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想信念

2024-11-04

正确理想信念(8篇)

1.正确理想信念 篇一

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简述)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的《说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总书记的《说明》,公开发布已经半个月了。对于《决定》的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各自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决定》所持观点、看法也大不相同。

《决议》发表后,我认真地逐条、逐句、逐字进行了阅读、分析、思考努力理解《决定》中的每条、每句、每字的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现在我对《决定》总的看法是:《决定》是我党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准确的定义和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定义的社会主义;也不是改革开放前世界公认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原因在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1)共产党的领导,2)无产阶级专政,3)生产资料公有制,4)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进行了“修正”。除了“共产党领导”这一条没变,其他三条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关系,是“递进”的关系。是为在我国“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的阶段。

四.《决定》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定的科学社会主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创和发展至今,已经有35年。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情况分析判断,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二件大事。

1)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后来,一定被它的对立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在现在的中国,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是“国家垄断公有(国有、集体)资本”“集体资本和“国家垄断非公资本”相结合的经济基础形式。“不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共有的东西(全民的计算和监督)”就不能向社会主义迈进。为了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改革”必须是全方位、深刻的改革。《决定》的全名就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在推进“城镇化”,“人的城市化”;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让农民作为“阶级”消亡。铲除“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个温床。农民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使农民作为阶级转身成为工业或农业的产业工人---无产阶级,是一件惊天动地史无前例的伟业。

当前,在全国已经涌现出的几亿“农民工”,是农民阶级即将消亡的预兆或前奏。现在中国农民中蕴藏的力量,依然是最强大的力量。如果在农民阶级消亡问题上出现失误,那将是颠覆性的。

以上“二件事”,正如列宁所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所共同要做的事情。

六.为了完成上述“二件大事”。就必须深化改革,在全社会、全方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从“资源配置”、“政府职能转变”到金融体系、财税体制核算制度等等都要全面深化改革。

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把这条放在了第一位,甚至超过了“党的领导”(第二个“紧紧围绕”)。半个多月,百思不解。昨天看见“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有关报导。使我感到震撼。猛然醒悟。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的内涵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八.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保证这个纲领的实施、落实,《决定》宣布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是突出“党领导一切”的组织保障。《决定》同时也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可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武力保障。

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每项改革都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用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党心”、“军心”、“民心”就能在“中国梦”的号召下,汇聚成无可阻挡的洪流,向着社会主义高歌猛进。

上面简述是我在学习《决定》的过程中,又重新、反复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有关文章得出的最基本看法。

今后在适当时间我将把我对《决定》的学习的心得体会,分几个题目加以说明。

2.正确理想信念 篇二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补精神之“钙”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就是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也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推动党的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可以从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历程中加以说明。我们党从诞生那天开始, 就始终高擎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 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 我们党正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 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 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 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 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同志,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已经证明,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 从理论的角度来讲,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须臾不可或缺的“钙”

古人云:“士贵立志, 志不立则无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抑或是一个集体干成事业的重要作用。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党的行动才有了精神动力;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共产党人才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各种思想干扰中廓清迷雾随时校正航向;正是有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共产党人才从根本上获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 使中国由贫穷落后直至走向富强。因此, 习近平总书记恳切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可以说, 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共产党人须臾不可或缺的。

(三) 从实践的角度来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始终擎起坚强党性的脊梁使其真正担负起引领发展的重任

共产主义信仰, 其内在规定性是把实现人类解放、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崇高理想, 其外在表现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牺牲奉献。我们党的干部作为党的队伍的骨干, 只有把坚定信仰信念作为政治品格来坚守, 才能真正担负起引领各项建设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任。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当务之急

马克思说, 人是靠思想而站立的, 也因思想而强大。当前, 我党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是当务之急。

(一)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要使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是关键。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们党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长。有的党员干部信念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漠, 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 更有甚者, 相当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腐化堕落, 如周永康、徐才厚等人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丢掉了信仰, 一步步发展, 最后导致发生了质变。因此, 坚定理想信念, 成为当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当务之急。

(二) 坚定信仰信念教育,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尤其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艰巨的任务, 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 多次提到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 反复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巨大作用。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才能校准实现中国梦伟大航程的前进航向, 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才能找准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三)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的历史阶段, 当前世界和当代我国正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三、理想信念教育是须用心用力

坚定理想信念,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 需要我们夯实理论基础, 加强党性修养, 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缺失的“钙”。

(一) 要夯实理论根基

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永远的看家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打牢理论根基, 开阔视野明辨是非, 廓清迷雾校正前进的方向。

(二) 要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 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 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的属性和特征, 其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加强党性修养, 我们就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 要用心用力补“钙”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要补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就要深入实际, 准确把握国情。就要深入群众, 从群众中获取推进改革发展、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就要健全完善制度, 形成激励约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制度导向。

摘要:理想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当务之急。要坚定理想信念,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急需我们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切实加强党性修养、用力用心补充共产党人精神上缺失的“钙”。

3.正确理想信念 篇三

一、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坚定立党为公的信念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在权力面前一定要头脑清醒,警钟常鸣,防微杜渐;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把权力晒在阳光下,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要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特别是习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充分认识和把握 “三个决不允许”和“五个不允许”,要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新思路、新举措,对于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开创构建和谐企业新局面,更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有企业是国家加强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尤为重要,这次的石油窝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这个笼子里,嗮在阳光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才能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国有企业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企业廉洁经营、和谐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实质上都为我们企业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历史、剖析现实,权力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进步,而且直接影响党风建设,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立党为公才能立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由单一平均分配转向按劳、按生产资料等多样化分配,利益多元化以及西方思潮的逐步渗透,使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生活方式倍受冲击,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观念及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党员的信念发生动摇,党性意识淡化,个别领导干部在权力、利益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衍生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脱离群众、背离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企业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坚定的立党为公的信念,经不起外部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异,标尺下移,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成了权力的殉道者和牺牲品。

我们党虽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但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大量的、经常的还是权力、地位和利益的考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这个严峻的考验,关键问题是能否具备坚定的立党为公的理想信念。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我们党走过了艰苦的历程,最根本的就是信念不倒。有了坚定的立党为公的理想信念,就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做到对党忠诚,就能按党的要求不打折扣的去行使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手中的权利,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因此,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坚定党的信念,坚信党的生命,坚持立党为公,坚守党纪国法。

二、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明确言行荣辱的标准

回顾历史的进程,人们往往把官员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时代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以看出“品德”对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道德修养,锤炼过硬人品,经得起检验和考验。分清荣辱是人生的大智,是有志者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始终坚持以事业为荣,把心态放平、把期望值降低、把欲望收敛,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努力追求学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进步,抛弃私心杂念,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事业之中。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这不仅仅是对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在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也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一个国有企业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明确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不明确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八荣八耻”的要求,就不会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动机虽然是好的,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领导权力的行使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党风的建设,企业形象的树立,企业发展的快慢。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企业领导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可以说是荣辱混淆和扭曲的表现。明确荣辱,就是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应该做,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只有以荣为荣、以耻为耻,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才能够用到当处,用到好处,用到企业员工无怨处。中国石油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是以认真履行三大责任为光荣,以缺乏责任意识为耻辱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领导权力越大,给国家、企业、员工造成的损失程度就越深,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就越坏。因此,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够体现出正确的权力观。有明确荣辱观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加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带好员工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有明确的荣辱标准,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错误的东西。不应否认,在我们周围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不守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受到伤害。但这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荣辱观念的模糊和混淆其实有一个渐变过程,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时时处处做起,就能真正将“八荣八耻”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使我们手中的权力真正为企业发展、为员工服务、为民造福所用。endprint

三、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坚持时时自省的态度

古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一个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因能反省,便能常感不足。我们共产党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我们的胸怀理应比古人宽广得多,自省的力度也应该大得多。彭德怀同志生前常对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难。”因此,他始终坚持一个习惯,即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要挤出一定时间,“闭门谢客,闭门思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焦裕禄同志生前有个习惯,每天睡到床上“过电影”,把自己一天的言行审视一遍。郑培民同志自参加工作至去世的30多年间,一直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他记日记,就是为了时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因而他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人民的尊敬。树立正确权力观不是一时一事、一蹴而就的事情,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我们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人民尽心尽力,但我们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必须要像毛主席教导我们那样,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在主观世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圣人的吾日三省吾身,到毛泽东同志的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要求,再到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的德治教育和气节修养,都告诉我们一定要逐步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苦,常怀律己之心”。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经常照照自己有没有知荣而不为,知耻而不知,就可以经常纠正缺点,改正错误,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就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非分之想,就不会偏离人生航向,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出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在使用手中权力的时候减少或者杜绝错误的发生,做到: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在企业里做到:权为员工所用,情为员工所系,利为员工所谋。常省吾身是一种操行,更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保证。

4.正确理想信念 篇四

宝国吐乡大甸子中学关工委 王思明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出发点和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各种思想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涌入和冲撞,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巨大的,这给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树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毫无疑问,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历史和时代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我们的青少年工作应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应主动积极加以应对。

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树立理想信念,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它起决定性作用。它也是人的知情意三方面平衡发展的结果,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促使人成功发展的内在力量。我们通过对部分青少年的现状的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法,来探讨当今青少年理想信念基本趋向以及构成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提供借鉴的依据。

经过调查研究,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发展取向总体是健康向上,多数学生能关注自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行为上能作积极的调适。但是也显示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困惑和问题,而且还有不断扩大发展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主要问题有:

①对理想信念追求有世俗化倾向

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显示了功利的色彩,她们开始用世俗的态度理解现代社会生活,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调查表明,不少同学对享乐的渴求以及过分对自我的关注,令人忧虑。还有同学缺乏人生目标,没有理想、昏昏沉沉。可见,在对理想信念的选择上已显现出了多元化,层次化特点。

②道德的选择上较多考虑个人利益。

青少年有对现代社会超强的适应性和对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人品(如关爱、诚实,责任等)有淡化的趋势,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能

较好地摆正个人与集体,与家人,与他人的关系,但也看到,一旦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时往往先考虑自我。道德上选择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利益的得与失,从而导致了人格行为上的扭曲,从而影响了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

③审美意识和情趣上的偏差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丰富,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意识明显增强。调查显示,爱美向善是青少年的天性。毫无疑问,大多数同学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举止。不过在如何选择美,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观念上是较模糊,特别是现代时尚的影响已渗透于青少年的潜意识之中。有不少学生认为学生染发,穿时装,只要是美可以的。可见,青少年对美的关注还是局限于外表的形象。更有的认为在公共场合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可以。显然,在审美方面价值取向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更突出。而不可否认其中掺杂不少不健康的东西,审美情趣低下庸俗,导致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确立。

二、采取措施

(一)构建目标体系,整合教育内容,形成青少年工作的整体合力。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了具体达成目标,以及各年级的分层目标和内容,层层递进,从而构建纵向和横向目标体系,将 “三观教育”以及基础道德、心理教育等纳入了整体框架之中,同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办法。我们强调教育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植创造进取,自信和合作互助精神。将德育拓展课程纳入了教学管理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成为教师的共同行为,制定了相关制度,从而使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塑造的教育形成了整体合力,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成人成才的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格脊梁。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采取了①积极引导,提供机会。如班会,团员主题教育,仪式教育,我们都是精心设计,开设了少年团校,作为学生德育必修课程。②充分利用地方史、校史教育资源,使教育可亲可近。②注重开放,我们以社会为大课堂,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用理性目光去关注社会和人生。通过这些活动帮助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取向,学会以积极态度审视人生,认识自我,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和历史的责任。

(三)突出实践参与,促进知行合一,增强青少年自主发展的能力。强化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使她们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有利于克服和消除不良理想信念的干扰。(1)尊重学生的自尊、自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如行为规范评比,对一些同学在规范上出现的问题,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青少年都有爱面子特点,我们采取了班级学生自评。对存在的问题,发动她们找原因,并设计出针对性的措施,这些办法来自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本身就有一种约束,再如,开展了当代青少年的形象设计和展示,教学上的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选修课,学生社团让每—位同学有发挥自我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

(2)树立学生的自信,如“开展我能行”活动,凡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凡是少先队,团委、班级活动都有青少年自己策划组织,还有班团于部的竞选等。在学习上要求青少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在外出的交往实践中.要求青少年有良好的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

(3)鼓励竞争合作,通过组织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如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的“班级歌会”,同时不回避竞争.如学科类竞争、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正视竞争,请成功人士做报告等,让学生感觉到竞争是要凭真才实学,需要诚实,同时也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4)崇尚科学精神,着力培养一种坚忍不拔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鼓励每位同学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催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学科拓展型课中,科技类课程占有较大比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促使了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的养成。(5)培植关爱意识,关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种责任,对自己、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开设心理课程和专题讲座及咨询,让学生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我们运用了“诱导法”和“激励法”让学生去奉献一份爱心,捐出零花钱去资助困难的小伙伴。

(6)提升审美情趣,我们通过礼仪教育礼仪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以知强化。从坐、行、言谈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修炼了高雅气质。其次我们积极用高雅艺术去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如开展“四名”活动,读名著,听名曲,看经典电影,欣赏名画。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中让青少年自我去感悟,去体验美的真谛。

5.正确理想信念 篇五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实践的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一条中国人自己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宏观战略目光和国家层次深入探索并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点,我们要做到从理论体系上科学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理解旗帜问题的重要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需要我们每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如何把十八大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关键是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我校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能够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确定和调整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主题和战略,这说明学校领导班子具有 驾驭全局、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政治智慧和战略思维能力。而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科学学习!第二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已进入小康水平,事实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进步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第三点,我们要站在行动高度高举旗帜把握方向,科学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要以提高质量为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们处在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更应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我们学生要明确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主动参与党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热心班级关心同学!

当然,我们更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习上不紧要搞好自己的学习还要积极去帮助去他人,在生活上更要自主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学生,但我们已经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并将要掌握着更多的知识与技术,或许现在我们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们必须去承担,因为我们是党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6.正确理想信念 篇六

坚定理想信念心得体会:“三个着力”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只有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我认为要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

着力抓好思想理论建设。一是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二是加强学习。积极营造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以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讲话为重要学习内容,准确把握学习方向、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的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岗位、职业特点等,把学习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处理好理想信念问题。

着力抓好党性教育。一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党史、知党史,才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二是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内涵。三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始终听从党的召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明辨大是大非。

7.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语探析 篇七

教育人的道理一半是讲出来的、一半是做出来的。可以肯定那种教师拿着课本言语干巴、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教育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发之于心, 代表人最真实的心理动态, 欲人感动, 必先动之以情, 才能达之于心。理指的是理论、概念、理性的认识等。情与理之间, 情可以加深对理的认识, 理可以规范情的表达, 情可以升华为理, 理发之于情才更有穿透力、说服力, 二者相依相生, 相互交融”。

1 构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性

1.1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论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师生间的思想交流, 它需要用理论知识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论支撑。正确的理论是理想信念教育语言大厦的根基,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科学理论的权威性,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好大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当然这里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将理论知识直白的填充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 必须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 适时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 充实语言的“理”性。

1.2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要将道理讲透、讲彻

理想信念教育绝不能空谈理想, 必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有理想”、“为什么要树立共同理想”等问题, 这就需要依据事实、结合国情, 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综合回答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 将道理讲清楚、讲透彻, 全面解答学生的困惑。只有把道理讲明白、透彻, 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 寓理于史, 应该多引用史实和榜样人物事迹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强化语言的说服力, 还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准则、规范引入到理想信念教学语言中来, 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哲理性, 从而达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性的目的。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要以情感人

亚里士多德说过:“说服是通过听众感情而产生效果的, 因为我们是在痛苦或欢乐中、在爱和恨的波动中作出不同决定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意识性质的教育, “如果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 不关心学生, 如果在师生之间隔着一堵墙, 那么, 即使课讲的有声有色, 又有什么用呢?”那种干巴巴的、毫无感情的语言不但不能准确、形象的表达思想, 更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的兴趣, 只会让他们对原本枯燥的思想教学更加的反感。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情”是指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爱心、投入真心、充满感情, 只有充满感情的语言才具有生机, 具有灵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教师只有带着澎湃的激情用融入真情的语言去教育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感化大学生、才能使师生“心有灵犀”, 也就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2.1 以情感人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坚力量, 保证教师的质量, 解决教师的生活实际困难, 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使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 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保证教师的从业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大学的辅导员在大学中的境况比较尴尬, 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 承担着许多的学生管理任务, 但是他们的级别在教师中最低, 待遇不高, 在一项对80后辅导员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辅导员表示由于待遇得不到改善, 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损。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情绪, 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语言情感, 所以必须注重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在物质上的满足, 才对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中去。再一个就是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 但是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还不多见, 教师出现心理问题找不到专业的机构和部门解决问题, 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工作, 更谈不上教学上的语言感情和语言技巧了, 所以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设立服务于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 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护航。

在保证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 让教师在物质上得到保障, 精神上舒展开来, 他们才会心情愉悦, 情感丰富, 才会带着爱、带着感恩的心、带着希望、带着责任投入到教学当中去, 这就会很自然的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情感, 增强了教育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2 以情感人要强化教师的“爱心”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怀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才会长久的感动着, 才会不断的激励着人们前进的信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这些都需要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新时期要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 牢固教师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越是在艰难的时期, 我们就越需要抓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坚定他们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总而言之教师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要抓紧、抓好, 只有教师时刻坚定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爱心”, 才会将这种爱转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接班人身上, 教育的语言才会饱含着感情, 语言才真正的具有活力、才会用最真挚的感情去打动每位学生, 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当然语言感情的流露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上大喜大悲, 毫无控制的随意宣泄, 语言感情的流露必须是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情景以及教学需要联系起来, 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魅力

3.1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逻辑性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特质外壳。”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逻辑性反映的是教师思维是否严谨, 科学。理想信念教育是成体系, 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教学,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理论课缺乏趣味性, 如果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 将主要内容清晰、形象的表达出来, 而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重复讲解、逻辑性不强, 这样就会使许多学生捕捉不到教师所阐述的要点, 产生对理想信念教学的倦怠情绪。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在设计理想信念教育教案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等特点, 有目的的, 有计划的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 要避免重复啰嗦、语无伦次的现象, 达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逻辑严密的特点, 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结合教案组织语言, 突出语言的逻辑性, 做到有张有弛、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就不容易产生思维疲劳, 能够有效获取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重点。

3.2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生动性

理想信念教育不应是死板的思想理论灌输, 90后大学生活泼好动, 充满活力, 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 高高在上的说教, 考虑到受教育者接受的特点, 在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要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能增强趣味性, 使概念直观化, 例如俄国作家谢德林在《波谢洪尼耶遗风》中写道“理想是一种特殊的阳光, 没有阳光的赋予生命的作用, 地球会变成石头”, 高尔基在《时钟》中写道: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 又给了他一根拐杖, 这就是理想。”看似简单的比喻, 却生动形象的将理想的作用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要多用古训、成语、俗语充实教育语言。古训、成语、俗语是语言中的精华, 虽然它们有的短小精炼, 但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古训、成语、俗语资源, 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适时地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3.3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幽默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 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 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应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趣味性, 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使教学在愉快和轻松中进行。

在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不但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教育者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更平易近人, 受教育者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放松紧张的情绪, 而且幽默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 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例如在讲到部分学生只追求物质享受和安逸的生活时可以引用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 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顿时同学们会会心的一笑, 这样的语言不但诙谐幽默而且形象生动, 有时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金堂, 寓理于情于史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J].党建研究, 2008.

[2]鲍.塔尔塔可夫斯基著, 唐其蒙等译: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8.坚定理想信念 锐意改革创新 篇八

学习十八大报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结合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系统论述,以及中国航空工业和西飞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石的中央企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稳妥地推动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提升航空工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道路,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臻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求真务实,创新进取,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从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看,什么时候缺乏理论指导、出现信念动摇,什么时候就会走弯路或停滞不前。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坚定的信念、睿智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以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统一了全党的意志,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国家日益强大,人民日益富裕。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多变的环境、薄弱的基础以及复杂的矛盾,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未来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八个必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去谋划和推动工作,就一定能够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扣中国实际,具有实践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更增强了党和人民的自信心。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创新进取,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

坚定不移地推动国有经济发展。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标志,国有企业是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重要的物质基础。做强做大国有经济,是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正像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过市场化改革,普遍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垄断”、“国进民退”、“效率低下”等指责声也不绝于耳。这些评论一方面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发展中确实存在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人分化瓦解国有经济的险恶用心。作为中央企业的一员,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做强做大国有经济,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更好地发挥牵引和稳定的作用。

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要求国有企业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按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遵循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方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广泛建立合作联盟,推进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军工产业与民口企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坚定不移地做强做大航空产业。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要“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持续恶化的世界经济形势,让经济界人士深刻反思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同时,日益复杂的国防安全形势,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只有这样,国家稳定发展、经济安全利益才能得到持续的保障。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又是当今先进高端制造业的集中体现。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能对国家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建设形成巨大的带动效应。党的十八大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论述,为我们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针对国家需求,分析航空产业和西飞现实能力,我们需要从以往追求发展规模向“规模和质量并重”转变,将“强技术、强管理、强文化、强经济”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指南和行动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强技术,就是瞄准航空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紧密依托型号发展目标,强化关键零件数字化精密加工、部件数字化精确装配、数控喷丸成形及强化、复合材料主承力构件制造等关键制造技术,显著提升飞机总装集成能力,突破大型飞机研制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航空产品研制的核心能力。

——强管理,就是要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与提升工程,针对企业在运营过程、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绩效考核等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深入改进,使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经济增加值等关键绩效指标逐渐向世界先进企业看齐,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

——强文化,就是在集团宗旨、理念的统领下,打造以“共识、共为、共赢、共翔”为核心的共享文化,以企业的战略愿景激励人,以文化理念聚合力,通过企业管理理念与制度体系的统一、员工行为规范与处事习惯的对接、文化考评和文化示范的牵引,实现文化与战略、文化与管理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强经济,就是遵从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实施,推进军机、民机、国际合作、非航空民品和投资业务五个产业板块的统筹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营规模与效益的协同提升。到“十二五”末,达到营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在国内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党的十八大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论断和部署,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战略性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推进产业升级,聚集核心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主持词下一篇:全国教师管理系统的填报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