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价和建议

2024-10-12

听课评价和建议(共9篇)

1.听课评价和建议 篇一

听课收获和改进建议

经过这几个星期的上课,也懂得了很多有关于成功的要素。听课收获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各种电影的理解,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启示我们成功的诀窍。还有通过详细讲解各种国外名人的名句以及联系中国名人雅士的行为和名句来让我们深刻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以及培养个人的言行和内在素养。其实对我们来说还是电影的不错的选择去了解美国的成功的理由,还有美国成功的道理来源于电影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奋斗向前的雄心壮志。美国与中国体制的差别,文化的差别,语言的差别都导致我们对成功的看法不同。给我们开拓了不同的视野去看待,去了解,去吸收,去利用美国的成功文化,适用于自己,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改进建议:说大实话,老师的讲话有点偏慢,会导致大多数人会失去热情从而不会认真听课。可以在上课的举例的时候插入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可以吸引我们的目光。或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欢快的歌曲,调动同学们的情绪,课堂有可能不会死气沉沉的。老师您和同学们的互动不能仅限于提问,要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交流,才会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这些意见仅供参考。

以上是我的观点,其实对我们来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和个人素质培养的。教会了我们成功要经过实践的,时间的积累由量变变为质变,成功不是空想的,要付诸行动才可以。

2.听课评价和建议 篇二

从国内来看,有关盈余质量的研究大多数都局限于对盈余质量的定性描述,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美国,其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也未能对盈余质量有统一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通过决策有用观视角去定义盈余质量。决策有用观是基于信息理论与决策理论的发展成熟而提出一种观点,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安东尼(Robert·N·Anthony)、斯普劳斯(Robert·T·Spruse)等。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AA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也是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倡导者。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投资者一般使用当前财务信息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由于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会计盈余,因此,重点关注当前损益表中所含的盈余信息对未来盈利能力所进行的预测。另外,投资者也常常利用当前财务报表信息预测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

决策有用观认为,盈余质量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的能力。具体包含两层含义:首先,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对比可反映在过去的会计期间账面收益的真实性,体现盈余信息的反馈价值,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取决于会计计价基础的适当性和会计盈余确认过程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中立性和适当性。其次,会计盈余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数额、时间、或然性的匹配程度,体现盈余信息的预测价值。

二、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盈余质量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以评价基础为标准分成两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直接评价;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所进行的间接评价。

1. 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的评价方法

(1)盈余持续性评价方法。盈余的持续性表现为当期盈余同未来盈余的相关性。从统计学角度考虑,如果能获得年度会计盈余的一系列数据,则可以通过盈余数据的自回归求出模型的拟合度。这个方法也是延续了Eastonand Zmijewski(1991)测量盈余持久性所采用方法的基本思想。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越大,年度间的会计盈余相关性便越强,盈余的持续性就越强,这个层面上的盈余质量也就越高。但是,通过量度盈余质量的缺点是明显的。首先,由于会计标准经常变化,导致盈余数据在年度间缺乏可比性,这一点在我国体现尤为明显。其次,通过测度盈余质量有一个强的假定,即盈余质量在各年度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能计量若干年内企业的平均盈余质量,而不能对特定年份内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价。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过十余年,其间会计标准又几经变化,年度间的会计盈余可比性弱。因此,通过测度盈余质量在我国可行性较差。

为此,在评价盈余的持续性方面,主要是集中或是通过基本分析,识别出包含在净利润数据中的永久盈余成分,并以永久盈余占会计盈余的比重来量度盈余的持续性。现有较常见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衡量法”、“异常点识别法”、“检查表法”、Levand Thiagarajans(1993)采用的方法、以及我国证券行业常用的“标红旗”法(redflags)。

(2)盈余与现金关联度的评价方法。与盈余的持续性评价一致,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通过回归求得当期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的关联度,以测量以前的会计盈余与以后期间的现金流量的关联度,这种观点是从FASB的概念框架出发,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当前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高低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量存在内生的关系。正是对这种内生关系的关注,会计盈余质量的评价才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3)基于应计利润的评价方法。应计制度下的会计盈余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经营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由于经营现金流量是基于现金收付制而得出的结果,一般不容易被操纵,因此比较客观。而应计利润的确定却不得不经常依赖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与人为估计,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评价可以转化成对应计利润质量的评价。应计利润又可以分为正常与非正常两个部分。如果非正常部分所占比例越大,表明会计盈余对现金流量的偏离程度越严重,盈余质量也就越低。因此,如何计量非正常应计利润成为评价盈余质量重要一环。目前,在分离应计利润上,已经发展出了多个模型如John模型、De Angelo模型、KS模型以及Dechow&Dichev模型等。

(4)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基于财务数据进行的盈余质量评价,普遍采用的还有指标评价法。这种方法类似于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应用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单项指标分析和综合分析。单项指标评价是指在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将同一公司某一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相对比或不同公司的同一指标值的比较。比如,对于变现能力,我们选用营运指数,将某公司2001年和200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公司2001年的盈余质量是否下降。这种评价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对盈余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判断。相比之下,综合评价就显得较为全面一些。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

2. 基于股价对盈余反应进行的评价方法

通过股价对盈余反应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即通过“盈余反应系数”(ERC)来度量盈余质量。然而,通过ERC计量盈余质量存在两个缺点:一是由于ERC是通过样本回归求出的结果,因此无法计算单个股票在特定年份的ERC,不便于在公司间作出横向比较;二是除了盈余质量外,其他因素,比如资本结构、公司风险、公司成长性也将对ERC产生影响,结果导致采取ERC估计盈余质量存在噪音。特别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效率下,诸多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对会计盈余信息的识别能力均很不成熟,股票价格受很多非业绩因素的影响,如果以某公司的股价水平或股价的波动与己披露会计盈余信息的关系反向验证其会计盈余质量显然是不客观的。必须以现行财务报告框架下的会计盈余信息为基础,结合其它财务信息,将它们进行比较和组合,挖掘其潜在的财务预测信息,从而提高现行会计盈余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三、结论和建议

从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成果来看,国内盈余质量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的广度、深度仍需扩展。另外,对盈余质量的关注不应该只限于学术范围。首先,要把盈余质量的教育纳入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专业人员对盈余质量的关注程度,提高对盈余质量的识别能力,可培训相应的盈余质量评估人员。其次,要加大投资者教育,从单纯关注每股盈余提高到关注其盈余质量上来,这将更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再次,促进公司自身关注盈余质量,可清楚认识自身财务状况,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损失。最后,建立专门公布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级的专门机构或公司,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调整行为。

总之,要做到全面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仅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是不够的,一是很多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是无法通过数据来表达的,比如行业环境、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等;二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完善,它是否是一个强式有效的市场,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正确及时等等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不能离开对政策、环境、管理水平等等因素的定性分析。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特点,可以采用基于现金流的定量的财务指标体系考核与定性分析公司基本状况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面,采用的是“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就是把一系列相关的指标放在一起,根据这些指标不同的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从而计算出来一个综合的数值,根据这个数值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盈余质量。定性分析方面,关注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情况、审计报告和会计政策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余的真实性、安全性及成长性的补充。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陈汉文.[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0,(9).

[3]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敬,廖洪.盈余质量研究:综述和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6,(7).

[5]李琳.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J].中国农业会计,2006,(6).

3.对《祝您健康》的评价和建议 篇三

孙芝斋同志原为《生活与健康》报负贵人,副主任医师。近几年来被聘为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员。在京工作期间,主持了对全国卫生报刊的调查工作,任课题组组长。这项历时两年的调研课题,已于1989年通过鉴定,得到专家们的高度好评。

孙芝斋介绍说:开展全国卫生报刊调查,是为了客观地评价我国现有卫生报刊的社会效益,研究卫生报刊的服务方向,搜集广大读者对提高卫生报刊质量的信息,促使我国卫生报刊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二○○○年人人事有卫生保健”这一战略目标服务。他说,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各地的支持,共有21个省、市、白治区的600多名人员参,加,调查了177家卫生报刊,(含内部发行)的基本情况,代表性较强。

谈及对本刊的调查情况时:孙芝斋说:《祝您健康》创刊于1980年,是创办得较早的一,家医学科普杂志,深受读者的好评。根据644份答卷的统计,30岁以上的读者为74.7%;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为7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的千部和职工、军人占83%。在没有采用任何行政措施动员订阅本刊的情况下,本刊有75%的老订户,自费订阅率达70%,表明本刊已深深扎根于城镇人民之中,调查发现,本刊的受益面较大。订户中的三分之一《祝您健康》,每本至少被6个人阅读;

孙芝斋同志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国卫生报刊没有出现追求票房价值、“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尽管个别报刊中也有文章格调不高的问题。他说,《祝您健康》的600多份答卷中,没有一份指责杂志的科学性有错误;并认为杂志题材较新颖,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内涵:而且。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92.8%的读者认为阅读《祝您健康》对增长卫生保健知识有帮助。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本刊的不足,孙芝斋同志指出,在644份调查答卷中,自称职业为“农林牧渔”的仅10位,可见《祝您健康》还远没有在农村占领阵地,不妨在这方面适当加强工作。发行、邮递工作应当要做好。因为644份答卷中,声称每期能收到刊物的仅483份,为75%,这会大大影响订阅者的积极性,希望能与邮发部门加强合作、加以改进,有少数读者反映本刊有些题材较陈旧和科学根据不足的问题,这当然是其它报刊也有的问题。尽管这与有些问题尚未得出科学结论有关,但作为一向“把关严谨”而又连续荣获全国优秀卫生报刊奖的《祝您健康》来说,今后还是应当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努力避免失误的。

4.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篇四

一、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

音乐课程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长处和不足。

2、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态度、情感反应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内容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应该以《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九个年级)的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和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为基准进行。

三、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方式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谈话、随堂提问、即兴表演、实践活动等方式。如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表现时可采取随堂提问、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好;如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可采取课后谈话的方式比较好;如评价学生的音乐创造、参加音乐活动的情况可采取即兴表演、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等;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内容,制定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因此,我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中采用了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如下:

1、 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法。

设立一份内容全面的评价表,作为学生音乐学习档案,这是保证音乐成绩公正合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2、学生音乐学习终结性评价方法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知识技能、项目强弱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有的舞蹈条件好,有的擅长器乐,有的擅长欣赏,有的虽在唱、跳、奏方面不行,但在乐理常识、诗歌朗诵、音乐剧、即兴创作、表演等方面掌握得很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故考核时不能将先天五音不全与节奏不稳的就一律给予低分,而应根据具体条件作强项评价,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因此,我对学生音乐学习期终成绩测评改为类似“迎春音乐会”、“新星大擂台”等学生喜爱的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来完成。音乐会的形式可吹、拉、弹、唱、舞、赏、说、诵、表演等,可单独的、双人的、小组的、要求人人参与,以演代考,

发挥特长。可邀请本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音乐会的主持人由学生自己担当,学生要自行组织排练,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找材料,自己选择表演形式和内容。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班级音乐会中的集体形式齐唱(奏)、合唱(奏)、小品、音乐剧等节目感人至深,影响巨大,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能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从而领悟共处的真谛。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这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期终是学生考试最紧张、最频繁时期,将音乐考试改为班级音乐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调节紧张的心理,另外又可审评调整个别学生的平时成绩。尽可能将最好的一次成绩成为该学生的期终成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班级音乐会这个载体,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精神,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四、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等级和标准。

学生音乐学习测验成绩按优、良、一般来标记。

优秀: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应用音乐知识、音乐形式要素及其表现手段正确;音乐情感的表达基本正确,并富有创造性,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均为最佳状态。

良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应用音乐知识、音乐形式要素及其表

现手段正确;音乐情感的表达基本符合要求,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较好;

一般: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应用音乐知识、音乐形式要素极其表现手段较为正确,但有错误;音乐情感的表达较一般,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一般。评价的时间。

五、评价的时间

评价的时间可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平时成绩可随堂观察 或参加音乐活动时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期末成绩的评定方案可在开学时就向全体学生公布,使他们在开学时就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一般定在期末考试期间。

5.听课评语及建议 篇五

我们教师听课是一种向优秀教师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听课结束后一般都会写一份听课评语。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校教师听课评语,更多资讯尽在学校评语栏目!

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X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党支部对个人评价意见和建议 篇六

____同志能够自觉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分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按要求组织中心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遵纪守法,谦虚谨慎,平易近人。

主要不足:面向全体师生;在教研教改方面的办法还不多,有些工作的效率有待提高。批评和自我批评还不够。

整改方向:加强调查研究。领导分管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给子更具体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

7.听课评价和建议 篇七

现如今“以生为本”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的背景下, 曾经的以分数为根本的听课评价制度暴露出的问题弊端也越来越凸显, 早已是限制高校督导高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现行高校督导听课评价制度的弊端

目前, 我国众多高校的听课评价制度根源于传统教学环境, 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 这样的听课评价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1 评价结果武断片面, 忽视师生感受

我国多数高校目前的督导听课评价主要从督导者的个人听课观察为主, 在听课过程中不太关注与学生的交流。督导员听课后也不会召开学生交流会, 对教师、学生课堂表现等评价意见及评价结果直接上报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并且这些评价意见和结果被当作考评教师的主要根据。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种听课评价机制有一定的武断性、片面性, 忽视了师生们的感受。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督导评价如果不能把学生的观点、需要引入到听课评价体系中, 评价的结果就不能全面地体现评价价值。

1.2 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从调查评价关注的对象来看, 现行的听课评价制度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教师, 忽略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从评价的内容来看, 现行的听课评价制度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基本功、对所选用教材的侧重、课堂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但是对学生在听课中的兴趣点、认真程度、听课的效果和听课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不够重视。

国内众多高校督导专家在听课过程中, 评价的着眼点都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主, 如检查教师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备课是否充分、教学情感是否到位、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否得当或是否按照学校培养方案为基本指导思想当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评判教师上课的好坏, 对于学生的只是评价其学习效果, 评价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背景等方面缺乏细致地了解, 对于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有效被启迪, 课堂教学是不是对学生有帮助等深关键问题也缺乏细致的观察。

所以, 要改变现行的督导听课评价“以教师为中心”的机制, 建构“以生为本”的督导听课评价制度是当前高校督导改革面临的关键任务。

高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促进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 是保证学生就业、成才的必备条件, 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体现。

“以生为本”, 是一种对学生评价的全新观念。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 以生为本的评价观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引下, 根据相关准则, 运用一系列的方法,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及个性特征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对学生评价的价值观是教师对学生评价时所持的观点、态度和立场, 价值观规定着学生评价方法的利、内容的选择, 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模式。

2“以生为本”的督导听课评价观

教育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前进而逐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整个社会体系的价值观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对学生评价也逐步走向“以生为本”。

2.1“以生为本”的听课评价观的含义

“以生为本”, 首先是要将“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 督导处专家听课时应注意教师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的评议, 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时间、生活和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要注意听课时关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以生为本”的核心。

督导听课评价时应该把学生的最终发展当作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 将被教育者当作教育活动的主体。

2.2“以生为本”听课评价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2.2.1 评价内容关注多元化发展视角下的全面的评价

学生的发展, 当然不是简单的所谓仅仅是智力的发展, 还包含着道德、情感、个性、人生观与世界观等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观就要求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做到以多元智能的视角对学生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评价,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 评价主体关注学生这一评价的主体

听课时, 督导专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评价观,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将学生从以前单纯地作为参考评价者转化为评价的主体, 把评价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是将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的主要手段,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 同时根据他们表达的观点, 建构一种基于理解的价值关系, 而不是在评价时侯, 将想法受限制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片面地评价声音当中。

3“以生为本”的督导听课评价制度建构途径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一辈子致力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研究, 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境域决定论, 即根据一个问题它所产生的境域来分析和理解, 这里的境域是指传统或特定的兴趣、各种文化范式、社会制度业等;其次是变动性和多样性, 文化要素是在历史中不断改变自身, “每一存在都是一个事件”;最后是交互作用, 即每一个事件和它的境域是不可分的网络, 即“场”。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反思现行的督导听课评价机制和当下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偏差、对督导听课的评价机制的效用分析以实现评价机制构建的视域转换, 重塑科学合理的“以生为本”的督导听课评价机制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

3.1 立足“动与静”结合, 建立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动与静”结合的学习效能评价机制是为了实现从“师生教学两极对立”到“共生共进”思维的视域转换。我们认为, 构建督导听课评价机制应该首先从静态分析的单一视域转变为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有机统一的多维视域。

静态的督导听课模式只能获得某一时间段内某一类课程的部分教学情况, 不能全面了解对这门课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情况, 这对于学校通过督导听课评价了解教师对课程整体设计是否合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督导评价机制一直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是动态评价, 联系动态过程中的各个节点的是静态评价, 通过静态评价对各关节点的细致分析、有序检查、详细评价就会比较全面地了解某门课在开设过程中“教与学”的协调适应情况, 有利于高校督导处建议管理层统筹教学管理, 使学校管理部门对专业与课程、专业设置以及教师的特长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也有利于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目标、发展专业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研究。

3.2 注重“课场”效用, 建立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要建立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就要否定孤立的单个的因素的分析评价机制, 要建立起个体与其所处现实环境所组成的“场”的“以生为本”的视域评价机制。督导听课评价这个“场”中的因素包括了教材、教师、学生以及他们所处的客观情境等所组成的一个“人———物”综合体。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场”里面, 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 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他们所在时代的文化背景等各种要素相互交织, 决定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握、感悟与运用。所以, 要构建高效能的督导听课机制就应该摒弃传统听课评价的模式, 把人为分割开来的各种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综合评价和督导, 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多方面要素的督导听课评课体系, 使督导听课评价机制成为一种有较强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机制。

3.2.1 将课程的阐释、解读和专业发展的前沿性、历史性结合起

来, 以此来检查教师对课程讲授的实用性、时代性, 以减少教材中知识运用、知识更新的滞后, 对于实际教学与实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2.2 对学生在课堂上所的知识与反馈情况作检验督导, 了解

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程度, 找出影响学习效果的有关因素, 并将这个当作督导听课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指标。

3.2.3 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专业课设置的偏好, 挖掘他们对某

一专业课程的兴趣点,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根据学生的专业偏好来制定相关督导评价机制的细化标准, 并以此进行定期跟踪调查, 对于正确引导和挖掘学生深层次学习目的具有课程论的意义。

3.3 加强“知行”结合, 建立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构建“知行”结合的听课评价机制可进行评价标准的视域转换。督导听课评价机制的出发点应该从追求填鸭式的教学效果的单维度转为评价知识化综合运用的的多维视域, 从关注对知识的评价转为关注对能力的评价。

构建高等学校的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不仅仅要关注构建受教者的知识体系, 还要注意构建受教者的能力体系, 使受教者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为追求人的自身发展并为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设置。

结束语

自1998年高等教育招生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已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 同时, 人们所关注的高考入学率这一焦点已逐渐被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这一话题所替代,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中的重要手段———高校督导听课评价制度, 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新形势下, 合理地构建“以生为本”的督导听课评价机制,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模式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使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更加完善和健全,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海潮, 王军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钟启泉, 黄志成, 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7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2007年

[3]杜祥培.试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及其标准[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2) :47.

[4]黄应堂, 姚亚军, 高永峰.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11, (3) :11.

[5]李嘉瑶.课堂教学杂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7) :8.

[6]曾继耘.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0) .

8.听课评价和建议 篇八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建议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环境破坏,雾霾、泥石流、水土流失以及酸雨等等都是目前我国面临着非常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科学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需要引起相关规划部门的重视。

一、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和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按照我国环保工程局2003年调研的数据显示,每年需要制定和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数量超过万个,因此目前直接面临的问题及时人力资源的缺乏,人力资源的缺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不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我国从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主要是由这几个方面的人才组成,首先是专业从事规划环境评价的设计院和高等院校,其次就是建设项目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持证人员,最后就是各行业的规划设计单位。

那么部分环评的从业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于环境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多,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就参与规划环境的评估工作在,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产生以下情况,首先是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受到传统建设项目的思想限制,其次是很多评估人员对于规划环境影响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因此经常会出现专业人员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做出评价的局面。

(2)培训工作不能适应规划环评的发展要求。主要在实际上表现为培训的项目缺乏针对性,这是在实际中最常见的问题,大多数的培训组织人员在进行培训之前缺乏明确的设计,没有认真的研究不同行业规划环境评价人远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能针对性的讲解,授课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其次培训技术材料准备不充分以及培训制度不完善都是目前在培训上遇到的常见问题。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从目前的规划环境的影响上看,有关环境评价理论的基础性研究较少,而针对环境评估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计划进行模仿而得出来的,因此有关我国的实践经验较少,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开展了对于区域环境评价方面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在技术方法和理论上都做出了探讨,但是这些研究工作在类型对象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明确,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类别分类上一直在我国属于难以解决的难题。

二、改善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法律制度建设步伐需要加快。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规划环境的评价进行有效的开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目前我国将规划环境的评价已经纳入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国家环保局从2005年开始进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工作,到如今依然没有出台,目前在很多项目上已经出现了相关的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环境评估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环境影响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需要尽快的确定,明确相关的内容,为规划环境的展开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在规划环境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上还在探索之中,大多是技术和方法还是按照传统项目的方法作为依据,主要技术为矩阵法、网络法、情景分析法等等。但是随着技术方法的改革,传统项目环境评价依然有诸多的弊端,例如需要的资料要求较多,在执行的过程中跨越的时间较长,包含的内容较多,从而对实际的评估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技术逐渐运用到规划光景评价中,例如采用规划和政策的评价法,信息技术的评价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确定环境目标,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而且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让测量变得更加的准确,更加客观的掌握实际数据,从而保证了规划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加大对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绝不是对建设项目简单的扩大,其运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同于项目的技术方法,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参考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技术攻关,建立一套适合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评价标准和技术方法。

3、提高评价人员的技术水平。人才的缺乏,同样严重阻碍着规划环评向前推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规划环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规划环评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建议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工作基础和背景情况给予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

改进培训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授课为主的培训方法,在培训期间增加互动环节,加强专家和参加培训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培训的效果。

4、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加强。目前我国规划环境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仍然有待进一步的进行提高,如果公众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那么政府可以适当的进行组织和倡导。目前由于法律体制不完整以及公众参与的真实性较低,参与的权限较小,都是公众参与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环境评估的质量,使得规划环境评估难以发挥自身的特点,因此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促进规划环境评估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规划环境评估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变现为目前的政策,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需要针对这些不足制定有效的措施,积极的改善目前规划环境评价上存在的不足,以促进行业的科学发展,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赵艳博, 林逢春. 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 能源与环境, 2008, (5):10-12.

[2]蒋文德, 杨明匀, 蔡刚刚等. 浅析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及问题[J]. 轻工科技, 2013, (9).

[3]刘兰岚, 杨凯, 徐启新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J]. 环境保护, 2009:(23).

[4]张智钧, 钟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8).

[5]李杨帆, 朱晓东, 孙翔等. 快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过程及评价[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12):2060-2066.

9.听课评价和建议 篇九

××县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县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为切入点,坚持从扩大民主、提高公开程度入手,把民意调查工作引入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干部民意调查网络,推动了干部评价工作的科学化、透明化、制度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将民意调查引入干部选拔全过程,让群众选干部

选谁不选谁,民意作依据。××县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不断扩大民主,充分体现民意。

扩大民主推荐后备干部的参与范围,以民意为基础确定后备干部。在民主推荐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推荐参与人员的范围和人数,并注意吸收一些了解真实情况并能充分反映群众意见的人员参加。除县级及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外,县直单位还扩大到机关全体人员、下属单位的党政正职和一般群众代表,各镇还扩大到离退休老干部,部分镇党代表、人大代表,退下来的村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等。同时,采取“四荐双考一公开”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推荐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四荐”即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他人推荐和自荐;“双考”即统一组织考试和组织考察;“一公开”即后备干部人选初步确定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改变干部考察方式方法,以群众公认为基础确文秘杂烩网定选拔对象。在干部考察中,坚持组织考察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注重群众公认,对干部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的考察、了解。一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度。在考察干部前,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将考察对象、时间、征求意见和个别座谈的范围、考察组成员及联系方式、考察纪律、监督电话等,通过发放《考察预告通知书》等形式进行预告,并在单位醒目位置进行张贴。二是实行差额考察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调整时,考察对象都不少于候选人的1.5倍;个别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在民主推荐与组织推荐的基础上,一般每个职位提出2名或2名以上考察对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每个职位的考察对象都不少于3名。三是对拟提拔干部实行双重公示制度。县委对拟提拔的后备干部分别在确定为后备干部和被提拔任用前实行两次公示。公示期间,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由县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到执法、执纪部门、公示对象所在单位等了解情况,并向干部本人了解询问,认真进行调查核实。

民主推荐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人选,以公推为基础确定新一届镇班子初步人选。在今年初镇党委换届期间,××县县委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了民主推荐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活动。各镇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站所负责人,镇机关全体人员,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离退休干部、退下来的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对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无记名民主推荐。

二、将民意调查引入干部考评全过程,让群众评干部

干部好不好,群众有一票。经过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充分了解民意,干部的实绩让群众来评价,对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保障。

在考核评价中扩大群众参与范围。2004年以来,××县在考核中扩大测评和座谈的范围,县直单位增加了下属单位县级及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镇增加了村委会主任、县级及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部分镇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老党员代表、离岗村干部代表、民营业主代表(外商代表)。测评、座谈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在目标综合评定中扩大群众评定权重。县委组织部自2005年牵头开展目标综合考核工作以来,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中逐步引入了民意调查机制。今年年初,××县各镇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迎新年、话发展、大家谈”电视演讲活动中,公开进行目标承诺,同时向全县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在演讲现场,县领导和全县正科级以上干部及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集中听取演讲,并进行了现场打分,当场宣布评分结果,存入目标综合评定档案。年终再以同样的形式展示所承诺目标的完成情况,让现场人员打分,群众进行评说,其评分结果同样存入目标综合评定档案。同时,坚持每月对照承诺目标,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比,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评比,由县领导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半年组织一次综合考核,年底进行目标综合总体评价。对每个阶段的考核结果都要以公开栏、通报、会议、电视等形式,向全县通报,征寻接受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随时督查,随时通报,及时整改。

在群众“说事”中了解干部真实情况。今年初,在全县14个镇推行了村民“说

事”制度。制度规定,镇干部定期到联系点现场办公,让有想法、有困难、有矛盾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重大问题到镇政府“说事”,并建立“说事”备案制度,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把“说事日”变成“办事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群众“说事”,干部“理事”,村民反映的什么问题,有谁负责组织,谁负责落实,落实情况如何,以及群

众的满意度均记录在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村共调处化解矛盾2800余起,帮助近4000户村民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满意率达96%。

三、将民意调查引入干部监督全过程,让群众管干部

干部正不正,群众看得清。××县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将民意调查引入干部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的民主性。

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全面了解民意。自2003年以来,××县已连续三年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评议的单位为党政群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与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共计85家。评议的内容主要六个方面,履行职责、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组织领导和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情况。参评对象主要是县处级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和部分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镇、各单位位党政正职、纪委书记及各镇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副镇长,企业管理人员,县党风政风监督员、县政府特邀监察员,群众代表和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参评总人数为1000人左右。评议结束后,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表彰,后三名的部门和单位作为机关作风建设重点整改单位,取消年终考核兑现奖和综合奖项评先资格,并结合年终考核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对垂直管理部门,由县委、县政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评议情况。各单位评议结果列入年终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通过评议,群众对机关作风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满意率比前年提高9个百分点。

建立“三支队伍”,广泛了解民意。为扩大干部监督渠道,广泛了解干部信息,建立了收集干部信息的三支队伍,一是干部工作监督员队伍。聘请从县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20名同志担任干部工作监督信息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了解基层党委执行干部工作条例情况,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二是干部工作信息员队伍。聘请20名组工干部担任干部工作的信息员,收集掌握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干部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干部工作联络员队伍。从组织部抽调14名中层干部联系14个镇和县直7个系统,不定期到单位、农村、企业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和现实表现。

开通“三个信箱”,畅通民意渠道。开通了县委书记信箱、组织部长信箱和干部监督信箱,并在网上开展评议机关活动。三个信箱受理的范围为各类反映、举报干部的问题,如干部在工作中吃、拿、卡、要,遇事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等影响发展的问题。为及时了解信箱来信情况,三个信箱分别安排了管理人员,每天对来信进行登记整理,并根据反映内容,分别呈送相关领导批阅,审批后的信件,及时转交到有关部门或单位,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处理结果。

引入民意调查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组织部门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做好干部工作的水平。《试行办法》引入了民意调查的方法和手段,让组织干部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开放民主的体系内,用人上的组织意愿与群众意愿、干部意愿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扩大了干部工作的公信度。

一、突出“人大民主”,科学确定调查对象

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民主:由人大制度展开的、事关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民主”;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以政协、多党合作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非行使国家权力的“社会民主”。

从理论上讲,“民主”或“民主政治”,首要的是指国家权力意义上的“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权力”。人大制度被视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原因也在于它是中国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从现实看,转型与发展中的当今中国,各种利益诉求,需要经过整合,上升为公共政策;大量异常复杂的新问题、新难题,需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予以应对。由于人大是中国唯一经过普选获得人民权力委托的民意机关、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因此,人大在反映民意、整合民意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能。转型与发展中的当今中国,权力监控是一大薄弱环节,已引起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按宪法规定与制度设计,人大是代表人民监督政府等的权力的最高权威性机关。现实急切地呼唤着人大监督。

《试行办法》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和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民意调查参加人员范围,基本界定为“来自基层的、未参加民主测评的”“两代表一委员”。这些人员能否代表民意,通过调查发现,37%的群众认为“完全能够代表”,60%的群众认为“基本能够代表”,3%的群众认为“根本不能代表”,8%的群众提出突出人大代表所占比例,5%的群众提出适度增加基层其他人员,可见这种界定是基本科学合理的。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两代表一委员”的产生渠道不同,为充分体现民主政治,反映人民意志,探求最广泛、最基层的对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社会评价,宜确保参加调查人员中人大代表所占比例不低于40%。

二、充分尊重民意,认真落实群众“四权”

为真正实现群众公认,充分尊重民意,提高民意调查的准确性,就必须扩大民主,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在干部推荐中,推行民主推荐预告制,在民主推荐会前几天向群众公开推荐职位、人数、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和有关要求,让群众心中有数,推荐有据。同时,特别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其严肃认真对待参与民主推荐工作,把真正优秀的干部推荐给组织。在民主推荐票相对分散,被推荐者得票不足50%时,可以进行第二轮推荐。第二轮推荐时选取第一轮推荐中得票居前几位的人员,再次组织群众和机关干部进行第二次投票推荐。第二轮民主推荐票还低于50%的人员原则上不作为考察对象;民主测验时,优秀票、称职票两项达不到2/3的,原则上不列为考察对象。干部推荐中,尤其要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制度,从源头上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干部考察中,建立健全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等科学的干部考察机制,扩大预告范围,规范预告内容,××富预告形式,提前将考察职位、任职条件以及考察理由、内容、时间、座谈范围、座谈地点、受访电话等作出详细预告,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让群众参与,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仅要听取领导干部的意见,还要重视听取基层群众的反映;不仅要考察干部工作圈的情况,还要认真了解其“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不仅要通过干部管理部门了解干部,而且要向执纪、执法和信访部门了解情况,提高考察工作的透明度。

在干部任用中,加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对群众反映和举报的足以影响干部任用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对新提拔干部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满后,要重点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以及群众的公认程度,考核中特别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考核不合格的,要免去试任职务,增加任用干部的准确性。

三、注重结果分析,防止民意调查失真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一系列成功的经验,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在调查中,群众认为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中符合民意的只占31%,认为基本符合民意的占66%,还有3%的群众认为不符合民意。由此可见,我们在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掌握民意。一要具体化,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总体框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进行逐项分解,逐项细化量化;二要立体化,立足全方位,着眼多视角,充分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透过表象看干部的实质和主流;三要个性化,制定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方法和标准,减少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干部评价的客观性。

增强考察考核民主化程度,充分了解民意。民主测评、民意测验要尽量扩大范围,防止拉帮结伙,“民意”变为“派意”;防止视民意为儿戏,“民意”变为“随意”;防止感情用事,“民意”变为“情意”;防止泄私愤拉反对票,“民意”变为“恶意”;防止少数领导的暗示、授意,“民意”变为“官意”。另一方面,听取群众意见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根据不同要求,确定需接触群众的层面,不能由领导干部圈定参与人员名单。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把经常性了解与集中性考察相结合,群众评议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组织部门掌握的情况与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相结合。扩大考察范围,实行考察考核事前预告制,事后结果适当公开,并及时反馈。同时,不断完善任前公示制。

开拓考察考核视野,完整体现民意。建立过失考核体系,加大过失考核力度。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差并且没有正当理由;执纪执法工作存在问题或受到处理;群众公认情况差、差票率高;主管机关、人大、政协评议或视察工作时发现问题;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班子不团结;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违反政策或原则的行为;思想、工作作风和其他方面有比较严重或影响较大的问题等,都要进行认真的专题考察。领导干部调离,除了要进行离任审计外,还要考察其“原地”,进行“追溯考察”,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其德、能、勤、绩、廉的状况,弥补任前考察的不足,避免失误。

提高考察考核人员素质,高度尊重民意。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考察考核队伍,要选派政治坚定、理论扎实、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文字过硬的同志,同时通过业务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干部路线、干部政策,全面掌握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标准、程序和方法,提高理论和知识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判断及概括能力,提高考察技巧,加强党性锻炼,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考察考核责任追究制,签订责任书,明确干部考察主体的责任,谁考察,谁负责,一旦发现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作出严肃处理。

上一篇:为明天高三作文下一篇:总结经验找差距 制定措施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