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精选13篇)
1.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 篇一
六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姓名__________
多音字
肖xiào()悄qiǎo()模mó()绷pēng()重chóng()
肖xiāo()悄qiāo()模mú()绷pěng()重zhòng()
解jiě()曲qǔ()喝hē()难nán()弹dàn()朝cháo()解xiâ()曲qū()喝hâ()难nàn()弹tán()朝zhāo()近义词
幽静()
清秀()
纯熟()
恬静()陶醉()好奇()
交涉()
柔和()
矜持()细腻()反义词
幽静()
微弱()
陌生()
苏醒()
纯熟()
粗糙()
断断续续()解释课文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____国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故事。“__________”,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__________。“若”,____。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________________”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在这里,我们体会到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__________。“知音”,______________。“复”,__________。诗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____”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月光曲》
《月光曲》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____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________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__________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___________。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________________;“多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______,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______。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他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__________”处升起,海面上“__________”。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_______。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________,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蒙娜丽莎之约》
《蒙娜丽莎之约》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___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肖像”就是画像,“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点明了《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而能亲睹她的风采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有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慕名而来的长龙一样的队伍,于是队伍之长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于是,等待也成了一种美丽。
2、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蒙娜丽莎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面对蒙娜丽莎那泛着红光的脸颊,柔和明亮的眼神,一切似真亦幻。蒙娜丽莎仿佛带着一种磁性,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让人流连忘返。
3、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矜持”,慎重,拘谨。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如《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4、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目睹了《蒙娜丽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已经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光辉照耀着我,照耀着目睹她芳容的每一个人。她的生动,她的温柔,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我的舞台》
《我的舞台》本文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_______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______________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蹿”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花猫的可爱,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人忍俊不禁。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3、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2.《图形与变换》总复习教案 篇二
【关键词】数学;小学;图形;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汇报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图形的变换现象。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展示等数学活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以及在方格纸上能根据要求规范的进行操作图形的对称、平移等。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叙述图形的变换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再现。
1.欣赏图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3.学生汇报
二、整理归纳,形成系统
(一)轴对称
1.讨论和交流,汇报对该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2.观察,找出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条数和画对称轴时要注意的细节。
3根据对称性如何画出另一半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其特点然后动手完成相关练习,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
(二)平移
1.思考: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对该知识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平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生(或教师的补充)汇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小结在图形平移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变换现象用自己简洁规范的语言汇报其平移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根据题单上两种不同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发现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分析能力。
(三)旋转
1.让学生通过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运动从而理解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图片中风车的旋转让学生讨论旋转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通过欣赏图形的旋转现象然后用规范的语言对旋转现象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题单上完成旋转图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展示,找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更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练习
1.生活中的现象各属于哪种图形变换?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更能明白生说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由图A-B-C-D的变换情况。然后用规范、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由于该内容是前面刚刚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学习非常好,现在不去特别的复习。现只进行一个练习复习该内容。
2.辨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按2:1扩大后面积是16平方厘米。对吗?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全课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今天收获。
四、作业布置:完成题单上各种类型的练习。
参考文献
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3 篇三
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
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 :
1.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乘法公式
2.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练习1】口答:
(1)x3x2 =(103)5=(-3x)3=
(2)105.103.10=(am)2 =(-5ab)2=
(3)-y3y4 =-(x4)3 =(xy2)2 =
(4)Xm+2.x3m=(a4)4=(-2xy3z2)4=
【练习2】计算
(1)5x2y2(-3x2y)
(2)(-2ax2)2.(-3a2x)3
(3)5b2c.(3ab-2b3)
(4)(4x2-3x+6).2x
(5)先化简,再求值:x2(x-1)-x(x2+2x-6),【练习3】计算
1.x(4x-y)-(2x+y)(2x-y)
2.(a+2b)2+(a-2b)2
3.(a-b)2-(a+b)(a-b)
4.(x+y+z)(x-y-z)
5.(x-y-z)2
其中x=2
【练习4】计算
164(1)(abc)2a3c4
15(2)6(ab)[(ab)2]3
(3)(5x2y34x3y26x)6x
13m2n32m132m12(4)xyxyxy)(0.5x2m1y2)34
【练习5】因式分解
1.a2-ab
2.3a3+12ab2-9a4b3
3.-8x4y+6x3y-2x2y
4.m(4x+y)-2mn(4x+y)
5.3a(a-2b)2-18b(2b-a)2
6.x2-81
7.x3-4x
8.25m2-10mn+n2
9.4(x-y)2+12(y-x)+9
4.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 篇四
1.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3.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难 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建立图形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过程:(25分钟)
(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认知:设计有梯度的自学内容
预习教材125页,完成下列作业:
1.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
观察:(1)绷紧的琴弦、黑板的边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 (2)手电筒、探照灯的灯光给我们以 的形象。(3)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
自学课本第125页,弄清下列问题:
1、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
2、把“线段”作为最基本的原始概念,试用“线段”填空:
①将线段 就形成了射线;
②将线段 就形成了直线。
联系: 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
类型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3下列给线段取名正确的是:( )
(A)线段M (B)线段m (C )线段Mn (D)线段mn
4如图,若射线AB上有一点C,下列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
(A)射线BA (B)射线AC
(C )射线BC (D)射线CB
达标练习:如图所示,已知三点A、B、C 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 画出直线AB
(2) 画出射线AC
(3) 画出线段BC
(二)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
小组探讨做一做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 直线,
经过两点能画直线,只能画 。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 直线,
简称“两点 直线”
应用:1.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参照线,这根参照线就是直的这其中的道理是: 。
2. 木工师傅锯木版时用墨盒弹墨线,这其中的道理是: 。
5.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 篇五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6.语文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六
一.明确复习目标,把握目标要求与方法
1、把握复习依据
在语文复习时,应以《考试说明》为总复习依据。因为这规定了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使我们明白“考什么”及“如何考”。如①识记与理解:识记课文中的作品、著名作家及相关文化与文学常识;理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与作用等。②分析与综合: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思路、写作特点;概括文章要点、主旨、作品要点等。③鉴赏与评价: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等;评价作品思想及艺术价值等。
2、明确复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①目标应清晰、明了。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专题以及每项复习活动等均应明确要求,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复习:把握文体特点——“颂”;把握语言与结构特点等。②目标应可行。这需结合学生实际,因才施教,因材施教。③目标应集中,不能贪多,每堂课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④注意连续性。依据知识的联系性与相关性,有序列、有计划制定复习目标,实现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⑤应有针对性,把握复习难点与重点,发现学生薄弱环节;⑥注意可量性,以便控制与评估,矫正与反馈。
第二、明确复习的目标方法:这可基于终极目标,按照复习阶段来确定中程目标,再将其分解为即时目标,而后指导学生围绕即时目标来进行复习与评价。如:专题纵向复习的开展,可根据《考试说明》专项内容的顺序确定专题的中程目标,再根据知识点分为一些即时目标,指导学生展开复习训练。
二.加强复习训练,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进行单元训练。就是按照书本单元或根据题材自编单元而展开训练。这应明确目标,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与《考试说明》相符。训练题型根据高考题型来设计,需定量定时,问题具有层次性。
第二、开展课堂训练。如抓“诗眼”训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 氛垢:尘埃。在该诗的第三联上下两句中,写的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并简要分析。
第三、展开专项训练。这涉及了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写作等专项训练。训练时,内容应集中,连续而有梯度。对重要专题可反复训练。主要适用于第二阶段纵向复习。例如:文言文的专项训练,教师先梳理基础知识,然后设计专项习题: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
第四、注重综合训练。即考前模拟训练。其具体要求为:①题量与时间需等同于高考;②试题的难度、题目信度、试题效度、题型区分度应与高考等同;③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命题思路、角度、内容;④试卷结构、长度以及分值应与高考试卷切合。⑤注意题目的递进性、连续性、序列性,训练以7至10套题适宜;⑥练后及时反馈与矫正。
第五、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是高考重点与难点。①注重课堂阅读训练,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适时补充课本知识,以精读、跳读、泛读、评读等方式展开训练。②强化语言训练。掌握篇、段、句、词、字的表面含义及深层意义,学会分析与评价文章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筛选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③加强语段训练。主要分析语段层次、内部结构,某一词语于句段中的意义,句和句间的联系,语段的中心句,概括段意,语段对文章的作用等,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分析、阐释、归纳、综合等。④加强自读能力训练。
第六、加强写作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专项练习。即作文审题、作文立意与开头、写作速度、作文结尾的专训;谋篇构思、提纲列写的专训;改写、扩写、缩写等专训。②全面训练。即写作类型需全面;作文题材、表达方式需全面;写作的准备过程、写作过程以及修改过程都应全面训练。从阅读、观察、审题、拟题等到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等,再到语句修改等。③抓准抓序列。也就是在写作训练中,要注意有序性,如作文题材、表达方式、写作过程及心理因素等训练都应有序。
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七
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8.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八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ī) 栖息 (xuān) 喧响 沉(jì) 寂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呜叫。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9.小学语文总复习策略探究 篇九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学生将6年来学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得到及时“温故”。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达到“知新”的目的。这在特定的复习阶段对于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一、基础知识系统化、专题化
语文教学功在平时,平时我们只要一个个知识点和技能落到了实处,复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复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的重复,要在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将知识系统化,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教材自身的重难点拟定复习专题,从字、词、句、语、修、逻入手,先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以前的考卷找出来,看看考题,把相关的错误习题改过来。错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是我们决定复习方案的依据。由于学生做过的,复习起来能节约时间。其次要求学生整理教材的字,特别容易读错的字录入自己的小字典并注音,反复记忆;对教材的词语根据同义词、反义词、成语进行归类;讲清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相关知识以及句式的变换等要求;在修辞方面,主要讲清比喻、拟人、夸张的区别,遇到句子能够顺利识别出来是使用的哪种修辞方法,特别是相近的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每复习一个小知识点要配有高质量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复习到了一定阶段,组织学生将错题各自呈现出来,依此为考试素材,进行检测。每次的检测统计错题,下次检测再次出现错题,直到掌握为止。
二、立足课本
课本是命题人出题的基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永远是小学升学测试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一切题目的变式、拓展、深化其根本都在课本中,离开了课本,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课本,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天天打题海战,就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在复习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求学生把教材要求背诵的诗词、段落、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熟练背诵、默写下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习作中适当地运用。其次,重点抓基础知识,要对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符号等分类进行指导。如果抛开基础知识,去追求阅读、作文训练,那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第三,要把阅读和作文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因为阅读和作文是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与坏,多与少,都要通过阅读和作文来检验。因此,要在阅读和作文上狠下工夫。第四,“抓中间,顾两头”。 要通过各种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字迹工整,卷面干净、整洁,也是影响语文成绩的因素之一。
三、注意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复习时间长,如果一味单种形式的复习,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必须会降低复习效率。所以,在指导复习时,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复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可采用讲、读、练、议、赛的方法,即教师精讲,学生精读,集体训练,相互议论,灵活竞赛。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可讲议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练赛结合,且以口赛为主。词语、句子的复习,则以读、议、赛结合,笔赛为主,一般应在课堂上当场打分,及时表扬。笔赛也在堂上交由学生互评互议,然后堂上小组交流评议情况,同时能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复习指导,可分重点词语、段落、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单项进行,也可以其中几项重点交叉进行,总之,方法要灵活多样,在讲、读中穿插练、议或竞赛,活跃复习气氛,培养学生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四、注意知识的渗透性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在语文复习指导中,既要重视各项基础知识的归类和联系,又要注意各项知识的基本训练和实践,这就要求复习指导时注意揭示知识规律的同时进行基本训练的实践指导。特别是在词语的解释、句子的复习、阅读与写作的复习中要体现这一点。如在词语的理解复习时,不能单纯讲单个词语的意思,而是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即结合句子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同义词替换解释等,通过指导,使之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化难为易,触类旁通。在阅读和写作复习时,更要注意体现渗透性,结合课文,掌握阅读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尽管试卷中常常出现一些课外题,但它所含的知识和能力从来也没有离开教学大纲,复习课本正是掌握这些知识,培养这些能力的捷径。所以,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把课本复习好。我们的试卷中大部分题目是考能力的,例如:查字典、阅读、写作等,从这些题目看,知识和能力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总复习中既要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要要求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读写中的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总之,如何进行复习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复习课容量大,节奏快,要想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效果,就应该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握重点,放弃重复,采用灵活的复习策略,以达到深入把握语文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将会不断总结复习的好经验,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郑文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 篇十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落实对小学生“推理思想“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复习中,遵循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尊重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让学生参与说、做、思、写、议、评,让学生学得精彩,把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分类、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弄清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内在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例题1~5题型)。
教材分析: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了第一,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大,也是第六单元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但不利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方法的对比,虽然新课标提倡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巩固和补充这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重知识间的“联”和“变”。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学习,发现学生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似懂非懂,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混合练习时,经常分不清到底该选用哪种方法,有干扰条件时分不清分率,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本节复习课,先通过分类整理、比较,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运用
“画线段图”、“数量关系式”等解题策略,运用“三步骤”有效地解题讲题,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自己或者同学的错例,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进一步了解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联系与区别,并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化,并会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2、通过说、做、思、写、议、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构建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模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和整理过程中,培养抽象、类比、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解决问题和复习的活动经验。
4、在整理复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数序语言表达和他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梳理知识
1、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课,复习有什么好处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复习旧知识而能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希望你能“温故而知新”,从旧知中获得新的领悟。
2、分类整理
(1)小组交流分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先对前5道例题进行专项的整理和复习。课前我们把这5道例题重做了一遍并进行了分类,小组内说一说:分类标准是什么?分成了哪几类?分别是哪几道题?
(2)小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都很棒!都分对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最多同学采用的分法。
教师板书:
单位“1”已知
①②③
单位“1”未知
④⑤
(3)统一解题的方法:(板书: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分量)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对乘除法解决问题形成整体的认识,对解题的方法建模。
二、错例分析,回归方法
1、教师调查全班的易错题:②③⑤
2、针对错题②,学生看书本P13例8,复习书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1名错题学生讲解方法
3、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板书:阅读与理解(画批:单位“1”)
分析与解答(画线段或写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回顾与反思(检验)
4、针对错题③⑤,组内互助理清解题方法。
5、讲解错题:个别学生汇报方法,其它学生质疑。
6、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讲题是都用了数量关系式、画图来帮助理解,这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很好的策略。(板书:数量关系式、画图)对于这些错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余条件、单位“1”、对应分率未知。
【设计意图】针对个别题型,让学生自主讲解,进一步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解题的步骤、策略和需注意的方面。
三、完善类型,加深认识
1、完善类型
下面我们用刚才的策略和方法完成两道题,请同学们算一算:(分小组选题)
(1)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玩过山车的有36人,是玩激流冲浪人数的,而玩激流冲浪人数又是玩旋转木马人数的,玩旋转木马有多少人?
(2)校运会上,六年级的运动员有45人,五年级运动员人数是六年级的,又是全校运动员人数的,全校运动员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算法。
2、自主编题:用“210”和“”
编一道稍复杂的题,并解答出来。
同座互相批改。
学生汇报(最后强调:我认为我出的题容易错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连除”及“乘除”的题型完善分数乘除法的题型,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而让学生自主编题,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四、总结提升,温故知新
这节复习课,我们用了哪些复习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类整理、看书质疑、讲解错例、出题自测)在“温故”的同时,你有什么“知新”?谁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可作课后练习)
(1)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2)一件衬衫售价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复习课
分类
单位“1”已知
单位“1”未知
解题步骤:
阅读与理解
批注、找单位“1”
分析与解答
数量关系(画图)
列式解答
回顾与反思
检验
题号
(1)(2)(3)
(4)(5)
数量关系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易错
(2)(3)(5)
策略
数量关系
画图
提醒
多余条件
单位“1”
对应分率
复习方法
分类整理
看书质疑
讲解错题
自主编题
听课思考:
1.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2.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3.解决问题复习课如何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
4.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实施方式有哪些?
5.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6.对于专题复习,你有什么好建议?
1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 篇十一
1()的红霞,()的微风,()飞过的()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它们和乡下人一起,绘成一幅()、()的田园的风景画。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风仙、()、(),它们依着(),顺序(),()中带着华丽,显出()独特的()。
2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几场春雨过后,到那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的笋,()地从土里()出头来。
3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的瓜,碧绿的()和(),构成了(),比那高楼门前()或是竖着(),可爱多了。
4、我看见过()的大海,玩赏过()的西湖,却从没看见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啊,静得让你();漓江的水真()啊,清得可以();漓江的水真()啊,绿得仿佛那是()。
5、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奇峰罗列,()。
6、《独坐敬亭山》是朝诗人写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其中“厌”字解释为(),“闲”字解释为();《望洞庭》作者()朝代(),在诗中,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其中“和”字解释为()。
7、《忆江南》是朝诗人写的,其中“能不忆江南?”的另一种说法()。诗中的“谙”字读,解释为。
8、诗人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眼前只有(),这时候,他的内心()。
9、《望洞庭》一诗中的“镜”和“青螺”分别比喻()。10、2、《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是(),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此句为全文的。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和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这样的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的画卷,真是“()”。
1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听到();本文作者是按()顺序记叙的,分别介绍了
12、《中彩那天》一课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是()
13、哈默随着逃难的人来到(),受到镇上人们的(),当镇长给他食物时,他却要(),表现了他()的可贵品质。
14、哈默用()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15、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16、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17、我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因为()。
18、《自然之道》这篇文章是按()顺序连段成篇的,我知道了()。
19、《夜莺的歌声》一文采用了()把课文分为了四个结构段。小夜莺是个()的孩子。
20、《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以()形式来写的。雷利的呼声是()。
2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代的()。诗歌描写了()和()的情景。能反映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词语是“”“”。
22《渔歌子》的作者是()代的(),他还是个著名的()。西塞山在()。
23《乡下人家》全文围绕着()
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特点。
24默写田园风光诗 孟浩然 《过故人庄》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主要讲了()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他是一个()的人。
26、“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
27、很多人都爱鱼,但这个青年爱得很“特别”,因为(),具体表现在()。
28、罗丹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雕塑家,一位聋哑青年能画出高水平的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29、我认识了一位()的青年,他高高的(),长得很(),一对大眼睛()得就像()。
30、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着,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那样细致;有时又(),很快画出金鱼的(),仿佛金鱼在()。
31、这学期我们学的两则寓言是(),《纪昌学射》一则中纪昌和()学射箭,飞卫对纪昌练箭提出的两个要求是(),纪昌先练眼力是因为(),他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想成为一名(),就应该()。
32、我能从“,”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33、我能从“,”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4、()的红霞,()的微风,头上飞过的()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的田园风景画。
35、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36、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河。
37、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38、蚂蚁搬家蛇过道。
39、“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一句中,加点副词使我体会到。
40、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是什么,是——。
41、我怀着独个儿,自以为,才说一声“行了”,船就。眼前,可是还能似乎都。我又感觉,准会。大约,就。
42、别看他,可他,因为他!
43、但是世界并不,不少地区,罪恶的子弹还。„„让那已经能够,为战争,让明天的世界、和的人类家园。
44、安静的手指,竟然,真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安静的脸上。这是一次,安静的心灵。
45、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
14、但它,极力,我感到,那样!那样!飞蛾那种令我,我。
46、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体现出。于是,我,一定要,决不,使自己。
47、他们把桌椅饭菜,地吃起来。天边的,向晚的,头上飞过的,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了一幅自然、的田园风景画。
48、从它们走过,肯定会,一群小鸡,在竹林中;或是,在场地上。
4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大意是:
50、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但得到的是,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51、《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往往会产生。
52、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存在,整个世界就。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共同捍卫。
53、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的热爱、对的热爱、对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54、《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都要。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55、《普罗米修斯》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不屈不挠,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2.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展示: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 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6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 7 5 3 1 0 2 5 9 + 6 26 □ 7 + 1 4 □ 9 0 7 2 4 1 1 0 3 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生: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生: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生: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⑸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验算
五、作业设计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 48÷8= 67÷9= 2.估一估,连一连
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2)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出示课本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3)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
(4)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③单位换算
3千米=()米
2分米=()厘米
8000m=()千米
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
2小时=()分
4吨=()千克
7分=()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②计算:3千米-200米=()米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5)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 8/10 6/10 ②1/5 1/10 1/7 ③1/8 3/8 1/16
4、加减法
1/4+2/4= 8/10-1/10= 2/5+3/5= 1-8/10= 1/8+3/8+2/8= 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①(见小黑板)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1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十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
小 明 |
小 红 |
小 莉 |
小 军 |
成 绩 |
3.05米 |
2.84米 |
2.88米 |
2.93米 |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年 级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得 分 |
93.45 |
92.84 |
95.84 |
92.80 |
97.50 |
96.85 |
师:结合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上次运动会哪个班级表现出色,取得第一名,哪个班级的成绩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运动会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你想参加哪个项目?老师去了几个体育用品店分别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价格,你们来判断一下,去哪个体育用品店比较便宜?
【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语文字音总复习06-16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诗词归类10-24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10-19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10-15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07-0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08-26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0-1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08-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题09-0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复习资料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