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格服务中寻求自我

2024-09-02

在网格服务中寻求自我(精选3篇)

1.在网格服务中寻求自我 篇一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

积极作用

锦星镇综治办

赵天才

一、锦星镇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我镇基本情况

锦星镇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黔西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5′30″~105°57′ 15″,北纬26°55′45″~27°15′20″之间,乡域从东到北依次与金碧镇、五里乡、织金县、大方县、林泉镇接壤,乡域南北宽7公里,东西长14公里。

全镇总面积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耕地面积20183亩,其中田8664亩,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其中农业人口29909人,非农业人口820人,少数民族4878人。其中,外出人口7213人,全户外出247户1073人;男3991人,女3221人,18岁以上青壮年6512人。特殊群体8大类629人。

1、全镇网上吸毒人员62人。其中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18人。

2、轻微违法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4人。

3、刑释人员58人。

4、重点信访群体和人员9大类244人。其中历史遗留的重点人员(民代教师、团妇干、退伍参战军人、修建湘黔铁路人员等)236人。

5、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3人。

6、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涉及群体、人员4大类220人。其中贴息贷款56人;李咨元大蒜、徐志雪里红、汇生速生杨等128人,城关违建强拆8人,要求修桥修路等基建民生工程领头群众代表28人。

7、邪教组织及成员2类(血水圣灵、门徒会)12人。

8、两新组织及主要领导人8个16人。

我镇共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36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销)。

2004年以来,我镇首先建立了“7+1”的干部驻村管理服务模式,即镇村干部吃住在村,每周在村工作4天以上,将工作重心下移,为群体代办各类事项,长期深入群众之间,开展各项工作,受到了县、市的好评并在全县推广。

(二)网格化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底,我镇将新街社区和白泥村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试点,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度,落实了以原来的驻村干部、计生包保镇干部、村组干部为主体的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涵盖党委、政府各方面工作,任务繁多,主要有:党建、低保、计生、医保、统计、安全、调解、综治、环境卫生、残疾人、健康教育、救灾救济、文体、老协、妇联、共青团、人民武装、防疫、拆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信访,其他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等5大类,18个大项,169个小项。

新街社区(5000余人口)和白泥村(4860余人口)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即建立起 “责任到人、包干到组、覆盖到户、巡查到点、管理到边、奖惩到位”的社区管理模式。以“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的原则,以人口为基数、以村组为单位将新街社区、白泥村划分为4个管理网格(4个管理片区),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驻村镇干部、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等3人组成,驻村镇干部或社区干部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村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村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 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村委会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村委会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是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村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村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村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村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村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村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二)社会事务繁多,工作缺乏专业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社区、村委会的工作强度。

(三)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社区、村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村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实际就是和社区、村同志一起到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够),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村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 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村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而人口向城市集中引发的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管理的难度。以我镇为例,除新街社区(集镇)和木渣黑村(集镇)外,其余的7个村,在家人口除了老弱病殘妇幼外,在家人口不足在册人口的一半,所谓的青壮年也只是少数4050人员,两大街道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而其它村则由于农村极度空巢化而造成了治安巡防力度不足,老弱病殘妇幼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由于群体的特殊性,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因留守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很多稍较大点的项目难以实施,(四)社区、村委会工作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宣传活动经费较少。在当前形势下,社区、村委会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制度上墙、制作横幅等宣传费用,加之社区、村委会自身水、电以及电话费、生活费、接待费等消耗,每年政府核拨的办公经费皆难以维持基本运作,平时工作人员加班的补贴均无法落实。

社区、村委会实际的使用每年只有2000-3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村干部严重不足,待遇低

我镇总面积有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我镇仅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仅有36名,平均每名村干部管理200余户854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 销)。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镇干部与社区、村干部待遇悬殊较大,使社区、村工作人员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村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每个人却只有1100元月收入,而每天上班的工作成本相对来说更多,除去电话费、车旅费外,所剩无几,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而安排到网格化中工作的所谓村民小组长全部为公益性参与,零报酬。除重大群众性工作外,很少有积极性参与。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为社区、村委会减负

一是镇干部驻村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委会的任务,社区、村委员会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道(部门)同村委会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镇驻村干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村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驻村干部不再只是领导和指导村和社区的工作,而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应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镇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责,不能将属于自己单位或部门内部的事务分派给村、社区。二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村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村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 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村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社区工作保障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完成的行政工作任务,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作经费,报镇领导同意后下达到村、社区,严格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社区、村工作保障。

二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尽量将镇干部、镇聘用干部充实到村、社区,并充分整合社区、村工作力量,重新分工,明确职责,形成社区党务工作小组、综治工作小组、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分别履行党建工作平台、综治工作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职责,完善“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管理站”人员保障机制。党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完成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综治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综治专干完成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负责计生、妇女和社会救助的委员完成社区社保、医保、计生、社会救助、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工作。

(三)多渠道解决社区、村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村委会经费由镇统筹安排,每村每季度发放1500元,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村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村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村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村委会业务经费。

一是社区、村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村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 源开发出来。

三是社区、村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村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村6千元基础上,按照10元/户的标准提高工作经费。

(四)努力提高社区、村工作者的待遇

多方争取、积极筹措,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村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县政府和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社区、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锦星镇综治办 二○一三年三月十日

2.在网格服务中寻求自我 篇二

一、秀拉叛逆性格的成因

《秀拉》以1919至196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故事发生的年代正是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潮, 也是女权运动的高潮, 但是二者都将黑人女性排除在外:黑人权利运动把所有的黑人都看做男人, 女权运动又将所有的女人都归为白人。因此, 生活环境使秀拉具有了不同于以前的黑人妇女逆来顺受、屈从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强烈叛逆意识, 她挑战传统观念, 勇于追求自我价值, 是黑人女性的新形象。

秀拉叛逆性格的形成源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盛行的社会环境, 而更直接的原因是其独特的家庭背景。

秀拉是夏娃的外孙女, 夏娃的言传身教对秀拉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历了五年婚姻的夏娃被丈夫抛弃了,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 夏娃决定到外面去, 于是她将自己三个幼子交给邻居抚养。十八个月后, 当夏娃回来的时候, “她只有一条腿了”, 却付给邻居一张十元大钞。由此可见, 回来后的夏娃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女性不能独立于男性而获得属于自己经济的神话。经济上的独立使得秀拉的“独立”意识有所感悟, 而这种独立意识渐渐深入到秀拉的内心。为了结束儿子及自己的痛苦, 夏娃甚至放火烧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当她的女儿、秀拉的母亲汉娜自焚时, 她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从三楼跳下抢救女儿, 以致摔成重伤。汉娜很有个性, 改变了许多男人, 她给予秀拉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母爱。她对别人说, 我生了秀拉, 只是不喜欢她。因此, 秀拉融汇了母亲的自我放纵和祖母的自负、硬心肠、无所畏惧的性格, 成长为一个性格独立、做事大胆而果断的妇女。

二、通过叛逆寻求自我的方式:否定亲情、友情和婚姻

首先, 秀拉在叛逆中寻求自我的方式表现在对亲情的否定上。秀拉的外婆夏娃与母亲汉娜之间的母女关系原本非常淡漠, 但与之相比, 汉娜与秀拉母女间的关系愈发显得淡漠。因为偶然听到母亲汉娜在无意间表露出对秀拉的厌恶和嫌隙, 秀拉对此否定的反应是对母亲和外祖母的冷漠。对待母亲, 当亲眼目睹其遭受意外的火灾, 秀拉却袖手旁观, 无动于衷。对待外祖母, 秀拉在离家十年返回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无情地将她送进了养老院。秀拉对亲情否定的另一反映则是毅然地选择友情, 即把重心和全部心思放在了儿时的玩伴奈尔身上。

其次, 与奈尔的友情是秀拉寻求自我并构建自我的另一重要方面, 她们紧密相连, 却又如此不同, 因此伴随着成长, 两人的差异与冲突日渐凸显, 最后秀拉在叛逆中否定了友情。至此, 秀拉进一步远离传统, 愈发艰难和孤独地寻求自我, 构建自我。

秀拉与奈尔的不同在童年时代早有显现, 最明显的是在秀拉失手淹死“小鸡”后, 在“小鸡”的葬礼上, “奈尔与秀拉没有拉住对方的手, 也没有看对方”, 在她们之间“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把他们相隔”。奈尔的婚礼成为她们之间关系的分水岭, 婚礼之后, 秀拉离开村子独自在外漂泊, 而奈尔留在家乡继续传统的生活。在异乡求学游历了十年的秀拉, 发现外面的大城市只是一个大的“底层”而已, 一样沉闷, 一样充满性别歧视, 她在外面没有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秀拉回到家乡后, 发现婚后的奈尔沦落成一个没有自我、没有个性和追求的性别主义的牺牲品, 这使秀拉十分震惊和悲哀, 于是她选择了一种试验性的生活, 那就是我行我素、不惜任何代价地反抗传统的男权社会、特立独行地追寻自我。危机的高潮, 与奈尔友谊的决裂, 源于秀拉与奈尔的丈夫有染, 令奈尔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支持与精神支柱。

最后, 秀拉在寻求自我之路上最大的叛逆表现为对婚姻的否定。在传统的观念中, 许多人包括女人都认为婚姻是对“好”女人的最高奖励。而秀拉追求自我的第一步, 就是反抗传统男权社会赋予妇女的性别角色, 拒绝走传统妇女“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的生活模式”, 秀拉“是第一个蔑视传统幸福的黑人女性”。秀拉对婚姻的否定也表现在她主动的性爱中, 她欲以此颠覆男权。她不断地与“底层”的男人 (包括好友奈尔的丈夫裘德) 睡觉, 并且“试上一次就把他们一脚踢开, 连一句使他们能够忍气吞声的借口都没有”。在传统的观念中, 男性可以主动地占有女性, 而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挑选。她用男人对待女人的方式回敬男人, 把男人只是作为她的性目标和性工具。和母亲汉娜沉溺于性爱追求身体感官的愉悦不同, 秀拉并非是对感官有兴趣, 而是把自主的性爱作为反抗男权、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和奈尔不一样, 秀拉对失意男人绝无一点同情心和安抚, 更不会埋没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守住一个男人。秀拉在性别模式中用主动挑选男人、占有男人、抛弃男人对父权制进行了直接而有力的颠覆, 这也是她作为一个没有经济地位、社会价值得不到认可的黑人妇女, 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社会里所能做的反抗。莫里森将这种冒险精神称作男子气, 她说:“他们创造自身, 希望发现自身。这种气质在女性身上也有。秀拉在这方面是男子气的。”因此在“底层”秀拉成了邪恶的代名词。但无论别人如何诋毁她, 秀拉从不妥协, 哪怕孤独和死也没能改变她的意志。病中的秀拉回顾自己的一生时, 从不隐藏自己的态度, 为自己像一棵红杉那样活过而骄傲。所以, 秀拉拒绝走进婚姻的围城, 婚姻对她来说不是幸福的开始, 而是阻碍她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的一个坟墓。

三、寻求自我的最佳出路

《秀拉》全文都在着力刻画秀拉特立独行反抗一切传统习俗、颠覆男权社会, 穷其一生无怨无悔寻找自我、发掘自我和实现自我。她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敢于反抗压制的精神, 像一朵玫瑰给追求解放和自我价值的所有女性带来精神慰藉和芬芳。但是她的精神和实践远离其他黑人女性, 不能引起其他黑人女性的共鸣并结成联盟, 仅试图凭个人的力量对整个男权社会和种族歧视发起一场反抗战争, 注定会伤害自己和身边的女性同胞。因此, 秀拉就是一朵带刺的黑玫瑰, 最终避免不了走向死亡和失败。通过秀拉叛逆的一生, 我们可以探寻作者莫里森试图指给所有黑人妇女寻求自我的正确道路:一方面要对生活充满幻想, 热爱生活, 拥抱生活, 为实现自我不懈努力。另一方面, 要拥抱文化传统。这才是黑人妇女实现自我的最佳出路。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oni.Sula[M].New York:Plume, 1973.

[2]Morrison Toni.The Ancestor as Foudation[M].New York:Plume, 1981.

[3]王守仁, 吴新云.性别, 种族, 文化——托妮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翁德修, 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在网格服务中寻求自我 篇三

一、婚姻中的“幸福女人”

故事的主人公莉兹在纽约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 :事业有成、衣食无忧、与丈夫相识八年,结婚六年,一年前刚买了漂亮的大房子,本应是“幸福女人的典范”,然而她却突然发现婚姻已变得令她无法忍受。她像患了抑郁症一般,痛苦、 压抑、迷失、困惑,连续四十七个晚上失眠,躲在卫生间的地板上哭泣、祈祷。这其中的原因作者不便公开,这也正是作品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但可以想象,婚姻中的问题大多错综复杂,对错难辨,然而与大多数女性不同的是,莉兹离婚的原因不是丈夫出轨,而是她觉得爱情渐渐远去,婚姻难以维持。对于一个脆弱同时又极其敏感的灵魂,感觉不到爱是一种比背叛更令人绝望的情绪。

现实中的很多女性婚后便不再追求自我感受,除非对方出轨,否则大多会选择忍耐 ;即便两人早已貌合神离,也情愿保持现状,害怕改变会带来更糟糕的境遇。在不幸的婚姻中坚守,其结果很可能是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所描述的婚姻生活 :“一种徒有其表却无抱负和热情的平庸,一种周而复始重复着的漫无目的的日子,一种渐渐走向死亡却不问及其目的的生命。”这听起来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些人现实生活的写照。莉兹的选择告诉人们 :改变不是为了逃避无法解决的困境,而是为了面对心灵深处最惧怕的声音。走投无路时才看到峰回路转 ;也唯有打破表相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才会露出一线曙光。

然而离婚终究是痛苦的,很多人把它比作截肢 :疼痛自然不必言说,截了肢的人有时也会感觉到他们失去的肢体上的疼痛和痉挛,正如莉兹说她依然拖着虚幻的肢体走动,总是碰掉架子上的东西。但人都有自我治愈的本能,放弃长久以来的习惯和习以为常的安全感,不再依赖熟悉的感觉生活,才开始真正意义的独立。

二、在爱情中迷失的女人

在带着愧疚和自责离开丈夫后,莉兹跳入了一段新的恋情。她迷恋上一位饰演自己剧本中角色的年轻英俊的男演员戴维,并受到他的影响开始追随一位印度精神导师。这是一段绝望的恋情,它帮助莉兹暂时逃脱了离婚过程中的痛苦和纠结,但前景却并不乐观。影片中莉兹这样描述这段感情 : 开始时就好像你心仪的对象给你注射了一剂连你自己也不敢承认你向往的、令你神魂颠倒的迷幻药,让你感受到如电闪雷鸣般猛烈的情感撞击。很快你就对这种情绪如饥似渴, 好像染上毒瘾一般。当它变得有节制时,你会感到难受、疯狂,更不必说怨恨那位当初害你上瘾而现在却给你断货的毒贩了。该死,他以前可是免费给你的。下一阶段的你变得消瘦、蜷缩在角落里发抖、确信你宁可出卖灵魂也要再感受一次。而与此同时,你迷恋的对象却开始对你感到厌恶,好像根本不认识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也不能全怪他。我的意思是,瞧瞧你自己吧,你已经面目全非,变得连自己都快认不出了。你终于到达了痴心迷恋的终点 :彻底而无情的自我贬值。戴维情感变化对莉兹来说是灾难性的,她又一次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不过这一次,她开始打坐冥想。但这真能帮她解脱吗?她的好友苏珊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和你之前将厨房装饰一新,想要做好饭、做个好妻子其实没什么两样, 形式不同而已。

莉兹曾说她从十五岁起就不断地更换男友,中间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连两周都不到。不愿或难以独处说明一个人需要他人不断的陪伴以填补其空虚的内在。自我对于莉兹来说有些陌生,她和很多女人一样,往往在深爱的男人面前迷失自我。爱上谁就恨不得倾其所有地付出,直至自己精疲力竭, 一无所有。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就像丈夫,和情人在一起时像情人。当对方的感情减退时,她会愈加需要他,否则便会精神崩溃 ;而她越是这样,对方就会加速退缩,直至她失魂落魄。一个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和谐?因此挫败的关键是无法面对脆弱的自我,进而难以接受人与人之间可能不尽完美的真相。莉兹最终决定,离开这一切,用一年的时间自我放逐,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发现最真实的自我。

三、在路上寻找自我的女人

莉兹的勇气在于,她选择主动放弃世人眼里幸福安逸的婚姻生活,独自踏上发现与救赎之旅 :在意大利学习享乐的艺术、在印度探寻虔诚的艺术,最后在巴厘岛实现二者的平衡。影片中她的好友苏珊在送别她时动情地说“知道我为什么对你这么刻薄吗?我爱我的丈夫、我的事业、我的孩子。 可我真的很想出去。”这也表达了很多婚姻中的女人的心声。

一个人的旅行常会与寂寞相伴,但莉兹这次明确告诉自己,“那就寂寞吧……熟悉寂寞的感觉。与它并肩而坐。” (吉尔伯特著,何佩桦译2014 :59)在意大利,莉兹经常一个人独自外出、用餐,却也安然自得,渐渐学会和自己相处, 懂得一个人可以是孤独,也可以是满足。

在罗马,一次莉兹和朋友们在聊天中提到每个人、每个城市、乃至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标签性的词语,代表其最显著的特质。比如伦敦,可以用“古板”;纽约,“雄心壮志”; 罗马,“性”等等。最后朋友问莉兹,你的标签词呢?莉兹想不出确切的词代表自己,于是她的朋友索菲说她是个“在找寻自己的女人”。

在一路找寻的过程中,莉兹完成了意大利的美食之旅——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念,之后又完成了印度的“精神”朝圣之旅——以灵修的方式洗涤心灵,探索灵魂深处的自我。在印度道场的图书馆里,她偶然看到了那个她觉得属于自己的词 :antevasin。这是一个梵语词汇,意为“边缘人”:永远位于交界处,永远随边界移动变化,永远学习的人。相对于人们平时所说的“边缘人”,这是更为广义的概念 :处于群体之间,但并非与主流格格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应把这样的女人比作一朵花或一束花,因为“边缘人”的身上有某种中性的特质,从而使人更想把她们比作一个可以容纳所有花朵的花瓶。

确定自己是怎样的人,认识最内在的自我,是自我发现的重要环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 :“我寻找过自己(I sought for myself)。”然而这个最内在的自我是最隐蔽,也是最难认知的,唯有用灵魂的眼睛向内发现,才能看清最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自我完善,保持合乎本性的最佳状态。

四、在不断反省中自我实现的女人

再次回到巴厘岛的莉兹已经变得心态轻松、平和,可以直面自己。老药师凯图见面时几乎没有认出她,“上次我见到你,你有太多忧虑和烦恼。这一次,你看起来很好,很美。”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之美,它源自内心深处的定力,强悍、有力而内敛。

这样的状态让莉兹感觉似乎已经完成了此行的任务,然而突如其来的爱情却打乱了她内心的平静,她再一次陷入困惑和纠结之中,最终还是老药师凯图的点拨让她明白 :保持平衡的关键在于顺其自然。当我们不再刻意追求,担心偶尔失去平衡,才算是找到了持久的平衡之道。

这次的经历让莉兹认识到发现真实自我,探寻内心平静与平和的勇气与力量,这种信念应该一直存于女人的灵魂深处,相伴一生。此次旅行中的发现固然重要,但不能永久地解决人生中所有的问题,必须让自我反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不断发现自身独特的天赋与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

上一篇:精神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下一篇:初中作文大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