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24-08-05

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7篇)

1.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一

开征遗产税中几个难点的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开征遗产税被提上了我国税收立法的日程。开征遗产税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肤浅的探讨。

遗产税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通行税种,在我国的开征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开征遗产税的意义主要在于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因而侧重点是社会意义,税收收入将主要用于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同时,高税率可以使许多纳税人将一部分财产捐献出来,从而促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开征遗产税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敛财习惯,形成健康自然的消费习惯,促进消费的增长。另外,在国际交往中,遗产税制可以维护政府和中国公民的权益,减少国内遗产的无偿外流。

目前,开征遗产税的前提条件已基本成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按劳分配和按资产分配相结合,个人收入差距加大;实施了个人储蓄账户实名制,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机制初步建立。虽然还存在许多障碍,但尽快立法,开征遗产税已是当务之急。因为遗产税征收的高峰在开征后的短期内不会出现,所以先开征后完善是目前可以选择的道路。

开征遗产税面对的困难重重,其难点主要集中在:一是起征点的确定,究竟是100万还是1000万存在很大争议,起征点过高,造成税源的相对狭窄,税收收入少而且调节力度弱,如果起征点较低,相对多的人将成为遗产税的征收对象,这有悖于此税的真正目的;二是目前我国对个人财产缺乏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虽然实行了个人储蓄账户实名制,但离真正上的储蓄实名制还有一定差距,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个人财产十分隐蔽,因而对个人财产的监控难度很大;三是开征遗产税后可能出现资产外逃,由于缺少对个人财产的有效监管,为逃避纳税,国内的资金很容易流向一些为开征遗产税或税率较低的国家。

关于起征点,如果像一项调查的结果,财产超过100万的有1000万户,则涉及的纳税人太多,100万应该是遗产税起征点的最低线。遗产包括死者死亡时所遗留下的资金、不动产、股票、债券以及法律上认定的属于死者的财产,遗产的界定必须十分清晰准确。遗产总额减去准予的扣除额即为应纳税额。建立这一套征收制度,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

我国应尽快建立个人资产档案和财产评估制度,将个人的收入货币化、明晰化、规范化、制度化。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现行的`储蓄实名制只能监控个人的储蓄存款,显然无法满足开征遗产税的要求。财产评估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评估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储蓄、投资、保险等重要经济活动的统一号码,通过电脑联网,税务部门建立数据库,即可掌握个人的财产情况,为征收遗产税提供基本前提。为防止生前转移财产以逃避缴纳遗产税,赠与税也将同地开征。

由于遗产税的税率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产非法转移的可能性。为有效防止个人财产向国外转移以逃避税款,必须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如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在遗产税全球化趋势下,这种避税行为将会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明白:让年轻人学会自立,留给孩子真才实学、自立的本领才是最重要的。因而,虽然阻止资金外逃的难度很大,但从中国的现实看危害不大。

遗产税的开征,将填补中国现行税制的一项空白,有利于中国税制的完善,体现社会公平的要求。有关遗产税条例已起草完毕并上报国务院审议,被纳入全国九届人大立法计划的遗产税法,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所决定。

参考文献:

《遗产税走进我们》 中国税务报 .7.15

《构建我国合理的遗产税框架〉中国税务报 2000.7.19

2.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二

在新课改过程中,合作学习被广泛采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这里针对无价值的学习任务、自发的合作状态、学生缺乏必要的准备、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现象描述和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无价值的学习任务

有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的老师甚至每提出一个问题,也要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结果,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要求下不得不做出热热闹闹的讨论状。

问题分析:所谓无价值不是指学习任务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指不值得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作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其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而那些原本可以通过教师教授或教材提示就能掌握的简单知识与技能,则无须通过合作方式教学。

解决策略:

(一)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破除对合作学习的迷信,因为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

3.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三

李助林、吴红英、文小兰、徐美玲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环节中的难点问题及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分析了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环节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结果: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主动向护士长提出科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护理人员增多,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明显下降。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找出安全隐患,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难点;对策

近年来关于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医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患者安全是全世界医院共同面对的问题,受到各个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引起与医疗护理有关的纠纷及投诉,同时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并给医院带巨大的经济损失[1]。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现代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环节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的发生。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2],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所谓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防范意外事故,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2.1 院前急救方面

2.1.1 接听呼救电话不详、出诊不及时

一是由于接电话人员不固定,谁在班谁接听呼叫电话。有时是护士、医生、甚至司机。有时患者及家属表述不清,语音偏差,接听电话人员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全,影响危重病人的急救。二是一线人员出诊后,二线医、护、司人员从家中赶往医院,有的路途较远,加之时间观念不强,未及时赶到医院出诊,延误抢救时机或跑空车。

2.1.2 各种记录欠完善

出诊记录包括接诊患者的病情记录及出车时间、人员、患者去向记录等。由于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接诊的轻症患者信息采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嫌麻烦,常出现对接诊患者信息记录不全或完全不记录现象,直接将患者运送到住院科室。出车记录漏记患者呼叫时间、出车时间、到达时间,留下安全隐患。

2.1.3 专业知识缺乏,急救流程不熟悉、急救技术不熟练。

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由于低年资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史询问不仔细,护理体检不全面,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由于急诊科部分医护人员不固定,对危重抢救患者急救流程不熟悉,急救技能不熟练,院前出诊遇到患者突发心脏呼吸骤停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案例1:某急腹症患者,女,30岁,因腹痛、阴道间断流血15天,伴头晕接诊入院。查BP 100/60mmHg、P 100次/min,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月经史不详细,并以血压正常,认为患者不可能是宫外孕,未开发静脉留置针通道即送B超室检查。结果B超显示宫外孕破裂,须紧急手术治疗,造成静脉通道建立困难,抢救时忙乱。

案例2:患者,男,80岁,因胸闷、呼吸困难2h,拨打120急救电话。出诊医护人员赶往患者家中。当时患者意识清楚,医护人员简单询问之后,立即将患者用担架从四楼抬下至一楼。突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心脏呼吸骤停,医护人员紧急抢救。行心肺复苏术,边抢救边送往医院。运送途中由于吸氧鼻导管未用胶布固定,导管脱落;患者到达医院后未先入急诊科抢救室抢救,而是急忙送住院科室,因病情重又再次转入ICU抢救。虽复苏成功,但最终患者死亡,引起患者家属强烈不满,引发医疗纠纷。

2.2 院内急救方面 2.2.1 患者安全目标

2.2.1.1 患者身份识别隐患 输液室患者流动性大,座位不固定,空位后患者未经护士同意私自换座位又未及时告知护士;护士整理座位时粗心,输液架上座位号未与座位相对应,输液时输液瓶随意挂在输液架上;有时出现患者同姓同名同性别,造成换液时查对困难。

2.2.1.2 用药安全隐患 药剂师责任心不强,不执行审方职责,常发错药或少发药;静脉输液出现配错液、漏输、输液反应、液体外渗、输液速度调节不当、输(换)错液;门诊输液处方字迹模糊,缺诊断,处方与病历书写内容不相符,护士查对不仔细,凭经验用药,造成差错发生。

案例3:患儿,女,3岁,因皮肤过敏到某院急诊科注射室治疗。医嘱予以5%GS20ml+10%GSca 10ml静滴,当班护士查对不仔细,凭经验用药。将用药途径静滴误看成静推,遂将药物予以静推。静推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幸抢救及时,患儿转危为安。

2.2.1.3 手部卫生安全隐患 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缺乏,未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表现为各种治疗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未严格执行一人一注射一摖手;抽血时不戴手套。注射后直接用手分离针头,双手套针帽;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上报。

2.2.1.4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安全隐患 年老体弱患者输液无陪护,独自提着点滴上厕所而未寻求护士帮助。

2.2.1.5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安全隐患平时留观、抢救患者不多,护士的工作习惯于完成输液室患者的输液治疗,对危重患者生活方面的护理经验欠缺,卧床患者预防压疮发生的意识不强。

2.2.2 环境因素安全隐患

由于输液室空间狭小,输液患者较多,无条件配备急救药物及抢救设施。当输液室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时,大多需要转运至抢救室处理,加之转运平车体积较大,进出输液室困难,常给抢救工作的开展造成困难,影响抢救速度。

2.2.3 仪器设备安全隐患

常用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监护仪、呼吸机报警功能丧失或人为关闭;使用中的仪器无人校对;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记录普遍缺失;中心供氧压力不足时无压力报警,护士不易发现。

2.2.4 人员、管理制度安全隐患

护士法律意识淡漠,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主动了解输液患者病情、诊断,对药物作用、副作用欠熟悉;小儿、老年患者未列入重点观察对象;特殊用药宣教未落实,如甘露醇,硝谱钠、七叶皂甙钠等; 巡视患者输液,只顾液体量多少,不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工作粗心大意。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控意识不强,无环节质量控制意识;对危重患者护理文件记录标准不熟;急诊科工作制度欠完善,质控网络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者监管不力。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院前急救

3.1.1 一是配备专职120医护人员,制定并完善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工作职责,规范接听120呼叫电话流程,在目前人员不足情况下,尽量让经过培训的护士接听呼叫电话,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同时护士站备有120呼叫电话专线和分机,保证医护人员出诊后随时有人接听电话。接听电话时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住址,联系电话号码。二是一线医护人员出诊后及时通知二线人员十五分钟内到岗,超时未到岗,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大大提高了出诊速度。

3.1.2 设立院前急救小组长,规范出诊各项记录,小组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出诊患者信息记录,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完善记录。抢救记录要求在6h内完成,并注意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加强整理和妥善保管,防止丢失[3]。

3.1.3 加强业务培训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建立急诊护士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考核结果。特别对新入急诊科护士做好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才能独立上岗。3.2 院内急救

3.2.1 根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定、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定、抢救制度、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3.2.2 建立三级质控网络,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落实各级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所在。护理部质控人员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急诊科护理安全落实情况;科护士长随时到急诊科检查护理安全,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科室护士长每天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并对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在科内讨论讲评,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各级检查者及时将工作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完善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每个环节不疏漏,从组织形式上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地运行。

3.2.3 在目前输液室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尽量将将年老体弱,病情稍重的患者安排在留观室输液。抢救患者直入抢救室,及时开放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急救措施。

3.2.4 规范仪器设备的三级维护 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每周一次,做好仪器设备的外部及主要功能测试。一级维护3-6月一次,由设备科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二级维护,在保修期内,由厂家、商家工程师维护。护士对各种设备必须充分了解,熟练操作,定期专人维护。

3.2.5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的有效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合法权利。

3.2.6 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护患沟通 随着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形成,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增强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热情服务,主动迎接,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保证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治。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如: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履行告知义务,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告知患者:接受治疗药物的名称、药物作用、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于神志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病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3.2.7 着重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监控

对院前急救、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等重点、难点进行跟班监控,随时督查。特别是急诊患者抢救、输液等都是纠纷事故的好发点,重点环节应把好质量关。

3.2.8 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

急救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医护人员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禁止出现涂改和遗漏现象。4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始终贯穿在护理服务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护理安全是评价护理质量最敏感最有效的指标[5],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明确护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4.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四

一、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否需要进行分摊

当企业用多种材料生产一种产品,其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应当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摊?如果管理上确实需要分摊的,又以什么标准进行分摊?从理论上来讲,在上述情况下,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可以分摊,也可以不分摊。

可以分摊的理由: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一般应采用单项比较法,以便反映各种存货的账面价值,这也是会计上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同时,考虑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所计提的跌价准备也应当进行分摊,以满足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明细核算的需要。分摊时,由于这些材料并不是为了单独出售,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与市价无关,而与这些材料的账面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以这些材料的账面成本为标准分摊存货跌价准备比较合理。

不需要分摊的理由:由于存货准则是建立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基础上的,生产产品所用的各种材料一般不单独处置。因此,当企业用多种材料生产一种产品,其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时,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所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无需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摊。这种处理方法,可以简化会计核算,但缺陷是不便于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明细核算,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举例说明如下:

例1:资料:

1、20×2年12月31日,新海公司持有库存原材料——a、b两种材料,计划用于生产甲产品20台,其账面价值(成本)分别为180000元和30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分别为160000元和330000元。

2、20×2年12月31日,甲产品的市场价格为25000元/台。

3、估计甲产品进一步加工成本每台为175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每台为250元。

确定a、b两种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如下:

估计售价:(20×25000) 500000

减:估计进一步加工成本:(20×1750) 35000

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20×250) 5000

----------------------------------------------

可变现净值: 460000

由于a、b两种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460000元,低于二者账面成本之和500000(180000+320000)元,假设在此之前该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40000

5.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五

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联审工资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入编(减员)通知单》制度、人员编制管理台帐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忽视和松懈的情况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动辄要为行政机构;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的多样性。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以“合署”、“挂牌”、“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如农业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乡镇企业局,经济贸易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企业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如果仅仅是挂牌、合署或挂靠倒未尝不可,问题是挂牌、挂靠之后,组织部门要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配备后,工作人员就显得不够,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失之于弱。虽然有“编制就是法”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软弱性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在领导班子调整时,超编配备领导干部;人事部门在机构撤并、调整时,由于人员分流难度较大,让超编人员暂时在岗。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乡镇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大量使用临时性人员。

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客观上,目前社会事务方面新的工作很多,一项工作的开展总得有一个机构来管理,造成机构增加(包括行政的挂牌机构和事业的实体机构)。由于目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或者由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机构撤并之后,人员分流有较大的难度;或者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适当补充一部分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员,造成有的单位人员超编配备。主观上,由于有的部门和少数领导机构编制观念不强,在人员配备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备上,不能严格执行核定的编制数,造成机构增加,人员超编。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机构编制是龙头,也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办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更大程度地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职能。

(一)严格维护“三定”方案的严肃性,建立和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完整的法律体系

严格执行“三定”方案,对于保持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定。

从事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员都知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有一句话叫做“编制就是法”。光从这句话来讲,编制就是法不错;但从这句话也反映出机构设置管理的法治性不强,而“编制就是法”这句话的落实也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经济社会各项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进展很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相对于其它各项工作,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展不大,或者说立法进程滞后,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它的行政行为更多是体现上级领导的意图,而非完整的法律意志。我们对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其中一条就是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上打下了人为因素的印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人们“往往把领导的讲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变”。如果领导人之间意见分歧,常常使机构编制部门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它部门的正常长期运作,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立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这为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立法进程,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指明了方向。

(二)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机构编制是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财政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核定人员、工资和经费,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一体化管理的、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工作机制。加快电子化进程,财政局和编办可以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等微机联网,建立数据库,实行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同步监测、动态管理。

(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全面转变习惯于主要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问题,加强监督职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和手段。如可以结合年终统计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及年检,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形成强力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优势,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业务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是建立群众公开监督制度。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力的监督。建立机构编制数据库,实行编制实名制和“阳光编制”,定编定岗到人,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如机构编制部门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机关事业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情况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机构编制部门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等等,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营造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的良好氛围。

6.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六

摘要: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探究;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起始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其实,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教师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以致于削弱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教师指导的作用应该多一些,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但在学生提出猜测,分析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应该少一些,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绝不能越俎代疱,包办代替。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下转第202页)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一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一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会在头脑中计划一下,以便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令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我们教师不外乎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一是无视课堂中产生的“杂音”,继续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二是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和策略,转向生成的方面前进。在科学课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课堂上出现预测和生成不一致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如果这种“意外现象”对本节课教学有价值,有利于本课教学的主题,则教师可以放弃预设,转向生成的方向前进;

二、如果这种“意外”的确是“杂音”的话,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要设法巧妙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继续向前;

三、如果“杂音”对本节课探究主题价值不大,但有探究的价值,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再去研究,到时候再引导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当然,意外毕竟是意外,在遇到确实无法探究的情况时,那只有把其中的道理告诉学生了。

7.物业管理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七

一、规范用语:

1.建国以来,解放以来等,改为“新中国成立以后”; 2.“截止”一般而言,用“截至”。

3.“西红柿”改为“番茄”;土豆、洋芋改为马铃薯。包谷改为玉米等。

4.“在县委张副书记的亲自过问下,”类似的词语一定要规范。同时,除非必须介绍的人名之外,一般不随便写姓名。

5.用全称。如哈萨克语,不能够用“哈语”;

6.民族姓名要用父名,这一点强调很多,但是,关键的时候老是出问题;

7.法律要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不能用农业法,《农业法》;

8.“同志”一般不用。村里的“三老”全部改为“四老”(2010年以后)。

9.我们、我县、我局、目前、当年、于当年、预计等不规范用语要剔除掉。简史可以用“了”,但是,年鉴和县志之类的问题尽量不用。

10.“两居”工程建设按照“三个集中”原则是哪“三个集中”?1乡镇周边向乡镇集中,2 乡镇向县城集中3 总体向阿魏灌区集中(特载)

11.破折号要与一字线分清。有文件号的要统一用六角括号比如:青政办发﹝2012﹞5号。不能少写,我们的年鉴出现“﹝90﹞36号”。

12.不该用的简称要用全称。如“面心实活动开展情况”,“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面、心、实’活动开展情况”

二、注意起止时间。如二轮修志起止时间为1996年至2010年。可以适当上溯,但是,不允许超过这个时间。如果是重大事件,可以单独成文,但不能够写入所写稿件中。

三、避免原则性的错误:

如:第七次党代会上选举产生了青河县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如“中亚、中东等穆斯林地区‘清真’市场为主。”清真衬衣、清真面粉„„

四、用语严谨。如“2010年3月,公司去文莱参加国际林果业产品展示会,文莱国王通过翻译了解公司的展品并品尝了沙棘茶。几个月后,文莱国王派人辗转通过中国大使馆找到了公司买沙棘茶,听说国王喝了茶之后,心脏病有所好转。”其中,应该介绍一些证据,但是,由于牵涉到个人隐私,不宜写清楚。另外,“听说”之类的词语在志书上一般而言是严禁的。

五、材料逻辑性要注意,要注意对照。如村级防疫员管理,连续两年都有相同的内容。

六、收集的资料一定要全。如照片,要有拍摄者姓名,要坚决堵住不负责任的照片。如标明2010年,照片上的横幅却是2013年。如南疆一个简史,照片上标的1950年,汽车,自行车等都不对。

七、文字简练。如:“【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放进条目之中不妥当。“稳步推进”应该剔除。类似的还有【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中的“扎实有效”也可以剔除。八、一定要做到“认真、负责、仔细”。

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学习一下我们的相关文件。特别是《青河县志》(1996~2010)编纂行文规则。确保标点等使用一定要规范。

九、数据一定要统一。

上一篇:五年级德育主题活动下一篇:教师爱生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