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马克思的名言

2024-11-09

于马克思的名言(精选7篇)

1.于马克思的名言 篇一

1、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2、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3、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4、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5、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6、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7、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8、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9、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名言名句。

10、思考一切。

11、美丽的女性实际上是诗人,她能驯。马克思名言名句。

12、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1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14、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7、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18、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19、怀疑一切。

20、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21、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的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22、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军队。

23、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24、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25、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

26、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27、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28、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29、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30、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31、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

3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3、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人民的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

34、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着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35、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36、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3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38、杜渐防萌,慎之在始。

39、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2.于马克思的名言 篇二

关键词: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中国,初期传播,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初期传播是伴随着西洋文明“打” (李大钊语) 进中国来的。明末和清朝西学东渐之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在先行思想方面孕育了不断增长的可能性”[1]123, 而不是一度被贬为“徒传虚语”。西学东渐给中国人带来了新思想、新思维和新观念, 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联系”[2], 这种联系体现西学东渐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的积极意义。

一、形成世界意识

西学东渐之前, 中国人在思想和时空的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国人已封闭到不知“南北极上下之浑圆”的地步。西学东渐之后特别是晚清社会现实, 使国人的世界意识逐步形成, 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世界眼光。

1. 夜郎自大:

必须冲破的樊篱。16世纪末, 中国已临近封建社会末期, 充斥国人想象思维的空间意识乃是中国核心的地域观念, 夜郎自大的心态逐渐固化, 即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自古为大一统国, 环列皆小国, ……其自大也久矣。”[3]237这种挟民族之偏, 以自高而卑人的思维逐步使中国淡出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阻碍了中国向近代文明的转换, 当然在当时统治阶级眼里或许“与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4]692。可以看出, 基于地域观念、科学技术水平和自身利益需要, 那时的中国人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没有形成世界意识, 阻碍了异质文明的交融, 固封自己的空间意识。那么, 改变这种盲目自大心态, 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前史和缘由了。

2. 睁眼看世界:

告别夜郎自大的要求。夜郎自大的世界意识阻碍了中国向前发展, 那么近代的西学东渐为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逐步创造了条件。利玛窦等耶稣人士坚持以传教的方式兜售西方的科技文明, 传播西方的价值理念, 他们传道的最善之法实乃以学术收揽人心, 这对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冲击巨大, 于是在士大夫眼里:外面世界似乎是何所不有, 如若录而存之, 则可见世界风云之变迁, 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必定大有裨助。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扩张, 了解“夷情”成为国人立身处世之急, 消灭“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4]114和放弃天朝独尊的世界观念成为中国与域外文明进行对话和交融之前提, 如马克思所说的, “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开始与外界发生联系”[4]691。至此, 一些先进的中国思想先驱认识到自己国度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 意识到要使中国免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就需探求新出路, “必须睁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的长处和优点”[5]61。这种开放意识的萌芽, 为世界意识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体现了告别夜郎自大的现实要求。尽管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并没有真正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但已经为改变中国人的“自我中心”世界观念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3. 华夷一也:

世界意识确立的彰显。毛泽东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6]633近代中国,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 国人逐渐明了自己国度的情势, 逐步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渐渐地拥有了放眼全球的气魄和胸怀, “华夷一也”的世界意识逐步得以彰显。西学东渐带来了域外文明, 让“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4]276。西方文明的价值在近代中国得以淋漓展现, 国人为追求强盛, 避免受辱, 开始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中西文明之长短, 而不以“地下之人与我脚底相对, 疑其有倾倒”而自荣。因为近代的中国历史, 让国人深信世界上仍然有其他文明值得自己学习和效仿, 坚信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融入整个文明世界才能获得前进和发展, 就像恩格斯总结的那样:“伟大的阶级, 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 无论从哪方面的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7]432近代中国即是如此。

二、转变价值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价值导向上趋于“禁欲主义”, 崇尚隆推义务责任;在价值重心上突出纲常伦理, 坚持“家国同构”;在价值目标上立足为“圣王礼乐张本”。西学东渐后, 西方近代的价值观念以不同形式涌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价值观念, 为马克思主义的初期传播奠定新的价值判断。

1. 秉持礼教至上:

必须挣脱的桎梏。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和宗法制度, 反映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特征, 即如恩格斯所强调:“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8]435, 而无产阶级终将把个人的“道德”从阶级束缚下解放出来, 从而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开辟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 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念反对人的独立意念和锐意进取精神, 注重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顺从意识, 如孟德斯鸠所说:“中国人在青年时学习礼仪, 此后又把一生都用来实践礼仪。”[9]325黑格尔亦强调:“在中国人那里, 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这道德包含有臣对君的义务, 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间的义务。”[10]125在现实性上, 这种价值观念阻碍了异质文化在中国的有效传播。而西学东渐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价值理念, 改变了中国这种礼教至上的传统, 代之而来的则是现实人的正常需求和利益的满足, 马克思曾说:“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 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4]716这说明, 中国人如果不改变礼教至上的传统观念, 那么中国将被排斥在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 这样的一个帝国终将在与现代文明强国的对抗中死去。

2. 追求凡人幸福:

打破礼教至上的切入点。封建礼教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 而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和满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亦即追求凡人的幸福, 体现了人类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的价值追求。人类社会的共性是以凡人的幸福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社会, 康德认为:“获得幸福, 必然是每个有理性但却有限的存在者的要求, 因而也是他的欲求能力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定依据。”[11]30而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幸福的实现作为自己理论的实践目标, 所以强调“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2]7, 这一点与“西学”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契合性。西学东渐带来的价值理念, 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类文明的传递和扩散规律, 给封建晚期的中国带来了新鲜血液, 冲击着国人已经具有的先验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价值判断标准。当然, 凡人幸福的追求体现了近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转换, 成为打破礼教至上的切入点。

3. 以异派之长补本身之短:

价值观念转变的范式彰显。岌岌可危的封建晚期社会, 统治阶级已经感到“日之将夕, 悲风骤至” (《龚自珍全集·尊隐》) , 伴之而来的西学东渐让中国人开始接触泰西之学。西方的现代文明在中国的精英中引起强烈的回应。1631年, 徐光启提出“欲求超胜, 必先会通”的学习泰西之学价值观念, 史学家万斯同亦坚持“兼通中西之学而折其衷”融汇主张。此后, 林则徐等人率先起来“睁开眼睛看世界”, 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有力批判程朱理学。魏源也强调:“天地气运, 自西北而东南, 将中外一家”[13]71, 且秉持“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4]25的价值理念, 体现出折中调和的价值意蕴。鸦片战争之后,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体现出近代中国价值观念范式转换总趋势, 所以蔡元培先生说:“非徒输入欧化, 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 而必以科学方法, 揭国粹之真相。”[15]66这样看来, 东西价值观念本身各有彻底之觉悟, 如能“以异派之长补本身之短”, 则世界文明方能焕扬光彩, 凡人幸福的实现指日可待, 这也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合理逻辑理路。

马克主义在中国的有效传播以国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条件, “也是社会主义思潮之西学东渐的产物”[1]30。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实现必然要求异域文化的交融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伴随着西学东渐进程的不断推进、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 体现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礼教观念的日渐式微, 而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却日益彰显。

3.于马克思的名言 篇三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思想;马克思人学生态观;生态环境建设

一、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建议”共提出八点建议,在第二条建议“‘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主要目标,并在第五条建议“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中对“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并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要求,而这正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不难看出,今后五年绿色理念将成为发展的主基调。与以往相比,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无论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确定,还是各篇章内容的阐述,以及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篇章进行专门论述,都无一不体现出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十三五”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凸显了党和国家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决心,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建议,也体现了党和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的信心。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简述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旨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决定其人学研究的主题,即:揭露人的异化和实现人的解放,探寻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方式。这一主题的逻辑架构表现为: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马克思摒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首先承认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第一存在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人的肉体需要的存在。

马克思人学的生态观,正是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人学的生态观,是马克思在人的视角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时就首先确认了人的自然属性,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其后才是社会的人,因此提出了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三、基于马克思人学视角对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中,“绿色”理念既是我党对马克思人学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实践和创新。

马克思人学的生态观,提出了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制度发挥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工业文明将会带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直接原因,指出了生态恶化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结果,进而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构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难问题频发,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敲响了警钟。面对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矛盾也逐渐激化,这些矛盾和对立促使我国政府开始寻求解决之道。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并将其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十三五规划中,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绿色发展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计划的实行,将有效改善经济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获得和谐发展”的目标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OL].新华社,2015.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OL].新华社.2016.3.17.

[3]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经典名言 篇四

2、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3、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4、自由就在于遥把国家由一个站在社会之上的机关变为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

5、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

6、“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7、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8、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9、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0、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1、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名言

12、……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马克思名言

13、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马克思名言

14、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名言

15、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名言

16、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着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马克思名言

17、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名言

18、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名言

19、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名言

20、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名言

1、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名言

2、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马克思名言

3、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马克思名言

4、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马克思名言

5、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马克思名言

6、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名言

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名言

8、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名言

9、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名言

5.马克思学习名言 篇五

2.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3. 管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你们失去的是时间,得到的是整个未来。

4.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5.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6. 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的目的,不是正当的目的。

7. 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8.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时间便越多。

9.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10.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11.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12.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13.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14.……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15.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16.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7.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18.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19.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0. 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21.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22. 思考一切。

23.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24.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25.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26.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27.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28.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29.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6.马克思励志名言警句 篇六

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3、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4、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5、就我所知,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6、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处或那种方式调整生产。

7、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8、历史本身经常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就成为闹剧了。

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10、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11、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12、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

13、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14、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15、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16、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17、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18、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19、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20、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21、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2、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

23、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时间便越多。

24、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7.于马克思的名言 篇七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6-02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以及新时代条件下出现的宗教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开展状况亟需进一步探究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调查

1.教师疏于讲解引导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没有将宗教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也很少在教学中进行正面引导。具体表现为:第一,不想。教师潜意识地认为这些都是党政宣传等部门的职责,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范畴,没有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第二,不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会自动疏远教学中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即便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当中设有“党的宗教政策”一节,许多老师也基本上就是一带而过,至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中基本就没有阐述,就连《形势与政策》课程也是当社会出现突发性宗教事件时才会设个专题讲一讲,平时就没有列入教学计划。第三,不提。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遇到学生的突发提问或主动咨询时也是有意回避、不愿多提,经常是要么简单归于党的政策规定要么建议学生自己去网络查询要么直接转移话题,无法开解学生的内心疑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2.学生存在迷茫偏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宗教以及宗教问题知之甚少,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辨别宗教与邪教、区分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何物。但在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中玄幻、神怪、盗墓、占卜、星座、面相、八卦等各种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由于缺乏科学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他们大多都是在这些精神漩涡里随波逐流、茫然迷惑,即便有些大学生选择了一些宗教信仰也很难说清“为什么信、信什么、怎么信”等一系列问题,只是觉得“信了就信了,信与不信也没多大差别”。基于这种精神世界的认知缺失和迷茫,大学生群体一旦遇到与宗教相关的问题时往往存在着反差极大的两极化现象:要么是表现为无知所以无畏,不结合国际和国内局势对宗教问题的分析肆意评论,不考虑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对宗教事件的解决随意支招,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蛊惑通过网络制造反动舆论,影响社会稳定;要么是表现为无动于衷,认为那些问题跟自己的人生成长和生活现状没有关系,什么科学的宗教观点和理论更是没有一点用处,也没有一分兴趣。总之,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问题的表现或是空白化、或是娱乐化、或是茫乱化、或是偏激化,处于一种亟待整肃和引导的不良状态。

3.教学缺乏具体目标

首先,教什么?实践中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认为只是一句“宗教信仰自由”,别的就没什么了,所以在教学中也不知道应当如何选择、如何安排相关的宗教理论知识,无法突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教学重点。其次,怎么教?由于教学内容的欠缺和教育意识的淡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才能收效甚佳这一问题很少思考,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和打压模式来进行理论灌输,缺乏关于此方面的教学方法改进的动力和方向。最后,教会啥?也就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和实现什么样的能力培养目标。经常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宗教到底是想让学生们有宗教信仰呢还是不能信仰宗教呢?”“宗教信仰到底对不对呢?”等等,这就反映出老师们没有弄清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以及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是什么,不知道通过自己的教学需要教会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在教学中迷失了目标方向。

4.教育教学相互脱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高校校园的教育和宣传基本上体现为两种路径:一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与宗教相关的活动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宗教观教育的效果;二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和观点引导大学生宗教素质的养成。二者之间本应是相互配合的密切关系,但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们都开展了哪些与宗教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无法将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效联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作为宣传活动组织部门未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取得沟通联系,也无法提升教育活动的理论高度和教育深度,且毕竟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也直接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度和宣传力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的最终结果就是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而使理论部分得不到有效支撑,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

二、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之所以遭遇现实瓶颈,是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分不开的,具体包括:

1. 教育主体的认知

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宗教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之甚少,缺乏对宗教来源、本质、特点和作用等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选择了解不够,政治警惕性不高,没有意识到宗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深刻影响。

2.教育受体的心理

当下大学生在认知事物方面对于自认为于己无关的未知事物往往会无动于衷,不愿对事物形成科学认知,只是凭借自身的个人喜好和价值观念来判定事物的好坏,选择接受还是摒弃,且一旦形成认知,则会极力排斥其他思想认识的渗入,甚至面对过多的说教还会激发其内心的反叛情绪。

3.教学内容的设置

从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看,现有教材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和观点的内容非常有限,且仅有的这些内容也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去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信仰的立场、观点和基本理论,不能使大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现实中发生的宗教问题,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教学活动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各行其是,互不关联,重教育活动轻教学引导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模式极易给学生造成可有可无、急功近利的印象,破坏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平衡关系,难以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大打折扣。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只有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才能找到打破瓶颈制约的有效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5(5)

上一篇:手拉手(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下一篇:精选超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