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学答案

2024-10-16

学校卫生学答案(精选8篇)

1.学校卫生学答案 篇一

招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一、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的婴幼儿为多,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请结合实例谈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要点: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主要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

1、控制传染源(做到“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例如呼吸道传染病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消化道传染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3、保护易感儿童(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进行预防免疫接种疫苗)

二、幼儿园小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娃娃,小王老师把他介绍给小朋友时,大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表达自己对新朋友的友好,但却不见这个小娃娃说话。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新娃娃说“我……我……你……们……好……”。原来新娃娃有口吃的毛病,小朋友一下子哄笑起来,着样子“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请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幼儿患口吃的原因?并提出矫正策略。

答案要点: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而是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言语障碍。属于心理机能发育迟缓。原因可能是①精神创伤②模仿③疾病

矫正策略:

① 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幼儿说话时发生“口吃”,周围的人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加批评,不必提醒:“你结巴了”。不使幼儿因说话不流畅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②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家庭和睦、教育方法合理、生活有规律,都可使幼儿的“口吃”成为一时性的现象。

③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使他也仿效这种从容的语调,放慢速度,使说话时呼吸正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教他慢慢地、有节奏地说话、朗读。

三、某幼儿对食物很挑剔,只吃某类食物,他不喜欢的食物就不吃,要让吃就哭闹。请问该幼儿的饮食习惯如何?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答案要点:该儿童挑食、偏食。

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内容有

1、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

2、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3、不偏食

4、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和家长要做好表率。

2.要求幼儿定时、定量、定点进餐,细嚼慢咽。

3.幼儿进餐时间每次控制在半小时,不宜太长。

4.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撒饭、讲究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的好习惯。

四、某婴儿,9 个月,经常夜间惊醒哭闹,头部有枕秃,并伴有方颅等骨骼发育特点。问题:(1)该婴儿患有什么疾病?该疾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哪些症状?

(2)引起该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3)家长可采取哪些措施预防该疾病?

答案要点:

该婴儿患有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以下症状。

(1)神经精神症状

小儿易激怒、烦躁、不活泼,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哭闹。较大儿童

可出现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由于血钙降低,致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患儿明显多汗,常于睡眠时汗液浸湿枕头。因头部多汗,头皮痒,小儿在枕头上来回蹭痒,致枕部秃发,称为枕秃。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由于全身肌肉韧带松弛,使小儿坐、立、走均较正常小儿晚。

(3)出牙迟 牙齿的钙化因缺乏维生素 D 而受影响,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萌出较晚。

(2)引起该疾病的原因:1.接触日光不足;2.生长过快;3.疾病的影响;4.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3)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该疾病: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多晒太阳

4.补充维生素 D

五、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试回答:(1)该幼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答案要点:

(1)夜惊

(2)①儿童夜惊,多由心理因素所致;

②睡前精神紧张易发生夜惊;

③室内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过饱等;

④鼻咽部疾病致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使小儿的睡眠受骚扰,也可导致夜惊。

(3)预防 ①改善不良环境;②培养好的睡眠习惯;③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六、女童3岁半,去幼儿园已经有两个月了,一直都是不跟小朋友玩,不吃饭,不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比如做游戏、学儿歌等),可是在家长去接的时候又显得特别活沷,又说、又笑的,回到家里也是特别开朗的性格。试分析该幼儿属于哪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哪些心理疗法和教育措施加以干预。

答案要点:选择性缄默。心理疗法和教育措施如下:

①避免精神刺激 对处语言发育期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刺激培养儿童广泛兴趣和开朗豁达性格 ②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适当安排和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③转移法 对患儿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而造成情绪上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④阳性强化法  在情绪松弛基础上,孩子嘴刚张口讲话就给与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七、某幼儿午睡起床后,有一侧耳下腮腺处红肿、表面发烫,并有发热、怕冷、咽痛等症状。请问该幼儿患了什么疾病?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护理?预防这种疾病有哪些措施?

答案要点:(1)流行性腮腺炎

(2)护理:①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

②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

③在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吃酸的食物;

④应用中药治疗。

(3)预防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②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③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④各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记录及因病缺课记录,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患儿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但至少要隔离14天。

⑤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八、某大班儿童,男,6岁。该儿童从小自控力就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容易激怒,爱发脾气,倔强,好冲动。在班上,他总是表现得比别人兴奋,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时常在老师讲话时发出一些怪叫声,甚至离开座位在活动室里到处走动。晚上睡觉总是不得安稳,不停地来回翻动,久久不能入睡。为此,父母亲伤透脑筋。

试根据案例分析: (1)该儿童所表现的情况属于婴幼儿心理卫生中的哪一类问题? (2)该病的原因?(3)请提出矫治的对策。

答案要点:(1)儿童多动症。

(2)是由多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有先天原因(神经递质缺陷、神经髓鞘发育落后)和后天原因(脑损伤与不良教育)。

(3)矫治的对策:对于学前儿童,治疗一般不宜使用药物。

心理治疗:调整家庭环境,父母要改变管束过严、动辄打骂和溺爱放任两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消除各种紧张刺激;

严格作息制度,增加文体活动;

阳性强化。“视、听、动” 能力训练,动作训练可通过:a走平衡台、拍球、荡秋 千、跳绳等提高儿童体能 b让她们自己解扣纽扣、解鞋带、穿脱衣服、图片上色剪纸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 注意力的集中 c与同伴一起做游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力训练:“视觉注意力训练”、“ 听觉注意力训练”、“动作注意力训练”、“混合注意力训练” 。

2.学校卫生学答案 篇二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卫生的宗旨是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卫生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开始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百年来逐步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政策、学校卫生工作、学校卫生学科、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卫生监测、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体系。

1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包括学校卫生。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公共卫生局保健处设立学校卫生科,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1990年6月4日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目前,已经形成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与健康教育处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对学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公共卫生监督处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的学校卫生管理体系框架。

2 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

1929年学校卫生委员会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规定,并对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做出具体规定,为我国学 校卫生工 作奠定了 基础。1951—1966年,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布了《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10多项有关学校卫生的政令。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恢复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卫生部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和《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分工等。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1998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颁布了《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 试行)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200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但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构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框架,使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

3 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1953年,经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审议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部分省市卫生防疫站建立了学校卫生科,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雏形。当时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是防治蛔虫、龋齿、沙眼、鼻炎和保护视力、听力等;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也得以逐步开展,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工作。1979年5月在扬州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和常见病防治。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为教育部门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奠定了基础。《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截至2014年底,全国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所300多所。2002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依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重新组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儿少卫生/学校卫生中心,部分省级及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学校卫生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测指导; 各级卫生监督所下设学校卫生监督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技术人员及校医( 保健教师) 等组成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4 学校卫生学科体系建设

1951年,北京医学院等部分医学院校卫生系设立学校卫生教研室,开展学校卫生理论研究,目前已有60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儿少卫生学科。1960年学校卫生学改为儿童少年卫生学,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标志着儿童少年卫生学科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1982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医学院成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担儿少卫生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和人员培训的任务,成为国家级儿少卫生专业研究咨询机构,搭建了学校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加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国情特点,在深化各领域研究方面主动与相关学科开展协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水平,并唤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儿童少年卫生学科的发展。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1987年转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指导、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学校卫生学( 或儿童少年卫生学) 学科体系。

5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规定了学生每日上课、自习时间、睡眠时间; 1964年卫生部、教育部等下发的《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规定了教室采光系数、玻地比、课桌面人工照明等。这些指标的规定要求作为标准要素,成为学校卫生标准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学校卫生标准研制阶段。1985年成立了第一届学校卫生标准分委会,并在南宁召开了“学校卫生标准研讨会”;1987年发布了《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 GB 7792 -1987) 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7793-1987) ,使学校卫生单项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2005年在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中,学校卫生标委会在分析学校卫生标准现状及标准发展趋势需求的基础上,依据1989年制订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卫生标准体系的比较,提出了新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包括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学校建筑设计及教学设施卫生标准,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儿童少年健康检查与管理规范,健康教育规程等7个方面。目前已经发布了31项学校卫生标准,其中国家标准24项,卫生行业标准7项,基本建成了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6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

学校卫生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长期、系统、定时、定点地收集有关学生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掌握现状和规律,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制定学生保健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同时,也促进基层学校卫生工作的改善,加快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6.1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于20世纪初,是在中国基督教医学会的组织下开展的,最早报告见于1910年的“中国学生的身体测量”。1922年我国学者王吉民报告了“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随后,许多学者陆续开展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监测。197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组织实施,对北京等九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出生婴儿 ~ 22岁儿童青少年,样本量达27万余人,进行了身体形态等4项指标的测试,是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第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调研。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及卫生部“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调查研究”,涉及16个省份20多万7~25岁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功能及素质3个方面20项指标的测试,初步摸清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现状,制定了代表性较强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的评价标准及各指标的正常范围。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7次全国多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涉及31个省份、27个民族、30多万7 ~ 22岁学生,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4项指标,建立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制度和体系。

6.2学生因病缺课监测20世纪70年代,在学校建立学校卫生档案中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 80年代,建立学校监测点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学校每学期将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上报卫生防疫站; 90年代,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浙江等省份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软件的研究使用,在2009年“甲流”防控中发挥了作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暴发的研究,上海市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等,为建设完善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系统提供了经验。

6.3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5年和2008年,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开展了2次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通过2005年和2008年2次调查,已经建立了我国较完整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致非故意伤害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各种易导致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和非意愿性妊娠的不安全性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七大类,为建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学生生长方式及行为习惯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6.4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2013年和2014年,国家卫计委监督局和疾控局联合在部分省市开展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内容主要有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学校生活环境卫生等,为建立学校环境、教学卫生、生活设施等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体系提供基础。

7 学校健康教育逐步规范

1992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卫会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1993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2个《基本要求》分别对不同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教材。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8 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

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确定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应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发布《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试行) 》,强调关注学生常见病防治,提出了全国学生贫血、龋齿与牙周疾病、营养不良、沙眼、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经过各地教育、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学生龋齿患病率仍较高。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7岁年龄组乳 牙龋齿患 病率分别 为55. 8%,57.5%,62.1%,62. 6%; 12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9.8%,18.6%,18.6%,23.9%,学生龋齿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视力不良是青少年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85%以上。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12岁学生视 力不良检 出率为40.9%,13 ~ 15岁为67.3%,16 ~ 18岁为79.2%,19 ~ 22岁为84.7%( 城市84.1%,乡村85.3%) 。在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的同时,又出现低龄化倾向。

肥胖是因营养过剩、缺乏锻炼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体内脂肪过度蓄积。肥胖不但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985—2010年进行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 ~ 22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增长,1985年大城市男女生超重检出率仅略高于1%,肥胖检出率在0.1% ~0.2%之间; 2010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13.8%,12.7%和8.6%。2005—2010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超过城市,乡村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应引起广泛重视。

9 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要求,应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2008至2013年,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猩红热、甲型肝炎是全国学生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87%以上。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是全国学生中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的传染病,占该年报告学生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6%以上,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一直处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2012年学生中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为539 663例,死亡数为184例,报告发病率为248. 43 / 10万,死亡率为0. 085 / 10万,病死率为0.034%。

3.学校卫生室管理 篇三

关键词: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室

在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卫生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学校的卫生室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校的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追求。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而且是校园安全的一个方面。学校卫生室不仅仅担负着治疗学生基本疾病的责任,而且在疾病的防治、卫生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第一章 卫生室的管理制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和学生生理特点,开展防治疾病的宣传。

2.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中的传染病情,指导有关教师控制疾病传染和扩散,对疫情点进行及时消毒。

3.及时处理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需要送医院救治的给予护送。

4.做好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工作,每天至少抽查一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严格执行灭鼠药安全放置制度,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6.加强师生饮用水供应卫生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污染。

7.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春(秋)游活动,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

8.医务室建有不适应某种场合或活动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汇总工作。

9.协助接种单位做好各类疫苗接种的宣传发动工作,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时反馈给接种单位;督促遗漏接补学生,通知家长进行补种疫苗。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过期、霉、潮、变质、变色、沉淀浑浊的药品。

10.卫生室购买药品必须在卫生局指定的医药公司购买,不得直接跟厂方或药商购买,买药时要逐个进行检查,严禁有伪劣药品及不合格药品进入卫生室。

第二章 卫生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每期拟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编辑卫生宣传板报,建立健全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制度,培养学生“五要”“六不”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

4.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工作。新生入学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制作学生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卡,并按项目准确清楚地填写个人健康卡片,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保存资料。经常掌握学生疾病情况,分析患病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年终写出综合汇报材料。

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做好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7.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8.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9.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搜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10.承办校领导及教导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11.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班级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情况,并列入评比文明班级教育之一。

12.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第三章 卫生室的要求

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卫生部门要加大卫生室的创建验收力度,制订严格的卫生室验收规范,并进行逐一检查,对软硬件、人员等方面要求达到标准。学校要保证人力投入,健全管理机构,保证硬件投入,优化基础设施,要定期检查学校为卫生室定期添加的药品与器材,确保日常治疗与应急的需要,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强化全体教师参与卫生管理的意识,贯彻每位教师“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健康出发。医务人员每周一次下食堂和小卖部进行卫生检查和食堂卫生知识宣传,督促采购员不买无卫生许可证、无检疫证的肉类及食品。不使用、销售腐化变质食品。小卖部不许出售“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监督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操作间,买回的蔬菜必须进行四步处理(选、洗、泡、切)再煮,杜绝各种传染病及投毒案、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4.手卫生试题及答案 篇四

姓名

科室

日期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3、护生,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臵腰部水平以上

4、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10cfu/cm2 B≤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7、手卫生不包括()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剂泡手

8、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洗手?()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 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摘手套后

9、关于六步洗手法错误的描述是()

A 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洗手的每步顺序必须有先后

10、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B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C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D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11、下列哪项不是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主要措施()。A 严格手卫生 B 隔离耐药菌携带者

C 戴手套 D 不能专用的用品如轮椅可共用,不需一用一消毒。

12、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A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B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C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 等

D以上都对

1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A 10月5日 B 10月10日 C 10月15日 D 10月25日、关于六步洗手法中认真揉搓双手至少()秒 钟。A 30s

B 60s

C120s

D15s

5、严格实施正确洗手规则,可减少百分之多少的医院感染?()A10%以下

B10-15%

C15-20%

D20-30%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 感染 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2、手消毒指征()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E无菌操作前

3、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 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 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E 科室内擦手毛巾应一人一巾

4、关于戴手套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 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 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 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E 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5、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6、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三、填空题(每格2分,共30分)

1、清洁指甲用品应____清洁与消毒。

2、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______。

3、手卫生为医务人员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总称。

4、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___并高于肘部,使水由____流向____。

5、当手部没有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 ______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______和 ______ 两种类型。

7、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

8、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____,提高医务人员子卫生的_____。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无刺激性等。()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手的原则()

4、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5、医务人员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利于手的卫生。()

6、口腔科医生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7、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8、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9、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10、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手卫生规范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A

2、A

3、C

4、C

5、A

6、B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D

15、D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ABCDE

2、ABCE

3、ABC E

4、ABC

5、ABC

6、ABCD

三、填空题(每格2分,共30分)

1、每日

2、卫生手消毒

3、洗手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4、胸前

手部

肘部

5、快速手消毒剂

6、皮肤暂居菌

接触传染

7、≤10cfu/ cm2

≤5cfu/cm2

8、指导与监督

依从性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6、√

7、√

8、√

9、×

5、√

5.手卫生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和

2、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水龙头开关。

3、当手部没有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 速干 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4、手卫生为、和的总称。

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三、选择题

1、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D)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从同一病人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C、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D、以上都是

2、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 D )

A、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C、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D、以上都是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4、医务人员洗手的定义 ( B )

A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B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C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D 以上都是

5、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以下正确的是( D )

A不用洗手,消毒就行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仅需进行外科洗手,不用进行手消毒

C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不需要外科洗手,只需进行手消毒

D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7、卫生手消毒原则正确的是(A)

A 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 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 以上均正确

D 以上均不对

四、判断题

1、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 )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ⅹ )

3、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要洗手。(√ )

4、洗手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ⅹ )

5、卫生手消毒可以采用含氯制剂可碘伏消毒剂浸泡双手。 (ⅹ )

6、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

7、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 )

8、医务人员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利于手的卫生。(√ )

五、简答题

1、何为暂居菌?

答: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学校卫生学答案 篇六

[a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群体

b.个体

c.指标

d.因素

e.对象

2.相对数是表示

a.计数资料相对水平的指标

b.计量资料相对大小的指标

c.表示排列等级的指标

d.表示事物关联程度的指标

e.表示平均水平的指标

3.正常人尿铅值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遗尿铅过高为异常,则95%的正常值范围为(x、s为经对数转化后的均数和标准差)

4.四格表的专用公式是

5.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总体统计量

b.研究样本统计量

c.研究误差

d.研究典型案例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6.正态分布资料的双侧95%的正常值范围是

7.下列哪项不属于常用平均数

a.众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几何均数

e.均数

8.变异系数表示

a.变异数

b.对称分布

c.集中趋势

d.相对变异

e.平均水平

9.t分布只有一个参数,即

a.s

b.sx

c.cv

d.v

e.n

10.在百分位数分析中,若把p2.5点、p97.5点标在一个数轴上,则

a.p50点一定在p2.5点与p97.5点之间的中点

b.p50点不一定在p2.5点与p97.5点之间的中点

c.p50点一定靠近p2.5点

d.p50点一定靠近p97.5点

e.以上都不是

11.确定正常值时应考虑

a.80%的范围

b.90%的范围

c.95%的范围

d.99%的范围

e.在照顾到误诊率和漏诊率后的范围

12.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a.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

b.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c.性质相同的变量值

d.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e.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13.一个随机的大样本(其中p=30%,sp=1%)以95%的把握估计其总体率

a.在30%±0.58%范围以内

b.在30%±1.96%范围以内

c.在3096±2.58%范围以内

d.在30%±2.96%范围以内

e.在30%±0.05%范围以内

14.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种属性或特征之间有无关系,常用的方法为

a.t检验

b.u检验

c.正态检验法

d.x2检验法

e.以上都不是

7.《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稿约 篇七

1 刊登内容及征稿范围

本刊刊载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有关专业的论著、国内外科研动态、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实施状况等稿件。本刊所设栏目有: 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生长发育、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教工保健、高校保健、校医园地、讲座、综述、译文等。欢迎广大儿少卫生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校医和保健人员踊跃投稿。

2 对来稿的要求

2. 1 撰文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语言简洁、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 必要 时应采取统计学处理。论著文章一般不超过 6 000 字, 流行病学调查、学校卫生管理和短篇报道一般限于 4 000 字以内。论文用标 准 WORD 文档撰写, 要注意外文大小写和正斜体的区别以及文种的不同书写。

2. 2 文题 应简洁明了, 恰当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一般不超过 22 个字, 不设副题。

2. 3 作者 文题下列出作者的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不同的单位应按顺序列出, 并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加以标 识。文章首页脚注应添加第一作者简介 ( 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历、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 。如需添加通讯作者, 请补充 E-mail。

2. 4 摘要 本刊采用结构式摘要, 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大部分, 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一般限于 400 字以内。文 稿中欢迎附有相应内容的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 ( 汉语拼音) 、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 前 3 位, 3 位以上加“et al”, 不属同一单位时, 只列第一作者的单位。

2. 5 关键词 请尽量选用《医学主题词表》 ( MeSH)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所列的规范性词汇, 或 择用论文中的主题用词。关键词以 3 ~5 个为宜, 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一致。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各词汇之间空出 2 个字符。

2. 6 医学名词 以 1989 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的术语名 词为准, 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2. 7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 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全称, 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后两者用“, ”分开。对公知的缩略语可不注出中、英文全称, 缩略语不得移行。

2. 8计量单位实行198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并以通用的单位符号表示, 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 括号内书写旧制单位数值, 如10 kPa ( 75 mm Hg) ; 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 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 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浓度”仅能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过去称“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或“当量浓度”, 现一律改称“浓度”, 单位是mol/L ( 或mol/m3) 。过去称“体积百分比浓度 ( v) ”、“体积百分含量”, 现一律改为“体积分数”而不称“浓度”。如“体积分数为2% ( 或0. 02) 的二氧化硫”, 不可再写成“2%百分浓度的二氧化硫”或“2%浓度二氧化硫”。过去称“质量百分比浓度 ( m/m) ”或“重量百分比浓度 ( w/w) ”, 现一律改为“质量分数”。如“质量分数为0. 05 ( 或5%) 的硫酸”, 不可再写成“5%体积百分比浓度的硫酸”或“5% 浓度的硫酸”。若仅写“5% 硫酸”, 则必须注明“5%”是指“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等。“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不再称“浓度”, 单位为mg/m3或kg/L等。

2. 9 统计学符号 根据《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要求书写。

2. 10 数字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文章中出现的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 前后超过 3 位数字时, 每 3 位数字一组, 组间空出 1/4 ( 汉) 字格; 但年份、代表型号、标准号、页数、部队番号不分节。表示百分数范 围的前一个数值的百分号不能省略, 如 25% ~50%。

2. 11 图表 图表单占页附于文后,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每个图表均应冠以图 ( 表) 题, 说明性的资料置于图 ( 表) 下文注释中。用表应符合统计学规定的三横线表, 表内数据的有效位数一致; 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 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 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的下方应注明图号、图的上下方向及作者姓名。

2. 12参考文献按GB 7714 - 2005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中参考文献应该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并且在论文中引用的最新资料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条数不受限制, 原则上是论著类文章不应少于15条, 综述类文章不应少于40条。所引用的文献应是近期发表的论文, 最好引用5年以内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中所列作者1 ~ 3位应全部列出, 中间用逗号; 3位以上作者只列出前3位, 后加“, 等”或“, 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 中文期刊用全称。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 ( 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排列于文末。具体书写格式如下:[期刊]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份, 卷 ( 期) : 起页 - 止页.

[1] 季成叶. 正视和积极应对生长长期趋势的负面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 10) : 1153 -1157.

[2] EKSTROM A, HAKENAS-PLATE L, TULINIUS, et al. Cognition and adaptive skills in hypotonic dystrophy type 1: A study of 55 individuals with con-genital and childhood forms[J]. Dev Med Child Neuro, 2009, 51 ( 12) : 982 - 990.

[书籍]序号作者. 书名[M]. 卷 ( 册) 次.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页 - 止页.

3 注意事项

作者投稿请登录www. cjsh. org. cn进入“作者投稿系统”, 注册并登录后, 按照导航式投稿 ( 推荐) 的步骤要求进行投稿。本刊不受理纸质稿件和电子邮件投稿。来稿需附版权协议 ( 版权协议应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出具, 主要证明本文的科学性、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文稿无一稿多投等, 并加盖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公章; 版权协议上也请务必注明稿件的网络编号) , 并请同时汇寄稿件处理费50元。本刊收到稿件后即回复作者。如超过6个月后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 可自行处理。作者自留稿底, 来稿一律不退。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 本刊对来稿有删节、修改权。变更署名者需有单位证明, 否则不予更改。稿件被录用后按上级规定收取版面发表费; 稿件刊出后, 本刊将赠当期杂志2册寄予第一作者。

联系地址: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胜利中路51号科学宫东三楼《中国学校卫生》编辑部, 邮编: 233000。

8.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状况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学校;卫生检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38-02

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中每位师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从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检验工作人员要转变检验管理理念,创新检验手段,在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专业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动学校卫生检验工作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状况

(一)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中的水污染状况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维持人类正常生理需求的必要物质,也是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水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卫生检验成绩的好坏?由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病原体?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大量生物性废水中都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当学校师生饮用或者是间接接触到受到污染的水体之后,将会引发各种疾病[1]?比如因细菌引发的霍乱疾病?伤寒感冒?副伤寒?痢疾和其他肠道性疾病等,因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肠道病以及各种腺病等,由于寄生虫引起的血吸虫疾病以及阿米巴痢疾疾病等,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二)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中的空气污染狀况

在正常条件下,学校的空气状况是良好的,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受到生产活动或者日常生活污染时,就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们的学校空气环境受到侵害?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空气污染性质主要包括化学性质的污染?物理性质的污染以及生物性质的污染等,它们会对学校师生的健康情况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引发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学校在进行卫生检验工作时,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规范化的检验方法,采集学校不同位置的空气,分析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及漂浮尘埃等物质,科学选择采样地点以及采样时间?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出影响学校空气质量水平的微生物以及各类细菌等,从而改善学校环境质量,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保护学校师生的学习居住环境?

(三)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中的食品污染状况

目前,危害学校食品中微生物的群体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群体等?经过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结果显示,影响到学校食物卫生的因素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学校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原料受到较大污染以及学校食品的加工流程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等?通常情况下,食品在生产与存放过程中出现的酵母以及霉菌是不容易引起学校食物中微生物破坏的,而可以引发食物中微生物破坏的物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原生动物[2]?此外,由于学校食物的种类存在多样化的特点,食品的结构成分相对复杂,给学校卫生检验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虽然一般情况下,学校卫生检验的工作人员都是按照食品检验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开展检验工作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因为遇到各种复杂情况,而直接影响到学校卫生检验的最终结果?

(四)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中的突发性卫生安全事件

在现阶段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性的卫生事件,而传染病相对来说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学校中的学生群体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如果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在学校校园中发生并且蔓延,将会对师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寄宿学生由于在学校的时间较长,更容易接触到疾病的传染源,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中,由于农村寄宿学生在生活方式上的特殊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校园内各种传染疾病的传播?此外,学校食品卫生中,也会出现师生食物中毒现象,由于学校餐厅卫生不达标或者食物中农药残留超标以及食物变质等问题,造成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从根本上影响了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管理对策

(一)增强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校卫生检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检验管理工作,对学校卫生检验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加强工作要求?学校卫生检验人员要有社会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卫生检验观察力,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开展学校卫生检验工作?作为学校卫生检验管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微生物专业知识,熟悉了解各种细菌微生物的计量标准?各种细菌微生物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保管方法以及与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并且要准确掌握卫生检验中微生物的科学检验标准,分清各种标准应该应用的对象以及范围,了解我国的卫生检验法律?

(二)学校卫生检验中要完善各种检验仪器和设备,确保其安全性

学校卫生检验中细菌微生物的检查检验工作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实验性管理工作,对于卫生检验的仪器设备精确度要求较高,要求各种仪器要有良好的配套性,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学校卫生检验管理的日常工作需求?学校卫生检验实验室中仪器的安装?规范化调试以及标准化验收使用都必须按照专业化程序进行,确保操作环境可以满足检验要求[3]?此外,学校卫生检验中各种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保养,高度重视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要做好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相关记录?

(三)确保学校卫生检验中测试药品以及培养基的正常使用

学校卫生检验过程中,需要一些专业化的药品?实验试剂以及培养基等,要确保这些药品以及实验试剂生产厂家的正规性以及产品质量水平?溶剂在选择过程中要符合有关规定,容易发生分解的药品溶液尽量选择深色试剂瓶,容易挥发的溶液要保证其保存的专业化以及封闭性等,若发现有变质现象,立即处理并停止使用?学校卫生检验中培养基在配置过程期间,必须保证在标准器皿中进行,培养基的实际成分要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选择,不能随意减少或者增加?药品在取用时,要使用专门的取用药匙,根据学校卫生检验中多种细菌微生物对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在实际配置过程中注意酸碱值的适当调整?配置好的卫生检验培养基不可以长期保存,一般情况下,配置好的培养基需要在两周之内用完,并且尽量是使用前,进行无菌试验的效果测试,从根本上确保学校卫生检验管理工作中卫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根据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机制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检验的管理组织框架?采用科学的卫生检验方法以及先进的学校卫生检验理念,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以及家庭对广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广泛关注,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昭斌.中国卫生检验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预防医学,2010,17:3318-3323.

[2] 段佳丽.我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状况及发展规划设想[J].中国学校卫生,2012,08:994-996.

上一篇:中国药科大学学工处网下一篇:辞职信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