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024-10-20

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精选8篇)

1.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中学德育工作建 设总 体 规 划及 实 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德育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规划。

一、德育的思路和理念

当前,教育的改革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种种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的新形势,认真研讨德育对象的新特点,努力探索人文德育建设的新规律,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学校德育要坚持以下德育工作思路

1.确立一个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发展奠基;

2.抓住两个主题,即牢牢抓住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两大主题,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搞好人文德育、严格管理的管理模式;

4.实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 合、严格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5.理清五条德育理念,即以人为本是德育的精髓,人文教育是德育的主干,教育活动是德育的载体,与时俱进是德育的前提,道德体验是德育的基石;

6.要重点加强七方面的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道德诚信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文明道德教育等。

(二)德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学校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本质上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决定了

管理的重点在教育、在引导、在激励、在施加影响。要积极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氛围。

2.“德育为先”的观念。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整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其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3.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观念。建立管理人员、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为主体力量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德育机制,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

4.大课堂德育理念。树立大课堂德育观,把课堂、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纳于大课堂德育的畴。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和教师主力军作用。要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变课堂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二、德育的原则与途径

(一)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2.整体性原则。要完善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育人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德育功能,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

3.层次性原则。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4.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要注重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因素。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 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

要求真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6.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继承和发扬我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有益经验和成果; 转变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教育容,更新德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德育工作。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以敬业精神与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8.严格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各班要强化严格管理,加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育容,七年级重基础、重提高,八年级重转化,九年级重定位、重升学。

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10.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建立正常的联系沟通制度,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形成高效、快速的信息沟通渠道;努力实现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辟新的德育基地,邀请法制副校长和相关部门做好法制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二)德育途径

1.加强团委建设。团委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团员推荐,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培训、严格考核。

2.加强学生会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严把学习关、综合测评关,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

3.加强班集体建设。每学期初,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制定本班学期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工作。

5.加强德育实践。学校要将主题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实践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到时间、地点、容、围落实,主题突出注重实效。

三、德育的容和序列

(一)德育容

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我们要开展以下几项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

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契机,积极抓好“三向” 教育(即导向教育、志向教育、去向教育)。要以团队建设为龙头,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辨析讨论、典型引导、对照检查、制定措施等方法,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础文明教育

要从学生日常行为规入手,通过严格的管理,狠抓学生的基础文明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目前男生存在的打架增多、喝酒增多、抽烟增多等问题,要采取专项教育、专项治理、专项管理等措施与办法,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要根据职业要求的需要,对学生实行更严格的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努力打造文明校园。

3.法制安全教育

学校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各个方面,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拓宽法制教育的渠道,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公民。学校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常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能力,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4.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建立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做到四个普及化。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每学期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讲座、主题班会、课外小组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二是心理团队活动的普及化。要通过培训、比赛、经验介绍、观摩等方式,推广心理团队活动。三是心理健康测试与诊治普及化。要坚持对全校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有问题的学生要通过集中诊治和个别咨询加以解决。四是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普及化。班主任(辅导员)都要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里手。学校每学期都要制定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职教师的讲座辅导,使班主任人人都能分清心理与品德问题,都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在德育中的作用,加大对网络教育功能的研究与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减少和杜绝网络的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第一,要建立学校德育,并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和对信息的需要,选择健

康向上的教育容让学生浏览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二,要筑起校园网上防火墙对网上多元信息流在技术上加以过滤,杜绝校园网上不健康信息的出现。第三,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认识并取舍。第四,要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学生外出上网,特别是禁止到不健康的网吧上网。要积极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保证校园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向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努力打造 “数字校园”。

6.学习教育

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从而减轻对管理的压力;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引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第一,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第二,要建立学习检查机制,规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出台构建学习型班级意见,大力开展创建特色班级和学习型班级活动;要大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学习典型;积极推广各班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7.社会现代意识教育

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强对学生的现代意识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自由和守法、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潮,讲诚实、守信用,为做一个符合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奠定思想基础。

(二)德育序列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德育序列:

七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2)集体主义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

(3)法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学习教育;科学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5)艰苦奋斗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打好基础;

(8)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

(9)基础文明教育;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

2.大课堂德育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师);

(2)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各科任课教师);

(3)组织好广播操比赛;

(4)请优秀学生作报告;

(5)观看文明礼仪录像;

(6)文明班级评选;

(7)讨论会:怎样正确消费;

(8)青春期讲座(男生:让身体与品行一起成长;女生:

让青春之花绽放美丽)。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 师);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政治课及其他各科教师);

(11)“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12)“爱学”和“厌学”大讨论;

(19)网络、道德、文明大讨论。

八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而学的理想信念;

(2)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新的班集体,增强班级 凝聚力。

(3)社会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 识、竞争意识;

(4)学习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平;

(6)基础文明教育;侧重于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2.大课堂德育

(1)政治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师);

(2)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各科教师);

(3)“我的承诺”宣誓,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5)青春期心理教育:侧重于性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举办“安全我行”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

九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习;

(2)学习教育;增强对学习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求知的意识;

(3)讲究社会公德、学校道德、家庭美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4)升学与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和就 业观;

(5)社会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 识、竞争意识;

(6)诚信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诚信公民。

2.大课堂德育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 师);

(2)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教育(政治课教师)

(3)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德育机制与措施

(一)建立德育工作体制

1.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德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每年研究部署工作不少于两次,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德育工作汇报。

2.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每位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干部要与 1—2 个班级建立联系,定期深入班级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4.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校长及主要职能部门为主的德育工作体制。校长亲自抓德育建设,学年总结中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容,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各环节。

5.加强德育工作计划性。学校制定德育规划、学年及学期计划,要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目标明确容具体、主题突出、措施得力,体现实效性。德育工作要体现研究、规划、落实、总结、交流五个环节。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人人育德,德育人人。要进一步发挥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班主任(辅导员)的骨干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运行机制;极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

1.坚持班委会、团委会例会制;

2.坚持班主任工作到位的德育管理制度;

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理念培训制度;

4.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制度;

5.坚持每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6.坚持每学年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制度;

(三)构建大课堂德育

要树立大课堂德育观,把课堂、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纳于大课堂德育的畴。第一,在大课堂德育体系中,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因此,要更加关注课堂中德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德育渗透。要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变课堂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根据教材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顺序地穿插教育容,做到备知识、备教材、备学生;学校要制定教师课堂德育规,赋于教师明确的教育职责,规教师的教学及教育行为,把教师的课堂德育过程纳于到教师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之中。第二,要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布局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含教育功能;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三,要十分重视家庭在学校德育中的教育功能,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建立网上及通信联系机制让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工作。第四,要通过学生的实习见习、假期活动、双休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实践体验,增强对德育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要紧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并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管理对象的变化以及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1.拟定德育课题,开展德育研究;

2.建立德育课题的申请、立项、研究制度;

3.建立德育科研成果的评比和奖励制度。

4.完善省级一般资助课题《整体提高农村中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化、系统化、科学化,要修改和完善班级、学生个人目标管理评价体系,运用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测评班级、学生,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管理人员工作规程和追责

制,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责、权、利,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要严格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增强保护学生健康成才的意识。

4.严格贫困生的救助制度。

5.严格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公寓楼、食堂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节约水电制度、治安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考评制度、宿舍楼值班制度、食品卫生制度。要吸收学生参与宿舍的管理工作,成立有学生参加的宿舍管理小组。要继续坚持学生管理人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坚持管理人员每天深入学生宿舍楼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坚持班主任、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制度,以便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

6.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1)坚持新生入学教育制度;

(2)坚持新生入学签订管理协议书制度;

(3)坚持每周升旗制度;

(4)坚持每周班级管理量化积分评比制度;

(5)坚持日常行为的监督检查制度;

(6)坚持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制度;

(7)坚持每学期开学典礼制度;

(8)坚持每学期评先、选优制度等。

(六)打造人文环境

1.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型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是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抓手。要切实抓好“三风建设”,要以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以良好的学风促进优秀的校风,努力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环境。

(1)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争创学习型班级。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学习型班级”、“三好学生”等评比指标,通过运用评优等多种激励措施,树立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以点带面促进学风建设。

(2)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学习氛围。加大早自习、晚自习和下午课外活动等时段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自习纪律大评比活动,营造健康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管理,自习室不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不出现与学习不协调的现象。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倡导诚信考试,杜 绝考试作弊现象发生;

(4)严格学生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请假做到班班有记录,政教处有备案,并将考勤情况与期未班级和个人评比挂钩。

(5)在学风建设上争取做到两个提高、两个下降。两个提高:一是学生学习竞争能力的提高;二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两个下降:一是学生违纪率下降;二是学生不及格率下降。

2.打造人文校园,构建环境文化。要积极营造育人氛围,育人于无痕之处。鼓励各班设立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黑板报,容涵盖学校安全、心理健康、学科教育等各个方面。

3.挖掘文化资源,形成校本文化。积极举办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的丰富多彩、感染力强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创设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氛围。

2.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一、坚持发展性德育评价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就是必须将学生评价资料分析综合, 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以贯之。

2. 自省性原则。

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达到“三省吾身”、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3. 现实性原则。

要把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结合起来, 既不脱离实际, 至善至美, 又不至于标准过低, 从而使学生既有自我发展的动力, 又有发展的余地。

4. 发展性原则。

针对学生全部的成长发展过程给予不断的评价, 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行为表现的状况,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5. 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选择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分成若干独立的层次, 划分为不同级别的指标。

二、掌握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1.对中学生进行德育评价, 给出一个准确的分数是必要的, 但决不能停留在这一步, 还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德育表现给予明确的评语评价。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才能够给予学生既可靠、准确的量化数值又明确的定性描述。

2.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未定型, 其思想与行为受社会环境、教育内容的影响, 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 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观念来看待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 既要从相对稳定的时空背景和特定环境评价其德育状况, 又要从纵向以发展的理念评判他们的德育水平;既要关注某一时段、某一德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又要对学生过去的德育水平、现在的德育表现以及将来的变化发展趋势, 从纵向的比较中全面、客观地作出评价。

3.自评是被评估者的自我评价, 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他评是外部评价, 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检查性评价、认可性评价、鉴定性评价。要引导学生对照德育评价标准, 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德育评价, 达到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目的, 实现对德育品质的内化。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家长、同学、老师的评价与鉴定, 从而实现德育评价的育人效果。

三、必须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1.评价要贴近学生实际。例如, 衣着不整, 穿奇装异服, 佩戴首饰, 穿拖鞋, 女生烫发、染发, 男生留长发、染发, 吸烟喝酒, 说脏话, 骂人打架, 赌博, 看黄色书刊, 唱不健康的歌曲, 上电子游戏厅或娱乐厅等地活动者, 每项次扣德育分3—5分, 情节严重, 经教育不改者, 上报德育处一律处分等, 让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档次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还需要努力等级差。对学校、教师或家长提出要求, 使得评价更能凸显针对性、实效性。

2.要让评价成为一种动力, 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找到最能发挥其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 为他带来创造和欢乐。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家长建议和教师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德育评价的唯一依据, 还要包括学生在校内外的活动、态度和行为方式、学生群体的气氛和精神面貌等。

四、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应该从在校学生的现实德育活动出发, 德育行为为基本出发点,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使被评价对象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既要善于从学生的平凡中挖掘伟大, 又要善于对学生的“小恶”给予警醒和矫正。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并改进。

2.要把学生当作人而不是物来看待, 尊重学生的尊严和需要, 进而依据学生个人特点, 指明努力方向, 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有着自主自立精神的人。这才是德育评价的出发点和推动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探寻深处的需求, 找到最近发展区, 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 如果你去尝试, 将会体验人性的美丽。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教师评价学生时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与个人观点, 才能体现出人性与人文。

3.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应对 篇三

一、对德育课程缺乏认识,重视不足

中学德育课程的实施能够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其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但目前,许多学校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普遍不够重视,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计划与正确的实施安排,这使得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缺乏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二、德育课程内容形式单一,脱离现实

很多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单调乏味,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基本上都是空洞地宣讲大道理,对于具体的公民社会道德教育,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等基本内容很少涉及。

如刚开学时,学校本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但大部分学校还是在德育课上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华而不实的思想教育,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实施结果就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听进去,而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德育课程漠不关心,甚至抵触。

三、德育课程组织管理不到位

在一些学校,管理德育课程实施的部门与德育教师之间不能充分互动,管理机制不健全,各个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低。数个德育部门各自为政,不能对德育课程的实施做到统筹兼顾。一些学校领导对于德育课程的管理很少做出明确的指示,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安排。这样,在德育课程实施的时候,领导和教师都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更不用提深入调研、了解学情了。这样的德育课程即使开展了,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积极举行各类德育活动,并及时、科学地做出评价,才能保证德育课程的完整实施,进而追求实施效果和改革完善。

四、德育课程师资力量及经费不足

中学德育课程和各类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条件首先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学生接受高品质的德育。据了解,大多数中学存在着德育教师匮乏的问题,甚至有不少学校的德育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讲授。由于不是任课教师的专业领域,所以这些教师对德育课程也不会用太多精力进行创新和研究,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很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德育课程很难有效开展和完善。当然,这既需要宏观政策的统一规划,也需要各学校的合理安排,从而保证德育课程的实施环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道德品质的教育,应该是他们人生成长中的重要一课。我们只有正视目前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不断改进,才能保证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中学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篇四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做到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看作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我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求全体教师能按《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要认真学习《中学德育纲要》、《新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全体教师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

《中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学校将按阶

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对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提出具体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①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②组织教师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③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1.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不断地增强“双纲”(学科教学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观念。在制订教学计划及备课和组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时,均应以《中学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特点,认真落实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内容及实施措施。

2.各学科从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把各科教学的知识与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

各科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以下七方面的教育: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形成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和民族繁荣而发奋学习的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倾向的能力;③集体主义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培养学生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④勤奋劳动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⑤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规范”内容,认真执行“规范”的各项要求;⑥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有关法规;⑦爱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3.各学科教研组均要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作为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为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

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并持之以恒。

5.中学德育活动方案 篇五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党和国家一直很关心的大事。新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为中心,以“德育首位”和“全员德育”为理念,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原则,构建出我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活动背景

由于我校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的山区,地理形势复杂,交通不便,致使学生假期活动范围小、场所少,假期活动内容单

一、缺乏组织;又由于家长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假期生活的要求不高,管理不当,引导不够,致使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差,道德观念不强。经验告诉我们,校内教育再好,校外若没有一定的德育引导,没有得力的监控管理,学校教育仍会有很大的压力和阻力。

三、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的每个假期都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让他们成为文明、守纪、有道德的小公民,真正实现“离校不离教”,我校充分调动每个任课教师抓德育的积极性,全面开展“人人参与,德育没有节假日”活动。活动中,每位任课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教育及监督。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组建领导小组

组 长:张卫星

副组长:张岳良

成 员:刘军、储健康、朱玺金、殷世华、朱晔、杨秀桃

(二)、具体落实人员分配(详见附表)

以各自然村为单位(就近、方便为原则),将全校学生进行重组,每个自然村确定两到三位德育指导

老师,实行分片管理,深入学生实际,负责对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指导,从而了解学生在假期内的思想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管理名单打印成册,分发给相应的指导老师。

(三)活动安排

1、定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而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使他们的心性很不稳定,往往会出现较严重的叛逆行为,诸如斗殴、逃课等。这时期的青少年特别需要正确的心理引导,需要合理的制度约束,需要真、善、美的东西来熏陶。在班主任教育的基础上,相应的德育指导老师再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学习目的性、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多样,可以是书面交流、可以是个别谈话、也可以是集体讲座。

2、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小组成员在家表现情况。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表现往往是多面的。要想真正做好、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就应该通过家访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家访过程中,指导老师要着重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督促;另外,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做家务的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若遇到学生经常上网等不良行为,要及时与其进行思想沟通,并引导其家长加强监督力量。

3、假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漫长的假期,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此时德育指导老师定期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指导老师在假期中要定期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至少10天一次),发现优点要及时表扬,发现不足,更要加强督促,以保证假期作业质量;另外,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防止学生无限制地沉迷于电视、无聊游戏之中,指导老师可根据村镇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一:爱我家乡。通过访问身边的人、调查身边的事,亲身感受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加深小组成员对“村镇”风土人情的了解,并通过畅谈“我为家乡做点啥”活动,加强

学生的家乡意识,并引导学生为营建美好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活动二:环保行动。教育小组成员为村镇的环境建设服务,组织学生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切实开展“我是小小清洁工”活动,为村镇院落“美容”;并开展“植绿”“护绿”工程,组织小组成员在屋前屋后和村子山坡上种花、植树,为绿化家乡、美化家园作贡献。

活动三:爱心行动。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有效地组织小组成员到村镇老年协会和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打扫、清理院落,并为他们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宽慰老人的心。

活动四:法制宣传。假期中,学生若缺少管理,往往容易走向误区。为此,假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一些法治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书写“村镇宣传栏”,在锻炼他们宣传能力的同时,达到村镇法制宣传的目的。

活动五:安全教育。通过宣讲交通规则、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识活动,来增加学生自身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注意事项

1、德育指导老师要统计好学生的联系方式,具有高度责任心,嘱咐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实行点名制度。

2、平时随机德育教育与假期教育相结合。

3、每次活动及时做好台账。

6.中学德育工作方案 篇六

以党的xx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学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二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继续推行以定岗、定人、定时、定位、定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五定”卫生包干区责任制,抓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的考核评比,并将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内容。各班要对照《规范》和《常规》要求,分别制定出阶段实施目标,使贯彻《规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先进班级、文明班级、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和文明学生的制度。利用校会、“五四”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6、暑期组织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锻炼学生的作风、意志等品质,增强国防观念。

(二)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清明时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举行新团员在烈士纪念碑前集体宣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四”青年节,举行表彰大会,校园艺术节等,弘扬五四传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行“颂歌献给伟大的党” 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革命历史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志向。

2.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年3月5日学雷锋,9月10日“教师节”前后,团委、学生会围绕“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这个中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会、为学校、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自我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德育队伍建设与领导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1.调查、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部、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组成,并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认真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实行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和班会集体备课制度,做到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班会课,保证团支部活动时间,逐步实现班会、团会活动规范化、系列化。加强对班主任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专题研讨、老带新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每位班主任都要主动承担德育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人至少确定一个德育研究专题,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发挥共团青组织的作用。

共青团要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团委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对团总支、学生会和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发挥他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协调小组的作用。

加强对“三结合”教育协调小组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三结合”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三结合小组会议,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四、德育工作管理与考核

加强对德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是保证和推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各职能部门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与途径,同时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建立过程(平时)考核与终结(期中或期末)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考核的考核评估机制,努力使德育 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针对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计划的制定

首先各部门要结合学校工作要求,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坚持德育首位,明确德育工作内容,寓德育于管理、教学、服务之中,并指导教研组、班务组、备课组、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制定具体的德育活动计划。

2.抓计划的实施。

校长办公室根据各部门制定的德育内容,按月制定德育活动安排表,并纳入学校月工作计划,每周公布,在全校执行。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月计划的落实,确保活动按时按质进行。

3.抓工作的检查。

教导处、团委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实行量化管理,要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常规检查由值日干部和老师进行检查,逐日公布检查结果。教导处、团委要不定期对班级管理、班会、团会、常规教育、宿舍管理等进行抽查,按时评讲,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4.抓工作总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每学期各部门、班级要进行德育工作专题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工作成果汇报会,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5.抓评比表彰。

各部门要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在开学初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评比办法,明确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增强评比工作的透明度。教导处要做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考核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考核等结合起来,与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评估结合起来,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1、做到“三全管理”和“四育人”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2、实施成功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主张:

① 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② 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

③ 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④ 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

⑤ 对学生而言,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败的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往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突破口。

⑥ 把握好契机,适时地激励学生把各方面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学业中来。

四、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的领导作用,二是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核心骨干作用及示范作用,三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带头作用;,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按工作需要明确各领导干部人员的职责;

(2)每学期组织2至3次思想教育活动;

(3)主管部门每学期初按年级特色制订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

(4)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5)每年写一篇关于学生教育的文章。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总体要求做到:

“严”--以严治校,从严治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细”--细心,耐心,小错误,小问题不能小看,要了解掌握全体学生的思想动态。

“实”--工作要务实,体现在一个“勤”字上,勤跟早操,勤下班级,勤下寝室,勤抓学习,勤做思想工作。

“恒”--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恒心地实施学生个人行为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原则:6步

①坚持正面说服教育,多表扬。

②建立“两公约”(班级公约,寝室公约)。

③开好三个会议:班委会(团),主题班会,个别学生座谈会(违纪)。

④四到场:早(早操、早自习),中(午间、午休),课外活动,晚(晚自习、晚休)。

⑤五项经常性工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学习竞争意识教育,家校联系工作。

⑥班级学生中做到“六不”:不早恋,不打架,不看黄色书刊影视,不出走,不佩戴首饰,不进游戏厅。

班主任每周至少各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座谈会、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学生干部会,至少各检查两次早操、早自习、晚自习、晚休。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 勤奋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③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贯彻育人的思想,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注意挖掘每堂课的育人因素。严格推行“一岗双责”制,使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教学管理者,期末对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其成绩将纳入到考核评估之中。

4、积极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1)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学生干部;

(2)对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加强推优入党工作;

(3)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确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通过党基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1、继续做好“三促”工作, 即党风促团风、团风促校风、教风促学风。

(1)党风促团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团员入党,以好的党风带动全校团风建设,具体做法:

①每周日组织业余党校学习,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

②学生党支部负责组织全校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分别以年级部为单位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小平理论、xxxx的重要思想,要求每学期制订工作计划,期末向支部大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③坚持在共青团组织推荐的基础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共青团员入党。

(2)团风促校风: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共青团员,充分调动和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政治思想德育教育中作用是我校学生工作中一大特点。具体做法:

①学校团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学校学风建设和德育开展工作;

②通过团支部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五爱”教育为内容的活动,以提高青年大学生历史职责感和道德情操;

③在共青团内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风气;

④尊重学生选择,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教风促学风:

①加强师德教育,积极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评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②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沟通,用教师求学、治学和为人处事的经历、经验教育和引导学生。

③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和成功,多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对优秀学生的鞭策和引导。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和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每年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

(3)请社会成功人士作报告。

(4)认真组织学生会、团支部、班级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5)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大力指导和发展各种社团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3、诚信教育活动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灵活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2)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广播、校电视台等形式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4)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5)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及时识别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5、积极推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达到提高总体教育效果的教育。

(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力表彰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深入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情况设立学生个人档案。

a.以班级为单位对下列同学进行分析:

第一: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带头作用

第二: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不够好的同学;--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第三: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同学;--一帮一

第四:学习成绩差,工作能力不够好的同学;--重点帮

第五: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不够好的同学;--重点帮

第六: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不够好的同学;--学习方法

第七: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的学生;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同学;--重点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b.经过分析,班主任必须制定出个性化教育计划,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及时向学生处汇报工作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积极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

(3)特长教育:要求学生“一专多能”。

六、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校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重要环节。

1、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在校外和家里的思想活动情况。

2、通过家长解决教师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3、定期向家长反馈子女在校学习思想状况。

4、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父母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可以使思想工作更有针对性。

七、德育教育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1、活动组织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如:全校性法制教育,各班的诚信教育等。教师组织和学生自己组织相结合。如:全校性歌咏赛,心理健康教育及社团组织的活动。

2、活动形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内部抓紧干”的思路。如:参观各种展览、法制报告会,校内各种文体技能练习等。

3、活动时间采取定时与不定时,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每天7:00看晚间新闻。青春期教育,礼仪教育月,优质服务月等活动。

八、德育合格证的颁发

1、日常生活中,班级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平时的主要表现,包括诚信、礼仪、心理、纪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2、德育合格证由学生处对合格的应届毕业生颁发此证,由班主任进行德育考核,主要以学生每期的德育量化等级为依据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7.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业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然而,当前就总体情况而言,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不足、社会责任缺乏、心理素质欠佳以及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传统德育工作手段单一、方法简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效不明显,亟须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体验式学习适应了时代对人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学习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完整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2012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模式,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淮安市在职业教育工作方面要求全面推进吃苦奉献、诚信敬业和文明守纪教育,努力培养“爱家乡、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职教劳动力品牌。

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德育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实施了“活力校园”“魅力家园”“和谐乐园”的“三园”德育模式。继续发展和升华“三园”德育模式,在校内建设突出“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参与主动性”的“体验式”德育基地,构建“体验式”德育体系,已成为必然之举。

二、工作目标

(一)系统建成德育基地

以五大中心为支撑的德育基地每年承担和开展5000人次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实现师生德育体验全覆盖。

(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努力实现“三能两双”即“能吃苦、能合作、能创新”“身心双健、德技双馨”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

(三)培养德育工作团队

有效整合学工、保卫、德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力量,形成一支管理有方、乐于奉献、勤于研究的智慧型德育团队。

三、工作过程

(一)科学规划设计

1. 厘清思路

为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我们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出学生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法纪观念、心理健康等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设素质拓展训练等五大中心,实施“体验式”德育,为重构学生人文素养,在宏观上厘清了德育思路。素质拓展训练中心侧重提升吃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创业教育实践中心侧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学生文体活动中心侧重提升集体观念和参与合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侧重提升意志品质和抗压耐挫能力;数字德育应用中心侧重提升法纪观念和媒体应用能力。

2. 科学论证

学校组织项目建设人员先后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安富士康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对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数字化德育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聘请10多名权威的校外德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分别对学校提出的五大中心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建设方案能立足实际、特色鲜明、切实可行,我们在修正完善的基础上实施建设。

(二)政行企校共建

与企业共建2600平方米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心,设有高空极限挑战区、真人CS、攀岩等6个区域;共建2000平方米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心,设有SYB理论教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学生创业园;与市体育局、文化局共建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现有12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创立了爱心公益、社会实践、兴趣爱好、文化艺术和技能创新等五大类30余个社团;共建4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心理咨询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治疗室、情感宣泄室等功能用房;与共建数字德育应用中心,构建了“一台”(晨曦校园广播台)、“两库”(德育资料库和德育课件库)、“三站”(校德育网站、专业系网站和班级网站)体验平台。同时,共同培养了一批适应五大中心应用需要的体验教育师、创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多媒体技师。

(三)实施体验德育

1. 周密计划

整体规划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人文素养提升培养的体验活动。每项活动,都按活动设计、申请提交、培训实施、反馈回收、总结反思五步操作。在计划安排中,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每个中心开展的“体验式”活动要覆盖到全部学生;二是分层实施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按年级、专业每学期实施有针对性的体验项目,循序渐进提升素养;三是主体自我构建原则,各项“体验式”德育活动均提前制定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实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2. 开展活动

两年来,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开展师生拓展训练3000多人次,为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素质拓展训练610人次;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培训在校学生780人次,下岗女工和退役士兵1225人次;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累计为市级以上各类活动服务800多人次,校内文体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86%;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企业员工、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开设讲座20余场,开展“体验式”团辅活动20余次,受益人数达3000余人次;数字德育应用中心在组织德育音视频资源、班级网站(或博客)、班歌等制作等体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达70%以上。

3. 考评反馈

五大中心根据不同特点和要求,均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考核评价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填写反馈表和评估表,推动培训师改进训练方法,成绩评价作为培训师考核依据。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负责制定项目建设的方案和计划,统筹项目建设资金,部署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学校把“体验式”德育基地的五大中心纳入学生工作处统一管理,学生活动成绩纳入德育学分。

(二)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落实示范校建设相关经费制度,两年来共投入经费266.32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108.38万元,行业企业投入44.85万元,学校自筹投入113.09万元,保障了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及运行的顺利。同时,企业、学校还设立了创业基金、校长特别奖等,奖励在“体验式”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师生。

(三)制度保障

在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坚持例会制度,并出台《中心管理制度》《中心安全管理制度》等项目管理、考核、评估等制度,保证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实施。

五、工作成效

(一)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亲和力

校内建成的“体验式”德育基地,为“三园”德育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德育载体,德育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德育内容增强了适应力,德育活动增强了感染力,提升了师生参与体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年来,“五大中心”共为师生提供了上百次的服务和上万人次的活动,学校整体德育活动开展率比以往提升150%,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面达到100%。素质拓展中心被评为“全国素质拓展教育优秀培训机构”,创业园成为淮安市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学生获淮安市创业项目大赛奖项,2013年有1名学生以一等奖成绩取得10万元专项创业资助。

(二)提升学生素养,增强社会贡献力

“体验式”德育以学生更加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锤炼了意志,提升了素养,增强了能力。两年来,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勇于吃苦、敢于担当,年均为地方大企业服务1600人次;在创新创业创优中善于协作、敢为人先,在各类大赛中我校均取得了领先全市、全省一流的成绩(在省技能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23个;在创新大赛中,获全国宝钢特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获得国家专利37项;在国家、省文明风采大赛中有190多人次获奖)。学生心智得到健全发展,学校无在校生违法犯罪、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毕业生双证率达98%,就业率达99.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2%,家长测评满意率达98%以上,“三能两双”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基本达成。

(三)锻造德育团队,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全体人员普遍强化了“体验式”德育的理念和意识,五大中心专兼职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组织、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经验,能够有效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目前有1个德育名师工作室,2名省中心教研组成员,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3名国家体验教育师、16名创业培训师,9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获批5项省德育课题(结题3个)、6项市德育课题(结题4个),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17余篇,完成2本省规德育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凝练德育品牌,扩大办学影响力

两年来,我校“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在省、市级会议上多次作创新项目情况介绍和工作经验交流;国家、省、市相关媒体也多次从不同角度对我校“体验式”德育基地项目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和宣传。“体验式”德育基地获2013年淮安市创新项目和市职教德育创新工作一等奖,“体验式”德育已凝练成为我校的德育品牌,我校也因“体验式”德育被评为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

六、体会与思考

(一)共建共享是遵循方向

政行企校共建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与市场接轨中更好地培养人才。随着基地的深入运行,师资培养、设备维护、激励基金等方面更需吸纳多方参与。

(二)活动设计是核心要素

活动方案的设计决定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要更多地关注适应性,注重激励性,强化方案设计的意识和思想,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为今后学生直面职场竞争压力做好心智储备。

(三)不断创新是永恒追求

坚持创新,丰富培训方式,建设课程资源,完善评价体系,不断彰显“体验式”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以德育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优化。

参考文献

8.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中学政治;德育;优势;特点

在中学教育中,政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中学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中学政治学科中实施德育有很大的优势。优势表现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等方面。实施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将德育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发挥。下面本文将对中学政治实施德育的优势与特点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中学政治学科实施德育的优势

1.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德才兼备、全方面发展的多能人才。德才兼备德在先,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最为推崇的就是良好的品德,也是人们最崇尚的精神。所以新形势下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拥有高水平技能的人才,更要着力培养具有崇高品德的学生。崇高的品德对于学校学风校风的建设,甚至对于社会的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中学政治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为主体,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渗透了对学生“德”的培养,如“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章,对于学生的责任就有很好的诠释。督促学生肩负起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2.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需要新生代学生将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集成和发扬下去。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所以在中学政治学科中实施德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爱国意识,加强学生的美德观念。中学生同样是实现中国梦的一分子,而且中国梦未来就要在这些学生的手中不断地扩大,一步步实现。

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未来的人生中面对选择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政治德育,将树立正确的價值观念,几乎贯穿了整个政治学习过程。由此可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如,在政治教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深度解析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容。通过这单元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并且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使中国历史文明古国的身份被发扬光大。

二、中学政治学科实施德育的特点

1.理论结合实际时效性强

中学政治学习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很高,中国的特色思想曾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是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升华,而实际又以理论为依托。中学的政治同时又具有时效性,时事政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社会和国际上热点问题。使学生身在校园之中,仍能了解到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增强学生对社会以及世界的动态,使学生思想与世界接轨,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不局限于学校以及身边的小范围中,拓宽眼界,着眼世界。

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就主要讲述了“走进国际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两个内容。讲述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利益等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也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明确自身使命,同样学会了维护我国利益的重要意义。使青少年树立民族责任感,以国家为己任。

2.规范学生行为提升情操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学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然而处在中学时期的阶段更是培养学生素质、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阶段。中学时期的他们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在政治学科实施德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课程特点。

例如,在学习的“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一课时,讲述了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学生解析了我们拥有的权利和我们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并行的,只有履行了相应义务才能够享受我们的权利。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很多,如孝敬父母、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我们的义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内容,并在平时生活中履行相应的义务。

3.知识全面帮助学生发展

现阶段教育不单单是要培养某个领域的拔尖人才,更要培养全方位发展、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且现阶段部分学生反映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长期地对于学术技能的重视,而忽略了或者是轻视了一些其他技能的发展。学生只注重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更是为了自己能力的提升,是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中学政治学科实施德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别阐述中学政治学科实施德育的特点和优势,详细地说明了实施德育要结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时效性的特点,这些使学生可以把握时事热点,身处校园但却能及时掌握国家大事,肩负起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实施德育可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施德育对培育德才兼备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说明了实施德育的优势。同时还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并且会使其更高效的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蓓蕾.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中,2012(03).

[2]冉勇.浅谈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孙宏碧.中学政治德育功能的困惑与创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7).

上一篇: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下一篇:营销先进个人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