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09-1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1

数学活动《小熊请客》是以故事小熊请客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带幼儿进入数字、圆点、实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学习中。活动流程是这样的,我先通过导入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朋友—小熊,并出示小熊的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一个环节:看!小熊今天请了一些小动物,还分别给它们准备了一些食物,并出示图片。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小猫、小狗、小鸡、小猴等,孩子们很是喜欢。所以让他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有谁。

第二个环节是是请客人用餐,根据小熊为朋友们准备的食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数一数,小猫吃了几条鱼如:1、2、3、4一共有四条鱼。并让幼儿根据盘子里的食物数量给圈点涂色,吃了三条鱼就涂满三个圆点,再找到对应的数字3,将数字圈起来。接下来的小动物方法同上面一样,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第三个环节是是让幼儿在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上进行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适时提醒启发他,边巡视边指导。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进行一个点评,对幼儿在做的过程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不足之处和调整:在此次数学活动中,第一环节中我觉得我准备的还不是怎么充分,应该做一个PPT,把小熊请的小客人逐一的出示出来,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分别给它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利用幻灯片的形式让这些食物显现出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忽略了教幼儿数东西的方法,如小鸡吃了四条虫子,应该手指头先指好第一条虫子,开始数,这样能避免少数或多数的情况发生。在让幼儿进行涂圆点和圈数字的时候我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可以手绘一张图,老师先示范怎样涂和圈的,然后再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做一个榜样,最后在让能力弱一点的涂和圈,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讲评的时候,可以拍下幼儿操作中错误的地方,而不是拿幼儿的本子上来评讲,这样会导致有些坐在后面的幼儿看不清,本子可以放在桌子上,不要拿在手里,避免有些幼儿玩手里的本子不认真听。对于能力差,做的不好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如告诉他只要把刚刚说的那些错误改正了,就能像其他幼儿一样全对了。最后活动延伸的时候我可以把它延伸到区域活动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如制作一些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小青蛙吃了几条虫子,并涂一涂圆点,圈一圈相应的数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乘法口诀的教学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本课设计新颖,富有情趣,体现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3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从“低位加起”是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之一, 这在课改之前的人教版教材中均很明确。实践证明, 这一规范对提高笔算进位加法的正确率及学生的计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却对此做出了修改, 把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改为“既可以从低位加起, 也可以从高位加起。”

这一修改,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此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 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实验规定, 在二 (1) 班教学时, 按照教材编排, 同时教学两种算法,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二 (2) 班虽然也教学两种计算方法, 但必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规范:“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在课堂上, 由于知识正向迁移的作用, 两个班的学生都能由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从个位加起, 又可从十位加起”之经验, 很快得出了进位加法的两种计算方法。在 (1) 班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对两种算法的优劣没有倾向性意见, 最后选择从“高位加起”的学生占60%以上。在 (2) 班教学过程中,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两种算法的优劣比较,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笔算进位加法从高位加起的不便, 最终确定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从低位加起”。

一天后, 我们进行了课后测试, 发现 (2) 班除了个别学生因忘了进位出错外, 无其他错误, 正确率为98%, 而 (1) 班的学生除了犯有 (2) 班同样错误外, 还出现了15+27=312类的错误 (学生因先算高位, 个位进位的1不知如何处理, 直接写在了十位与个位之间) , 正确率为8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笔算进位加法如果从高位加起, 有两种算法。其一是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需要进位时, 再修改高位上的结果, 这种方法无疑是不方便的。其二是先算出高位相加的和暂时不写, 同时心算低位是否产生进位, 如果有进位, 加上进位得出高位的和。这种方法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不适合二年级小学生。当学生选择用“从高位加起”进行笔算进位加法时, 往往会因思维能力不足, 而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有的就顺手在高位结果的后面写上了低位相加的和;有的则是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不知如何处理, 而把低位相加的和直接写在了高位和的后面。

为了进一步探究笔算进位加法的教学模式, 我们又对其他几个学校任教二年级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笔算加法“从十位加起”一般都避而不谈。

教材安排此教学内容的目的, 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然而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可能会事与愿违,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给学生的计算思维造成了混乱, 也不为一线教师所接受。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建议教材对此内容进行修订:在编排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时, 出示“既可以从个位加起, 又可以从十位加起”, 而在编排进位加法时去掉“可以从十位加起”的说法。这样, 一方面可引导教师在进行不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 可引导教师在进行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开展两种算法的比较和讨论, 使学生经历算法由多样化到规范化的过程, 达到既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二、“用数学”的题材选择正确吗?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2~6的乘法口诀”例6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图片来呈现的 (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例题的教学要求:在收集数学信息的基础上, 理解并掌握用乘法来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而刚刚上过的例5 (见下图) 也是一道用图片呈现的实际问题, 且涉及的数学知识为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教材怎么会把难的例题编排在前, 而把简单的、基础的例题编在后呢?《教师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例5属“式题”, 例6属“用数学”。“式题”与“用数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一时感到迷惑, 《教师用书》也没有具体说明。

当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后, 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例5及其配套练习题全部是用图片呈现的, 图中反映的信息对列式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面对着图片,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是“几个几在相加”, 而且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从图中数出来的。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属于直观形象思维, 由此可见, “式题”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看图列式。

在例6的配套练习中, 虽然不少题目仍然是以图片为载体呈现已知条件, 但图片仅仅起着引起学生注意, 使题目形式活泼的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需要通过想象、分析来确定其数量关系是“几个几”相加, 问题的答案更不可能从图片中数出来。解题时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抽象思维来分析思考, 所以“用数学”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教材先安排“式题” (例5) 再安排“用数学” (例6) , 其编排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脉络,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努力体现数学的运用价值。然而虽然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但“用数学”例题的题材选择却过于直观, 致使教师如不深入钻研教材, 将难以把握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 (据调查, 对于二年级“用数学”的教学, 90%的教师都是就例题教例题的) ,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课改之后, 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教材留有较大空白, 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一方面由于教师平常事务繁忙, 用于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另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尚不具备开发教材的能力。为此, 轻视教材的作用, 盲目强调教师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做法极有可能会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是不可取的。

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使学生变“要我复”为“我要复”。

2、在复习中注重知识的查漏补缺、方法的举一反三和能力的逐步提高。

3、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让学生更能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了这份快乐,我们不但要“温故知新”,更要“知新温故”,这才是有效复习的快乐选择。【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二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2、通过复习、训练使学生初步知道(几种)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能归纳与整理阅读的方法 【复习准备】 PPT、资料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谁知道2010年是什么生肖呀?老虎大王在虎年来临之际,要选拔“虎年聪明大使”,今天它来到了我们班选拔,我们有信心闯关成为“虎年聪明大使吗?

二、复习规律,灵活运用

(一)第一关:学会审题

1、出示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读一读,你知道我们要复习什么吗?

2、读一读,你能圈出这个题目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吗?

3、小结:原来做阅读题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先读再答,才能做对。

(二)第二关:发现规律

1、既然你们这么厉害,那就加入到“虎年聪明大使”的竞选行列去吧,请看第二关。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怎样做呢?

放学了,满天都是乌云,就快下雨了。小红和明明来到学校给学校老师送雨伞和雨鞋。传达室的老爷爷看见他们这么懂事,高兴地笑了。1、这篇短文有

句话。

2、天就快下雨了,和

给老师送伞和雨鞋。

2、请你认真地读短文,完成上面的练习。做完的请与同桌的同学对对答案,说说自己的意见。

3、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这道题做正确的呢?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小结:

(1)逐字逐句读题目,弄清楚要做什么。(怎样读题目的呢?)(2)读一道题,知道了意思后,读短文,在短文里找答案。(3)做完要检查。

4、你们真厉害啊,老虎大王要送给大家一个阅读锦囊呢!请读一读这珍贵的阅读锦囊!

一读:知题意 二读:找答案 三读:细检查

(三)第三关:运用规律

1、你看,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老虎大王赠送的阅读锦囊,一定能让我们成功过关的,下面请看第三关。

天亮了,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露珠儿,晶晶亮。好像小珍珠,挂在小草上。”太阳听见了,说:“露珠是什么样?让我看看。”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太阳呆住了,“咦,露珠儿呢,哪儿去了?” 1、这段话共有()句。

2、天亮了,醒了,叽叽喳喳唱着歌。

3、露珠儿,晶晶亮,好像

挂在小草上。

4、露珠为什么不见了,是因为()

A、太阳出来了。

B、露珠掉在地上了。

2、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太阳一出来,露珠就会蒸干,才书本上看到的,问爸妈的。)

(四)第四关:灵活运用

1、老虎大王说你们太棒了,阅读锦囊用得太好了,现在要加大难度,你们有信心过关吗?请看第四关。

一天,公鸡对青蛙说:“我的本领最大,太阳是我叫出来的。”青蛙说:“你夜里能把太阳叫出来吗?”公鸡边走边说:“能!”

这天夜里,公鸡大声叫起来。过了一会儿,外面真的亮了。公鸡可高兴了。哪想,主人把鸡关了起来。原来,公鸡看到的是电灯的光。第二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1、文中共有()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句话。

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①太阳是公鸡叫出来的。

②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3、读了短文,我想对公鸡说:。

2、你觉得这次老虎大王出的题目,哪题是最难的?有谁有好的方法去解决这题?(把自己当作是短文里的一个人物、找出公鸡做得的不对的地方教会它做对为止;可以给公鸡讲道理。)

3、小结:难的题目要多读几次短文。

(五)第五关:轻松延伸

1、你看,老虎大王说:“你们太聪明了,你们棒到天上去了!”相信只要你用刚才的方法去做,肯定能把下面的题目又快又准地完成的。请看第五关。

小猴做新衣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服。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树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阿姨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到湖边一照,啊!合适极了。

1、短文共有()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句话。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小猴说的话。

3、小猴做新衣服,先请教,再请教

,最后请教。

4、照样子,写词语。

合适极了

极了

极了

5、读了短文,你知道小猴子能穿上合适的衣服,是听了的话。

2、你觉得刚才完成的这道题,觉得哪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给大家提点建议吧!

(画句子的时候:要画出完整的一个句子;别漏题了;平常要多积累好的词语;一定要多读短文。)

3、你们把老虎大王送的阅读锦囊用得出神入化了,连老虎大王也举起大拇指称赞你们呢,它说,现在还要让大家细心地完成第六关的闯关行动呢!

奇妙的舌头

猫的舌头上长(zhǎnɡ

chánɡ)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的时候总是伸出来的,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长颈鹿的舌头,能把树上的嫩枝叶卷住,这样吃东西就方便多了。企鹅的舌头长着尖尖的牙齿,能逮住滑溜溜的鱼虾。变色龙的舌头比身体还长(zhǎng

chánɡ),平时藏在嘴里,见到飞虫,能把害虫从树洞里钩出来吃掉。蛇的舌头细长分叉,不停地吐进吐出,能感觉周围的动静。动物的舌头多么奇妙啊!

1、请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的牙齿

()的鱼虾()的舌头

()地吐进吐出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3、读完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

4、我也能像下面的句子一样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动物的舌头多么奇妙啊!

4、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正确呢?(出示学生完成的练习题。)

三、总结拓展,课后提升

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八》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

2、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之后举手说说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她就跟随他来到人间。羿成天在外,为民除害,顾不上家,嫦娥就对他不满。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如果俩人一同吃了,就可以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就能升天成神。在一个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拿出灵药,全吞下肚子。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直向天上飞去。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天府,众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暂时躲藏一下为好。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长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和一棵桂树。生回答:嫦娥奔月。)(强调读音)这个神话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语文课本中,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课文——识字8。(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请把课本翻到142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任情字形,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采用不同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把生字的拼音读准。3.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4.看到大家这么用心的学习,为了奖励大家,字宝宝给大家带来了又红又大的苹果,有信心得到它吗?(开火车读生字)5.同学们学的可真快,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吗?(交流识字方法): 方法

一、加一加 身+寸=射 土+真=填

女+常=嫦 女+我=娥 竹+前=箭

当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新字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有什么变化吗?例如“身”字的一撇不能出头,“土”字的一横要变成提,“女”字的一横不能超过撇。嫦、娥都是女字旁,(嫦娥是仙女)女字旁与女人有关。方法

二、熟字换偏旁

(栽)-(木)+(车)=载(认读、组词)读什么?栽什么?栽树。载:换了个偏旁。你会怎么记?运东西,较为常用的是用车子。有木就读“栽”,有车就读“载”。

6.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和那么多的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我们认识了字宝宝,字宝宝很高兴,于是把他们的朋友也带来了,咱们一块儿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指名分行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1.生字宝宝快乐地回到了课文当中,大声自信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生:左边四个是古代神话故事,右边四个是现代科技产物。(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师板书:神话故事,现代科技)3.请大家再读左边的四个词语,用横线画出神话人物的名字。4.想认识这些神话人物吗?看,你能认出他吗?(1)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故事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爱读书的孩子!)(2)出示“女娲补天”图(一起说)(3)出示后“精卫填海”图。精卫填海又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讲的课真好,老师都被你的故事打动了)5.同学们,可怜的精卫被无情的大海吞噬了生命,其实,古代的人同样也对大海充满了恐惧。但同时他们又向往着神秘莫测的太空和大海,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古人创造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这就是神话故事的由来。神话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他们对太阳不十分了解,把它与天上的神仙想到了一块,就有()的神话故事。大海很美,也很危险。他们对大海存在的危险感到害怕,就有()的神话故事。古时候的人们想知道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可又上不去,就有()的神话故事。古人认为天像一块很大很大的布一样会破,也会塌下来,就有了()的神话故事。6.其实,和古人一样,我们现代人对神秘莫测的茫茫宇宙,也充满了好奇,渴望去探索它,征服它。(出示图片)宇宙是天地万物的统称,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渺小的就像一粒尘土,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宇宙呢?(无边无际,神秘。。)7.对于人类来说宇宙充满了无穷的奥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慢慢实现了探索宇宙的梦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变成了现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帮我们实现梦想的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它们是:——(课件展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航空母舰,学生认读 想认识人造卫星吗?(图片展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人造卫星? 这东西的本领可不小呢!它的用途广,种类多,它有可以传递电视、电话信号的通信卫星;能检测地球上的风、云、雨等自然现象的气象卫星;帮助轮船、汽车通行的导航卫星等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除了人造卫星,同样可以自由遨游太空的,还有什么呢? 出示宇宙飞船图片

宇宙飞船:宇宙飞船又名载人飞船,它可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航天器。杨立伟叔叔、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就是乘着他们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打打招呼)杨立伟叔叔(第一位上太空的人)翟志刚叔叔(第一个实现太空行走的人)。王亚平阿姨(我国第一个在太空授课的女航天员)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又是被谁送上太空的呢? 哪个小科学家给大家介绍一下运载火箭?(运载火箭: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运载火箭,通常由多级火箭组成,能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刚才,我们欣赏了能够遨游太空的飞行器、航天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能够称霸海上的庞然大物!航空母舰:看,这硕大的船有个气派的名字叫什么?海上霸王!知道他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读读它,还不够神气,读,再读!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很有威慑力,备受世界海军的器重。是一个国家军事、科技与综合国力的象征。这是我们国家的辽宁舰。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现代科技产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骄傲,自豪)那就请你骄傲的读一读,谁能比他读的还好? 8.真了不起呀!是啊,同学们,当我们乘飞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说明我们已经跨入了科技时代,让我们挺起胸膛,骄傲自豪的读读这些现科技成果吧。

一起读读这句话: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飞上太空。谁能用“能,也能”来说句子?(说得真好)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追求。古老的神话故事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实现了古人的梦想。再一次去感受从古到今的神奇和震撼吧!齐读课文!——读得真有气势。

四、拓展

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你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谁想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真有想象力,老师也充满了期待,相信你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但梦想的实现一定离不开什么?(科学)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继续把古人的梦想以及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

五、课外乐园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篇六

南甘子小学 任亚红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期末考核,全面、系统、地给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争取期末考出好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及题型:

(一)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

2、熟练掌握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字词

1、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能通过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字

1、掌握所学汉字的常用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汉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初步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够正确地说出汉字的结构特点。

3、能给要求会写的生字组词、扩词,会区分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

4、积累不同格式的词语,能正确使用所学的常用量词,了解常用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5、积累在课文、练习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三)句子

1、正确使用逗号、顿号、句号、问号和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并能体会不同的语气。

2、积累课文和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3、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并能将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互换,不改变句意。

4、初步感知比喻、拟人的作用,并能写简单的比喻句。

(四)阅读

1、能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复述课文,并按要求做答。

2、联系语言环境能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梳理课文的内容,明确课文的大意。

(五)写话

1、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能写几句连贯的话。

2、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3、学会看清图意,并能适当地展开想象。

4、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三、复习形式:

7.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七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8.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9.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篇九

Wēn nuǎn zhù fú jūn jiàn wān yāo

zāi hài lì shǐ rēn diào

(答案:温暖 祝福 军舰 弯腰 早晨 灾害 历史 扔掉)

(每个字得一分)

二、按要求填空。(10分)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去部首还剩几画

组词

(答案:H hóu 犭 9画 猴子G 括n 工或力 2画或3画 功夫)(每空一分)

三、划去( )里不恰当的字。(8分)

(到 道)路 水(洼 娃) (乘 乖)客 养(分 份)

灌(溉 概) 眼(睛 晴) (幸 辛)福 (拔 拨)牙

(答案:道路 水洼 乘客 养分 灌溉 眼睛 幸福 拔牙) (每空一分)

四、我会填。(9分)

( )的歌声 遥远的( ) 一种( )

( )的礼物 健康的( ) 一块( )

( )的海洋 清澈的( ) 一片( )

(欢乐的歌声 漂亮的礼物 蓝色的海洋 遥远的地方 健康的身体 清澈的湖水 一种水果 一块土地 一片树叶)(答案不一,每空一分。)

五、写出你喜欢的四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句子。(6分)

( )( )( )( )

(每空一分,有错别字不给分;造句两分。)

六、把古诗补充完整。(6分)

寒 径斜, 。

儿童 , 。

(答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每句三分。)

七、口语交际。(6分)

学校的大树底下聚集了一堆人,你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是一只受伤的小鸟趴在那里,几个调皮的男孩把它拨来拨去,这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会说:“同学们,可怜的小鸟受伤了,你们不应该把它拨来拨去!”

我会轻轻地抱起小鸟,带到老师那儿,帮它治好伤,把它送回大自然。)(回答清楚一个问题得3分)

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6分)

1、天空中有好多 星星。

2、鱼儿 在水里游。

3、树上挂满了 果子。

(美丽的天空中有好多一闪一闪的星星。数不清的鱼儿自由地在水里游。果园的树上挂满了好吃的果子。)(答案不一,每题2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就好像是地球的大兵,一年四季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月亮在空中旋转却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月亮想离开地球,但是地球的引力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紧紧抓住月亮不放。这样,一个要离开,一个要拉住,两边力量正好相等,所以月亮就不会掉下来。

1、这段话共有 句话,第 句话提出问题, 两句话回答问题。(3分)( 4;2;3、4。)(每空一分)

2、月亮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答案:最后两句)(画对一句得一分)

3、多音字组词。(4分)

为 wéi ( ) 相 xiān ( )

为 wèi ( ) 相 xiàn ( )

(答案:四海为家 因为; 相信 照相。)(每空一分)

4、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个。(4分)

(答案:第一句或第三句是比喻句。)(每题2分)

十、编故事。(20分)

小猪、小鹿和小兔三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里玩,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编个小故事吧!比一比谁写得最有趣!(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习提纲、秒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来体会一下。

做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一分 钟 指导书写 “钟” 二.成果展示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看大屏幕,你认识他们吗? 加拼音认读词语、(两到三人)哈欠

欠读轻声,理解哈欠,上台做动作,指导书写 哈欠 去拼音认读词语、(开火车认读)

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3到4人,总结,猜谜语 游戏巩固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因为(),所以()三.精讲点拨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来。2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3段

2段

背、多音字

叹了口气(指导感情朗读元元叹气说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加动作表演。)3段

眼看

3、车子开了,元元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所以只好走到学校去。出示第5自然段

听了李老师的话,此时元元会想些什么呢?

4、是呀,此时的元元非常后悔。

5、既然元元后悔了,大家想一想,第二天的元元会怎么做呢?

教师扮演记者采访元元:“元元同学,请问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6、是呀,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好好学习。

7、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读一读,试着给他们组词。

2.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看哪些地方书写时应该注意。指导“迟”的书写。

3、学生练写 五:结束语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高兴吗?那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7、一分钟

遇到红灯

汽车开了

走路上学

1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一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1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1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 ② 画图表征题意 ③ 列式解答 ④ 检查

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3.他们还准备两袋苹果,一袋有3个,另一袋有6个。还准备了3袋梨子,每袋6个。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1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四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

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2.复习乘法。

师:(课件出示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吗?(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请一人板

演)

师:(指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飞机。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飞机。也是4×3=12,三四十二。(师板书:3×4=12 4×3=12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编队飞行(在电脑主题

图上把三架飞机圈成一组),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请学生在书上边圈边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把12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所以用除法。

师: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图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诀算的。

师:(在主题图上把四架飞机圈在一起)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来编队飞行。你能提问吗?

生:把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能编成几组?

请学生用小棒边摆边列式。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个数字

只是交换了位置而已。

(运用规律:电脑出示150/25=)

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不能回答)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一个乘法算式,你一定会知道!(电脑出示256=150)

生:等于6。

刚才,飞行大队长让这些飞机进行了两次编队飞行。让我们来帮帮飞行大队长,看看这些飞机还能不能有其它的编队方

案?

生分组讨论……

学生操作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飞机试着分一分、摆一摆,然后提出除法问题。

(3)小组研究后,列式解答问题。

(4)学生汇报。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题单。(电脑做相应展示)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4.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1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十五

( 学生读懂诗意之后, 师生交流)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 感受着如此美景, 你能猜到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 (愉快)

师补充介绍背景:在杜甫43岁的时候, 唐朝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动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在这期间, 老百姓们流离失所, 无家可归, 杜甫也被迫离开草堂。这首诗写于八年之后他重回草堂之时。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生读)

师:同样的景色, 在战争时期, 诗人又会怎么样来描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乱中诗人笔下的花鸟。

师出示《春望》前半首:“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师范读, 让学生说说感受。再分男女生对比读这一悲一喜两首诗, 进而感受《绝句》中作者愉快的心情。

师:经历过那样的凄凉, 当听到战乱结束、可以重回故园时, 杜甫一家是怎样的心情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范读, 生齐读, 感受重回家园时的欣喜与激动。师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课堂上, 学生通过与《春望》一诗的对比, 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写《绝句》时的畅快心情。同时,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学生也很容易地读懂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当学生用深沉的语调朗读《春望》中的诗句时, 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高潮。一位教师在课后这样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吃透了文本, 用二年级学生能接受的语言, 简介了安史之乱, 站在时代背景的高度, 又用《春望》进行对比烘托, 令人豁然开朗, 原来杜甫写的《绝句》不简单。在凄凉的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下, 教师范读《春望》之悲, 就是为了突出《绝句》之喜, 使悲者愈悲, 喜者愈喜,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课堂上出现了高潮。这种文学上的写作手法, 被执教教师很好地借鉴到教学方法之中, 值得大家学习。”

【启发与思考】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 教师用到了三首诗:《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绝句》。这三者是有关联的。安史之乱中, 诗人漂泊流离、报国无望, 甚至被叛军俘获, 于是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而当他听到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后, 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现实主义诗人居然写出了比李白还要豪迈的诗句, 这种喜悦兴奋之情可见一斑。终于回到草堂了, 诗人一口气写下了四首“绝句”, 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古诗的串联看似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 实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古诗并不少, 教师应做有心人, 将古诗分分类, 串串教, 带领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古诗。

1. 景物关联

同一景物, 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 站在不同的角度, 便有不一样的作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或对比鉴赏, 或补充拓展, 努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 尤其是其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千古传诵。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精妙?引进徐凝的《庐山瀑布》一诗中的“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进行对比, 便可事半功倍。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喻体:徐凝用白练来比瀑布, 李白用银河来比瀑布。再品其中的区别:白练取其白, 银河也取其白, 用“银”比用“白”显得更有光彩;银河在天上, 银河落九天, 正写出瀑布从高山上落下, 就像从天上落下, 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 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 比起白练来, 显得更为真切;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如此对比, 配以朗诵, 学生便感受到这千古名句之绝妙, 同时也提高了语言鉴赏能力。

像这样景物相关的古诗还有很多。比如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们可以如此拓展: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的西湖究竟有多美? (出示荷花图) 杨万里曾这样描写 (补充《晓出净慈寺》) ;“山色空蒙雨亦奇”, 那雨天的西湖呢, 又奇在何处?让我们来读这一首诗 (出示《望湖楼醉书》) ;西湖的美景, 甚至可以让一个人魂牵梦萦、一辈子都铭记, 当年白居易在离开杭州后, 这样《忆江南》 (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

2. 事件关联

几乎所有诗作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 蕴藏着诗人独特的心情。比如李白当年为何《独坐敬亭山》, 望着“众鸟高飞尽”, 看着“孤云独去闲”;又如柳宗元当初驾一叶孤舟, 独钓寒江, 定然不是为了钓鱼……当然, 还有更多的古诗, 它们或许讲的是同一件事, 或许前后有联系, 本文开始所描述的片段就属于事件关联。所以我们在古诗教学中, 不能将古诗孤立地来看, 就诗论诗, 而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去发现古诗背后的故事, 将相关古诗串联起来, 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明白, 学得轻松, 学得高效。

很多年前,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 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 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苦盼王师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若再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的种种作为, 则更令人忧其所忧、愤其所愤。这两首诗正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这种时间上的纵向对照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 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王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意, 还巧妙地穿插引入了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和爱国之情。

又如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可补充古诗《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 可补充古诗《钱塘湖春行》。

3. 情感关联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 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传达诗人的思想。我们读诗、赏诗, 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 也是读诗的根本。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类,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给古诗分类, 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一直在做的, 比如爱国一类的, 送别一类的, 思乡一类的。但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地识记与积累, 或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同一类情感的古诗名句还有哪些, 以应付考试之用。其实, 越是相同类别的古诗, 越是我们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好素材。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 进而引导他们品味诗人对朋友元二的情感。学生很快地说出“依依不舍”, 对于后半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蕴含的对朋友的担忧、牵挂需要进一步引导。接着, 我又大胆进行尝试, 引进了岑参的送别诗《别董大》, 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送别, 同样是依依不舍, 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学生反复诵读“西出阳关无故人”和“天下谁人不识君”, 慢慢地品出了前者的黯然和后者的豪放。我即刻补充介绍两位诗人——山水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的不同性格特点。这样, 学生不仅积累了诗句, 更在积累的过程中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在品析诗句风格中初步认识了诗人与诗句的关系。

同样, 相同的爱国之心, 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处境和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 自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有“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奈, 有“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呼吁,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 亦有“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的悲凉……我们都可以在对比中积累。

上一篇:青春是一首歌下一篇:“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