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灞柳飞雪的诗句(共3篇)
1.描写灞柳飞雪的诗句 篇一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3、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4、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5、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6、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8、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0、飞雪带春风,裴**绕空。——刘方平《春雪》
1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2、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4、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1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6、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17、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9、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2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21、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2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3、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24、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25、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26、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2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2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31、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2、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3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34、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35、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36、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3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38、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3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0、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1、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4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3、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4、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45、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4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7、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48、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4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形容漫天飞雪的诗句 篇二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北风行
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赏析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早梅
唐代: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鉴赏
自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这首诗的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在第二句中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这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而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这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后面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3.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有哪些 篇三
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3、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4、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6、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13、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