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总结(通用12篇)
1.城乡互动总结 篇一
发展都市农业实现城乡互动
在中国经济全面进入国际化的新阶段,面对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面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作 者:孙景淼 作者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刊 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 TODAY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
2.城乡互动总结 篇二
记者25日在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体验了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监视屏上呈现的是长春市53中学、58中学的两个教室, 一名教师在53中学授课, 两所学校的学生同享授课内容。教师写在电子白板上的文字能同步显示于两个课堂, 远离市区的58中学的学生只需按动话筒按钮便可回答问题。
“这种上课方法与平常不同, 我们平常是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而这种上课方式比较新颖, 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到城市学校的资源。”58中学初二3班学生王闯告诉记者。
“这个系统是为了城乡教学的均衡发展, 足不出户实现跨区域的沟通交流。以前我也做过‘送课下乡’, 但是费时、费力、费人, 所以, 这种网络教学系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刚刚结束互动课程的53中学语文教师战永强说。
3.构建幼儿教育城乡互动网络的探索 篇三
一、以行政为依托,加强统一管理
几年前,我县成立了集行政、教研、培训为一体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幼教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促使三者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与指导。
1. 以县考核为契机,互相学习促发展
为了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我县教育局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园长考核》制度。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与改进,因此,我们在考核成员的组成方面,除了安排县教育局的成员之外,还采取了城乡交叉考核的方式,使城乡各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此外,乡镇园的目标考核成绩直接与示范园挂钩,每年还开展“示范帮扶”先进集体的评优工作。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下,示范园将指导帮扶的任务作为本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开展,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
2. 以创等级为抓手,示范帮扶共进步
在幼儿园创等级的过程中,城乡结对帮扶网络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示范园多次上门为结对园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为她们排忧解难、引领指路。因此,在城乡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县等级评定工作圆满完成,有4所乡镇幼儿园评上了省二级幼儿园,20所乡镇幼儿园评上了省三级幼儿园,上等级率达到 90 %。
二、以课题为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城乡幼儿园内涵发展
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园内涵发展,促进幼教事业的均衡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利用农村本土资源优势和城镇教师资源优势,成立了以城乡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组,开展了《田野课堂》的课题研究,以此为载体,统筹管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
1. 资源整合,群策群力,建构课程
由于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将孩子带到田野中教学,容易造成散乱、无序的状态,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要在短时内提高她们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题组成员编写了一套目标细化、过程详尽、操作性强的县本课程——《田野课堂》。有了这个“平台”,农村幼儿教师就有了参照,可以一边实践,一边体会,逐步提升组织教学的能力。
2.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促点
在课题的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方式,在自然资源各异的东、中、西部分别确定了一所农村幼儿园为试点园,课题组成员和试点园教师共同研讨《田野课堂》的理念和组织策略,准确把握幼儿主动学习的内涵,挖掘本地的田野资源,共同制定教学方案,指导试点教师实施教学活动。
3. 教研行政,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在《田野课堂》的推广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定期到农村听课指导,对教师的活动目标、过程、组织形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等。另外还通过合作教学研讨、教研论坛、与名师对话等形式帮助教师直面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以研训为平台,发挥骨干力量,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农村教师人数多、起点低的特点,决定发挥城镇骨干教师的力量,从基本的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训活动,走出了一条“骨干引领、技能为基、教学为本、层层考核”的道路,扎扎实实地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成长。
1. 以技能培训入手,采用集体教学、个别辅导、严格考核的流程
我县农村幼儿教师虽然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但是,大部分是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学历证书的,在技能技巧方面完全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要求。不会弹琴、唱歌、画画的教师大有人在。于是,我们利用城镇骨干教师的资源,让5所示范园的教师分别承担培训、指导的职任务。形式上首先采用集体培训的形式,然后针对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最后进行严格的考核。
2. 以联合教研为主线,实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示范引领的作用
示范园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或请专家讲座、或进行专题研讨、或开展教学观摩等。自从开展了城乡帮扶结对活动以来,示范园就经常邀请农村结对园参加本园的教研活动,农村园也经常邀请示范园的园长和教师上门指导、公开课展示、师徒结对等。通过这样的城乡园际交流活动,各園教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功地变封闭式教研为开放式教研。
3.以支教为手段,开展“上挂下派”“送教下乡”活动
从2005年起,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骨干教师“上挂下派”制度。即城镇优秀教师下派到乡镇指导教学;乡镇教师上挂到城镇幼儿园学习交流。另外,城镇园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派县教坛新秀、教学中坚等进行专题讲座、课例展示等,拉近了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使乡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城乡互动总结 篇四
——丹东市教育学院小教部品德学科“送教下
乡”活动
为了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地区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共嬴、均衡发展,11月4日,丹东市教育学院小教部姜锡琴主任,在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李璞主任的陪同下,带领教研员、教师一行5人,来到东港市长山镇中心小学开展品德学科的“送教下乡”活动。
这次“送教下乡”丹东市教育学院选派了振安区教研员王秀丽、朝阳小学张舒两位老师,为长山中心校送去了精彩地两品德课——六年级《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五年级《八国联军侵华》。两位老师各有特色,或寓中华传统教育于幽默诙谐之中,或以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给听课的长山中心小学教师以耳目一新之感觉。做课后,两位教师的现身说法,更是形象具体的向听课教师渗透了新的教育动向。教研员孙晓权老师,结合两节谈了有关《教师心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使听课教师产生了教育共鸣。姜主任和李主任先后做了活动总结,画龙点睛地指出了当前品德学科的核心理念和动向,为下一步长山中心校品德学科的教学指名了方向。
5.城乡互动总结 篇五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X届X种全会关于“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要求落到实处,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科学发展共赢、困难群众共帮、党建资源共享为重点,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约自身优势,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进我院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帮扶单位
X县X镇X村
三、帮扶任务
1、基层组织共建。积极发挥给对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每年定期交流一次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与城乡统筹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积极拓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党员队伍共管。根据形势任务,每年为结对村党员上一堂党课,与村两委成员和党员议事会成员进行一次座谈。把结对村作为我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邀请结对村党员来院参加党课教育,通过共同上党课、共同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3、干部人才共育。组织医院党员干部到村组,开展走访义诊、送医送药,了解民意、扶贫解困、增进感情、改进作风。
4、科学发展共赢。帮助结对村理清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和完善一个发展规划。指导村医疗卫生业务工作,为村卫生室培训卫生人才。
5、困难群众共帮。按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走访慰问特困户,组织党员干部与结对村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
6、党建资源共享。指导帮助结对村级组织建设一个规范化活动场所;在经验和信息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四、组织领导
1、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要把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日程,院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结对共建工作,分管领导是抓好结对共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和具体组织者。
2、健全制度,加强沟通。一是建立交流制度。院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结对共建座谈会,定期交流总结共建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党委和市直工委书面报送工作情况。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结对双方分别确定1名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结对共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对接及有关活动组织。
6.城乡环境整治总结 篇六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环境综合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紧紧围绕邻水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县教育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我校认真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拟订方案、分解目标、细化任务。
1.成立学校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构,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2.拟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校校园环境整治方案,并据此开展工作及进行相应考核。
3.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排查,对列出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治。引导全校师生向不好的生活习惯、风气做斗争。
4.第一阶段进行了大力宣传发动,全校上下形成了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让全校师生明白整治环境除陋习树新风的重大意义。在彻底清扫校内及周边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做到不留任何死角,常常回头看发现问题迅速解决及时清理。让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新的风气。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1.利用师生集会、校园广播站、班会活动、黑板报向广大师生广泛
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的意义和要求,其中黑板报连
续办相关工作的信息。
2.将原有的创卫宣传栏迅速换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除陋习树新
风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内容。
3.在醒目位置悬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横幅。
4.深入开展“学生给家长的一封信”、“父辈,您为我们留下
了什么”、“携手1+6,洁净进万家”征文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一同外出时,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惯特别是环境保护方
面的不良习惯,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各班级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多篇。
三、充分发挥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
1.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将文明
卫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利用各课教学开展文明卫生教育,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道德传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了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确保了开课率达100%。
2.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对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的具体要求贯穿于我校工作全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环境卫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将此项工作作为我校的一个亮点来抓。
四、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工作载体。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多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卫生主题活
动。
1.开展 “清洁家园,你我共同参与” 活动主题。多次组织全体
师生彻底打扫清洁卫生,不留死角,特别食堂、宿舍、小卖部、办公室、教室、功能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保管室等)、楼道梯步、天花板、厕所、阴阳沟、花园花台等要求干净整洁、秩序规范。每日安排各班学生对所辖卫生区域进行打扫和维护。周末学校组织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志愿者,到校外参加清洁卫生扫除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在上学及放学路上捡拾路边垃圾;在家中对父母、亲友进行宣传,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在校内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为了提升文明素养,进一步倡导“八荣八耻”、“五讲四美
三热爱”,严格遵守《学生守则》,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扎实开展“告别生活陋习、争做文
明市民”和“尊师爱生、仪礼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提高师生文明素养。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这一阶段的整治活动,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辐射
到每一个教职员工,以及每一个在校学生家庭,使人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达到100%;排查了学校环境方面的存在问题并进行
了有效的整治,校园环境面貌和师生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7.城乡互动总结 篇七
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意义重大, 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 实现“十二五”发展宏伟目标。要巩固提升绵阳在全省和西部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就必须将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重大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找到了“跨越发展”的总路径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者犹如增强经济增长活力的两个车轮, 不可分割。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从新型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是时代发展的普遍趋势, 也是经济现代化规律的内在要求。当前, 绵阳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能够有效创造财富, 解决就业, 增强城市“造血能力”, 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 避免城市“空心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的载体, 有效拉动对工业品的需求, 促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新型工业化拓展新空间。必须加快“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进程, 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
2.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是把握绵阳发展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抓住了“科学发展”的总引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 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超过30%, 工业化城镇化就进入“双加速”时期。这个时期往往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 虽然还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但同时也进入矛盾凸显期。目前, 绵阳就处于这样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 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重大矛盾和问题, 很大程度上都集中指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的相对不协调、不同步, 制约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 坚定不移地做强产业、做大城市, 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巩固和发展绵阳作为全省经济重镇的地位。
3.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是突破瓶颈制约、有效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各类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抓住了“协调发展”的牛鼻子工业化是城市化初期的根本动力, 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化中后期的持续动力。只有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才能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来说, 防止工业化城镇化不协调现象是个比较大的课题。“十二五”时期, 绵阳面临西部大开发、科技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 是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绵阳科技城建设实现战略性突破、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地位更加牢固、灾后新家园产业加快发展振兴”等主要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是支撑, 城市发展是载体,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战略选择。必须把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强劲动力, 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省委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当前,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应当把握以下总体思路:
1.政府主导, 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抓好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切实抓好规划统筹, 做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筹安排。
2.创新驱动, 市场运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建立有利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推进科技、管理、知识创新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 构建土地、金融、能源等要素支撑体系。扩大开放合作,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3.产城一体, 园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 增强城镇对资源和要素的集聚作用, 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 以产业增长促进城镇扩张, 通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支撑产业发展, 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园城一体化合理有序地推进。
4.统筹协调, 民生优先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生态环保, 实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创新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 妥善处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过程中的拆迁安置等问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三、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 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 空间上产城一体, 布局上功能分区, 产业上三产融合。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整体来研究和部署, 转变观念,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不断取得新成效。
1.着力优化发展布局, 科学规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绵阳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必须以科学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和城市集中集聚, 着力打造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友好、产业支撑有力的国家科技城。坚持“外融内聚”, 突出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理念, 对外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川陕甘经济带, 对内打造以科创区为主导的科教创新区、以高新区为主导的城西新区和以经开区为主导的城南新区, 培育市到县四条特色产业带, 构建“一城三区四带”空间发展结构。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强力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绵阳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必须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 推进优势企业倍增。加快打造扎根型企业集团。第二, 推进产业倍增。按照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政策的思路, 以产业链整合发展为主线, 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第三, 推进园区倍增。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 使园区成为城镇空间拓展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有效承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绵阳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必须适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只有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才能为工业化提供支撑平台, 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 良性互动。搞好小城镇建设是推进绵阳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因势利导, 发挥优势, 培植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复合型发展, 形成工业发展型、农业发展型、商贸发展型、外资外贸带动型、科技带动型、旅游发展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网络。
4.协调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示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总体战略, 关键是要处理好工业与城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以“两化”互动促“三化”联动, 以“三化”联动促城乡统筹, 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绵阳地处成都平原的边缘, 主要以丘陵和山区为主, 所辖的区市县基本属于农业县, 农村人口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偏多, 农业就业比重高, 这是绵阳的基本市情特征之一。因此要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地区进行分类指导, 示范带动, 示范推进“两代”互动、统筹城乡。
8.城乡活动帮扶总结 篇八
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安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帮扶联系卡及活动安排
按照教育局要求,成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全学区有7所完全小学,共安排40名教师进行听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参会的教师能积极发言,就自己在课改中的困惑、问题等及时交流,确保了活动的热烈有效。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邀请30名骨干教师分三批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此举促进了全学区教学工 1 作的开展,有激励了学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帮扶活动,为全镇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积极鼓励了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帮扶学校进行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四、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区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帮扶学校的领导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二是帮扶的教师工作热情高。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更新了 理念,增强了发展后劲。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学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9.城乡改选总结材料 篇九
“宿雨初收,晴空碧草,棹舟稳泛清波渺。xx红趁映天云,涪城麦冬青辉照。涪水含香,仙山路遥,菊花易晚芦花早。浮云漫卷两悠悠,春来秋去人勤劳。”是对三台xx的生动写照。xx,是三台的北大门,幅员94.8平方公里,人口5.8万,拥有1700年历史,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是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试点镇和绵阳重点企业合作示范区。近年来,xx镇严格按照环境优美示范建设指标,以卫生秩序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了环境优美示范城镇建设。
一、“三大保障”打基础。保障组织领导,将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健全工作机构,落实职责,形成了包片、包村(居)、包社(街)、包户的联动责任网络。保障教育氛围。通过会议、广播、公益广告、讲座、知识竞赛、曝光台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主动治理氛围。保障经费投入。向基层单位拨出专项经费,落实专门工作场所,重点实施挂牌奖励。
二、“四大行动”求效应。一是开展风貌提升行动。引导业主、施工队伍对1477户房屋开展风貌塑造,清整建筑立面,形成川西北民居风格。率先保障潼绵干道、建设街店面牌匾设计、色泽、式样规范。二是强化“六乱”治理行动。新设垃圾倾倒点26处,实行定点收储、清运,充实保洁员33人。完善标识标牌,车辆停放点/线21处/2公里,租地10亩完善修车场,治理车辆乱停。投入人力,清除牛皮癣、不规范广告370多处、牌匾36家。搬迁修车点50户,整顿市场4个。出动清运车380台次,清除建筑垃圾60多处,整顿工地51处,科学治理工地乱象。落实行政执法,拆除违章建筑23处,拆除乱搭“遮阳帽”120多处500多平方米。三是开展提升承载能力行动。落实街道改造,打造滨河路,建设新区1、2号干道;维修街道300米,建通村入户路13.6公里。添置路灯15柱,改造路灯160盏,设灯箱80个;拟建自来水厂一座,发展人畜饮水950眼,沼气池760口;深化集镇公厕、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整治排污管1.5公里,电力杆线、通讯线13公里;新购垃圾车1台、垃圾桶60个,建垃圾房5处,增设垃圾池238个,形成标化治理格局。四是组织“除陋习,树新风”行动。组织党团员、低保户轮流开展文明劝导,“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比,引导群众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成立不良陋习义务监督队,健全道德评议栏,曝光不文明行为。
三、“三项机制”促长远。一是长效队伍机制。健全联合执法、义务监督、清扫保洁、文明劝导“四支队伍”,发挥骨干作用,严格《业主公约》,推行物业管理模式,宣传文明卫生知识,纠正交通安全行为,强化“门前三包”,确保治理不反弹。二是监督检查机制。各村(居)、单位实行日巡周查月评比季考核动态监督,与工作经费、绩效考核挂勾进行奖惩。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实行“居民筹、摊点收、单位纳、社会捐、政府补”,环境整治投入730多万元,整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
四、今日xx更漂亮
“华灯隐现工业街,树绕路围江镇怀。四面云山环袖转,万家图画带裙来。花铺鸟径飞红叶,一江涌泉酿绿醅。葫芦而今犹否在?四方客商游蓬莱。”“发展洁齐美礼,共建美好家园”。三台县xx镇借助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建设的春风,面向基层、拓展民生,争优创先,科学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机构常设、队伍常在、治理常新、管护不停,如今的xx变化速度之快,真是日新月异。昔日狭窄的公路已被宽敞快速通道柏油路面所代替,低矮的平房已被拔地而起的楼房所占有。现代化的自选超市提升了xx人生活的品味,昔日的小排档已被上规模上档次的杨二酒楼、发昌宾馆、豪门、柴火家宴、森林雨等连锁店等各类大宾馆和酒楼所更换。xx人的服装也是多姿多彩,穿出了都市人的最新潮流。再去看看人们的乘车工具,公交车、小轿车、摩托车、私家车应有尽有。xx变化之多也是举不胜举。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巴山蜀水,xx也兴起了一股招商投资热潮,各地客商看中了xx优越的各项优惠政策,也看中了xx极具潜力的发展态势,更看中了xx丰富的人力资源。一个个项目与xx镇党委政府达成协议。于是,在浓浓的机器声中,xx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在建企业的开工,不仅给xx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一方经济,将城市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理念传入了曾经有些封闭的xx镇。xx人正是懂得凭借外力得以发展的道理,逐渐提升城镇的品味。首先优化投资环境,下大力气狠抓外部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美化居住环境。在街头中心位置增植了2处绿色的草坪。既净化了空气,又亮丽了城市。同时,xx还努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开办了各种文明学校,各行各业开展了争做文明示范岗活动。使xx的硬件、软件一齐上。正是这些可喜的变化,才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到xx这方沃土投资兴业。
xx人的风貌也正悄然变化,人们在忙碌的工作的同时,也逐渐增强了健康意识。早晨,依山傍水的先成丽景滨江路公园,一桥飞架宽阔的xx大桥上,到处都有早起锻炼的人们,有的在舞剑,有的在做健美操,有的围着跑道在慢跑,构筑了一道朝气蓬勃的晨练图。每当夜幕降临,在霓虹灯闪烁之处,在老车站的绿化带广场上,随着音响里的音乐声的响起,xx的居民又不约而同汇集在这里,自发组成的锻炼场面又拉开了序幕。人们既锻炼了身体,又互相增进了友谊。
xx人的着装也变得亮丽而多彩,以前的街头满眼所见都是一种灰暗的色调,但现在已被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服饰点缀得让你眼花缭乱。再徜徉于xx各大商店服装超市,你会发现各种款式的服装尽相媲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选购到令自己称心如意的服装。
最喜xx人已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对教育倾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小学到高中,省级示范高中xx中学以连续7年诞生全县文科理科状元而闻名遐迩,已经成为xx的一张漂亮名片。8所中小学教学楼一幢幢在灾后重建中拔地而起,素质教育已被列入各校的重点课目之一,教学水平逐年递升,升学率稳步提高。每年的高考都是丰收的季节,一批批莘莘学子被北大、清华等各大名校优先录取。而那些在外事业有成的成功人事,也更加关注着家乡的巨大变化。xx的未来、xx的命运正是从教育这块土地中滋长,xx的繁荣正是有着教育这块坚实的后盾,这种良性循环正是xx崛起的动力之源。
xx人的住房更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从十几平米的几代人同堂到现在的几百平米的豪华别墅,真是今非昔比啊!砖墙瓦顶的平房在xx的城乡已是极为稀少,通过5.12特大地震后的2年重建,国家给农户投入4000多万元补助,代之而起的是整齐的高楼和别墅型的农家小院。曾经为温饱而劳碌的人们已懂得享受生活。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诸多的家用电器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为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已是司空见惯,不再成为稀有之物。
而xx人的餐桌也是变得丰富多彩,曾经只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人们已经懂得追求营养的搭配。xx各类美食店更是多得让人咋舌,三台县美食节评选的十佳名小吃“杨二姜汁麻辣鸡”、“一鸣土鸡”更是香飘梓洲。从肯德基到麦当劳,从土菜馆到高档饭店,从火锅城到自助餐厅,各种风味各具特色的餐厅任你选任你进。而各种茶座、咖啡厅、飙歌城更是成为人们餐前饭后的消遣场所。
10.城乡互动总结 篇十
一、城乡要素互动的内涵与作用机理
互动是一种相互彼此发生作用和变化的过程,城乡要素互动是指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内交流、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突破了原有的分离式和单一式的流动格局,通过功能互换要素互动的方式促进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城乡要素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期的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不平均的农村要素流向城市为主,城市要素流动强度相对而言提高得更快;中期要素双向流动则发生了逆转,以城市流入农村为主;后期发生了质的飞跃,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种均匀的、平等的互动模式,正是由于互动的长期性使城乡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
城乡要素互动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是区位优势指向定律,生产力要素的流动以市场和经济利益为导向,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稀有的要素愿进不愿出成了要素流动的主要偏好倾向,因此各要素向收益最高的区域集中成了一种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是供求关系相关律,此相关律表明,区域生产力要素的供求能力与要素流向成相关线性关系。一般而言,需求越大供需矛盾越大,从而其他区域的要素也更容易被吸引进来。
二、重庆城乡要素互动的现状及阻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的制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尚存在不利于城乡要素互动和关联发展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上。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在这一体制下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分配上出现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一系列旨在促进、改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城乡经济系统逐渐突破体制约束,开放的格局稳步拓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还处在初创时期,体制还不完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依然存在,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忽视农业地位、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战略偏差还未根本消除。总之,我国现代化制度发展的桎梏还未完全消除。
(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
重庆市城乡要素市场发育较为滞后、不健全,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严重,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与城市的分割使农民在信息不充分的流动过程呈现盲动性,导致流动成本增加,贫困程度不降反而加剧;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中农民工与正式劳动者分割使待遇不均等,低文化素质的农民工在城市正式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排挤,农民工从事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但存在就业机会、劳动报酬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正式劳动者存在明显差别以及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农民在城市化或者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无先天优势,又遭受人为不平等的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二是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运作不规范。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自由流转,需要通过国家征用转化为国有土地才能进入市场,这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转为国有土地的手段是单一的政府垄断、强制、低价征收,在这种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流转模式下,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不到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收益,农村经济也就丧失了诸多发展机会。三是获取资金短缺。受资本追逐利益倾向影响,同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农村的剩余资金大量流入城市,而流入农村的资金数量远低于流出数量,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国有商业银行随着商业化改制后,职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为追求高额利润,取消了农村的办事机构。农业银行也难以在扶持农业的政策的职责上坚定如初。重庆的农村信用社改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后也在追求利润的目标下,不再青睐低回报率、高风险的农村。种种农村“资金逃亡”不仅让农村经济后劲疲软,而且加剧了资金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失衡。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它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服务、文化等生产性设施和社会生活公共服务设施,是支撑和保障城乡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性要素。基础设施具有投资量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同时,一项基础设施必须具有一定量的投资和基本的规模,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和促进城乡经济增长。目前,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前进,城乡差异突出,局部有相对滞后现象。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总体上重庆市的交通设施不断优化完善,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 400公里,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 774 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02 公里,全市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83.9%;但重庆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优于远郊区县及广大农村,但城乡结合带和旧城地区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目前还面临公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养护不到位等情况,这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不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互动机制
建立可持续发展城乡要素互动机制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入手:
(一)宏观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以政府主导一元化的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和行政审批制度为基本支柱的全能主义政府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重庆市政府应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功能齐全、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组织,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激励城乡之间各要素互动,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下,加强现代化的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公共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其次,进一步简政放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减少下放行政审批权,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完善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提供阳光透明、公平高效的政策环境。
(二)中观方面
针对重庆市各要素资源流动不合理、不顺畅的现状,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顺畅流动。第一,建立统筹城乡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首先,应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通过劳务中介组织引导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区域问合理流动,同时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的多元性、广泛性、安全性等特点为就业提供信息来源与指导,加强对劳动力职业能力、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素质及就业能力。其次,增加就业服务网点覆盖领域,完善就业信息网站的就业信息,加强日常运营的管理,尽量做到便民利民,减少劳动成本的流失。最后,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对统筹就业进行宏观调控。第二,进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土地供应严重不足,农村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土地被闲置和荒废。当前,重庆各区县财政吃紧,各区县只能依靠自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土地资源则成了重要的资源,农业地产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农业产业也被誉为朝阳产业,在此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建立完善土地城乡各要素平等交流机制,健全资金转让赔偿相关法律,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第三,建立城乡资金财务小组,让农村发展拥有更多的资金自主权。第四,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信息鸿沟,农村由于地形闭塞、交通不便等现实条件使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之技术、人才、市场等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要建立城乡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准确及时向农村发布相关的医疗、就业、教育等信息。
(三)微观方面
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城乡要素互动发展还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产业在城乡连接、工农业联系中的桥梁作用,以工促农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延长产业链,加培育新型农民,更好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二是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把重庆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经济优势。
摘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关键是要完善城乡生产要素互动机制。目前,重庆市城乡要素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效率低下,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要素互动机制。
关键词:城乡要素,互动机制,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城市与乡村——中国城乡矛盾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李敬.制度创新与统筹城乡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2,(6):66-71.
11.城乡教研计划总结 篇十一
“城乡共建、共同进步、均衡发展、人人受益”
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张集镇中心学校与单县开发区实验小学结为帮扶学校。为充分利用这次帮扶的机会,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促使我镇小学教育快速发展,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人才、信息、管理、资金、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主的设备等资源优势,完善和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帮助我们农村学校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优化师资队伍,提供教学信息,培训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改善办学条件。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成立“城乡共建、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岳斌
副组长:王忠华、朱欣荣、成员:各小学校长及分管业务的副校长
三、工作规划及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借鉴城区小学先进的办学思想、管理方法、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培训师资队伍(1)把开发区实验小学作为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我们小学教师分批到实验小学轮训学习。主要是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钻研吃透教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争取把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加强两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以一帮一结对的形式,采取互帮互学的方法,优势互补,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共同促进和提高。
(3)实验小学每学期安排教师到农村学校上观摩课、示范课,听取教师上研讨课,并通过观摩、研讨、说课、评课等形式,带动教师主动学习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率,使帮扶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4)开展教师间结对帮扶工作,城区小学选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受援学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使被帮扶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两年内有明显提高,力争成为名师。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教师,定期向我们学校提供优秀课例,组织教师观摩及评课活动。
3、改善办学条件
(1)搞好校园建设规划,加强文明校园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新建校舍,添置学生课桌椅和急需的音体美器材。(2)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采取直接捐赠及向外争取资助等多种形式,帮助我们学校完善各类教学设施设备。三. 具体工作安排:
(一)、程序
1.选则骨干教师到开发区实验小学参与集体备课 2.组织听课、评课
3.本镇组织听、参观才艺展示、阳光大课间活动、评课。
(二)、时间安排
第一轮:集体备课2017.10.19 第二轮:集体备课10.23 听、评课 11月7日
(三)、参与年级、学科
年级: 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语文本次活动训练的主题:“多种方式朗读、加强运用” 数学要展现至少两个年级段的复习课
除了讲课、评课外,这次活动内容丰富:有阳光大课间活动、才艺展示等
本次教研活动开展的较为成功,在教育局田知心主任、朱瑞光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相信我们张集镇一定会打造出更多美丽的课堂,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花,让我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互助中成长!
张集镇中心学校
2017年11月2日
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李校长讲集体备课的意义
开发区实验小学的白莉莉老师介绍自己的备课过程
张集的王老师说出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困惑
时楼中心小学的瞿会老师介绍自己的备课经验
12.城乡环境工作总结 篇十二
城乡环境工作总结
**镇**年城乡环境同治工作总结 **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宣传发动、设施完善、示范建设”等四个方面,狠抓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得到了新的改善。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机制,保常态,坚持“严”字促长效
一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变突击为常态,出台了很多举措,并予以落实。一是将环境卫生实行单独考核,建立层层考核机制,镇检查到村、村检查到组、组检查到农户的评比模式。每
月我镇实行交叉检查,抽调村、站、办所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17个村进行全方位卫生检查,对照评比、相互督促,形成一种“赶、超、比”的氛围,及时将检查发现问题交办,并定期复查;季度召开点评会,季度排末位的村实行上台表态性发言,并严格按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给予奖罚。二是实行“网格化”责任机制,按照“分片负责、各块管理”的原则,将全镇17个村重新分成48个网格,实行“党政领导包村、网格干部包片、党员组长包户”的责任机制。我镇每个季度对网格实行排名,进一步将责任分解到人、到村、到站办所;三是进一步加强保洁员队伍管理,今年以来各村都结合实际,配备了不同数量的清运队伍和保洁员,我办定期与保洁员沟心通气,掌握其工作进况,并组织培训学习班二次;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全年共出动宣传车5次,制作宣传牌100余块,并录制宣传广播稿一份,发放公开信一份,并利用老年协会、学校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五是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今年我办将垃圾处理作为重点督轸工作,各村也根据实际需要,新增垃圾桶500多个,新建大型焚烧炉1座,小型焚烧炉1000多座,大大提高了我镇垃圾终端处理能力。
二、树典型,推示范,突出“新”字抓亮点
我镇坚持把争创典型作为超高环境整治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是推进农户“庭院三包”示范点建设和党小组服务环境卫生竞赛活动。今年创建了船仓环境示范村、“涧水之间”、“桃花塔下”、“船仓八斗”等一批示范屋场,全镇17个村全面实现“庭院三包”创建,并利用党小组服务环境卫生竞赛活动,让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当好义务劝导员,涌现出了船仓、南枫、竹山、株树桥、双坑等一批优秀典型党小组。二是高标准打造垃圾精品路线,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利用杨高公路、杨潭至兰花园、太坪至桃花示范路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
环境卫生精品路线,栽种花草苗木,清除路面杂草、陈年垃圾,对河道进行疏浚,大大提升**形象。
三、抓重点,攻难点,立足“硬”字抓难题
结合自身不足,积极针对性破解难题。一是抓焚烧炉建设,选址在船仓建一座大型焚烧炉以解决集镇垃圾出路问题;二是组织一次大集中行动,对畜禽污染重点户进行执法拆除;三是开展一次“杂物清理”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来了一次地毯式清理。四是加大对集镇、城乡法全部整治力度,结合长沙市半检查要求,对废品回收站、居民房前屋后臭水沟、河道周边、农贸市场进行卫生清理;五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组织对隐患28家企业进行排查,共关停1家,整改1家。总之,一年来我镇环境卫生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二季度列全市第四位,这些成绩凝聚全体镇村干部力量和团队配合环境整治,优化我镇人居环境,是
我办义不容辞责任,我们一定按照“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奋勇争新,不断实现城乡统筹环境同治工作的新突破、新跨越。明年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以赴,以科学完善的机制推进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大力度,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积极推进镇容村貌,环境卫生、污染治理、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促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努力创造“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2.克难奋斗。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重点突破。一是抓好“庭院三包”责任落实;二是抓好畜禽、企业污染治理;三是抓好废品回收站、修理店、餐饮店等小门店的管理。
3.长抓不懈,以示范创优的方法培育精品亮点。一是积极创建长沙市十佳乡镇、十佳村;二是要继续抓党小组服务环境竞赛活动;三是抓示范屋场“美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