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精选12篇)
1.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一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单位:梯面镇梯面小学五联分教点
作者:黄灶焕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从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思想性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下面是本人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材语言形象的感染作用。重在潜移默化,而不是干巴巴的理性说教。老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帮助儿童把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感知课文的形象,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对于描绘景物为主的课文,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
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课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所刻画的场景、人物都充满激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所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教育与感染。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学生又难以理解、体会的重点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加推敲,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写的训练,也能提高思想认识,加深教育。如教《挑山工》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对课文说明的哲理加深认识。由于读写结合,学生有话可说,既提高写作能力,又加深课文学习的思想收获。
二、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作
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不少学生被老班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后来我布置选择你最喜欢的课文缩写时,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金色的鱼钩》。可见,有感情地朗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把握朗读的基本语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感情。例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文记叙了十里长街上无数群众冒着严寒目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深切哀悼和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要读得轻而缓。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开始朗读时,可请理解较深,朗读较好的同学读,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从朗读中渗透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如教《火烧圆明圆》一课时,课文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们可能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
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达到了从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更加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他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能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课文学习后所获得的思想认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深化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每位少年儿童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促进他们产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奋发向上的愿望,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理想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化了思想教育。
四、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才能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态度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那些思想性
很强的课文,教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受到感染。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能将文章中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必然会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总而然之,语文、英语、数学是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深化了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2.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二
一、利用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应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为特色, 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 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代替传统的说教式教育, 让少先队员在快乐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接受教育。例如: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遗址, 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少先队员继承烈士的遗志, 从而发奋学习, 报效中华;聆听先辈讲革命故事, 追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如“九九重阳”是登高望远的日子, 也是尊老爱幼的日子, 学校可组织少先队员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开展敬老活动, 树立尊老敬老的风尚。还有“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 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些节日, 开展文艺展演、知识竞赛、科技制作、作品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体现出少先队员的艺术才华和拼搏精神, 又可以引导少先队员热爱劳动、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和关爱社会、努力学习等。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文化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大队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让少先队员自己美化生活空间, 那一句句格言, 一幅幅字画, 一件件折纸, 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气息。操场是少先队员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我们应采用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 尽可能赋予操场以文化意义, 使其既趣味无穷又书香四溢, 让沉寂的操场活起来、动起来。在我们学校的操场旁, 展示着各年级小艺术家们的作品, 每幅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铅笔、毛笔、钢笔、剪刀甚至水绵纸、树叶等都是他们作画的工具;列有水彩画、蜡笔画、贴画、国画、剪纸、铅笔书法、钢笔书法、毛笔书法……当你徘徊在这个艺术空间的时候, 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惊奇感叹, 从中受到艺术的启迪。这种形式深受师生的喜爱, 少先队员在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 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艺术和德育的熏陶。长廊文化的建设, 使少先队员在往返其间时, 能够日染之、潜移之、默化之, 同时受到美的、前卫的、艺术的、科学的启迪与熏陶,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网络文化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信息社会不断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为少先队员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传统的班队会活动, 往往是由教师从开始一直说到结束, 班干部按部就班发言, 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 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使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班队活动中利用网络文化对少先队员渗透德育, 则能够使少先队员更容易接受。例如, 学校开展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 我们就利用校园网, 把少先队员平时的言行举止和网上的有关视频, 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少先队员面前, 让少先队员轻松愉快、形象直观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令他们记忆十分深刻。
四、利用广播媒体广泛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校园之声”是我校少先队的喉舌, 这对于宣传校园新风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广播站每周四为播音时间, 定期开设“校园直通车”“好人好事”等节目, 对于德才兼备的少先队员, 及时授予“文明少年”“四好少年”的光荣称号;并将这些好少年的相片及个人优秀事迹张贴在光荣栏内, 以激励其他少先队员向他们学习。同时, 大队部也会通过广播号召全体队员以他们为榜样、为楷模, 积极行动起来, 人人争当“文明好少年”,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少先队员的积极性, 而且在无意识中也对少先队员实施了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队员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五、利用升旗仪式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 可以说是少先队员最激动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对少先队员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大队部安排了国旗下的讲话内容,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 向每一位队员, 严肃地宣讲《校园中的文明礼貌》《安全教育》《养成勤俭好作风》《懂得感恩会学感恩》等一系列以德育为主题的内容, 通过反复多次的宣传教育, 队员受益颇丰。
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辅导员都应与时俱进, 精心策划, 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充实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将少先队员凝聚在星星火炬周围, 让他们在少先队活动中锻炼实践、不断成长。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少先队员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少先队组织通过少先队活动强有力的感染力, 通过少先队活动持久的、细微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来实现其育人功能。当然, 优良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 需要我们经常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长期反复地对少先队员实施培养。活动越生动活泼, 少先队的生命力就越强;活动越丰富, 对少先队员的吸引力就越大;活动越有意义, 少先队员就越有朝气。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自己的活动, 让我们利用各种活动对少先队员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使少先队活动成为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帮助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摘要:少先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做好德育工作对少先队员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学校少先队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少先队员,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桂英.学校德育与少先队活动之我见[J].华章, 2012 (12) .
[2].兰式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学校德育途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06) .
[3].曾师农.信息社会:当代中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湖南教育, 2006 (07) .
[4] .张晓春.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初探[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0 (04) .
3.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三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快乐教育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归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他们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的思考,形成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此,以生活为途径,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针对同学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来落实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虽然有些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虽然他们对子女的学业无法直接辅导,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
三、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养成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长期实践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特别钟情于分数,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坐姿与站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很多学生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搞情境感受活动 游戏体验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行为操练活动、表演欣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谈话辩论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适当的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設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模仿对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努力做学生品德修养的表率。其次,在同学中找出他们学习的榜样。我班级的陈凤娇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了宣传,足以教育每一位学生。另外社会上的新人新事也是学生仿效学习的榜样。
4.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四
作者:张立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从体制模式、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89-0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然而,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1 教育评价体制制约着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个教育评价体制仍然相对落后,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考核教师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在这种评价体制下,必然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首先是来自家长的干扰,多数家长受单一的智能观、功利育人观的影响,偏重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望子成龙心切,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成绩的好坏,考分的高低,把高考能否上名牌、中考能否上重点作为目标,至于学生思想品德如何,价值取向怎样,他们并不关心。其次是学校教育的缺憾,有的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学生的分数成了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往往也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在课堂上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第三是社会的干扰,社会体系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功利观念的存在,这种社会风气必然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心理品质的养成,导致学生重功利,重成绩而轻品质养成的现状。
重理论学习、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相当普遍
龙源期刊网 http://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应该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各种不同的畏难情绪,往往以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怕出安全事故,怕经费没有保障,怕领导不支持为借口,这实际上是不重视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一节思想品德实践课,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也不布置实践内容,学生在课上只背诵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情感得不到陶冶,意志得不到磨练。这种现象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严重削弱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德育资源没有充分整合
很多地方,思想品德课教材单一,只有统编教材,没有与本地方、本学校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没有校本教材、乡土教材,教师只能按统编教材照本宣科的讲空洞的理论,学生不能联系身边生活的实际,教育的实效性差。许多节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有重要作用。而教学中没有利用这些时机,没有充分整合这些德育资源。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没有很好地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进行结合。因此,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品质的养成。4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发挥的作用是其它课程不可代替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初中阶段,法律知识内容相对比较薄弱,心理品质教育明显不足。课程设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践体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5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不重视培训进修,不及时更新知识,信息不明、业务素质不高。部分农村学校,由一些年龄偏大,非专业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不能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熏陶,思想道德得不到升华。因此,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影响了该课程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而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修养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还应该善于从教学中挖
龙源期刊网 http:// 掘其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灵活有效、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5.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五
莱芜实验学校 张晓莉 王俊菊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时代。网络正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网络教育给学校少先队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和新的机遇。作为少先队的辅导员,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巨大力量,少先队组织应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阵地,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少先队活动,服务于少先队员。我们如何利用网络这一教育平台,拓展少先队教育阵地呢?我们的少先队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少先队工作资源信息化方面。
少先队工作资源软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少先队工作素材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内容,这些内容能够辅助少先队工作课程,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如:新闻信息类;少先队工作故事、成语、典故;少先队工作规程实例;课件资料等。收集资料的方式可以是网上下载、新闻录像、自行编导录制、动画自制等等。资料收集实施者可以是学生、教师、班主任、家长、少先队工作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建立少先队工作信息资源库,关键是设立科学的少先队工作信息库管理制度和设置少先队工作资源管理人员,管好资源,用好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工作资源的有效作用,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其提高少先队工作实效性的作用。
(二)少先队工作网络教育方面。
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而且越来越因为它的快捷,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教育问题,学生上网过度,网上游戏大量充斥,网络交友上当受骗,充当网上黑客甚至网上犯罪等等,对青少年及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很多学校也在开展多层次的网络道德教育,包括:登陆健康网站、不做网络黑客、培养网络公德等等。但这些远远不够,网络少先队工作的内容应主要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来收集少先队工作资源,获取少先队工作营养。例如: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收集家乡日新月异进步发展的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就会很自然地受到教育,把握网络工具,成为网络主人。学校可以将少先队工作课程上到计算机房,让学生打开网页,去发掘财富,从而学会获取资料,学会学习。学校还应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少先队工作网站、网页,吸收学生参与网页设计,让更多学生喜欢的少先队工作网站,少先队工作网站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孩子浏览,学生广泛参与网站的互动活动,才能有更多的网络爱好者成为优秀的网络先锋、网络人才和网络主人。
(三)少先队工作管理信息化方面。
少先队工作管理已由过去的手稿式文档管理,发展为数字文档管理;已由单纯资料积累,发展到数据统计管理。少先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少先队工作管理队伍,少先队工作骨干及教师,都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文字录入能力,才能够完成少先队工作信息化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例如:教师上交班会课备课教案、论文等材料要交电子版邮件;班主任将学生问卷在电脑上做统计分析;教师网上少先队工作论坛工作交流等等。因此,教师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同时,实际的处理能力要普遍提高,才能达到管理要求。
(四)少先队工作活动现代化手段方面。少先队工作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将良好道德规范落实到了学生的行动中,一项少先队工作活动的组织,从前期的准备过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发言稿件,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会使活动准备更加充实,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能使少先队工作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优秀的影视,进行对学生的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少先队工作网站的竟答、征文、论坛等互动活动,是少先队工作活动的新途径。
6.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六
关键词:培养引导实际落实
一、有目的的培养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后天的实际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接受他人的教育,不断学习基本思想道德知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偏差,是与他们在思想品德知识上的无知有这密切关系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要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基本准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因此从开学起,我班便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强引导
思想品德教育仅仅靠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是不能奏效的。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加强引导,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感受,设法打动学生的心,让相关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对它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用它来约束、知道自己的行为。老师在对提出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时,要充分讲清它的目的和意义,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时,要讲清道理,说明利害,使学生明辨是非,心服口服,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素养,逐步形成道德观念。我班曾一度有乱扔垃圾的现象,班会多次强调制止,甚至采取罚站、罚扫地等措施,可效果都不佳。后来老师在班会上提问学生,为什么在日本广岛的亚运会结束时,六万人的会场上无一废纸,而我们中国十月一日天安门生气后,却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的都很好。然后老师又说到了我们教室的卫生问题,一时间,大家感触颇深,都下决心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于是,我们的教室卫生明显好转。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有耐心,多表扬
任何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的形成,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学生们在家里养成的一些坏的习惯和行为,都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逐步形成的。同样,要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好的习惯和行为,同样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有耐心。
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认同,希望得到表扬更是儿童心理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多表扬学生的好的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更加充分的调动,会让好的行为更加容易累积,更快的养成习惯。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不仅仅是表扬,还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时刻关注着他的,因此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容易形成好的思想品德。而如果有些学生,特别是平时不大听话的学生,经过努力后偶尔有好的行为和表现,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会让他觉得自己白努力了,积极性就会降低,也会让让他们觉得老师不关注自己,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所以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要多表扬。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而他自己更会觉得骄傲,以后会做得更好。常表扬学生好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能够的积极的影响和克服学生不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的,更快的进步。
四、思想品德教育要联系实际
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体会更深,思想品德教育要多用学生身边的故事。一些远离学生身边的故事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这与我无关,这是别的时候的事,自己会做的更好,或者现在不需要那么做等。而多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故事,会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也可能这么做,在不好的方面出现这些不好的习惯,在好的方面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五、思想品德教育要落实到行动上
思想品德教育的归宿是要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让学生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光不断地讲道理、不断地空洞说教,学生就可能把他们当做耳旁风而无动于衷,甚至故意南辕北辙;或者在犯过一些错误后,光口头答应,而没有实际行动,之后就可能出现反复,并屡教不改;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学生就会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真正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六、思想品德教育要有好的榜样
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中,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例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老师就带头使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老师也要做好带头作用,在校园发现果皮纸屑,不能光安排孩子们捡,而是自己也要先做。
结语: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把各个方面都做好,才能事半功倍,尽快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7.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在整个自然界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现实的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作为一名生物知识的传播者, 在现实的情况下, 如何去教书?如何去育人?把我们的培养对象, 真正教育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确实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
一、生物教学与学生理想教育相结合
自然界里那些色彩斑斓的生物现象,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教材, 使学生从中品味神奇与奥秘, 诱使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即粮食短缺, 人口增长过快, 环境污染, 资源开发不合理等, 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工作中,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以及每个人身上肩负的历史赋予的重任, 产生立志研究生物, 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危机的念头。在教学工作中, 逐步将遗传工程 (利用改变遗传物质的方法来创造生物的新类型) 、仿生学 (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胜利的原理来改进工业技术) 、抗癌药物的研制、试管婴儿的研究、克隆技术的发展、植物细胞全能型的研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成果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看到高技术的应用和给人类带来的财富, 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并逐渐迷恋上生物科学, 从而树立从小立志研究生物科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二、生物知识与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科学好像不如其他课程那么容易渗透, 其实不然, 从两个方面可以渗透:其一,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 孕育着无数的生物, 植物、动物, 在种群和数量上占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的动植物:珙桐、银杉、桫椤、大熊猫、白暨豚、扬子鳄、朱鹮等。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裸子植物存在最多的国家, 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誉。其二, 生物科学成果丰富, 古有扁鹊著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华佗的“麻沸散”, 现代的陈桢的《金鱼的家化与变异》, 朱洗的《生物的进化》, 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集体协作的结晶, 1963年成功地进行了断肢再植, 1965年最先向世界显示了人工合成蛋白质, 即人工合成牛结晶胰岛素, 并且具有牛胰岛素的全部生物活性, 以及1985年获得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198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特别奖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1981年首次人工合成酵母菌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他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才智, 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真正的看到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 也就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生物知识与人的品质
生物知识涉猎非常广泛, 如何在单纯知识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自己肩上不光有教书的重任, 同时还有育人的重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是靠日积月累逐步形成, 不是靠单纯说教, 而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在学习松的结构时, 让学生回忆一下陈毅元帅对青松的赞誉:“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表现了松树的宁折勿弯的坚强品质;学习花的结构,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起周谆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着清涟而不妖”, 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咏梅》“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只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之俏”。通过这些伟人与古人对植物的赞誉, 阐述其中暗喻的做人的道理。这些课程已经学习, 在这里加以回顾, 既加强了生物课程知识的教育, 也强化了品德的教育。从简单的生物知识中看到做人应作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做人。
四、生物知识与好的学习素质
8.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八
关键词:“学生观”;师德师风;品德与社会课;少先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本文根据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浅显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的观点,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新“学生观”的树立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获得,也是在学习化社会中成功前进的永久性指南。长期以来,思想品德的实施和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无法协调统一,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将思想品德教育视作道德灌输课,整体呈现出重形式、轻实效,重书本、轻实践,重说理、轻行为训练,重泛泛而谈、轻现实辨析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改变传统观点,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学生观”的树立,不仅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更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通过新“学生观”的树立,让学生在思想面貌大为改观,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强调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二、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提高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态端庄,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三、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建设,是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事实客观公正地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极其重要,它是关系到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什么样思想道德面貌的人的原则问题。品德与社会并不是以单一的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主线,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及法律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蕴含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可以这么说,它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向学生展示世界、社会的大舞台,更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如,学习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时,要了解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发挥少先队的阵地作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手段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因而少先大队部要有先进的思想觉悟,在班级、在学校起带头作用。少先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先队教育寓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个更加宽广、生动的课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少先队的教育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活动。
1.各中队辅导员要上好每周的主题队会课
队会课应该有丰富、鲜活的内容,如,学习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有目的地组织队员在班内开展有关理想的演讲会,出宣传板报,写一些激励学生上进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这样对学生的理想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少先队精心设计德育活动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将学生自我活动引向新的境界。如,一周一主题队会课、一月一主题板报、雏鹰争章活动、红领巾监督岗、争创文明班级活动等,通过充满个性化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道德的完善和学业的进步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少先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大片,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
总之,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陶冶、养成,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学生实现从思想道德向道德实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萍.让少先队成为真正的主人.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6).
[4]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
9.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九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
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0.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篇十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C.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培养 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三者都是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着()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主要包括()A.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直接的影响 B.学校的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C.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D.学校校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发长有直接的影响
德育内容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和规范,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D.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试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那些基本要求?()
A.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实际 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我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目标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B.教书育人 C.教育民主 D.教学相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 D.主体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B)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CDE)A.官方性 B.地域性 C.垄断性 D.非自愿性 E.公益性 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为(ABCE)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 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 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BCD)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C)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C.学生机会均等 D.责任明确E.分层管理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我国现代码学校产生于清朝末年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是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有(ABCE)。
A讲授 B提问 C组织讨论 D发现学习E家庭作业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ACD)。
A知识的理解B知识的保存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应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
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 C 】 A.杜威 B.华莱士 C.加涅 D.吉尔福特
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 D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事实 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 C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 】
A.心理治疗者 B.被攻击的对象 C.研究者 D.学校管理者 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
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教学设计包括【ABCE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 E.教学评价
客观测验的缺点之一是 【 C 】 A.过于客观 B.过于简明扼要 C.不能确知学生的学习程度 D.取样太广 主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A.适合性 B.创造性 C.趣味性 D.知识性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BCD)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BC)A.同化B.顺应 C.异化D.内化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ABC)
A.教师的道德素质B.教师的知识素质C.教师的能力素质D.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BCD)
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发展功能D.管理功能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ABCD)A.活动的难易B.竞赛动机的激发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D.注意的干扰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ABC)和行动方法的选择。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计划的制订 D.冲突和矛盾分析 教师专业需要的重要特殊能力有(CD)
A.思维的条理性B.思维的逻辑性C.口头表达能力D.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B)为中心的管理。
A.上级管理 B.自我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A)。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有利于教育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原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C)。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ABC)。
A.习惯的养成 B.学习辅导 C.生活辅导 D.择业指导 E.卫生引导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ACE)。
A.必要的规章制度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优良的班级传统 E.一定的活动节律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其内容包括(ABCDE)A.未成年指未满18岁
B.父母或其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上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E.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ABCDE)
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D.对材料进行精加工 E.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策略的水平E.认知结构的特点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属于(A)。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新课程教材的特点(ABCD)。
A、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B、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D、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E、新教材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课程的类型分为(ABCD)。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E、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B)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A.斯宾塞B.杜威C.赫钦斯D.泰勒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ABCE)
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E.讨论方式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ABCD)
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E.高等学校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ACE)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C)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B)。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D)
A.专业进修B.学历达标 C.技能提高D.角色转变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B)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 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ABCDE)
A.教科书B.课程标准C.各门学科D.课外活动E.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或叫课程的一般结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 书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BCDE)
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A)A.教师、学生和环境B.教师、学生和教材 C.学校、家庭和社会D.课堂、教材和师生
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B)
A.从细节到整体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C.从个别到一般D.没关系 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A)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推理思维D.创造思维 适合于5岁及5岁以上的所有人,既可用于个人又可用于团体测验的智力量表是(C)
A.比奈智力量表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D.气质测试量表 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B)
A.高B.低C.较高D.较低 当班级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时的班级进入了(B)
A.松散期B.同化期 C.凝聚期D.形成期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D)
A.应激
B.焦虑
C.失望
D.挫折
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D)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BCD)
11.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初级中学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学 实践思考
一、前言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则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积极贯彻“让老师工作着快乐着辛苦着幸福着;让学生成长着进步着学习着感悟着”的教育思想,秉承“以人为本、厚德启智、强能育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精品+特色”的学校、育“合格+特长”的学生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体制,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主渠道,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在思想上给予教育与引导,在心灵上给予熏陶与感化,把学生思想行为引向自觉,形成良好习惯。一是注重打造优质德育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主阵地。在教育内容上,商丘市一中要求教师在深入开展德育的同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实施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初中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等活动,灵活采取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感染学生,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商丘市一中一方面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办学及教育教学理念、校园特色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校舍、道路和其他景观之中,美化、绿化和净化校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橱窗、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公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激励和升华。三是注重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创设德育活动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策略。商丘市一中鼓励和动员全校师生以年级、班、队为单位,积极开展诸如文明诗歌朗诵、文明动漫大赛、文明礼仪对对碰等活动,促进了德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加强家校密切联系
家庭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商丘市一中注重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配合和补充。一是密切联系,凝聚教育合力。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全校家长会、班级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坚持开展学校教育“开放日”活动,实施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探讨活动,有效形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二是强化指导,促进教育互动。通过举办家教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开展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及时反馈,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手册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行为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评估,并制订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关心,为学校科學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强化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军政训练、走进大自然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商丘市一中注重挖掘、利用和融合社会教育资源,一方面,坚持“走进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道德模范、优秀学生家长到校作报告、谈体会,深化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献爱心活动等载体,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素质、外化为文明礼仪行为,也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五、结束语
商丘市一中的成功经验表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要策略和根本保证。学校要在着力打造优质德育课堂、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同时,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7(2):19.
[2]董遂林.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1(4).
12.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 篇十二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旧课程标准下, 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 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德育教育的常用手段,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培育。其结果是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展, 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导致学生进取精神和自我表现能力不足, 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为重要使命。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品德, 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缺点,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突出思想道德课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生命和灵魂, 它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方向, 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 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可见, 思想品德课是“学”的课程, 而非“教”的课程。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理念、积极的行为、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 使学生懂得善与恶、诚实与虚伪、公正与自私、正义与邪恶等道德观念,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道德意志, 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既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思想品德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方法, 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兴趣,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由于政治课上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 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课, 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 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插入讲解一些成语典故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优美感人的语言、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教师还可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追问来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质疑别人观点的同时阐述自己的看法, 在相互讨论中达成共识, 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 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 师爱的力量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心理因素之一。教学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要对学生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生、贴近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心爱护学生, 并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才愿意接近教师,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才会获得进步。反之, 学生会与教师疏远, 甚至对立。
(三) 恰当的情境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境的创设引发的, 若忽视情境的创设, 势必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然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不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体验中推己及人, 推人及己, 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明辨是非曲直, 在灵魂深处确立规则意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来, 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四)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调查表明, 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 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形式是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通常, 学生心理往往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支持和理解, 也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实现心理活动的迁移, 试图在活动中忘却过去, 找回无忧无虑的自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效的第二课堂, 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坚定意志,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倾诉衷肠和倾听心声, 发展真挚的友情, 积极帮助朋友排除烦恼, 化解郁闷, 克服困难。
【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推荐阅读:
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11-14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06-26
2.12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08-08
哈尔滨市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09-22
军队军校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管理-加强学员队管理工作07-14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06-16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08-08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