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之行观后感

2024-09-23

衡水之行观后感(精选9篇)

1.衡水之行观后感 篇一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来到石家庄精英中学,衡水五中,衡水二中至臻实验中学,冀州第一中学,武邑宏达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听报告,观摩课堂,了解了这些名校的基本情况,感受他们现今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对于此次衡水之行,我感触很多,现将学习体会及感想简要总结如下,以使我能从中受到启发,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11月30 日上午,由于精英中学在考试,我们就没能参观校园而是被安排到报告厅听李金池校长的讲座。李校长是原衡水中学校长,是把衡水中学从二三流学校带向全国十大名牌中学的“首席创业型校长”;他推行的高效6+1模式,即(导)引入新课,(思)自主学习,(议)合作学习,(展)激情展示,(评)点评精讲,(检)巩固检测,(用)拓展运用,让精英中学创造了教学奇迹。

11月3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衡水五中,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首先按照自己的学科选择班级进行听课。我听了一节物理课。整个课堂,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激情。老师高亢洪亮的声音让人精神振奋,对知识点的讲解细致入微。学生们一边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讨论,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到学生都有统一的笔记本,各科都有,格式是固定的,重点内容用红笔标注。

12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衡水二中至臻实验中学,参观了校园,去了男女生寝室,根据课表随意选择教室听了一节随堂课,观看了课间操,铃声一响,所有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迅速集合,到达指定位置站好,自觉的大声朗读随身携带的语文或英语学习资料,后去了报告厅听学校领导的办学经验报告。其中重点提到了他们的“激情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二中努力的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校园氛围,充满斗志与鼓励的标语贴满校园,各种成绩表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退步都展示出来,还有每个班级创意十足,充满信心与斗志的走廊文化。

12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河北冀州第一中学,一走进校园,我们没有感受到像十三中一样的激情,但是却给人一种朴素沉稳的感觉。我们先被带到报告厅听了两名优秀班主任的精彩演讲,以及校方领导介绍了办学经验,随后听了一节公开课。

12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武邑中学参观学习,我们来到的是新校区,所以走进校园的第一感觉就是校园非常的大而且漂亮。整个校园以深红色的建筑物为主,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大楼,报告厅,运动场,教师宿舍,学生宿舍一次排开,尽然有序,规划合理,让人眼前一亮。我们首先来到报告大厅听了李爱群名为“重视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报告会。随后也是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

这次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课前发给学生“学案”、“作业题”让学生记笔记等。同时衡水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他们认为业务的培训与学习就是对教师最大的福利。因此,他们经常让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让他们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总的感觉,这几所学校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1、发挥年级备组的集体智慧,逐步建立各学科的学案库,为课堂教学的多种形式奠定基础。安排作业课,老师批改不过夜,讲评及时有针对性。精选习题和试题,搞好强化训练,规范化训练。特别是作业批改使用阅卷机值得我们借鉴。

2、进行信念的教育。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学,齐心合力,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发扬无私奉献精神,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样会创造神话。

3、培养自己的教育专家,大力发展自己才能推陈出新,大力宣传自己定会赢得理解和尊重,给老师们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加强学习,我常对学生说:“你在为自己打工”,其实,对于老师这句话也是适用的,机遇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2.衡水之行观后感 篇二

衡水二中,当今教育界一个响当当都是名字,因其缔造了“低进优出”的教育神话吸引着全国各地同行的慕名前往。本学期,我校教师分批次再赴冀考察学习,我有幸于上周末踏上了衡水之行。

观察衡水二中将近一天的教学活动,我并没有感到同事们所说的震撼,只是有些懂得,颇为感动。

看到他们快而齐 的跑操队伍,听到他们震天响的宣誓口号,走过他们鸦雀无声、埋头做题的自习教室……我似乎看到了在田间头顶烈日劳作的农人,看到了风雨来临前拼命颗粒归仓的农人,看到了披星戴月灌溉田地的农人……他们之于教学,如同农民之于耕种,毫不惜力,他们之于知识如同农人之于果实,至若珍宝。。我突然懂得了——这里的人们,他们只是在认认真真地对待生命、对待时间、对待知识、对待责任、对待社会和国家。。有如此虔诚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品格、争分夺秒、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们怎能不成功?

相比衡水二中,我们何时虔诚过? 我们总是在抱怨!当身边越来越多“没学历、没文化”的人穿上名牌、开上名车,一年的收入甚至多于我们几十年的薪水总额,我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把这种抱怨情绪带到工作中,就形成了无序、散漫、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当我们要求学生好好学习时,现身说法似乎成了反面教材,说教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家长认同了“上学无用论”的观点。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没有人认真对待教与学,学校成绩怎会不下滑?

要学习衡水,扭转乾坤、实现华丽转身,关键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理性认识经济和教育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绝不应该是教育进步的绊脚石,相反,社会的繁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我校在各企业的资助和借款帮助下,建成了各项硬件设施极为完善的新校区,我们的师资水平绝不亚于其他兄弟学校。另一方面,一大批在五湖四海经商的人们,他们的眼界拓宽了,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看到收入上的差距,应该更清醒的认识自我价值,把自己定位在教育岗位上,坚守内心的宁静,站好岗、当好班,戒骄戒躁、倾力付出、不图回报,达到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期望,社会定会还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端正学生的态度,首先应该改变“上学无用论 ”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请优秀的企业家代表来我校和学生座谈,介绍创业背后的艰辛和对知识储备不足的遗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对待知识、对待成功!

3.衡水二中观后感 篇三

进入衡水市后,再过半个小时才到达衡水二中,它位于较为封闭的区域,因此衡水二中没有走读生。衡水市及衡水中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初入地市,或许是已临近傍晚的缘故,空气潮湿有雾霾。在其校门口还能看到卖家在卖衡水市地方特产。而正因如此,我不禁在心中画了一个问号:衡水二中,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学校,何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培养出100多名清北学子?

二、晚自习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进入衡水二中,参观了他们的晚自习。因为时间有限,门窗阻隔,人群众多,所以我大多是看了高一高二年级的墙体文化。在每一个班级的墙体上都有考试试题的分析,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试题分析,不仅仅指出本科成绩,而是详细地写明试题出错多的题型乃至题目。这种考试分析的方法可以加以借鉴。其次,当众多的参观学习的老师、同学通过窗户向教室看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无一人抬头。自习课上,不管有无值班老师,每个同学都在忙碌的、有条不紊地整理试题。

三、跑操

早晨4:40起床后,我们直奔衡水二中观操。我们去了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级部,在开始跑操之前,同学们从楼房飞奔而出,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拿出一张需要背诵的英语作文,便自顾自地大声诵读起来。不一会儿,从一两个诵读的学生变为一群,变为全体。立在他们中央,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一个个身穿校服,双手高高举起纸张大声诵读,气势磅礴。一声令下,全体同学迅速收起纸张,立正站好,无一人交头接耳,无一人左顾右盼,只有目视前方。再一声令下,全体向右看齐,向左转,那般整齐划一让人赞叹让人折服。口号自不消说,同样振奋人心,在老师点评完毕,学生会汇报完分数后,时常有鞋子跑掉的同学在散操后需去健鞋,但纵观全程,无一人掉队。我想说,整齐的步伐能振奋人心,抖擞精神,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四、上课与课间

上课专注认真,课间适当放松在衡水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很难看到有人从教室风风火火地跑出来,也很难看到有人上课打瞌睡。不懂得地方一定要问会,今天的错题一定要改完是衡水二中天天强调的事情,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五、精神

在衡水二中,你能强烈的感受到那支撑他们前进的不是多么高端的教学设施,而是“超越,永无止境!”的那份信念。请坚信,一切皆有可能,考入高校的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没能想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如此优秀的成绩。

通过衡水二中的参观学习,我学习到要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技能,良好的成绩是好习惯的副产品;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4.游玩观后感——“金鹰”之行 篇四

2013年3月30日,又一个周末来临时,有这么一群又一群各色各样的人纷纷上南山的各个景点玩耍,其中一个便是“大金鹰”,一个树的天堂,美的圣地!

“大金鹰”,一般人们可能认为这里就是因有老鹰的雕像而闻名,但其实当你身临此处时,你会发现它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有它的美丽,它有它的独特,它更有它的魅力!

一进入“大金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盘旋在那深山上的天梯,时隐时现,直冲云霄。而当你在攀登时,你会发现每当你爬上一个新阶段,虽然很累,但一往下看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那原本普通的树林仿佛活了般,一直在随着你的高度而不停地变化,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灵冲击,这时你便会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经过艰辛的攀登之路,当你攀到山顶后,你就会看到那闻名的“大金鹰”,一个似塔高耸入云的大金鹰雕像,紧接着便可进入大金鹰中沿着那蜿蜒的梯步往上爬到它的不同高度去欣赏不同的风景。当然,当你爬到金鹰顶端时,风景自然也最美,那一幢幢建筑、一座座山似乎都在你的脚下,那建筑形成的白点点缀着那一片片绿山,显示着别样的风采。同时,在你俯瞰着整个南山时,偶尔还会有一缕缕清风拂过,带走你身心所有的疲惫,使你想张开双手任由它带你飞向那一片青山,那充满希望的远方......金鹰之行不仅为人们展现了它的美丽、独特和魅力,还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人生体会。人生就如攀山,只要勇敢地往上走,每一步都会是不一样的高度,人生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山顶望景,当你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与视野,很多烦恼都将不再是烦恼,心境也会更开阔。生活,不仅仅是生,更是活!我们要学

着欣赏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生活,发现风景之美,发现生活之乐!

XX大学XX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5.青海之行——游后感 篇五

实习报告

学院:年级:姓名:学号:

旅游学院

2011级2班

王雪丽

201141100050

领略西北风光——青海

2014年10月22号,我们踏上了奔赴西宁的火车。从长达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之行,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习生活。在看到我们的行程单之后,便对此次的实习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无时不刻地期待着去领略一下祖国大西北的独特风光,感受伟大祖国的不同魅力。

三十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对于不常出门的我来说也算是绝对的新鲜,内心也不免有些发怵。但更让人振奋的是我们将要跨越的是将近大半个中国,沿途的风光无限,车厢内众多熟悉的同学的面孔,对于我们来讲,不能不说更是一种特别而且值得珍惜的经历。在这三十多个小时的旅途中,我们经过了青岛,潍坊,青州,淄博,章丘,济南,泰安,兖州,滕州,枣庄西,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陇西,定西,兰州,海石湾,西宁西。从始发站到终点站,跨越6省22市,全程2476公里,历时30.5个小时。不得不说这次的火车旅程已经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创下了坐火车的各种纪录,此次的实习从一开始便预示了它的不一般与特别之处。

在旅途中随着火车的西进,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楼越来越稀疏,尤其到了西安往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车外“氛围”的变化,房屋不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而是较为“原始”的砖房或者土墙,稀稀落落。无时不刻提醒着你,大西北已经越来越近。也确实感受到,祖国的西北需要我们的开拓与建设,那种落差,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火车在这种感叹中行驶之时,清楚的记得在陕西的宝鸡站,注意到从站中拥出的人们,不管是从衣着还是精神风貌其实跟我们相差无几,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其实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实实在在的有所提高的,不管东部沿海,还是西北内陆。其实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甘肃天水时那里壮观的山水美景,仿佛臵身与江南那山水交融的情境中,而那葱郁的、高大而又雄壮的群山又使人无法忘怀这是豪放粗犷的西北,有机会的话定会到那里一游。在10月23号傍晚六点半左右我们抵达了西宁,火车即将进站时,最先让我们整车厢都惊呼的便是雪顶的高山,后来经导游才得知,在我们去青海大概前两个周前下过一场大雪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个季节看到雪顶群山。

下了火车,我们乘上了驱往酒店的大巴车。已经23号晚上七点多的西宁,路上依然在堵车。有人曾说道,其实我们有两大“赌城”,一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拉斯维加斯,另一个就是西宁,当然是这个“堵”城,其实也印证了西宁其实是一个有些小繁华的省会城市。在路上,“满载广告”的公交、出租,“欢迎来到夏都”等等的字眼,我们同学之间就开始猜测,为何称西宁是夏都,什么西夏都城啊云云的,更有甚者说因为西宁的出租都是夏利?!后来的游览过程中导游跟我们解释说,是由于西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最高温的不会超过30摄氏度,是避暑的好去处(但其一个显著的也是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夏季光照过于强烈),因此被称为夏都。

我们住的第一家酒店是三江源酒店,很不错的经济型酒店。西宁三江源宾馆是一家经济型酒店,位于西宁市南山东路和建新路十字路口,邻近南山公园,出行方便,门口有多趟公交车经过(南山东路站),如果打车,到西宁市内大部分地区的士费用不超过10元。饮食也很方便,距离200米内有多家饮食店:如藏餐馆、各种清真牛羊肉馆、各种清真面馆和川菜馆等。西宁三江源宾馆房间装修豪华,设施齐全。各项设施齐全,免费WIFI,周边餐厅服务也还算可以。

第一天,在前往第一个景点的途中我们的导游小冯给首次到青海的我们介绍了青海的一些人文、地理知识。在青海,这里有三山、三水之称。三山包括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从南到北)横跨青海省,而三水当然是著名的黄河、长江、澜沧江,而青海也是以三条江水的发源地而闻名,三江源位于距西宁三百公里左右的玉树。在青海还有一条河,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有一字之差的黄水河被誉为西宁人民的母亲河。青海的占地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四,有72.1万平方公里,拥有500多万人口,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与这里的自然气候与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样的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青海,人称青海有三大怪: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青海的屋顶能“赛跑”;青海的姑娘不“洗澡”,这些都与当地的自然与气候环境有分不开的关系。当地46%的人们都是少数民族,世居的主要有五个民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后两者属于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此次的旅行中我们有幸参观了土族人民的文化风情。同时导游还表示,西宁是全国进藏火车的中转站,于2007.07月开始通行,此前进藏观光旅游的乘客们只能通过大巴车进藏。

我们的第一站是丹葛尔古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丹葛尔古城地处湟源县,导游跟我们介绍说,湟源县有三大特色:青海湟鱼(青海湖特有)、湟源县美女、湟源的陈醋。在丹葛尔古城中我们就有见到很多古老的卖陈醋的店面。在古城里我们还欣赏了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节目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二站我们去的是日月山,日月山坐落在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相传,作为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帐篷,在故乡做最后一梦,伫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令她离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同时日月山也是进入青藏地区的分界线,过了日月山,我们便算是远离了农耕区,正式进入了畜牧区。满山的经幡、白雪,藏地的蓝天、白云,感受着当年文成公主万般无奈与为国牺牲自我的决绝,这样的日月山别有一番滋味。下一站,青海湖。

离开日月山,我们向第三站前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青海湖。中途我们在倒淌河稍作了停歇,之所以被称作倒淌河,是由于它是自东向西流动的。但事实上,这条河目前已经接近干涸。但在这里,我有幸吃到了当地的酥油糌粑,挺香,虽然有些吃不惯。短暂的停歇,下午启程,坐在行驶在青藏公路上的大巴上,伴着绵延的雪顶群山,清澈的泉水,漫山的羊群,感受着浓郁的藏族风情,也算是这次旅行中最大的享受了。突然有那么一刻,一条细长的蓝带映入眼帘,惊呼兴奋的我们知道,青海湖就在眼前了。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24号下午我们到了当地住宿的酒店,在酒店稍作整顿,我们一伙便步行到了青海湖,不得不说,徒步走在青藏公路上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莫名的神圣感。十分钟的路,青海湖就这样一股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蓝蓝的湖水,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羊群,身著藏袍的当地居民,每一样,就连空气中淡淡的清新,无不都在向远方来到客人诉说着,展现着,古老神秘的气息。每一刻,都在被这里的美震撼着、感染着。

在旅行期间我们共住了四家酒店,第一晚的三江源,剩下两家分别是位于青海湖畔的青海湖扎西度假藏式e家酒店,还有贵德梨都大酒店,另一个是西宁当地的一个经济型酒店,西雅酒店。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便是我们当晚住的青海湖扎西度假藏式e家酒店,是诸多自驾、越野e族等的青海湖指定接待点;高原藏式风格,附设观景天台、酒吧、卡拉OK厅、休闲天井,旅馆位于美青海湖边(相距约400米),站在前、后院即可看到湖,背向广阔草原和雄伟绵延的南山,楼顶大型观景平台,湖光山色草地牛羊尽收眼底,欣赏日出、日落、夜晚星空尤其赏心悦目,可以尽享高原藏家惬意生活。很喜欢这家的特色旅馆的风格,我们在这里也度过了很难忘的一晚。篝火晚会、烤全羊、师生狂欢、酒店疯狂K歌,大家都有玩到嗨。还有美到让人窒息的澄澈的夜空,大家都在遗憾无法拍下,这样的美景,记在心里,印入脑海,是不是更有意义。一切都是那样完美,但是对我而言,完美中不太完美的就是,高原反应。基本一晚上没怎么睡,那种呼吸困难的感觉,时髦点说,也是醉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酒店里没有暖气或者电热毯之类的取暖设施,晚上很冷,虽然这个季节的青海算是淡季,但是着实会对游客带来不适。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种种都会是一生的铭记。

纠结难忘的一晚过后,25号一早,我们踏上了去茶卡盐湖的漫长旅程(据导游介绍,500公里左右),一路载歌载舞,欢歌笑语,途中经过了我们此次旅行的最高地点,拉脊山,海拔3800多米,漫山的白雪经幡是这里的第一印象,但是同样因为自己忙于“感受”高原反应,对这个制高点,并没有很享受,算是留下的遗憾吧。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茶卡县,茶卡盐湖,也是自己很期待的一个景点。却是拖着高原反应与晕车双重“享受”的疲惫身躯,开始了在茶卡盐湖的参观。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一望无际的盐湖,宽厚宏大的盐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出异样的美。更有同学,租来当地人的摩托车在宽广的盐湖上“驰骋”,在风中尽情感受这里的别样风光。

结束了美丽的茶卡盐湖行,我们开始了漫漫大巴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25号晚上我们抵达了宁静的美丽小镇贵德挺进。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历史和文化。之所以说它是宁静美丽,对贵德这个小县城的第一感觉就是,整洁干净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各具特色但又不失简约之风。虽然简单,但是各类大型小型超市、饭馆、娱乐场所,应有尽有,足够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不管是饭馆还是街边小吃,街头绝对没有任何垃圾甚至我们常常会在别地看到的污水肆流的场景,空气中那种淡淡的淳朴之味,让人为之着迷。看惯了城市喧嚣尘上的景观,来到这里,足以让我们那颗沉浮不定的心得到片刻的歇息,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中,感受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生活气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心灵的享受,只可惜我们只是在这里稍作停歇。晚上我们住在了贵德当地的梨都大酒店,算是一家准三星酒店,也是我们住过最好的一家了,酒店各项设施完备,也是我们住的唯一一家含早的酒店。导游跟我们介绍,贵德盛产梨,每年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当地人们都会一家老少乘车欣赏漫山的梨花。这里的梨我们也有买到,气候环境的原因,比我们平常见到的会小很多,口味也还可以。

26号一早,我们离开梨都大酒店,前往贵德丹霞地质公园,途中我们经过了黄河清大桥,在那里我们见到了最澄澈的黄河,切身体会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真正含义。清晨时分,雾气迷蒙、阳光和煦,给我们不曾见过的黄河蒙上了一层迷人的幔纱。在这里才能准确的理解,黄河,是这样透明清凉的黄河水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的母亲河。但,是什么,又是谁,让现在的黄河,成为了真正的“黄河”,就像当年一位外国友人游览了流经黄土高原的浑浊的黄河之后,曾感叹道:黄河带走的不是泥沙,随着河水流逝的是中华大地的血液。如今这样浑沌的黄河,带走的何尝不是昔日养育我们的那条澄澈的母亲河!新一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反思、去行动。

上午我们到达贵德丹霞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在贵德有数处,而我们参观的就是最著名的是阿什贡峡。贵德丹霞地貌,形成于1亿2千万年前。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似火红,青的如黛。山崖经亿万年的风沙侵蚀,形状各异,有的似老人久经风霜的面孔;有的似取经路上的唐僧师徒;还有多种动物造型,各种形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耐人寻味。

下午,我们开始了此次青海游的宗教人文景观的游览。首先是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景点的导游跟我们介绍了塔尔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座由八百多金的黄金堆砌、无数的珍珠玛瑙翡翠装饰而成,还包括1.7亿两的白银。寺内富丽堂皇的装饰,让我们叹为观止。

宗教人文游的第二站是东关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在寺里,当地的穆斯林给我们讲解了伊斯兰教的相关文化传统与宗教特点,包括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穆斯林生活。

回到西宁,不知是已经适应还是海拔的下降,自己高原反应的不适感已经浑然不存。大巴车驶在西宁的街头,不时会有树木擦过车顶。开始以为是城市绿化的不足之处,经寻导游才得知,是由于大概两周前下的大雪将路边的树木压断(主要是榆树、柳树,耐旱、耐寒)所致。而我们当时去的的时候温度平均在15摄氏度左右,当地的温差、气候变化之大可想而知。当晚我们住在当地一家叫做西雅的商务酒店,设施良好,酒店位臵在市区内。唯独一样,作为商务酒店,最大的不足之处也是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没有WIFI。

27号,我们迎来了在青海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站,互助县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互助彩虹部落——土族。途中经过了著名的十二盘坡,六个180度急转弯的山路,不得不说对于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是个考验。但是到了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却因为园内道路施工,原定的游览计划不得不取消。虽然没有深入公园内,但是在大巴驶到之处,树木林立、群山绵延、清澈的泉水、悠闲的羊群。正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言的意境一般: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而转站互助彩虹部落,土族人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认为“客来了,福来了”,当客人来这里做客,土族人为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三杯芬芳四溢的青稞美酒。三杯酒广场以这一民俗为元素,以七色彩虹、土族盘绣和12根红砂岩浮雕柱为背景,直观体现出“彩虹故乡”的象征寓意。热情好客是土族共同的优良传统,青稞美酒更是土族表达感情的最好载体。土族人视“三”为吉祥数字,举酒施礼也是土族的传统礼仪。来客抵达,要敬“临门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启程,要敬“上马三杯酒”,一喝就要三杯。热情好客的土族人认为,客人酒喝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代表了自己的待客周到与成功。参观了土族的纳顿庄园,品尝了当地醇正的青稞酒,热情似酒的土族阿姑、阿乌(方言:姑娘、小伙)为我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民族表演,感受着不同文化的魅力。

就这样为期一周的青海游结束,带着满心沉甸甸的回忆,27号晚上10点55点我们便踏上了回青的火车。这次的综合实习,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不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阅历都划上了浓重的一笔。首先,很感谢我们的地接导游小冯,运用专业的导游服务让我们对青海的自然、人文景观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领略了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在带我们游览的同时不忘传授我们一些专业的导游工作经验,七天的行程一直陪伴着我们。但是行程中也有些小的问题。第一个也是最先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青海湖扎西e家酒店,我们在酒店订的团餐由于预订的人数与实到用餐的人员不一致,协调不当导致酒店餐厅并没有按照预订的团餐出餐。问题就出在,全陪只是提前统计了人数,并将人数告知酒店,最终用餐的人数有变动没有协调好。像这样的情况,全陪在统计人数的时候提前将餐费收齐或许就会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地接小冯很尽职,在一些景点会提前告知我们千万不要购买当地人在景区兜售的饰品等特色产品,因为确实有先例,游客被纠缠甚至动手的情况,这一点很贴心,是很多导游做不到的。但是并没有给我们介绍适合地点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也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尤其对于女生来讲购买一些当地特色的饰品服饰等。最后我们只被建议在西宁市各个大型超市购买了少量价格较高的特产。第三,对于这样属于特殊地域,高原地区的旅游观光行,应该有不少像我这样,对高原气候适应有困难的游客,明显的高原反应第一次遇到也不清楚如何应对,但是导游、全陪在全程中并未告知任何这方面的信息或者提醒。或者在我们出团之前,旅行社可以做出相关告知,比如旅行前游客对于高原反应可以做什么样的准备,带点相关药品等等。当然这个可能不算是问题,可以算是一个建议吧。第四,在我们进景区时,导游会讲,要提前去问一下景区的电瓶车是否开放,景点是否开放等等。包括我们在互助县北山国家公园,由于修路的问题游览被迫取消,当时如果电瓶车开放,那我们是可以进到景区的,但是由于当时淡季,导游并不确定是否有电瓶车服务,我们只能坐大巴进景区,而修路又导致大巴车无法进入,使得行程取消,对我们来讲算是挺大的遗憾。如果这些问题地接方面提前直接与景区联系妥当,我们也不会浪费一些多余的时间与精力了,将这些小事提前落实好,行程的效率也就提高了。第五,在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一个小的问题,我们的大巴车上多了一位“客人”,是我们导游小冯的“情妹妹”,难免就会有些不合适的举动。对于游客,其实多一个人可能反而更加热闹,但是,我认为虽然导游的工作是带游客四处游玩,休闲娱乐,即使这样,那也算是工作,导游的形象很重要,好的形象代表对游客的尊重,在工作期间带上家属,算不算是不专业的一种呢。虽然学的旅游管理,但是在实际中的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把自己发现几点小问题加以描述,以后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自己也会尽力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希望能够成为专业的旅游人!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学院在我们即将毕业之时,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亲身体会了我们所学的专业,在实战中演练真实感受了一把,与我们去年酒店实习遥相呼应。青海游更让我真切的体会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壮瑰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宗教文化的神秘莫测,着实让我震惊、感动与骄傲。对于我们每个旅游学子,都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为我们踏上社会奏响了前乐。再次,感谢学校以及学院老师给我们争取的这次来之不易的综合实习,还有为我们这次青海游付出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

6.梅园新村之行后感 篇六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革命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5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斗争。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

纪念馆藏有文物1170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件,内有当年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从1942年5月一直带在身边阅读的毛泽东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书面上有周恩来亲笔签署。还有1946年叶剑英、李克农、徐冰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赠送董必武的一只刻有《兰亭集序》的铜墨盒,上面并刻有上、下款。

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163帧、文物文献资料90件。该馆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影集。

它的保护范围:南至汉府街,北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原址外延35米,东至梅园新村17号东侧围墙,西至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围墙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二层楼房3幢,共18间,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砖木二层楼房1幢,砖木平房2座,共11间,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 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有砖木三层楼房1幢,二层楼房2幢,砖木平房2座,共29间,占地502.13平方米,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应,使人联想到代表团当年所处的险恶环境。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梅园风范》专题陈列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线索,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梅园风范为主题,以专题陈列为构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200多幅(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多媒体场景展示,体现了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凸现了革命纪念场馆的存史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周恩来图书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图书馆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以及有关书刊、资料等,是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资料研究中心。

我从这一系列文物陈列、复原蜡像和多媒体展示中,更详细了解了“和谈之门”被国民党一手关闭的历史事实,也深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团结进步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一位位中共前辈领导人的智慧透过展品向我们显示了不曾被历史灰尘所掩盖的光芒。

7.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 篇七

如果有人惊讶地发现,他在永恒之路上走得何其轻松,那么他其实就是在向下飞奔。

在《大道之行》的“大道”上,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对立解决得何其轻松!如果说《重读马克思》毫无根据地发明“马克思的”观点,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话;那么《大道之行》就是在带领人们走向“坠往天国”的单行道。

在《大道之行》中,鄢一龙先生不仅重蹈了韩毓海在理论上的覆辙,还重弹了百年以前就已遭到批驳的陈词滥调。只不过,其“创新精神”依然值得称道:他破天荒地发明了一个伟大的概念,一个社会主义的“奇行种”——“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立刻解决了困扰世界多年的难题。有同等功效的概念还有:“不消灭独裁的民主”、“不消灭战争的和平”、“不消灭剥削的平等”……

显然,从内容的“创新”程度来看,《大道之行》的第五章绝不逊于《重读马克思》。其卓尔不群的逻辑使这部著作不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作品。然而,若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其文笔又远远不及中文系韩教授的水平。所以,我们实在是不好给它做一个归类,或许“童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由于鄢一龙先生的创见实在太超出凡人的常识,我们不得不把这惊人的创举分成五次向大家介绍,主题大致为:利润与资本的神秘化,雇佣劳动与工资,所有制与股份公司制度,市场与逐利原则,社会福利与阶级。

本次就让我们谈谈,不谋而合、惊人相似的鄢一龙先生与韩毓海教授,作为新世纪的亚当夏娃,如何缔造了一个更新奇的“奇行种”——“不是资本家的企业家”。这个概念与“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留下了创造新世界的可能:不是上帝信者的_徒,不是富人的土豪,不是病人的疯子,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社会主义……

鄢一龙写道:“相当一部分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大于一般的劳动者,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企业家、这个时代的英雄,要保障他们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p185]

在这里,鄢一龙同志以亲身实践证明了“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员”的存在。显然,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些富人致富除了靠较高的“狡猾程度和钻营能力”[《资本论》第3卷,p419]之外,就只能靠从劳动者手中无偿拿走的那一块。

鄢一龙接着写道:“相当部分的富豪事实上不是通过作出社会贡献,而是通过寻租而发家致富的,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同样应当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资本家’……大地产商不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仅通过囤地就可以谋取巨额收益……金融大鳄……通过掠夺型借贷和滥发信用卡,让穷人和不知内情的人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牺牲品。”[p186]老实说,对于企业家与资本家的拆分,韩毓海至少进行了一点(错误的)理论抽象,而鄢一龙则毫无抽象意识,显得更为庸俗。

这回,就连新自由主义者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鄢一龙先生了。我们的货币资本家难道没有努力地为社会“作贡献”么?利润是“贡献”,利息为何就不是呢?寻找合格的基金经理、银行经理、投行操作员,难道不需要努力么?难道他们不是接受职能资本家(所谓“企业家”)的委托,来保管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资本并为他们赚取更多利息么?什么是掠夺型借贷呢,难道货币资本家愿意看到人们还不起债造成坏账吗?同时,又有多少“企业家”加入了囤地炒房的房地产大军呢?囤地无非是利用时间偏好倒买倒卖,和利用空间距离倒买倒卖的商人有何不同?

归根结底,鄢一龙先生不仅没有理解资本的神秘化,也没有理解信用制度。

先让我们考虑资本家“人格分裂”的情况,即他既是“企业家”又是“资本家”的情况吧。这在信用制度不发达的时候是社会的一般情况。

在鄢一龙先生看来,我们的企业家的利润显然不是来自于他手下雇佣的工人,因为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按照平均价格出售,他的利润是依照他所付出的资本量获得的平均利润,他支付给他雇佣的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资。

8.《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 篇八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一个心一性一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敏一感的人,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我们完全不必十分认真地以为孔老夫子心向往之的“大同”世界是历史的真实,勿宁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我们也不必信以为真地以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会真的就是那种模样,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种主观的体悟。

但是,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一陰一险一奸一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一浪一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同”社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札崩乐坏,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亮之处。

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则。生不逢时固然可叹,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处境,人们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环境中进行选择。再大而言之,从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的转变,既是一种必然,也是难以用好与坏的简单标准来评价的。

9.五台山之行观后感 篇九

在20xx年xx月xx日,我们培元文化学堂一行人踏上了为期3天的五台山之旅。

我们是从北京坐大巴到五台山的。路上花费的时间很长,我们到五台山后都很累了。因此,我们就在第一天的下午半天游览了一个寺院——南山寺。第二天我们都精力充沛,所以我们干了很多事——参观了解五爷庙、白塔寺、显通寺……第三天,我们因还要赶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所以只游览了佛光寺。整个活动以参观了解佛教文化为主,以游览景色为辅。

在这次活动中,我的感受有很多,但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佛光寺。为什么是佛光寺呢?那就是因为我对佛光寺早有耳闻,而且我还了解关于佛光寺的一个故事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一个日本学者认为在中国已经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了。但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两个建筑学家,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妻子)不太相信。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一书中,发现了两幅描绘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其中偏远一隅的佛光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直觉告诉他们,这座寺庙还存活着,于是他们夫妻俩和一支考察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西。在老乡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佛光寺。凭着梁思成的学识和经验,他断定佛光寺大雄宝殿是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他们发现这些后,便立刻否绝了日本学者的言论。

上一篇: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下一篇: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2014.doc(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