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2024-11-06

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精选11篇)

1.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一

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康复建议

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生: 诊断:手术:

入院时间:出院时间:

1遵医嘱定期复查拍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

2屈髋不宜大于90度,避免二郎腿,两下肢交叉,不要弯腰屈髋拾东西, 宜选用带扶手高度适宜硬椅,不坐低软沙发,避免髋关节过度后伸。

3术后3-6个月内禁止向手术侧侧卧位。向健侧侧卧位时需用外展垫或两个普通枕头分隔双下肢。

4坐位时勿前倾,一次连续坐位时间宜少于45分钟.5加强肌力练习,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任何时候出现异常疼痛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其他:

联系电话:

包头市中心医院骨科

2.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5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16例;年龄36岁~67岁, 平均年龄58.9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 其中男20例, 女9例;对照组29例, 其中男22例, 女7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1.2.1 术后常规康复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包括一般处理、康复训练等。在一般处理中, 我院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绝对卧床, 并在患者肢体下方铺垫柔软的气垫, 保持髋关节、膝关节适度弯曲;为避免患者下肢外旋, 可在患者双腿之间放置梯形枕, 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术后第1天撤销气垫、适当伸直患者术肢, 仍保持患肢中立位。

在康复训练中, 进行关节、肌肉主动屈伸训练, 如主动活动健侧关节并进行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 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 按摩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 臀大肌训练、抬小腿运动、髋关节常规屈伸训练等。

1.2.2 系统康复训练

系统康复训练包括立位训练、运动训练等。

1.3 评定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 观察患者患处恢复情况。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与不满意, 其中满意率= (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在术后1周、2周内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 术后4周、8周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的运动特点与其在人体生理结构中的作用, 决定了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快速恢复受损关节、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降低疾病对人体正常活动的影响, 最终提升生活质量、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因此如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加强患处关节与周围肌肉组织群之间的稳定性, 成为康复训练的核心。

在常规训练中, 我院通过铺设气垫、为避免患者下肢外旋在患者双下肢之间放置梯形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 降低手术对患者肢体的影响, 当患者身体功能得到恢复之后, 再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此期间的康复训练主要为肌肉训练与关节屈伸训练, 在肌肉训练中, 我院主要进行踝泵、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股四头肌训练等收缩性训练, 以保持患者肌肉张力, 加快下肢血液流动, 降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在关节屈伸训练中,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轻度屈伸练习, 髋关节屈曲应小于60°, 以防止活动过度导致假体脱出, 训练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进行。也可由护士或患者家属按住患者肢体, 保证患者臀部不离开病床, 之后患者拉紧支架, 身体有幅度的左右摆动, 髋关节伸直, 手术侧关节主动伸直, 达到充分伸展髋肌的目的。与此同时, 我院根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具体手术流程, 在常规康复训练中增加床上训练内容, 包括翻身训练、屈伸髋关节训练等。患者手术若无特殊情况, 均可进行翻身训练, 正确的翻身姿势为:伸直术肢关节, 保持旋转中立位, 伸直同侧上肢, 手掌垫于大粗隆后面, 并向术侧翻身。屈伸髋关节训练中, 可利用吊带等物品辅助训练, 依靠病床上的滑轮装置, 利用吊带做向上牵引, 同时做屈髋动作。但要注意的是, 在屈伸髋关节训练中, 须保持下肢外展, 避免外旋髋关节[4,5]。

在本次讨论中, 观察组患者除进行上述常规康复训练之外, 根据传统术后康复训练方式, 也进行立位训练、运动训练。立位训练包括髋关节屈伸训练、屈髋训练、旋转训练等, 在髋关节屈伸训练中, 要求患者向后舒展下肢, 昂头挺胸, 做髋前移动作, 并拉伸髋关节前屈髋肌群。在屈髋训练中, 由护士缓慢抬高患者患肢, 并将患肢放在高度适中的板凳上;之后扶助患者缓慢前倾身体, 并通过改变板凳高度控制患者髋关节屈伸角度。在旋转训练中, 首先要固定患者下肢, 以患者健侧下肢为基点, 锻炼术侧下肢缓慢旋转。运动训练包括步行训练、踏车训练等。当患者术侧肢体恢复基本运动能力时, 开始步行训练, 在步行训练中, 可扶拐杖或利用助行器, 以防跌到, 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 患肢跟上, 再移动拐杖向前, 保持患者重心稳定;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 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 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或由护士搀扶, 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健肢先上, 患肢随后, 下楼时患肢先下, 健肢随后。当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之时, 可由家属进行搀扶。踏车训练可在患者术后4周之后进行, 初始的踏车速度可控制在10~20 km/h, 在术后6周之后可缓慢提高车速。

经过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 2组患者的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在调查中可发现, 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 观察组所接受的训练内容更多, 导致术后康复训练结果出现差异。 (2) 观察组所接受的系统化训练人性化程度更高, 提升了患者对训练方法的认可程度。由表1可发现, 在康复训练初期, 2组患者训练效果差异不明显, 在康复训练4周后, 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髋关节康复训练中必须要持之以恒, 才能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中, 要重视人性化特点与全面性特点, 关注训练中的细节, 还要结合每名患者的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或减慢训练进度, 不断提升患者康复训练的舒适度, 加快患者身体恢复, 直至达到达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新静, 高竹英, 谢艳红, 等.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专科护理) , 2012, 5 (7) :108-113.

[2]李永红, 张荷琴.2种康复训练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对比研究[J].当代护士, 2013, 7 (1) :5-13.

[3]范丽霞, 杨爱玲, 单亚维.礼仪镜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外科护理) , 2013, 10 (20) :13-17.

[4]方冬梅, 刘忠芳, 陈淑琴.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4) :213-215.

3.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三

1术前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以老年患者为主,骨折后患者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我们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态度诚恳,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解决思想问题及指导病人进行术前准备事项。

1.1让病人了解假体关节的构造、功能及使用寿命,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介绍同类手术病人已康复的成功病例,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及实用意义,使患者清楚明白的了解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整个过程,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治疗与康复的好处,以真诚的态度让患者明白医务人员务实、认真以及细心的精神,使病人心情舒畅的积极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锻炼。

1.2术前2周必须戒烟,告知患者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术后可能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严重性。术前预防感冒及呼吸系统其它疾病。

1.3术前3天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术后护理

2.1密切监测患者基础体征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定时监测表,按照此表进行监测和记录,如有呼吸困难这给予常规吸氧。伴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给予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心电图。

2.2密切注意切口愈合及患肢血运等情况 查房和切口换药时,仔细查看切口情况,注意切口是否流血、流液、流脓或感染,愈合情况是否正常,切口周边有无坏死等情况,若有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若切口处有放置引流管,应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引流是否通畅。拔引流管的指征:每日引流量<50ml。同时了解患肢血运,通过感知皮肤温度,问询患者患肢感觉,是否觉得冰冷、无力、酸胀或活动异常,若有相应情况应及时详细检查患者患肢血运。

2.3固定患肢摆位 固定患肢以外展位,并限制其外旋,以防止置换关节脱位,必要时可以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三角形舒适厚垫,以助患者患肢外展。

2.4搬运患者 搬运或抬起病人时须注意,必须将髋关节及患肢同时托起,可以嘱咐患者用上肢撑起上身或上拉手拉起臀部。放下患者时先应同时放下髋关节和患肢,再使臀部以及上身着位。

2.5并发症的预防

2.5.1肺部感染的预防 嘱咐和鼓励患者经常撑起上身或上拉手抬起上身运动,其目的为促进全省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免疫,同时促进了呼吸运动,扩张了肺泡,可以保持患者呼吸功能,若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经常拍打患者背部,鼓励患者咳痰,若患者不便,可定时给予化痰药或人工吸痰处理。

2.5.2褥疮的预防 对全身易产生褥疮的部位,如枕骨粗隆、肩胛部、手肘、脊柱体隆突、骶尾部等处,给予保护性海绵垫或其他软物,并保持病床和患者皮肤清洁干爽,定时翻动患者身体等

2.5.3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经常观察负压情况,防止发生引流障碍甚至倒流情况,换药时先给予切口及切口周边消毒处理,降低因多次换药而造成感染的发生。术后局部和全身均使用抗生素,增强抗感染能力。

2.5.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嘱咐吸烟患者禁烟,避免患侧和下肢输液,避免静注血管刺激性药物,推广留置套管针的使用,经常做下肢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对高危人群术后给予抗凝治疗。

2.5.5防止人工股骨头松动:术后患者能下床运动时,应嘱患者使用双拐或利于下肢过度负重的器械,减少大运动量活动。

3.康复训练:

3.1.术后第1天,将床头稍稍摇起,上摇高度不宜超过30°,外展位伸直患肢肢体,制定关节(如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肌肉(如股四头肌)长收缩练习方案。练习时间为3天

3.2第2-3天重复术后第1天制定的练习方案,并开始加强运动和增加运动的时间,以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引导患者主动练习关节屈伸和旋转练习,且不可过度,以防关节脱位。上肢运动同样不可废弃,主动训练对出院后改善生活质量有帮助。

3.3患肢恢复情况良好者可尝试下地行走,以便尽早恢复患肢行走能力,准备下床前应练习下床方法,先应坐起,然后以患侧先下床,下床时间不宜过久,15分钟即可。下床前准备好保护措施,如须有人在旁搀扶准备下床,行动不可操急,稍有不适应提醒旁人或医务人员。术后2周可扶拐下地,患肢尽量不负重,嘱咐和建议仍应坚持患肢功能锻炼,按照计划每天练习,但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过度练习,以患肢不感到疲惫及疼痛为原则。

4.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四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取4月~2月入院并接受TKA的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7±12.1)岁。骨性关节炎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病程持续20~57个月,平均(29.2±8.6)月。

1.2康复治疗方法TKA术后患者为了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延缓退行性改变,常需做各种功能锻炼,主要慢下蹲运动及快、慢步交替行走等。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关节生长功能较年轻人更弱,因此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患者制定合理可行的锻炼方案,帮助其身体机能的尽早康复。鼓励患者坚持计划进行恢复。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卧位伸膝训练。患者平坐于床上,前躯直立,双腿尽量前伸,直到大腿后方有牵引感,控制好幅度,不能产生剧痛。鼓励患者坐起、站立。术后7d,鼓励进行步态训练,如重心转移、增加负重能力,平衡训练、下蹲训练等。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叮嘱患者尽量伸膝,保持股四头肌收缩10s,然后休息10s,5~10min/次,50~100次/d,最好达到肌肉有轻微酸胀、疲乏感,此方法能够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该及时开展伸直训练,具体方法是患者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伸直训练如果不能很好执行,伸直障碍的后遗症发生率会比较高,因此术后康复训练务必重视伸直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进行练习,争取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1.3评价指标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满分100分,总分>85为优,70~84为良,69~60为尚可,60以下为差。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用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和稳定性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得分(82.7±3.1),对照组总得分(94.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治疗对于TKA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减轻关节炎的疼痛或修复严重的身体关节损伤。TKA目前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虽然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满意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2]。随着材料科学的进展、制造工艺的改进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TKA已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膝关节病变的临床外科治疗中,但是手术后直到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的质量与其最终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直接相关[3]。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康复治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4]。作者通过选取本院自4月以来收治的接受TKA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TKA术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根据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HSS评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得出,康复治疗在TKA患者的术后恢复中,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行进一步推广[5]。相信随着骨科医生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TKA术将取得越来越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者缓解痛苦和家庭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凤,张洁萍,杨华,等.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安徽医学,,32(1):97-99.

[2]熊莺,黄文杰,李青,等.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康复方法的效果研究.护理研究,2011,25(12):1088-1089.

[3]麦明泉,麦振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程,,19(9):1521-1522.

[4]孔梅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中国当代医药,,20(03):138-139.

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篇五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

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

地。

2.3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2.3.2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

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水、网球。

6.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六

为了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该项目相关医学伦理问题进行了审查。

项目类型:医院医疗技术 项目名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项目负责人:*** 职称:主任医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已比较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院骨科人才梯队合理,设备完善,均已到上级医院参加该项技术的专门培训,完全具备开展该项技术的条件,充分考虑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患者可以选取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并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内容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

医学伦理审查评议意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可控,同意该技术项目在我院继续进行。

7.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均为我院外科转入, 其中男16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62岁, 最小43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6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20例, 股骨颈陈旧性骨折5例, 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关节炎1例;手术方式:26例患者髋关节均采用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 其中5例采用骨水泥固定, 余为生物固定。

1.2 方法

1.2.1 术后指导

向患者反复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制订出康复训练计划, 并按计划逐条实施:①术后早期 (1 d~7 d) 患肢保持外展15°中立位, 两腿之间放置薄枕, 以防患肢内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训练, 每个动作持续30 s左右后放松, 重复20次。②术后中期 (1周~3周) 被动关节活动练习及持续被动运动 (CPM) 机治疗, 鼓励患者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 扶助行器练习行走。③术后晚期 (4周~) 主要扩大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力训练, 改善步态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ADL) 为主;扩大关节活动度 (ROM) , 以患者出现疼痛时的角度加5°左右为宜;肌力以加强髋关节外展肌群、后伸肌群肌力训练和外旋及内收功能为主, 根据患者当前肌力情况, 采用被动、主动或抗阻力训练, 如患者下肢有憋胀感, 可做下肢悬吊架练习, 30个/次, 2次/d。根据患者的能力拟定步行训练计划, 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中, 酌情调节其下肢负重能力。一般可由30 kg起, 2次/d, 20 min/次。直至完全负重在跑台步行-弃拐负重在跑台步行-弃拐负重步行, 关节完全稳定后扶患者做下蹲、站立活动。术后早期应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发生率在40%~70%, 此并发症一旦发生, 处理困难, 易引起肺栓塞, 必须积极预防。

1.2.2 生活能力训练

主要是练习床上移动, 在术后2d~3 d, 在他人帮助下进行:①向侧方移动:患者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的同时, 抬起臀部, 他人在患者患侧一手托住臀部, 另手托住膝部, 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 身体和患肢同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侧方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成患髋内收。

1.3 出院指导

继续患肢功能锻炼, 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参加低撞击强度的活动:散步、游泳、保龄球等;禁止高撞击强度的运动如:乒乓球、慢跑、篮球、举重、体力劳动等。避免将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 身体向术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 或女性的穿鞋动作, 以防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 厕所马桶不宜过低, 防止出现身体前倾, 双足分开, 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特别强调避免易使人工关节脱位的动作及体位 (髋关节内收, 内旋) , 并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回归家庭的指导:情绪保持稳定,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家中训练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回家发生意外及时与医院联络;患者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 加强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 锻炼顺序可遵循站—立—坐—蹲 (3个月后) 的原则, 向患者交代复查时间, 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

1.4 评估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评分, 分别于术前1周,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检查评估, 90~100分为优, 80~90分为良, 70~80分为中, 7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2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早期康复训练在术后3个月14例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 术后6个月2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全部达优。

3 讨论

术后有计划地和正确进行患肢康复训练, 可以显著加快患肢功能恢复, 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骨质疏松、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 , 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髋关节承担人体下蹲和行走等重要功能, 因此,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加强髋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对于维持髋关节稳定性、减轻假肢松动、恢复患肢功能有重要意义。同时肌力训练可促进患肢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肌腱粘连, 维持有效的关节活动度, 并有缓解术后疼痛的作用,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8.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八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康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80-01

自1938年第一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报导以来,这一术式被视作骨科学界现代纪元的标志[1]。目前该术式已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人工全髋置换术也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它的主要适应症为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重度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缓解髋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并恢复患肢关节活动与部分功能,并被世人接受[2]。现将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5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同一教授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 , 其中男30例 , 女20例 ,双侧置换2例 ,单侧置换48例 ,年龄24 ~8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伴塌陷26例 ,强直性脊柱炎8例,股骨颈骨折愈合不良16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全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25例 ,糖尿病 10例 ,冠心病 7例,尿毒症2例。

1.2 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愈合不良者共 16例,术前给予皮牵引1周。先天性髋臼发育不全2例,术前给予胫骨结节骨牵引 7~10 d ,所有52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 ,截断股骨颈,打磨髋臼,扩骨髓腔,植入假体。 所有患者术前 30 min 常规给予抗生素。术中C臂机透视提示复位良好。

2 护理和康复训练

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了解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估病人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最佳状态时接受手术,同时系统的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指导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2.1术前护理和康复训练

2.1.1术前评估

本组患者病程长,年龄跨度大,对手术的期望值不一,基础疾病也不尽相同,因此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针对评估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各种护理措施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评估内容包括:(1)了解病人的康复期望,评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本组患者均饱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且有希望“刀到病除” 的心理,并对假体使用寿命很在意;(2)了解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肾病等,有无用药,询问用药种类、 剂量及持续时间。本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25例 ,糖尿病 10例 ,冠心病 7例,尿毒症2例;(3) 做常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以评估病人的心脏功能,必要时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4)行胸片及肺功能等检查,以评估肺功能;(5)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生化检查评估肝脏、肾脏功能及血糖浓度;(6)采集大小便标本及血标本做三大常规检查;(7)作骨盆平片、双髋CT平扫+三维重建,若伴疼痛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了解髋关节部位的病变情况;(8)评估病人的个人爱好、性格特征及文化素养等。根据以上患者个人资料制定出相应的适合不同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

2.1.2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对即将施行的手术以及手术预期目标不太了解, 他们既盼望手术, 又惧怕手术。护理人员应关心、安慰病人, 耐心讲解相关知识, 协助医生向病人解释病情、手术方式、手术疗效、预期目标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康复训练, 降低基础病的复发,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家属等亲朋好友共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通过病友间的相互沟通, 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法, 以增强未实施手术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治疗缺乏信心易出现两种心理:第一种是急于求成,这种心理容易在手术后功能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第二种是过于谨慎,担心手术后活动会导致手术失败[3]。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 循序渐进; 对于过于谨慎者, 应消除其顾虑, 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鼓励并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4]。对于假体的实用年限,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使用程度会有不同的假体使用寿命。据统计,在全美及英国有每年超过50万人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95%以上患者假体使用年限达10年,而超过25年以上者这一比例也高达80%[5]。

2.1.3术前健康知识宣教

若病人有吸烟、酗酒者,应劝其戒烟、戒酒。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如用过激素,应详细询问用药时间及剂量。向患者及家屬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优缺点、成功率、长期疗效、手术并发症等;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个清楚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 消除患者的疑虑。

2.1.4术前生活训练

包括手术后的正确体位、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引体向上运动、下肢肌肉锻炼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病人会因为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致尿潴留及便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并发症。手术前教会患者及其陪护家属放置大小便盆,能避免在放置便盆时臀部的体位不正确而导致置换的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2.1.5术前康复锻炼训练

手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手术后1-3天的康复训练内容,特别是交待手术后体位都必须保证患髋外展外旋,避免患髋关节的内收内旋活动,训练上、下肢肌肉关节锻炼。

2.2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2.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动态血压,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伤口负压引流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如实做好记录。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鲜红液体, 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更换负压引流器时必须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 , 以防引流液逆流。

2.2.2体位护理

术后病人平卧位,患肢应置于轻度外展位(轻度外展20°~40°), 旋转中立位,两大腿根部放一枕头,膝下垫一毛巾卷,使髋关节略屈曲。避免向患侧翻身,防止患肢过度内收致假体脱位。侧卧于健侧时,两腿间必须用软的大枕头相隔,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超过 45°,以防脱位。足跟及膝下垫软垫,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并发症,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呼吸情况的变化、意识状态和皮肤粘膜情况,观察双下肢末端血运及皮肤情况: 颜色、皮温、有无肿胀、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 并及时做好记录,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搬运病人时应加强髋关节的保护, 避免髋关节内收及外旋 [6] 。

2.2.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感染 术前3天及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肺部感染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应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帮助病人翻身、叩背,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分泌物及时排出,保证呼吸道的畅通,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2)假体脱位 手术早期易发生脱位,在护理上注意术后病人正确的体位,在翻身时, 将骨盆整个托起,避免过度内收、内旋,避免过早负重及双腿交叉盘坐,以防脱位,观察脱位的3个要点是:术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一(术肢缩短),呈过度外旋位[7]。 一旦发生脱位,立即汇报医生予手法复位或再手术整复。

(3)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次日给予双下肢气压泵气压治疗以利静脉回流,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观察有无牙龈及皮下瘀癍情况。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上应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如出现下肢肿胀、 肢端温度降低、 皮肤发绀、 疼痛加重、足背脉搏消失等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发生。

(4)压疮 术后病人卧气垫床,每 2 小时协助翻身一次,翻身动作宜轻柔,体位安置妥当,以防假体脱位。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物舒适柔软。

2.2.4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8]

手术清醒后,此时患者麻醉药效还未过,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方向为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同时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

术后1-3天,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协助患者运动。指导患者踝转运动、足趾屈曲活动、臀肌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下肢外展平移运动等。等长收缩次数以每日三次,每次100次。结合患者体力恢复情况,可要求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 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

术后4-7天,以增强肌力、恢复髋关节活动为目的,可进行对抗阻力的直腿抬高及屈髋运动,每日 3~4 次,每次 10 遍重复练习。或以CPM 活动仪辅助进行髋关节、 膝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 并逐渐加大训练量,最终转为主动运动。

术后8-14天,以主动运动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练习站立与行走,进行下坐练习(屈髋<90°),站立抬腿及后伸练习,注意训练强度在患者的体力与恢复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患者下床在床边试站立5~10min , 无不适时在床边拄助行器行走几步,适应后在室内行走,逐渐增加步行距离,练习在患肢不负重的状态下行走,指导患者利用双拐和健腿支撑站立。术前即选择合适的拐杖并将拐杖各部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拐杖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与臂长比例协调适宜。拐杖顶部制成软垫式,以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拐杖底部配制橡胶防滑装置。

出院后康复以行走练习为主,由助行器改为双腋拐。术后1 个月内屈髋不能超过 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大于90°。患肢避免内旋及內收动作;3 个月内不能进行剧烈活动,端坐时屈髋<90°;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禁止跷二郎腿,禁止弯腰拾物, 禁止坐软沙发,穿裤、 袜以长持物钳辅助进行,注意饮食等。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 即脚尖点地 → 部分负重 → 完全负重,再由双拐 → 单拐 → 弃拐),患肢开始负重时不应超过体重的 10%[9]。

3 小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的最佳治疗方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将临床、护理及康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最优最好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患髋功能,将是未来几年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开始重视精神追求,这为未来治疗疾病带来了更多的未知因素,对于患者的需求因时而异,据Heiberg等人对64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期望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在早期患者大多考虑的是从事轻体力活动(如散步、参与轻松和消遣的活动),而在1年后大多数患者更加重视日常的生活质量,如日常生活、穿衣袜及重返工作的可能,以此说明接受此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期望[10]。对于不同患者术后回归社会从事一定工作来说,A Sankar等人的研究表明,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早期回归工作的职业主要是图书管理员、大学教师、金融及管理等方面的人员,这些都是轻体力活动。对于80%以上的患者1年后可回归正常工作(除剧烈运动及竞技类运动工作外),同时也指导术后患者工作的选择[11]。总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及减少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成功,同时结合患者的期望及工作需求,采用个体化的阶段性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的手术肢体得到最佳康复疗效,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以期早日回归社会。

參考文献

[1] Wiles P. The surgery of the osteoarthritic hip[J]. Br J Surg, 1958, 45:488–97.

[2]Robert Pivec, Aaron J Johnson, Simon C Mears, Michael A Mont. Hip arthroplasty[J], Lancet 2012, 380: 1768–77.

[3]许玲,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22):3034-3035.

[4]胡三莲,许鑫.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7B):1797-1798.

[5]Crawford RW, Murray DW.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and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J].. Ann Rheum Dis, 1997, 56: 455–57.

[6]覃荣周,李东,程松苗,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的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6.

[7]Gao Na. Nursing progress on replacement of artificial total hip[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1,25(12C):3310-3312.

[8]王莹,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探讨[J].护理研究,2014,8(13):268.

[9]刘贵芝,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1-1683.

[10]Kristi Elisabeth Heiberg, Arne Ekeland, Anne Marit Mengshoel. Functional improvements desired by patients before and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3, 14:243

9.膝关节置换术后锻炼方法 篇九

1.需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血运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促进康复.可以热敷的意见建议:坐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脚尖朝上,持续五秒为一次,连续20次,上,下午各进行20次.

2.太极拳健身法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健身项目,它动作柔和、体态舒松,呼吸自然,运动负荷可以适量,不受身体强弱的限制,深受学生的欢迎。太极拳与体操不同,它是“一动无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肌肉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在练拳的过程中,体态舒松自然,重心稳定,全神贯注,沉静安定,呼吸与动作配合,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腹式呼吸,匀细深长,开豁自然。另外,在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默想动作形象,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形意相合,劲力内蓄。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太极拳对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防冶疾病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作用,是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

3.跑步健身法

跑步键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锻炼价值很高的体育活动。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来说,跑步是发展速度、耐力、灵巧、柔韧等运动素质,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增强,特别是发展心血管耐力,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

4.徒手体操健身法

徒手体操是一种动作美、形态美的锻炼性身体操练。它包括广播操、武术操、轻器械体操、健美操和有针对性的徒手操等。这种锻炼形式运动强度适宜,便于组织实施,特别有益于身体保健,促进健美和发展柔韧性素质。

10.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篇十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A)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防止畸形和功能障碍,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治疗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THA术后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国内报道发生率2.6% ~5.1%。THA术后脱位受多因素影响,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脱位发生,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此研究旨在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相关临床研究,总结THA术后脱位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有效措施,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降低THA术后脱位发生率。

文章首先就当前国内外全关节置换术治疗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正如开头所述。然后就最近几年国内外全关节置换术治疗、护理及术后脱位的预防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例如,2005年李涛,麦伟,李志丹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的研究报告,2006年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的进展等文献来源广而且均为最近几年的研究报告,符合当前临床现状。文章指出,THA术后脱位与其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必然而重要的联系,合理控制危险因素,能有效地避免脱位的发生,使患者免受痛苦。采用比较、总结的方法,客观归纳出其中所涉及到的有关THA术后脱位危险因素评定及预防脱位的护理措施,但文章仅仅就目前的THA脱位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归纳,总结现存的知识,并未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或者对目前的研究提出任何改进和建议亦或某些方面的质疑,也就是说本文可以说是只是对此研究的一个单纯性的总结阐述。而且对于研究中是否存在空白、或空白之处在哪里作者并没有作出说明,文章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文章对当前临床实践是一个和好的支持,对于临床的THA术后恢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很好的总结了当前THA脱位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客观而实际,能很好的服务与临床工作。正如文章最后的结论,护理人员在预防THA术后脱位时需要通过观察掌握患者脱位的危险因素,制定详细的预防护理措施,实施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脱位的重要性并掌握方法;而在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对为防止THA术后脱位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而有效地降低临床THA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11.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篇十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不适,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同时由于老年人全身机能衰退,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指导患者术后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遵循的原则。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21例,男17例,女4例,60~69岁13例,70~79岁8例,平均年龄70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坏死3例。伴有高血压6例,伴有糖尿病5例,有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

2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2.1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老年呼吸系统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主要表现为胸廓僵硬、肺泡減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加之老年人呼吸道粘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的活性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且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组患者均并存不同程度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影响预后的关键。

2.2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半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以上因素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3康复护理

3.1术前康复护理。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1.1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盆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并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的方法,预防肺部感染。

3.1.2饮食指导,以加强营养支持。因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术前给予纠正,针对各种并存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

3.1.3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由于这类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入院时就要教会患者各种锻炼方法。如用“秋千”拉手指臀、静止进行肌肉收缩,包括股四头肌、小腿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及踝关节伸屈、直腿抬高训练等。

3.2术后康复护理。

3.2.1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匿、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3.2.2增加肺活量。根据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指导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环每日3次,每次5~10下,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3.2.3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老年人口腔和牙齿疾病较多,因此保持口腔卫生,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可用生理盐水和呋喃西林液清洁口腔。

3.2.4维持适宜的空气环境。老年人鼻粘膜萎缩,其纤毛脱落,导致鼻粘膜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及净化功能减退,干冷及含尘粒的空气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下呼吸道炎症。因而注意保持病室的温度及湿度,定期紫外线消毒,减少空气中的尘粒,避免扬尘。对张口呼吸者用2层或3层湿纱布盖于口鼻部以湿润空气,吸氧者做好氧气的湿化,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气对鼻粘膜的长时间直接冲击等。

3.2.5促进排痰。老年人呼吸道清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气道。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对低效咳痰者2~3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3.2.6观察病情变化。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

3.2.7保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中立位,用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两下肢间放一软枕或全髋海绵,翻身时要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3.2.8功能锻炼。有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对老年高危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及双上肢活动。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二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①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向上勾起然后下蹬;每隔5~10min就可以练习数次。②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疲劳为止。③协助患者双手抓住固定的环形拉手,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这样可以防止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形成褥疮。术后第3天开始用CPM机行动能锻炼,一般每天训练2~3次。术后1周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如此循环。鼓励患者扶拐行走,先用双拐,再用单拐,使用单拐时要握在健侧手中。上楼时先用健肢,下楼时先用患肢,要避免屈髋大于90°。3个月后弃拐自由行走。每次运动前后要测血压、脉搏、呼吸,如有异常应终止运动或减轻运动量。基础护理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9出院健康宣教。①指导患者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②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的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腿交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注意安全,防止摔倒。③复诊时间为术后1.5~2个月,但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4小结

本组21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6个月复查,均解除了关节疼痛,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田王福.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4.159

[2]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84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7

上一篇:新三板财务规范案例下一篇:党风建设与群众路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