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

2024-11-03

「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精选6篇)

1.「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 篇一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经验总结

2012年9月15日

基础考试

基础考试费用为120元,一共分两门课:公共基础考试和专业基础考试。注册环保工程师属于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等操作均是登陆到江苏建设类考试网上报名系统(仅限江苏)。基础考试总体上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考的人也很多。

上午考的是公共基础课,有高数、物理、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基础和职业法规8门课。题量是120题,一分一题,考试时间一共四个小时,一般都会提前交卷。高数的题目占的比较多,有20多题。其他每门课10题左右。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不难也不偏,找本天大的教材好好看上一遍就很不错了。另外,书上的习题很值得一做,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介绍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但是考试是有样板的,有些知识点一般只会那么出题,所以不需要把知识点都吃透,只要会解那种类型的题目就可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每门基础课都学过,所以,可以适当放弃一两门课,稍微了解一下基本常识就好了。而且,选择题也有技巧的,可以通过反代来验证,可以用排除法,通俗点讲就是猜。

下午考的是专业基础课,有环境流体力学,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专业技术法律法规6门课。专业课一共60题,每题2分,也是一共120分,考试时间一共四个小时,一般一个小时之后就陆陆续续有人交卷了。专业因为都学过,所以相对上午的考试,会的题目相对比例大一些。复习时,也只要按照天大的教材好好看看就行了,也会考到教材以外的知识点,不过很少的,考的还是基本功。

总而言之,这种资格考试一般基础问题都不大,认真对待的话问题都不大。难的是之后的专业考试,那才会放倒一大片人。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早日拿到证书!

2.「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 篇二

2、激励:自我激励是我们增强自信心不可或缺的手段;要有坚持的信念: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可以通过考试。

3、制定复习计划,目的是:一是制定复习指南,二是制定学习进程,三是了克制惰性;所以只有制定了计划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复习的进度,状况,这样做出的计划才会适合自己、适合考试,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其次,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应坚持的原则:

1、做计划要先了解自己

对于所考试的专业,考生就应该及早了解它的考试内容入范围、指定教材、历年试题等情况,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确定自己专业课的复习进度、方式、投入的精力、钻研的程度等,这样考生对专业课的复习计划自然也就明确了。

2、复习计划应符合学习习惯

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尽量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做到“习惯融入计划,计划体现习惯”。只有这样的计划考生在实施贯彻时才能更顺畅、高效。

3、具有灵活性

考生制定的复习计划要有变化的余地,而考生在执行复习计划时同样也要有灵活性,

因为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般总会遇到一些与复习计划不符的情况,所以考生原先制定的复习计划在实践运作中通常是需要修改的。因此,考生要做计划的主人,而不要被计划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要用活计划,善于根据复习中出现的变化来适时、合理地修改计划。

再次,我们要合理按排学习时间

1、先购买一套考试辅导教材,看第一遍教材,以了解为主,知道考试的大概结构,各科目所占的比重。

2、看第二遍书。对着大纲,对着辅导书,对着教材,一节一节的细细的看,着重把握考试要点。

3、真题演练。整体上把握各科目的考试方向,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掌握解题思路,培养解题技巧。还要善于从往年的题目里总结摸索命题侧重点和命题的变化,让自己进入考试状态。

4、查缺补漏,强化解题技巧;模拟考试,磨刀上阵,重视命题规律,自我预测考试趋势。

5、舒畅心情,满怀信心参加考试.

3.「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 篇三

2.需坚持适当性原则。什么都可以吃,但什么都要适量,不要吃得过饱。

3.保健品不宜服用过多,因为保健品大多味甜,直接影响进食。

4.菜肴清淡,多素少荤,

还要花样多变,注意菜的色、香、味。

5.早餐要吃好,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晕厥现象。早餐的食量最好占全天食量的三分之一强。除吃面粉类点心外,还要坚持饮牛奶或豆浆,最好再吃一些蔬菜。

6.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饮用的水以白开水为佳,切记不可用饮料代替。

4.「环保工程师经验」历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经验 篇四

第1章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工程基础(共14节)

1.1混凝

1.1.1胶体的基本性质(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体的表面负荷,胶体的稳定性)P23-P24 1.1.2混凝动力学(异向絮凝,同向絮凝,混凝控制指标)P25-P27 1.1.3混凝工艺(混凝机理,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混合和絮凝的基本要求和方式)。P27-P32 1.2沉淀、澄清及浓缩

1.2.1沉淀原理和分类(沉淀原理,沉淀分类,离散颗粒的沉速,沉淀试验)P32-P38 1.2.2沉淀池(分类,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P38-P43 1.2.3澄清池(原理,澄清池类型与特点)P43-P46 1.2.4浓缩(浓缩目的,重力浓缩池分类,重力浓缩池设计)P46--P48 1.3沉砂

1.3.1沉砂目的及原理P48 1.3.2沉砂池的类型及特点(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P48-P50 1.4隔油

1.4.1油品在废水中的状态P50 1.4.2隔油原理P51 1.4.3隔油池构造和工作原理(平流式隔油池,斜板隔油池)P51 1.4.4隔油池的设计参数(平流隔油池,斜板隔油池)P52 1.5气浮

1.5.1气浮原理(悬浮物与气泡黏附条件,气浮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气浮效果的措施)P53 1.5.2气浮法的分类和适用范围(气浮法的分类,气浮法的适用范围)P54 1.5.3加压溶气气浮法(基本工艺流程,溶气方式,加压深气气浮优点,气浮池形式,平流式气浮池设计参数)P55 1.5.4气浮法的优缺点P58 1.5.5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油废水处理,羽毛清洗废水处理)P59 1.6过滤

1.6.1过滤原理(迁移,附着,脱附)P60 1.6.2过滤周期及反冲洗(过滤周期,滤池的冲洗)P61 1.6.3滤池的基本构造(滤料层,配水系统和承托层)P61-62 1.6.4滤池的分类P63 1.6.5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中过滤单元的设计要点(滤池的反冲洗,滤池池型,滤池的设计参数)P63 1.6.6压力滤池和微孔筛滤机 P64 1.7吸附

1.7.1吸附原理P65 1.7.2吸附的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P66 1.7.3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式)P66-67 1.7.4吸附速率 P68

1.7.5常用吸附剂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常用吸附剂,活性炭的特性,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P68-69 1.7.6吸附操作方式(静态吸附,动态吸附)P69-70 1.7.7吸附床的设计(吸附试验,主要设计参数)P70 1.7.8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P71 1.8离子交换

1.8.1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树脂的构造,离子交换树指的11个方面性能)P72-74 1.8.2离子交换装置运行方式(固定床,移动床,流动床)P74-77 1.8.3离子交换工艺的设计(离子交换器的进水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离子交换树脂工艺设计参数)P77 1.8.4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铬废水的处理,含锌废水的处理,电镀含氰废水的处理,有机废水的处理)P78-79 1.9膜分离

1.9.1膜分离法的原理及分类 P80 1.9.2电渗析(电渗析的原理,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装置,电渗析器运行的工艺参数,处理废水的电渗析器的特点,电渗析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P80-83 1.9.3反渗透(原理,反渗透膜及反渗透装置,反渗透处理的工艺参数,反渗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渗透法处理废水工艺的特点)P83-86 1.9.4超滤(超滤原理,超滤膜与超滤装置,超滤工艺参数,超滤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分离的特性)P86-89 1.9.5微滤(原理,微滤膜和微滤装置,微滤的应用,微滤法的特性)P89-91 1.10中和

1.10.1酸碱中和及pH调节的基本原理(酸碱废水的来源及性质,酸碱废水的处理要求,中和方法的分类,中和方法的选择)P91 1.10.2酸碱废水中和法(中和能力的计算,中和设备)P92 1.10.3药剂中和法(酸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中和剂实际用量)P92 1.10.4过滤中和法 P93 1.11化学沉淀

1.11.1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P93 1.11.2氢氧化物沉淀法 P93 1.11.3硫化物沉淀法P94 1.11.4碳酸盐沉淀法 P94 1.11.5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碱锌酸盐镀锌废水处理,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P94 1.12氧化还原

1.12.1氧化还原法原理 P95 1.12.2氧化法(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光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电解法)P95-100 1.12.3还原法(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药剂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主要工艺设计参数)P100 1.13萃取、吹脱和汽提

1.13.1萃取法(基本原理,萃取剂的选择,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萃取工艺流程,萃取法处理废水的应用)P101 1.13.3汽提法(基本原理,分类,汽提塔,汽提法处理废水的应用)P106 1.13.2吹脱法(基本原理,工艺组成,吹脱法处理废水的应用)P103 1.14消毒

1.14.1消毒机理(主要介绍加氯消毒机理)P107 1.14.2主要消毒方法与应用(主要消毒方法的特点,主要的5种消毒方法)P108 第2章 污水生物处理工程基础(共6节)

2.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工艺流程)P114 2.1.2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组成(活性污泥形态,活性污泥组成)P114 2.1.3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停滞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应用)P116 2.1.4活性污泥法性能指标(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积指数,污泥泥龄,污泥负荷和曝气池容积负荷)P118 2.1.5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基础(莫诺德方程,劳伦斯—麦卡蒂方程)P120 2.1.6活性污泥净化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活性污泥净化污水机理与过程,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5种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P127 2.1.7曝气池的需氧量与供氧量 P134 2.1.8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P140 2.1活性污泥法 P113 2.2生物膜法 P157 2.2.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结构及其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生物膜法的主要特点)P157 2.2.2影响生物膜法的主要因素(水力负荷,载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生物膜量及其活性)P160 2.2.3生物膜法主要类型和工艺流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移动床)P161 2.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P181 2.3.1污水生物脱氮(生物脱氮基本原理,生物脱氮过程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脱氮的典型工艺)P181 2.3.2污水生物除磷(生物除磷基本原理,生物除磷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生物除磷的典型工艺)P185 2.3.3同时生物脱氮除磷典型工艺P188 2.4厌氧生物处理P190 2.4.1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厌氧分解的三阶段,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优点、不足)P190 2.4.2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pH和碱度,温度,营养物质,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P192 2.4.3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厌氧接触法,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厌氧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P192 2.4.4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原理,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启动和运行,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设计参数)P199 2.5污泥处理与处置P203 2.5.1污泥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污泥,污泥的种类和性质,污泥的产量,污泥的处理)P203 2.5.2污泥的浓缩原理及应用(污泥水的分类和去除方法,污泥浓缩)P205 2.5.3污泥消化原理及应用(污泥好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P207 2.5.4污泥脱水原理及应用(干化场,过滤机,设计要点)P211 2.5.5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污泥的综合利用,污泥的最终处置)P214 2.6流域水污染防治P216 2.6.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体的物理性质及危害,无机物污染及危害,有机物污染及危害,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P216

2.6.2河流水体自净机理(河流水体的自净机理,河流水体的自净模型)P219 2.6.3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内容,水体水质评价,水体水质预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综合管理措施)P222 2.6.4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自然净化法)P226 第3章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实践

3.1污水收集与提升P231 3.1.1排水体制的类型及选择(排水体制的类型,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形式,排水体制的选择)P231 3.1.2污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工程设计(污水管道设计方案的确定,污水管网水力计算,污水管道的设计)P237 3.1.3污水泵站及污泥泵站的工程设计(污水泵站的工程设计,污泥泵站的工程设计)P255 3.2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P267 3.2.1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确定(生活污水水量的确定,工业废水水量的确定,污水厂设计水量的确定)P267 3.2.2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厂址确定(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污水处理厂厂址确定)P268 3.2.3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原则及竖向设计(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原则,污水处理厂竖向设计)P269 3.2.4污水处理厂水力流程设计原则和方法(水力流程设计原则及规定,水力流程设计计算)P270 3.3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重点)P274 3.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程度确定的原则和方法)P275 3.3.2污水一级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P277 3.3.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普通活性污泥法单元的设计,氧化沟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AB法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二沉池的设计)P291 3.3.4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工艺、处理技术及设计要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及设计要点)P304 3.3.5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污泥处理工艺类型及工艺流程,污泥处理工艺的主要设计内容)P309 3.3.6污泥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污泥浓缩,污泥厌氧消化,污泥脱水)P310 3.4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P318 3.4.1污水及污泥处理流程中的计量和监测仪表(概述,污水处理厂的检测项目与取样,检测仪表的选择,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检测方法与仪表设备)P318 3.4.2污水及污泥处理流程中主要控制回程的选择和设计要点(污水预处理设施,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污泥浓缩池,厌氧消化池,污泥调理过程,脱水机)P326 3.4.3污水处理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P330 3.5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P332 3.5.1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格栅除污机,除砂与砂水分离设备,表面曝气设备,滗水器)P332 3.5.2污泥处理常用设备(刮泥机,吸泥机,浓缩机,污泥脱水机)P344 3.5.3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选型的要点(一般原则,特殊原则)P351 3.5.4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材质的选择及防腐处理(一般原则,特殊原则)P 354 3.6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药剂P354 3.6.1污水混凝沉淀所用药剂(混凝剂与絮凝剂的定义,混凝剂与絮凝剂的种类与性能,选择要点)P354 3.6.2污水消毒药剂(药剂种类,选择要点)P357 3.6.3污泥处理所用药剂(污泥调理概述,药剂的种类与性能,选择要点)P357 第4章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4.1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介绍主要行业的水质特点、主要处理单元的应用范围)P361 4.1.1废水的分类、来源及特性 P361 4.1.2工业废水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条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主要工业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和应用条件。P362 4.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列举了33种物质的处理技术)P367 4.2.1第一类污染物(9种)P368 4.2.2第二类污染物(24种)P374 4.3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9种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P389 4.3.1合成氨工业(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水质水量,主要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P389 4.3.2石油炼制工业(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配套的主要设备)P392 4.3.3焦化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实例)P393 4.3.4煤气生产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P394 4.3.5纺织印染(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处理技术)P395 4.3.6电镀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技术,配套的主要设备)P398 4.3.7金属表面处理废水(执行标准及主要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技术,工程实例)P399 4.3.8酿造工业(啤酒、酒精(白酒)、味精)P399 4.3.9造纸、纸浆和纸板生产(造纸制浆,主要污染物来源,主要防治对策与防治技术,主要设备)P403 第5章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实践

5.1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和途径P408 5.1.1污水再生利用的必要性P408 5.1.2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景观水体,农业灌溉,地下回灌,饮用水水源)P408 5.2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对象及典型工艺(去除4种污染物,典型工艺介绍了16种)P413

5.2.1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目标(有机物,无机物,颗粒状固体,病原微生物)P413 2.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典型工艺(共16种)P414 5.3单元处理工艺及设计要点(详细介绍了6种技术)P417 5.3.1混凝(石灰混凝,铝盐、铁盐除磷,设计要点)P417 5.3.2固液分离(沉淀,澄清,气浮)P419 5.3.3砂滤(设计要点,设计参数)P419 5.3.4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类型,吸附装置,吸附试验,设计要点)P420 5.3.5臭氧氧化(臭氧的制备,臭氧接触装置,设计要点,尾气处置与利用)P422 5.3.6膜分离技术(工艺流程,设计要点,污染指数,膜清洗,预处理)P422 第6章 污水自然净化工程实践

6.1人工构筑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技术P427 6.1.1人工构筑湿地的优越点P427 6.1.2人工构筑湿地的类型与构成P428 6.1.3作用机理与净化效果 P430 6.1.4设计方法(场址选择与土地面积估算,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预处理要求)P432 6.1.5湿地系统的进出水布置与组合系统(湿地系统的进水与出水的布置,湿地系统的组合)P434

6.1.6湿地系统的其他应用(湿地系统处理污泥,湿地系统处理工业废水,湿地系统处理农业废水)P435 6.1.7湿地系统在我国的应用P435 6.2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技术P436 6.2.1优点和净化机理P436 6.2.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组成 P436 6.2.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地下渗滤系统,各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类型的比较)P437 6.2.4废水土地处理的限制组分与限制设计参数 P448 6.3污水稳定塘处理工程技术P448 6.3.1稳定塘的类型与特征P448 6.3.2氧化塘(特性,好氧塘设计参数)P449 6.3.3兼性塘(特性,兼性塘设计)P451 6.3.4厌氧塘(特性,厌氧塘设计)P453 6.3.5曝气塘 P454 6.3.6深度处理塘或精制塘P455 6.3.7控制出水塘P455 6.3.8稳定塘影响因素P455 6.3.9稳定塘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P456 6.3.10稳定塘系统的新发展P457 第3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与实践

第1章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基础

1.1大气污染物的形成P465 1.1.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范围的分类,大气污染的类型,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P465 1.1.2大气污染的分类、特征及危害(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成因,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危害)P466 1.2大气污染物扩散(10种主要气象要素、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与厂址选择的关系、烟囱高度)P474 1.2.1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大气稳定度,逆温,地方性风场)P474 1.2.2大气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P480 1.2.3大气扩散与厂址选择的关系(选址所需要的气候资料,选址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P487 1.2.4烟囱高度(烟囱高度设计原则,烟囱高度设计方法,烟囱设计应注意的事项)P489 1.3颗粒污染物控制原理P492 1.3.1颗粒污染物成因(来源、分类、成分、形成机理)P492 1.3.2粉尘的物理性质(粒径、粒径分布、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与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黏附性、自燃性和爆炸性)P495 1.3.3除尘装置的性能指标和分类(含尘气体处理量、漏风率、除尘效率、压力损失、除尘器分类)P501 1.3.4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基本结构与分类,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效率计算和选型计算)P507 1.3.5过滤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分类,5种类型的袋式除尘器的基本结构,滤料及

其选择原则,除尘效率和过滤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袋式除尘器选型与设计)P523 1.3.6机械式除尘器(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P547 1.3.7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机理,分类,特点,运行维护)P58 1.4气态污染物控制原理P564 1.4.1气态污染物成因与控制(6种气态污染物的成因与控制、燃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行成与控制)P564 1.4.2气体吸收净化(吸收机理和分类,吸收基本理论,吸收流程,吸收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吸收剂选择和基本要求)P570 1.4.3气体吸附净化(吸附机理和分类,吸附设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吸附剂及其选择的基本要求,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吸附剂的再生方法)P579 1.4.4气体燃烧净化(燃烧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P590 1.4.5气体催化净化(催化反应机理,组成与性能,几种气体催化净化方法及适用范围)P593 1.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原理P600 1.5.1室内空气质量 P600 1.5.2室内空气污染定义、来源和危害(室内空气污染及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P600 1.5.3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室内空气污染源控制技术,室内空气污染的通风控制,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人类活动的控制)P605,第2章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践

2.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总体设计P610 2.1.1熟悉治理对象的基础情况和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工程设计依据,项目所在地工程条件)P610 2.1.2总体设计原则(治理项目建设规模确定7条原则,对建设条件的7条基本要求,净化工艺流程确定的11基本原则,技术水平的确定4原则,总图布置的28条技术要求)P612 2.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设计P618 2.2.1污染源控制(集气罩分类、结构特点、适用场合,设计原则,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的确定)P618 2.2.2净化系统管路设计(系统划分原则,管路的布置)P622 2.2.3风机选型与使用(分类,性能参数,离心式风机命名,风机选型原则与计算,风机性能的特性曲线与运行工作点)P629 2.2.4烟气换热(高温烟气特征,高温烟气性能,高温烟气冷却,低温烟气加热,热平衡及换热计算,高温烟气工况参数的变化与计算)P644 2.2.5烟囱功能设计要求(设计一般规定,构造一般规定,砖烟囱构造规定,单筒式钢混烟囱构造规定,钢烟囱,套筒式和多管式烟囱,烟囱的防腐蚀,烟道)P653 2.2.6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管道材料与制作安装,管道阀门,泵的选择与选型计算,机械排灰与除灰,气力输送,防腐与涂装,管道与设备保温,高温烟气管道膨胀补偿,管道支吊架,高温烟气管道支架配置与计算,消声,测试孔和采样孔,除尘管道磨损与防磨措施,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技术措施)P657 2.2.7净化系统相关构筑物的功能和要求(设备基础,风机及泵的基础,风机房,配电室及控制室,设备间)P696 2.2.8净化系统电器及自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一般性要求,对电器设计的要求,自动控制设计的内容和要求)P698 2.3颗粒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P701 2.3.1除尘系统基本构成、设计基本程序和要点(除尘系统基本构成,除尘系统的分类及特点,设计基本程序

与要点)P701 2.3.2除尘系统风量定义、计算及确定方法(风量的定义,风量的计算,工况风量的确定)P703 2.3.3系统管路风量调整与压力平衡(系统管路风量调整,系统管路压力平衡)P707 2.3.4颗粒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案例 P708 2.3.5除尘器选型要点(除尘器的选择及要点7条,除尘器选型方法和程序,常见除尘器的适用场合)P711 2.4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P714 2.4.1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构成(废气的预处理系统,净化装置主机,处理后产物的处置与利用,处理系统的附属设施,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P714 2.4.2净化系统设计基本程序(净化系统设计的依据,总体设计原则,设计基本程序及内容)P717 2.4.3气态污染物常用净化装置的选型与设计要点(吸收装置的选型与设计要点,吸收装置的选型与设计要点)P720 2.4.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脱硫方法概述,脱硫工艺流程的确定和设计原则,设计步骤,FGD设计物料衡算的基本方程和方法,FGD能量消耗计算,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设计,其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其他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简介,脱硫工艺的经济评价)P729 2.4.5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低Nox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其他烟气脱销技术简介,各种低氮氧化物排放技术的比较)P770 2.4.6其他典型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含氟废气,含氯、氯化氢废气,硝酸废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机动车尾气,吸收法净化硫化氢废气,恶臭气体,沥青烟气,汞蒸气)P789

第4篇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基础与实践

第1章 固体废物的分类、污染特性及管理原则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环境污染特性P3 1.1.1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分类P3 1.1.2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6 1.2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P8 1.2.1固体废物“三化”管理基本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P8 1.2.2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原则 P9 1.2.3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废物最小化原则)P10 第2章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与采样(含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

2.1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P13 2.1.1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物理组成,粒径,含水率,容积密度)P13 2.1.2固体废物的化学特性(挥发分,灰分,固定碳,闪火点与燃点,热值,热灼减量,元素成分)P13 2.2固体废物的采样P18 2.2.1采样的代表性(算术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绝对值,标准偏差,差异,平均值之信赖界限)P18 2.2.2固体废物采样方法(从群体中取得适当数量的样品,取得最大物理量的样品)P21 2.2.3不同废物贮存形态的采样方法(大型容器采样法,敞开车辆采样法,贮槽内废物的采样法,废物堆采样法,填埋场采样法)P25 2.3危险废物的特性和鉴别试验方法P25 2.3.1危险废物的特性 P25 2.3.2危险特性的鉴别试验方法(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感染性,浸出毒性)P26 第3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中转

3.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及分类收集原则P31 3.1.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混合收集,分类收集,定期收集,随时收集)P31 3.1.2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原则(4个原则)P32 3.2固体废物收运系统分析

3.2.1废物收运系统分类(拖曳容器收运系统,固定容器收运系统)P32 3.2.2拖曳容器收运系统分析P34 3.2.3固定容器收运系统分析(机械装载收集车,人工装载车)P36 3.3城市垃圾的搬运、贮存及清运方式P42 3.3.1垃圾产生源的搬运管理(居民住宅区垃圾搬运,商业区与企业单位垃圾搬运)P42 3.3.2贮存管理(贮存设备与清运次数,贮存容器的类型,贮存方式,贮存容器的放置地点,容器设置数量)P43 3.3.3收运车辆(收集车类型,收集车数量配备,收集车劳动力配置)P44 3.3.4收集作业时间P45

3.3.5收集频率P45 3.4固体废物的转运及转运站设置P46 3.4.1转运站分类及配置要求(转运站分类,转运站总体设计配置要求,转运站机械设备配置要求,转运站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P46 3.4.2转运站的选址与总图布置(转运站选址,转运站总图布置)P49 3.4.3转运站工艺设计(卸料平台数量,压缩设备数量,牵引车数量,半拖挂车数量)P50 3.4.4转运站工程实例(转运站主体工程设计,转运站基建及辅助工程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P51 3.5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的特殊要求P56 3.5.1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P56 3.5.2危险废物的运输P57 第4章 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

4.1固体废物的压实P58 4.1.1压实原理(压实概念,压实程度的度量)P58 4.1.2压实器种类(水平式压实器,三向垂直式压实器,回转式压实器,袋式压实器)P59 4.1.3压实器的选择(装载面的尺寸,循环时间,压面压力,压面的行程,体积排率,压实器与容器匹配)P62 4.2固体废物的破碎P62 4.2.1破碎原理P62 4.2.2破碎机械种类(锤式破碎机,剪切破碎机,压碎式破碎机,鄂式破碎机)P63 4.2.3低温破碎(低温破碎原理和流程,低温破碎的优点,低温破碎的问题)P66 4.2.4湿式破碎(湿式破碎原理和设备,湿式破碎技术的优点和发展现状)P68 4.3固体废物的分选P69 4.3.1分选原理(回收率、效率)P69 4.3.2筛分(概述,筛分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筛分机械)P70 4.3.3重力分选(概述,重力分选的原理,重力分选的方法)P71 4.3.4磁选(磁选原理,磁选设备)P77 4.3.5半湿式选择破碎分选(原理,分选机械,特点)P80

第5章 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5.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及适用范围P82 5.1.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固化/稳定化定义,固化/稳定化技术及比较)P82 5.1.2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不同危险废物的适用性P83 5.1.3固化/稳定化技术比较P83 5.1.4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基本要求与质量鉴别指标(基本要求,质量鉴别指标)P85 5.2水泥固化技术P86 5.2.1水泥固化基本理论P86 5.2.2水泥固化的影响因素(5个影响因素)P88 5.2.3水泥固化工艺(外部混合法,容器内混合法,注入法)P90 5.2.4水泥固化技术的应用P91 5.3石灰固化技术P91

5.4塑性材料包容技术P92 5.4.1热固性塑料包容法P92 5.4.2热塑性材料包容法(技术特点,热塑性材料固化技术应用)P92 5.5熔融固化技术P94 5.5.1熔融固化基本原理P94 5.5.2原位熔融固化技术(工艺,应用)P95 5.5.3异地熔融固化技术(燃料源熔融固化技术,电热源熔融固化技术,高温等离子熔融固化技术)P97 5.6自胶结固化技术P101 5.7化学稳定化技术P101 5.7.1化学稳定化技术种类(pH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势控制技术,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P101 5.7.2化学稳定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和发展前景 P104 第6章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

6.1概述P106 6.2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原理P106 6.2.1基本原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的种类,环境条件)P106 6.2.2好氧生物转换过程P109 6.2.3厌氧生物转换过程(厌氧消化的反应机理,反应途径,环境因素,产气量)P111 6.2.4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P114 6.3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厂的选址和总体设计P114 6.3.1处理厂选址原则(4条)P114 6.3.2处理厂总体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成分特性,处理规模确定,城市垃圾产生量测定与计算)P114 6.3.3处理厂的设计原则(7条)P115 6.3.4设计步骤和要求(设计前期工作,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P116 6.4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技术P117 6.4.1工艺介绍P117 6.4.2好氧堆肥化原理P118 6.4.3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因素(粒度,C/N比,混合和接种,含水率,搅拌和翻动,温度,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通风量,pH的控制,腐熟度,恶臭控制,场地面积,处理堆肥的销售)P118 6.4.4堆肥工厂实例分析(工艺简介及主要参数,厂房布置和设置配置,工程建设费用估算)P124 6.5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P129 6.5.1低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工艺描述,工艺微生物学,工艺设计考虑事项,设备选择)P129 6.5.2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工艺描述,工艺微生物学,工艺设计考虑事项,工艺选择)P131 6.5.3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厌氧消化技术,高固体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组合工艺)P132 6.5.4厌氧消化技术影响因素(有机物组分及含量,温度,pH和碱度,营养物质,抑制物,搅拌)P135 6.5.5厌氧消化处理厂实例分析(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计说明,工程应用的经济性分析)P137 第7章 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

7.1概述P144 7.1.1热处理技术种类P144

7.1.2热处理技术特点(优点,缺点)P144 7.2固体废物焚烧技术P145 7.2.1焚烧技术的发展P145 7.2.2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焚烧效果的影响因素)P146 7.2.3主要焚烧参数计算(焚烧烟气量,烟气温度,热量衡算)P149 7.2.4焚烧炉类型及典型焚烧系统的功能设计(机械炉床焚烧炉,旋转窑式焚烧炉,流化床式焚烧炉,模组式固定床焚烧炉)P156 7.2.5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控制(废气组成及其控制标准,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控制技术,酸性气体控制技术,重金属控制技术,二噁英和呋喃控制技术)P168 7.2.6焚烧产生的残渣与控制(焚烧产生灰渣的种类,焚烧灰渣的收集及输送,焚烧灰渣的处理处置及再利用)P177 7.2.7固体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生活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平面布置实例,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医疗废物焚烧厂总体设计)P180 7.2.8固体废物焚烧厂工程实例(炉排垃圾焚烧工程,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实例)P186 7.3固体废物热解技术P195 7.3.1热解技术及其发展概况(热解定义,热解技术发展概况)P195 7.3.2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热解过程和产物,热解过程影响因素)P196 7.3.3热解工艺分类(按加热方式分类,按热解温度分类)P199 7.3.4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回转窑式热解系统,管型炉瞬间热解系统,纯氧高温热解系统)P200 第8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8.1概述P204 8.2填埋处置技术分类P205 8.2.1惰性填埋法P206 8.2.2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场基本结构,卫生填埋场规模及分类,卫生填埋场防渗结构,卫生填埋场的封场)P209 8.2.3安全填埋法(安全填埋场构造,安全填埋场防渗层结构要求,封场结构要求)P209 8.3填埋场选址及总图设计P211 8.3.1填埋场选址依据、原则及要求(填埋场选址依据,选址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P211 8.3.2填埋场选址步骤P213 8.3.3填埋场总图设计(卫生填埋场主体工程设施,卫生填埋场辅助设施)P214 8.3.4填埋场库容和规模(填埋场总容量,填埋场规模)P216 8.4填埋场防渗系统P217 8.4.1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天然防渗,人工防渗)P217 8.4.2填埋场防渗层典型结构(填埋场防渗层典型设计,国外填埋场防渗层的结构设计)P218 8.4.3填埋场防渗层铺装及质量控制(施工前的检查,底层土工布的铺设,防渗膜的铺设,防渗膜的锚固,防渗膜的焊接,防渗膜焊接的质量检查)P220 8.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P222 8.5.1地表水控制系统(地表水控制系统的构成,地表水控制标准及要求,地表水排洪系统设计)P222 8.5.2地下水控制系统P229 8.6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P230

8.6.1填埋气体产生原理及特性(填埋气体产生原理5阶段,填埋气体的组成特性)P230 8.6.2填埋气体产生量(化学计量法,产气速率模型计算法)P232 8.6.3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P236 8.7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P242 8.7.1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水量平衡,渗滤液产生量计算模型)P242 8.7.2渗滤液特性(BOD5/COD比值的变化,NH4-N浓度问题,金属离子问题,其他问题)P245 8.7.3渗滤液处理技术(渗滤液回灌处理,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渗滤液的物化处理)P247 8.7.4填埋场渗滤液通过防渗层的迁移(填埋场中的水迁移,污染物的迁移方程,填埋场渗滤液渗漏量的计算)P249

+8.8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P251 8.8.1卫生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填埋分区规划,填埋作业计划,填埋作业技术,压实,覆盖,填埋作业前准备工作,填埋作业后完善工作,卫生填埋工艺装备)P251 8.8.2安全填埋场运行与管理P255 8.9填埋场终场覆盖与场址修复P256 8.9.1终场覆盖P256 8.9.2降水收集与导排P257 8.9.3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P258 8.9.4渗滤液收集与处理P258 8.9.5气体及渗滤液监测井P258 8.9.6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P258 8.10填埋场环境保护和监测P259 8.10.1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废气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控制,臭气控制,保证场内环境质量)P259 8.10.2填埋场环境监测(填埋场渗滤液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气体监测)P260 8.11实例1 P260 8.12实例2 P264 第9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9.1煤矸石的综合利用P269 9.1.1概述P269 9.1.2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煤矸石制砖,煤矸石生产轻骨料,煤矸石生产空心砌块,煤矸石作原燃料生产水泥,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煤矸石作筑路和充填材料)P270 9.1.3工程实例(利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利用煤矸石作为水泥配料)P271 9.2冶金矿山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P275 9.2.1概述(矿山废石的利用,从尾矿中回收有价元素,利用尾砂作建筑材料和井下充填材料)P275 9.2.2工程实例(利用尾矿作井下胶结充填的原料,利用尾矿作水泥熟料矿化剂,利用尾矿砂制作灰砂砖,从尾矿中回收硫精矿)P277 9.3能源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P281 9.3.1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概述,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实例)P281 9.3.2锅炉渣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P289 9.4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利用P292

9.4.1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概述,高炉渣的处理利用技术)P292 9.4.2钢渣的综合利用(概述,钢渣的处理利用技术)P297 9.4.3稀有金属冶炼炼渣的综合利用(概述,稀有金属冶炼渣的综合利用)P300 9.4.4赤泥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P301 9.5化学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P303 9.5.1铬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铬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和技术实例)P303 9.5.2电石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工程实例)P310 9.5.3化学石膏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概述,磷石膏的处理利用技术,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硫铵和碳酸钙,磷石膏用于改良土壤)P311 9.5.4废催化剂的处理和回收(废催化剂的来源及特点,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技术,工程实例)P318 第10章 填埋堆体与尾矿库的生态修复

10.1非规范填埋场的治理P322 10.1.1堆体整形(堆体整形的目的,堆体整形的一般设计)P322 10.1.2堆体覆盖(堆体覆盖的目的,覆盖结构设计)P322 10.1.3污染控制及绿化(渗滤液导排与处理,填埋气体导排,填埋场绿化)P323 10.2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P323 10.2.1基本概念、术语(15个概念)P323 10.2.2生态修复的基本程序(现场环境条件调查,尾矿库调查,土源及其他修复材料可获得性与准备,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生态修复监测与管理)P323 10.2.3生态修复的常用方法(直接覆土法,无土植被法)P326 10.2.4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P326 10.2.5生态修复的注意问题(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尾矿动态生态修复,注重整体景观效果)P327 10.2.6尾矿库生态修复的实例(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全面防止水系污染,无土复垦恢复生态,复垦场地的农业利用并防止食物链污染,复垦设计强化场地利用,尾矿粉尘污染控制,社区发展与公共健康)P327 第5篇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基础与实践

第1章 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工程基础

1.1噪声与振动的计量和评价P335 1.1.1噪声和振动的计量和评价(声源,声波,声场,频率,波长,声速,声压,频带,声功率,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P335 1.1.2噪声的计量和评价(级和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振动加速度级,振动级,声压级的叠加、修正和平均,A声级,等效声级,频带声压级,噪声评价数,累积百分声级,混响,混响时间)P342 1.2声源及其特性P357 1.2.1机械噪声源(撞击噪声,激发噪声,摩擦噪声,结构噪声,齿轮噪声,轴承噪声)P357 1.2.2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喷射噪声,涡流噪声,旋转气流噪声,燃烧噪声)P358 1.2.3电磁噪声源(直流电动机的电磁噪声,交流电动机的电磁噪声,变压器的电磁噪声)P360 1.2.4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P361 1.3声波的传播和衰减P361

1.3.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和衰减(声波方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的衰减)P361 1.3.2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及衍射(声波的吸收,声波的反射、折射、透射,声波的干涉,声波的衍射)P370 1.4噪声和振动的测量分析P375 1.4.1基本测量仪器(声级计,滤波器)P375 1.4.2噪声测量(环境噪声测量,工业企业噪声测量,环境噪声测量注意事项)P379 1.4.3振动测量(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振源测量方法)P385 1.5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原理P387 1.5.1吸声降噪(吸声材料及其应用,吸声材料的基本类型,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房间平均吸声系数和吸声量,表示材料吸声特性的其他量)P387 1.5.2隔声降噪(空气声隔离,撞击声的隔离)P394 1.5.3消声降噪(消声器的分类和特征,消声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消声器声学性能的评价,消声器空气动力性能的评价,消声器测量方法)P400 1.6振动污染防治工程原理P404 1.6.1振动隔离的基本原理(隔振措施分类,隔振原理,隔振效果的评价、提高隔振效率的原则)P405 1.6.2阻尼减震的基本原理P410 第2章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践

2.1吸声降噪工程P415 2.1.1多孔吸声材料(多孔材料吸声机理,多孔材料的应用及其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P415 2.1.2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单腔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P420 2.1.3吸声降噪(吸声降噪机理,室内声场分析,典型室内声场和专用声学实验室,吸声降噪效果的估算,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P428 2.2隔声降噪工程P434 2.2.1单层壁的隔声(单层壁的隔声频率特性,隔声量和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典型单层壁的隔声量)P434 2.2.2双层壁的隔声P440 2.2.3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附加弹性面层的复合壁,多层复合壁,薄板阻尼)P443 2.2.4管道隔声P446 2.2.5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组合间壁隔声,孔和缝隙对隔声的影响)P448 2.2.6隔声设计的基本模型P450 2.2.7隔声罩的设计和应用(隔声罩的设计,隔声罩的结构)P453 2.2.8隔声间的设计和应用(隔声间的设计,隔声间的结构和应用)P455 2.2.9隔声窗(隔声窗的设计,隔声窗的结构和应用)P457 2.2.10声屏障(户外声屏障,室内声屏障)P460 2.3消声降噪工程P464 2.3.1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分类,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和消声值的估算方法,上限失效频率及控制,阻性消声器的设计)P464 2.3.2扩张室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分类,扩张室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扩张室消声器的设计)P471 2.3.3共振腔式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分类,共振腔消声器的设计)P479 2.3.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P483

2.3.5微穿孔板消声器P484 2.3.6高压排气消声器(节流降压消声器,小孔喷注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P485 2.3.7干涉型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干涉型消声器,有源消声器)P489 2.4隔振工程P491 2.4.1常用隔振器的分类(橡胶隔振器,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弹性吊架)P491 2.4.2隔振应用技术(隔振设计的原则和适用情况,隔振设计的步骤,隔振器材的选择)P498 2.4.3阻尼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技术(阻尼材料,影响阻尼材料性能的因素,阻尼基本结构及其应用,阻尼减振技术的工程应用)P505 2.5噪声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P511 2.5.1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噪声控制系统,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措施,接受者防护措施)P511 2.5.2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P517

第3章 主要电磁污染源及其特性

3.1电磁场基本原理P521 3.1.1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高斯通量定理,静电场的基本方程,镜像法,电容,部分电容,电声能量)P521 3.1.2恒定电场(电流密度与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电导与电阻的计算)P538 3.1.3恒定磁场(磁通密度与比奥—萨伐尔定律,磁通连续性定理,磁场中的媒质,安培环路定律,矢量磁位,镜像法,电感,磁场能量)P548 3.1.4时变电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广义波动方程,集肤效应,地上架空工频交流长直导线的电磁场)P557 3.1.5电磁辐射与射频电磁场(电磁辐射,射频电磁场)P565 3.2电磁耦合途径P570 3.2.1辐射耦合P570 3.2.2传导耦合P573 3.2.3电感应耦合P574 3.2.4磁感应耦合P575 3.3大环境中的电磁污染P576 3.3.1电磁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P576 3.3.2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电晕放电和间隙放电,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力线路对平行接近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P581 3.3.3电气化铁道产生的电磁污染P588 3.4电磁污染的主要危害P590 3.4.1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P590 3.4.2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P591 3.4.3空间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592

第4章 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

4.1场强测量方法P595 4.1.1电磁环境测量仪器(电磁环境测量仪器,电磁污染源监测方法)P595 4.1.2工频电场测量(测试设备,电场强度的测量)P599 4.1.3工频磁场测量(工频磁场测量仪表,测量方法,影响磁场测量准确度的因素)P602 4.1.4无线电干扰测量(无线电干扰的测定,测试注意事项,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交流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辐射干扰的测量方法,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测量方法)P603 4.1.5高频信号场强测量(高频电场强度的测定,高频磁场强度的测定,使用仪器注意事项)P607 4.2电磁环境管理法规P608 4.3电磁环境评价标准P609 4.3.1电磁辐射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制定标准的基础与要求,制定标准的依据,各国标准的差异性)P610 4.3.2ICNRP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基本限值,参照水平,接触和感应电流的参照水平)P611 4.3.3我国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9个标准)P615 4.3.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P619 4.3.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P623 4.4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P622 4.4.1电磁污染防治概述(控制电磁污染源,控制电磁污染途径,被污染对象的防护)P623 4.4.2电磁屏蔽(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屏蔽的基本原理,完整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计算,不完整或非实壁屏蔽的影响,屏蔽体设计原则,专门的屏蔽无件及接缝屏蔽保证技术)P624 4.4.3 接地技术(接地的概念及功能,设备的安全接地,搭接)P619 4.4.4其他抗干扰措施(电磁干扰滤波,电磁干扰隔离装置,浪涌保护元件及装置,吸收屏蔽,安全防护服)P622 4.4.5各类危害的防护措施与控制技术(电磁辐射生理危害的控制技术,线路干扰的抑制技术,电磁对燃料危害的预防措施,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措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影响基本防护措施)P623

计算题位置

例题2-3-1 P24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例题2-3-2 P251 污水管道设计实例 例题2-3-3 P262 水泵的计算 例题2-3-4 P280 求沉砂池各部分尺寸 例题2-3-5 P282 求曝气沉砂池的各部分尺寸 例题2-3-6 P286 求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例题2-3-7 P290 设计辐流式沉淀池

例题2-3-8 P292 求普通推流式鼓风曝气池的有关数据 例题2-3-9 P303 例题2-3-10 P312 例题2-3-11 P315 例题3-1-1 P478 例题3-1-2 P484 例题3-1-3 P486 例题3-1-4 P486 例题3-1-5 P487 例题3-1-6 P503 例题3-1-7 P504 例题3-1-8 P505 例题3-1-9 P506 例题3-1-10 P506 例题3-1-11 P521 例题3-1-12 P547 例题3-1-13 P551 例题3-1-14 P555 例题3-1-15 P556 例题3-2-1 P622 例题3-2-2 P626 例题3-2-3 P636 例题3-2-4 P649 例题3-2-5 P651 例题3-2-6 P724 例题3-2-7 P725 例题3-2-8 P727 设计高负荷生物滤池和旋转布水器 设计重力浓缩池 计算消化池池体

求气温直减率及判断当时的大气稳定度状况 求烟气抬升高度及有效源高度

估算冬季阴天下风向距烟囱500米处SO2的地面上浓度 求该气象条件下SO2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 计算阴天的白天SO2的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 计算该除尘器净化该种粉尘的分级效率 计算该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全效率 求该除尘器净化该粉尘所能达到的全效率 求两个除尘器串联能否达到净化要求

求净化后的粉尘浓度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计算该除尘器所需极板面积、电场断面积、通道数和电场长度 求布袋除尘器中布袋的数目 设计符合要求的重力沉降室

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计算该集气罩的排风量 对一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通风机的命名

确定所需的冷却面积及每排的长度

某电炉烟气用室外空气冷却,计算需要的冷却空气量 计算固定床吸附器的直径、高度和吸附剂用量

用活性炭吸附器回收废气中所含的三氯乙烯,求固定吸附床高度试设计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

例题4-2-1 P19 测废物某性质,确定在95%信赖系数下该性质的范围 例题4-2-2 P22 采用“系统随机采样法”,第四次采样的采样编号是多少 例题4-2-3 P25 评估数据在95%可信度下,该性质值能否介于平均值的5%以内 例题4-3-1 P36 计算每天能清运的垃圾容器的数量及实际工作时间 例题4-3-2 P38 确定MRF距离商业区的最大距离

例题4-3-3 P41 计算垃圾收集车的大小,并比较不同收运系统所需的工作量 例题4-6-1 P110 计算氧化1000kg有机固体废物的需氧量

例题4-6-2 P113 例题4-6-3 P120 例题4-6-4 P123 例题4-6-5 P124 例题4-6-6 P137 例题4-7-1 P152 例题4-7-2 P155 例题4-8-1 P244 例题5-1-1 P344 例题5-1-2 P345 例题5-1-3 P346 例题5-1-4 P347 例题5-1-5 P350 例题5-1-6 P356 例题5-2-1 P503 例题5-2-2 P503

计算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单位重量填埋废物的理论产气量 确定混合废物的比例以使C/N比达到最佳值 动态密闭型堆肥法的通风量计算 堆肥工厂实例分析 厌氧消化处理厂实例分析 固废焚烧,求烟气量及燃烧温度

求垃圾的低位发热量,废气产率及燃烧温度 一垃圾填埋场,计算平均浸出水量和最大浸出水量 求5个声压级的总声压级 查表求2个声压级之和 查表求多个声压级之和 能量平均法计算平均声压级

由倍频程噪声频谱,求噪声源的A声级 求250Hz和4000Hz的混响时间

5.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经验 篇五

一、上午公共基础复习用书选择和复习建议。上午绝大部分人用的是天津大学出的《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上)复习教程》,这本书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一本辅导教材,特点是知识点很细,贴近考试,每门科目后 面有和考试完全一样的选择题来巩固,题目难度和考试相当,缺点是内容很杂,上午共11门课,全书718页,题目2000多道,要想全部看完并做完课后习题大概要300个小时。复习建议:上午的书得看3遍,第一遍看知识点、做例题,不用翻对应的大学教材,没有 这个必要。第二遍看错的、不熟悉的。考前一个月再翻一遍。一遍都没看完就上考场时万万不 能的。依次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流体力学,工程经济,理论力学。为什么这么 安排? 首先高等数学是上午考试的重点,24分,其中第八章《向量分析》不要看,大纲中已经把这个 知识点删除,1.6.7节的“方差分析”和1.6.8节的“回归分析”不要看,不会考的。高数是上 午的重中之重,一定要首先把这个攻克。物理主要是高中的知识,题目相对于化学稍简单,2.3.15节的“人工双折射及其应用”大 纲已删除。其中比较难的是2.1.12循环过程比较难,考试时很简单,可以不看。常考题目:分 钟平均平动动能和气体内能、影响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因素、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卡诺循环计算、做功和吸热的判断、双缝干涉、单缝、偏振片通过光强(几乎每年必考)。化学也是高中的内容,其中3.5“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果有机化学没学过 就别看了,2分而已,把时间省下来用到刀刃上。流体力学相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比较简单,流体力学肯定都没学过,也没必要找课本来 看一遍,就看天大书,很简单的。工程经济估计大家都没学过,其实不难。最后有时间再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议放弃。这里的安排没有提到计算机、电气信息,法律法规,原因如下: 首先计算机基础部分从09开始有了根本性的变动,以前是考 win98和 fortran,从09开始 考操作系统和网络,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天大这本书的计算机部分已经完全没有用处了,不要 看,计算机基础部分看《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辅导丛书 电气与信息技术基 础》,这本书是执业资格考试中心编的,不买它的书会吃亏的,计算机基础部分是全是概念性的 东西,建议考前20天花4个小时看2遍即可,考前1天再翻一

遍,计算机基础部分的这10分不难,但也不是送分题,很多选项模棱两可,你根本不知道选哪个是对。电气信息对考注电的来说很简单,没必要专门看,因为你复习下午科目时已经复习了,也 不用担心上午会考下午不考的知识点,考前一周把05-09真题上午的这部分题目做一遍即可。法律法规天大书上没有,这个还是要看考试中心出的那套书,这部分只有考试中心这本书 上才有(一些辅导书加进了法律这部分,但内容明显和考试是两回事),考试中心这本书上每小 节后面都有题目和答案,答案是完全正确的,09考试题目全部来自于其中,选项都一样,所以 大家一定要买这本书看。

二、下午专业基础复习用书选择和复习建议。下午最好的辅导书仍然是天津大学出版社的那本,另外还要配合中国电力出版社的那本,下面我会详谈。
2009-12-29 10:06 回复

5楼

二、下午专业基础复习用书选择和复习建议。下午最好的辅导书仍然是天津大学出版社的那本,另外还要配合中国电力 出版社的那本,下面我会详谈。电路与电磁场:电路在下午的题目中最简单,每个人都该拿到分,拉开差 距的是后面的电气工程基础。但是万万不可大意,09下午的电路还是比较难的,sdunari 一般来说电路有16道,应该做对13道以上。电磁场比较难,没时间看的可以放 4位粉丝 弃其余,只看重点,电磁场经共2道题,常考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及答案是1 /e 的那个题目。常考题目:求电路中某元件功率(区分是发出还是吸收),电 容或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判别,谐振(重点,至少2道),糅合电感电路,相 量法分析电路、功率表读数,戴维南定理。模电: 模电比较难的是11.2.4节反馈的判定。模电这部分天大书写的不好,可以翻翻教材。数电:数电比较简单。电气工程基础:电气工程基础是下午的重点,30道题60分,大部分人这6 0分只拿到20分不到。重点是:13.1.4额定电压、13.1.5中性点运行方式、13.2潮流计算、13.4短路计算等。其中短路计算有3道左右,其实并不难,大多数 人一道也不会做,每年短路计算的题目几乎没怎么变过,只有搞懂了往年的真 题肯定没问题,所以真题很重要,千方百计一定要弄到,找不到就花钱买,过 了注册还在乎这几百块钱吗?没有做过往年的所有真题去考试时是在冒险,很 多人宁可花在吃饭上也不舍得买真题,还安慰自己只要认真看书没有真题也能 通过,显然他们第二年还得考,每年报名费100多,加上交通费,住宿、还有准 备考试付出的时间,代价岂止是几百? 每年下午60题的最后10道是过电压,绝缘配合,断路器,互感器,电气

气主 接线,电气设备选择。注意这部分不要看天大这本书了,看了也没用,考试的 这部分题目翻遍天大书页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得再次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看了 真题你会发现每年的题目有不少都是重复,你去年不会的今年还是不会做。针 对真题复习是效率最高的方法,死抱天大这本是后面10题一分也得不到。后面 的这10题应该看中国电力出版社的那本书。看第39章到46章即可,第47章不要 看。常考题:内桥外桥接线、电压测量方式选择、操作过电压。呵呵,恭喜楼主了。我也通过了今年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基础试,虽然没有楼主分数 那么高(154分),但是发的时间绝对要比 LZ 少,没研究过考纲,没做过真题,甚至天大的《注 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上下我也没看完。可是还是幸运的过了。总的 来说,考过了还算是挺走运了,下午考专业基础试时还因为从宿舍匆匆赶来中暑吐了,当时监 考老师要我还是放弃算了,明年再考。但是我最终没有放弃。我和老师说:哪怕我全选一个选 项,我也不会放弃,因为放弃了我上午的考试就真做无用功了。后来就这样撑到了考试结束。扯远了,说说我的考试经验。我觉得注电考试的特点是涉及内容多,题目比较简单,不用太去 深究公式的来龙去脉(考试都有书发的,我当时还不知道,傻傻的背了很多公式)。考注电,我 觉得要懂的放弃,争取能拿的分不丢,其他的能争取多少是多少,当然时间充分,准备充足的 不再此列,例如楼主。呵呵。上午考试有11门,我是电气专业出生的,当初高数学的比较好,所以复习还是比较容易的,我

选择详细复习高数,做题!有时间再说吧(不过说实话,我考前基本就没做什么真题,课后习题什么的,呵呵)。像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都在本科阶段接触了一点,所以我选择复习其中的 基础知识点,公式不看。计算机基础、电气信息平时都接触的比较多,所以排斥心理较弱,认 真的过了一篇,题照样不做,因为我原理都清楚了。前面说过注电的考试大都考基础的,不会 太难。工程经济比较麻烦,发了很多时间,看了很多什么折现率这类,谁知考试似乎没考,真 失败。法律法规部分我没看,没像 LZ 那样去研究考纲,我也不知道要考这个,后来题目就是凭 借自身的日常经历答得。感觉题目就这样,很傻,对于我们这种考了很多试的人来说,什么排 除法,分析法一用基本答案就出来了,对错就不管了,考试时间不等人。看到这里,你可能会 说我为什么力学部分都没有说,呵呵,其实这也好理解,因为我基本把力学部分放弃了

6.工程师注册电气考试经验1 篇六

做个小结吧,这也算是我去年花大力气搞的事情了。网上关于注电考试的心得很多,我也看过不少,很多都写的很不错,我也受益匪浅,所以我就简单一点说了。

对于基础课程知识扎实的电气专业学生来说,应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个简单的事情。我总结去年之所以没过,一个是因为本科加硕士七年自动化专业的背景,让我一直憧憬进入电子信息行业。所以对于电气知识不很重视,在校期间学得不好;二来就是保研惹的祸,让我没有经过考研对高数和电路或者电子信息的训练。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刚毕业,公司的篮球赛让我复习很不充分,加之基础的薄弱,118的分数还是能够真实反映我的水平的。经过一次失败的教训,对我也有好处。

1、下定决定,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端正态度,有一颗坚持坚定地心。从09年4月份开始我就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利用上班空余和下班休息时间复习,每天不是很久,1-2个小时,一直坚持到8月底。

2、复习资料。对于我这样的没有通读过电气专业课本的我来说,我选择了首先复习对象就是各种课本,包括电路、电子信息、电机、电力系统、工厂供电、继电保护。还有就是推荐天津大学的上下册的复习教程,以及网上搜来的真题和考试手册。我一直十分纳闷为什么真题和考试手册一直就没有公开销售。也看到过有人说找人花钱买了真题和答案,我并没有仿效。系统的知识才是重要的,最后晚上的几套真题了解一下题型就可以了。考试之后我才发现,考试中各科的比例和之前的也有所差别,但是如果你准备充分了,你还怕什么呢。

3、复习内容。因为注电基础考试课程太多,达到13门,有些从未学过。我的意见是首先是专业基础,这里所有的内容都不可以放松,这也是我为什么花了大量时间通读课本的原因,反正读书对于工作也是有帮助的。至于公共基础知识,首

先要明白都是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会太深入。我按照我的专业和理解的重要程度排序如下:

1)电工电子技术:这部分就是专业基础的一个浓缩,对于电气类考生来说是应该首先抓住的。

2)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动化专业让我的计算机知识不用复习就具备了考试的知识。令人奇怪的是,以往重点考察的程序阅读今年居然没有涉及。

3)高数数学。如果考过研,或者本科时候学过的,那应该也不是难点,况且考试手册上很多公式都是现成的。

4)普通物理:物理好歹本科的时候和高中都学过。

5)化学:应该高中也学过的吧。

6)工程经济:这部分对于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来说也是有点帮助的,内容也还算通俗易懂,也就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最后考完发现,没有考察什么计算和概念,很多都是条文法规,我就凭常识和自己的理解。

7)力学。这是没有学过的。个人感觉应该是流体力学最简单,之后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最无法理解。对于公共基础内容,如果时间不够,我觉得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倒过来进行放弃。你要明白当你专业基础能够有70,甚至80分的时候,上午的120个题你连做带蒙,对一半并不是什么难事。另外,公共基础1分1题,专业基础2分1题。

4、计算器:可以携带计算器,要充分利用,特别对于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时可能涉及的复数计算,还有工程经济中的费用计算等,直接利用计算器是十分便捷。

5、选择题:都是选择题,不会也要猜一个,别空着不做哦。对于满分240的考试,考个132应该不是一个高要求,反正也不是要求你考满分。

态度决定一切,有志者事竟成,祝后来者早日通过,也希望我早日通过专业案例考试,早日成为一名注册电气工程师。

F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基础考试通过经验分享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基础考试通过经验分享

我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在一家设计院工作。工作的第二年参加考试,一次通过。因为单位里有考注册的传统,到我们这一届时自然也不例外。

推荐准备考基础的朋友去买天大出版社的《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上、下两册,这两本书弄通了,考试肯定是没问题了。

先说上午的公共基础考试吧:1 高等数学2 普通物理3 普通化学4 理论力学5 材料力学6 流体力学7 计算机应用基础8 电工电子技术9 工程经济共120题,每题1分这几部分中“1 高等数学”的比重是其他部分的两倍,其余各部分分值差不多。也就是说高等数学有20+道题,其他部分分别10+道。公共基础整体比较容易,是拿分的重点,每门课程都只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和题目。少有几道稍微复杂点的,用个排除法、联想法之类的也能蒙个8、9不离10。关键是要把复习的面铺开,深度可以不必刻意追求。其实书中有些章节太过复杂的便可先略过,有时间的话再看也可。

对我个人而言,流体力学基本完全放弃(完全没学过,加上耳闻那是一本天书),只是看了一下基本公式,也没什么理解。剩余两大力学稍难一点也有点头疼,但整体来说感觉蒙的不错。

这里重点想说的有3点。第一:不要指望考场上发的那本《考试用书》,基本上没用,《考试用书》上的的公式都很简单也很少,而且没有注解,该熟悉该记的东西还是要提前复习好。第二: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弃相应章节,以便有重点地复习。但由于题目确实比较基础,建议放弃的部分尽量少。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静心看书才是正道。第三:我在7月中上了天大办的注册电气基础考试培训班,收益比较大,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考虑上一下。虽然我也总是逃课,但不得不说公共基础部分的老师们还是很有水平的(重点压题压得很准的说,据

说公共基础一直是天大老师出题,这也就难怪喽)。下午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辅导班就不灵了,作用只能是帮助大家回忆本科时的知识。感觉就是容易的不屑一听,要逃课;难的听不懂,也要逃课,呵呵。诚心推荐,绝无广告之意。再说下午的专业基础考试吧:10 电路与电磁场11 模拟电子技术12 数字电子技术13 电气工程基础共60题,每题2分13 电气基础的题目有差不多30道,其他的10道我只是记得电路部分比较爱考“谐振”,模电部分爱考“理想运放和滤波器”,数电是“解码译码”,电气工程是“短路计算”。其他的面就比较宽了。建议重点看短路电流计算,好多道题都是这方面的。我记得我当时就不会。

上一篇:命题作文父亲下一篇:农药销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