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内涵

2024-06-19

社区工作内涵(9篇)

1.社区工作内涵 篇一

2.1社区治理的内涵、特征

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它体现为在社区管理中管理权限的再分配,各管理主体间合作一互动的管理模式的再分配。“社区治理要求社区组织和社区公民与政府共同承担社区建设的责任,负责任的政府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在社区治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① ①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第34页

它的要点是把社区所在地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它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社区治理的不断完善来合理、有序地扩大民众参与,逐步培育民众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合法合理的民主参与意识,将民众参与有效的纳入合法化的轨道。美国政治学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经过研究发现:“社区治理通过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可以对某些公共资源系统成功地实现开发与调适。”①

社区治理的特征②:

1、就主体而一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我国过去在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中,管理主体单一化,只能是政府。而在社区治理中,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除了国家(政府)主体之外,还有居民、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因此,社区的公共事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决策,政府与社区之间要形成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信任关系,以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为目标,达至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就过程而言,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不论是单位体制,还是街居体制,行政功能都非常突出,命令式的上下级科层色彩浓厚。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而社区治理则强调居民参与,要求社区发展的各项规划、社区建设的实施以及社区事务的处理等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居民不再依附于单位或街居组织,更不受它们的庇护,而是彼此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

3、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我国过去的街居体制结构是从上级政府到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再到居民,单位体制结构是从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再到居民,只有垂直的关系,没有横向的联系。而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主体多元化,街道与居委会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单向运行转变为双向互动;大量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居民和政府之间又是一道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从而将社区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筑成横向的网状结构。

①〔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页。②金津,《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社区工作内涵 篇二

1 相关研究

“村镇宜居社区”, 顾名思义, “社区”是其本质, “宜居”是其基本特征, “村镇”是其地域范围。简单来说, 村镇宜居社区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精神指导下、在“新四化”1和“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大背景下, 我国村镇社区化、宜居化发展的结果 (如图1所示) 。即村镇社区是我国村镇社区化的发展结果, 而村镇宜居社区又是村镇社区宜居化的发展结果。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宜居社区是我国村镇宜居社区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未来。总之, 从村镇到宜居社区会经过社区化、宜居化和城镇化3个发展阶段, 顺序不同, 发展道路亦会不同, 但是殊途同归, 起点都是村镇, 终点都是宜居社区。而村镇宜居社区就是其中比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尽管人们对于“社区”及共同体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但大都将其视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定的地域”“共同的纽带”“社会交往”以及“认同意识”是作为社区或共同体的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1]。

“宜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宜居”指适宜居住, 广义的“宜居”除了适宜居住以外, 还包括适宜就业、出行以及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充足等内容。其实宜居社区涵义广泛, 覆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宜居性包括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和人文生态环境条件, 但核心的内容包括住房建设、住区环境、社会空间三大方面。宜居社区的评价标准是动态的, 与当代经济、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等密切相关, 但核心理念永恒不变, 即以人为本。

村镇在国外统称为乡村, 而在中国就有所区别。中国农村工作大辞典把“村镇”定义为“各类村庄和集镇的总称”。其中的“村庄”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集镇”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而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乡村, 是相对于城市的、包括村庄和集镇等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一个总的社会区域概念, 又统称为农村。由此可见, 国内以往研究中的“村镇”和“农村 (或乡村) ”的概念一致。该文认为上述是狭义村镇的概念, 广义的村镇除了包含上述乡村, 还包括小城镇 (如图2所示) 。

2 结语

由村镇的内涵可知, 村镇社区就是包括各类村庄和集镇的“农村 (或乡村) 社区[1]”以及小城镇社区[2]的统称。相应的, 村镇宜居社区包括农村宜居社区和小城镇宜居社区。相关文献中出现的“农村新型社区”或“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宜居社区的内涵一致, 是“村镇宜居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 村镇宜居社区就是宜居的村镇社区, 即强调以人为本、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目标和方向的农村社区或小城镇社区。

参考文献

[1]滕玉成, 牟维伟.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 2010 (6) :86-95.

3.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建设之探索 篇三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社区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及学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如何建立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则成为高校社区的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特点后,着力构建一个能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社区 文化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27-0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新型的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学生住宿条件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选课制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自由化,原来的年级、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宿舍成为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出现跨班级、跨专业文化交流的现象。然而,住宿条件的改善并不等于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的改善,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的甚至根本就是空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建设社区和谐文化也成为一个崭新而紧迫的课题。

1993年上海大学开始探索的学生社区化管理的模式,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从此开始了高校学生生活社区建设的热潮。现今,在上海地区就出现了“三大模式”的各种学生生活园区。上海大学学生社区建设以“思想教育、学习指导、行为训练、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六位一体”的模式而独树一帜。

社区学院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对社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六项功能的建设进行“专人专管”,提高社区工作的有效性,加强社区建设的长效性,是新时期加强社区教育功能的一项创新探索,有利于深化钱伟长校长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育人环节,有效提升学生住宿空间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学生社区自身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社区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教育功能、以及指导能力学生文化建设开展的能力提升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校实施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等一系列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区制度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却没能同步发展,其问题也越发突出,可以归纳为“两个分离、两个缺乏”,即社区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与文化活动开展阵地的分离、社区文化实施内容与学生社区独有特点的分离、社区文化专业指导教师的缺乏以及硬件设施的缺乏。此外,还有文化活动单调、文化管理不协调、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

1.社区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与文化活动开展阵地的分离

主要表现为学生社区文化缺乏开展和交流的平台。学生社区文化需要不断扬弃,在实践中积淀并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这就需要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开展与交流的阵地。目前的高校社区组成简单,且各类体育场馆和活动设施并不属于学生社区的管理范围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区文化实施内容与学生社区独有特点的分离

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文化主体组成的复杂,社区文化活动单调、贫乏。因为社区文化设施不全,社区文化活动往往仅限于固定的几种形式,有些活动甚至流于形式无任何教育意义。同时由于在社区同一栋楼、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寝室内,可能有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入住,群体关系相对复杂,致使组织集体性的活动较为困难,弱化了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3.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的专业指导教师缺乏

主要体现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力量薄弱和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区的组织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不足、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大学生自我管理缺乏组织和引导,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种种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贫乏,大部分学历比较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和教育,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总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指导。

4.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的硬件设施缺乏

伴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公寓住宿条件相对较好,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公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不全,文化环境脏、乱、差,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很多高校由于建设空间的限制,公寓社区室外无青年学生活动所需的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室内少有或没有相应的文体活动室、图书资料室等文化活动设施。公寓社区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寝室,缺少应有的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更谈不上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目标。

另外,目前的社区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责任不明确。许多高校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尚不够重视,学生社区建设只强调“硬件”建设,重视物质环境的改善,却忽视“软件”建设,忽视了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使学生社区的建设偏离了育人的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学生社区由原来的学校“包办”变成了学校和后勤集团“共同管理”,许多高校存在着高校、后勤集团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高校和后勤集团交叉管理,责任不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社区学院开展文化建设的途径

1.以“品牌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将原来在校园中开展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以新的形式落户大学生生活园区,本着“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原则开展格调高雅、层次丰富、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用校园文化熏陶和引导学生,营造园区健康向上的育人软环境,加强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楼、星级楼、特色寝室和文明寝室创建评比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在园区形成培养学生的校园精神,使园区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教育基地。有效防范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袭。

从2000年起,校党委宣传部和社区管理部共同组织在学生社区开展了争创“文明楼”、“星级楼”的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仅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提高社区学生综合素质和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大学星级文明楼的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洁齐美寝室”和“文明寝室”,宿舍内外面貌一新,有近800个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占本楼总寝室的5%。评选规定中对学生成绩等要求有效地推进了学风改善,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创建活动中树立了信心,培养了毅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社区学院将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融于文明楼、星级楼创建活动之中,在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强调学生生活、学习和休息场所的整洁、优美、温馨,是社区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让学生在创建星级楼活动中感悟道,活动的开展与自己休戚相关,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得文明楼建设持久地开展下去,成为社区建设一道亮丽的景观。

2.以驻楼辅导员的设立提升文化建设的“保障性”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辅导员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高校应多渠道、高标准配备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时代性、多样性、有序性;要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创造辅导员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为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上海大学在社区学院每个楼栋设立了驻楼辅导员,让驻楼辅导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社区的学习、生活,并第一时间解答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存在的各种困惑。社区辅导员以学生社区“六大建设”为基本抓手,积极宣传校党委和社区学院的各项工作方针,履行对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工作。具体岗位职责如下:①深入学生寝室,及时了解社区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反映学生的意见、要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②建立、健全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主要节点的社区学生信息网络。带领社区自管会、楼管会学生干部对社区内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③对社区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考察,填写考察表,向社区党工委及相关学院反馈,并建立相关档案材料,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必要考察材料。④加强对社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社区学生,努力完成本工作站各项工作任务。⑤带领社区自管会、楼管会学生干部带领社区内学生开展丰富多彩、高格调、高品质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加强人际互动,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学生对社区、学院和学校的归属感。

3.以“多样化”建立文化建设的“灵活性”

另外,社区除了给学生提供住宿外,还应该结合社区的整体规划建造运动场所,添置运动器材,以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分楼栋、分单元设立报刊杂志借阅点、学生阅览室、电视室。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深入社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性强的文娱活动如卡拉OK、演讲、朗诵等比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社区文化真正从宿舍文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入手,推进学生社区思想文化的建设,借助学生社区的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高校社区的设施越来越先进,同时生活区和学习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加上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实行,传统意义上因班级授课制而形成的班级组织、教室区域活动越来越淡化,大学生从中获得的团体归属感和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区先进的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和生活的双重需要,学生更多或更愿意在生活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立足于生活区的社团组织,为他们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帮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体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生活中的人际协调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真正的基于生活的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这些学生社团可以是参与社区管理式的,如楼层(公寓)生活者自我管理委员会,可以是学习型的,如生活英语沙龙、社区读书沙龙;也可以是生活服务型的,如物品(生活学习用品、收藏品等)交换沙龙等。所有一切在学习教室区的学生社团能实现的功能社区学生社团都能实现,同时因为它基于社区,基于生活,比学习教室区的学生社团更平实、更生活化,更能发挥实际效用。

4.以“三自管理”强化文化建设的“灵活性”

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态度,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社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社区学生的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有较强组织能力、有责任感和良好个人素质的大学生,例如,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以此作为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党员宿舍挂牌,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联系负责制,鼓励党员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及其职能发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也可以填补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管理渠道通畅,充分发扬民主也能让学生建立起社区主人的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晓青.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的思考[J].南平师专学报,2004(02)

2 李 莉、于祥成.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

4.内涵提升工作总结 篇四

2014-2015学年

黄岭示范小学

2015年6月

黄岭示范小学内涵提升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依托,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注重特色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内涵的有效发展,全面引领了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每一位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在上教师考核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教职工考核细则》,完善考核体系。通过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测评、学生座谈、家长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教师履行师德情况进行考核,使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参照依据。对于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二、寻找有效途径,打造“名师”团队。

学校加强全体教师教育理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学能力,使一部分教师成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有独到见解、具有教学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学期伊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了“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开展教师说、讲、评、反思、教学创新设计等,发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好一节优秀的研究课,在按照要求参加“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精选20余名教师的课堂实例,录制成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形成校内优质课程资源。

三、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学生工作。

按照2014年学生培养目标,遵循“先做人,后学习”的原则,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1、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感情。

2、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并持之以恒,逐步落实:围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编写“好习惯 伴我行”手抄报,学校规定主题和格式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内容,每人一份,学校择优展示,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共同提高。

3、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路队建设,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三防”安全演练活动、有序乘车活动,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和自我防卫能力。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5.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工作内涵 篇五

为贯彻落实区委书记安树国同志对整治政务环境提出的“五最”标准,新年伊始我办对辖区内三横四纵、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造等项目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具有本部门特色的一转变二服务三提高四树立工作模式,并召开动员会迅速启动集中整治优化发展环境活动。

一、转变工作作风。要在转变职能中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把工作内容从指令中“突围”出来,与群众的意愿并轨,多做工作指导,加强政策引导。最终要把工作内容创新的落脚点放到亲民、亲商上,真正做到干部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发展转。要在转变作风中优化服务,优化形象。必须以提高效能,优化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一)要脚踏实地有点有面,深入到一线去,带着问题去,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努力形成能够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要知道居民在想什么,投资者希望机关做什么,善于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勇于说出第一线的真话,敢于反映深层次的问题,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对策。要坚决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不解决的调研。

(二)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之风。要以火热的心肠、真诚的态度,抢字当头,说了算、定了干,风风火火、果断出手,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延。

二、为居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力促和谐开发。征地拆迁工作涉及被征范围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进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工作,坚持从程序到实体,从手续到手段,都做到合法规范,坚持以德拆迁,文明拆迁,坚决杜绝野蛮拆迁和侵犯被征地拆迁的合法利益的不法行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努力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谈固小区和天同生活区的项目改造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参与征地拆迁的工作人员,改变以往“生、冷、硬”的照章办事,务必为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七个一遍,即走一遍、讲一遍、看一遍、问一遍、听一遍、想一遍、写一遍。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为群众排忧解难,对承诺给群众的事如期、如约地办好,用严格的制度避免可能的工作失误,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置之于广大群众的监督、理解之下,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使征地拆迁工作和谐、顺利、有序进行。

三、为投资者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责任意识。以服务发展、服务投资者为目的,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小沿村和花园的拆迁工作中,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解决好“一站式服务”的效率和协调问题,使行政服务更加及时、高效。周到热情,当好顾问,为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环境。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实现我区经济的繁荣,使企业和政府实现“双赢互惠”,真正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我们更加注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协调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力促实现企业大发展、群众得到大实惠。

四、提高执政水平。监督监管,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将行政执法的管理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培育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全面实行“源头监督”和具体监督并举,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紧抓当前的大好机遇,扭住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压奋进,真抓实干,全力打造诚信、守法、和谐、稳定。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领导班子带头,边学边查边改,务求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重点围绕目标责任考核,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站排头、争第一的思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正视自身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对怕担风险、怕遭非议,作风漂浮、工作浮躁,手脚懒散、言语生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诸多问题,我们既要帮助引导,增强干事创业的锐气,增添迎难而上的志气,增加化解矛盾的底气,又要督促督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不做“游击队”,争做“先锋队”,少当“二传手”,争当“突击手”。

七、树立“人人都是项目建设服务员”的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开展“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抓队伍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为着力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加“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实现“管理员向服务员”角色转变。城中村改造每个项目都明确了联系的工作人员和村(社区)组联系人,建立了项目联系日誌制度,由项目联系人每天都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施工环境情况、其他情况进行登记,形成了对项目进行层层跟踪式的管理。

八、树立“人人都是项目投资环境”的意识,为项目建设构建透明的政务环境。为营造良好的项目联系工作氛围,保证项目联系的工作质量,我们建立了每周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强调未解决的问题和安排布置本周的工作。

九、树立“事事是项目建设环境”的理念,为项目建设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做到主

动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每个项目联系人每天都必须主动深入到所联系的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矛盾纠纷,并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凡项目遇到困难或发生纠纷,工作人员都必须第一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

6.2015春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篇六

2015春内涵发展项目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县教育局和会仪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内涵项目为契机,认真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为了使下学期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

1、强化第一责任人。校长是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吴勇校长亲自参与项目计划制定和项目过程实施。积极带领教师外出访学,对学校的经费进行了预算,支持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的开展。对分管领导的各项工作,做好了督促和检查,将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了任务完成时限。我校以每学期任务清单为重点,按时间节点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每月25日之前准时上交各类材料。

3、强化材料质量。学校上报的方案、简报和总结等严格按标准的文档排版方式进行排版和编辑。上报前校长进行了审核。

4、强化与本地专家的联系。学校主动与本地专家取得联系,主动向本地专家和县项目办汇报各阶段项目实施情况。所有材料上交前上报本地专家审核,审核通过后再上报县项目办。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勤于育人、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行政班子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师少于10节。我校根据会仪中心校的要求,我校在开学的第二、三、四周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把我校教师28名分为7个小组分别挂钩本镇内的七所小学开展内涵发展课改工作。每个周三和周五还对其他兄弟学校进行入校指导,通过采取不定期听课的方式,检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师们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重视教学、教研的好风气,促进学校了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教学随笔:教师坚持每天写教学随笔,教务处定期检查。

3、反思与论文:教师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

4、培训心得:参加外出培训的教师都要上交一份心得体会到学校,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交流。

5、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

我校制度了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四开展业务学习,同时年级组内进行进行集体备课。一年级杨贵万老师完成了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导学案的编攥工作,二年级蒋世涛老师完成了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导学案的编攥工作。学校加强了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为了让各教研组工作都落到实处,督促各教研组都制订了工作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教研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时间保证,具体体现在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

三、阳光大课间活动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我校了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实施措施。阳光大课间的活动内 容主要有长跑、舞蹈、广播操、跳绳等。本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进行量化积分考核,提高教师竞争意识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质量为根本。对教师而言,质量主要体现在成绩上,落实在待遇上,优质优酬。为此学校修订了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为了更好的对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鼓励,学校在期中质量检测后召开了半学期工作小结会,重点对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小结,会上学校分析了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奖励了成绩优异的授课教师和学生,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重视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动力,加大新课改培训的力度。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校本培训,每周四进行教师业务学习,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活学活用,挑战课堂模式,开展了反思课堂新教法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促进了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根据上级的安排,本学期,我校凃莉教师参加了“县英 语教师培训”,文玉秀、邓之秀和温小兵三位老师参加“绥江县优质课录制工作”,我校28位教师参加了云平台的网络赛课活动。我校教师吴勇、蒋世涛、杨贵万、邱生仪、何均珍、张清元、贺成碧、童丽琴、邓义娟老师参加了在石龙小学召开的山东专家入校指导工作二次。还参加了在玉泉小学组织的入校指导培训。

六、本期完成任务

1、每月上交一份简报。

2、完善了《会仪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3、完善了《会仪小学文化环境建设方案》

4、按时上交了项目服务费。

5、修订了《会仪小学课堂评价标准》

6、按时上交了计划和总结。

7、组织教师参加了三次专家入校指导培训。

7、组织教师对兄弟学校入校指导共18次。

8、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星期五听评课开放日活动”。

9、组织了《库区娃娃向家坝行》活动。

10、少年宫活动的开展。

11、大课间活动的改革。

12、对学校的美术之星、读书之星、演讲之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进行了表彰。同时对班级的优秀小组进行了表彰。

七、期末自评

总之,根据《内涵发展项目学校2015年1月年至2015年6月考核评价量化表》进行自评如下,总分105分,自评分99分。

(一)项目建设30分,自评分29.5分。我校的实施规划有具体目标,能围绕德育、教学、活动进行规划,操作性有待提高,扣0.5分,我们会逐步修订其总体规划。

(二)、项目实施55分,自评分52分;

1、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有模式运用的学期具体计划,各学科不断进行磨课,扣0.5分,我们重在语文和数学这两个科目的磨课,其他学科暂时未全面开展。

2、在磨课过程中,制定出该模式下的各学科教学评价标准,扣0.5分。

3、学校汇总各学科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标准,形成该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扣0.5分。这学期会仪镇中心校规定全校教师必须按会仪中心校的八步教学模式进行上课和评课,所以我校的评价体系未进行修改,一切以中心校的为准了。

4、主动将其教学评价体系交予本地指导专家审阅,有审阅痕迹。扣0.5分。

5、构建出学校的中观和微观模式不够具体,扣1分。

(三)、保障措施10分,自评分9.5分。学校有专门经费投入到项目实施中,并按时交纳,设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还有待改善,有项目实施的激励机制或措施,主要是绩效考核方案在保障。扣0.5分。

(四)、问卷调查5分,自评分5分。学校对模式的应用 有调查,通过走访和听课、座谈的模式进行;

5、创造性附加分5分,自评分3分,会仪小学作为我镇的镇中心完小,我们在开学的前三周开设了星期五开放日听课活动,来自会仪中学、其他中心校和我镇七所兄弟学校共1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同时从2015年的4月份起,每个周安排2个小组的教师到所挂钩的兄弟学校进行指导,通过听评课和小组培训等方式,加强我们的课改进程。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所以加2分,因为物化成果无法量化,所以得1分,扣2分(总分3分)。

总之,我们抓住教学不放松,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向着“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校治理规范化,学生质量优良化”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我们明白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们深感肩上的压力和艰难,我们将在区教育局和中心校的领导下,以更大的决心和力气,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7.社区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及结构 篇七

一、社区学习型党组织的含义及功能

不同学者从各自不同角度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界定。例如,Pedler (1988)等人最先开始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和学习条件。他从整体论角度看待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不只是个过程,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而是由作为整体的组织控制整个学习的流程、个体和组织因素、管理任务等。也有学者从过程角度看学习型组织,例如,Argyris和Schon (1978)提出学习型组织包括发现(discovery)、发明(invention)、执行(production)和推广(generalization)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Nancy M.Dixon (1999)提出组织学习圈模型,Atkinson (1987)认为组织学习包括信息产生、组织整合、集体释义和行动四个过程并形成闭合圈。Paul Woolner提出的“五阶段学习模型”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发展。组织经过无意识学习、消费性学习、有意识培训开发、创造性开发四个阶段,最终达到学习与工作的完全融合。还有一些学者从行为特征看学习型组织,如Garratt (1987)在《学习型组织》一书中描述了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组织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即政策、战略和操作;组织中存在双环学习,从而使得多回路反馈成为可能;组织中拥有处理和整合所有这些信息流所必需的工具,要达到这一点,组织学习的核心就要放在提供导向方面。Michael J.Marquardt (1996)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目的进行集体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收集、管理与应用知识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系统”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学习、组织、人员、知识和技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相关,相互支撑,共同聚力,促进组织学习的发生和发展。综合上述不同学者的观点,学习型组织是指能有效控制并调动组织资源,有计划、讲策略地操作和推进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并擅于将学习成果不断应用于实际工作,以实现组织愿景的一种组织。

社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考虑到党组织的本质特征、社区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党组织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谨记组织的民主性、思想性特性,以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自身行政为民能力;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组织)的功能在于立足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实践,制定符合自身工作需要的学习计划并建立循环学习机制和系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而非盲目的读书、培训、上学。

参照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和党组织的本质特征,可以将社区学习型党组织界定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武装的,有效控制并调动组织资源,有计划、讲策略地操作和推进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始终保持组织学习力,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基层便民组织。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细胞与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的功能存在高度的一致,学习型社区党组织应当认清自身功能,努力提高社区学习水平,实现学习型社区党组织的持续创新,促进社区建设和维护社区稳定。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主要包括社区基层政治活动、领导社区各类组织、民主监督和协调管理三个方面。

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学习型组织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组织性为学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就其基本特征和具体结构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且开发了一些较具操作性的测量工具。表1总结了国外和国内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测量问卷及其具体维度。虽然不同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和结构认知见仁见智,使用的测量工具和资料搜集手段也不尽相同,但不难发现他们得出的结论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其中,不同学者共同提及比较多的维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建立组织共同愿景;创新型学习氛围和组织文化;以人为本;改善心智模式;系统和批判的思考;组织柔性化;组织扁平化;建立信息交流系统;成员授权赋责;成员自主管理;交流学习;参与式学习;创造持续学习机会;领导角色变更及支持学习。

(注:本文系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 (10JDJNJD117) 。)

三、学习型社区党组织的特征维度

Senge (1990) 指出, 对于综合五项修炼的一般感觉, 即人们在内在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作为学习者的敏感度, 学习型组织整体由三个架构设计构成:指导思想、理论和方法、基础设施创新。结合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和社区党组织的功能特点, 可以将学习型社区党组织的主要特征维度进行归纳, 如表2所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学习型组织特征研究成果的分析整理, 结合对我国当前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和发展现状的分析, 探讨了学习型社区党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结构要素, 认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和考量主要应该涉及指导思想、理论和方法、基础设施创新三大方面。

8.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 篇八

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底层最基础的管理层面, 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小分子。班组长是代表企业对这一层面上的管理和覆行企业领导者指令的执行者, 更是班组生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组长的职责就是要在自已的区域內, 管生产, 管人, 管设备, 管行为等等, 就是过去我们通俗的讲: 看好自己的门, 做好自己的亊, 管好自己的人;如果班组发生了安全亊故, 企业领导者笫一个责问的就是班组长, 他们会说: 你的工作是怎么做的? 你的兵是怎么带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班组长要强化自己的工作职责意识和安全职任意识, 要能够具备认真覆行工作职责和承担安全职任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加强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至关重要.班组建设和管理是企业领导者为班组长构建的平台, 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会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示, 班组长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 创新的展示自己。

企业要不断的对班组长和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不断的提升班组长和员工的生产安全总体综合素质, 这样, 班组长才能带领好自己的团队,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加深入的开展, 安全职任才能真正落实到班组和全体员工。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只有夯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企业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

9.席麻湾中学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篇九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逐步走向常态化、正规化。首先确立明确的工作思路,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破三个重点,促进四个提高。”一个目标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突破三个重点:一是以校本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以校本教研为单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三是以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学科整合和多媒体的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四个提高:一是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探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二是促进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能力的提高;三是促进教导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四是促进“薄弱学科”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探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1、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课堂传授能力。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锤炼教育艺术,每学期我们都举行“有效课堂”研讨活动。具体活动方式是语、数、英三个组各指定一个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设计,指定一个人上,课后组内教师进行集体评课,评课后执教者写出教学反思,使得这些教师的授课水平有所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于“有效教学”的研讨,我校与四中、周河九年制学校、王渠则九年制学校结为“共同体”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中“共同体”学校都安排本校教师上公开课。课后就“有效教学”课堂落实情况,进行研讨与交流,交流会上参与教师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最终就“有效教学”策略达成共识,形成见解。

二、扎实开展教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能力的提高

1、为了促进和推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开学进行“推门”听课,逐一抽查听教师的课,听完后进行指导,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去年青年教师知识竞赛中我校有四名教师到榆林市参赛,一名老师在市上的竞赛中获优秀奖。并且每学期都举行青年教师赛讲活动,本学期我们举办了 “席中杯第七届青年教师赛讲”活动。这次赛教活动全部青年教师登台献艺,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经过两个星期的比赛,全体教师都积极参加,特别是一些“薄弱学科”音乐、美术、地理、生物教师,通过参赛,各科的教师授课水平有所提高。被推选出老师在县教研室举办的“创新教学课堂大赛”中获英语组三等奖。通过本次赛课活动,不管是参赛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得到了一次较好的培训。进一步加快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步伐。

2、督促教师参加各类比赛,通过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来提高自己的研修能力。到目前为止,有4名教师的论文在《陕西素质教育》

上发表,一名老师的论文在《靖边教育》刊物上发表。3名教师的论文《教育学》杂志上发表,3名教师的论文在靖边教育网上发表传阅。而且我们大部分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两个“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即将结题,分别是“阅读教学在习作中渗透”和“数学合作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去年审报了五个县级课题都正在进行中,本学期我们还申报了一个微型课题。同志们的热情很高,劲头很足。

三、以校本培训和研修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每人要有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能千人一面,应该做一个有创新的教师。我们在第八周、第十周,分别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光碟,引导每个教师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引导我校有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刘厚振老师“合作学习”,张妮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课,遒劲有力的字体,大部分教师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校本培训与研修方面,我们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在成长档案中教师确定了自己的研修内容,随时收集自己的研修成果,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重新看待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基本功的含义越来越广,教师基本功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既包括传统意义的教师一般基本功,也包括以教

为主的信息技能。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扎实基本教学技能。我校本学年着重两个基本功训练,一是使用电子白板的能力,二是“三字两画”的训练。上学期学校配置电子白板一块,为了让教师尽快掌握用电子白板上课的能力和使用技巧,本学期第十一周我们专门邀请靖边县电教馆的有关人员在我校举办了“靖边教育资源第二十一期”的专题培训,靖边二中物理老师许飞给我校教师上了示范课,课后电教馆刘杰夫又对如何使用电子白板给全体教师进行了讲解。培训后大家都受益匪浅。现在很多教师都争相用电子白板上课。“三字两画”列入量化考核,教师们都能自觉练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

3、为了使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我们除了校本培训外,还督促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在上学期县电教馆举办的华东师范大学网络通用技术培训中,我校有19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有6六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中,有两名教师参加了培训,今年还有四名教师参加了县级德育骨干教师培训,有7名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树立了科研意识,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落实考核,促进“薄弱学科”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调动薄弱学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我们将生物、地理都纳入了量化考核,和主课同样对待。音乐、体育、美术都成立了兴趣小组,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激励,我校“薄弱”学科教师的授课水平、业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去年青年教师知识竞赛中我校有四名教师到市上参赛,其中生物老师任国瑞取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工作亮点

1、从2008年起,我校发挥寄宿制办学的优势,每天下午七点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通过看、记、说、评等做法,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德育教育。

2、我校利用电子显示屏每周每天定时循环播放名言警句、重点新闻,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学生身心起到了陶冶作用。

3、学校利用校园醒目位置进行悬挂牌匾,牌匾主要内容以教师品德修养为主,如《教师素养十问十答》等内容。对教师的修养起到了潜默移化的影响作用。

4、为了便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我校于2010年进行探索实行电子备课。电子教案的使用能给教师节省大量抄写教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学习搭建了平台,教师之间相互间学习,借助网络资源学习,编写出了高质量的优秀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可靠保障。我校的电子教案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在2012年靖边县内涵发展现场会上我校的电子教案进行了展示。

5、我校后勤工作立足于服务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建立了占地十余亩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其中建有温棚、养猪场。温棚内种有十余中蔬菜,一年四季各种新鲜蔬菜接连不断,养猪场内养猪20余头,养猪场与实践基地连为一体,猪场内的粪便直接流入蔬菜基地,为蔬

菜提供了天然肥料,形成了一体、循环、绿色、环保的运行机制。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既解决了师生生活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在2008年被评为市级勤工俭学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基地,2012年被评为榆林市后勤管理标准化建设“优秀学校”。

总之,一年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主要问题是问题学生较多,已经占到了学校的四分之一,其中有智障儿童、留守儿童,离异、组合家庭的孩子。我校打算列入这一问题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二是教师教学研究意识有待于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培训与研修的点滴做起,为教师树立自我提高的理念。只要我们教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我相信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席麻湾中学

上一篇:2022年网上教学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开学叙事作文400字:新学期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