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2024-06-29

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共15篇)

1.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一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渐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对学科教学提出了一些新制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初中美术课堂上的色彩教学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引起相关读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应用策略

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初中阶段的美术不受重视,多是以考试科目为主,但是在转变了教育观、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的的今天,美术教学仍旧是学科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美术教学基础又是美术教学重难点的色彩教学让多数教师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其中的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联系生活实际,降低教学难度

美术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莫非是色彩,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色彩知识中收放自如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起一直到初中,美术教学就一直以色彩教学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单纯可爱、充满色彩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在绘画时多以鲜艳的颜色作为绘画填充的选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享受美术带来的无限乐趣。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基本不涉及理论知识,教师多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然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阶段发展,逐渐能理解并接受美术学习中的那些理论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开始涉及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色彩理论知识却有点手足无措,既害怕理论知识过多容易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厌倦情绪,又害怕美术基础知识不够,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不到提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教师指引了新方向,要求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尽量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相结合。

色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美术,将色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在进行《纹样与生活》的教学时,必然要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纹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石头、木材、树叶等等这些常见的事物都可以反映出教学内容。通过先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类别、色彩搭配以及其中的构图原则,再教学生如何设计纹样,最终让学生动手设计作品并将其运用到日用品的装饰中,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妙用,感受美术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无限乐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绘画主要是通过纸张、铅笔、彩色笔或者颜料等可视化工具来完成,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色彩教学,用彩笔或者颜料来进行色彩填充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涂错颜色在纸张上难以修改,学生的手上也会沾满颜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方便高效的绘画工具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当然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工具科学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幻灯片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同样地,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加入幻灯片。对于色彩教学,教师必然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独特感受,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在美术色彩教学中使用幻灯片,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还可以更加真实方便地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传统的课堂主要是以纸质美术作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纸质画,一方面携带不便;另一方面容易损坏,因为距离的原因有的同学可能观察得没那么清楚,这也成为了降低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师在进行《插画》教学时,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可以将合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鉴于此种情形,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

三、科学设计课后作业,联系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精彩的教学过后将课后作业一带而过,没有意识到科学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就算布置课后作业,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种形式。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美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坚持不断地练习。因此,教师应该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既要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让学生对大量的课后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色彩不仅仅是学生在某个特定阶段才进行的学习,它伴随着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书本上的色彩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在此阶段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逐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让他们学会如何才能更合理地搭配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感情,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地联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中色彩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此外,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每次完成美术作品后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进而增强对学习美术的信心。

四、结语

在鼓励创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今天,教师面对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应该要有新的思考,运用的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地适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效果最优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阶段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灵活地作出调整,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以实现新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中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陈雷.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

2.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二

色彩静物写生是初中美术基础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掌握和提高色彩画技法和艺术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色彩静物画的写生, 通过对各类器皿、花卉瓜果和其它日常用具的描绘, 表达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抒发作者的情感。画好一幅色彩画不但要掌握好明暗调子的素描技能, 还要能更好地解决色彩写生中的空间感和色调的微差。因此色彩写生表现很活跃, 是人们所喜爱的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初中美术特长生的教学, 同仁们各有良方, 现将我在教学中多年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与同仁们进行探讨。对色彩写生的课堂教学, 我的体会是:

一、理解是前提

理解是画者对所摆静物的色彩、形体等的感受和分析, 这种感受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这幅画的效果。有人说:“画画只需要凭感觉去画, 没什么好学的。”如果对于有相当经验的画者来说, 只需凭感觉去画, 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对初学者, 必先学会“有法”。“理解”, 就是在作画前和作画过程中, 不断地去弄懂形体结构, 透视变化规律以及什么是明暗五调子, 色彩关系是什么, 表现技法和要领有哪些,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色彩的补色原理怎么去实际运用, 怎么去掌握色彩三要素作画, 怎么去调整色块组织色调等等。懂得了这些道理,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 画画决非是简单的技术训练, 而是艰苦的思维劳动。否则, 貌似勤练但收效甚微。

二、构图是基础

色彩写生也要重视构图, 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构图是色彩写生的基础, 它主要帮助学生如何把对象合适地布局在画纸上。物体位置、大小、主次、轻重虚实、物体间的疏密距离、前后重叠等处理都是画面构图上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色彩写生的构图, 不仅具有素描写生的诸多要求, 而且又要考虑色彩构成及情感的需要。因此, 选取的角度多取半侧光、半逆光。这样所观察的角度, 应是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布局稳定、光线集中, 有利于画面的构图, 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笔者平时训练时先让学生学会如何摆放静物。同时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速效构图训练, 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一幅比较小的画幅构图。通过实践, 对提高学生的构图意识、构图能力、艺术修养很有益处。针对初中三年级将参加中考的同学, 要实行多角度强化构图练习, 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三、色彩关系是核心

色彩关系是一切色彩画的核心。色彩关系包括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谐调, 对比可以使物体更加突出, 谐调可以使多种色彩统一在整体画面内。色彩对比在色彩画中是核心。在色彩静物写生训练中必须依靠和运用“对比”这一点去观察色彩, 表现色彩。当画面的基本色调确定后, 运用对比方法可以确定各个局部的色彩差异, 通过对比判断出每一个体、每个局部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在色彩写生中上色前, 通过比较, 首先找出整个一组静物中最亮的、最暗的色彩。然后再找出每个物象受光部与背光部的明度对比值及物象之间的明度对比值。这样就能控制画面黑白的层次, 使画面色彩不致混乱。纯度是色彩的饱和度。在要求学生对比明度的同时, 还应通过比较找出这组静物哪些色彩最鲜艳, 哪块次艳, 哪块色彩最暗。上色时从最暗画到最鲜, 步步为营。这样能避免“火” (色彩到处很鲜艳, 纯度很高) 、“灰” (色彩到处灰暗, 纯度很低) 或“花” (纯度缺乏层次有序的变化) 。色相是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比如:红、黄、蓝、绿等等。色相对比是不同色相的颜色并置在一起, 会存在不同强度的对比。换句话说, 色相对比是指色感比较接近, 但明度、冷暖又相差无几的色相。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通过比较, 夸张地拉开它们的色相对比, 使色感明朗化, 画面响亮起来。如:那朵花是红的, 红得很耀眼;那片叶子是绿的, 绿得很含蓄;那天是蓝的, 蓝得很宁静。冷暖对比。冷色是象征着海洋、冰川、森林的颜色, 如:蓝色、群青等。暖色是象征着太阳和火焰的颜色, 如:大红、朱红、中黄等。冷暖色的对比, 能产生色彩艺术中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艺术效果。物体的受光和背光部的色彩关系, 决非单一的素描变化的对比关系。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受光部是冷色调, 背光部一定是暖色调;受光部偏暖色时, 背光部一定是偏冷。在一幅画面中, 想正确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是不容易的, 这需要同学们长期的练习与探究。

四、整体是关键

绘画的最终目的是使整幅画面好看美丽, 色彩协调。要想达到整体和谐、主题突出, 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练习。如:先深后淡、先湿后干、先远后近、先灰后鲜、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对于初学者, 最感兴趣的往往就是如何表现好一个局部, 热衷于一个局部, 用一个个局部去拼接画面。如画一组苹果, 不是和背景及左右前后的苹果整体比较、整体考虑、全面展开、全面推进的表现, 而是一个个分割地逐个表现。某一部位画得已很具体, 而另外的纸面还是一片空白。待画面全部填满后, 却成了一幅主次不分、没有前后, 没有虚实空间、没有统一色调, 或灰、或花、或乱、或火的失败之作。这种分割地表现局部、拼接相加的表现方法, 显然是进步缓慢的症结所在。凡是艺术作品, 都必须以完整的效果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美感。即使画面上有某一局部精雕细刻, 但如果缺乏整体效果, 这样的局部仍是不可取的。整体地看, 整体地画, 就是完整全面地观察、比较、表现。作画时应该笔东眼西、顾盼左右、反复比较, 全面推进。所谓的整体着眼, 局部入手, 就在整体观念的前提下去做局部刻画, 但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最好的局部当它影响整体效果时, 仍然要将其去掉或者减弱。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的作画步骤, 是最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仅在素描训练中如此, 在色彩静物写生中道理亦然。

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 我在美术特长班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即:

一“看”。看就是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或其它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色彩范画或专业书籍。学习优秀的色彩表现技法或理论知识, 开阔视野, 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然后在每次上课前, 给学生做示范, 看老师如何调色, 如何处理构图、明暗、色彩对比关系以及步骤等。

二“练”。练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把刚看到的技法用在自己的画面中, 教师再进行辅导。我在辅导过程中从来不给学生改画, 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示范画, 从而以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纠正自己的缺点, 使学生能够在写生中正确观察色彩关系, 并能正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三“评”。评是把学生的每次练习作品集中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 多表扬学生的优点, 少批评缺点, 在每次点评时, 只给每个学生提出一点需要重点改正的地方。这样, 多表扬少批评, 让学生在完成下次作业时充满信心, 并且可轻松的把上节暴露出的问题克服掉。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要准确而生动地用色彩来表现它们,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就必须要求学生反复写生实践。在实践中只有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们才能获得较大的进步。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 我愿尽自己微薄之力助众多的美术特长生插上“美丽”的翅膀, 让他们登上最高的艺术殿堂。

摘要:本文着重浅析中学美术特长班教学中, 色彩静物写生课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课, 理解是前提、构图是基础、色彩关系是核心、整体是关键。并要在实践中贯彻一看、二练、三评的原则, 目的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把握色彩写生的精髓, 提高其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的艺术人才。

3.论初中美术色彩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方法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学生也在生活中对色彩有很多认识,但如果把色彩真正放到专业美术教学中去,通过绘画中的色彩来表达生活和感情,这其中如何对色彩进行把握是一个相对有难度的学习过程。如何通过有效的色彩搭配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这其中需要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学习。本文也通过叙述教学者如何将色彩教学教授给学生进行解说。

一、不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在美术的色彩写生课程中,初中生只是学习美术的初学者,很多时候学生所运用的绘画方法都是通过一时的灵感,没有充分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性的东西。但如果要真正学习绘画,长期通过这种暂时的灵感来找绘画感觉,而没有一定坚实的美术基础作支撑,其美术绘画能力只会始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同时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也没有任何价值和生机。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要加强在绘画过程中对所画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作画时注意整个画面的形体结构,并协调平衡好色彩的呼应和搭配,对光和色的变化进行把握和协调,从而更好地提高绘画技能。

二、提高构图方面的绘画基础

在进行绘画构图中,学生要充分考虑到所画的物体位置、大小、主次、虚实景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要考虑到色彩的组成和色彩出来的结果对情感和事物的表达效果是否统一和谐的问题。所以,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如何摆放物体,使物体有美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构图训练,并通过学生自主地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构图意识。

三、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

如果一种色彩和多种色彩融合起来组成在一个画面中,就要运用色彩对比法来对所用的色彩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各个色彩的不同、色彩与色彩之间搭配的融合度、色彩纯度、冷暖色等等所存在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核心颜色关系,从而确定哪个部位上什么色以及上色的顺序。

四、整体着色

为了达到整体色彩的和谐统一并将主体充分凸显出来,就要重视整幅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突出局部效果来衬托整体效果的作用,并通过平时对着色的反复练习和对优秀作品和书籍的吸纳,来不断提高整体着色的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美术色彩写生的技能水平,必须加强对色彩的理解、构图能力的提高,并学会对色彩的核心关系和整体效果进行把握,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绘画技术。

4.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色 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利用装饰特色彩进行简单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教学难点: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 入 :

自然界中的老虎和布老虎主体颜色有什么区别?布老虎的色彩有哪些特点?醒目、夸张、美观,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课件)

二、讲新课

(一)装饰色彩的特点 观察作品的色彩有哪些特点? 作品的色彩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

色彩特点:鲜艳、饱满。视觉感受 :活泼、愉悦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它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强调对比,充满想象力和浓郁的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二)装饰色彩的运用

初唐时期莲花飞天藻井,颇有隋代之遗风,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连珠纹样,以深、浅红为主,配以白、赭石、石青、黄、色彩热烈、变化丰富、华丽高雅。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为什么说它的色彩对比又和谐?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在色相环的位置?颜色有什么变化?

(三)讨论探究

现代中国画《弦响》的装饰色彩构成。

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装饰

三、试一试:用敦煌藻井色彩装饰花瓶

四、作业:创作一幅装饰画装点你的房间

1、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2、使用本课花卉模板或者老师提供的素材模板,任选一组敦煌藻井色彩做色彩设计练习。

5.美术田野色彩教学设计 篇五

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作者的童年。

二、自由读课文,反馈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注意“喷香”的“喷”和“撒欢”的“撒”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这两字在本课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勾画课文中的叠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记在积累本上。

4.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有关的语句,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随机点拨、指导。如抓住“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这一句,追问学生:“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

再如,第四自然段抓住“我们”在田野里活动时的感觉的词语“真舒服”、“撒着欢儿地跑”、“心里真高兴”等想像“我们”在田野里忙碌的情景,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到表面写景,实际上却表达出孩子们的快乐。

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尤其要读好最后一句“哦,黄的是麦子,青的是豆荚!”

引导学生体会“!”中蕴涵的是怎样的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节奏,表达快乐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1.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2.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

6.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感悟交流 篇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

在游戏中感知色彩:

上课开始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三间色,接着让学生辨识: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计“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对比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与协调在视觉、心理感知上的区别,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于生活中寻找色彩: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课题的展现要体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提问:色彩规律中的对比与协调在生活中有吗?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领学生先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学习、生活用品等),由学生自己说一说找到的色彩对比与协调。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运用对比色与协调色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获得色彩搭配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辨证关系。

汤园园

7.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探析 篇七

关键词: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

1. 职高色彩教学现状。

通过艺术类考试升入高一级学院是职高学生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职高学生文化课水平比普通高中学生略低, 那么专业课成绩的高低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 尽量提高专业课成绩也是和普通高中学生竞争的重要法宝。色彩成绩在专业课中占了一半的比例, 因此提高色彩成绩也显得非常重要。从近几年的高考成绩来看, 学生专业课成绩的及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学生基本能通过专业课的考核。但是, 整体成绩还不够理想, 高分人数不多, 大大降低了学生考入一本院校的概率。因此, 作为色彩课教师,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色彩成绩, 成为工作的重点。

2. 升学低优秀率现状。

传统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长期以来, 传统色彩教学常常让学生一次性完成从打轮廓、画明暗、铺大色调到仔细刻画的全过程, 固守色彩感觉, 形成僵化的色彩习惯。学生由于分不清颜色和色彩的关系, 又缺乏真正直接的光色体验, 常用习惯的颜色作画, 容易把对象画成单色的素描。不少学生在绘画时只能用固定的色彩塑造一个苹果或一块衬布, 形成了程式化和教条化的色彩观念。雷同的训练内容和缺乏新意的教学方法, 形成模式化的色彩教程, 与当代艺术发展不能同步,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色彩教学质量的提升。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现状, 色彩考试不仅考查学生对构图、形体的塑造, 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感知色彩关系和色调。根据这些变化, 笔者对原有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 应用了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理念, 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西方印象主义的理念与当今美术教育色彩绘画的联系

印象主义理念正如库尔贝所说的那样:“你画你看到的, 感觉的, 需要的东西。”印象主义强调对客观自然的直觉感悟, 主要表现为对光色效应的捕捉和物象瞬间印象的定位, 显露出生动、活泼、清新的自然之美。印象主义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尤其是光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启发下, 注重绘画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相互作用, 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 把变幻不拘的光色效果忠实地记录在画布上, 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画出明快的色调关系。

我们知道, 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去进行风景写生或面对一组静物时,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 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就必须快速捕捉对象的色彩, 抓住大的色调关系, 画出画面的基调。在色彩静物训练中, 色调的训练是最重要的。色调指的是一幅画给人总的色彩的感觉, 也就是大的色彩效果, 是这幅画中所有色彩的总和。色调是画面色彩的构成基础, 也是一幅色彩画的精神所在, 一幅画好看与否, 色调起了决定性作用。

不管是西方印象主义的绘画理念还是当今的色彩作画都离不开色调, 只要色调处理得当, 色彩画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笔者结合西方印象主义的绘画理念, 将西方印象主义对色彩的理解和表现手法运用到现在的色彩教学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更大大提高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三、西方印象主义理念在色彩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的技能, 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按流程从不会到会, 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

1. 根据环境变色练习。

练习 (1) :根据早、中、晚不同的光线变化, 画出色彩静物的色调变化。

练习 (2) :根据光线的冷暖照射的不同, 画出色彩静物的色调变化。

练习 (3) :根据季节不同, 画出风景画的色调变化。

印象主义理念讲究外光对所表现对象的影响, 注重客观自然的直觉感悟, 要根据不同光线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 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以上的练习也就是根据印象主义的这一理念来锻炼学生对对象的观察能力以及瞬间捕捉对象色彩的能力, 了解在不同光感的照射下物象的冷暖变化以及不同季节色调的变化规律, 为以后的静物、风景写生做铺垫。

2. 小色稿练习。

老师要准备一些不同明度、不同冷暖、不同纯度的小色稿让学生临摹。要求画在16开画纸上。

印象主义理念主要研究的是绘画中色彩、色调与自然光的关系, 从而掌握色彩规律——也就是色调的变化规律。小色稿练习, 强调对静物的第一感受, 即第一印象,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色块准确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色彩整体感觉, 提高学生主动控制画面的能力和对色调的把握, 扩大学生的色域。这一练习为以后的色彩深入阶段做了很好的铺垫。

3. 写生色稿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不同色调的静物组合, 画出不同的色彩关系。

此练习主要是应用西方印象主义理念所倡导的主观性,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客观物象有意识地进行整理分析, 画出合理的色调。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 可通过教师主导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两阶段进行。教师摆放静物并分析每组静物的色调, 如紫色调、黄色调、蓝绿色调、浅色调、冷色调、暖色调等, 引导学生通过写生练习形成初步的色调意识。比如:静物里有红色的苹果, 用冷色的衬布来衬托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样太轻易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冷暖关系;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黄色或是橙色的衬布来衬托, 红色的苹果和黄色布或是橙色布都属于暖色系, 但是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由暖到冷是:红—橙—黄。这样来摆设静物, 学生们就能得到在同一色系里的冷暖关系变化的训练。教师必须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得到方向明确的训练。

4. 色彩变调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默写的作品进行变调的练习。

这个阶段的练习最为关键, 应加强训练, 巩固学生对画面色调的把握。可分为下面两个练习阶段。

(1) 写生变调练习。根据学生的写生作业进行变调练习。一组静物画, 第一张以主观色为主, 根据第一张作业预先设想色调, 把同一种颜色在色相上做偏暖或偏冷、对比上做强对比或中对比、明度上做高调或低调处理 (即纯度上高低调整) , 但要求不能完全脱离对象, 必须根据对象适当调整色彩;第二张为变调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第一张画的色调进行变色调练习, 暖色调变为冷色调, 冷色调变为暖色调, 然后刻画深入, 空间层次明确, 画面完整。

(2) 默写变调练习。默写变调练习可在写生前提下或临摹基础上进行。如第一张总体倾向为暖色, 接下来一张默写练习为冷色;第一张如果是暖色调, 那下一张就默写冷色调, 保证每幅画都有冷暖色调的练习。分以下几种练习:改变画面原有的总体色彩倾向, 而不改变表现对象;不改变画面原有的总体色彩倾向, 而改变表现对象;既改变画面原有的总体色彩倾向, 又改变表现对象;改变原有画面的部分色彩倾向, 而不改变表现对象;改变原有画面的部分色彩倾向, 改变表现对象。

以上两种练习主要是应用西方印象主义理念中把艺术的本体意识由客观自然引入主观世界, 表现出更为主动的精神意念和创作意识。让学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合理地处理好画面的色调, 学生必须对任何一组静物能同时掌握冷、暖两种色调的转变。使学生对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达到主观控制色彩的能力。

四、教学成效

08、09两届的色彩教学都由笔者担任任课教师, 笔者在带09届学生时把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理念应用到色彩教学中, 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从下表所示可以看出, 09届学生较08届学生的色彩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特别是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增多, 在平均分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问题和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有待进一步探索。

1. 如何合理安排每个练习阶段的课时数, 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这一教学方法还处于实践阶段, 所制订的教学计划还不够成熟, 一定程度造成阶段练习的不合理性, 降低了教学效率。

2. 如何将不同绘画水平的学生, 根据不同的练习阶段进行分类练习。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将所有学生都进行同步练习。这样的练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个别发展, 不利于优秀率和及格率的提高。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要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行分类练习, 进度快的练习高难度的作品, 进度慢的就从基础抓起, 为提高总成绩而努力。

3. 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西方印象主义理念更全面的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西方印象主义理念的理解, 多翻阅书籍, 多学习中西方的艺术理论知识, 提高艺术修养, 以更有利于引领学生向正确的艺术道路发展。

4. 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 教师要经常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 一方面提高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获取更多的信息, 带动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印象派画风.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齐凤阁, 刘丛星.法国印象派绘画.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

8.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应用策略

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初中阶段的美术不受重视,多是以考试科目为主,但是在转变了教育观、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的的今天,美术教学仍旧是学科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美术教学基础又是美术教学重难点的色彩教学让多数教师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其中的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多联系生活实际,降低教学难度

美术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莫非是色彩,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色彩知识中收放自如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起一直到初中,美术教学就一直以色彩教学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单纯可爱、充满色彩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在绘画时多以鲜艳的颜色作为绘画填充的选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享受美术带来的无限乐趣。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基本不涉及理论知识,教师多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然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阶段发展,逐渐能理解并接受美术学习中的那些理论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开始涉及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色彩理论知识却有点手足无措,既害怕理论知识过多容易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厌倦情绪,又害怕美术基础知识不够,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不到提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教师指引了新方向,要求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尽量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相结合。

色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美术,将色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在进行《纹样与生活》的教学时,必然要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纹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石头、木材、树叶等等这些常见的事物都可以反映出教学内容。通过先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类别、色彩搭配以及其中的构图原则,再教学生如何设计纹样,最终让学生动手设计作品并将其运用到日用品的装饰中,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妙用,感受美术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无限乐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绘画主要是通过纸张、铅笔、彩色笔或者颜料等可视化工具来完成,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色彩教学,用彩笔或者颜料来进行色彩填充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涂错颜色在纸张上难以修改,学生的手上也会沾满颜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方便高效的绘画工具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当然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工具科学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幻灯片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同样地,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加入幻灯片。对于色彩教学,教师必然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独特感受,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在美术色彩教学中使用幻灯片,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还可以更加真实方便地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传统的课堂主要是以纸质美术作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纸质画,一方面携带不便;另一方面容易损坏,因为距离的原因有的同学可能观察得没那么清楚,这也成为了降低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师在进行《插画》教学时,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可以将合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鉴于此种情形,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

三、科学设计课后作业,联系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精彩的教学过后将课后作业一带而过,没有意识到科学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就算布置课后作业,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种形式。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美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坚持不断地练习。因此,教师应该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既要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让学生对大量的课后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色彩不仅仅是学生在某个特定阶段才进行的学习,它伴随着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书本上的色彩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在此阶段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逐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让他们学会如何才能更合理地搭配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感情,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地联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中色彩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此外,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每次完成美术作品后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进而增强对学习美术的信心。

四、结语

在鼓励创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今天,教师面对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应该要有新的思考,运用的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地适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效果最优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阶段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灵活地作出调整,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以实现新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中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陈雷.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9.小学美术教学的色彩教学策略 篇九

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主要包括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巧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色彩感知。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多媒体

一、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

儿童更乐于游戏,因此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游戏教学,抓住学生兴趣点,活跃课堂气

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详细规划,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涂鸦大作战”的活动,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色彩创作;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举办“创意色彩”大赛,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展现自己的创意,以此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三原色”相关知识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三原色的同时学会合理搭配,利用三原色搭配出其他颜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色彩搭配原理直接教给学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实施游戏教学,先展示一个有趣的魔术,将黄色和蓝色放在一起变成绿色,将蓝色和红色放在一起又出现了紫色,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神奇,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将三原色进行不同的搭配可以获得不同的颜色。”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这个魔术,搭配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受到游戏的影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学会了更多色彩的搭配,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三原色知识的掌握。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

生活中蕴藏很多丰富的色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感知和理解每一种色彩,必须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色彩教学与现实之间的融合[2]。教师可以多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在培养学生色彩感觉的同时强化其对色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冷与暖”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过年时常见的春节元素“窗花”进行讲解,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都有所接触和了解。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先剪出一个带有福字的窗花,然后指导学生用其他颜色的纸张剪出相同的窗花,接着与红色的窗花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颜色带来的视觉冲击,懂得红色的窗花可以让人感到喜庆和温暖,蓝色、绿色的窗花则会让人感到寒冷和严肃。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感觉到了冷暖色调的区别,掌握了不同色调的使用技巧,同时正确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巧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

信息化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设备能够更为清晰、方便地展现课件[3]。美术色彩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优势,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带给学生更为生动的课堂学习体验。如在教学“四季的色彩”时,笔者设计了课件。首先,告诉学生:“大自然是位神奇的魔术师,他能使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季节图片,并依据不同的色彩判断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在欣赏完四季的图片后,接着出示著名的绘画作品《早春之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感受早春时节树木生出许多新的枝芽,大地呈现一片新绿,到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色彩对比教学,带给学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色彩感知

10.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十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调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调和》教学反思1

课题:《色彩的调和》

教材:人美版美术七年级14册第五课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

本课是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基础知识课,讲述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介绍色彩调和运用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作了知识的延伸,更加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触类旁通,建树新知识。通过对一些应用色彩调和知识创作的作品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知区别与强调醒目、、突出的对比效果的另一种色彩关系,即强调柔和、协调的色彩关系,并逐步加深对这种色彩关系的理解。实例分析还帮助学生了解应用色彩调和的方法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掌握调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分析和体验色彩调和的美感,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色彩搭配的兴趣,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色彩的特点及调和方法,通过合作的设计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色彩调和引起的效应及调和要素。

第一个内容是:学习导入认识色彩,通过两个小游戏,区分春、夏、秋、冬及酸、甜、苦、辣来感受色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是因为物体的固有色在我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类似的颜色让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季节。味道。这些都是色彩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

第二个内容主要是:设计、学习、制作为主,通过欣赏我们知道色彩调和更注重是统一而不是对比。课前分好小组,学习设计掌握调和的要点和步骤。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完成。

第三内容主要是:作品展示,评展

我觉得学生对于合作完成的作业都比较感兴趣,给他们感兴趣的设计主题,是对学生一种肯定,学生为此在课堂上很活跃,学起来有动力。互动的效果更好,有趣了,思维活跃了,设计出的作品更突出更有特色。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的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采用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调和》教学反思2

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以及判断只有在整个的色彩关系中去取得,关系问题是我们解决色彩乃至一切艺术的金钥匙,孤立的去分析色彩不存在任何意义,那么,这种色彩的关系中必然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问题,这里我们分别将对二者所具有的特征加以描述,希望通过描述能够使读者进一步对其性质和艺术的价值有所把握。

另外我想申明一点的是,在实际的公共艺术的色彩运用中,采用单一的色彩对比形式或调和所进行的装饰行为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多种对比和调和的关系并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整体里面,换句话说,你无论采用怎样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统一的色调关系是尤其重要的,色调不仅是公共艺术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建筑环境的需要,就像文学作品之于章法,音乐作品之于旋律一样,公共艺术一定要在一个和谐而美妙的色调中才能够得以完美的体现。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应该是我们从事造型艺术的人们所公共探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深切的掌握其中内容对于我们公共艺术设计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启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生活环境是多姿多彩明确色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让学生简单了解色彩调和就是近似和有秩序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色彩调和带给你不同的视觉享受。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调和方法尝试利用色彩的调和表现画面内容。通过欣赏作品讲授什么是调和。

色彩的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调和具有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基本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调和》教学反思3

启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体会生活环境是多姿多彩明确色彩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

让学生简单了解色彩调和就是近似和有秩序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色彩调和带给你不同的视觉享受

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调和方法尝试利用色彩的调和表现画面内容。

通过欣赏作品讲授什么是调和:

色彩的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调和具有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基本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调和》教学反思4

在教完了《色彩的调和》一课后,我想本节课我围绕“让学生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调和的知识,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的感受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初步感受到了解定义,分析方法,自主研究,到最后的练习色彩调和画,难度逐步加深,让学生掌握了色彩调和的方法。比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

此外,我在课堂上还很注意学生发言后的评价。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的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愉悦。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1.色彩辨识与美术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色彩辨识;美术教学;作用;能力提升

G623.75

色彩是这个世界呈现出丰富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是纯色系还是花色系,色彩的丰富始终充斥着认得视觉,对于色彩的敏锐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样成为美的创造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也正是色彩辨识的重要性。所谓色彩辨识,就是对不同的色彩予以确认同时能够灵活应用各种色彩的过程。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于色彩的认识同样存在较大的空白空间,而与色彩关联度最高的就是美术教育,因此,将色彩辨识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具体而言,色彩辨识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利用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色彩辨识能力呢?

一、色彩辨识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可以说,色彩是与美术共生存的概念,美术是利用色彩实现一定的空间或平面创造的活动,所以必然应用到色彩辨识,而小学美术教学,就是教授学生基本的美术能力,同时也要在课程当中增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知识,包括美术作品赏析,美的鉴赏能力等,更包括对生活的热爱,从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色彩辨识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色彩辨识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色彩辨识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认真学习,而对于美术课程更是如此。由于美术课程不是小学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所以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会出现美术课上写其它学科作业,看其它学科数目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美术学习本身還承担着学生情操培养等责任,所以能够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我们知道,小学生在尚未成熟的年纪,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新鲜事物,而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文化课的教授和学习都相对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也相对较难,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的使用色彩辨识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另外,从视觉角度来讲,色彩辨识的过程中,多种色彩的混合可以更好的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进而在学生大脑形成印象,学生在对色彩产生兴趣的同时,也会对其它同一过程接受的内容印象深刻,那么利用色彩辨识融入其它美术教学内容,自然也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总之,色彩辨识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2.色彩辨识可以扎实学生美术功底,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色彩辨识本身就是美术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想要了解美术,学习美术,不管是自己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他人的美术作品的赏析,其基础都是色彩辨识,只有对颜色足够敏感,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才有可能读懂优秀的美术作品。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过程中,学生对于作品的直观感觉就是作品的颜色组成,而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其中也必然包含色彩的辨识和赏析内容,所以说,色彩辨识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功底。另外,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很可能在其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有些人专门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包括服装设计、室内建筑设计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基本的色彩辨识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而即使不从事美术相关工作,生活中同样有美术参与,需要色彩辨识哲学。总之,色彩辨识可以扎实学生的美术功底,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3.色彩辨识是现代艺术创作的基础,可以促进美术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在现代社会的艺术创作中,色彩辨识是基本功,只有具备色彩辨识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艺术作品创作,而美术教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或者引导学生走向美术相关职业。因此,色彩辨识的实现,也正是美术教学任务的实现。所以说,色彩辨识是现代艺术创作的基础,可以促进美术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二、利用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色彩辨识能力的策略

色彩辨识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同时,美术教学工作对学生色彩辨识能力的提高,更有直接影响。利用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色彩辨识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第一,通过户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中感知色彩。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是最丰富的,也是最真实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户外教学,就是学生接触自然色彩的一个好的方法,所以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感知自然色彩,进而提高色彩辨识能力;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递更多色彩信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解决过去教学中的很多难题,在美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就是给学生展示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而另一方面就是填补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美术空白,其中就包括个别的色彩空白。很多颜色学生接触较少,但是色彩辨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色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而实现利用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色彩辨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瑞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研究[J].才智,2014(19).

12.美术高考色彩写生教学方法 篇十二

一、美术考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 确立远大的理想

作为一个美术专业的中学生, 需要有一个既定的远大理想。例如:做一个未来的艺术设计师, 做一个绘画家、雕塑家、学校美术教师等。对一个学习中的青少年来说, 理想就是远航的灯塔, 是前进的动力。

(二) 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

根据自己现有的基础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完成学习任务, 如每月完成多少幅临摹作业, 多少幅写生作业, 解决几个重点问题等, 这是短期计划和任务。

中期计划和学习任务以半年为限, 决定前半年要解决什么, 后半年要解决什么, 如色彩写生中的亮部处理、暗部和阴影关系的处理问题等。

长期计划和任务, 就是在一年内自己的写生能力和水平要达到怎样一个高度, 这是以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为基础的。期限更长一点的话还可以谈到几年后、甚至上大学后的学习任务等。

二、高一、高二年级色彩课程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

(一) 高一年级期间的色彩练习

在高一年级, 许多学生都是初步接触到色彩练习, 所以, 前期的练习应以临摹为主, 同时穿插优秀作品的欣赏。到学期中后期, 可布置简单的静物组合进行写生练习, 每堂课结束时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画作进行分析讲解, 指出各个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这期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千篇一律, 如有的同学色调偏冷, 有的同学色调偏暖, 这是由于各人的色彩感觉不同所引起的, 不能强求一致。高一第二学期, 经过几周的色彩练习之后, 教师可抽出二到三周的时间安排色彩构成课的练习, 这期间课时量应在50个左右, 使同学从理论上更深一步地认识色彩。后半学期再交替进行色彩静物写生和优秀作业、试卷的临摹, 如果课时允许还可进行一到二周的风景画写生, 使同学对于自然色彩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

(二) 高二年级期间的色彩课学习

进入高二年级后, 学生已经能在课外独立地进行色彩写生, 如在家中自己布置静物进行写生、完成课外作业等。这期间学生的写生、临摹作业量一定要加大, 每周应完成10幅以上的写生和临摹作业。学期内至少观看二到三次美术作品展览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以增强同学对该专业的兴趣。高二第一学期, 教师应做到对每个同学作业中的优劣心中有数, 并逐一解决。如画面色彩感觉、亮部的形体塑造、暗部的形体及结构处理以及阴影部分的处理等。

高二第二学期, 教师在分析讲解优秀作业之后, 让学生在写生与临摹的同时再进行适当的静物命题默写练习, 为以后的考试打好基础。开始的默写不要求太复杂, 应当从易到难, 可根据同学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色彩人头像写生和临摹以及一至二周的风景写生。风景写生回校后应完成风景画的默写作业二到四幅, 教师在课堂上讲评评分。

三、考试前的色彩练习

13.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一年级美术《田野的色彩》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美术第三课《田野的色彩》,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颜色,难点在于用流畅稳定的线条,表现出田野的形与色的感受。这节课我主要的问题是示范的时候不明确,应该突出相邻两块颜色的对比,涂色的时候也应讲清楚涂色规律是用线和纹路来表现,重点内容没有把握好。要学会充分解读文本,回归教材,回到学科本身的特点。不要怕学生回答不正确!

1、对于预设,应做到一问三答,要心中有数。

14.初中美术色彩常识教学设计 篇十四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级新生是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大多数学生正处于中学阶段的适应期的,对于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有初步了解还不够透彻,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地深入和加强。对于社团同学来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作业可以适当的调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意在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发生兴趣,产生了了解色彩、研究色彩、学习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

依照课改新课标要求,着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界开始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色调的形成,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工具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积极扎实的准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加深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高雅审美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法: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词、涂色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生疑

(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美,掀开了人生的日历;美,展开了追求的蓝图。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美、把握美、创造美。

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最养眼的礼物——色彩。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无限精彩。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板书)

二、整体感知 共同探究

1、课件演示(一组大自然图片)

刚才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色彩,把你对色彩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小结: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

2、出示《秋景图》:

分析图中集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桔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在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教学活动(观察、欣赏、分析、回答)

教学意图(整体感知色彩的存在与自然界中)

提问:通过分析和欣赏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教学活动(讨论、回答对色彩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光和色的关系)

板书: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3、色彩产生的原理: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小结:因为有光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因此,光照和色彩有着直接的关系。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和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

出示图片: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教学活动(观察、比较、回答)

教学意图(加深巩固色彩知识)

提问: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及光的神奇。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你身边的自然界中与色彩有关的例子。

教学活动(合作、探究、回答)

教学意图(联系生活、本地本土资源让学生发现、感受色彩美)

三、合作互动 交流分享 色调:万事万物的存在,虽是千变万化丰富多样,但它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角色。同样色彩也一样,一幅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颜色,但是他们之间总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色彩构成关系,这就是色调。

板书: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大自然的色调永远都是那么和谐、微妙.出示图片: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大自然孕育了不同的四个季节,在四季中感受色调的特点。

教学活动(探讨、回答)

教学意图(感知、理解色调的存在)

出示图片: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活动(分析、欣赏、回答)

教学意图(在美术作品中的深入理解色调)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设计,每一件作品的设计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和色调特点,足以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教学意图(整体感受色调的存在)

四、实践体验 当堂内化

作业:

1、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练一练)

分析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教学意图(简单实践和体验对色彩的感受与表达)

2、展示、评价(分组、集体展示,互评、自评,或谈收获)

3、课后延伸:用色彩表现记忆中动人的色彩现象,如彩虹、夕阳、大片的花、树、草地或春、夏、秋、冬四季。(工具自选)

五、迁移拓展 提高素养

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激情。只要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大自然会无偿地馈赠给我们远比现在更多的色彩礼物。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画笔、相机、歌声、舞蹈以及好的文学作品等你能想到的各种方式捕捉大自然更多的色彩。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

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15.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 篇十五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认知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美术工具出发,帮助小学生认识色彩。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色彩学习与分辨, 以此种方法学习色彩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美,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与认知能力,并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对色彩知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其次,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大脑仍然处于不断发育阶段,分辨色彩的能力一般,但是对较为艳丽的色彩却十分好奇。 小学生正处在色彩敏感期,女生往往比较喜欢红色或粉色,而男生则对绿色与蓝色情有独钟,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色彩偏好来判断其心理倾向,通过色彩教学来帮助小学生认识世界。教师利用色彩感应帮助小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发挥其个人优点,扬长避短。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

1.掌握观察色彩的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针对色彩教学,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与辨别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小学生掌握观察色彩的技巧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面对很多新奇事物都比较好奇,往往被其表面色彩所吸引,但是无法窥透其内涵。因此,在观察色彩时,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将对象、环境与光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色彩进行整体观察与比较,促使其在色彩的多个要素的联系和对比中把握各种色彩的变化。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色彩美是物体的整体效果,在色彩关系中体现突出。例如,在观察绿色物体时,无论其受哪种环境色的影响,发生什么变化,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抽象、孤立地观察物体的原有色彩,在通常情况下,会在色彩绘画中使用这种色彩观察法。

2.通过游戏来感受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爱好, 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游戏来开展色彩教学活动,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小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心情舒缓、放松,以此来提升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不过,小学美术教师在运用游戏时,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游戏模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例如,在进行《染色游戏》教学时,由于这节课内容本身就带有游戏色彩,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更加容易,可以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用染纸来进行染色创作。鼓励学生大胆用色,作品要有创新风格,精心设计染纸作品,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设计方式,对画面进行解说。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色彩美以及形式色彩搭配的能力。

3.应用多媒体辨析色彩

现阶段,不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小学生观察和认识到更多的色彩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色彩图片或视频,帮助其学习色彩知识,提升辨析色彩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色彩的对比》教学时,教学重点为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美的感知力与辨析力,而教学难点则为将色彩对比知识运用到创作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的观察到色彩对比,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色彩对比的图片或画面,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一定冲击力,从而提升色彩的辨析能力。

4.通过生活来认知色彩

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都十分好奇,而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中的色彩知识也不例外,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色彩元素与知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以此来提升对美术构图中色彩元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与把握周围物体的色彩。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本身就五彩缤纷,十分绚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与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小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视野,发现、观察和研究色彩。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春游活动,在野外观察更多的色彩,欣赏各种颜色的花花草草,各种颜色的蝴蝶,或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变化等。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把色彩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挖掘色彩知识, 对一些实物进行分析和探究,看其色彩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协调,以此来不断提升色彩的认知能力。

三、总结

上一篇: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下一篇:房地产评估报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