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2024-07-02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共8篇)

1.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篇一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3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3.4

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4.结论和建议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案、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正在以及已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这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与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多么大的成绩,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2.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篇二

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 学校之间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条件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器材条件比较先进, 有的学校则还比较落后。因此,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 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有的学校田径场已铺上塑胶跑道或人工草坪, 可利用其平整干净、线条清晰、色彩鲜艳、可跑可跳、可坐可卧、可撑可爬的特点设计出多种教学内容。如果体操器械比较齐全, 可利用各器械的性能设计一些对其他运动项目教学有帮助的辅助性练习内容, 像利用单、双杠设计出手握单杠或支撑在双杠上做跳远的腾空步 (弓步) 练习、背越式跳高摆动腿下放的辅助性练习等内容;利用跳箱设计出俯卧在跳箱上展髋翻腿的俯卧式跳高或仰卧在跳箱上做背弓挺髋收腹收腿的背越式跳高的练习内容等;利用体操垫设计出多种滚、翻、爬、跳等的内容;如果是可折叠的小垫子, 还可根据其小巧轻便的特点设计出多种利用其堆摆, 拼搭成各种图案的游戏内容供教学使用。如果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条件还比较落后、简陋, 可自制一些如水泥乒乓台、简易排球架、简易羽毛球架等设施、器材用于设计教学内容, 供教学使用。

另外, 还可以将校园内的道路、空地、走廊、台阶、树、墙壁等都利用起来, 设计成有关的教学内容供教学使用。笔者就曾利用学校的墙壁设计过多种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根据学校传统、特色项目的特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由于各种办学的特色不同, 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有着各自的传统和特色。因此,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也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如有的学校传统项目是田径, 则可多选择或设计一些田径运动中的有关项目技术动作作为教学内容;有的学校特色项目是某种球类运动, 就可多将该球类项目中的有关技术动作选择或设计成教学内容;有的学校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的历史比较悠久, 就可多将健美操、体育舞蹈中的有关技术动作设计成教学内容。此外, 学校还可引进或选择一些受到青少年学生好奇或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或民族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如软式排球、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扭秧歌等。凡是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 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身心的发展有帮助的时尚或区域性民族运动项目或身体练习的内容均可选择和设计成有关的教学内容供教学使用。

三、结合教师的个人专长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的个人专长是教师本人长期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后才获得的, 对学习掌握某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有独特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师的个人专长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也能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 如有的教师长期从事田径运动, 对田径运动中的有关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知晓甚深,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完全可以运用自已丰富的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及实践经验进行;有的教师多年从事篮球运动, 对篮球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着独到之处, 就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篮球运动实践经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武术功底深厚, 就可以结合自已丰富的武术运动实践经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等。总之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将自已的运动专长充分挖掘、运用起来, 这对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 除了充分选用《体育与健康》实验科教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一些适合教学对象学习使用的现成内容外, 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将一些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改造、整合、设计成技术要求一般、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分层次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再结合学校传统、特色项目的特点和教师本身的专长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就会非常丰富多彩, 体育教师就可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做到有的放矢, 进而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篇三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普通高中 选项教学 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 实施选项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为其提供的若干运动项目中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选项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也为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开拓了用武之地。

一、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实施选项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合作,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增长技能,实现终身发展。实施选项教学,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内心蕴藏着渴望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学与练,大胆尝试和探索,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运动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有了认识某种事物的需要,这种占优势的倾向性就会引起一个人与满足该需要有关的意志活动,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也使智力积极活跃起来。”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学段九年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学生“项项都要学,项项学基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萌发和追求的是身心的满足和获取成功的体验。选项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在选项教学活动中,学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凭借这种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敏锐的智力活动,就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3.实施选项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技能水平。

实施选项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某一运动项目比较完整的知识、技术、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一些集体性的项目,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等;田径项目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自我超越意识等。实施选项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例如,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功练习,如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简单的裁判规则训练等,然后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进行分组比赛,并依次循环,每一轮循环下来,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二、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1.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体育教师都很清楚,并不是任何教师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很“内行”,也有“弱势”项目存在。开展选项教学后,学校能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去安排课务。这既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熟练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2.选项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拓展。

随着选项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欲望,促使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吸收新鲜信息,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并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改革,积极进取。

那么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呢?

1. 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其实不然,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2. 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的结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呢?事实上,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掌握某个技术动作的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需求、爱好,选项教学能根据高中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4.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继承、改造、发展传统教材外,民族、民间的一些体育类项目(武术、射箭、街舞、民间舞等)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开展这些项目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体育文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时代性。当然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盲目,一定要根据学校的条件,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学生的爱好,适量选择。

结语

4.读《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感 篇四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从课的性质,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的目标等方面对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要发展的体育素质,以及发展水平目标分列得很详细,这些基本理论给我指明了今后体育课程教学的大框架。

其中提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这一段使我受益匪浅。我回顾了自己先前教学的课堂情形,在学某一动作技能的时候,很多时候仅仅按性别分为男、女组,而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并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书中提到的如:选项式分组、有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等等分组形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每一个学生同样有差异,怎样去权衡并把

握好课堂,在组织教学的灵活性上,我还需不断从实践中去摸索和提高。

此外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育运动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我认为理想的一堂体育课,它会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忙碌而淡忘体育。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他们

5.新课程标准中的“快乐体育”理念 篇五

前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请记住:我们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寓教于乐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掘学生的快乐情绪,方能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这一境界。

在这一理念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快乐体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快乐体育”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对接

(一)“快乐体育”理念的源起发展及内容宗旨

1、源起及发展

快乐体育理念最早来源于日本,1979年由日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提出。传入我国已有十余年,对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我国的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解决体育厌学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2、内容及宗旨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快乐体育理念的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来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生。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理论解读

1、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之一: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之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新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评价的重点之一:过程评价、进步幅度评价和最终成绩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成为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绩评定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

(三)“快乐体育”理念与新课标的理论对接

1、二者都以身心健康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追求目标。

2、二者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的兴趣。

3、二者都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强调于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

4、二者都重视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强调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二、新课标下快乐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新课标指导下,以寓教于乐为立足点,贯彻快乐体育教育思想,笔者做了相关实践探索,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一)游戏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

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不同的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课的不同部分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准备活动穿插些游戏内容,如“程序化行进”、“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游戏,较常规的慢跑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田径项目比较枯燥,如运用“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超人变速跑”等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发挥奔跑的能力

等。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整理活动中有助于尽快消除疲劳,如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舞蹈动作形式的教学和以放松为主的比赛性游戏,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恢复。

(二)比赛

体育比赛给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使体育课焕发生机。比赛过程中的激烈对抗、紧张合作、成功及失败都能给我们带来运动的美感及体育的愉悦感。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观看录象、设计导语等形式把热点赛事(如世界田径锦标赛,世乒赛,中国甲A、欧洲杯、世界杯足球联赛,CBA、NBA篮球联赛,亚运会、奥运会等)适时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对该项赛事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动作,并模仿体育赛事模式进行小型教学比赛,于比赛中激发学习兴趣,领悟对抗技巧,获取运动快感,享受竞争乐趣,养成合作习惯。

(三)音乐

好的音乐能强烈震撼人们的感情,陶冶情操,在传达和表现情感方面超出其它许多艺术形式,有着不可估量的魅力。俄国著名专家B.M.科利亚金和P.C.莫佐拉在《当代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一书中也指出:音乐对人的情绪状态能发生影响。在一种情况下音乐能够提高情绪,振奋精神,在另一种情况下音乐能使人平静。音乐正是凭借它的旋律运动和特殊的表现能力,将人们内心细致复杂的情感活动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使人们感到情感的愉悦,从而调整自我的兴奋性。因此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的音乐,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在准备活动时配置一些轻松愉悦的轻音乐,于课的开始即创设出快乐氛围。还可以在教学球类技巧组织球类比赛时,用如CBA联赛主题歌《相信自己》、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等,配合运动节奏,激发运动热情。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安排诸如《梁祝》、《田园交响曲》、《水上音乐》、《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等,达到消除疲劳、陶冶性情、振奋精神的目的。

(四)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资料以及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展现能力,多方面、多角度的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与计算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并能通过计算机强大功能和声、光、色、形等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体育器材、场地素材库,通过集中展示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 熟悉各种运动场地及器材。如:通过相关网站下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设计蓝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最先进的体育场馆设计与功能。可以应用多媒体动画剪辑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还可以利用现有课件及自制课件进行体育常识教学。

例如:篮球赛课当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采用“NBA”中文版篮球游戏软件,此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表现出来。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像功能,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练习,在班组篮球赛中实战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兴致盎然,实效明显。

(五)教材重组

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水平目标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包括传统项目、场馆设施等)、学生特点(包括性别特点、班级差异等)、地域特点等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

例如我们在高一年级尝试男女生分班教学。根据男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差异,男生教学班侧重于力量、速度、耐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田径、球类等板块上;女生教学班侧重于柔韧性、灵敏度的培养,课堂教学重点设计为健美操、技巧等。让学生在自己有发展和创造余地的领域里体验学习的愉悦感,享受体育运动的力与美。

(六)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发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仅仅有教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甚至可以让学生家长来参与对子女的评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使多元评价得以实施:

满堂彩:爱听表扬和夸赞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适度的给予表扬。这种全方位多鼓励式的体育课,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悄悄话: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违犯纪律,或者不认真练习,教师的严厉批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饱含爱心的话语,就好比像是一道彩虹,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心”桥,使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友情卡:教师可在课前先打印出若干卡片分发给学生,卡片上列有这些项目:我喜欢的动作、我不喜欢的动作、原因、我的话等等。课堂练习时给每一名学生展示的机会,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观摩,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由地填写卡片。一张小小的“友情卡”,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也激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还传递了友谊,促进了交流。

回音壁: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是教师的“权威性”评价,还是同学之间的互评,都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部,因此可以设置“回音壁”,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评说,以倾听学生的心声。

自选项: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运动强项,作为体育课检测项目的补充成绩,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检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喜悦。

多元分层评价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令基础不一的学生都能在运动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快乐,从而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培养长期乃至终身体育爱好及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

6.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篇六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上和内容框架上的区别和突破。首先学习现行大纲与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区别和突破:

新的美术课程目标在方向上与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致的,课程目标涵盖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并有更大的突破与扩展。大纲对目标的表达内容主要为学科知识。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二)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大纲的这种教学要求虽然具体明确,语言简明,但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活动与之结合,导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茫然无助,教学要求与实践脱节。而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表述除了学科认知领域的内容外,还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主要理解为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获得美术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课程目标在表述上,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教学实践活动与目标融为一体,使我们在明确课程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课程目标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具有设计、指导的功能。这就使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角度表述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二)述中既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现在具体学习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内容框架上的区别和突破。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大纲的这种划分虽然有利于体现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的系统化,却忽视了教学的人文审美目标。而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从美术学习方式可划分为四个领域:1“造型·表现”、2 “设计·应用”、3“欣赏·评述”、4“综合·探索”。从美术教学大纲的三大课业到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构成的一大突破。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例如、从用过的纸杯、纸盒引发联想,进行造型,使它改变形象,成为一件艺术品。“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如、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欣赏建筑经典作品、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等。这是课程标准中的前三种领域。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现在就“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具体分析。“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例如,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等。那么在初二的美术课程中我就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日记、作文配上插图。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可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探索。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再如、还可以结合集体过生日的班会活动,全班一起布置教室,分别设计与制作互相赠送的礼品、生日卡,设计、制作面具,举行化装舞会。活动过程中可以穿插学生设计的海报、服装等等。

7.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 篇七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 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 体育课程改革蓬勃开展起来, 出现了一些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尝试。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一个崭新的理念。

理念一:健康第一, 使每位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都达到最佳, 通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 不仅要求身体健康, 还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并最终将落脚点归为健康, 认为健康才是个体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理念二: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教材的质量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胆改革传统项目, 将部分陈旧的, 及一些过分强调标准技术动作而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内容删除。在吸收旧教材精华的同时, 及时引入各种新兴的运动项目, 精选一些与时俱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及树立“健康第一”观的内容。强调传授具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不断更新与社会需求较远的繁、难、杂内容。学校与地区可以根据本学校与地区的优势, 建立校本教材与地区教材。对运动素材进行技术性改造,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 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 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 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二、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路

思路1:对项目的竞技性进行弱化。

当前, 学校的有些体育教学内容竞技性太强, 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 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表现在: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在学校体育课当中, 小学生抱着大篮球投高篮筐, 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 试想小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得到快乐。为了让体育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国外在竞技运动项目内容教材化方面就有很好的先例。例如, 美国等国家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了改革, 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 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思路2:对现有教学内容的延伸、联想。

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 是指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方向发展。体育学科是以“技艺性”为主, 其技艺思维是以求异思维为主, 联想动作变化, 创编新的方法。如跳高可联想到动物形态, 模仿其典型特征。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联想, 扩大教学效益,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 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其创新意识。如投掷内容从单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 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单手下投、飘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

思路3:根据实际开展新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 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如街舞、独轮车、滑板、跳舞毯、攀岩、短式网球、定向运动、健美操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当然, 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 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目前在某些学校已经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些新型的运动项目, 但是摆在广大体育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是, 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 造成目前国内多数中小学校缺少开展这些项目的体育资源。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 中小学校与临近的体育俱乐部进行合作, 学生去俱乐部上他们喜欢的课, 而体育俱乐部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与研究, 人们对其的认识、接受总有一个过程。可以通过新闻媒体, 加强宣传, 使大家认识到此实践的积极意义, 积极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献言献策, 获得社会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当然, 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新的体育教学内容, 许多家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比方说安全问题, 对健康的实际效果, 对学习的影响等。学校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改变家长头脑中固存的体育内容模式, 阐明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功能性、适用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飞.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位置的转换[J].林区教学, 2009, (7) :116-117.

[2]冯守玲.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晋中学院学报, 2009, (3) :67-69.

[3]张保平.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学问现代教育研究, 2007, (3) :28-29.

8.浅谈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務,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从《大纲教材》的改革,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目标与标准,体育与健康的界定,不同学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变革,是我们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悉体育新课程标准工资教学,我们选取《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成效、问题和思考》这一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

本课题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及目标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方法、体育与身心、体质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机地揉和、串连、塑造,营造以身心健康为纲的崭新的体育教学。通过检测、评价、分析达到获取新课程标准教学对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意义效应;获取新课程标准实践中的认知、问题和今后继续探研的方向。

(1)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2)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健全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上的效应;(3)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发展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能力,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和掌握终身体育能力上的新的教学手段、方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从而探索较为适应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模式;(4)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测评评价方法。我们把研究目标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方面。它们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新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心。研究目标之第三、第四点是本课题由此引出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它们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起着保证作用。

三、教学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采取按体育功能目标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确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方案的,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以学习目标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促使教师的终生学习、探索与提高。

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从目标角度看,只要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关键是如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也即是组织教法。要加强组织教法的改革,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学练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教学资源,采取课内外结合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学习目标,并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提高,其学习效果才能得以巩固与发展,使其终生受益。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评价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可否认,体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功能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体育这方面的功能作用。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方面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首先是教材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评价,问卷的设计不够严谨,不够科学。学生为了追求较好的评价经常在回答问卷时不客观,长此下去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必须采用心理专业问卷,而这些问卷的评价有一套非常的操作程序和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普通的体育教师很难做到。

四、结论

有人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里面记录了师生的努力、失误、精彩的时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进行课后反思,找出不足和缺陷。这不仅是教师提高能力的方式,通过回顾反思,会使教师的授课行为得到更好的改善。体育课和其他课不同,体育课的反思空间更大,更能直观地看出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确定其进步与否,甚至动作姿态尽收教师眼底,能看出学生的心情是否愉悦。所以教师的观察反思很重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和身体的障碍,是实施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体育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课程。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上有一个健硕的身体,才会有更好的状态迎接学习甚至高考,这也是实施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样,在体育教学课程中,通过学生体育实践,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得到培养。因此,我认为“书本知识诚可贵,体育活动价更高”。

上一篇:永辉超市深度分析报告下一篇:2022年度表彰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