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精选8篇)
1.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 篇一
浅析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摘要:绿色营销作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它兼顾了社会、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绿色营销现状及其障碍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作 者:蔡俊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期 刊:科园月刊 Journal:KEYUAN MONTHLY PUBLICATION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绿色营销 内涵 现状 障碍 对策
2.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 篇二
1. 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活动中,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过多的在途车辆增加了道路面积的使用,造成了交通堵塞;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 仓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之一,仓储活动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但有些商品的特殊护养会污染环境;一些易燃易爆物、化学危险品也会由于保管不当带来环境问题。
3. 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具有保护商品品质、美化商品和便利销售及运输等作用。现在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如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铝制易拉罐等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污染。
4. 其他方面对环境的影响
不当的搬运操作既会损坏商品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过于分散不利于回收利用等;错误的信息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错误的定货信息会使工作无效造成浪费。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保护,使物流资源得以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外部成本内部化、物流绩效评价等理论基础之上的新的物流发展观。
1. 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绿色物流既重视正向物流又重视逆向物流。正向物流指从资源开采到消费需求;逆向物流则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替代、产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能低成本、经济高效地实现回收和适当处理,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转化,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
2. 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
绿色物流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绿色物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3. 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
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关注物流环节产生的成本,利用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三、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衔接;水运、航运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也不能真正认识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我国物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远达不到循环利用要求且信息化水平也与绿色物流的要求相差甚远。
2. 绿色物流发展“软件”不完善
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各职能管理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环境教育的普及不够,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环节关心不够;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许多物流企业不能真正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严重脱节。
四、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1. 加强政府引导,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能有效地规范、监督、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如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等;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提高物流效率;控制交通流,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提高配送效率。
2.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从整体上协调物流相关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 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鼓励高等院校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以满足当前物流人才的需要。
4. 发挥企业作用,促进绿色物流的建立实施
一般意义上的绿色物流既包括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各物流环节的绿色化,也包括组织或影响物流活动的载体行为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建立,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分为如下几个环节:产品的设计,首先选取绿色材料,既要考虑其绿色性,还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绿色包装,选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简化包装,采用周转包装,多次重复使用;绿色仓储,既要仓库布局合理,又要减少仓储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45-150.
[2]朱道立.逆向物流系统和技术[J].上海: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56-58.
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 篇三
关键词:绿色发展;问题;路径探析
当前,由于人口剧增、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全球生态问题加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绿色经济报告》,对各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开始,绿色发展首次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与生态文明一道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观念上的转变与创新,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实践的不竭动力。
一、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1]绿色发展是我国在对发展模式创新过程中最新提出的一个发展理念,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置于一个协调的范围内,实现人和自然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也即是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绿色发展不仅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目标,以保护环境为原则,把“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要加强责任意识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杠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不断地对自然进行索取,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發展方式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传统工业化方式到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的绿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展动力,这种绿色科技方面的成就涉及传统资源能源高效节约、绿色能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领域,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和谐共生、有机统一的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模式。绿色发展是一项有机的、共生性的系统工程,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在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时刻产生的,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性提出的现代发展理念,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谐共生,并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机统一管理与塑造。
二、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现实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对环境标准工作认识深度的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粗放型发展道路上徘徊。当然,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是分不开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才首次被全面提出并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就目前来看,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方式滞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从而导致出现了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已经严重失衡,这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需要。在这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往往在大量占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促进经济增长,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二)绿色技术创新缺乏。当今世界各国绿色文明迅猛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新政”“绿色经济”等措施。积极调整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本国社会矛盾,并在很多国际尖端领域掌握话语权。纵观可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大趋势。而我国在绿色创新技术产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绿色生产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对于我国形成特色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制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绿色发展在制度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责任划分不明确,政府监管职能力度不够。由于经济快递发展,我国在多个发展领域协调和划分责任明显,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以应对复杂的发展局勢,虽然近些年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比较重视,对环境破坏的责任主体划分及监管措施也比较明确,中央也不仅仅把经济生产总值作为对地方的唯一考核目标,但长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却一直没得到根本改变,绿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作用还不明显,导致绿色发展领域的责任划分与政府监管落后。二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缺乏全面性,法律规范性不强。绿色发展模式需要我国在环境领域的立法保障,但目前绿色发展违法成本过低导致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还时常发生,一些市场主体的违反环境法行为未得到及时发现,这体现了在环境监督过程中工作不够认真细致。而且部分法律条文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缺乏全面系统的规范性,操作性差,导致法律监督执行不到位。
三、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
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把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公众绿色意识增强以及绿色发展制度健全,系统全面地解决绿色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把这种新的发展理念运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中。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技术进步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资本投资拉动型向技术投资进步型转变。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低能耗、污染小、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要优化资源配置,而且还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形成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应该树立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放弃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模式,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发展进程。
(二)加快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的创新,它是符合绿色发展的一种技术创新。只有推进绿色技术的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才能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引领人们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快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为亚洲各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2]我国不仅仅要追赶世界尖端领域的绿色发展技术,而且还要立足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生产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支撑体系。
(三)健全完善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绿色发展是健全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需要制度作为载体来保障。一是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注意协调三方的关系,突出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十三五”期间,政府应加强和发挥绿色发展的监管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相应可行的配套措施,用政策予以支持。例如,对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及个人,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注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企业及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二是法律监督制度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针对个别企业的个别现象,而是要针对同类企业的同类属性。通过法律的杠杆加强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资源环境利用参与者的监督,以提供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绿色消费等方面的规范化指导,实现绿色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是我国当前必须秉承的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绿色发展这一新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光明日报》,2010年6月8日.
[2]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EB/OL].[2010-04-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4/10/c_1225999.htm
4.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解析论文 篇四
摘要: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绿色经济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结合科技、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经济体系,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绿色经济是指在以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的可利用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再加上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现象,面对这一系列挑战,致使我们迫切需要创建出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为人类的未来谋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绿色文明的发展。众所周知,人们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背景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形态。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1.绿色经济的内涵以戴维皮尔斯为代表的一批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曾经提到过绿色经济,这也是“绿色经济”理念首次出现在人类文明中。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的经济形势,以产业经济作为奠基石,加之对科技创新技术的利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具有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结合体。
2.绿色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当前环境和经济状况,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绿色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就业岗位,更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造福人民的积极意义,必须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当做重中之重,把工作重心适当向绿色经济倾斜,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充分融入其中。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加大研究力度,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奠定基础。
二、我国绿色经济模式发展探究
1.绿色农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时,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绿色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管理创新措施的不断完善;要持续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速度;同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农产品基地涉及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创建和完善,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和相关生产技术落到实处,并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事宜,大力推广该项技术,为保证技术的落实状况,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快速实现绿色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技术化夯实基础;最后,充分利用不断更新升级的信息网络技术,为绿色农业的顺利发展建设完善的产销管理体系。
2.绿色工业体系的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工业体系,绿色工业体系具有耗能少、坚持可持续发展、科技化、生态化的特点,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该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条件,根据区域发展特征,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政策,在原有策略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工业布局、工业结构更加系统化、合理化;根据能源有限这一实际情况,合理完善能源的供需体系,同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价值,合理利用高新技术及市场资源,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技术是工业顺利发展的血液,因此要注重对新技术的研发,并鼓励企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各方面进行绿色创新,共同建立起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绿色经济模式,明确行业绿色标准,制定和完善绿色管理规范。
3.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持续保持并增强竞争力,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是战略性选择。在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切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进行统筹规划,确定绿色服务的重点领域,然后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具体包括追加政府方面对绿色服务的投资、为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给予必要条件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做到向绿色服务体系的完美转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合理制定绿色转型的`专项规划;此外,服务业的污染排放也不容小觑,必须加大整改力度,降低排放量,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促使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要用绿色服务来补充,甚至代替传统服务方式,为生态的平衡及良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4.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近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有裨益。要想构建绿色的消费模式,首先要提高群众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大环境保护、资源有限的宣扬力度,促使全民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对消费结构进行持续优化,绿色经济转型具有一定难度,可以用绿色消费模式来促进企业的绿色经济转型速度,大力扶植绿色产品的生产模式,并建立相关绿色生产基地,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绿色通道;在对绿色产品的大力发展下,还要建立对应的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并强化绿色产品及绿色市场的管理、监督措施,为绿色的消费模式创造安全环境,进一步加快绿色消费模式的生成。
三、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
1.强化政府主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力度,对有限土地的开发格局进行持续优化,尊重各地区的差异,并合理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直接规范、管理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杠杆来影响群众的行为;必要情况下,政府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制定绿色发展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快环境经济综合决策的落实。
2.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培养相关人才根据市场形态,以企业为载体,积极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快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空间,并加大培育力度,比如对生物产业、循环农业、新兴能源产业等的绿色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大力培养绿色产业型人才,并建立相应鼓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的效率,强化人才培养效果;筛选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和理论,借鉴适合我国发展的技术,增强我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了加快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持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逐步创建出高效、系统的适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不同,应积极制定适合地方需求的法规,可操作性强的条例、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地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环境执法的力度不能松懈,它是保障绿色经济法律体系得以实现并落实的基础。
4.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逐渐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从而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宣传功能,培养青少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发展观;加强对各地区、各级领导的绿色发展意识,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落实树立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1]英浩.浅析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商情,2017,(14).
[2]徐兵.浅谈我国绿色经济的开发[J].经营管理者,2014,(31):216~217.
5.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研究 篇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的不同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根据绿色食品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国的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AA级和有机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品质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代表了未来农业、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主动环保典范,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就是强化农业环境管理的过程,获得一个“绿色机器”,就是保护和改善了一片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建设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基础,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二是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安全又有生态功能的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已由“数量型消费”转换为“质量型消费”,人们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性”,而且要求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因之产生。绿色食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消费心理和历史潮流。三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的产业性质,说明了绿色食品符合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的。四是能够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也日益强劲。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其中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国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根据SOEL统计,到2002年地,全球有23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050万公顷、阿根廷320万公顷和意大利120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全球有机食品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全球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的贸易不断扩大。根据2002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年全球有机农业贸易额为160亿美元,2001年为190亿美元。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年有机食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5%以上。
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
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及产品生产总值20.6亿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绿色食品在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是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3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面粉63.9万吨,占1.1%;食用植物油31.6万吨,占2.4%;蔬菜3000.8万吨,占0.6%;水果435.5万吨,占5.8%;茶叶13.8万吨,占17.9%;肉类15.5万吨,占0.2%;液体乳及乳制品336.5万吨,占67.3%;水产品2.6万吨,占0.05%。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596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产品占17.3%。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合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点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综合这四方面的特点,就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但很难说是健康发展,产业风险似乎在显现之中。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预期
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打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并首先实施了加快总量扩张的发展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食品产业,有的还对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绿色食品产业既是政府鼓励,又是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朝阳产业,那么,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理应都会有较好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不会主动退出这个产业,这就是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良好预期,也是进入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最初想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理想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度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要求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士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
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观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食品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发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国。
参考文献
6.浅谈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推荐) 篇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09酒店管理02班范利平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必然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作为旅游业主要力量的酒店业也势必朝着“绿色酒店”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绿色酒店的含义并结合我国当前环境现状,谈论我国绿色酒店的创建,以期对想建和正在建的绿色酒店一些提示。
关键词:绿色酒店 环境 生态 管理
引言: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融入到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中.90年代中期,国外“绿色酒店”的理念传入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外贸、合资酒店和一些国外管理集团管理的酒店开始实施“绿色行动“。1991年“中国生态环境旅游年”活动的开始,迅速掀起了中国酒店业的“绿色浪潮”,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我国酒店业都把绿色化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创建绿色酒店不仅是企业效益和形象的需要,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绿色酒店的含义
“绿色酒店”可以简单的翻译为“green hotel”,按国际上又把“绿色酒店”翻译为“eco-efficient 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由于“economic”也是“economy”的前缀,这个单词也隐含着“经济效益”的含义,意思是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目前,“绿色酒店”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酒店。也有人认为,绿色酒店是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健康的产品,并且在经营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酒店。我国旅游理论界对绿色酒店的基本定义是这样阐述的,所谓绿色酒店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软硬措施,用很少的投入,是酒店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同时节能降耗,降低酒店运营成本,做到环境保护与酒店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可见,绿色酒店不是指过去那种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营单位,它强调三个效益的统一。【1】
二、绿色酒店产生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在全方位的威胁着地球及地球物种的生存。首先,自然资源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每年大约600万公顷的生产土地变为不毛之地,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其次,环境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欧洲,酸雨正在导致森林的死亡,破坏着湖泊水系和土壤,也损害着国家的艺术和建筑遗产。再次,石化燃料的过多消耗,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温室效应”足以在下世纪初开始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区域,是海平面提高而淹没沿海城市乃至摧毁沿海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另外,工农业生产使有害物质进入人类食物链以及地下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蓝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共有183个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人们空前一致的达成了一项协议,表示要彻底改变各自现行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传统的发展观念,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1994年,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也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纳入其中,充分展示了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2】
三、绿色酒店对企业、社会、消费者产生的积极意义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一场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主题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浪潮正风起云涌的席卷全球。而一种全新的理念“绿色酒店“已愈来愈引起广大企业的关注。实施绿色酒店管理对社会、企业、消费者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降低酒店的运营成本
环境问题与酒店经营成本直接相连,绿色酒店管理则可减少酒店在这方面的费用。绿色酒店所采用的大部分措施是在减少废物排放的同时,降低酒店的日常消耗,如:能源、水、客房用品、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等。这样就相应的降低了酒店的运营成本。【3】
(二)有利于提高酒店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
酒店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潮流以及顾客的要求。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以及环保立法的完善,酒店必须要采取措施来适应这一个环境的变化。在环境条件日趋恶化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关心环境问题,绿色酒店活动的开展,可是顾客们感受到酒店在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同样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将赢得顾客的尊敬和信赖。通过他们的相互转告,将大大提高酒店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给酒店创造很大的无形资产和商业机会。【4】
(三)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竞争优势
绿色酒店在未来的竞争中无疑处于优势地位.目前酒店业供给大于需求,而绿色酒店所提供的正是在满足客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低成本运行.除了他成本低以外,绿色酒店还会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欢迎.据美国旅游协会的调查,仅美国国内就有约4300万人自称“生态旅游这”.他们宁愿多花8.5%的价格也要使用关心生态的旅游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通过建设绿色酒店并把自己的努力与社会公众及时沟通,可以为酒店在生态旅游着这一日益壮大的市场中极大的赢得优势。【5】
(四)有利于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我国的酒店也在1999年走入低谷,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绿色酒店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市场机会,是他们能够主动采取措施,绿色酒店所提供的绿色产品、绿色服务以及绿色环境,为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感受。他是符合酒店消费现实和潜在需求的,也必然会形成酒店新的经营机会。【6】
四、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
90年代中期,国外“绿色酒店”的理念传入我国,在广州、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外资、合资酒店和一些国外管理集团管理的酒店开始实施“绿色行动”。这一阶段的行动大部分局限于降低物资消耗和减少固体废弃物,是个别酒店的行为。
199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开幕,保护环境成为1999年中国旅游业的主题,为配合这一主题,我国北京、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一些酒店已开始发起“创建绿色酒店”活动,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如1999年4月24日,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共同发起了《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酒店,倡导绿色消费”》的文件,该文件对浙江省酒店行业提出了五点倡议:①提高酒店人员的环保意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开展绿色行动;②有效的落实各项节能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浪费任何能源;③努力减少洗涤剂、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④拒绝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积极采用绿色用品,提供绿色产品,推广绿色服务;⑤引导宾客参与,共同开展环境保护。2002年2月,中国酒店协会制定发布了《绿色酒店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酒店认证工作,掀起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高潮。【7】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酒店起步较晚,政府重视程度较弱,法制相对不健全等导致绿色管理在我国饭店业中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我国绿色酒店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绿色管理的政策措施不健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需要政府的参与与支持,加强宏观调控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旅游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是中国入世后服务行业第一部行业规范;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于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对中国的整个饭店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饭店业绿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条文太少,制约了行业的发展。【8】
(2)绿色产品尚未成为饭店的首选
在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已成为最好销售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但在我国却远非如此,有的饭店甚至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而追求廉价的污染产品。例如,国家禁止餐饮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泡沫饭盒,而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纸饭盒等。然而推行很难,主要原因是塑料泡沫饭盒的成本比可降解饭盒的成本略低。(3)饭店企业内部绿色管理意识不强
绿色酒店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以提高消费质量而减少消费数量。而目前绝大多数饭店的目标还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阶段。对于绿色管理,许多饭店尚未树立环境意识,因而在营销手段上仍局限于传统方式。例如,有些饭店对公益事业不感兴趣,但追求“明星效应”却可以一掷千金;在产品的包装装潢上,求大、求精、求豪华,既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又消耗了大量的包装材料,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凡此种种,均与绿色管理的意识格格不入。【9】
(4)消费者的绿色观念不强
西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较强,他们只愿意购买对环境负责的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而在我国由于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很多人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是否接受这一观念,只要价格合适,有利可图,方便,不太在意绿色不绿色,导致企业管理者的绿色意识也较弱。【10】
五、解决方案
建设绿色酒店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节约成本。环境问题与酒店经营成本直接相连,恰到好处的管理则可降低减少酒店的费用。第二,适应社会要求。随着国家对环保立法的完善和公共关注程度的提高,酒店必然要采取措施以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第三,赢得竞争优势。由于绿色酒店倡导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欢迎,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倡导绿色设计
酒店在进行场地规划时,要求收集尽可能大的范围的宏观环境数据和信息,包括当地现有的历史和文化模式。然后要对场地内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进行评价,以决定其合适的用途,最后确定最适合该用途的具体活动区域。在选择了场地后,还应计算资源利用的程度和对现有自然系统干扰的程度。最佳的环境开发应是对现有的场地干扰达到最小的程度。酒店为了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朝向及功能的布臵。
(2)建造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强调设计与生态相结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①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太阳能。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多用保温材料和新型透光材料,改革采光设计,多用自然光。提高建筑及设备的密封性,提高采暖质量、减少渗热量,以减少空调的能耗。②尽量采用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方法以有效利用资源。③无害化设计:选择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各种建筑材料 ④少用玻璃幕墙,避免光污染。(3)实施绿色采购
实施绿色采购,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效率并减少废弃物。实施酒店绿色采购的要求是:(1)识别采购需要,不盲目采购和过量采购,以减少浪费。(2)保证采购质量。(3)追求简单化采购。对酒店所要采购的各种食品和设备来说,精加工的食品势必要多耗能;而设备多余的功能既被浪费,又增加成本。(4)采购批量平均,大量采购消耗量大且易储存的物品和原料,以减少包装,减少运输能耗和降低成本。(5)尽量就地采购,因为方便、低费用和较少的储存空间,意味着低能耗和低污染。(6)多采购节能产品和可再生的产品。(7)租用原则,对酒店临时使用的,如节日的装饰物、一些工具、用具等,应学会借助市场力量,以减少资金、场地和设备的维护费用,使酒店达到较为经济的状态。(8)减少一次性用品的采购,以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11】
(4)推出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那些符合“绿色标志”(green lable)要求的产品。绿色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绝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具有改进环境条件的产品,如宾馆使用的空气净化设备(除尘器、空气过滤器等),保健服务等;另一类是“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可以减少对环境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燃料等。
①推出绿色客房:绿色客房应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推出绿色客房的具体措施是:房屋建筑物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即不使用含化学物质的材料和装饰材料(如墙纸)。客房地面宜用未经加工的地板原料或者天然石料。家具的制作,可选择未经加工木材和玻璃制品或竹藤制品,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化学合成板。塑料板等。【12】
②推出绿色食品:所谓绿色食品并非指食品的表面颜色和是否含有叶绿素,而是指食品的品质特征、属性,即:“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可绝对放心地食用的食品。同时在生态环境生产操作、储运、包装等方面都必须符合标准。
③提供绿色服务:所谓绿色服务,是指酒店提供的服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绿色服务体现在酒店服务的方方面面。餐饮部的生产和供应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令,做到清洁卫生,确保对资源利用率最高,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最小;餐厅为宾客提供打包和存酒服务,提醒客人适量点菜,向客人推荐,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力求做到经济实惠,营养配臵合理,不浪费: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客房设无烟客房,并优先向客人推荐。酒店可通过在客房中发放特别的小册子等措施,鼓励客人参与节能。比如提醒客人在睡觉时将温度调高一点,酒店还可提供可调节温度的开关并提醒客人调节到他们最合适的温度。这样既使酒店的能耗降低,又可让客人满意。
(5)吸引绿色消费者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可以持续地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凡进行绿色消费的人们则称为绿色消费者。美国迈阿密逵特蓝酒店(Miami Dadeland Marriot Hotel)开展“绿色客房运动”,就是吸引绿色消费者的一个成功的实例,酒店共有客房330间,在其中19个客房安装了空气和水过滤装臵。虽说绿色客房比普通客房每晚增加5美元的费用,但客人认为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对此反响积极,绿色客房供不应求,第二年,酒店将绿色客房增加到38间。建设绿色酒店,可以为酒店日后在市场中极大地赢得竞争优势。【13】
六、结论
当前,国际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它要求饭店在发展过程中,不以短期的、狭隘的利润作为行为导向,而应具备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考虑到顾客、饭店、社会、员工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将实现企业、顾客、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作为饭店发展的最终目标。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了《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行业标准,并自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建设绿色饭店并不是一项负担。而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她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和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等时代潮流相结合必将引起和推动中国饭店业的新变革,既符合饭店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又顺应了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21世纪饭店实现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福义 生延超,饭店管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8 【2】罗祥云,绿色酒店建设与环境保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09期
【3】蒋丽,浅谈酒店的节能降耗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4】胡阿芹,我国绿色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商业 2007年27期
【5】王晓洋,试论我国绿色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饶雪梅,论绿色饭店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 2003年06期
【7】刘明广,谈酒店的绿色化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8】杨洋,论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06期
【9】徐峰 杜觉祥,节能观念及其在酒店建设和运营中的体现[J],饭店现代化 2007年06期
【10】杨晓燕 周懿瑾,绿色价值:顾客感知价值的新维度[J],中国工业经济 2006年07期
【11】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 2000年03期
7.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 篇七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与产生
绿色金融 (green finance) 又称环境金融 (environmenta finance) 、可持续金融 (sustainable finance) , 2000年, 《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 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化, 各国逐渐意识到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生产方式的危害性, 纷纷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倡导绿色文明, 并在相关领域向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 金融领域更是责无旁贷。1992年, 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推出了《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有l00多个机构和团体在声明上签字。近年来国外也逐步把环境问题引入到金融研究之中。国际上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是在1997年。在此前后, 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 取得不少经验。
二、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绿色金融的实践概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是很晚的。2006年5月, 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能效贷款的创新型金融产品, 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 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也是国际金融公司首期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唯一一家合作银行。之后, 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提出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 并在操作层面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二) 我国绿色金融的立法概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绿色金融的立法发展比较迅速, 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金融机构在信贷中把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要把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银行贷款考虑的因素之一。2001年3月15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标准格式第一号———招股说明书》, 其中不少内容涉及环境保护。2001年6月, 由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该意见指出,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我国国家产业政策之一, 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对此应有相应的法律对策, 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大力扶持和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和产品,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2007年7月, 环保总局、人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强调要把强化环境监管与规范信贷管理紧密结合, 把企业履行环保政策法规情况作为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 把企业环境守法情况作为对企业贷款的前提条件。
三、完善我国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几点构想
我国目前关于绿色金融领域的立法仍存在诸多缺陷, 如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全面、相互之间不协调、尚存在不少空白等。我们应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变化, 适时调整、完善金融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 为推进绿色金融的有效实施构建坚实的制度支撑, 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一) 制定绿色政策银行法, 建立绿色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为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而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是注册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日本大型国有银行, 2004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提出以环境评级的手法确定投资对象, 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更好的发挥政策银行的协调作用, 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搭建平台。德国也创办了第一家环保银行“生态银行”, 专门贷款给一般传统银行不愿接受的环保项目。而我国现有的三大政策性银行虽已运行多年, 但没有相应的专门性立法, 这些政策性银行设立和运作仅仅依据国务院的决定、行政命令等。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 我国应当制定专门的绿色政策性银行法, 对政策性银行设立宗旨与目标, 设立程序、业务范围、组织机构、业务规则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
(二) 完善绿色信贷法律制度, 鼓励环境投资
在低碳经济下建立的绿色信贷应当呼应环境内生型的低碳经济, 使绿色信贷内生于银行的信贷和其他金融活动中, 使支持环保经济和防止环境污染成为银行信贷的内在部分, 而不是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和社会强加给银行的。银行在确定贷款额度时, 可以确定一个环保系数, 在对贷款进行定价时, 把环保因素加进去, 给予符合环保要求的借款人或借款项目比较优惠的价格, 鼓励有利于环保的企业优先发展。当贷款到期时, 对于一些潜力大然而临时资金周转紧张的企业可考虑给予适当延期。通过发放贷款时运用信贷杠杆加强控制, 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比污染形成后再投资治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实施绿色信贷不仅要将其视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社会责任, 而且应当将其制度化、法律化, 并修改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 将绿色贷款成为必须条款, 成为银行经营的强制性规定。
(三) 完善有关证券立法
目前, 我国证券法规定了股票发行和上市的条件, 但其既没有将环境评审列为发行条件, 也就没有明确其所筹集资金的用途的规定, 只简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其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一规定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向, 含义比较模糊。要发展绿色经济, 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因此, 修改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相关规定, 建立健全“环保审查”机制。规定凡是未能通过“环评”的企业, 不能上市发行股票。即使该企业或项目有良好的财务效益也应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在同等条件下, 环保效果更佳的企业或项目可优先考虑上市。
(四) 完善环境责任保险立法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又称“绿色保险”, 它通过解决环境纠纷、分散风险、为环境侵权人提供风险监控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服务。在国外已被许多国家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市场机制, 但在国内还属于新鲜事物,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正处在起步阶段, 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而我国是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开展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绿色金融正在成为金融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是推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 从而推动绿色金融的加快创新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 1998 (4) .[1]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 1998 (4) .
[2]李勋.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J].兰州学刊, 2009 (8) .[2]李勋.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J].兰州学刊, 2009 (8) .
[3]剧宇宏.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创新[J].求索, 2009 (7) .[3]剧宇宏.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创新[J].求索, 2009 (7) .
8.浅析我国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 篇八
关键词 绿色开采 保水开采 煤与瓦斯共采 充填开采 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开采造成岩层移动破坏,引起岩层中水与瓦斯的流动,导致煤矿瓦斯事故与井下突水事故;煤炭开采引起岩层移动,进而造成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施的损坏;煤炭开采形成的大量堆积在地面的矸石,既占用良田,又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显现及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强度增大,危及矿井的安全生产。上述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能源总需求和煤炭产量的不断增长,煤炭资源开采所带来的矿区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将更为严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环境将受到严重威胁。
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在未来20年内,其在能源构成中的主体地位将不会改变。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0亿t。届时,煤炭产量很可能无法满足工业需求,不能再单纯地通过提高煤炭的产量缓解煤炭供应的压力,而应该综合考虑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应该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实现煤炭绿色开采”作为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的采煤技术。
一、煤炭绿色开采体系
煤矿绿色开采以及相应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要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绿色开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资源保护——“保水开采”;瓦斯抽放——“煤与瓦斯共采”;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充填开采”;排放矸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煤炭地下气化”等。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首次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和技术体系,随后明确了实现煤炭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研究目标,为我国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钱院士提出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绿色开采理论依据:(1)关键层理论。(2)开采对岩层移动的影响及移动规律。(3)水在裂岩体中的渗流规律。(4)开采后岩层内节理裂隙分布发育规律等。
二、保水开采
保水采煤在不同的矿区有不同的技术内涵,缺水矿区要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主;大水矿区要以减少水资源破坏和防治水灾害为主。因此,保水开采包含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煤水共采)和水灾害防治等多项重要内容。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含水层的原始径流,大量排出地下水;采空区上方导水裂隙带与地下水体贯通,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区域含水层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采动影响稳定后产生的地表沉陷往往影响到地表水体(河流、湖泊、井泉等)的原来形态,造成部分沟泉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进而影响区域植被生长,甚至土地沙漠化。我国大部分矿区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每年采煤破坏地下水22亿m3,可见保水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煤与瓦斯共采
瓦斯既是矿井有害气体也是洁净能源。因此,应该使其资源化,其技术途径有:
1.采前抽采。若能在开采前将煤层内瓦斯抽出,则是利用瓦斯改善煤矿安全的最好办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煤体透气性低,在本层内抽采瓦斯有难度。
2.煤与瓦斯共采。开采后围岩压力降低,大量瓦斯在采空区释放,有利于瓦斯抽采,因此形成煤与瓦斯共采体系。
3.废弃矿井抽采瓦斯。鉴于废弃矿井煤层经过采动而充满瓦斯,因而可以利用采动后岩体内裂隙场的分布及钻孔,将瓦斯抽排管装在井下、封闭井口后,抽出瓦斯。
4.回风井回收瓦斯。
5.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主要有:留巷钻孔法、卸压法等。
四、充填开采
我国多数煤矿存在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压煤的问题,充填采矿法对解决这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填开采法是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岩层控制方法。该法可以缓和工作面支承压力产生的矿压显现,改善采场和巷道维护状况,有效减少地表下沉和变形,提高煤矿采出率,保护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生态环境和水体。按照充填材料的不同,充填采矿法分矸石充填、水砂充填和膏体充填。
1.矸石充填。利用井下采空区处置煤矸石的充填采煤方法,既可以减少煤矿固体废弃物排放,又可以减轻开采沉陷灾害、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
(1)抛矸机抛矸充填。将岩巷和半煤岩巷掘进矸石用矿车运至井下矸石车场,经翻车机卸载后,矸石经破碎机破碎,而后进入矸石仓。通过矸石仓下口,胶带或刮板输送机将破碎后的矸石运入上下山,而后由胶带或刮板输送机转载进入采煤工作面回风平巷,再由工作面采空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作面采空区抛矸胶带输送机尾部,由抛矸胶带输送机向采空区抛矸充填。
(2)刮板输送机卸矸充填。充填装备由后端带悬梁的自移式液压支架和充填刮板输送机组成。在自移式液压支架后端增加后悬臂等配件,采用可调高但挂链悬挂充填刮板输送机溜槽,悬挂是为了增加充填垂直高度。输送机中部溜槽按顺序连接,并与机头和机尾组成整部刮板输送机。每2节中部溜槽设置1个溜矸孔,溜矸孔开在溜槽的中板上。由电机车牵引矸石矿车至采区矸石车场,通过翻车机卸载,矸石经转载机、破碎机进入矸石仓。破碎后的矸石经上下山输送机、平巷输送机运至液压支架后的充填刮板输送机,在采空区卸载。
(3)风力抛矸充填。风力充填材料粒度的直径不宜大于充填管道的1/2~1/3。并且要求充填材料沉缩率低、不自然、腐蚀性小。矸石经充填机、充填管路充填采空区。一般采煤机割两刀煤充填一次,充填步距1.2 m~1.6 m,每次充填长度6 m~9 m,工作面每向前推进50 m~100 m,充填机前移一次。机械矸石充填对充填材料要求不严格,使用设备也较少,在我国山东矿区发展较快,有推广趋势。
2.水砂充填。水砂充填采煤法是利用水力通过管道把充填材料沙粒送入采空区的充填采煤法。我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应用水砂充填采煤法,目前水砂充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地面用矿车将采出、破碎及筛分后的成品砂运到贮砂仓贮存。在贮砂室,砂与水混合成砂浆,经充填管路送至工作面采空区,并在采空区脱水,砂子形成充填体,废水经采区流水上山和流水道流入采区沉淀池,经沉淀后,澄清的水流入水仓,用水泵经排水管将水排至地面贮水池,以供循环利用。水砂充填采煤法充填致密,可减少煤尘危害,能有效地控制地表下沉和变形,但井上下充填系统复杂,设备及设施投资大,充填材料昂贵,提高了吨煤成本。
3.膏体充填。膏体充填技术是1979年在德国的格伦德铅锌矿首先发展起来的,由于膏体充填具有料浆质量分数高、充填效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这项技术试验成功以后在金属矿山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得到应用。为解放村庄压煤,提高开采上限,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太平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的研究。太平煤矿膏体充填系统是我国煤矿第一个膏体充填示范工程,2006年5月工业性试采取得成功。膏体充填采煤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充填材料、充填设备与工艺、采动岩层充填控制理论。膏体是由煤矸石、粉煤灰、水砂、水泥等组成,由地面设备加工而成的类似牙膏的流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充填时,膏体通过巷道中的管路,由充填泵提供动力,输送到液压支架后的采空区。膏体充填技术的核心是膏体充填材料,膏体充填材料的强度对膏体充填的效果起决定作用。膏体充填后,地表下沉减小。膏体充填开采是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是解决村庄等建筑物下大量压煤开采问题的迫切需要。
五、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是指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位把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可以部分消除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破坏。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整体绿色开采技术。它开始于英国1912年,由于热值低、成本高而未得到发展。我国于1958年-1960年曾在16个矿区进行试验,于1962年停止,1984年又开始了新的试验,1994年达到连续产气295 d,产气量为200 m3/h,热值13. 81~17. 57 MJ /m3,采用的是有井式、长通道、大断面的煤炭地下气化方法。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与重庆中梁山矿业集团合作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优质水煤气和混合煤气。但是,地下煤炭气化燃烧产生的苯和酚是致癌物质,有可能毒化水资源;燃烧形成的大量二氧化碳对空气也是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的地下气化技术仍处于工业试验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六、结束语
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是解决煤炭开采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实现绿色开采,需要综合研究和解决经济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绿色采矿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绿色采矿是形成绿色矿业及矿区绿色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随着绿色开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煤矿绿色开采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开明.优化配煤生产优质焦炭[J].燃料与化工,2006,37(5):8-10.
[2]缪协兴,钱鸣高.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现状与展望[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3):1-13.
[3]黄庆享.煤炭资源绿色开采[J].陕西煤炭,2008(03):18-21.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浅析】推荐阅读:
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09-19
当前我国宗教发展及其引导机制浅析10-05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1-20
Bflvmln经济学银行管理论文: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浅析06-28
浅析我国报关代理制度09-14
浅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0-16
浅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08-02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 毕业论文08-17
浅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