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

2024-07-09

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12篇)

1.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全县转型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社区将组织本辖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人员,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者服务精神深入贯彻到社区居民群体中,以激励和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为奔向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了更好的将志愿者服务这一特色活动开展的更加切合实际和深入人心,特制定20XX年度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抓住重要节日、大型活动等重点时段, 抓住车站、主要交通路口、景点景区等重点场所,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做陇原雷锋”活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关爱他人,服务群众;在中小学校开展“我向雷锋看齐”、“传承雷锋精神”活动,传承雷锋精神,树立良好品格。结合全省“陇原雷锋爱心接力”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开展爱心接力,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推动学雷锋内涵时代化、活动经常化、载体大众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活动项目

(一)广泛传播“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发动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在校师生,扎实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和体现生态文明的关爱山川河流两大志愿服务行动。鼓励城市志愿者深入农村结对帮扶,开展项目、技术和文化帮扶活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村志愿者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引领乡风文明;发挥各类文明单位示范作用,带头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打造一批服务困难群众、发挥示范效应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发展,促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二)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大行动”和“保护母亲河”活动,社区将以居民楼院、大沙河景区为重点,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地段、清理卫生死角,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组织社区志愿者担任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开展卫生常识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三)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社区将组织本社区有文艺专长的离退休人员和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指导本辖区广大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并积极组织社区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开展文艺排练、体育运动、书画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活跃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将组织志愿者及广大居民,积极参加本辖区治安巡查,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社会稳定;在居民中开展法制法规知识普及宣传,帮助居民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

(五)大力开展爱心助困志愿服务。社区以推动扶贫济困活动为出发点,完善社区“爱心超市”,打造出社会化、人性化、制度化的捐助平台。招募组建了爱心助困志愿者队伍,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帮贫扶困爱心活动。一是联系辖区单位,发动居民为爱心超市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二是对单位、居民捐赠的所有用品、食物造册登记,并做好发放登记;三是组织扶贫帮困志愿者与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在节假日开展送温暖活动;四是定期组织志愿者对社区空巢老人开展健康检查、卫生扫除等活动,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

(六)全力提升促进就业工作。组织开展送温暖、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爱心志愿者以辖区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全面摸底调查失业状况,组织开展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活动,邀请辖区再就业典型现身说法,发放务工信息,组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家政服务培训,以实际行动促进再就业。

三、活动要求

(一)社区将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站”机构,确立相应制度。

(二)完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自我管理制度。选拔有管理经验的离退休或在职单位具有责任心强、积极能干的同志为组成人员;活动完成后要有活动记载;对每次活动加强宣传,扩大志愿者服务影响。

(三)抓好志愿者的安全防护工作,本着就近服务原则,这样既有利于队伍组织,活动开展,又便于安全防护,严格出勤及请假制度。

(四)加强对各志愿小队的指导。做好志愿者小队的活动材料整理和评优工作,并对推选出表现优秀的小队进行表彰,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二

笔者尝试从志愿者个体角度出发, 在时间推移中追踪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实践过程, 以期从众多个案的特殊性中归纳出潜在共性。故选择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方法, 并收集大量志愿者日记、自传、回忆录等私人性第一手文献资料, 进行客观的文献分析, 弥补访谈中不利的人为影响, 再结合文献进行若干次回访, 并在此基础上在作出归纳与分析。

因毕业离校、服务结束离职等变更, 使通过学校、服务单位获得志愿者的有效联系方式有很大困难。在找到尽可能多的当面访谈者以外, 笔者又通过网络论坛找到部分志愿者进行电话及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的匿名性使被访者通常处于放松状态, 较少受到时间、环境影响, 访谈效果更为理想。

15名受访之西部计划实践者的基本情况:

笔者曾担心不同省份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会对个体经历有很大影响, 但事实证明一些共性问题在跨省际差异中依然突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虽然我们直接调查的只有15位西部计划实践者, 但他们不仅讲述了自身的情况和感受, 还介绍出与他们同行的、作为他们朋友或同学的其他西部计划实践者的情况和感受, 从一定意义上考察, 他们各自反映出一个“西部计划实践者群”的情况。

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践过程的调查分析

(一) 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

1.成为志愿者的动因、期望规划。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 笔者对被访者积极投身西部的原因总结如下: (1) 感受、了解到西部的落后状况, 满怀理想主义的热情希望服务西部, 特别是西部的教育事业, 15人中有8人明确表示, 当初坚持去西部是希望圆自己支教的梦想。 (2) 真正想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 累积实践工作经验。 (3) 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 如:现实情况不错, 仍想有其他发展的;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以上三种因素通常以不同的组合方式, 存在于每个人的选择动机中。

也许人们认为志愿者就应该是无偿地、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人, 但事实上他们选择成为志愿者也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双重回报的激励:内部回报就是由服务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自我实现感和对自身的磨练, 外部回报则是指组织和社会给予志愿者的认可、利益, 对志愿者这一身份从无偿性到非营利性的认知改变, 将是一个必经的、漫长的历程。国家提供的生活费、交通补贴、保险、优惠政策, 是为了保证志愿者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利益回馈, 也是希望吸引更多人积极投身西部计划, 但几乎没有人是单纯为这些优惠而去的, 甚至有不少人还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深造机会。优惠政策不同于研究生支教团明确的保送政策 , 也无法和明确的出路有同等吸引力, 不确定因素使它们能否兑现仍是未知数, 每个志愿者从选择西部计划起就必须承担这种风险。访谈中还发现, 大多数志愿者都是抱着对西部的感性认识上路的, 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 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有些人的服务动机隐含着对服务结束后的良好规划, 但有些人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 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明确目标。事实证明, 那些对自己在服务期及结束后有明确规划的志愿者, 更能在服务中过上充实的生活, 更主动地学习和锻炼自己, 更多地体现奉献价值。

2.决定去西部时的人际关系:

来自父母、亲友的压力。志愿者作出去西部这一决定的过程中, 对其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他人, 无疑是其家人 (主要指父母) 、亲戚、朋友。对于子女在大学毕业的关键时期, 要去西部服务这一理想主义的选择, 除个别父母外, 其他则以压倒性的多数持反对意见。本研究中的被访者, 都是无论父母、亲友意见如何, 执着地走完西部之路的人, 有些志愿者知道家人一定会反对, 都采取直到申请被批准后才告诉他们的办法。

(二) 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过程

1.报名、签约、初到服务地的岗位安排。

志愿者在学校所在省份, 服从省、市级团委项目办公室的统一分配和领导。报名时可选择1年或2年服务期, 最多可报3个专项类别作为服务意向, 并确定是否服从岗位调剂。因时间、省份存在差异, 实施的签约制服务可分为3种类型: (1) 03届是第一年, 全国毕业生只能选择对口省份的服务地区, 不能选择专项类别、具体工作岗位, 到对口省份后要接受当地统一分配。03届以后的签约方式有两种: (2) 和所在省份项目办签约, 只保证属于相应的专项类别, 不确定具体工作岗位, 并选择是否接受岗位调剂。 (3) 和所在省份项目办签约时, 就已经有审批下来的明确工作岗位, 和当初报名时不一定相符, 是否接受这一岗位由志愿者自定。

西部计划的服务地主要有内蒙古、陕、甘、宁、青、新、川、渝、滇、藏、黔、桂12个省 (市、区) 和海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等部分贫困县的乡镇。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审批的省份, 都是按照对口省份当年所提供需要招收的乡镇级岗位来批复的, 笔者以为这样签约的志愿者, 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 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 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 原则上以当地的具体需求和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个人意愿协调安置, 几乎不考虑专项行动类别, 确定新岗位后再与当地项目办签约。15名被访者中除3名03届毕业生根本没有选择权外, 其余12人有8人的岗位与他们预期的工作跨类别, 甚至完全不相关。

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 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 主要是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服务。但问题是, 很多县城单位根本不在原始招收志愿者的单位名录上, 即这些单位根本不需要人, 只是为了安置志愿者以专业进行相关分派。根据访谈资料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 (1) 当地政府对志愿者安置工作比较重视, 认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在县城比在基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们刚刚毕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 直接派往基层可能更加难以适应, 而许多基层单位也根本用不上大学生。 (2) 县城单位能给志愿者提供尽可能好的人身安全保障及生活条件, 更重要的是便于当地政府和项目办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 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 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 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 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 (1) 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 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 加上他们服务1~2年就走, 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 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 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 (2) 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 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 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 不免对“扎根西部, 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3) 志愿者大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达成共识:支教、支农、支医是三种最充实的工作, 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志愿者知识资本的价值, 能学为所用地体现育人、富民、救人的意义。从事此类工作的志愿者更容易因为专业的知识优势得到单位的重用、同事的尊敬, 更容易做出有贡献的成绩。支农、支医岗位要求必须是科班出身, 支教岗位优先选择师范生, 但对其他成绩优异者也着重考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志愿者对支教工作的向往程度。

2.工作状态及对服务期长短的选择。

服务期1年或2年在报名之初就已选定, 但可以在第一年快结束时提出改变申请, 有2年改1年的, 也有1年延成2年的。面对不得不服从的岗位变动, 绝大多数志愿者都尽可能调整自己以适应现有工作, 但因服务单位、工作性质、个人态度差异带来的工作状态差异依然非常明显, 进而影响着是否改变服务年限。

3.与工作单位领导、同事的关系。

虽然和单位不属于雇佣关系, 但志愿者是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培养, 同时接受单位和县项目办的双重领导和管理 。以志愿者这种特殊身份参加工作, 决定他们和所在工作单位的同事之间没有多少利害关系, 彼此较为客气、友好。能否真正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及信任, 更多要看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如何, 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志愿者自然更容易得到肯定。

4.漫长的身心锻炼:

在孤独中克服困难, 在寂寞中独自成长。

5.志愿者间的情谊、与服务地群众的关系。

志愿者间的真挚友情被看作是服务历程中最大的财富之一。志愿者也非常愿意和当地人接触。有的是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要经常和当地群众交流, 有的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民间活动, 有的还自发地从微薄的补助中节省出一部分, 长期资助当地的贫困学生或孤寡老人, 所以当地民众对志愿者的评价都比较高。

(三) 服务结束后的去向选择

西部计划的目标是支持西部建设, 并通过鼓励志愿者扎根西部、就业基层, 或自主择业、流动就业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志愿者的去向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问题最集中的环节。访谈中发现在每年众多的志愿者中, 想扎根西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最终留下的是其中更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从没想要留在西部, 更多地视服务经历为难得的人生体验。他们的去向主要:一是考公务员、考研;二是自主择业;三是留在西部、就业基层。

二、完善“西部计划”实践的建议

1.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定岗制度。

报名及审批中的岗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准, 到服务地后却大多在县城重新分配, 不仅造成志愿者情绪波动, 甚至会造成志愿者、单位与项目县之间的冲突。不如让县级单位直接上报需求岗位, 尽量避免二次调配中的工作不对口现象。一旦确定岗位就应在签约时明确, 让志愿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也让有明显错位的可以申请换岗, 尽可能避免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强到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对志愿者更好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应在实践中探索多样的形式, 用足够的时间促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情况尽快熟悉和了解, 以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形成良好的意见表达机制。

应该以县城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对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志愿者, 更要加强个别关怀。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相应问题可寻求帮助的渠道了如指掌, 努力形成公开的意见表达方式, 这才真正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效仿部分县级项目办对志愿者进行定期调查、不定期走访的方式, 多了解他们在服务中的作为、感受。一方面能鼓励志愿者, 另一方面也利于掌握全局情况, 如此能使中央项目办的工作改善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4.提高基层领导的素质, 促使生活、工作两相协调。

基层需要人才, 但来了人才不会用是最大的悲哀。基层领导的素质有待提高是问题的关键, 否则西部计划会首先在基层就失去受众, 没有真心愿意接受服务的人, 再多的热情也是空谈。

5.服务结束后的去向安置要有具体可行的制度保证。

服务期间要尽可能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匹配实践机会, 对他们今后就业也是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全面掌握志愿者的就业意向, 争取通过各级项目办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为他们的充分就业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6.志愿者自身要提高心态调节能力。

3.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篇三

从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到1993年官方文本中首次出现“青年志愿者”这一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支有生力量已经在国内公益圈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向国外派遣志愿者的尝试,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接轨。

到海外去:成为国际志愿者

向国外派遣志愿者是国际上的一个通行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像1985年注册成立的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个联盟成员,8个志愿者招募基地,在非洲、亚洲、44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的全球最大的非官方、非营利、非宗教性质的志愿者组织。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虽然与VSO这样的“大佬”足足相差13年光景,但其后起之势受人瞩目。

冯艾,是一名在国内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经验的“志愿者模范”,她的志愿服务经历曾一度成为公益圈颇具影响力的事迹。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国际志愿者的冯艾,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的队长,在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她与中国其他青年志愿者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冯艾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中文教学。

这段时间,冯艾还配合中国大使馆,给驻埃塞俄比亚不同国家的官员和大使上中文课。之后,在长达半年服务的期满之际,冯艾主动向团组织要求延长服务期。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 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就志愿者个人意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或调整服务时间。

事实上,除了对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援助,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到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在海外:接力派遣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外志愿服务相对于国内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海外公益组织以及海外志愿者能借助本国本土资源和现有的技术,对受助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陈晓峰处长向《小康》记者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涉及汉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诊治、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其自身具有投入少、方式灵活、受援国易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陈晓峰进一步解释,通常情况下,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主要是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一般为六个月或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团中央采取了颇具特色的“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贵州、上海、重庆等7省(市)都已实现了接力派遣。

当然,对于受援国来说,最根本的需要是改善本国滞后的发展水平。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也从受援国的角度出发,十几年来,有针对性开展能解决受援国实际问题的志愿服务。如援埃塞青年志愿者通过改良甜瓜种植法,使得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年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在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组织和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帮他们铺设的通讯网络,已经帮助该地区有效地改善了通讯环境。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向《小康》杂志记者透露,下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党政为主导、共青团承办、外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运行模式,推动海外计划良性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援外志愿者工作的援外国别、部际沟通合作机制等工作内容。

对于第二批援文莱项目派遣工作,援缅甸、老挝、柬埔寨立项工作,第七批援塞舌尔续派工作也将接力逐步完成。此外,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回应《小康》记者关于海外志愿者激励政策方面有无新进展时表示,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援外项目的激励政策方面将提升综合保障,把提升援外志愿者的补贴标准作为加强项目综合保障的工作重点,同时鼓励项目承办单位推动出台地方性激励政策。

4.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篇四

为切实做好我办志愿者服务工作,促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不断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奉献精神,结合我办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践实“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石家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

1、关爱社会志愿服务:开展公共秩序维护、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节能环保、维护公共设施、便民服务、网络文明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

2、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方面:开展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义务植树、养绿护绿、倡导低碳、健康消费等志愿服务活动。

3、社会应急服务方面:开展雨季防洪防汛演练、培训。

4.文体活动方面: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体育、联谊等活动。

5、其他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

五、工作要求

1、言行文明,态度热情。在服务时要以友善、热情、细致的态度提供志愿服务,创造一流的服务品质,展现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2、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无论是临时服务还是定期服务,都要信守承诺,服务守时,如因事拖延或不能参加活动,必须提前通知活动主要负责人或服务对象,要与其他志愿者充分合作,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互尊互爱,不计报酬。尊重服务对象,拒绝诱惑,婉言谢绝各种馈赠,不以任何理由收受钱物。

4、真心服务,踏实做事。杜绝在服务过程中走过场、偷懒、打闹等现象,要以饱满的热情履行神圣的职责,为服务对象做实事、做好事。

希望广大志愿者要服从“志愿者”服务队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办机关根据“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开展情况,适时对开展志愿服务较好的个人进行表彰,以激励更多的年轻干部职工参与志愿服务,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和长效化。

5.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篇五

随着寒假的结束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学期的开始我要对上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清楚的认识到上学期工作上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与不足并争取在这学期能够做的更好!

为了更好的发扬志愿者精神,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申请和开展是我的任务之

一。应学校要求,每个人一学年需有2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数,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发扬志愿精神并能够多接触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上学期里由于时间比较短,加上经验不足,开展的活动比较少,所以在这学期里要多多申请志愿活动,尽量满足每个人志愿服务社会的渴望,并且也提倡他们自己申请活动,增加服务机会。第一,这学期我将继续申请志愿活动,并整理好各种所需要的材料,在工作上尽量有条理的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在开展活动的时候维持好秩序并注意安全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开开心心去志愿服务,平平安安的回来。第三,集思广益,向同学们争取建议和多与同学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使工作更加顺利。

6.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计划书 篇六

今年,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根据镇文明办总体部署,按照“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精神,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我镇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共建文明段园。

三、活动内容

(一)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倡议活动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雷锋活动和进行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

二是积极完善志愿服务队,加强志愿者注册工作,引领大家积极加入到文明城市的创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队伍中来。

(二)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系本镇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把学雷锋活动同创建文明城市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资源保护意识。深入开展敬老助残活动,为孤残老人提供日常保健、保洁护理等志愿服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和谐发展。

二是以“参与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残疾人、下岗失业者等困难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抓好便民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四、活动时间

XX年3月1日——XX年6月31日

五、活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高度重视学雷锋活动,根据活动总体安排,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xx

副组长:罗xx

成员:杨xx。

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学雷锋活动,切实体现为民解难,奉献爱心的活动宗旨,弘扬雷锋精神。

(二)发动群众,搞好结合。学雷锋活动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要本着求新、求实、求活的原则,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氛围,做到集中活动与经常活动相结合,上街为民服务与岗位学雷锋相结合。

7.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七

老党员们的积极行动, 不仅使大港街建安里社区拥有了干净整洁的环境, 也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 大港街建安里社区居民间互帮互助和义务服务已蔚然成风。

滨海新区大港街在辖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党员干部最为活跃, 他们不但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还主动组织、策划、协调志愿服务工作, 一直走在各类活动的最前列, 用自己一次次志愿行动, 实践着文明的诺言;用爱心和奉献, 锤炼着党性, 使志愿服务精神在飘扬的党旗下传承和发扬。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员志愿服务, 成为大港街一道靓丽的风景, 广大党员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使社区道路整洁、楼宇干净、车辆有序, 居民平安和睦, 社区管理规范。“每周五我都会看到党员志愿者在小区打扫卫生, 边边角角和楼道里多年存在的小广告也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真是感谢他们。以后我们居民也要自觉维护好小区的卫生, 做个文明社区居民。"大港街晨晖北里社区的刘大爷说。

大港街注重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结合党建网格化工作, 根据群众需求和社区志愿服务岗位设定, 开展社区党员上门入户活动和岗位项目认领服务。同时, 通过在社区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 划定党员服务“责任区”, 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服务, 每户困难群众、每栋楼房、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党员服务, 让群众的困难问题得到最及时、最快捷的解决。

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中, 该街要求每一位社区党员都要到所在社区报到, 亮明身份、公开电话、发布专长, 方便群众就近对接志愿服务, 从“八小时”工作延伸为“全天候”志愿服务, 让“工作地”服务延伸到“居住地”服务,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8.“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篇八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视扶贫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扶贫工作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方面”,联想集团作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的积极会员,“探索将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将‘科技赋能教育理念与扶贫工作理念相结合,转化为可落地可实现的信息化助学项目。不仅能够为阜平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还能体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秘书长刘志宏表示,很高兴“促成并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联想平板电脑互动课堂项目,与会员共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阜平的扶贫工作”。她表示“将搭建好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这个平台,让企业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交流,共同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和社会的延伸,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此次联想信息化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于教育,展示了联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行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厂商以及负责任的社会企业,联想集团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改革做出努力。打造平板电脑互动课堂是联想在教育领域的首次尝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创新的公益手段,以科技赋能教育。本次活动获得了工信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友成基金会、阳光书屋等组织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汇集各界力量,共同致力于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开辟崭新的教育未来。”?筅

9.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篇九

参加对象:社区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都是指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自愿为社区服务的各类党员、个人。参加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具体对象是:符合志愿者条件的社区、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外来流动党员及其他自愿参加志愿服务的个人。

活动内容:

1、爱心助老志愿活动。以社区享受居民养老服务的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2、爱心助残志愿活动。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3、爱心助困志愿活动。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医疗、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实实在在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

他们感到关怀和温暖,逐步使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4、爱心助学志愿活动。引导社区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开展宣讲、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长,让他们享受“同一片蓝天”。

5、文明社区志愿行动。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卫生知识、营养保健、科普知识等为内容的宣讲培训活动,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和谐文明城区建设水平。

6、生态环保志愿行动。开展环保宣传、环境清扫、卫生督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提高环境意识,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营造整洁、生态、优美的生活居住空间。

其他:

1、社区党支部做好社区党员志愿者的联络、招募、培训、组织活动等工作,填写社区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表,并对社区党员志愿者申请人进行分类,确定服务对象和项目,明确岗位职责,协调安排服务活动。

2、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加大对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力度,“七一”前,组织全体社区党员志愿者集中开展一次大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员志愿者活

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活动要求: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佩带标识,积极践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保持先进、提升自我”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AA社区

10.某市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 篇十

1.科技下乡:我们设想延伸到每一个自然村,举办一报一刊活动,在每一个自然村设黑板报,赠送我们金农网刊,以黑板报为阵地,发布金农网刊的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的知识,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2.上门服务:我们设想选定几家农户结对子作示范,定时去做具体的技术指导,切实给农民做实事,掀起农民科学种田的高潮,为

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自己的贡献。3.送书下乡:据我们调查,农民非常需要农业图书,但是大多数书店不是农业类图书很少,农民买不到合适的,就是农业图书已经过时,或者好多书店远离农村农民买自己需要的图书很困难,我们所开建设的中国农业书店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去农村,把农民需要的图书送到农民家门口,切实给农民排忧解难。

11.志愿服务贡献西部 篇十一

供应方(东北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迟海波):

我们东北师大从来都有“志愿”的习惯。从1994年成立的红烛志愿者协会,到后来的研究生执教计划,以及目前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一项活动都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西部地区共申报服务需求32300多个,其中教育岗位7231个,占43.7%。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师范院校感觉到了压力,但是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学生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所以,我们学校今年共选派了15名志愿者,奔赴重庆巴南地区执教。从现在开始,我们校团委将着力于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尽心尽力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在明年的支援西部活动中派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在选拔标准方面:根据团中央的要求,选拔志愿者首先要求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良好,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符合以下条件者优先考虑:(1)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2)西部地区急需的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等类专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3)东中部省招募志愿者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是西部的报名者。(4)服务期意向为2年者。

另外,赴西藏服务的,要按照自愿原则征求本人意见。

在志愿者的待遇方面,国家给予了很多的优惠:第一、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按规定,去西部的志愿者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在西藏服务的每月800元。交通补贴方面,每年每人补贴1000元,在西藏、新疆服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确定。

为保障生活补贴及时发放,有关部门还推出青年志愿服务卡,并和银行联网,志愿者凭卡可以支取生活费。同时,凭此卡还可以享受书店、商场等部门的优惠。

第二、考研可加分,但没规定具体分数。按规定,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第三、户口关系。按规定,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免收服务费;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对于一部分不愿意到西部去的学生,我们会努力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这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今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报名者,无论是否入选都是胸怀祖国、立志成才的优秀青年。我希望并相信没有入选的同学同样能胸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志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事业。

需求方(贵州团省委书记廖飞)

贵州省实施大学生志愿者“贵州计划”,决定增加本省志愿者名额300人。这样,加上国家确定的650人名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黔服务的大学生名额总数达到950人,贵州因此成为全国志愿者服务最多的省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得到了各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尽管贵州的高校数量少,但报名人数却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已有2240人报名。在最终确定的950人名额当中,288人来自省外。志愿者们将被分配到27个贫困县,为那里的群众提供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服务。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很落后,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之前的调查中,各地上报的急需岗位就达2300多个,大大超出计划人数。因此贵州省把这次志愿者计划看成是培养和引进人才,帮助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拿出300万元启动“贵州计划”,增加志愿者300名。

贵州省在8月底已经对志愿者进行了全面的培训。9月1日,这些志愿者就正式开始他们服务西部,报效祖国的新历程。

此外,我们将积极协调指导服务单位,努力做好志愿者到岗后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为志愿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志愿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刘洋)

我来自西部农村,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西部的贫穷,以及对人才的渴求,我接到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年迈的父亲虽然幸福地笑了,却不得不为我的学费彻夜难眠。我本科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父母辛勤劳动、亲友的资助和自己空闲时间做家教筹集的。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让我回去,只是希望我能够在北京发展,早日飞黄腾达,我也是这么想的。凭借着我优秀的成绩,上半学期就有几个公司打算和我签工作合同。

但当6月10日得知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志愿者去西部工作时,看到很多同学都踊跃地报名参加,身为西部人,我能不心动吗?我立即决定申请回去,回到基层去,本来想毕业后先闯几年,但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到基层去,为家乡做点贡献,所以我就报名了。是身边的同学感动了我,改变了我一生的决定,我相信我们能够使家乡摆脱贫穷。

志愿者之二(清华大学欧阳明)

12.志愿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十二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校园随机调查的方式, 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90份, 问卷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73人, 占总样本的18.7%;女生317人, 占总样本的81.3%;大一学生54人, 占总样本的13.8%;大二学生7人, 占总样本的18.5%;大三学生258人, 占总样本的66.2%;大四学生6人, 占总样本的1.5% (调查时正值大四学生外出实习阶段) 。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结果

1. 对待志愿服务的态度及参与率

大学生对待志愿服务态度的调查结果稍稍出乎意料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134人 (34.4%) 对志愿服务持“积极”态度, 比预计中的比例偏低。201人 (51.5%) 持“一般”态度, 而持“厌倦”态度的也有28人, 占到了7.2%。如果将积极态度看做有参与的强烈意愿, 将一般态度看做有参与的意愿, 将厌倦态度看做没有参与意愿, 那么, 85.5%的大学生具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 其中有强烈参与意愿的占34.4%, 事实是否如此呢?调查问卷第8问的结果显示, 84.4%的大学生实际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两问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基本一致, 说明此次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际。当然, 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虽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 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参与。没有时间是主要原因, 在调查的第12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这一选项。另外还可能存在担心影响学业、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等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身份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所持有的态度也有一定差异。 (详见表1, 仅以积极和一般两项调查为例)

2. 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型

效果这很一好问, 主要是效为果一了般更, 好地了流解于同形学式参, 加志愿服务的意没什么看法向, 很调有查意义显示大学仍生需喜努欢力参加的缺志乏实愿际者意项义目居前三位的分别为1“2义.3%务支教、助学58.”5、%“大型活动或23赛.3%事服务”及“5校.6%园内部的志愿活动”, 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60%、43.8%和39.2%, 这表达出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心和自身专长来当好志愿者的意愿, 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

3. 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

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增长见识, 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次数最多, 为116次和10次, 分别占29.74%和27.69%。我们也看到, 分别有18.7%和15.4%的人次选择了“学校或学院要考核不得不参加”及“获取综合测评加分”, 还有不少同学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上述数据表明,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多样化的, 总的来说是兼有利他型动机和利己型动机, 可适当加以引导, 将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与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相结合, 弘扬志愿精神, 明确志愿服务的宗旨。

4. 参与志愿服务的收获、感受和感想

尽管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动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 而他们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的体会和感受又是如何呢?从参与活动后的收获来看, 占据第一位的选项是“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222人选择, 占总样本的56.9%;第二位的选项是“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197人选择, 占总样本的51%。可见, 只有真正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才获得了真正的收获。再从“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 你的心理感受是?”这一问看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感受, 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同学 (75.6%) 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快乐的, 其中23.8%的同学认为活动中“总是快乐的”, 51.8%同学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快乐的”, 只有很少数的同学 (5.1%) 在活动中感觉不快乐, 可惜在问卷中并未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感觉不快乐这一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同学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数据显示275位同学 (70.5%) 表示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大, 虽然有时有点累, 但很值得, 以后还会继续参加。

5.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困难

尽管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 并有非常快乐的感觉, 愿意以后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但有超半数的同学 (61.5%) 坦言,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在这些同学中, 52.8%的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经常与个人学习时间相冲突”, 26.2%的同学认为“学校不够重视”, 也有15.6%的同学认为“不少人对志愿活动还存在偏见”。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尽量从各方面各环节认真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工作, 帮助同学消除或克服各种困难, 能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6. 对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评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形式比较单一、过多地与学分和奖学金挂钩等众多原因, 使同学们对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不是非常理想, (见表2)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调查显示, 志愿服务已进入众多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在服务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得到了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的一定认可。然而由于受到人们的某些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遇到一些困难, 产生了不少问题, 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 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及特性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志愿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不带任何功利思想。二是外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的存在误区。从调查中发现, 部分同学表示还有不少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良好的认知, 存在一定偏见, 比如, 认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志愿服务就应该不图报酬、不计报酬, 是一种奉献行为, 应该做出一些牺牲, 不能谈回报, 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的局限。一般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门针对弱势群体或特殊者服务, 没有将服务视野扩展到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 没有从“神圣化”向“日常化”转换, 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 降低了服务效率。四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依赖性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挂靠学校团委, 活动内容、人员、时间和经费都要靠党、团组织批准, 过于依赖组织安排项目, 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8月演讲稿下一篇:家庭助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