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4-08-30

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共9篇)

1.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一

学好高等数学的几点建议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打下掌握和运用现代数学的基础。与此同时,高等数学还在经济、管理等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如何学好该课程,这是学习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正是这

一点往往成为一些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的心理障碍。有人因为高中数学学得不是很好,因此在面对高等数学时,学习起来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看懂、学通这门课程。其实,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的确需要初、高中里的某些数学知识,但需要的这些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中学数学里最基础的。因此,学习者在这方面不必有过多的顾虑,而是应该树立信心,以百分之百的自信,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学好这门基础课上。

学习高等数学,顾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考试,除此以外,学习者还应清楚,高等数学的几百个公式和定理在工程技术中应用不到百分之几,可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无处不在的。通过该课程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学习高等数学,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知识,还在于培养用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技巧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习高等数学,首先要理解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高等数学》(一)微积分教材共有八章,涉及极限、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理解、记忆、掌握、熟练运用大量的定理与公式。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弄清整本教材的脉络。

该课程的核心是微积分,围绕这一核心,需要了解作为微积分研究对象的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理论和方法是微积分建立,无穷级数学习的基础,因而极限论成为重要的基础内容。而微分方程则是微积分的一个应用,它与微积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些方面来看,虽然函数、极限、微分、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每一块内容的重点和要点,由点带动面的学习,由局部带动整体的理解。

二、学习高等数学时,注意多归纳、勤总结。归纳总结能帮助学习者将一些比较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做到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头脑中会形成更多的思路,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下面是对极限求法的一个归纳总结,以此说明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对学习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求数列或函数极限,是高等数学里的一类基础而重要的问题。常见的求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先估计数列或函数的极限值,而后利用定义进行验证,这是求极限的最基本的方法,可用于求一些简单的极限。

2.利用有限个函数的和、差、积、商以及复合函数求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极限计算问题得到简化。

3.利用无穷小的性质求极限。这主要包括:①有限个无穷小的和(差、积)仍是无穷小。②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是无穷小。③非零无穷小与无穷大互为倒数。④等价无穷小代换。当求两个无穷小之比的极限时,分子与分母都可用等价无穷小代替。正因为等价无穷小的这一性质,所以在求极限时,可以简化计算,减少运算量,快速地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好此性质,当然需要适当掌握一些等价的无穷小量。

4.两个重要极限及其推广形式(这里f(x)为一自变量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量)。

5.利用准则I(两边夹法则)和准则Ⅱ(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求极限。

6.利用洛必达法则求0/0型,(无穷)/(无穷)型,0,无穷,无穷-无穷,0的0次方,1的无穷次方,无穷的0次方型函数极限。

需要说明的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很多,到底用哪一种方法简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对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才能简便、快捷地计算出结果。同时运用洛必达法则和等价无穷小代换,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三、学习高等数学,注意自始至终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我们在中学就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有所收获。遇到一些典型问题要多加考虑,追根溯源,这样不管问题如何变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对于有些函数在高等数学里被称为变上、下限的积分函数。这类函数在极限问题和微分问题中是常见的,由于该函数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起来

2.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二

一、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学知识起点高, 学生基础差。

(二) 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三) 教学手段落后, 教师任务重, 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呢? 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二、解决方案

(一) 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 如:命题;函数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 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 抛物线和二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 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 而且要注意讲清新旧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通过联想对比, 回顾初中知识, 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 知识的衔接, 使学习逐步深入, 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 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 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 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中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 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 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 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 认识高中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

(二)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后, 在实施数学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还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 并要注重工具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讲授法、谈话法要注重语言技巧。讲授和谈话是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有利有弊。教师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吸引人, 就很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 使自己的语言幽默,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多采用直观演示法刺激学生的感官。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教具、挂图或多媒体进行示范性演示,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点化静为动之后效果非常好。比如讨论奇、偶函数的对称性时, 可以用动画制作软件 (FLASH) 做成课件, 让图形动起来, 收到的效果确实非常好, 另学生一目了然。

(三) 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 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 使用同一把尺子, 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 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 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1.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 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 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 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 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 启迪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因材施教。

2.在授课过程中区别“难、中、易”层 次的问题 , 提问时 , 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 优等生补充完善, 教师作出评价后, 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全体学生思考, 再让优等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参与”,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相互补充, 相互推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布置作业时 , 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学生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 另外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中下等生要求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 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 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在学习了如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后, 设计了下面一组作业:

第一组 (上) :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 且f[f (x) ]=4x-9, 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二组 (中) :已知一次函数y=kx+b, 当x=1时, y=-3;当x=3时, y=5, 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组 (下) :已知一次函数y=kx+1, 当x=5时, y=3, 求k的值。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 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 中等学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了”, 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 加强课外辅导, 重在启发。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 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时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 有的采取启发式, 有的采取指导式, 有的个别辅导, 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 如对后进生出现的基础性问题, 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知识, 举浅显易懂的例子, 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的一般问题, 一般不予直接讲解, 而是多进行启发, 点到为止, 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 我们要认清职业教育的特点, 找准数学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转变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 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作用。

摘要:作者结合十年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 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使初中与职高数学很好衔接, 制定必要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 教学分层次化, 以及课外辅导的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探析, 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 因材施教, 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目的。

3.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三

一、分析现状、究其原因

从主观上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笔,懒得动笔,任凭老师如何的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写作的立意,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很多的学生不思考,更不能体会和领悟,等到真正写作时,学生常常是,你愿意怎么讲就怎么讲,我原来怎么写照样怎么写,于是随便堆砌一些陈旧的事例,凑够字数,用自己的“大白话”应付了事。

从客观上说,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没话说,看到作文材料,也能分析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立意,但是却无法有深度有广度地去论述。究其原因是,学生课余的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实例材料,视野狭窄,看问题,分析问题不全面,不深刻,自然到真正的写作时,有感但无话,总用那么几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材料,反复使用,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了。

二、寻找办法、讲究实效

1.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素材

一个学生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首要的条件,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怎么培养?只有多阅读,你读一本书,可能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但“开卷有益”,是长期的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绝对会体现在你的文章上。所以,我的做法是号召并鼓励学生多阅读,一是,高一时,由于学业还不是特别的紧张,每周给学生一节的阅读课,可以学生自带书籍,也可借阅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书籍,达到一种资源共享。二是可以用课余时间,或学习累的时间阅读,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完全靠课堂时间来积累阅读,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学生利用假期或课外,没办法读长篇,可以读短篇,一些有情有理的散文,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读书积累了知识,同时也放松了心情,一举两得。

2.加强写作的课堂指导,讲方法技巧

虽说“文无定法”,不能千篇一律,但是作文教学,还有一个很实际的目的,就是学生要参加高考,60分的分值,不容忽视,所以,作为老师,务必对学生的写作要进行集中的指导。我的做法是:

首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

能选入教材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更能经得起推敲,都是在情景理等方面很有突出特点的值得借鉴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于月下荷塘的景色描写,就很生动细致,借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把景色生动形象的再现出来,比如老舍的《小狗胞弟》,文笔质朴,感情却很真挚,让人动容。等等,这样的文章很多。所以在这些课的教学时,我常常在渗透作文的指导,分析作家的写法,希望能为学生所用,我们可也仿写一段景色,可以写写类似的经历,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作文训练,看学生反应,效果还不错。

其次,有效利用作文课,集中训练。

作文课,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合理的运用。

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计划,比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客是材料作文,写材料作文的第一步是你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准确立意,如果立意偏离,纵然你有生花妙笔,也是低分的作文,所以,我就上一节审题立意的专题课,专门训练如何立意,立意的方法有哪些,立意时要注意的地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提高了,跑题偏题的现象减少了,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就这样,我针对学生写作时存在的问题,开设了一系列的专题训练课,如:议论文的结构,作文引题的方法,作文如何结尾,如何增强文章的文采等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考场作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再次,多种多样的讲评课,鼓励学生。

虽然学生作文的好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动笔写,要动脑写,要愿意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非常重视作文的讲评,采用不同的形式,取得不同的效果。例如,最常用的方法是写作文评语,我总是先指出作文的优点或可取之处,然后提出建议,学生很乐意接受。还采用过面批,效果也比较好,学生看到老师当面给他分析作文的优缺点,很多人都很感动,这也触动他更加认真的写作文,还采用过学生互评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互评,然后老师再评,此外也采用过点评的方式,印发3-4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课堂上,让大家畅所欲言,集体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收获也很大。

4.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四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形式逐渐多样化,全国各地各类少儿舞训班日益兴盛,这为少儿学习舞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少儿舞蹈教学,全面发挥舞蹈教育的功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少儿舞蹈人才呢?下面,结合这些年来的实践办学经验,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审视软开度训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软开度的素质训练。

“我认为,科学就是指系统的研究方法,此方法使得我们在把它们运用到事实的任何方面时,都能够更深的了解这些事实,而且更合理的支配这些事实,而不是偶然的和呆板的。”(摘自《现代教育的探索》)我在办学初期,大量地考察了各舞训班的教学状况,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无论学员年龄多少,身体素质怎样,上课一律“趴叉、耗腿、下腰、压胯”。而且一上就是一堂课,这样学员的软开度是得到了提高,但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找不到快乐的影子。组合课上,孩子们呆板的表演和教师反复强调的“注意表情,笑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在我脑海之中,挥之不去。我认为,少儿舞蹈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愉快的舞蹈学习,使其成为身心秀美、聪颖、富有自信的活泼个体,让他们在舞蹈学习中能发现快乐并享受快乐。所以,少儿舞训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身体软开度的训练,把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快乐天性列入到教学方法的重点中去,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舞蹈,积极地学习舞蹈,并能尽情地表现舞蹈。

二、要为孩子们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跳、唱、说的综合能力。

“舞蹈是属于人类身体的舞蹈,它不再仅作为艺术表演形式传承,也不能只被当做大众娱乐方式流传,也因此将其定义为能使身体从不必要的约束中解脱出来,能够使人们获得人性上自由的艺术形式。而这种艺术形式的意义将通过舞蹈教育的作用进一步体现。”(摘自杜威《舞动的课堂》)伊莎多拉〃邓肯曾说:“最自由的身体包含着最高的智慧。”充分解放孩子们的思想束缚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自己自由的天性,尽情地表现自我。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或者节奏韵律较强的童谣,编排成舞蹈组合,让孩子们在舞蹈的同时,大声的唱、说、玩。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挑战了智力,美化了情感,教学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这一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进行更深一步的发挥、探讨。

三、定期让家长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进行舞蹈学习。

这样,不仅加强了孩子、父母、教师三方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强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记得,在一次教授藏族颤膝动律时,我邀请几位家长加入进来,和孩子们反方向动作,原地颤膝、变换队形等,孩子们十分专注、认真,家长也很兴奋,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藏族颤膝动律就这样很自然的被学生掌握了。课后,家长久久不愿离去,一起谈论着感受、交流着心得……

四、要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始终坚信自己是最棒的。我的课堂教学,很注重语言的运用,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从不说“你不行”、“你真笨”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鼓励他们,认可他们。对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也尽量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确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勇于去感受美、学习美、表现美。我觉得,学习舞蹈是孩子们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去设置太多的条框去约束他们,否定他们。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我感受到了少儿舞蹈教学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艰辛之路,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去和他们共呼吸、共欢乐、共成长。

5.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篇五

(在2010年11月18日学区教师会上的发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记得教育家魏书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不是真有一百种,本人的水平有限还没有能力统计或研究,所以不知道,但通过我本人在多年来的学习和总结身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工作情况,特别是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和名教师的上课,我对我们学校的老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向40分钟要质量 通常一节课就是40分钟,向40分钟要质量就是向课堂要质量。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生活就是若干个(约六、七个)40分钟组成的,学科教学也是由一堂堂课完成的。没有一个个40分钟的教学质量,就没有一天学习的质量;没有一个个40分钟的质量,也没有学科教学的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的意思是,教学质量要立足于40分钟的课堂,要最大限度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如我在向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开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导师、原教研室小数教研员刘新敏请教时,他就提出了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四个一点”的观点,即“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讲得精一点、练得多一点”,他认为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其实,关注40分钟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是关注40分钟课堂教学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效,关注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向40分钟要质量”,曾经是许多学校抓课堂、抓教学的一句口号,这也说明“向40分钟要质量”其重要意义早已被许多人所认识。

二是向备课要质量

课堂教学需要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备课越充分、越认真,课堂教学质量越高。备课备什么?说法不一,但这么几项是要包括的:备学生、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参、备重难点、备知识点、备教学内容、备教学设计、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活动、备例题、备作业、备教法、备课堂及时检测和反馈等。这里所列的需要“备”的每一项内容无不要求“认真、充分、精益求精”。据我的初步观察,现在我校教师中出现了备课不充分、不认真的现象,原因可能是教师太忙,挤占了本该用作备课的时间,或者是教师对备课没象以前那么重视(有些年轻教师没经过严格备课训练除外)也未可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备课上花的时间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有保障。反之,越没时间备课或备课越马虎、随意,教学质量就越没保障。

三是向因材施教要质量

教学原则是教学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它特殊在教学对象,即教学对象是一个个特殊的“这一个”,他们来自于独特的家庭,有着自身特有的遗传,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优势以及心智发展水平,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均不同,换句话说,教育不能以一样的方法应对百样的学生。实际上从教育过程看,教育也不是批量生产的,教育只能是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教育只能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而希冀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至少应该从课堂设计、作业布臵、个别辅导到单元过关要求上对班上的所有学生梯度对待,只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才能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了解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后进生的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方面。比如中心校的五六年级是由几个班合在一起后重新分班的,并且原来的基础都不是很好,相对而言学困生就多一些。特别留守儿童的比例较大,也有家庭作业经常不做的学生(昨天上午第二节我本想就是去听一节六二班周坤忠老师的数学课,但走到教室门口就发现他在过问一些没有做走家庭作业的学生,所以…)。我想老师们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安排,在教学中也针对他们设计一些问题。

其次,要转变备课形式。以前老师们备课基本上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师用书再加上一本教案参考各自埋头独立完成。所以教学的设计就不是很全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课改后,教材以主题单元出现(比如我在听刘元茂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首先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懂清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还有很多教师是以课文为单位来备课,没有注意到整合单元主题,也就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更加完美。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集体备课(比如几年前的镇安小学)。因此我建议:我们学校后半期的校本教研中,同年级的教师就相互讨论下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出困惑的问题讨论。有时上一个年级的教师也多同下一个年级的老师一起讨论他们去年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这就避免了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我们就能更好、更有效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好的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臵等。在课堂上更好的关注个体差异。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笼统,举手学生大多都是优等生,这就没有面向全体。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细致,这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在课前设计教案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优等生设计有一定难度、发挥个性的问题。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四是向教改要质量

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评价的变化而变化,如过去人们很强调教,现在更强调学,过去强调学会,现在强调会学,过去强调终结式评价,现在强调发展性评价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如果不转变教学方式,那么所谓新课改无非也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当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了,不适应新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这种方式或模式就必须变革。人们有必要反思一下,现在各学科的课时是不是多了,学生没了自主支配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是不是讲多了,学生不仅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由于课堂信息泛滥或超载而导致学习疲劳,甚至厌学?学生的作业量是不是大了,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而堕落为作业的奴隶?学生“我要学”、“乐学”的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由“一”到“多”,再由“多”到“一”?如何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和以一当十?等。教师只有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就不愁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五是向科学评价要质量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教学和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在《小学数学教师》月刊上有这样一个关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案例。有四个同学在学科测评中都是80分,甲同学的80分只是保持了原有的水平,乙同学和丙同学都由70分进步到80分,但乙同学凡是做了的题都得了满分,而丙同学完成了整份试卷却错了20分,丁同学则是由过去60分的水平进步到了80分的,显然同样的分数,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从发展性评价看是丁>乙>丙>甲。由于四位同学的发展不同,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不能一样。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如学生听课的评价、作业的评价,特别要重要教学检测的评价,如得分率、全对率、全错率、预测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的比较,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同学的卷面实际情况,都应有统计和分析。科学的教学是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教师只要知已(明了教学要求)知彼(学生的学情),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在话下。所以,学校规定:从现在起,每位老师每单元的检测成绩,在检测后的两天内用QQ群发给学校,以便每次检测后学校统计各年级各班每单元的情况供每位任课老师参考,学校对各任课教师的单元检测检查也以此为据。

实际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应该会有许多,老师们才是行家理手。我个人认为:对于我们学校不仅要抓课堂效果,还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老师的责任意识,更重要是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为什么说提高业务水平呢,因为每年级的教材编排都是非常有科学性和规律性,要掌握这个规律老师必须在学好新课标的基础上认识研读教材、教参,认真分析学情(比如上周五我校数学教师杨明明去岩水小学借班上课,虽然她这个课与名师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不知学情,能收到那样的效果,说明她在研读教材、教参和设计教法上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由于有些老师在平时系照抄教案参考,采用的不是借鉴,而是拿来,根本没有分析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文水平是迫在眉捷。

6.关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六

摘要:如何提高技工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望,不断提高其社会竞争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本文从多媒体使用、CAD与制图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对《机械制图》教学需注重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建议。《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又是该专业中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技工院校门槛低,生源差,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一、更新教学观念,用创新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课堂上,摒弃传统做法,与注入式教学决裂,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二、选出恰当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现状,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多媒体参与教学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节约教学时间。教师的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教学形象生动。但也提醒教师省事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同时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卜、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机械制图》与CAD结合教学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具有代替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建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目前大部分的技工院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列为两门课程,但一般是先学《机械制图》,后学CAD,这样作为两门课程,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如果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每讲一节CAD时,先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建立三维立体图形时,应运用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后初步检验图形。这样训练出来的才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才。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符合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采用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替代了手工绘图,使能够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理解CAD命令。(三)、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教师参与学生的学,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教与学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新的知识点的同时,也别忘了学生这个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制图教学重在实践,要能观察实物,分析实物,还要能识图和绘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萝卜或者土豆等自己切制模型,这样一方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一方面锻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观察截交线和相贯线,图形中难以正确绘制的图线,在实物中就能正确显示出来。在课堂上适时的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同样,在讲一道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想,先试着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才会记忆深刻。(四)、项目教学把学生划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按照项目小组的要求,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起一个指导和辅助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上需要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7.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七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米和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上,用自己准备好的卷尺测量出一米的长度,观察一下,感觉一下,建立一米到底有多长量感,再让学生量出100米的长度,自己走一下。最后让他们量出1000米的长度。当学生量出1000米的长度时,每个学生都很吃惊,感觉1000米怎么有那么长? 在教学米与千米的进率时,学生经历了学的过程,很快得出了结论。由心理发展特点可知, 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此时也有所分化,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但感知了1米与1千米的长短,还记得很牢。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体验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增添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走出教室,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机械性的训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并感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

2.正确运用学具

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 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 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 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

“具体—形象— 抽象”是人的大脑思维发育阶段规律 ,是指人的大脑发育要经过婴幼儿时期的必须有具体实物的直接操作时才能进行思维的具体思维阶段, 到少儿时期的需要有实物演示、模型操作或影视图形展现时才能通过表象进行思维的形象思维阶段, 再到只要有语言文字描述就能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抽象思维阶段这样三个发展时期。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儿童适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适于在有具体操作或有活动画面的场合下学习。

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需要通过学具操作学习: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认识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就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而把数具体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较全面体现数特征的具体实物把数模型化,这一具体实物就是认数的学具。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太少,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概念形成实践基础,因此小学生在认识数概念时只有通过对学具的具体操作学习才能充分认识理解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定律等。否则,对数的认识就只能是死记硬背。

3.创建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加强有效互动

有需要,有兴趣才会有探究互动这一行为方式的产生,而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而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体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我根据学生熟悉、喜欢《西游记》中的人物及其心理特点创设了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人同用一根绳子围地的问题情境: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唐僧准备奖给三个徒弟每人一块地,他拿出一根绳子说:“徒儿们,为师准备奖给你们每人一块地,以便今后自食其力。你们就用这根绳子各自围一块地吧。”这时猪八戒急急忙忙地说:“我要围成正方形。”沙僧说:“我要围成长方形。”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我说:“同学们,他们三人围出的地大小一样吗? 要是不一样,那么谁围出的地最大呢?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你们是怎样得到结论的呢? 要知道谁的地大,必须用到什么数学知识? ”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自然导入下一环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教学。

4.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说”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教师讲解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 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 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就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5.走 近生活,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8.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八

一、需要充分领会和理解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所涵盖了生物知识、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以及对生物保护的理解。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体现和贯彻,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注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求。

二、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通过交往、共同互动、互相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可观的图像或实物,有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来教学。比如气候对生物教学的影响,青蛙南方在三月就有,北方就要晚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需要为学生的开拓性和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条件。比如提前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等,有的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开拓性和研究性的问题,或者能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入手进行探究等。

2.应该鼓励学生三多。即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要求并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提出问题和假设,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同时要求需要提出解决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途径。

3.应该注意课内外活动组合。教师应该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合理地按排好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学中应该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教学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它主要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的地点、内容、要求、以及主要目的。只有在当地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同时保证活动时间的落实,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应该要求学生写开拓性、探究性学习报告。对每次活动的总结撰写和交流内容,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把从探究中学习到的和得到的经验知识总结出来。

5.应该注意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生搬硬套,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深度、内容范围等都不一定相同。

三、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来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既是让学生开拓思维、进行验证与探究的一种活动,也是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要做到:

1.在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还不完善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生物教师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比如直观性的植物、动物的教学活动,很多是可以就地取材的。

2.实验多样化。可以采取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可以低成本实验,可以由学生在家实验,也可以进行模拟性实验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性教学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

3.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定性实验,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在定性和定量中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同时,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构等。

4.在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实验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是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注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当今的时代,科学发展很多与生物学科、生物技术的研究密不可分,比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太空辐射的基因变异、生物机器人、人体运动学,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关注和了解当今社会的生物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比如说仿生学、医学、运动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研究。

2.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涵盖面很广,包括全球性的、国家性的、区域性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环境与生物保护、生物的利用等相关知识。

3.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密切,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9.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九

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李彦

[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关 键 词]语言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的进步和正式加入WTO,外语学习也显得日趋重要。各行各业甚至到每个家庭都开始对外语学习引起重视。语言学习者也不再满足于发展阅读能力和考试能力,而是迫切需要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人们对外语学习这种迫切需求和愿望也正促进了我国对外语教育的改革,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教好外语这门课程进行研究、思考。

语言二字其本身词义就是“说话”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交际和使用,传递相互的信息。语言也是一种使用最灵活、表达意思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符号。对语言灵活的使用和完美的表达来自于对语言的扎实的学习、熟练的掌握、良好的思维和自如的运用,学习语言的过程既是学习说话的过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听、说来完成对语言的习得,通过读、写、译几个环节的学习和大量的训练来完成语言学习全过程。但是,学习英语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必须人为的去创造的。如何创造语言学习氛围?我们认为也只有通过多听、多模仿、多练、多说、多读、多背、多写、多实际运用来感受语言、接受语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直至达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随心所欲使用语言、完成语言学习和掌握。我们在多年外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考试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考试题型的设置、分数的分配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引导着教学的方向,决定着教学的轻重环节。现在我国的英语考试大都设置60%到75%的四选一的考试题型,李彦女文学硕士管理系讲师

听、说、写的题量不足,各种技能相互交叉使用,相互渗透思维的题没有,阅读题量太大,发挥题少,分数设置也不尽合理,给学生思维和发挥的时间太少,尤其四选项的题型在英语学习中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四选项在试题中大致上相似或接近,考生在区别正误的选项后选出一个best answer,有时在四选项中甚至两个选项可能都能用,只不过是由于思维和理解的不同而决定选择某一选项。这种考试题型可能被认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这种考试形式也减轻了教师批卷的沉重负担。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反复训练,实践这种题型时,总是交替地接受着正确语言信息和错误语言信息,记忆着正确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同样记忆着错误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所以通过长期的正误辨别,区分学习训练,最终影响了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确切表达及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题型设置的不尽合理,教师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各种题型的考试。,以致制约了教师对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时间运用能力不高,交际能力不强的现象出现。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统一时间、统一题型、统一批卷的形式也不尽科学,它遏制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成败,决定着教学模式,教学法的实施和研究、学习、训练方式的采用,各种学习和使用技能、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写形式、编写质量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综观我国当前公共英语所

使用的几套教材,近几年虽有些修改,但改动不大,相反,教材的册数越来越多,习题量越来越大,注释越来越少,生词量过大,常用词、重复词汇太少,课外读物、阅读欣赏、扩充知识面的材料少,听说材料不足,教材的编写给教师安排课堂活动的机动时间有限,教材的导向偏于考试的东西太多,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理论点拨太少,过重于强调阅读,而轻于听、说、写使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熟练程度的掌握等。尤其是在教材编写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公共英语的特点,因为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还是业务知识,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工具,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要求相比英语专业有所不同,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应当侧重能力的培养,语言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良好的语感,扎实的自学功底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同时提供一些阅读欣赏,风土人情等东西方差别比较大的、趣味性较浓的篇子,让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教材种类不宜太多,像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分得过细。

三、教学法的改革

在我国,教师大都习惯使用传统的英汉互译教学法进行教学,单词互译、句子互译、课文互译、联系互译、听力互译、口语对话也进行互译。除此之外,语法教学也是使用较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操练语法规则、结构来学习语法。教学步骤正如Stern所描述的那样:先是规则的描述,接着是词汇和翻译联系,最后是课文的翻译。这样教学就像在学习前先给学生画上一个框,学生不管做什么联参考文献】

系总是考虑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有语法错误,总也跳不出此框。如:听英语材料时总在不停的翻译,一旦翻译跟不上时,他们就认为是听不懂了,口语对话总是先用汉语思维一个框架,然后用英语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写作文更是汉译英的过程。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课占据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作用则是被动的接受。传统的教学法有它自己的弱点,但也有可利用的方面。因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许要使用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交际教学法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实践和使用的重点,它的使用不但能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自学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良好的语言接受方式。假设传统的教法能与交际教学法有机的结合使用,我们的英语教学会搞得更好。

综观我国的英语教育,通过广大英语教师几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大发展,但问题存在也不少。比起形势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认真总结一下我们这些年来英语教育的经验,正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英语教育的研究、探讨和改革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本文也想通过对我国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的调查和反思,进一步引起我们外语界对外语教育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完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尚需外语教育界同仁们不懈努力、改革与创新,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体系。

1.王勇。“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改革之我见”《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三期 2.陈经华。“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一期 3.邵永真、黄建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全国大学英语研讨会上的讲话》

上一篇: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下一篇:小学教师师德反思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