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保护彰显特色

2024-06-18

注重保护彰显特色(精选7篇)

1.注重保护彰显特色 篇一

注重凝心聚力彰显科学管理

——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博雅中学

上半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致力投身“中国梦”,努力实现博雅梦,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及2013—2014学年度工作任务。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注重规划部署提高队伍战斗力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工作规划时,紧密联系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准确把握学校工作重点,力争使学校各项工作合拍,以此推动学校教学管理。二是要求教师个人增强组织观点,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按学校部署科学推进。三是在平时工作中,爱岗敬业,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高度关注学校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建言献策。四是根据主管部门安排,调整学校阶段性工作计划,要求教师个人自觉接受学校量化考核。五是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除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和研究外,我们扎实推行了“三课”,即新聘教师见面课,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三课中,全体教师凭着自己的扎实功底和敬业精神,大显身手。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钻研,不断进取,我校陈臻、王道萍老师精心指导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化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内,校委会凝聚力、教师队伍战斗力一并得到了有效发挥。

注重示范作用增强教师创造力

实践中,为配合学校管理,服务教学、推进教学,我们狠抓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党支部在处室、年级等条块管理上统一设立党员责任 1

区,在具体工作中视情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教职工模范执行校委会工作决议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争创教育教学最佳业绩。

为争创博雅品牌,巩固博雅中学在公安高考中的“三强”地位,全体教师团结拼搏,做到一年高考三年抓。三年级高正国、蒋金波等教师更是注重发挥示范岗作用。高正国老师虽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且已年近六旬,但仍一心扑在工作上,出了教室,就是办公室,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查阅相关高考资料和信息,批阅学生作业,同时按照年级、班级规划,牺牲本人休息时间,重点为学生学习“治跛”,除了月假,每月难多回一次江陵一中的家,虽屡遭家人埋怨,却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蒋金波老师虽然家在县内,但妻子工作繁忙,且孩子年幼,为了教学和为学校及学生圆梦,尽管每周仅一天轮休,他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凭着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蒋金波老师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段,走上了领导岗位,作为副校长,担起了二年级工作的分管重任。正是广大教师共同努力,2014年高考,全体同学考出了理想成绩。

注重教育引导激发师生向心力

上半年,我们始终围绕“中国梦”,加强对师生教育引导。一是组织全体师生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论述,时刻铭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谆谆教诲,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就如何献身中国梦,努力成就博雅梦展开大讨论,不但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端正了大家的人生态度,而且激发了大家的教学热情。二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注重发挥工会、校团委、妇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通过团员组织生活,向广大青年学生宣讲党的光辉历史、英烈先进事迹和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增进大家对党的热爱之情。根据工作安排,平时,学校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领导作客校园广播、评选孝雅之星和道德讲堂等形式,向师

生宣传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措施,通报时事政治,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家明确:身为中国人,必须投身中国梦。在这些活动中,支部一班人、全体教职工总是踊跃参加。除此,学校党支部定期召开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会、积极进步青年心得交流会,引导大家明确其继续努力方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团委会、学生会适时创办专栏,编印简报,宣传校园先进人物及事迹。以上这些举措,不但增强了校委会凝聚力,而且激发了师生向心力。

正是在党支部、校委会教育引导下,全校师生爱党爱国之心更加坚定,“诚实、进取、博学、高雅”的八字校训,得到了切实践行。围绕着“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和谐、文明、崇德、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耐心、善导”的教风,“乐学、善思、探究、向上”的学风已经弥漫校园。

注重形象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惠民生,狠刹“四风”和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上半年,我校按照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要求,重点抓了以下几项中心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了指导思想明确,活动主题清晰,方案具体,领导落实,措施到位。活动中,我们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党委“8677”规定,观看《焦裕禄》、《苏联解体二十年》等专题片,聚集“四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遵照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安排,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利用平时工作便利,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不但增进了家校联系,而且详细了解了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在此基础上,学校一方面在开学报名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学费减免,另一方面,由校团委倡议,为伤残学生伸援手、搞帮扶。上半年,学校专项投入及募集资

金达6万多元,惠及贫困生,伤残生20多人,既保障了学生就学,又坚定了伤残学生康复信心。三是注重形象建设,配合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认真开展了和谐校园建设。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上级检查要求,认真开展回头望,立足发展创新,注重营造良好人文环境,重点实施整改。学校将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严格杜绝有偿补课,在教辅资料征订上认真执行一科一辅,且尊重学生自愿等,纳入检查内容。同时,学校按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会意见,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既得到了社会认可,又提升了学校整体形象。四是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校长戈沛松亲自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办公室、各年级踊跃投入创建工作,校委会改进了门卫管理、学生月假离校返校接送管理、校内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学生“两寝”管理、水电使用管理等措施和办法,较好地杜绝了校内安全事故、学生使用手机和偷吸香烟行为,和谐了同志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保障了师生平安健康。五是把住“五一”等重大节日机遇,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诗文朗诵、书法竞赛、歌咏比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畅谈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宣传校园内新人新事新气象,同时展望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既增进了师生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又坚定大家的报国之心。六是始终坚持依法办学、独立办学,注重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民办学校及学生的权利,让社会特别是学生及家长了解我校教育改革的办法与措施,同时,如实通报学校办学业绩并载明学校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办法。为此,尽管近几年生源渐趋紧张,但我校学生队伍基本稳定,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上半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措施还需细化,“环境创优,效能提速”年活动与学校实际结合不够,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4—2015学年度,我们将铭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勿望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学校实际和家长建议,强化整改。同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团结全体教职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引导学生学真知,做真人,开创博雅教育新局面,打造博雅教育新品牌。

2014年6月

2.注重保护彰显特色 篇二

1 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的着力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的着力点,学生会因为科学实验的神奇而喜欢上物理课.例如,我们在学习“大气压”一节课时,把装满水的杯子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感觉到大气压力的巨大,让学生亲自体验能挂在嘴上的瓶、吸不出饮料的瓶、能吞鸡蛋的瓶、能吞小试管的大试管、泼冷水能使水沸腾的烧瓶,能使水沸腾的针筒等实验.这样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人科学知识的海洋,从而“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2 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

科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大的冲击作用,正如学生所说“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此话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关系的通俗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使你的学生尽量看到、感到能摸得到的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临出现的疑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因此,物理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课堂教学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探索而获得的知识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在物理教学中有大量这样的素材: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阿基米得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等的得出都可以经过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重温一下科学家的经历,当一回小小科学家;当然,也不能忽视科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如学习杠杆平衡条件、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等知识之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进行独立操作的实验验证,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笔者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3 实验是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观察是人们对各种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例如,在玻璃杯中注入大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又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到了水面上.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蕴含的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等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实验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若离开了实验过程,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物理学的魅力,凸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素养.所以妥善规划实验过程的教学,使实验跟科学探究融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还可使他们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特别是当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 时,教师更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使他们形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例如:做海波熔化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达到熔点,海波温度还在升高的现象.这个现象与预测的完全不同,确属“异常”.笔者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于烧杯中水温过高,应在烧杯中也放一只温度计,测量水温,当水温达到海波熔点时,停止加热,等试管中海波达到熔点时,再继续给水加热,发现海波温度不变,直到海波完全熔化成液态时,温度开始升高.又如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松开手指后发现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并不是760 mm,而是680 mm,这个现象与课本结论不相同.通过这个“异常”现象,学生发现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假设、验证、推论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达到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3.全面彰显水绿特色 篇三

绿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我县绿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城区园林绿地面积达46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3.83公顷,绿化覆盖率27.8%,城区绿地率2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61平方米。按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绿化覆盖率3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平方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大手笔、高品位、上档次的园林绿化工程给城市建设带来了靓丽的景观,为提升城市品味,彰显知名水绿城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严格规划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搞好绿化规划是绿化建设的重要依据,为减少绿化建设的盲目性,避免今年栽了明天又刨等现象的发生,城市绿化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规划建绿”理念,严格按照规划办事,我县要尽快编制好“城市绿化整体规划”,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一要加强“绿线”管制,把城区主干道、城区道口出入口和河流岸坡等地段,作为绿线的重点管制部位,任何单位和部门在开发地段时都不得擅自破坏和改变绿化用地。二要树立精品意识。从我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规模利用有限空间,科学布局,积极探索园林绿化新思路,把乔、灌、花、藤、草有机结合起来,保持四季都有绿色,真正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的绿化精品。三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根据我县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统筹 1

考虑城市绿化建设。四要植配上多栽常青品种,多植大树种。按照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在绿化布局上坚持全面增绿,突出重点地段,加强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

二、突出建设重点,稳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在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是实现县域城镇建设大跨越的需要,要充分利用春季绿化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园林绿化工作新高潮。一是抓好道路绿化。大力实施沿街道路绿化工程,特别是新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将进一步把绿化作为提升品味,彰显特色的重中之重,高层次建设绿带、绿地、绿景,重点装饰泰州南路、淮河南路、常州北路、扬州北路、灌河路等城区主干道和出入口,改造人民中路、人民东路、鹏程路绿化工程,实现主次干道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绿化新景观。二是抓好休闲广场、游园绿化。突出把广场游园绿化作为工程项目来规划建设,重点完成市民广场、海西公园、悦来集游园、五龙生态园等大型绿化工程。三是抓好小区庭院绿化。我县的城市开发步伐突飞猛进,一些高标准的商住小区如雨后春笋,新文化、城市花园、中心花园绿化建设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凡在建、新建小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绿化,有绿化部门进行统一验收,达不到绿化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主要干道两侧单位和部门要切实按照拆墙透绿的要求,建好庭院绿化,沿街透墙率力争达到80%以上,确保庭院绿化的景观效果。四是抓好河流风光带绿化。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城市亮

点,实现苏北水城独特魅力,充分利用县城区悦来河、盐河、周口河独特水域特色河穿城而过的有利条件,精心搞好河流两岸的绿化,周口河绿化风光带正在紧张施工,盐河绿化风光带要抓紧时间,尽快拿出设计方案,尽早实施。

三、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城区绿化工作顺利开展。绿化城市、美化环境是一项造福当代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统一认真,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在实施过程中,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绿化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搞好组织协调,在绿化建设推进中,抓检查、抓落实、抓进度,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成立项目指挥部,领导要真正重视,措施要到位,紧抓当前,排出时间表和任务计划表,保证绿化建设顺利开展。二是多渠道融资,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坚持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广辟资金筹集渠道,切实建立起多元化的绿化筹资机制,要注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通过引导集体出资、企业和商家引资、市场运作垫资等方式,用项目带动绿化,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加大绿化资金投入力度,我县的海西公园就是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功加大绿化资金投入,成功突破因资金不足而多年来未能建设的瓶颈。三是建管结合,加强绿化管理。建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绿化管理水平,树立绿化工作“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做到绿化建到那里,管理就要跟到那里,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实行“包苗、包栽、包活、包管理”的四包绿化责任制,园林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绿化日常管理

职能,严格按照绿化养护作业标准,定期治虫、打药、除草、补植,真正做到建好一片、管好一片,对恶意破坏和毁木的人和事要坚决打击,从严处理,切实把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抓好,保证城区绿化工作顺利开展。

亮化

4.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篇四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德育示范校评估自评报告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于2005年9月创办开学,由河源中学与河源市天润投资公司合作创办,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全寄宿制管理的学校。2007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校区。

学校办学以来,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创办初期,全校学生只有218人。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3449人,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了16倍。现有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29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大部分是国家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部分是各省、市、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骨干。

学校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努力创造优质教育教学环境。投资方投资2亿多元资金建设学校,不断完善各种设施设备,为学校办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校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综合区梯次分布,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区功能场室齐全,有独立的图书楼、实验楼,配置了电脑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绘画书法室、棋类室,专用的器材室、档案室、信息中心、报告大厅、公开课演示厅、教职工娱乐中心等场室;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综合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和游泳池。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语音系统和有线电视。师生餐厅宽敞、干净;学生宿舍舒适、卫生,配有双卫生间、空调,并供应冷热水,学生宿舍、饭堂使用闭路电视监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努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强化德育治校理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源市“文明单位”、河源市“安全文明校园”、河源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学校的德育特色和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将我校德育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育人理念先进

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创办初期,提出了“做人与生存并重”的德育理念和“德育为首,质量为本,能力为重”的办学思想。随着教育形势向前发展,同时结合办学实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全面发展,彰显特长”的教育理念,至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理念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学习,积极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建设主体教育月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让全体教师认识到“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要求教师根据初中生可塑性强,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阶段的特点,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深刻认识“成绩好不一定是好学生”、“成绩不好不一定是差生”,不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好与差的评价标准,走出文化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误区。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挖掘潜质,突出特长。

学校根据学生“独生子女、富家子女、干部子女多”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下商业性突出的社会现实,除了开展常规的思想教育外,还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列入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具有特色的育人工程。

二、育人机构健全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设立德育处、团委、学生会,配备团委书记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3名,专职思想品德课教师10名,聘请了叶开明律师和黄瑞强警官为法制副校长,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德育管理网络健全,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结合实际落实德育工作法规细则,落实上级布置的德育工作任务,每学年、学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德育专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德育工作的内容,德育处每月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每周召开年级组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管理工作运行正常。

三、育人措施到位

(一)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树成荫,环境清新。为落实学校育人理念,学校全面开展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近年来,逐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内涵,投资130多万元德育专项经费,先后在行政楼、教学楼顶装置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大红漆铁字,教学楼、宿舍楼的各栋楼主墙镶上励志名言、道德规范为内容的钛金铜字,重新布置广场至校道的文化长廊,主校道两边设立古今中外科学家、思想家等名人头像和《弟子规》大理石刻书卷,广场的大石刻上校训、校风的文字,实验楼旁边建设人工湖及凉亭,小花园设立孔子铜像等。另外,精心布置各种宣传栏,完善了相关功能场室及各种器材设备。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让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无声的融入学生的成长,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充分展示了我校的人文精神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二)健全制度,面向全体

为贯彻实施学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先后制订《“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名教师、突出贡献教师”评选方案》、《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方案》和《十佳教师评选方案》,对每位教师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制订《教师积分奖励方案》和《教师教研成果奖励方案》,以激励教师不仅关注教学,更要重视方法和过程的研究;制订《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文明班评比方案》、《十大阳光少年评选方案》、《十大孝顺孩子评选方案》、《生活之星评选方案》等学生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端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引导部分家长纠正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观点。

学校全面、系统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冲破了传统“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有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群体优化和群体自律目标的达成,收到了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合力育人,事半功倍

1.全员参与。学校建立全员育人制度,落实教职工岗位育人职责,力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课堂教学为德育工作基本阵地,要求全体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节课都是德育课”的内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结合校本教材《儒家经典伴我行》作为语文辅助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明确职工、教官的岗位育人职责,要求职工文明服务,发现学生不文明行为要敢于批评指正;要求教官在管理过程中,既要硬性的纪律要求,又要软性的循循引导。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营造校园和谐氛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室不仅有学校统一布置的国旗、班风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眼保健操、名人名言,每一个班都有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设计的班徽、班刊、班级奋斗目标、各类宣传栏、读书角„„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营造温馨的浓浓的进取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塑造班级精神。学校的值日工作也离不开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学区、宿舍区、饭堂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都能见到值日学生的身影。各项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做的主持人„„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诚信与团队精神、激发了创造潜能,展现了自身才华。“服务同学,奉献校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可以,我能行”等充满自尊、自信、自豪的崭新理念净化着学生的心灵,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他律”变为“自律”,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

3.家校合作。我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集家长开展“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等探讨活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定期举行“感恩晚会”和评选“十大孝顺孩子”等亲子活动;规范落实《家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访、电访和约访,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互动工作。

为丰富家校共同教育内容,学校致力于探索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书面交流手段,并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学生成长历程》是记录学生三年成长过程的原始材料,也是家长、学生、班主任每周书面沟通的平台。《倾心关注,共同探讨》通过故事或事例,将学生的焦点问题和学校的观点呈现给每位家长,倾听家长对问题的看法,适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双方共同探讨,达成共识,从而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学校的育人措施。《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深受家长好评,已呈现为我校德育工作一大亮点。

通过几年来的家校紧密联系和教职工紧密合作,学校营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育人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四)优化机制,狠抓落实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指引》、《班主任考核办法》、《河源中学实验学校评优评先方案》、《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量化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力军作用。利用专题会议和师德专题讲座,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使教师牢固树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思想。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天检查班主任早读、晚修到位情况,将班会课落实情况直接与班主任工作津贴挂钩,每学期评选“先进班主任”等,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机制,激励班主任从细节抓起,从每一个学生抓起,强化了班主任管理业务学习和互通,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威信,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学校严格实施督查机制,重视学生“六不准”定期排查工作,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确保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五)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1.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却的责任,我校在“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梦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指引下,把后进生转化工作放在德育工作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了教师个别辅导制度,制订了《后进生转化考核方案》,把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重要条件,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对每个后进生负责。建立后进生档案,及时反馈、定期汇报转化情况和总结转化成果。

学校不仅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方法指导,而且更重视转化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开设以“关爱后进生”为主题的教育论坛,由转化后进生成绩突出的班主任作经验报告;开展“育人能手”评选活动,让每位教师肩负转化后进生的责任,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开设论坛和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育人思想认识,明确了转化工作的目的意义,为教师树立了育人榜样,为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法,激发了教师育人工作的信心。几年来,我校转化工作效果突出,后进生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难点和亮点。我们制定了《文明班评选办法》、《“六不准”规定》、《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生宿舍采取班主任和教官共同管理方式,教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宿舍内务、卫生等项目达到了准军事化管理标准。男女生宿舍都有闭路电视监控,并安排教官全天24小时值班,确保学生安全。同学之间偶尔发生的矛盾,因有教官和班主任的密切关注,这些矛盾都能及时得到化解,处在叛逆年龄阶段的三千多名中学生集体居住在学生宿舍,三年来没有发生严重违纪行为。

(六)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学校围绕“分类施教,彰显特色”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类专题活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每周晨会、班会、宣传栏、广播站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聘请法律专家、律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法纪教育、禁毒教育;开展“庆国庆”、参观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建军节”双拥活动、参观科技馆等活动;开展为地震灾区捐款、与兄弟学校贫困学生“手拉手”等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场“感恩晚会”、两年一届学校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新生军训、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十大孝顺孩子”、“十大阳光少年”、“十大生活之星”等评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育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风。

(七)以人为本,科学引导

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应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是我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办学初期,学校就明确了德育工作方向,探索切实可行的辅导模式,完善心理辅导体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心理辅导队伍,并尝试形成德育特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上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心态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天接受学生电话、信件、网络、面谈等方式的心理咨询疏导;开发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并列入常规课程,丰富心理辅导内容;成立年级心理协会,定期举办“考前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等专题讲座;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交流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康乐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专职心理教师3人,取得心理培训A证1人,B证12人,C证149人,初步搭建完成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心理的科学引导,排除了学生许多心理障碍和困惑,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学校落实“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育人效果显著

(一)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学生品行得到优化。以“学会做人”为中心任务的育人工作,凸现了我校突出的教育质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三年来,我校法纪教育成绩显著,“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占80%以上,全校学生的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9﹪,一直保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为零的纪录,形成了文明有礼、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2.学业成绩全面提高。中考成绩辉煌:2008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8名;2009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9名;今年中考,全市前10名我校占4名,全市前50名我校占18名。连续三年中考,我校总分平均分达550分以上,超出全市平均分150分以上。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114人次,省级奖58人次,市级奖213人次,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均获佳奖,各科成绩都排在全市各县前列。其中,杨慧文同学参加全国英语口语比赛荣获国家金奖,钟佩珊同学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欧阳满等4位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刘奇聪等5人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曾彦淞等3人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蒋芊芊等14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3.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朱迪妮同学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中学生“我为青春承担责任”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学生集体舞表演队参加市直学校“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得三等奖,张敏、廖聪煜两位同学参加全市小主持人比赛并列获得第一名,学校民乐队获得市直比赛第一名,学校舞蹈队的歌舞节目多次被市政府、团市委选派参加大型庆典活动演出。此外,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绘画、书法、摄影、手工、舞蹈等各种比赛,都获得较高的荣誉。

(二)教师师德高尚,铸就良好师风师魂

1.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三年来,先后有319人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首届十佳教师”、“首届师德标兵”、“首批优秀老师”,12人次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市先进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张定红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2010年,李伟红被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评选为“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胡绍军参加全市的班主任能力大赛获得全市第二名。

学校在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知荣明耻我们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

2.科研成果累累。三年来,全校教师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800多篇,发表教育论文192篇,教学论文500多篇。先后有30篇教育论文、154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有27人次获得校级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奖励,10人次在市级、省级教学研讨会上示范课,26人次获得省、市优质课例奖励。其中,崔燕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刘巧云的英语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王婉琳的生物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柯神龙的心理体验活动课例获省三等奖;李伟红、芦玉霞的“三优作品”评选获国家级奖励,谢有志等六位教师获名著阅读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省级二、三等奖。此外,有6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分别获金、银、铜奖和优秀指导奖。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的研究。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校本教研区域协作研究》的子课题《山区初中学校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省教育厅教研室已批准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推动市级课题《创办绿色生态教育特色,促进优质学校建设研究》的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

(三)德育特色彰显,社会普遍认可

在先进育人理念指引下,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育人措施,教育工作效果明显。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文明有礼,互敬互爱,课室、宿舍、饭堂处处干净整洁,同学们个个性情活泼开朗,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得到培养和规范,学习方法和生活常识得到不断丰富,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和逐步提高。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了实验学校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和进步。家长的口碑成了学校的活广告,家长的赞语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16倍,这就是家长认同、社会认可最有力的证明。

由于家长的宣传,我校已有部分学生是从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等市转来读书的。同时,也不断有省、市兄弟学校的领导到我校来参观学习,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东源县柳城中学、东源县船塘中学、东源县实验中学、和平县实验中学、紫金县乌石中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德育线的主要领导来我校交流学习。2010年4月广东教育学院林英典教授带领广东省第三十期校长培训班学员到我校学习交流,让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在广东省的兄弟学校得到推广,林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是民办教育的一个奇迹,很多经验值得在座的校长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德育工作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照《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指标》,我校的自评分为308分,达到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的评估标准。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欠完善,在全员育人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学习,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时代要求,以更优异的成绩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5.彰显武术特色,体验快乐教学 篇五

一、案例背景:

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节课五步拳——我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演练起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通过该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在了解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满足学生锻炼需求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学中利用教师的出色示范、语言提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口令创造学习情境,并通过成果展示,巧用激励性语言点评,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案例描述:

(一)身心热身导入:教师设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武术图片给学生一种视觉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讲解相关武术知识(攻防含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导入结束后,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五步拳之前,我们先完成“蛇型跑”热身运动,在跑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队列”。

(二)巩固学习,体验快乐阶段: 体验武术快乐——“武术操”。通过“武术操”将武术的几种基本步法和手型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三位同学领做武术操,并配音乐《中国功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积极思维掌握运动能力:教师讲解示范整套动作,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讲解过程中分步法、手法、组合练习三个环节,使学生明确动作路线、名称及方法。

(四)团结合作探索学习:采用分发任务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五)展示成果阶段:“比武大赛”——谁是武林高手?学生展示五步拳动作(每组一人、两组集体),并集体展示学习的成果,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本模块的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六)调节恢复:师生齐做放松活动。

2分钟的放松操,使学生主要的运动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教师引导学生互谈本课感受,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三、案例分析:(课的特色)

1、本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教材“五步拳”的学习,我采用“引导——尝试——传授——指导——练习——演示”的教学方式。针对本课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征,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等方式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另外根据整堂课的设计,还运用了循序渐进法、注重个性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及激励表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我体验、合作创新、相互评价、相互促进,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体现了合作学习中集体的凝聚力。

2、本节课围绕学习目标,利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通过“比武大赛”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勇于创新和大胆展示能力,并与他们一起参与演示,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法: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开动脑筋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打破传统的手把手的重复教学方法,采取“自学”形式,分发学习卡,布置任务书,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商讨,在交流中摸索出学习的内容,锻炼他们的理解和模仿能力,从而体现我的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在这部分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学习。

在他们练习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我又让他们分组练习整套动作,通过开展“比武大赛”活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学生都积极参与,每组都密切配合练习,显得非常自信。

4、能较广泛的培养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在武术教学中,我深刻领会武术的内涵,示范规范,口令清楚响亮,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体验动作的动和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和意,形神相结合,使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有声趣。还结合了武术基本功和五步拳的特点,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运用队形变换、口令和辅助练习手段,提高学生对动作劲力、节奏、快慢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点强调基本功的练习,在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与表扬,尤其对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陪同他们一起练习,看看谁能将动作做到位,提高学生对方向感、运动速度、以及思维的灵敏反映;然后进行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集体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把攻防含义贯穿在五步拳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在最后的放松阶段,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瑜伽”给我们带来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整堂课在音乐的烘托之下,在用语的贯穿之中,气氛一直保持得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很高昂,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6.注重文体,彰显魅力 篇六

其一,明确要求,把握文体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对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语文课堂只有明确课标制定的宏观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每一个教师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明确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每一课的文体都有着不同之处,教师教学中要把握文体特征,制定合适的目标。例如,《孔子游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文本叙事性的特点,通过“赏春”“论水”“言志”这三个板块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文本的具体语言解读叙述性文体的特点,关注了叙事性文本的表达。第二自然段“赏春”的教学,教师则紧紧扣住文本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拟人、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想象中进行感悟。在朗读指导时,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对于学生能自己理解的内容,老师让学生反复读,再进行比较,自己发现,自己感悟。课堂上,教师有了明确的要求,从文体的样式出发,会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开展好课堂的教学活动。

其二,关注文本,开发文体资源。苏教版教材在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如“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学习储备些信息。也可以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莫高窟》等写景类说明性文体时,可以抓住游览的顺序来进行教学。移步换景是写景类文章通用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说明性这类文本的特点,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其三,渗透方法,有效感悟文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要进行信息整合。首先,要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大意。其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切入点。然后再选择准确的“点”,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整合。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一篇说明性文体的文章,教师抓住柳树的神奇切入课文的学习,但学生更该学习的是对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柳树的生存环境、外形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文本,从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渗透想象、对比这样的写作方法,真正达到阅读的实效,形成有效感悟。

7.开展科技教育,彰显特色办学 篇七

江宁区上坊中学 汪秀明

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培养人,科学文化素养是中小学生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科技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教育这项活动,在办学理念的转变、科技教育制度的完善、科技教育的实施管理以及科技教育成果的显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几年来,我校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第14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11月);

荣获2003年江宁区第二届“电信杯”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优秀组织奖”(2003年5月);

荣获2003年南京市中小学航空模型P2E项目团体第二名(2003年); 在第16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004年11月);

在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发明创造、科教作品评选中,我校周开文老师的“防水防爆电器开关”荣获唯一个一等奖(2006年4月);

荣获2006年南京市航海模型比赛初中组综合团体第三名(2006年7月); 荣获2006年江苏省航空模型比赛中学组综合团体第一名(2006年8月); 周开文、范沪宁老师还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辅导教师和先进个人。

一、审时度势,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较高,客观上也是导致生源质量不高的一条重要原因,教师的流动率也相对较高,教学质量近年来虽然逐年提高,但和主城区的一些传统名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怎样在近期内赶超主城区的名校,这是学校行政一般人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几经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狠抓教学质量,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务实开展教育科研,发挥教育科研引领先导作用;大力培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彰显特色办学方向。以此为目标,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力拼搏三五年,创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力争融入东山主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校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创建特色的一个突破口来抓。行政会研究制定计划,教工会布置落实,校会上宣传发动,向全校教员工讲清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舆论宣传、组织落实、师资调配、活动开展、总结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完成了办学思路的调整,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领导重视,健全科教管理网络。

为确保学校科技教育的正常开展,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正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科技辅导员组成,校长室全面负责,教科室具体负责,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科技活动室----科技辅导员四级管理网络,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上坊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条例》、《上坊中学科技活动室管理制度》、《上坊中学科技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我校科技教育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奠定了基础。网络组织的健全和运转,使我校科技教育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知人善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科技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能吃苦、业务精、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科技辅导员队伍,他们是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几年来,我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岗位自学等方式,选送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区科技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活动,让一批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从事某项具体的科技教育活动,如有的教师动手能力强,就让他搞小制作、小发明项目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理科知识水平较高,就让他负责“金钥匙”竞赛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有一定的模型知识且能吃苦,就让他负责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电脑操作水平较高,就让他辅导学生创作电脑小报、科技小报等等,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教师脱颖而出,陆晓微、周开文、周国海、童达余、张晓宝、谢文龙、李明、范沪宁、余频、胡正敏等教师正是这样的科技辅导员,他们用自己的专长把一个个兴趣小组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可见,学校对科技辅导员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充分肯定的,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积极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吃苦精神,奖励他们的突出贡献,激发科技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逐步引导全校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

四、学科渗透,找准科技教育切入点。

中小学搞科技教学要找准切入点,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明显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并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基础体系。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这样既可以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这些成果取得的途径,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品质和科学精神。

例如我校政治教研组根据政治课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需要,分年级在各班进行了科技发展形势报告会,学生不但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广大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了科技教育的效果。

五、活动推进,扎实开展科教各项活动。

开展科技教育要有一定的载体。丰富多彩的益智类的科技活动,能大大推动科技教育成果的显现。近几年,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类科技活动:

1、学科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此类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形式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是课外活动。

2、电脑小报兴趣小组活动。利用中午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到机房参加培训,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小报制作的评比竞赛活动。

3、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这项比赛活动,参加人数多,辅导教师多,获奖的数量多,层次也高。

4、市、区科技创新大赛。对于这项活动,学校也十分重视,精心组织,抽调精兵强将,细心辅导,确保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5、市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比赛。2003年市航空模型比赛获得一个单项团体第二名。今年我校首次组队参加了航海模型比赛,一举夺得了团体第三名,两个单项团体第一名。

6、省航空模型比赛。今年我校组参加了省体育局等九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航空模型比赛,取得初中组综合团体冠军。

7、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全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网站、报告会等形式,组织优秀稿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宣讲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普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8、科技节活动。今年10月份,我校成功举办了科技节系列活动,共开展了九个项目的活动,其中竞赛类的活动有5个,一个月来,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成绩喜人,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

六、加大投入,确保科教活动正常开展。

经费投入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近几来,学校对科技教育的投入达数万元,主要用于场地建设、支付各项训练比赛费用、奖励获奖师生等方面。在场地建设方面,从安全角度对原有的国标运动场进行了范围标识,主要是为了配合航空模型的训练比赛。利用这个场地,2005年我校还成功地举办了全区小学航空模型大赛。利用校园原有的池塘,并在社区的支持下,借用了石马公园的小池塘、农户承包的养鱼水库作为我校航海模型的训练基地。在设备的投入方面,学校舍得花本钱购买,作为专项物资来保管、使用。在平时的训练以及比赛期间,凡是教练、队员急需的参赛用的物品一一备齐,生活安排、后勤保管工作也做得非常令人满意,让领队、教练、队员全身地投入比赛当中。对取得成绩的教练员,参照学校奖励办法及时一次性奖励到位。

总之,办学理念的转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辅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活动开展中推进,再加上必要的经费保障,这些都是我校成功开展科技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我校正在向市、区科技局申报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上一篇:一班班主任工作小结下一篇:信息安全项目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