, 评讲作文时把写得好的念给大家听。这样课前无计划, 无目标, 课后无反思, 无总结,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2. 中学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

近年来, 全国高考作文的大趋势是变话题为材料作文, 因此从高一就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 做各种各样的材料作文, 即使学生对材料茫然不知也要亦步亦趋。老师一边从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给学生讲材料作文的技法, 一边让学生读相关的材料范文, 把他们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这样能提高作文分数,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学校、社会对老师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殊不知, 训练的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作文不是“我手写我心”, 心有戚戚焉, 并一吐为快, 而是挤牙膏皮, 凑字数, 应付交差。

二、有效增强高一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 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激活学生的记忆, 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 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

这个工作必须从高一抓起, 把每周的晚自习上成作文课在课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抛开一切作文之外的附加条件, 潜心于本真的作文教学。

面对高一新生, 为了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让他们自由作文, 结果多半以亲情和友情为主题。概括起来表现亲情的经典题材是下雪天送棉衣, 下雨天送伞, 半夜生病送医院, 深夜灯下缝补衣服等, 千人一面, 大同小异。表现友谊的是同学帮我打饭, 灌开水, 早上像爸妈那样提醒起床生病时自掏腰包给我买药等。可见学生的作文不但素材陈旧, 枯燥, 脱离生活实际, 而且思想浅薄, 缺乏境界。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死记硬背, 生拉活扯, 移花接木不是作文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以亲情为话题进行的实战指导。

我开始讲故事, 现身说法, 第一个故事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那是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因为做错事被妈妈打了 (在灶里烤木材, 没把火埋好, 材烧毁了, 还殃及了一些家什固发现及时, 没有酿成火灾) , 一气之下没吃早饭就去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也等于是负气离家出走, 心里很委屈地想, 饿死算了。一到学校见了自己的伙伴, 早就把这些倒霉事给忘了, 只是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 有点头昏脑涨的感觉。那个时候, 我没有零花钱, 即使有, 学校也没吃的东西卖, 有点后悔, 不该任性, 但还是强打着精神上课。大概是第三节课, 杨老师的几何, 我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一心只想吃东西。这时我听到同学们小声的说话声, 有的还不停地朝教室后面看, 我转过头去一眼就瞥见了我的妈妈, 她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惊恐、拘束地站在教室后面, 面对讲得很投入的老师她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给老师告了假, 拉着妈妈走出了教室。我流泪了说不清是惊喜, 还是羞涩, 总之, 满腹的委屈烟消云散。从此我不再与妈妈赌气, 做事更谨慎小心。但今天想起这事仍然倍觉温馨。”听了我的叙述,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第二个故事是“拐弯处的爱”:“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严厉、父亲的呵斥耿耿于怀, 认为父亲不爱他, 很郁闷!一天, 小男孩与同学上学, 父亲跟他们同行了一段路, 在岔路口分手了, 小男孩不停地数落父亲的不是, 他的同学跟他打赌说:‘你信不信, 你的爸爸会在路口的拐弯处回过头来看我们。’小男孩说:‘除非太阳从西边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是把头将信将疑地扭了过去, 正在那一瞬间他爸爸也正回头朝他们望, 无言的对视融化了小男孩心中的坚冰, 小男孩释然地笑了, 很轻松地奔向了学校!”

第三个故事:“一个边远山村的女孩, 高考前几天回家调整, 相依为命的妈妈很疼爱女儿, 为了慰劳女儿高考复习的辛苦, 为了减轻女儿暑天的酷热, 妈妈跑几十里赶集买了个西瓜回来切成块状叫女儿吃, 每次女儿也叫妈妈吃一块, 妈妈都找各种理由推辞说不喜欢这玩意儿, 女儿信以为真, 把所有的西瓜都吃了, 可不经意间她发现妈妈收拾桌子时, 在啃她没啃干净的西瓜皮, 而且津津有味。她一下子恍然大悟, 内心除了甜蜜, 更多的是酸楚, 眼泪涌出来了, 但她不能让妈妈发现, 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在高考的考场上正是以这则真实的故事, 用一颗赤子之心作文, 打动了改卷老师, 获得了作文满分!”

孩子们,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低之别,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一切, 是否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

教室里开始不平静了, 孩子们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了, 一个个跃跃欲试, 都好像有话要说。

我趁热打铁, 发下作文纸叫学生二度作文, 重写亲情话题。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 风景各异, 一篇篇都是父爱母爱的颂歌, 一段段都是孩子内心真情的倾诉, 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改第一次作文华而不实的作风。

其中一个孩子写她寄住在姨妈家, 尽管衣食无忧, 但看到姨妈与表妹的黏糊劲, 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酸溜溜的, 很想妈妈。

另一个孩子写在万家团圆之时, 她和奶奶、妹妹在家过年, 十分冷清, 没有年味, 此时她没有怨恨妈妈不陪伴自己, 而是担心妈妈, 含辛茹苦, 只身在外, 有家不能回, 妈妈你的年是怎么过的?瞬间我觉得他们长大了, 从依赖变得自立自强, 有一种强烈的责任自觉。

二度作文让我明白, 孩子们是多情的, 老师要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活他们的记忆, 激起他们沉睡的热情, 从而形成创作的冲动, 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他们就会一吐为快, 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有了丰富生动的内容, 再谈作文思想的锤炼, 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及时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要快, 而且必须写评语, 这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不但可以就写作谈写作, 还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亲其师, 信其道。

评讲作文, 朗读, 贴墙, 交流, 多种方式并举, 对于有特点的在班级朗读, 比较优秀的贴墙, 并拿到其他班级交流, 语言和立意俱佳的推荐报刊发表。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成就感, 从而形成比、学、赶、帮争先恐后的写作局面。

8.作文叙事五诀窍 篇八

诀窍一:“真”

作文在对所述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改造、加工和重组时,要注意对现实的真实反映。特别是想象,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夸张、变形时,别忘记了最终目的仍是为了反应生活的本质与真实,对真、善、美进行展现与赞美,对假、丑、恶进行揭露与鞭挞,对事物特征与发展规律进行探求,对时代、历史进行认识与把握。

诀窍二:“假”

写作文,尤其是叙事,不能照搬生活,要注意加强其故事性、虚拟性,注意新、奇、巧与情、趣、悬念的结合,力求在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情趣之中,使人可以耳目一新,欲传之而后快。

诀窍三:“亮”

叙事要特别注意细节的丰满、生动,不要只是搭一个故事的大框架,使读者感觉空洞抽象,缺乏血肉,毫无生活气息。再者,要注意场面描写应烘托出场面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诀窍四:“厚”

叙事要注意“急流安闸”。在高潮出现之前。要注意多拐几个弯儿,多一些起伏变化,使作文内容力避单薄而曲折浑厚起来。这要求作者善于发挥和穷尽情节蕴含的最大限度,不要急于追求高潮的出现,把“底”抖出,以致一览无余、单薄乏味。

诀窍五:“人”

9.高一叙事作文 :我的梦想 篇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伟大的,幸福的,遥远的,就是梦想带我们去我们想要去的每一个地方,做我们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梦想使每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去开矿。

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有的梦想当大明星,有的梦想当一名美丽的空姐,而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医生,一名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医生,来到这个学校起我更是要好好学习,我读卫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治好妈妈的病。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是个冰冷的冬天,妈妈总是大清早地起来为我们准备吃的,好让我们三姊妹吃饱了去上学,那时候很冷,我看到又一次妈妈生病了还不忘给我们煮早餐,中午我放学回到家中看到妈妈很难受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那个时候我真想那件事是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不愿看到妈妈那么难受、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能够帮助妈妈的办法就是要好好学知识,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医生就可以把妈妈身上的病给治好了,妈妈为了送我读卫校也是很不容易的,都是靠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了,现在的我只能用的成绩来报答我伟大的母亲了。

10.高一叙事的小作文 篇十

为孩子过生日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对于我们这些远离父母亲人的留守学生而言过生日就是一个奢移的梦想了,但是在我们班这个梦想实现了,因为每到学生生日时班主任就会为学生送上蛋糕,为学生祝福,让我们在浓浓的爱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师生之间无隔膜成为了艺术班的特点。我想不仅在艺术班,在全校中也应该是这样吧,这也是我们乐的缘由。

师生之间无隔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向老师讨教、向老师学习,有了这些我们不快乐也是很难的。

我在《“四大天王”——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篇文章中介绍我们班的语、数、英和专业课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雷厉风行、严中有爱,数学老师平易近人、为人幽默,英语老师温柔似水、有着母亲般的慈怀,专业课老师严而有格、刚柔并济。

今年我们专业课又增添了一门课程电脑设计课,这位设计老师也是温柔善良、待人和蔼可亲,我们的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已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引导我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师生之间的乐也是有此而产生的,在乐中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有了这些我们怎么会不乐呢?

11.比较法在叙事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一、在比较中学会积累素材、提炼主题。

“在结构布局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这些文本表层的篇章问题,而是在一篇文章中,你用什么基本的事实材料来体现你的文章中心、立意。”所以写作首先要解决选用什么样的素材问题。获取素材的途径有两条: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从艺术作品中思辨而得。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这些认识往往浮在表面,大多处在肤浅、芜杂状态,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素材。通过对范文素材的比较分析,学生在理解别人看法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触角就会延伸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相同的、相似的、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材料和思想很有可能不断的浮现,能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的,甚至熟视无睹的生活点滴给“挤”出来。

首先,是挑选典型的范文,我选择这样两类:同一话题,情感主题相似,故事材料新颖;同一话题,材料相同,观察角度不同,情感体验独特。

第一种类型,例如,以“亲情”为话题,同是体现父爱,有不同的选材:(一)在一个傍晚,当小朋友们把胆小的我独自留在悬崖上的时候,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这次经历让我受益终生。(七年级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二)小时候我跟父亲去洗澡,父亲把我抱在腿上轻轻给我搓澡;过年时父亲带我去镇上置办年货,用省吃俭用的钱给我买小人书和小花鼓;我把课本撕了几页叠“方宝”(一种游戏)被不识字的父亲打,晚上他却默默的帮我压平粘好。(《高中生优秀作文》)对这2篇范文,我要求学生在选材上进行比较评析。如,可以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第一篇);可以写生活中琐琐碎碎的镜头(第二篇);可以通过不同的故事表现人物的多个方面(第二篇);这种比较评析的过程,可以触动学生的真实体验,不断联想到新的材料产生新的想法。

第二种类型,例如以“我的老师”为题,有两位学生写了同一件事:物理课,一位同学课上睡着了,当时正好讲到了有关声的知识,物理老师叫醒了他,说:“虽然我嗓门大,但一定不是噪音,这位同学在我优美的乐音中被催眠了。”一位同学侧重表现物理老师的幽默,表达喜欢这位老师的情感。另一位同学恰好就是那位上课睡觉的同学,他赞扬了物理老师巧妙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因为角度不同,提炼的主题、叙事的详略、语言的选择自然不同,两篇看似相同的文章各有千秋。

二、在比较中学习技巧、互评修改。

叶圣陶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具体实施如下:1、教师将同一话题的几篇不同层次的文章发给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中考作文的统一标准,评出一、二、三、四几个档次,并写出评语。2、在全班内交流结果,由组长发言。3、对于一等作文,找出其亮点,有针对性的练习仿写;对于其他档次的作文,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换写。(这一环节不要求当堂完成)4、交流仿写、换写的内容,推选出最好的。5、把原文和仿写、换写后的文章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比照参考。这种模式,融阅读、赏析、修改、写作于一炉,提升联想和想象的质量,效果较好。

三、作文教学中使用比较法的特点。

1、培养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用比较法学习写作,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法可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产生尝试写作的愿望。同时他们还可以从对比前后所写文章的差异中,切实感受到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增强写作信心。

2、提高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较法的应用,以阅读比较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为一炉。学生带着评析的心态、写作的目的去阅读,最能发现文本的妙处。

著名作家陈丹燕说:“写作其实是一种寻找合适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方法,和选择穿什么衣服有很多相似。”比较法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就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

12.的作文高一叙事文 篇十二

一、高一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辨

1.“讲”在“写”之后, 切勿本末倒置

这是高一作文教学的第一点思辨。作文能不能教? 语文老师有没有作为? 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有关专家说过, 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 作家是社会培养的。高中更不培养作家, 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并不是完全无作为, 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 用什么方法教。现在的中学里天天讲作文课, 却收效甚微, 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这点教学思辨的关键在于, 教作文靠“讲”不成———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讲”作文。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 讲如何作人物描写, 如何描写环境, 如何结构, 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 如果要讲, 那“讲”要在“写”之后, 切勿本末倒置, 就学生的作业, 讲他的得失。教师先讲作文八法行文十大捷径, 让学生照猫画虎, 那是行不通的。

2. 分清文体, 明确写作方向

一次考试后, 我询问学生作文写作选择的是什么文体, 我自然地期待他回答的是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但他回答说他写的是散文。华东师范大学版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题目是“十六岁, 我想说……”, 有学生写作之后向我提出疑问: “老师, 这个题目是一定要写一篇散文吧?”这两个具体实例说明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文体,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在他们的意识里并存, 没有按文体写作的意识。

这是一种有偏差的文体分类思路。记叙文与议论文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分类, 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 前三种记叙、议论、说明可以独立构成文体, 形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而散文的划分是从文学体裁的角度, 而不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所以与散文相并列的概念是诗歌、小说、戏剧。所以, 学生不能讲“我写的应试文体是散文”, 因为散文与记叙文与议论文都有交集。从内容选材的角度来看, 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散文, 那就应该归为记叙文; 如果是哲理性的议论为主的散文, 同时辅以华美的语言, 这样的散文就应该归为议论文。所以, 在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明白, 他们所写的应试文体只有两种, 要么记叙文, 要么议论文, 这是进行进一步写作训练的方向与基础。在高一阶段, 理清文体分类思路, 才能明确写作的方向, 才能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有的放矢。

二、高一作文教学几点具体指导

1. 记叙文的叙议结合

首先, 运用夹叙夹议手法的作文是记叙文, 是记叙文就意味着记叙的篇幅必须占主导地位, 权重很大。而议论的篇幅只能在记叙的事例之后加一两句比较精警的议论, “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这是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最合理的构成。

要写出叙议结合事理相融的记叙文, 学生的实际写作困难在议论部分, 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态度, 有时无的放矢, 不能揭示规律, 或者矫揉造作、上纲上线、生搬硬套。

要恰当巧妙地运用叙议结合, 使议论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做到事理相融, 有三个简单易用的方法:

( 1) 对事例进行分析。这是最常见的议论方法, 是对叙述的事件加以分析, 分析事件的意义, 剖析事件的实质, 揭示蕴含的哲理。

( 2) 对事例发感悟。对事件发感悟是最易操作的议论方法, 在叙述事件之后生发开去, 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如高一课文《邂逅霍金》, 这就是感悟, 作者的领悟就是议论。

( 3) 对比性议论。这种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件进行阐释、挖掘, 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 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通过对比, 揭示主旨。比如学生习作《阳台记》中, 学生会先写到自己因为日趋繁忙的学习生活而淡忘了阳台, 后来因为朋友对阳台之美的发掘, 她才意识到原来美与自然一直就在她身边。

2. 议论文的具体论证过程

在议论文的写作实践中, 学生一般能做到的是议论文有观点, 且基本鲜明, 行文的整体结构也能体现并列或者递进。写作困难在于具体的论证过程, 大多数人往往写着写着就成了举例子外加一句话总结, 对中间的议论过程不知如何下手, 思路模糊混乱。

应在中心论点明确的前提下确定每个分论点, 以清晰的结构组成全文, 对分论点的论述过程也就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

对分论点的论证过程可以用以下方法构成: 分论点 + 正面道理论证 + 事例及分析 + 反面道理论证 + 事例及分析 + 总结。例如《论语》中的一段: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夫子的感叹。颜回是我贤能的学生啊, 这就是分论点。然后, 为什么说他贤能? 因为他安贫乐道, 吃得简单, 住得简单, 这是例证。接下来是对比论证, 人都不堪其忧, 但是颜回也不改其乐。最后再总结。

所以, 论证过程的思路可以梳理为: 观点亮出来, 加正面的道理论证, 事例一方面要和前面的道理结合起来, 一方面也要有点分析, 再加反面的例子, 从正反两面来说, 或是一种对比, 再加事例分析, 最后加一个总结。每个分论点所在的小节均可分解成以上六个部分, 每个部分两三句话, 这样简单一点, 我们只要逐个完成目标, 就能把一个小节写好。避免每次都是没什么论证就直接把结果写出来, 太草率了。如习作《极限》就很好地体现了此论述过程:

对于个人来说, 极限就是以自己的现有能力难以达到的目标。人是有超越极限的精神的, 这是支持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动力, 也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观力量。虽然达到极限是那么困难, 但是顽强的人们总是去努力超越它。因为只有超越了它, 人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发出耀眼的光芒。美国自行车手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 却用瘦弱的身躯赢得了环法大赛五连冠的荣誉, 超越了生命的极限。相反, 如果人类在极限面前一直畏缩不前, 将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文明。没有爱因斯坦等人对经典物理学极限的超越, 人类就不会了解精深的现代物理世界; 没有莱特兄弟对飞行极限的超越, 就不会有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 是对极限的超越改变了世界。

13.高一叙事作文:我的收获 篇十三

正文:我的收获

曾几何时,望惯了天边的云卷云舒,听惯了海边的潮起潮落,赏惯了园中的花开花零,一时间竟想不起这些年我真正收获了什么。是那些在黑板上的半角字符,还是那起伏不定,忽高忽低的学习成绩。也许,都不是。真正收获的,是中学四年,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

Chapter One浓浓稚气,淡淡笑容

闭上眼睛,眼前浮现的是四年前背着书包,第一次踏入学校大门的情景。,怀着无限的憧憬和一点的不安,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第一次走进了中学。半圆形的教学楼透着这个学校浑厚的底蕴和因为学习的成功而应有的傲气。我被学校所折服。四周都是像我这样稚气未脱的脸颊,自己背着书包,有着骄傲,也有着自信。然后是进教室。穿着挺括的白衬衣的Z老师理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流行的三七分头,意气风发的站在讲台上,手上是一本黑色的点名册,笔挺的西裤和程亮的皮鞋,是精英老师的典范。

我的收获

Chapter Two致我亲爱的Y老师

数学课了,进来一位穿着笔挺西装,打着领带,胡子没有,头发不长而且整齐的帅老师。滑稽的语言,夸张的行为,还有风趣幽默的上课风格使我们在数学课上流连忘返。Y老师在我心中是完美的。可是时间一长,却发现Y老师是位有着不羁生活情趣的老师。胡子拉碴,头顶鸟窝,衣服反穿,还喜欢带红军帽,在走廊里亮上一嗓子的“怪叔叔”。记得初二的那场足球比赛,Y老师穿着几近散架的衣服上了场,经过四十分钟的死撑,那衣服不堪重负,终于破了一个洞。之后愈演愈烈,一个洞变成了几个洞。

Chapter Three伴着泪水,挥洒汗水

第一次运动会,我们班秉承着预初的一贯作风,在自办比赛是又叫又跳,不服功劳的,我们班的成绩稳居前三,比赛后,Z老师破费请客,每人一份的肯德基蛋挞让我们又一次欢腾起来。

四年后的10月,最后一次运动会,聚集着全班的辛酸与汗水。也许是天的注定,我们的最后一次运动会要以屈服和心酸结尾。因为抽签的仓促,我们站在了第三跑道。因为天公的不做美,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因为我们的不幸运,第三跑道没有铺防滑垫,因为我们的失误,原本使我们夺冠的希望的两位男生接连摔倒,但因为他们的坚强,因为更快更远的体育精神,他们站起来再一次冲向终点。是的,我们输了,但是却没有失败。在意志上,我们战胜了对手,收获到了坚强意志的胜利果实

Chapter Forever蓦然回首,尽在灯火阑珊处

14.高一的国庆节叙事作文 篇十四

因为去的路上,爸爸的驾驶技术一流,能把车子开得又稳又快,所以我们被称为“飞机”。到了温州的时候,小郎叔叔的车子不小心亲了杨杨姐姐的车屁股,杨杨姐姐车屁股被亲得稀巴烂,开起来声音很大。而小郎叔叔的车子安然无恙,就像坦克一样坚硬无比,所以杨杨姐姐的车子被称为“拖拉机”,而小郎叔叔的车子当然就成了坦克。到了第三天,二宝叔叔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因为他的车子是越野车,所以我们赐与他的车子“装甲车”荣誉。

这次自驾游,令我记忆尤新的是在牛郎岗沙滩上。我们一来到沙滩上,金灿灿的沙滩映入眼帘,辽阔的大海向我招手。我迫不及待的换上泳衣,奔向了大海妈妈的怀抱,在她那温暖的怀中尽情的游泳。

沙滩上很多小朋友在玩海洋球、大朋友们在捡贝壳、还有好多人在赶海。。。。。

和我一起去的一个小男孩名字叫“郎郎”,我和他一起玩了海洋球。爸爸帮把装着我们俩的海洋球推进了大海里然后放开,我们随着海浪又被推了回来,感觉就像在太空里一样,我们失去了平衡,站也站不起来,害得我们在里面摔了好多个更头,膝盖擦破了都不知道。

15.第14课时记人叙事文的阅读 篇十五

记人叙事类记叙文,是指那些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断,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以表达作者情感倾向或人生思考的一种文体。在历年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中,这类文体出现的频率较高,一般占40%左右。它一般主要考查以下知识及能力点:

1.对主要事件或内容的概括能力。

2.对写作层次或思路的把握能力。

3.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形象意义的分析能力。

4.对作品主题思想或作者情感的归纳能力。

5.对写作特色的鉴赏及精彩词句的品味能力。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2011·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 完成1~4题。

(1) 儿子上初一以后, 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 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 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2) 我知道, 儿子长大了, 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 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 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 才有一些得到吧。

(3) 有一天下午, 儿子复习功课, 累了, 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 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 倚在我的怀里, 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 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 我还得复习呢!”

(4) 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5) 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蒙眬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6) 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地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7) 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8) 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9) 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10) 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 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2)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13)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 (4) 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说第 (10) 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 (7) 段中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亲爱的同学,怎么样?你做得还顺手吧?不过,据老师了解,同学们在答这类阅读试题时,常常会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失误:

一是文本意识淡薄。答题时不能很好地阅读全文,而是直接根据题意到文中找答案,结果往往不是答不对题,就是答案挂一漏万。譬如第1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文中“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心理上与父母欲近还远;等等。然而,不少同学由于没能仔细阅读全文而把最后一点给遗漏了。

二是审题过程马虎。在作答时不能仔细地审读题干, 特别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准确地把握题意, 而是仓促作答, 这往往导致答案偏离题意而造成不应有的失分。譬如第2题, 主要考查的是对精彩词句的品味能力。其中第 (1) 题考查对词语语境意思的理解, 这里的“受宠若惊”一方面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另一方面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第 (2) 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 这句话以比喻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 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亲昵的惋惜、怅惘。然而, 有的同学因忽略了“语境”而只解释“受宠若惊”的意思, 有的同学因忽略了“表达效果”而只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再如第3题, 主要考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能力。这个结尾一方面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 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 使文章完整而紧凑;另一方面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此外, 它还暗示“我”希望与儿子相处的时间能够长一点, 表达了浓浓的亲子之情。然而, 有些同学因忽略了“韵味”而只知道它在结构上前后呼应, 却忘记了分析它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三是语言表达随意。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部分同学在通过读文、审题思考有了答案之后, 却往往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规范而准确的表达, 甚至在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或病句等现象。譬如第4题, 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其意义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答案不求一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是, 对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有严格的要求。

作答时,先要认真揣摩指定的文段及“链接材料”,准确把握三位父亲的性格特征;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他们的异同之处;最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表明观点,并简要地阐述理由。有同学会因没能先亮明观点,或阐述理由不充分,语言表达不简洁而被扣分。本题答案示例:(1)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单粗暴。(2)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自省与自责。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1) 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2) 13岁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3) 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20美元,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25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4)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5)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纽约做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冲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 (1)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6) 他笑了 (2) ,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7)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8)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试分析第 (1) 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上一篇:公司合同管理流程下一篇:基层干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