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情况简介

2024-08-22

清华大学情况简介(共13篇)

1.清华大学情况简介 篇一

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情况简介 吉林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吉林大学计算机学科实力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在全国被批准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吉林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位居前列。

代表性人才如下:

卢琦:美国计算机高级科学家,获美国总统特别奖;

李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李光烨:美国SGI公司高级研究员;

宫雷光:美国IBM公司系统工程部高级研究员;

徐鹰:美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郑斯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学科教授;

周正芳: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教授;

包刚: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教授;

徐迎庆:微软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部门主任;

刘卓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王勇峰: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清华大学情况简介 篇二

随着医院各类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以及现今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全天候不间断运行, 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稳定持续地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准确完整, 成为每个医院信息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我院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简介如下。

1 HIS服务器做到双机热备

双机热备, 就是将中心服务器安装成互为备份的2台服务器, 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只有1台服务器运行。当其中运行的1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启动时, 另1台备份服务器会迅速地自动启动并运行 (一般为1 min~2 min左右) , 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院原有HIS服务器为IBM×3650, 数据直接保存在服务器本机硬盘上, 虽然通过SQL数据库做了定时多次备份, 但如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硬盘发生故障, 那么所有备份数据及正式数据库都将无法使用, 医院各项业务将遭受灾难性打击。所以, 经过调查研究, 以及咨询各级各类医院信息科人员后, 于2012年12月份正式启用了HIS系统的双机热备, 即同时配备了2台IBM×3850服务器及1台联想Suresas112存储, 2台服务器通过ROSE双机软件实现了双机热备, 时刻保持一主一辅状态。同时HIS数据不再储存在服务器本地硬盘, 而是储存于联想存储中, 避免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数据无法提取的现象。双机热备拓扑如图1所示。

2 存储的备份

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 人为的操作错误、软件缺陷、硬件故障、电脑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 均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从而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 必须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与备份, 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从而将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1]。

2013年2月, 我院PACS系统投入使用, 因为PACS系统数据主要为影像图片, 数据量大, 故PACS系统数据无法存储在服务器本机, 而是同HIS数据一起存放在联想存储器中。此时存储中的数据与备份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薄弱点, 一旦这台存储器发生故障, 我院HIS及PACS两大系统将面临瘫痪, 因此尽早解决存储数据的备份问题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由于我院HIS系统是基于Windows2003系统的SQL数据库, 而PACS系统是于基Linux系统的Oracle数据库, 要将这2个异构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难度很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减少系统运行维护的压力和维护支持队伍的投入, 所构建的系统必须具有易管理、易维护, 避免复杂的人工设置和配置, 并提供易用的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最后经过多方了解与咨询, 我院于2014年3月购买安装了1台爱数S1600存储器, 同时购买了2台爱数GX2000存储网关, 通过这2台存储网关, 将原有联想存储器与新购置爱数存储器相结合, 虚拟化为一个统一存储池。主存储作为生产存储节点, 备用存储作为容灾存储节点, 通过容灾网关做到主、备存储设备间高可用, 当生产节点某存储器物理故障, 或数据卷故障, GX2000能自动地将备用存储及对应数据卷激活, 将业务中断时间降到最低 (秒级) ;同时系统能将不同品牌存储设备进行有效兼容, 保障数据安全, 而且方便了今后扩展, 以后需要增加存储时, 不必再停机维护, 只需要在GX2000后再加1台存储, 通过存储网关虚拟化配置即可, 保障了业务的不间断性, 增强了存储的扩展性。存储备份拓扑见图2。

3 电力支持

机房电源是机房的重要基础设施, 电源故障会导致整个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统计, 全部电脑故障的45%是由于电源问题引起的。在中国, 大城市停电的次数平均每2个月1次, 中等城市平均每个月就有2次, 而小型城市或村镇平均每个月有4次之多。停电不仅会造成未保存数据的丢失, 而且很有可能会造成电脑硬件的故障。除此之外, 我国的电网系统还存在:雷击尖峰、浪涌、电压波动、脉冲干扰等9大电源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各医院机房都配备了不间断电源, 简称UPS。不间断电源 (UPS) 就是当停电时能够替代市电, 为电力设备提供紧急电源, 弥补发电机或其他紧急电源中断时间过长的缺点。不断电系统并不是停电时才会动作, 如遇到电压下降、尖波、电压突波、噪声干扰、高 (低) 电压瞬时, 足以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电力质量问题时, 不断电系统均会自动稳压滤除噪声, 提供给设备稳定且干净的电源环境[2]。

我院原有UPS 2台, 1台功率6 k W, 另1台3 k W, 2台UPS支持不同的机柜, 这次存储及存储网关的新增后, 原有UPS功率已不能负载新的设备。经过施工方工程师的计算, 直接更换为功率20 k W的1台3项电UPS, 停电后可负载机房所有设备工作40 min, 与我院停电后15 min内发电的机制相呼应, 达到了机房常年不断电的要求, 也保证了机房设备电源的稳定性。

4 温度及湿度支持

我们知道, 作为机房温度和湿度调控的重要设备———空调, 是每一间机房不可或缺的设备, 对保障机房正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我院由于机房面积小无法安装机房专用空调,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保障空调24 h不间断运行, 给机房提供一个温度、湿度恒定的环境, 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我们经过多方讨论, 认为在机房同时安装2台普通空调, 并将2台空调调至不同的温度, 即1台调至机房标准温度的最低温度, 另一台调到标准温度的最高温度, 这样既能使机房长期保持标准温度, 又能节约能耗, 保持一般情况下1台空调工作, 另1台处于待机装态, 一旦主空调发生故障, 备用空调能及时开启工作。

医院机房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心脏, 只有机房各类设备都稳定高效运转, 医院的信息化才能正常开展, 才能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平, 魏绍谦.基于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的构建[J].微计算机信息, 2012, 28 (5) :116-118.

3.韩国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篇三

一、整体规划

韩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包括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的运作、组织各级学校的足球联赛、派遣优秀青少年进行海外研修、开展足球特色项目等事宜,并非韩国教育部或文化体育观光部等政府部门牵头,而是由全国足球协会负责。韩国教育部在政策制定上不对学校足球做过多干预和指导,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足球提供支持。如和韩国职业足球联盟缔结协约,向学校提供训练资料和现场指导;联合蔚山市教育厅、首尔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出台了人性涵养体育课设计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

1.教育部与职业足球联盟签署协约支持校园足球

协约规定韩国职业足球联盟向学校提供幼儿及少年足球指导教材和视频资料作为小学足球教材。鼓励、支持足球运动员前往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学担任“一日名誉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足球指导。同时,为了普及足球文化,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小学生提供观看球赛的机会。双方希望借此契机,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足球指导,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

2.人性涵养体育课设计指导方案

该方案重点强调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人性涵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传统的体育课开设目的仅仅是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对各个体育项目有大致的理解。实际上,体育课的根本意义还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发扬体育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通过足球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直、坚韧、协作、包容等品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热情、有能力、博学的体育人,最终实现成功的体育教育。

二、韩国学校足球的养成体系

韩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较为完整。韩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小学足球队初中足球队 高中足球队一大学足球队的纵向培养体系。学校足球和职业足球形成了自然衔接,学校足球的稳定发展,保证了韩国足球人才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韩国中小学足球的目标是以培养足球兴趣、普及足球文化、扩大足球人口为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学业,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关怀精神,并且有缓解学校暴力等功效。高中和大学则是从后备人才中选拔培养高素质的足球人才。很多优秀的足球人才都是从高中或大学足球队直接进入职业足球队。下面以一所普通学校和一所足球特色学校为例,介绍韩国校园足球发展情况。

1.猪山小学

猪山小学是韩国一所普通小学,其足球开展情况具有普遍性。该校每天有两段“足球时间”:第一段是早晨上课前,组织学生在操场踢球,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但教师并不教授专业足球技巧,早晨踢球仅仅是学生强身健体的一个方式,培养兴趣爱好;第二段是放学后的“课后课”,每学期伊始,学校征求家长意见,依据学生选择课后课科目情况,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足球是深受家长和孩子喜欢的科目之一。该校学生每月缴纳约29美金的学费,即可在放学后享受足球时间并接受足球指导,而教师的工资则秉承“受益者承担”的原则由学生的缴费支付。

2.浦项制铁高中

浦项制铁高中是韩国一所著名高中,设有专门的体育部。该校足球队是韩国数一数二的校园足球队,曾获多次全韩冠军,并代表国家参加过国际比赛,成绩优异。足球队自1985年创建以来,为韩国足坛培养了多位著名球员。因此如果孩子希望发展足球特长,有成为专业球员的潜质,那么家长往往会在其升初中或高中时,将其送到这样的足球名校进行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培养。优秀的足球队员将有机会直接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

三、专业足球苗子的培养

1.校内培养

(1)开设体育重点班。为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梦想,2014年6月韩国教育部颁布《灵活发展学校体育试行方案》。根据该方案,对校内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给予重点支持,并从2014年起在全国高中开设体育重点班。上午上课,下午训练。设置学生运动员综合支援中心,为体育重点班的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心理辅导。

(2)文化课和足球训练两手抓。韩国十分重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明确要求学生应在保证正规学业的前提下接受运动训练,避免因训练导致的缺课。设定必修课成绩达标基准,保证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权利和义务;推出e-school项目,学生运动员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网络手段随时随地进行文化课学习。这种体育特长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同时进行,“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机制,让孩子们即使将来无法成为专业运动员也没有后顾之忧,家长也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踢足球。

(3)有较为完善的足球赛制。韩国学校足球竞赛分两种:一是周末足球联赛制度,二是假期中的锦标赛和杯赛。周末足球联赛从2009年起正式实行,分为四级举行:小学足球联赛、初中足球联赛、高中足球联赛、大学足球联赛。每年4到10月举行各级联赛的区域联赛,11月举行决赛即王中王赛。为保障学生的学习,韩国禁止在学期中举办足球比赛。较为完善的竞赛制度为青少年足球选手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锻炼机会,并成为选拔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4)职业足球队的支持。韩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选择了对应的校级足球队作为下属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并挑选优秀的足球苗子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重点培养。例如之前提到的浦项制铁高中足球队就是韩国十分著名的浦项制铁足球俱乐部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2.校外培养

除各级学校积极培养足球人才外,足协、俱乐部、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也在共同努力促进足球发展。

对于那些希望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孩子来说,除了在学校足球队中接受训练,他们还会在课外到“足球教室”(由退役球员或教练个人开办的足球人才培养基地,如车范根足球教室)、业余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足球爱好者团体等踢球。这些形式对扩大韩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和学校足球一起,为韩国职业足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后备人才。

为提高青少年足球基本技能,韩国足协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黄金年龄”(Golden Age)特色训练项目,接受对象为11到15岁的注册球员。主要针对韩国球员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设计,并结合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足球训练经验而成。每年在20个道、市选拔1500名优秀人才,进行每月两次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选拔其中优秀的600名青少年在全韩五大区域进行一年三次,每次三天两日的训练。最后优中选优,在这600名中再选拔240名作为精英后备军,在冬季和夏季分别进行五天四夜的集中训练。

4.二陈村发展蔬菜生产情况简介简介 篇四

二陈村简介

张集镇二陈村位于张集镇西部,104国道南,东临镇区,西接铜山棠张镇,与徐州新城区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农民素有蔬菜的种植习惯.全村辖6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拥有可耕地7960亩,人口4785人,种养殖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经济作物总面积达5500亩,其中设施蔬菜达4300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近年来,二陈村抓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契机,立足“强村富民奔小康”这个中心目标,集聚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设施蔬菜这一主导产业,立足发展扩规模,形成产业促增收,提档升级出亮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走出了一条以农富民,以菜兴村的产业化发展富民路子。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台柱子,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00元,其中来自蔬菜的收入占80%以上。

5.学校情况基本简介 篇五

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位于镇政府办公大楼东南处,距县城22公里。始建于1956年,2008年9月,我乡两校正式合并于此,成为一所民汉合校。现有教职工90人,21个教学班,学生850人。学校占地面积39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3655.27平方米。

依托喀拉达拉镇学区中心学校地理位置及现有资源、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设置了音乐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绘画室、手工制作室、国学室、微机室、劳动器材室8个功能室,利用现有的器材和设施及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操场、长廊、车棚等多个场地,鼓励现有在校专业教师12人参与辅导,开设了国画、水粉画、剪纸黏土制作、纸塑、电子琴、声乐、拉丁舞、舞蹈、播音主持、篮球、足球、摔跤、排球、健美操、花式篮球、花式跳绳、乒乓球,书法、诵读、劳动技术,电教等20余个活动项目。

学校把特色文化建设做为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突破口,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从细节抓起,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外部文化,扩大知识视野,营造出“一草一木皆育人,每时每刻皆育人”的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班级文化,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增强班级活力,凝聚班级向心力;建设办公室文化,提高教师精神追求,明确努力方向,美化办公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以规范制度促教学,提高管理上水平;建设学校礼仪文化,通过各种仪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建设学校文艺生活文化,丰富师生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学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

学校把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规范教师行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认真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照自己分管的工作,依据标准细则,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遵循教学规律,能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师敬业爱岗,学生积极向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品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全体师生正向着既定目标努力拼搏,不断前进,以创建县特色化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喀拉达拉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6.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篇六

**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2012年增加907.2元,增长9.5%。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 “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园区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亩,钢架大拱棚20座,高标准连体示范拱棚一座;1500平米育苗中心一座;年产5000立方米日光温室基质生产线一条。推广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21座,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12项。建成露地蔬菜膜下滴灌技术300亩;示范推广日光温室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日光温室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育苗中心功能,促其达产达标,育苗中心年繁育蔬菜种苗达到200万株。育苗中心繁育的优质种苗除满足本村日光温室种植户的需求外,可辐射服务周边其他乡镇温室种植户。通过引进耐寒高产蔬菜良种和错时错季、多茬种植模式,培育一批收入超6万元的高效示范棚,年经济收入可达到320万元。2013年园区投资60万元,修建占地5000平米的联栋拱棚一座,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

三、养殖小区情况。

2011年,该村抢抓县镇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整村土地流转后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采取“政策宣传引、外出观摩学、制定政策推、整合资源促”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扶持政策、分户饲养、自主经营”的模式,在村北部荒滩新建千头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77亩,计划总投资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按照规模养殖、人畜分离、生态环保的要求,分为生活区、养殖区、饲草区、晒粪场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完成修砌围墙480米,硬化主干道路200米,排污管道350米,化粪池150立方米,青贮窖2500立方米,堆粪场560平方米,养殖小区肉牛养殖可达1500头。养殖小区的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村种养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循环养殖,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促进全镇草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村肉牛养殖量达到1760头,出栏870头,羊养殖量2700只,出栏1150只,实现经济收入454.34万元。

四、人居环境改善情况。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大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投资70万元,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一处,配套完善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在此基础上,在文化健身广场东侧规划新建住宅小区一个,新建两层别墅式小康住宅14户,单栋面积142平米,并配套水电路及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功能齐全、服务群众的要求,对村委会进行装修改造,并配套图书室、信息室及对外服务的相关设施。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对村社主干道和文化健身广场进行绿化美化,在文化健身广场栽植榆叶梅、连翘30株,矮牵牛、万寿菊1800株,种植草坪1200平米;在四社、五社、七社栽植国槐共600棵、圆柏220棵,种植榆叶梅、迎春、丁香等灌木1000株,栽植各类花卉10000株,栽植葡萄苗木1000株,建成葡萄长廊1.3公里。全村完成危旧房改造329户,大力推广新能源,建成能源沼气农户265户,太阳能用户191户,太阳灶用户265户。

五、葡萄专业村建设情况。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我村在北部荒滩新开发平整土地1280亩,动员农户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葡萄面积累计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该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六、努力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以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技能培训和市场流通,构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7.遵义县近几年农机推广情况简介 篇七

近年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市场需求在逐渐扩大;农机服务产业化在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的扶助力度逐渐加大, 即市场需求、产业化服务、政府推动 (包括技术推广) 三大要素给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因此, 大量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成为当务之急。

几年来, 我县引进推广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有:

1. 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饲料揉搓机, 饲料成型机, 割草机。

2. 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油菜联合收割机, 多功能脱粒机。

3. 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联合收割机、割晒机。

4. 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高性能插秧机 (包括手扶式和乘座式) 。

5. 机械化耕作技术:手扶式耕作机械、悬挂式耕作机械、微耕机。

6.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联合收割机。

7. 机械化烘干技术:粮食烘干机。

8. 设施农业技术:大棚 (包括自动化调温和给水) 、机械化养殖设施。

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适合我县的各种作业机械主要有:

1.耕作机械

(1) 手扶式:四方——121、东风——121、东风——151、川龙——121、川龙——31、亚美科——121、亚美科——151

(2) 微耕机:合盛、嘉耕、智靖等

(3) 悬挂式:川龙——200悬挂旋耕机、犁;黄海金马, 纽合

2.插秧机械

(1) 手扶式:东洋、洋马、久保田、井关等

(2) 乘坐式:东洋、洋马、久保田、井关等

3.收获机械:

(1) 半喂入:洋马、久保田、井关

(2) 全喂入:碧浪 (现代农装) 、龙舟

4.饲料揉搓机:安达牌揉搓机等

5.机械化烘干机:三久低温粮食烘干机

全县现有的农机综合服务站、农机服务队多数属松散型管理, 机具属个人所有, 生产经营由服务组织统一调度, 承诺服务质量, 统一服务价格, 统一维修, 统一规划作业区, 避免了争田耕和有田无机耕、有机无田耕的现象, 解决了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维修难等问题, 提高了生产率, 增加了机手收入。春耕生产中的机耕价格:100-160元/亩, 人均纯收入每季1万元左右, 其中单日最高收入达1000多元;机收:120-150元/亩, 人均收入1万元/季以上, 跨区作业收入达2-3万元。江苏、安徽、广西等地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收入每台每年达十几万元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

二、存在的问题

1. 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受我县社会经济条件所限, 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农机具的价格偏高, 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 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 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 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偏低, 农民增产不增收, 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 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 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

一是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县各镇乡农机化发展参差不齐。部分乡镇地势相对平整, 耕地相对集中, 便于机械化作业, 机械化率相对较高, 其他地方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二是不同作物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 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一些, 而烟叶、蔬菜、茶叶、药材等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三是不同作业环节发展不平衡。就耕、种、收三大主要环节而言, 近年来耕作机械发展较快, 机械作业的覆盖面较大, 但播种和收获环节农业机械起步较晚, 发展较慢, 作业范围窄。

3.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我县以丘陵为主要地形, 田块小, 坡地多, 坝区少, 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以至农机具难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农机化发展速度自然较慢。近年来机耕道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新建了不少通村、通组路, 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运输问题, 但没有建设田间道路和路田过渡道路) , 农机具通行能力较差。

4.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连续实施, 农机拥有量增长迅速, 但大多数农机户缺乏经营农机的理念, 购置农业机械仅用于一家一户作业, 难以实现农机资源整合, 农机效益发挥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国家对购买农机实行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 要抓住机遇, 加大宣传力度, 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是增加投入, 加大扶持力度。农机化的发展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要切实重视农机化工作, 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 (例如烟草机械匹配资金, 蔬菜项目资金和其他捆绑资金, 比如农发资金等, 增加补贴额度, 鼓励农民购买) 。坚持国家投入为导向, 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投入为主体,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农机购置补贴拉动了农民对农机化的投入。例如补贴1千万, 农民就投入2千万, 合计就投入3千万) 。农业信贷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要广泛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 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广大农民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

三是加强基础实施建设。认真规划和切实开展机耕道建设, 建设供农业机械通行的田间道路和路田过渡道路。

四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现有10个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有农机户合作经营的, 有大户和销售商经营等。大力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 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扩大服务项目, 丰富服务内容, 拓宽服务范围, 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达到兴机富民的目的, 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五是促进规模经营, 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通过政府引导,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

8.清华大学情况简介 篇八

一、试验目的

1. 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的普遍适应性及可行技术模式。

2. 力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农作物单产平均增幅5%~8%;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0%~1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0.03%;节约成本20元/亩。

二、试验内容

1. 试验作物。春小麦和春油菜。

2. 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①留茬免耕播种模式为收获留茬→深松(3年1次)→药剂除草、灭虫→免耕播种→药剂除草、灭虫→田间管理→收获留茬。②带状免耕旋播模式为收获留茬→深松(3年1次)→药剂除草、灭虫→带状免耕旋播→药剂除草、灭虫→田间管理→收获留茬。

三、试验方法

1. 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区。设置保护性耕作田与当地传统的秋耕或春耕常规沟播田作对照,保护性耕作田块实行地表药剂除草,对照田采用人工除草,实地观测试验田技术指标。

2. 精选良种。脑山地区油菜选用的主要品种是“青杂3号”,小麦选用的主要品种是“互麦15号”;川水地区油菜选用的主要品种是“青杂2号”,小麦选用的主要品种是“互麦13号”。全部采用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作业机具选用2BFXY-6(5)型小麦硬茬播种机和2BFMS-5/10(6/12)型旋播机播种。

3. 科学施肥与播种。保护性耕作田春小麦作物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下种量为25.5千克/亩,播种深度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油菜作物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下种量为0.4千克/亩,播种深度2~3厘米,施肥深度6~8厘米。

4. 保护性耕作作业质量要求。

①留茬。留茬高度保持在15厘米以上,保证残茬能覆盖地表,残茬覆盖率保持≥30%。

②浅旋。浅旋深度保持在8厘米以内,根茬破碎长度控制在7~10厘米,残茬覆盖率保持在30%。

③免耕播种。施肥深度6~8厘米,小麦、青稞播种深度3~5厘米,油菜播种深度2~3厘米,作业无漏播、重播,播行直,地头整齐。作业完成后残茬覆盖率保持在30%以上。

④深松。松土25~30厘米深,确保深松一致,不准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⑤病虫草害防治。油菜作物在播种前、播种时分两次进行人工农药喷施和拌种。第一次,播种前用40%氟乐灵150克/亩对水15~30升喷洒土壤;第二次,播种时用5%甲拌磷1.5千克/亩拌种施入土壤。出苗后菌核病易发地区用25%多菌灵150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70克/亩,在花期喷雾防治。在现蕾期如有蚜虫、露尾茎象甲等虫害时,用4%乐果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小麦、青稞作物种植的土壤药剂处理:播种前用40%燕麦畏乳剂150~200克/亩进行机械喷施土壤表面,主要防治麦茎蜂、茎象甲、蚜虫、吸浆虫、野燕麦、阔叶杂草等虫害和草害,防治效果要求达到95%以上,基本做到无病虫草害。对鼠害严重地块采用毒饵诱杀,人工捕杀。

四、试验结果

1. 降低作业成本。传统的耕翻播种需4道作业工序,即秋翻埋茬→春耕→耙、耱→播种,而留茬免耕播种和带状免耕旋播只需1道工序,可节约生产成本30元/亩以上。项目区实施面积为2.61万亩,共节支78.3万元。

2.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传统方式耕整过的地表没有保护层,下雨时土壤吸水速度小于下雨的速度,使大量的水白白流失,缓坡地块还带走表土,造成水土流失。保护性耕作地表有留茬和秸秆,具有固土、阻止水径流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从而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采用的免耕沟播作业还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测定的结果来看,在作物的生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比传统方式提高土壤含水量0.02%~3.7%。

3. 增加土壤有机质。由于项目区处于高海拔(2800~3000米)的寒冷地区,虽然有机物分解比较缓慢,但从连续3年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地的测定结果看,有机质含量还是有所增加,在0~20厘米耕作层中的有机质比传统耕作增加0.0265%。

4. 提高地温。根据测定,广泛使用免耕沟播,沟内土壤耕层20厘米处地温提高2.1℃。免耕播种的油菜作物比平播(对照)早出苗3~5天,出苗率提高5.2%~8.5%。

5. 作物生长性状好。据5月份的测定,免耕播种的油菜作物比平播(对照)作物的根系增长0.6厘米,同时单株鲜重增加。

6. 增加产量。小麦千粒重,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的比传统耕作对照田的增加0.24克,增产16.3千克/亩;油菜角粒数,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的比传统耕作对照田的增加2.5粒,千粒重增加0.11~0.43克,平均增产14.26千克/亩。

9.文田镇情况简介 篇九

新化县文田镇毗邻4A级景区紫鹊界,历史悠久,紫鹊界秦人梯田就是以文田镇出土的秦代石器而命名的,是一座山区古镇。

一、概况

文田镇位于新化县西部,距县城41公里,从新化县炉观镇“四十八重水口入文田”。全镇国土总面积95平方公里,山林80000亩,耕地16694亩,其中梯田2万余亩,辖2个群工办,19个村1个社区,275个村民小组,2.5万人。文田镇地理环境复杂,地表起伏大,最高海拔1431.5米,最低海拔353米,境内资源丰富,古人云“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还拥有鬼斧神工石羊寨,古香古色建筑群,巧夺天工石雕术,气势磅礴梯田群,腾云驾雾火板岭,革命先驱人凤墓、宗族遗产罗氏祠、佛教圣地青牛寺等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新化县文田镇位于雪峰山脉东麓的石羊寨脚下,是一个小盆地,旧称水车茅田,是一个历史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一带生活。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南洋大臣和总理外交大臣魏午庄、“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辛亥元勋谭人凤等历史名人都曾驻足文田。文田镇现留存古建80多处,其中祠堂、祭室6处,庙宇8处,寺庙6处,牌坊3处,桥梁7座,茶亭17座,古宅院22处,古井10多口,古墓葬几十座。这些古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建筑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官庄大院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宅院,于清乾隆36年修建,黄龙湾院,于靖乾隆21年修建,贻芳院于清嘉庆4年修建,罗姓是这里的大姓,专门修有罗氏宗祠,建于清顺治2年,还有明朝修建的青牛寺,1920年,民国元勋谭人凤归葬茅田村。

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文田镇是一个典型的非煤矿山乡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文田镇的高岭土(俗称瓷土)储量丰富,保守估计原矿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铜钨矿、透晖石(石雕工艺用料)、金矿、玄武岩藏量丰富为储量丰富且为全县独有,其中铜钨矿、透晖石为全县仅有,另外还有锡、砷等矿藏。目前我镇杨家山工业园的铜钨矿资源已经处于全面开采状态,在经过数次整顿后正朝着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我镇存在悠久的石雕工艺传统,特有的石料在全国独一无二,百年不变色,千年不变形,产品繁多,形态各异,并在石雕艺术中融入古梅山传统艺术风格,在市场上深受欢迎,石羊村石羊寨正准备“用碑记录华夏文化,建造天下第一碑山。”。

10.村情况简介 篇十

村简介村位于镇方向,距离房山镇政府所在地公里,距离东海县城公里。全村总住户数户,总人口人。全村共有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亩,其中耕地面积亩,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全村工业以业为主。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元。村党支部共有名党员,分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村支部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名,分别是(注明职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成就有:年,村投资万元,完成了全村米道路任务,并进行了绿化,栽树株、。年,投资万元,完成了米排水沟建设工程,并安装路灯盏。年,投资万元对村委会大院进行建设,总体布局分为三大块。一是村委会综合办公大厅,总建筑面积㎡,共有以党员活动室为中心的各类活动室间。二是占地㎡的露天舞台建设,硬化场地面积㎡,同时安装篮球架及各类健身器材共计件。三是投资万元建设小游园,共栽植树株。近年来本村获得的荣誉有:。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厦门大学法学院简介 篇十一

1940年秋,原福建大学法学院划归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商学院中的经济系合并,组成厦门大学法学院,同时复办法律学系。1950年9月,厦门大学文学院、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1952年学校撤销学院建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法律学系再次停办。

1979年8月,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设立法学专业,法律学系再次复办。1984年12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联合办学,成立了政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1998年9月,政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归入人文学院。1999年4月,法学院成为具有管理实体性质的学院。

目前的法学院是2003年11月在法律学系的基础上组建的,原隶属于法学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归入公共事务学院。

自1979年厦门大学复办法学专业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厦门大学法学院已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后劲充足的学术梯队。全院现有法学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75%。近60%的教授和副教授有出国留学深造的经历。在师资队伍中,1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走学术建院之路,厦门大学法学院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等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与台港澳法研究”和“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研究”先后获准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厦门大学法学院立足于国际法及民商法等特色和优势学科,不断充实和提升其他后发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整个学科建设呈现出了有梯次的均衡发展态势。在2005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法学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办学实力在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五。

厦门大学法学院现设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7个教研室,此外还建立了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罗马法研究所、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成立了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和教学实验中心。厦门大学法学院定期连续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国际经济法学刊》(已入选CSSCI学术数据来源集刊)、《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及《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等。

12.清华大学情况简介 篇十二

日本心脏血压研究振兴会附属的神原纪念医院是国际上高水平的循环系统专科医院, 以新宿地区为中心开展了医疗活动, 又于2003年12月在府中市建成新医院。新医院共有病床320床, 建筑面积7194m2, 占地面积27437m2, 建筑采用钢骨免震结构, 地上6层, 其中能源控制中心在地上一层、地下一层。

医院楼内除病床外, 还有手术室、导管室、CCU、ICU、小儿ICU和心脏康复室等。该医院功能齐全, 机器配置先进, 医疗手术效率高、质量好;特别是循环器的救急患者可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为此, 在救急入口, 有升降机、手术室和康复病房系列等紧密、快速的配套设施, 以缩短从救急车到手术室的过程。

该医院将现代医疗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信息系统作为重点, 在院内LAN中采用了优质塑料光缆并和原有医院的光纤连接, 以便及时看到高质量的有关视频。在附近的能源楼内, 设有高压受电、变电装置和应对短时停电的钠硫电池、临时发电装置和蓄热式热源装置等, 以便保证医院的能源供应稳定。主要设备如下: (1) 热源系统:700m3水蓄热器×2台 (温度成层型) , 空调热源机为120HP空冷热泵冷风机7台, 温水加热器2台, 0.5t/h、1.2t/h蒸汽锅炉2台; (2) 钠硫电池:出力250kW (附有短期调节功能) , 容量1800kWh; (3) 备用发电机:出力1200kVA, 起动时间10s, 燃料罐2000L (A重油) ; (4) 受变电设备:受变电方式为交流3相3线2回路受电, 电压6600V。

2 神原纪念医院的电力供应系统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施的不断进步, 用于信息管理和图象传送的数据处理量不断增大, 对所供信息系统的电力设施也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该院为防止电力突然降压或波动, 采用了250kW钠硫电池, 给院内重要负荷提供质量高且稳定性好的电力, 同时还利用夜间低谷负荷下的低价电力充电, 保证负荷平稳化, 并降低电费。

为防止发生灾害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 采取了2回路受电, 并贮备3天备用发电用燃料, 以确保系统的电力可靠供应。另在各种设备的维修方面, 采取了总体统筹安排的方式, 以保证总体高效运行。

总之, 由于采取了钠硫电池系统和蓄热式空调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使环境负荷得以降低, 并有效利用了夜间低谷负荷下的低价电力, 除有利降低运行费用外, 并对躲峰填谷保持整个电网负荷平稳化作出贡献。

3 神原纪念医院在节能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

在新建医院之初即明确必须贯彻节能环保优先的方针。用高绝热玻璃制成的双层窗来防止阳光直射入阳台, 在屋顶种植花草以抑制热从屋顶进入楼内, 对空调运行时间长的病房采取了自由通风和节能兼顾的措施, 大楼中央采取了积极的采光措施, 以减少照明负荷。

对建筑物侧墙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热负荷, 楼内空间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采取了个别分散式和集中式合理组合的系统。集中式系统对各空调器和导管采取了高效配置, 热源采用了效率高的水蓄热式热泵系统, 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明显效果。

此外, 医院内的3个食堂均采用了电炊方式而取代其他燃料, 以改善医院环境。在医院大楼的地下室部分设置了雨水收集槽, 用以对日常的洗净水和散水收集贮存, 作为灾害时的备用水源。

4 蓄热式热泵系统的概要及实用效果

水蓄热式热泵系统采用空冷热泵冷风机, 共7台COP可达3以上的88kW机组组成了节能性高的系统, 日夜运行。为防止夜间运行时噪音对隔壁房间的影响, 设置了隔音墙。

能源楼地下设置有冷水专用槽700m3, 冷温水兼用槽700m3, 总计1400m3的水蓄热槽被设计成高效的温度成层型蓄热槽, 它兼作社区蓄水罐, 在灾害时还可承担供生活用水功能。

换热器、泵类等均在能源楼的一层配置, 和蓄热器的水平高度相当, 可节省取水、输送用能, 变频器控制亦有利于节电。为进一步使水蓄热式热泵系统更高效运行, 该医院采用了电力公司的“蓄热受托制度”, 由此, 机器可得到适当的维修管理, 并可据运行记录的分析结果实现最佳方式的运行。

总之, 和以热电联产联供为主的系统进行模拟对比的结果证明, 一次能源消耗可节约16%, CO2排放量可减少43%, 说明其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5 今后的打算

采用蓄热式热泵和钠硫电池的组合构成了节能环保和经济性俱优的能源供应系统。今后拟充分发挥钠硫电池可防止电压波动、二回路受电和作为备用电源的多种功能, 以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将对运行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以利更高效、经济运行。

13.干部个人情况简介 篇十三

.12——.02 临汾小榆乡政府工作;

2001.03——.03 城东办事处任组织干事;

2004.04——.12 栲栳镇政府任副镇长;

2008.12——.05 开张镇政府任镇长兼党委副书记;

2011.5——至今 开张镇政府任党委书记。

李海锋 开张镇镇长,党委副书记,男,1977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永济卿头人。

.08——2001.04 董村乡政府工作;

2001.04——2004.03 卿头镇政府工作;

2004.03——.02 张营镇政府任副镇长;

2009.02——2011.05 永济市团委任团市委书记;

2011.05——至今 开张镇政府任镇长兼党委副书记。

高改娥 开张镇人大主席,女,1962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永济蒲州人。

1984.05——.08 张营乡政府任妇联主席;

.08——1999.12 蒲州镇政府任纪委书记;

2001.01——2009.03 城北办事处任党委副书记;

2009.03——至今 开张镇政府任人大主席。

李行兵 开张镇党委副书记,男,1978年1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永济城东人。

1999.09——2009.02 张营镇政府任乡长助理、宣传委员、纪检副书记等职;

2009.02——2011.05 开张镇政府任纪委书记;

上一篇:职业生涯决策范文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共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