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2024-07-01

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共10篇)

1.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一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可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去除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可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这样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

①附近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

②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

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2.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二

一、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真实现象导入,使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比如在“氧化物”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写出学过的物质(氧化铝、二氧化硫、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Al2O3、SO2、MnO2、H2O2、CO2、Fe3O4;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名称的共同点,学生惊奇地发现都有“氧化”二字,因此自然地引出了“氧化物”这一名称;然后做小结,像名称中有“氧化某”“几氧化几某”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接着继续让学生观察总结氧化物化学式的共同点.学生会看到,化学式中都有大写字母“O”,且都在化学式的后半部分;要求学生看另一部分,他们同样会发现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均有一个大写字母,不同之处是有的还有一个小写字母,右下角的数字也不同;总结了这些之后,向学生简要介绍元素以及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化学式的书写埋下伏笔;最后让学生用元素的概念来给“氧化物”下定义,80%的学生都能总结出来.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之后,会异常兴奋,印象非常深刻.

二、概念教学要注意从形象到抽象的逐步过渡

化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应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可以充分用模型、FLASH动画、卡通等形象的手段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新教材上彩色图片比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3对离子的认识过程,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图:钠原子一边踢着一个电子,一边说:“电子走开,笔者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赶忙接住被钠原子踢来的一个电子,说:“笔者需要电子,笔者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分别形成了氯离子、钠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拉手地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学生仔细观察了类似卡通人物的离子、电子,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离子的概念.

三、概念教学要注意阶段性,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原有认识不足,因此对某些学生难理解的概念要做弹性处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无法给出严格的科学定义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要采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的手段去说明.例如对化合价的概念学生最难理解,如果从概念本身出发,教学困难很大,往往教师解释半天学生还是不懂.因此在教学中干脆回避概念本身,直接以Na和Cl、Mg和Cl结合为例,从满足原子稳定结构的角度,说明原子间化合要有一定的原子个数比的关系就可以了.

四、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在新认识上加深有关旧概念的理解,要通过概念教学启迪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的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梳理上下位的概念关系,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从具体事实发展到初级概念,再到二级概念.随着学生所掌握的物质结构知识的加深,旧概念又可获得高层次的理解,成为高层次的新概念.概念本身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师教学也要有层次性.例如,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到“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生学习到“碳”的还原性时,“碳”与“氧化铜”中的“氧”发生的反应仍然是氧化反应,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不但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概念的广度、深度,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的教给学生.否则学生会应接不暇,难以理解,造成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五、概念教学要注意与物质的性质学习相结合

概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用概念去解释化学现象,因此要在联系实际的情景中巩固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释问题的能力.例如,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能否夺取氧元素和提供氧元素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用H+和OH-结合生成H2O说明中和反应.

六、概念教学要注意贵在应用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概念的应用上.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的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概念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理解概念,不能停留在对概念下定义,作注解的水平上,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广泛地运用概念,这样才能使概念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3.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三

一、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真实现象导入,使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比如在“氧化物”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写出学过的物质(氧化铝、二氧化硫、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Al2O3、SO2、MnO2、H2O2、CO2、Fe3O4;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名称的共同点,学生惊奇地发现都有“氧化”二字,因此自然地引出了“氧化物”这一名称;然后做小结,像名称中有“氧化某”“几氧化几某”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接着继续让学生观察总结氧化物化学式的共同点.学生会看到,化学式中都有大写字母“O”,且都在化学式的后半部分;要求学生看另一部分,他们同样会发现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均有一个大写字母,不同之处是有的还有一个小写字母,右下角的数字也不同;总结了这些之后,向学生简要介绍元素以及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化学式的书写埋下伏笔;最后让学生用元素的概念来给“氧化物”下定义,80%的学生都能总结出来.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之后,会异常兴奋,印象非常深刻.

二、概念教学要注意从形象到抽象的逐步过渡

化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应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可以充分用模型、FLASH动画、卡通等形象的手段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新教材上彩色图片比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3对离子的认识过程,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图:钠原子一边踢着一个电子,一边说:“电子走开,笔者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赶忙接住被钠原子踢来的一个电子,说:“笔者需要电子,笔者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分别形成了氯离子、钠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拉手地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学生仔细观察了类似卡通人物的离子、电子,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离子的概念.

三、概念教学要注意阶段性,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原有认识不足,因此对某些学生难理解的概念要做弹性处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无法给出严格的科学定义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要采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的手段去说明.例如对化合价的概念学生最难理解,如果从概念本身出发,教学困难很大,往往教师解释半天学生还是不懂.因此在教学中[HJ1.2mm]干脆回避概念本身,直接以Na和Cl、Mg和Cl结合为例,从满足原子稳定结构的角度,说明原子间化合要有一定的原子个数比的关系就可以了.

四、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在新认识上加深有关旧概念的理解,要通过概念教学启迪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的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梳理上下位的概念关系,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从具体事实发展到初级概念,再到二级概念.随着学生所掌握的物质结构知识的加深,旧概念又可获得高层次的理解,成为高层次的新概念.概念本身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师教学也要有层次性.例如,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到“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生学习到“碳”的还原性时,“碳”与“氧化铜”中的“氧”发生的反应仍然是氧化反应,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不但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概念的广度、深度,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的教给学生.否则学生会应接不暇,难以理解,造成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五、概念教学要注意与物质的性质学习相结合

概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用概念去解释化学现象,因此要在联系实际的情景中巩固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释问题的能力.例如,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能否夺取氧元素和提供氧元素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用H+和OH-结合生成H2O说明中和反应.

六、概念教学要注意贵在应用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概念的应用上.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的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概念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理解概念,不能停留在对概念下定义,作注解的水平上,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广泛地运用概念,这样才能使概念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概念教学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概念容易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像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

4.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四

化学组 陆玉涵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新课,由于初三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紧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对于这门新课,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目标。

策略

一、筑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为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任何教学范式都需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得以实施,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勇于挑战困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与老师敞开心扉,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试想,师生之间从不沟通交流,彼此形同陌路,那么再好的办法与策略,最后真正所起的作用一定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除了平时课间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外,我还有一下的一些做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一本周记本,记录真情实感

在每周的回家作业中,我会额外的布置一项化学周记的作业。主要让学生记录学习体会,学习盲点疑惑、甚至是对老师的建议都可以写入其中。并且我会对其进行书面回复。我发现,在周记本里,学生把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也表达出来了,让我了解了他们的更多思想动态。这样一来,彼此的心灵贴的更近了。

2、小小奖励,功效巨大

另外,我经常会给学生一些“小恩小惠”。比如,对于一些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或是行为规范有进步的,进行奖励。一块巧克力,一本本子,一支笔,虽然是小物品,但对于学生来讲,却觉得特别亲切而有意义。

通过这些做法,我发现,学生和我的相处变得融洽和谐,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使我的化学教学工作变得顺畅有效,师生之间的架起的这座情感的桥梁,正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

策略

二、运用科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开展有效实验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化学实验处于启蒙阶段,在起始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因此有些实验可能要通过教师的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更好。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因此教师事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而且要保证让全班都能看清看懂。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在滴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慢慢往下滴加,而在观察试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事先要先准备好一张白纸,衬在试管后面,这样学生便可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而在做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时,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时,则可衬一张黑纸,还可走到教室中间,便于全班同学观察。为了方便起见,我便自制一个实验教具,取一张硬纸板,在一边贴上白纸,一面贴上黑纸。这样,当我同时演示几个此类实验时,便可以灵活的使用这个简单的教具了,大大节省了演示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将知识编成顺口溜,提高记忆效率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而需要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必须要先有记忆。化学不同于其他理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这通常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因此若能用精炼的语言或是顺口溜的形式来概括知识点,将使记忆变得简单,同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待弄清楚其中的操作步骤时,用八个字便可概括出这个实验的精髓:酒精灯“迟到早退”,一氧化碳”早出晚归”。又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与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短短的七个字加上谐音,学生不用半分钟便可记住。

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经常会混淆。于是,用“一单一化两边站”来表示置换反应,用“双交换,价不变”来表示复分解反应。这样一来,学生便再也不会弄错两者的区别了。

3、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若能适时的运用这些教学手段,那么可以很好的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学变得高效。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教学过程中,我便利用课件形式,将表格进行投影,并设置相关的动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我先让学生观察该表,发现有13行,6列,分别对应13钟阳离子和5钟阴离子。我先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组合一列列或一行行的组合出物质的化学式,并且在每个相对应的格子里(如第一行第4列组合出的物质时HNO3)有相对应的多媒体效果,只要第几该格子,便会出现物质的化学式及某些性质。这样一来,在学习溶解性的同时,学生又再次巩固了13*6=78种常见物质及相关性质。接着,对溶解性进行归类,观察表格发现钾钠铵硝酸盐及酸均可溶,于是,这些可溶的格子用一种颜色表示,剩下的不溶液同理用另外的颜色表示,这样便可将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分类,学生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些都是光靠书本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使之变得清晰明了,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策略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势必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牢牢抓住这一点,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愿意学习。

在新课的学习时,我认为一个有趣而适宜的引入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情绪,可以一开始便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用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来引入新课。学生猜出谜底时的兴奋与喜悦,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有时知识点本身没有什么趣味性但却又要记忆的情况下,我便采取让学生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巩固,比如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这一学习内容时,对于知识本身来讲易于接受,然而学生一直学不好的原因在于化合价的记忆模糊混淆。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表记化学式书写的方法,让学生来角逐“化学式记忆王”。比赛规则是:比赛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化学式书写的最多最规范的学生便获胜。我发现,在准备期间,每个学生都比以往更加认真更加投入的在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的记忆显然更深刻。于是随着我的指挥,比赛开始。只见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再也不觉得记忆化合价与化学式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觉得有趣,激情死神,甚至还有学生课后仍在下功夫,就为了下次能当上“化学式记忆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间接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项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

5.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读,吴波 篇五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

二、课程标准的功能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三、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2、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3、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6.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六

1.巩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2.常见的特殊沉淀:

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 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活动探究】

一、物质探究

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B 的主要成分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⑥。【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

例:现有H 2SO

4、BaCl

2、NaOH、Na 2CO

3、Ca(OH2五种溶液和CO 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从Ba(OH2、Na 2SO

4、稀HCl、BaCl 2四种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图方框中。

三、组成探究

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

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C。如果固体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C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CuSO

4、Ca(OH2、Na 2SO

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请回答: 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⑴酸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⑵碱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⑶盐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四、拓展探究

例: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 的化学式: ;。

(2试写出HC l →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 【课后拓展】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铵、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在滤液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3.(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Ⅰ、Ⅱ分别为 操作。

(2)向无色溶液中加Na 2CO 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 样品(杂质为Na 2CO 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Na 2CO 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

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 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 点说明:在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自主探究】

7.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七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 行动的先导。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课程理念, 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就要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STS”的线索组织内容,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交流合作, 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注重教学设计是基础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按新课程要求统筹安排好“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 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整合三维学习目标,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合理组织学习内容;更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的特点, 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 做到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社会、热点, 结合社会生活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媒体;考虑如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 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 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 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方法, 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科学素养。

三、转变师生行为是关键

大家都说, 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只有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 才有学生的地位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因此,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 要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环境, 创设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真正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由重“模式化教学”向重“个性化教学”转变。

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核心

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也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改变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改变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 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主动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优化整合化学实验是重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 还要求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收集证据, 验证假设, 获得问题的解决或取得探究的结果。化学实验不再仅仅是学生验证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 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 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方案, 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 收集证据,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 促使他们在自主参与实验的过程中, 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会学习的方法, 提高实验能力, 培养科学素养、思想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六、整合教学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 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功能, 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 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还可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可以把某些图像“由静变动”, 用录像将某些真实的事件重演等。可以让学生看到形象直观的现象, 又能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将部分可见度不高的演示实验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实况直播”, 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 绘制装置图, 既省时, 效果又佳。要学会将现代多媒体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发展。

总之, 要组织好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 教师自身要进一步提高, 不断充实自己, 总结经验, 才能真正上好化学课。

(通渭县李店中学)

摘要:课堂仍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主阵地, 本文对新课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 为化学教师组织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8.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现存问题;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34-01

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该阶段的化学教学,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其将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对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和思考归纳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可见其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因此,深入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并合理融入新课程理念,以此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显得尤为迫切。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存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化学学科本身就较为严谨,且知识量较大,其中部分化学公式必须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再加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具有难度,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这种“理+实”的学科本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很难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化学实验设备不齐

化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结合十分紧密,故而,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即实验课和理论课互为依存关系,教学中必须适当穿插相关实验,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点。但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实验室中普遍存在实验器材、器械不齐,实验原材料不充足的现象,甚至还有的实验室中存在大量破损、过期的实验器材器械和原材料,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导致实验课教学质量低下。化学实验是构成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尽快完善化学实验设施,方可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师生角色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并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让学生各抒己见,确保每位学生均能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积极转变课堂中师生的角色,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以及引导者。比如,在“铁生锈”的对比实验中,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Fe与O2和H2O的相互作用,为其生锈的条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譬如“为什么铝不易生锈?”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分析铁生锈的原因,是由于Fe与O2和H2O作用虽生成了疏松多孔的铁锈,但却无法阻断Fe与O2、H2O发生反应;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何铝不易生锈的原因,最后得出Al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断了两者继续反应,故铝不易生锈。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富艺术的表演,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更要善于利用自身魅力感召学生,为学生创造自由探究、充分表达的条件,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

2、注意课堂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教学被喻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教育,当学生初步接触到化学时,由于学科较为新颖,学生通常较为感兴趣,特别是对化学实验表现出兴致盎然,因此教师要确诊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初中生喜欢探究新鲜事物的特点,激发其化学学习兴趣,以促进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初次进行化学课时,教师可通过实验的形式,将化学世界的奥秘展示给学生。比如,授课之初,先让学生观察清水如何变成牛奶,即将MgCl2的无色液体加入NaOH的无色溶液中。或在黑板上挂一张已晾干的淀粉溶液所写“化学”滤纸,再用碘液喷射滤纸,“化学”二字即会变蓝等。诸如这些小型实验,对初学化学的初中生而言,都具有难以想象的吸引力,不仅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也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当然,要确保这种兴趣的持久性,化学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不断加以巩固,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知识,以便学生对化学学习激情不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并非全部教材内容都适合自主学习方式,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的自主学习素材,为学生创造展示自身形象的机会,通过教师合理指导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实现对其积极自信情感的培养,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化学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激发思维的火花与灵感。

例如,利用KMnO4制作O2的实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人,要求各小组开展讨论,并尝试性组装氧气制取装置,教师在实验室内巡视,指导各小组装置组装中的注意事项,但注意教师不直接参与小组讨论。其次,指导学生利用装置制取O2,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然后,再通过不同的两种方法利用氧气制取装置收集两瓶O2。最后,各组选取一名代表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向全班汇报,由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所在,进而研究改革实验的具体措施,之后,再由教师对整个实验做出总结,以便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总之,成功的教育将以师生合作为起点,生生合作则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合理科学地进行开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促进着传统教学理念本质上的转变。而基于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要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教学总结和研究,探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一峰.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6):177-177.

[2] 戴 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9):89-89.

9.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体会 篇九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说: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在实验这种最体现真理的发现过程中,教师必将回答学生提出的若干为什么,如在nh4cl固体分解的实验中,有同学尝试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了试管口,并且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疑问为什么石蕊试纸变蓝了,而不是变红了?,书上只是介绍了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在冷处相遇后又会化合为白色固体的事实,但学生多了一个加试纸的动作,多引出一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个细节的处理和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满意,有可能有偶然的因素,但学生看到的就是真理,教师是否引导到两种气体的扩散速率上去呢,虽然书上没有要求,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否可以激发他更深入地自我学习呢?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身边,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初三在讲实验室制co2气体的选料时,特别强调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理由是生成物caso4是微溶物,生成后影响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此时已经间接指出了物质间的接触是反应的必要条件,接触机会越多、接触面越广,反应越容易进行,速率越快。在高中化学中,出现了钝化现象,提到铝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和浓硫酸的接触,而用硝酸汞处理过铝后,会看到铝失去致密氧化膜后的长白毛的现象。化学的教学从表象上升到反应速率理论,教师若将相关知识联想起来,把初中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拔高到理论层面,交给学生一把通用钥匙,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才能不变应万变。

四、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调查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有一部分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

10.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 篇十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特点充分表明,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

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人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上一篇:演讲稿新生交流会下一篇: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