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2024-08-25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精选9篇)

1.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一

水岸新都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教研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一、本学期研究主要目标

1、依托我园课程特色,围绕主题发展目标及发展脉络,提供适宜而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个性化成长,探索适宜本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

2、加强对区域中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情况,分析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3、整理区域活动内容的相关资料。采取拍照、复印、文字说明和记录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区域活动的资料。

4、探索区域活动中家长资源的运用。开发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机会和空间,鼓励家长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二、研究内容:

1、研讨核心:

①区域场地划分是否合理?环境创设是否适宜?材料提供是否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并促进儿童进一步发展?

②以重点指导区为例的“区域观察记录表”和“区域材料投放表”的投放与使用,分析记录表格的价值取向。

2、开放班级与教师任务:

①每月大班年级组各一个班级提供观摩研讨现场,并详细提供与单元课程相关的重点指导区各1个游戏相关说明文字(名称、目标、材料准备、玩法)和照片,以丰富幼儿园单元课程中区域游戏部分的内容。

②记录观摩过程中大家对于班级游戏的建议并整理成电子稿供大家分享。

3、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试验法

三、研究主要方式

1、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互动、案例分析、外出参观等参与式培训,开展研究探讨活动。

2、以重点区域为突破点,探索资源科的建立,全面探讨活动中区域活动开展的特点。

四、研究要求

1、认真学习、领会区域活动的精神和理念,主动查找和学习有关区域活动的书籍及资料。

2、积极做好日常实践和承担观摩活动的任务,及时收集、整理和总结经验,强调活动的实效性。

3、珍惜培训机会,按时参加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五、活动实施安排:

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共四次,时间为每月一次,总指导:李翊,具体负责:大班组老师,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地点

2013年

1、大班区域游戏开放。(具体开放班级有大A大班组老师 开放游戏3月 班、大B班、大C班、大大班)

2、互动交流:①开放班级介绍本班游戏创设想法、特色及活动情况。②研讨:a、点评。(各年龄班年级组长跨班级点评)b、组员自由讨论。C、李园长反馈区游戏研究组的意见。

2013年

1、区域游戏开放。大班组老师 4月

观摩重点:①区域场地划分是否合理?②游戏环境创设是否适宜?③材料提供是否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并具有促进作用?

2、互动交流:①开放班级介绍本班游戏设置特征及实施情况。②研讨:a、点评。(各年龄班年级组长跨班级点评)b、讨论本次游戏的创新点及需今后关注的地方。

3、确定下次游戏开放班级及观摩重点。

2013年

1、区域游戏开放。(以重点指导区为主)大班组老师 5月

观摩重点:①区域记录表的投放与使用。②记录表格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设计初衷、表格记录、数据整理与展示来进行判断)

各班班级

开放游戏

各班班级

开放游戏

各班班级

2、互动交流:①开放班级针对观摩重点介绍本班游戏创想特色及实施情况。②研讨:a、点评。(各年龄班年级组长跨班级点评)b、组员自由讨论。

3、确定下次游戏开放班级及观摩重点。

4、布置下次活动时游戏开放班级及教研组组员要准备上交的材料。

2013年

1、区域游戏开放。(以重点指导区为主)大班组老师6月

观摩重点:①美工活动的内容与单元课程的融合情况。②体现班级与年龄阶段的特点情况。③美工范例呈现方式是否多样化与合理化?

2、互动交流:①开放班级针对观摩重点介绍本班游戏特色及实施情况。②研讨:a、点评。(各年龄班年级组长跨班级点评)b、组员自由讨论。

3、收集材料为学期汇报作准备。

4、互动交流:了解组员本学期参加研究的感受与收获,确立下学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开放游戏

各班班级

2.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二

一、设定区域游戏中的目标和内容

(一) 设定区域游戏中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指引。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开展科学活动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设定活动的目标, 而且还要结合时代的特征, 明确各个阶段的分目标。教师在对科学活动目标进行设定时, 首先, 把目标作为整个科学活动的出发点, 确保设计活动内容围绕着活动目标进行;第二, 不同阶段的分目标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不可好高骛远, 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增加幼儿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度。

(二) 精心选择区域游戏内容

在选活动内容的时候, 坚持从活动目标出发和以学生文本的理念, 不可随意设定活动内容。在设定内容时, 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 让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 而且内容要丰富充实, 具有趣味性,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磁铁的吸引力、水的浮力等等。

二、建立轻松自由的区域游戏环境

轻松、自由的活动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游戏就是幼儿园利用平时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所搭建的一种游戏平台, 幼儿可以在这平台中去学习科学知识, 获得科学经验以及科学技能, 所以平台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幼儿在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幼儿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结合幼儿生活及其周边自然社会环境去营造活动的氛围和环境。另外, 除了外在环境和氛围以外, 教师还要在语言上, 给予轻松、自由的环境, 让幼儿之间充分的进行表达和交流, 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要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在科学活动的获得, 从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 真正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三、科学投放区域游戏材料

科学的活动材料有助于完成科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游戏科学活动时, 材料选取得当可以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学习的效率, 材料应贴近生活、安全可靠, 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在贴近生活方面, 材料的来源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贴近, 可以利用废弃物制作作品, 例如衣架、各种纸张等, 要打破传统的材料局限, 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让材料贴近生活;在安全方面, 材料的选择要做到无毒、无味, 在利用制作之间要进行清洁消毒, 防止意外的发生;在层次性方面, 要允许从简单到深层次的探索, 由于幼儿自身的差异, 不需要一个步调, 可以同时开展相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实验, 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思考;在针对性方面, 由于幼儿年龄段、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需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让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去探索和追求科学。

四、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渗透策略

(一) 开始阶段:明确任务和目标

在活动开始阶段, 教师要明确给幼儿提出任务和目标, 进而引起幼儿的关注。任务目标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告知, 例如我们制作的风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转起来?。在科学活动开始的时候, 把任务和目标引出更有利整个科学活动的开展。

(二) 活动阶段:激发幼儿探求

科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效果就是让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共同交流, 并在此过程中, 教师加以引导和辅助, 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思路, 确定前进的方向。

(三) 结束阶段:总结活动经验

科学活动结束以后, 教师要引领和指导幼儿总结活动中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教训, 做到相互分享, 相互交流。在总结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语言描述、过程重现演示、优秀作品展示以及经验分享等方法, 全方位的把科学活动的结果展现给幼儿, 让其从中得到锻炼并获得成长, 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玲丽.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探索[J].赤子 (上中旬) , 2015 (5) :169.

[2]李凯歌.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11) :345.

3.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对策研究 篇三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好处

1.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这种游戏可以通过对各个幼儿性格、认知的了解来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并且不停地为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在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活动中,幼儿们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脑、手、眼的配合,在实践中增强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发挥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2.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不仅只对幼儿有帮助,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举行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才能充分地了解到“幼儿才是发展的主体”。增强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了解,能够及时给予幼儿更好地关注度,更加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能主动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主动交流的条件和机会,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自主交流来获取经验的需要。通过开放式区域游戏活动,教师达成共识:“要把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还给幼儿,真正让幼儿的语言在不断的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

二、如何把区域游戏活动应用到课堂中

1.把游戏带入课堂,让课堂动起来。在课堂上,努力用学生喜欢的神态、语言、语气、动作、方式进行授课,使得自己更具有亲和力。适时地加入一些幼儿们所喜欢的区域性开放小游戏,比如说:捉老鼠。

传统玩法教师和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做“老鼠笼”,3~5名幼儿站在大圆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扮演“老鼠”的幼儿则在“老鼠笼”四周钻进钻出。当念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的幼儿立即放下手,同时蹲下。在“老鼠笼”内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表演节目,然后站在大圆圈上做“老鼠笼”。游戏继续进行,直到“老鼠”全部被捉住再调换部分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创新玩法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扮演“老鼠”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按顺时针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也可以放置沙包当“粮食”,规定“老鼠”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包当“粮食”,并把取出后的“粮食”放在旁边的“粮食”筐里。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幼儿钻、跑及躲闪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大肌肉群,又能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的意识。在欢乐中自己发现学习的奥秘。

2.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儿童教育。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程度,是幼儿们接触世界、认识世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早教工作人员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比如说在进行蜈蚣竞走小游戏时,需要全体幼儿分别站成三排,扮成三条蜈蚣后,在起点的地方蹲下。下一个幼儿两手抱紧前边的幼儿腰的位置,做好出发的准备。教师发出口令后,各组幼儿齐喊“一二、一二……”全组幼儿统一协调的走,注意左右脚的协调性。当最后一名幼儿到达终点时,拿起红旗全组即可站起。以最先拿到红旗的队为胜利。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专业意识,积极组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们完成游戏,收获快乐,保护幼儿们的安全问题。另外,我们应该寻求制度上的监督,国家制度也应该提高幼儿教师的就业考核标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进行不定期的量化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幼儿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积极引导他们认识世界,为幼儿的未来负责。

4.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四

推荐理由: 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塑料、拼插玩具,更使他们爱不释手。这些玩具具有色彩鲜明、拼插方便、结构灵活多变、卫生等特点。它们在发展幼儿感知觉、操作技能、创造力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是体现幼儿自由意志的活动,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游戏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的认知表现,互助的同伴交往,自发的动作练习,这就是游戏的价值所在。

正文: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建构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护作品、主动整理等习惯的强化。教师如果重视游戏指导的过程目标,就会在游戏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强化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

一、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是幼儿使用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而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材料突破了仅用结构材料的范围,它可以是废旧材料,橡皮泥、一次性餐具等。这样幼儿建构的范围就能越来越广。在指导建构性游戏中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主题的生成来自幼儿。

主题的来源一反过去老师制订,幼儿模仿的过程,它主要是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老师是独具慧眼,找出其中的亮点,加以指导,如未来的公园、城市新面貌、汽车博览会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建构欲望。

2、游戏准备,师生共同合作。

主题生成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素材,可外出参观,观察实体,可翻阅各种书籍、资料,可布置各种板报、展览,开拓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的印象,建构事物在幼儿脑中的新结构,老师是良好的合作伙伴。

3、游戏过程,幼儿自选材料,进行主动建构。

经过充分的游戏准备后,幼儿自选材料建构自己脑中的事物,他们通过同伙伴合作、互相讨论自己建构。老师在幼儿游戏中,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当幼儿良好的意愿屡试屡败决定放弃前,老师才能进行隐性的指导,帮助幼儿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4、游戏结束,师生共同欣赏孩子的创造。

每次建构游戏结束,老师必须和孩子一起认真倾听每组幼儿的建构想法、思路,欣赏每一件物品,对有异议的地方,展开讨论,如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不要拆去已有的作品,让它进行展示,以备下次之需。

二、结构游戏的指导

1、向幼儿介绍新玩具。当幼儿初次接触一种插塑玩具时,应向他们介绍这种玩具的名称、颜色、形状和 用途,并讲解、示范这种玩具的拼插方法,使他们掌握进行游戏的基本技巧。如,教给插长、围合、加高、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等技巧。大千世界的物体虽然千姿百态,但究其结构,它们的主体和主要部分都是由一些几何图形和几何形体组合而成(有一些是变形的几何形体)。所以,应指导幼儿练习掌握一些几何图形和形体的拼插方法。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为给以后创造物象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可拼插一些较形象、较精致的物象,引导幼儿欣赏,以激发他们用这种玩具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多观察。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使他们头脑中储存丰富的具体表象,并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表象来进行思维创造。具体指导幼儿观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师可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物体和建筑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在观察时,教师必须注意用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对物体各部位形状及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完整的印象,并能概括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房子时,教师应有顺序的引导他们观察房顶的颜色,墙壁的颜色,门和窗户的位置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这几部分的整体结构,最后概括出房子的基本特征。

(2)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通过观察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的印象,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并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出来。如,实物有桌子、椅子、缸子、桶等。图片有飞机、火箭、卫星以及各种动物。

(3)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可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性的观察,比较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猫和兔子都是动物,都有头、身体、四肢、尾巴。但它们的形状、皮毛的颜色和走路的姿势不同。用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加深幼儿对同类物体共性的掌握,又能区别出它们的个性特点,从而加深了幼儿对各种物体的完整的印象。

3、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配合启发性和游戏性语言,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游戏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并根据不同的幼儿和游戏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具体指导方法如下:

(1)对初次进行游戏的幼儿,教师可采用分别示范的方法,配合游戏性语言,让他们模仿,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游戏的兴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某一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使幼儿能有目的、有顺序地去构成某一物象。如,教师出示卡车玩具或图片,和幼儿一起分析卡车的结构:车头、车厢、车轮等主要部件,车头是梯形,车厢是长方形,车轮是圆形。指导幼儿先分别完成汽车各部件,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即形成汽车的完整形象。

(3)当幼儿掌握了拼插各种几何图形的方法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想象出这个几何形体像哪个物体或像哪个物体的哪一部分。指导幼儿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去完成某一物体。如,幼儿先想象出圆形象太阳、蛋糕、茶壶等,然后,指导幼儿给圆形加上光芒、蜡烛、壶嘴和壶把儿,构建出太阳、蛋糕、茶壶的形象。

(4)教师可指导幼儿进一步地观察,并向三维发展,把平面的物象进一步拼插成立体物象。如,幼儿拼插的电视机是平面的,教师可启发他们再插一个相同的平面电视机,用长短相同的直线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立体电视机。

(5)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年龄较小的幼儿开始游戏时并不知道自己要插什么,只是对游戏的过程感兴趣。他们常常无目的地摆弄着玩具,看到哪里有空就往哪里插,自发地改变着物体的形状。当改变了的形状正巧比较符合幼儿头脑中的某种表象时,幼儿才能把它想象成某种物体。但如果改变着的物象和头脑中的表象长时间不能符合时,幼儿就会产生疲劳,游戏的兴趣也就会消失。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a)教师可及时根据幼儿手中半成品的形象,给结构物取名称,以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并指出结构物和实物形象的差距。指导幼儿使手中结构物为形象完美。(b)当幼儿手中的结构物不能和现实物体联系起来时,教师可启发他们多插几个同样的结构物,向左、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二方连续图案或向四周发展成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使幼儿了解各种图案的结构,丰富幼儿游戏的经验。(c)当幼儿手中的结构物不能和现实物体联系起来时,也可要求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结构物,再插一个不同的结构物,然后和这个结构物组合在一起,或把同伴之间的结构物组合起来,再观察它的形状,取名和确定主题,继续发展游戏。(d)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插的半成品,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可提供给原幼儿或其他幼儿,使他们完成得更好。(6)当幼儿创造出一种物象后,教师应及时启发他们再创造一个和这种物体有关系的物象,以确定和激发幼儿再一次创作的主题和欲望。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而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这一特点在游戏中也反映得特别突出。如,幼儿在观察花篮时,只注意花篮的花,而忽视了花篮,他们把插成的小花连在一起说是花篮。这时,教师可及时提醒幼儿再拼插出一个篮子和花组成一个完整的花篮。另外,任何一种物体都有它自己的本质属性,但又和其它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当幼儿拼插出一个娃娃时,教师可及时启发他们插出和娃娃有关的房子、小床、桌子、椅子、锅、碗、小车等,最后,逐渐发展到创造出娃娃活动的环境,并进行有主题的游戏活动。

(7)教师在幼儿掌握了同一类物体的基本结构后,可启发他们用“变一变”的方式进行多种活动。如,在幼儿掌握了拼插人物的基本结构后,启发他们插出跳绳、做操、提水等不同动态的人物。

(8)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玩具来解决问题,进行创造。问题往往是引发人们思维的导火索,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所以,教师可结合游戏开展情况,向幼儿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经过思考能够解决的,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教师可提出:“小红想到上海去玩,小朋友想一想小红怎样才能到达上海呢?”幼儿定会回答:“坐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这时,可请幼儿用玩具构造这些交通工具帮助小红去上海。

(9)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构造的能力后,教师可带领他们有目的地外出参观某建筑物或场所,指导他们建造一些简单的、带有主题性的造型物体。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公园。首先,观察公园里有什么(有亭子、小桥、玩具、树木等)。然后,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结构。最后,整体观察这些物体在公园内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回来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布置公园的景色:

(a)教师安排、布置好公园的场地,分配幼儿拼插出公园里的各种物象。教师用提问的口吻帮助幼儿较为合理的布置出公园的景色。

(b)可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教师提供场地,指导他们分工合作,构造出公园的模型。

(10)当结构游戏开展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用结构材料,建造一个角色游戏的环境,并引导幼儿进入这一环境的特定角色,进行有主题的游戏活动。当游戏中需要某种游戏工具时,可及时启发幼儿用结构材料去创造这种工具,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困难,以便使游戏向高潮发展。

三、游戏过程中和结束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的指导:

1、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如,爱护玩具和建筑成果,以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优良品德。

2、要注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表现物体特征和细节,能够整齐、匀称、美观地进行构建,较好地构思游戏情节,在游戏中学会分工合作。

3、还应准备其它结构材料和一些辅助材料,一物多用的成品、半成品、废品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独立构思,创造性地运用。

4、把好的作品提供给幼儿欣赏,还可把幼儿的作品整理安排成一个有主题的情景,供幼儿观摩,以促进整体结构水平的提高。

5、进行讲评活动时,表扬那些在游戏中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如,能克服困难,爱护玩具,创造性强的幼儿,尤其要注意鼓励有点滴进步的幼儿。

6、有时也可给幼儿宣布下次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布置观察任务。

7、鼓励幼儿用自己创造的物象进行游戏,使他们进一步享受结构游戏的乐趣。

5.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五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洪泽县朱坝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提出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区域活 动中玩具投放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玩具的使用效率不 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等。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为数不少,有“自制玩具 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 自制玩具研究”,有“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究》,立足“自制玩具”,注重“有效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农村乡土材 料和废弃物品比较丰富而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相对缺乏的实际,以“益智、怡情、养德”为目标,着力“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

研究目的

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挖掘和开发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促进完善设施,提高保教质量,有效提高自制玩具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率,提炼办园特 色,提升办园品位,充分发挥江苏省优质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核心概念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本课题研究中的“自制玩具”,就是利用 我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一些适合幼儿的玩具。“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有趣、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丰富幼儿探索的空间;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让游戏更有目的性;能适时有效地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研究措施

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我们每周安排2—3节特色活动课,保证特色活动的时间;始终引导教师和幼儿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适时组织大家共同制作玩具和手工作品;并按 不同的年龄层次投放到各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研究中 我们坚持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加强指导,强化组织;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具体的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首先是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为了克服活动室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充分拓展可用空间,如可以将走廊、午睡室、过道甚至平台等都利用起来。有的班级将幼儿 园运动区设置在走廊上;有的班级则将小医院放在过道,把幼儿放衣服的橱柜也创设进区域,作为小医院的药柜或者挂号收费窗口。除了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区域的动静分开。如将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等静的区域安排在一起,与幼儿园、菜场、运动区等闹的区域分开。可以利用塑料展板、大的废旧硬纸板或者请幼儿自己拼搭积木围墙将各个活动区域隔开。同时,教师应做好各个区域的环境创设,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一些社会性活动区域,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注重真实性,如理发店,可模拟真实的理发店,创设有水龙头、洗头盆、镜子、梳妆台、烫发机等;如小医院课创设挂号、收费窗口,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等,为幼儿营造相对真实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首先获得一种认同感。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区域为幼 儿创设了《福娃超市》、《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分享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班级活动区里,我们为了使幼儿能熟练的掌握常用的学习工具、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使用的技能,我们有意识的将这些工具、材料投放于活动区域中,便于幼儿探索使用,提高幼儿相应的技能。如:中班年级组以手工活动为突破口,为幼儿创设了《种子粘贴》、《树叶造型》、《插花坊》、《蔬菜造型》等等,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动手剪、折、贴的技能,也了解了身边常见蔬菜的特征,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及树叶颜色、形状各异的特征变化。

二、多种形式鼓励教师自制玩具。

1.岗位练兵促进教师自制玩具。制作玩具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长期以来,我园将自制玩教具作为教师岗位大练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自制玩教具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们坚持利用当地资源和各种废旧物品,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精 心设计和自制各种类型的玩具、教具、学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操作材料,美化了幼儿园环境,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且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我园教师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玩教具,多次在市、县级的展评活动中获奖。

2.开展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为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园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如:易拉罐瓶、卷筒纸心、废旧泡沫板、废旧纸盒、皮鞋盒、矿泉水瓶、布条、竹筒、纸箱、旧报纸、一次性纸杯、塑料制品、汽水瓶、吸管、空药瓶等。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专题培训,在全园举办“教师制作玩教具展评”、“教师小制作比赛”、“区域游戏评比”等活动,上周我园举行了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评比,师幼共同努力,创作出大量的区域游戏玩具,并且人人发挥能动性,设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大(4)班的老师们设想的“编织坊”、“钓鱼岛”让孩子们玩的兴致非常浓厚。正是了开展多种活动促使我园教师自制玩具蔚然成风。

3.联系实际引导教师自制玩具。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淮安洪泽是我们的家乡,我园坐落在洪泽湖东岸,美丽的水乡物产丰富,用来制作玩具的材料更是体现水乡的特色,所以我们鼓励教师用粘土、芦苇、稻草、破渔网等为材料进行制作玩具,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有以洪泽湖水文化为主题,用螃 蟹壳、甲鱼壳、河蚌壳、田螺等为材料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区域玩具,有的老师把甲鱼壳制作成京剧脸谱,然后 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着色,还有的班级把田螺壳染上各 种颜色,当成计数器。这样一来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 力和游戏兴趣,更有助于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三、立足幼儿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

1.投放自制玩具注意针对性。我们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入手,利用自制的玩具设置了开放的、综合的活动区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此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体能的训练及智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环境氛围。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力有强弱之分,活动方式也有不同的偏好,我们精心设计了各室的区、角,最大可能地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具,并且适时投放到不同的区域里。如小班的区域游戏多以娃娃家为主,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是布娃娃、床、凳子啊等简单的居家设备;而大班的孩子对娃娃家的要求不仅有角色还要有情节,这样投放的娃娃 家材料就要更丰富。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用废旧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半成品玩教具:大班“可爱的小人”制作活动中,造型材料是“铁丝”,教师示范了小人的制作方法,然后给幼儿留出了不同肢体动作创作的空间,幼儿创作出了滑雪小人、机器人、奥特曼战士等。小班、中班可以投放一些编织一半的玩具,让幼儿自己完成编织。这样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

四、力求家园配合进行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现成的教玩具,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 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并非指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芦苇杆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竽头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泥巴做出汤丸、大炮、坦克等; 稻草做出草人、草飞机、蜻蜓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 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 “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我们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家园同乐亲子活动,让家长和社会成员成为幼儿利用玩具进行游戏的指导老师,让家长陪伴 孩子共同活动。这次的家园互动中我们就安排大(3)班的家长制作玩具比赛,家长们非常积极的配合了我们的 活动,他们制作了风车、铁环、小推车等各种玩具。

研究成效

一、素质教育得到实施。

1.《纲要》精神得到贯彻。通过研究,促进了幼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并把《纲要》中先进的教育思想自觉的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发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园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保教老师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更新游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点燃了幼儿的创造火花,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开放、多项选择、供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保护天性,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2.游戏活动精彩纷呈。在研究中,大家认识到利用材料、器械、道具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愉快情绪、满足幼儿活动愿望、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保教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制玩具,开 展各种体育游戏和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钻山洞”“小兔拔萝卜”“看谁投得准”“赛车” “碰碰车” “开火车”“跨栏”“三节棍”“彩色障碍跑”“曲棍球比赛”“走五彩迷宫”“翻筋斗”等体育游戏,有效地帮助幼儿练习了走、跑、跳、跨跳、四肢着地钻、爬,挥臂投掷、臂力、手、眼协调及平衡等诸多能力。几年来,我们利用废旧物品先后制作的体育活动器械500多种,开展体育游戏达30多种。使幼儿身体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3.自制玩具丰富多彩。在课题研究中,许多班级能就地取材,例如,小(1)班利用稻草,制作出一系列“百变稻草”教玩具;大(2)班 “娃娃超市”中,大部分 商品是泥制品;中(3)班在干净的废旧轮胎上涂上漂亮的颜色,装上小小万向轮、结实牢固的绳子,就成为多 功能的“车”; 一些班级把废旧摩托车纸箱、家用电器 纸箱、食品箱、奶箱、鞋盒等进行简易加工,成为小朋友的“快乐小车厢”“小小坦克兵”“大足小足走”等游戏道具;一些老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的报纸、各 种纸箱、纸盒、牛奶罐、挂历纸、蛋糕盒、布袋、海面 条、饮料瓶等材料共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彩球、纸棍、车辆、坦克、飞镖、飞碟、火箭、降落伞、篮球网、拉 力器、举重器、摸高器、砣螺、障碍栏、梅花桩、彩绳、多变飞接器、高跷、跑马套、推车、风车等多种教玩具------这些自制玩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仅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而且具有多种功能,可操 作性很强。

二、教师潜能得到发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们能就地取材挖掘游戏素材,并进行巧妙构思,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的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安全适用的玩具,充分反映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展示了幼教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神风貌。她们利用科学原理制作出各种成品、半成品的玩具,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她们在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时,能注意与相应时期主题教育的内容相融合,相渗透,使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并将某些适合个别化教育 的内容放在区域中进行,提升了游戏活动的内涵。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三、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办园特色不断得到彰显。2010年,在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中,我园的办园特色受到省专家组的一 致好评,特别是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这一活动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江苏教育电视台、教师 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给予相关报道。

存在问题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在自制玩具和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客观地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缺乏目标性。在活动过程中,有的老 师因为怕麻烦,没能尽心地准备,随便在各个区域投放 点材料,这样活动缺乏目的性,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育观念上依然存在重集中活动轻区域活动的倾向。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认为,集中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集中活动无论在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

3.在教育实践上缺乏研讨。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研讨区域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集中活动,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用于研讨区域活动的次数很少。4.耐用性等欠缺。纵观我们师生自制的玩具,我们感觉科学区玩具的种类、数量不足;有的玩具华而不实,不能反复使用,小朋友玩过一、二次,就面目全非,耐用性较差。

今后研究设想:

1.以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为契机,把“运用自制玩具 开展游戏活动”研究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之一,长抓 不懈,为我园的示范性活动及交流搭建平台。

2.在活动中加强组织和指导,对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加强指导,设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游戏,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参与游戏,介入游戏中。

3.要对师生自制玩具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加强培训和指导。材料要选择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废旧物品; 制作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出科学性。

6.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篇六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业务园长

江苏省幼儿教育特级教师冯鑫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存在问题

◆小学化倾向较为明显。重知识传授,轻游戏;重上课,轻活动。

◆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

◆区角游戏活动质量不高。

三、概念阐释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四、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五、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投放材料见图“快乐涂鸦天地”)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角色游戏的指导: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人吃药等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4)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例:超市与加工厂。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例:“肯得鸡”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适时地介入游戏,控制游戏节奏,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六、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2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七、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

在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楼道、走廊、过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设置公共游戏区,打造富有童趣的、充满教育的、立体的、丰富的园内环境。

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各班级可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活动区角环境,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表现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一)区角标志的选材与制作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席子装饰串接而成,经济、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挂历纸和包装盒制作悬挂形成,方法简单,制作简便。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藤筐悬挂制成,经济实用、稚拙可爱。

本区域标志利用硬质包装盒剪制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蛋糕盒、旧席子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本游戏区标志利用旧席子、挂历纸棒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旧车圈、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夹放、更换方便,美观醒目。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绿纱制作悬挂而成,经济实用、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月饼盒、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扇子涂色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竹竿、麻绳、蚕蛹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质朴。

本区域标志利用蚕蛹装饰制作系挂到栏杆上,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衣架、小药瓶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该游戏区选择标志板块,巧妙利用旧水彩笔笔身做成小插筒,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放在接送卡袋中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小棒插入今天想玩的游戏区笔筒内,该区域插齐后表明该游戏区域人已满。设计巧妙,方便实用。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附图片)

3、注重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4、注重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例:图书区。

7.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七

一、忽视区域设置规划与布局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常见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 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区域空间上,既要考虑动静分开,也要关注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还要照顾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区域活动中,既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能让幼儿专注于某一活动。 但是,很多农村幼儿园受教师能力及房屋的限制, 设置游戏区域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公共区域缺乏整体规划,氛围营造与区角内容缺乏关联,显得杂、乱,模仿、摆设现象普遍;班级游戏空间狭小,区角内容单一,忽视区域活动的多功能性, 不能兼顾多个领域,多为借鉴他人的“拼凑品”,没有实用价值。 如,阅读区好操作,就班班设立,一味盲从,不能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不注重氛围营造;美工区里都是绘画,内容安排单一,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创意。 试想,没有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与设置,哪来生动、有趣、 高效的幼儿区域游戏呢?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幼儿园应当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走廊、拐角、平台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互动开放的公共游戏区。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遵循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教师的经验、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开展分楼层创设区域评比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如,可以在小班集中的楼层,设置“娃娃家”系列区域———娃娃生活间、娃娃梳妆室、娃娃诊所、娃娃器械区、娃娃搭建区、娃娃钓鱼台、娃娃电话吧、娃娃美发屋、娃娃创意坊 (美工区 )、娃娃故事屋 、娃娃水果店 、娃娃餐厅等系列性区角。 这样既有整体感又可以展现多样化,还可以形成氛围浓厚的特色化区域。

二、忽视区域材料投放与补充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主要问题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物化于活动区环境和操作材料中。 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载体,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物质支柱。 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 然而,很多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比较盲目。 比如:忽视材料的教育性,只关注材料的有无; 忽视材料的适用性,大中小年龄班一把抓;忽视材料的功能性,缺乏层次性和创新空间;忽视材料的实用性, 不能循环利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 》指出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要立足幼儿,注重安全卫生及其探索性,同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材料投放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趣味性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如 “表演区 ”,小班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 ,有情境 ,多投放形象逼真的成品材料,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去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模仿, 每样物品的数量尽可能多一些;中班提供的材料则要丰富些,除了一些成型的材料,可以增加一些自制材料或自制的话筒、音响、服装等,增加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班材料在投放时可以更开放些,尽量涉及多个领域,可以在区角内分几个小区角:服装制作、更衣室、化妆间、表演台等,还可以提供自制舞台背景、表演道具、节目单等材料。

2.材料投放考虑玩法多变及其操作性

区域游戏的开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能发展幼儿的多种智力,激发创新火花,促进全面提升。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遵循区域游戏活动教育原则,努力为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玩法多变的玩具材料,尽量实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

3.材料投放考虑主题目标及教育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 设计和主题活动相关联的游戏,有利于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能够很好地拓展幼儿的学习。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对当前各领域教育的目标要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要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并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同时可根据不同主题的进程,及时而有目的地调整、补充、变化区域中的材料。

4.材料投放考虑能力发展及层次性

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 教师要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有层次地投放活动材料, 分期分批更新, 由易到难,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材料,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获得新经验。 还可以根据“生成”的活动区域内容,适时增加或删减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忽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关键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游戏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其独到的作用, 教师是区域活动的支持者、 观察者、指导者、完善者,必须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但有一些教师的观察常常处于随意的和被动的状态, 总是看到哪里算哪里, 哪里有问题就冲向哪里,或对幼儿的困难包办代替,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是不是只要幼儿对区域有兴趣,玩得高兴就好呢?缺乏针对性,没有活动目标的区域游戏,虽然热闹却失去了区域游戏对幼儿成长的发展功能。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总会碰到问题与困难, 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非常重要。 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真实的信息,洞察幼儿最热切的需要,并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给幼儿讲明该区域的活动要求与玩法, 并帮忙分析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并且详细介绍新添置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表现是正确分析问题, 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学会观察,并适时介入、指导。 当幼儿对某一活动出现兴趣高涨、争先恐后、你争我抢情况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区域中“规则提示”的保障功能,既要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又要制约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 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及暗示性规则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言行,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当孩子说“我不会,你帮我”时,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再给予必要的帮助最终使其获得成功; 当幼儿对某种活动或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应思考原因,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当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时,教师要适度等待,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带着自己的设想、观察去尝试、解决,还可以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挑战,引发孩子新的思考。 观察时要关注幼儿玩法,并对其展现欣赏的态度,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坚持性、自信心、创造性、意志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做每一件事都能坚持始终, 每一次活动后都有收拾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四、忽视区域活动交流与分享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普遍问题

区域游戏中,幼儿自由操作,获得真切的体会和经验。 最后环节的分享交流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让幼儿对区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新发现作一个分享与总结,承担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学习彼此的经验,共同分享快乐,从而以更高的兴趣与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中。 而且,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是收集活动开展的轨迹性材料。 然而, 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个环节,常常例行公事地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一味地表扬幼儿“今天宝宝们表现真棒! ”“积木区的孩子们活动后把玩具收拾得真整齐!”“要向×××学习!”或出现教师表述活动现象,一言堂式的小结“今天宝宝们玩得很好, 在表演区的人最多。 ”“美术区的孩子们最安静,秩序特别好。 ”或以浮于表面地草草问答结束“宝宝们,今天玩了什么啊? 开心吗? ”“今天玩了哪些区域啊? 明天还想玩吗? ”这种教师唱独角戏式的交流分享达不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区域游戏的交流与分享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师幼、幼幼间的交流、互动、碰撞更容易打开教师和幼儿的思路,汇集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幼儿汲取养料,积累经验,建构认知,提升幼儿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 交流中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性的评价,针对幼儿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希望:发现幼儿“偏区”时,要让幼儿分享其他区域中的乐趣,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要鼓励幼儿交流、借鉴,不断完善自我;发现活动内容有提升空间时,要激发幼儿进行再次探索的热情,发掘潜能;发现幼儿有创新操作或特别的作品时,要及时点评、展示;发现幼儿有突出的表现时,要表扬提倡,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发现语言表达欠妥或存有困难时,要引领帮助。 交流分享中, 教师要扮演引导者角色,为每位幼儿搭建自我展示、经验分享的平台,将话语权留给孩子,让幼儿成为游戏分享交流的主人,同时纠正其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抛接”问题,对有意义的话题进行适当的回应与追问,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游戏空间。

8.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八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一、增强观察幼儿游戏的意识

通过区域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介入幼儿的游戏,既会观察介入游戏,又会分析、促进游戏不断提高。如何通过我们的指导,使幼儿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的得到提高。例如有一次,多多和凡凡选择了象棋,两人对象棋这么着迷,一定玩得有意思。于是,我坐在他们的中间观阵。多多真威风,一路吃吃杀杀,只一会儿的工夫,就吃掉了凡凡的車、马、卒、炮若干,我高兴的为多多点头,同时也为凡凡着急,可是凡凡不急不躁,让他吃。但是凡凡紧盯着多多的老将,一会儿就活捉了他的老将,第一局以凡凡为胜。我刚才还为凡凡捏了一把汗,现在又佩服起他来。第二局又开始了,多多还是一路斩杀凡凡的兵,但是还是没有保住老将。我暗自庆幸没有急于指导,否则哪里能观察出他们各自的问题呢?于是我告诉多多:不但要吃掉对方的棋子,还要紧紧守护好老将。我对凡凡说:“不但要吃掉对方的将,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实力。”于是,我和他俩一起玩了一盘。让他们体验如何进攻和防守?在游戏的指导上,我们有时总是急于介入游戏,尤其是爱帮助弱者战胜强者,就好像“救助者”一样。今天我平静地充当了一名观众,因为我的旁观和及时有效的分析,发现了孩子各自的问题,因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前进了一步。

二、转变观念,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

1、我们是孩子聪明的玩伴

我们只有将居高临下的姿势放低,把巡警的角色改变为伙伴,把教师说了算,改为真诚的倾听与接纳,尊重幼儿的表现,才能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记得我和天天下棋,心想陪他玩,那不是小儿科吗?我一步一步按我的棋路摆阵。没有想到,他一个炮打过来,直奔我的老将,我赶忙支士,心想:“不能掉以轻心了!”还行,损失还不大,还是赶紧加强预防吧!我正准备飞象、出车,睿睿的马飞奔而来,又给我来个左右难取舍,一边踩炮一边踩象,我还是丢炮吧!丢了炮,我更加不敢放松警惕,可是来不及了,他的马向前一步,直奔老将,一边是车一边是将,还是丢车保将吧。后来,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进攻之力,惨败而归。这次和孩子下棋,竟然输给了孩子,真没面子。我是在孩子面前找回面子呢,还是教育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呢?老师的威严、自尊和虚伪的搪塞,会给孩子们什么影响呢?然后我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还给孩子一个平凡、真实、可亲的同伴形象,想必会对他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这虽是普通的一次下棋,但是,却让孩子懂得了做人要真诚,对人对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远比下棋本身的教育价值要重要得多。

2、相信孩子,他们会做得更好

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而不是全权代理,包办代替。陶行知说得好:“凡是小孩子自己能看的让小孩子自己去看;凡是小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小孩子自己去说;凡是小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小孩子自己去想;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小孩子自己去做……”还记得我和孩子们准备很多的黄泥,本来打算我来和泥,但是我暂时没有时间,孩子们总是问:“老师玩黄泥吗?”于是我打算让孩子来完成。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孩子们一听欢呼了起来,带着几许担心,我也参加了和泥的过程。我请大宝为我们倒水,只见宇飞一会站起来,使劲的和,一会儿用手拍,一会儿用小拳头捶;多多说:“老师,我的泥太硬了,再加点水吧!”大宝给他倒了一点水。佳佳说:“老师,真好玩,就像和面一样。”旁边的小朋友说:“妈妈可不让咱们和面!”宇飞说:“老师我觉得太累了,可是我还想坚持做完。”其他区域的孩子也好奇的来参观我们和泥的热烈场面——整个和泥的过程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进行,没有任何压力和不安,有的是吸引和关注的眼神。看来,老师的担心是多余的。把和泥的过程教给孩子,其实就是交给了孩子主动体验、主动感受、主动学习的权利。从孩子们的话语中、行为中,我感受到了“不该包办代替的,教师要放手、放权。”这绝对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孩子会干吗?”“能干好吗?”这些担心,我们应该转变为“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三、把握幼儿游戏特点,使我们的指导到位

我们的指导太直接,会显得教师的意愿多一些。因此,根据幼儿游戏的特点,我们不妨在指导中,加入一定的情节:或是充当小棋手,或是充当裁判员,或是充当一定的角色等,使我们的指导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孩子。当幼儿熟悉区域游戏的规则或知道该如何做,出现退缩行为的时候,我们最好采取动作暗示、表情暗示,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因此,会从老师的暗示中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记得我们刚投放刺绣的材料后,好几个女孩子都选择了刺绣,晨曦拿着花撑子左看右看,然后起身对旁边看刺绣的冯语彤说:“你来刺绣吧!”显然她觉得有一定的困难。我对晨曦摇摇头,晨曦又返回坐在椅子上,拿起花撑子,我在上边缝了几针,然后说:“没事,缝错了再改!”他点点头,开始缝了起来。到了拐角处,她也没有问我,而且她还自己配线,我走过去夸赞到:“你比老师缝的都好,你多棒呀!”到了活动区结束时,晨曦对我说:“老师,我明天还来,我一定把它缝完。”此时教师的指导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应的技巧,其实更深层次的指导是如何帮助孩子战胜怯懦心理。通过刺绣这件小事,让幼儿懂得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大道理,这为她将来做任何事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价值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现实需要,更要关注其长远发展。

9.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小结文集 篇九

应文秀09、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和健康。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对小班的孩子来说,一般对数学活动兴趣不大,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学习数学,避免枯燥的说教,使小班孩子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一、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游戏活动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将小班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三只熊》的主题活动中,我预设了集体活动“给三只熊送礼物”。“三只熊搬新家了,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恭喜恭喜!”在老师的引导下,活动开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三只熊的新家真漂亮,幼儿很快帮大、中、小三只熊送到了与其匹配的大、中、小三间房子里。“老师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一起来送给三只熊好吗?”我将各种礼物展示出来。“我来送、我也要送„„”小朋友们边举手边迫不及待地要求着。我的第一步目标达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老师预设的活动上。

送礼物时,孩子的比较、匹配没有遇到困难,我就针对性地进行深一步的追问:“为什么要把大床送给大熊?”“因为大熊很大,要睡大床,小床它睡不下”。“为什么不把大牙刷送给小熊?”“因为小熊很小,送它小牙刷。”“那么可以送它大牙刷吗?”“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请你讲出道理”。就在大家不知怎样回答时,杰杰举手了:“小熊的嘴巴太小了,大牙刷放不进去”。“是不是这个道理?”我边问边将大牙刷放到小熊嘴边,大家马上附和杰杰的说法。

“送给大熊小锅子好呢?还是送大锅子好?”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你为什么说送大锅子好?”“大熊要吃很多东西,大锅子能烧很多饭,小锅子只能烧一点饭,大熊吃不饱,„„”飞飞用清楚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小电话机送给大熊,它能用吗?”“听筒太小了„„”玮玮边比划边着急的说,看他一下子表达不清,我帮他解围:“是不是听筒够不到耳朵,听不清”。“是的、是的”玮玮连忙点头。“小电话机数字很小的,大熊的手很大„„”杰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边问边帮他梳理提升:“是不是数字按钮键太小,大熊的粗手指会揿到旁边的数字,电话号码就会揿错?”„„小朋友们都积极地参与在数活动中,有幼儿又不时地提出新问题,大家动脑筋帮助来解决。

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师幼互动的数学游戏活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关键。只有通过师幼互动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有力手段。

为了引导幼儿关注世博会,并知道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会让上海变 的更美丽等宣传世博的目的,设计了数学活动“小海宝和图形宝宝”,通过海宝导游带图形宝宝参观各国展览馆的这条主线,来达到活动的目标:复习几何图形的分类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正确性和敏捷性。在这次活动中,采用了师幼共同参与游戏的教学方法,老师扮演海宝的角色,幼儿扮演图形宝宝的角色,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一方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积极思考判断,运用已有经验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和集合的练习。另一方面,老师始终以海宝导游的身份与幼儿互动,鼓励支持幼儿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要根据两辆旅游车上图形宝宝的多少来决定乘哪辆车,所以幼儿显得特别兴奋。我很欣喜地看到在这个活动中,我班的孩子对数学的热情,在属于他们的机会面前,都争着要求表现自己,而我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与指向,让他们的这种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孩子获得了当主角的机会,就连最坐不住、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小朋友也投入地加入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想这次活动应该是成功的。

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先观察再指导,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三、操作性的数学游戏活动

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采用操作性的游戏方法,使他们在愉快的摆弄中,轻松自然,绕有兴味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主题活动《小花园》中,上了一节关于“种花’的数学排序内容,“春天来了,你们喜不喜欢在小花园里种上美丽的花,让它变得更漂亮。如果这是你的小花园,你会用什么方法把花种进去?”我一边出示小花园背景,一边提出问题。在孩子思考了一会儿后,我又拿出了事先预设好的两个小花园,“这是老师的小花园,我把花种在里面,你们觉得它漂亮吗?”孩子们拍起手:“哇!真漂亮,老师你真棒!”“那请你们说说漂亮在哪里?”“一排红、一排黄。。。看上去很整齐”祺棋第一个抢着说,“一朵红、一朵蓝、一朵黄。。。这样排队很好看的。”星星也马上讲出自己的看法。“请在你的小花园种上花。”杰杰、浩浩、飞飞、妮妮四个朋友在操作种花时,下面有小朋友说杰杰的小花园漂亮、浩浩的小花园乱七八糟,“我要种很多花呀。”浩浩辩解道。“那你们帮浩浩想想办法。”“可以先种一排红的、再种一排黄的、再后面种上蓝的”、“还可以。。。”大家把自己的好办法告诉浩浩,“浩浩,你自己想到好办法了吗?你试试看。”浩浩看看我:“先种一朵红的、再种一朵蓝的。”“那你种上去看看漂亮吗?”浩浩在我的鼓励下,有规律地在小花园里种好了花。“真棒”我给浩浩两个大拇指,下面的朋友也跟着说:“侯天浩,你真棒!”浩浩开心地说:“谢谢大家。”游戏又继续进行下去。

活动中让孩子做小花园的主人来种花,在这过程中隐藏着老师预设的目标,按形状、颜色、大小规律排序的要求。让幼儿在操作性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积极思维,领会其中的规律,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

为小班幼儿创设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更易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意愿,使他们能轻松的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探索,在玩中学。当“小花园”的背景墙面出现时,许多小朋友围上来边看边议论起来:“老师,这里好漂亮!这个可以给我们做什么呀?“这是什么地方?谁在这里玩?你想请谁来和它们一起玩?”我用简单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这是小花园,有小草、小鸟、蝴蝶......”“咦,有好多蝴蝶少掉了一半?”孩子的观察很仔细,发现了问题。“那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再给它拼上另一半。”他们看到了小花园下面的材料盒里有许多一半的蝴蝶,于是开始操作摆弄起来,有的孩子按颜色拼上去,发现大小不对,于是又再去寻找。在反复的比较和寻找过程中,孩子在发现、同伴之间在互动,通过找到大小、颜色、花纹等的相同,帮助墙面上的半只蝴蝶找到了另一半。看到墙面上都是完整的蝴蝶,他们开心地笑了,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一次在操作时,然然提议:“我们把花种上去,小花园就更漂亮了。”晟晟马上同意了。只见他们两个在每一棵小草上都种上一朵花,但没有照我预设的要求进行有规律排序。“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种花?”“这样种好看,你看小花园漂亮吗?” 晟晟自豪地说。见孩子有自己的理由,我微笑着点点头,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过后,我进行了思考,又在小草上加上了数目不同的小点子和数字,在操作盒中加了有数字和点子的瓢虫和小蜗牛,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幼儿向较深层进行探究。一开始,孩子也是随意将瓢虫和小蜗牛摆放到草地上,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他们注意到了数字和点子,并试着去寻找有关联的进行匹配和对应......看到孩子乐此不疲地玩着,我有时会问:“你怎么又在这里玩?”“这里好玩,我最喜欢在这里玩。”大多数孩子总会这么说。

草地上的花、草、蝴蝶、瓢虫、蜗牛,这些带有情境性的画面,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使他们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尽兴尽情地“研究”。

上一篇: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的下一篇:小学运动会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