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作用

2024-07-01

有效沟通的作用(共8篇)

1.有效沟通的作用 篇一

对企业有效管理沟通的思考

言,沟通可以起到协调、控制、交流、激励的作用,可以建立关系、表达情感、达成目标,有效的沟通还可以传情达意,让各方达成一个共识。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有效管理沟通的作用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沟通;思考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规模逐步增大,导致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复杂,由于员工文化产生的冲突日益严重,而经济危机、信息全球化让企业越来越难以把握自身的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重视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企业有效管理沟通的积极意义

1、有效管理沟通与四大基本职能息息相关

现代管理理论提出,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而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才能将管理的四种智能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完善的一条主线。计划职能帮助管理者提出企业目标,组织职能可以对企业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人员职能提出要求,领导职能主要对员工的工作动力进行激励,控制职能通过对企业计划执行过程进行矫正和调节,使企业走向不会偏离正规。有效沟通管理在其中穿插作用,使这四项基本职能顺利的衔接、协调、配合。

2、有效管理沟通是企业关系的桥梁 企业的管理少不了沟通,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都需要沟通作为媒介。企业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以此来整合已有资源,开发更好的产品,提供完善的服务,创造更多财富,而这些需要通过管理沟通才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与此同时,沟通管理将物质与人力的资源管理进行整合统一,使二者间的联系有效且坚固。当决策意见相悖时,沟通将起到桥梁作用,将参与者的思想进行疏通,求同存异,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和谐解决问题。

3、有效管理沟通能统一并明确企业的目标

通过有效沟通,管理者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传递给员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听取雇员的工作报告和任务陈述,在整合筛选出有效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后,对存在偏差的部分进行修正,使管理者和工作者对企业目标的了解达成共识,使双方站在同一阵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领导者还可以及时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推动,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提高,使企业和个人一同进步发展,既能使组织发展顺利,又能保证员工的个人发展。

4、有效管理沟通可以提升企业精神与文化

企业精神和文化是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特性,能够将企业的根本要求与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结合,使员工具有自觉积极的工作行为。良好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应当是员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向着相同目标发展的,有效的管理沟通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现状及改善对策

1、管理者缺乏沟通意识

国内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已经意识到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等级观念、面子等问题,往往很难放下身段与员工平等的交流,这使得企业的沟通管理很难形成完善的系统,沟通氛围不和谐。管理者应当从根本上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克服传统的等级思想,主动积极的与下属员工交流,以“同理心”来换位思考,逐渐营造乐于沟通、乐于分享的企业沟通氛围,企业也应当在制度、气氛等方面,予以支持和调控。作为管理人员,要不吝啬自己对员工的赞美,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肯定与重视,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2、企业缺少完善的沟通制度

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缺乏新颖完善的沟通制度。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沟通混乱,没有确定的沟通目标和沟通重心,与此同时,反馈制度的缺乏也使得沟通双方难以统一意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沟通系统,形成完备的反馈机制,提升员工和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在精神与物质上鼓励企业间多沟通,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搭建和谐的交流关系,并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对员工的负面情绪及时予以安抚。为此,要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能减少这种不好的猜想,建立领导和员工間的有力联系,更能防患于未然。不及时反馈情况,员工往往会向最坏处设想,这样会造成员工们的情绪波动,无法安心工作,影响士气。不及时反馈情况还很容易产生各种小道消息,我们知道很多小道消息都是员工们得不到事情的真实情况而产生的各种猜想,这些猜想往往是消极的,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沟通渠道存在缺陷

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沟通渠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企业的沟通渠道往往太过公式化,且下传渠道明显多于上传渠道,跨越部门的横向渠道也十分缺乏。而沟通制度依旧停留在会议、汇报等老旧形式上,不能满足企业与时俱进的要求。创建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灵活的沟通渠道,不仅要注重纵向沟通,也要扩展横向的交流网,建立员工与上级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引用新兴的沟通方式,如利用QQ、微信等app进行企业内部的沟通,可以改善沟通渠道中存在的缺陷。作为企业管理者,还要注重创新自身的管理沟通观念,引入新型的管理模式,站在员工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做到将心比心,高瞻远瞩,加强沟通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采取适宜的策略。

三、结语

沟通的目的是将信息有效传达给对方,良好有效的沟通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发扬企业文化和精神。但总体来看,我国的企业管理沟通情况并不尽人意,还应该改善沟通体系中的不足,培养积极的沟通态度。

【参考文献】

[1] 赵 娜,李 娇,刘廷兰.新时代新沟通新问题新管理——企管沟通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商,2013(04).[2] 陈 宣,魏 媛.浅议办公室有效沟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3] 马 明,刘 涛,张 巍,刘兴晖.浅谈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J].价值工程,2013(17).[4] 王海侠.浅析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0(14).

2.有效沟通的作用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患者年龄最大是58岁,最小是32岁,平均是(47.3±2.7)岁,病程在1~14年,平均是(4.8±2.2)年;观察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24例,患者30~60岁,平均是(46.2±3.9)岁,病程是1~16年,平均是(5.6±3.4)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杜绝漏服、少服现象的发生,并对患者服药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进行密切观察,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掌握患者的病史与治疗法,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营造舒适、良好的环境。详细分析患者的心理,以此为依据,制定法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在愉悦状态下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沟通.

1.2.1 与患者沟通:

精神病多是由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的刺激或者是压力而引发,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对患者家庭状况、疾病情况与病史进行详细了解,以此为基础,改善医患关系。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避免刺激性话题,不可出现嘲弄与讥讽的情况,而是体现宽容理解、爱护与尊重,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观点,促使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注意神态、眼神与肢体语言,避免患者误解。

1.2.2 与患者家属沟通:

由于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早期的行为与意识极不正常,因为无法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掌握患者的家族史、生活环境与病情,且患者家属在患者临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也极为重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极大的改善医患关系,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1.2.3 与主治医师沟通:

护理人员要做好与主治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以掌握患者护理过程中需重视的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与精神情况,及时反映给主治医师,以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与治疗方法,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2.4 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具备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之间需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以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避免信息错节引发的医疗事故。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有效率与精神病症状评分(SDS、SAS)进行观察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处理统计本文的数据资料,以均数形式(±s)表示计量数据,并开展t检验,通过χ2完成计数数据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对照组是67.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10例显效(25%),23例有效(57.5%),7例无效(17.5%),总有效率是82.5%,对照组患者中5例显效(12.5%),16例有效(40%),19例无效(47.5%),总有效率是52.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观察组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开展基本护理,而且还需重视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传统治疗中,我国多使用心理沟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与精神状态,但临床效果不理想。

有效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害怕、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保证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患者入院后,受到陌生环境与人员的影响,会产生害怕造成不良心理的出现,对护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友身份接近患者,并向其传达治疗的目的与作用,提高患者的认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6],帮助患者树立临床治疗的信心。

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随机抽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救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是82.5%与95%,对照组分别是52.5%与67.5%,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徐伟琴[7]等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而且极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备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进.精神科医患之间有效沟通之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9,30(22):76-77.

[2]唐容容.对精神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病情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214-214.

[3]马德香.影响护士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5-1275.

[4]付秀华,那丽娜.精神科患者入院查体护理干预与护患纠纷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45-246.

[5]王秀娟,王玉芹,于冠礼,等.精神科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63-2563.

[6]林惠娜.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34):3229-3230.

3.有效沟通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 有效沟通 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加,考试制度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负担、感情不顺等原因而导致自杀,甚至伤害他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升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所要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毕竟是生存在社会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因此研究有效沟通的作用以及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效沟通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也成为社会所要关注的必要点。

一、不同人际关系间的有效沟通

(一)父母与子女间的有效沟通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成长的这一、二十年中,学生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接触不同的人,同时会遇到不同的老师,但对于学生而言,真正意义上,在自己人生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依旧是自己的父母。我想说:“父母不仅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老师。”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是否在自己最疲惫、或最为困惑时,想的最多的便是“家”,因为在家中有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帮助及支持。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按他所言,人刚出生时,心理健康程度都应是差不多的,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何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区别呢?这便不得不提及父母在学生成长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作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无论他们的年龄是有多么相近,总是有一条似有似无的沟壑镶嵌其中,而父母与子女间的有效沟通,恰能在这条沟壑中架起一座桥梁,使家长时刻关注并正确引导子女的心理、行为。

(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作为特殊的一类群体,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往往避免不了离家的痛,而身处于大学这一小型社会中,我们周围存在形形色色的人,但脱离了父母的我们怎样在有困惑并且无法解决时选择正确的行为。这一重担便落在相对较为权威的老师身上,而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也便成为教师正确引导、规范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三)同学间的有效沟通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一段话: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是学怎样做人。而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父母、老师,与我们交往最多的便是同学。马克思曾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有效溝通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重要因素最初就是家庭,同时学生的启蒙教育同样来自于家庭,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是否融洽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又如有些父母对子女持溺爱心理,则往往造成学生自负、任性等不良心理;同时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不和睦,也会导致学生的消极情绪。上述几类情况,大部分都能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

(二)生活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家庭,我们更多是活动在大学这一集体环境中。而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同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新闻媒体常有此相似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因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影响学业,甚至出现轻生、学案等重大事件。而此类事件的发生,归根究底是因为一些原因,从而使同学间未采取正确的有效沟通方式。

三、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父母与子女间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1.父母应学会倾听,且允许子女发脾气。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这会让子女认为自己是被重视的,有利于沟通的进行。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这可以让子女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更易于引导子女换位思考,理解父母。3.父母应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子女的自尊。恰当的谈话时机往往能使沟通有良好的开始,从而使该次沟通更为顺利,更利于找到解决方法。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讨论,在平等的基础上,使问题本身更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5.子女要学会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并不局限于父母的主动性,同时子女本身的意识也决定沟通是否顺利进行。

(二)师生间

1.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自尊心往往都极高。比如仁济,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又与本部同位于一所学校,这不免让老师有了一些比较,有时也难免会在不经意间说了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也就在那一瞬间,师生间的隔阂也拉开了。2.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不能总以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所以有时微笑的批评,可能会极大程度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拉近彼此的距离。3.课外师生多交流。这是教师了解学生最快速、直接的方法。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三)同学间

时刻注重自己品行,提升自身修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个体基础上的,而一个人能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它的根本决定因素便是个人修养。1.时常反省自己。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要一味指责他人,要先静下心反思自己,矛盾才不会愈加激烈,甚至因此平息。2.互相尊重、信赖。尊重他人是任何事情的前提。3.与他人见面时,保持微笑。这是拉近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方式。

不知在何时,听我朋友说过一句话:“交流是一门艺术”。一件艺术品并不能在朝夕间产生,其创作的每一步过程都是关键。艺术家需在灵感冲击以及精心创作下,才能完成一件佳作。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正如那件作品,要用有效沟通不断去雕琢,才能逐渐成型。有效沟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

参考文献:

[1]唐闻捷 何金彩.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

[2]薛立强.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影响面面观

[3]何土.父母如何与孩子做有效沟通

[4]金玉华.师生如何有效沟通

作者简介:

潘玲佳,女,温州医科大学2012级生工专业学生

胡玲燕,女,温州医科大学2012级生工专业学生

4.领导的沟通协调作用 篇四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领导者通过协调人们的关系和活动,使组织成员步调一致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活动,被称为领导的沟通协调作用。今天,就沟通与协调这个话题和大家作一次交流和探讨。

一、增强沟通协调的意识

沟通协调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决策程序问题,更是一个职责意识问题。就是说,任何领导活动的组织实施,都需要沟通协调,都离不开沟通协调。尤其作为我们基层这个结合部,工作任务繁重,诸多矛盾突出,无论靠实责任、推动工作,还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一)沟通协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则

著名的《世界财富》杂志,曾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世界五百强的部分高层主管提了一个问题:造成管理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大多数高层主管是这么回答的:在管理中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协调的技能。

国家行政学院曾对领导干部做过问卷调查,列了十种能力,其中包括:决策、用人、沟通协调等等,请他们回答:在这十种能力当中,最需要培训的是哪种能力?最后,排序第一的是沟通协调能力。

据有关资料调查分析,在行政管理中,70%的工作都是沟通协调;与此相反,凡在管理中出现的障碍,70%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时“好心好意办了错事”;有时办了好事,惹了烦恼;有时虽然满怀热情、踏实工作,但却难以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甚至受委屈、遭冷落。认真反思一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或者缺少必要的协调程序,或者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到位。同时,多年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一个领导班子如果出现不够团结、不够和谐的问题,大多都是由于沟通不够引起的;一位领导干部如果工作被动、没有起色,往往也是由于沟通不够导致的。

那么,什么是沟通协调?简单地说,沟通,就是人们运用一定手段或媒介传递信息、情感的过程;协调,就是通过协同和调整,达到思想和行动一致性;沟通协调,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运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促使矛盾朝着目标方向转化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沟通是协调的条件和手段,协调是沟通的目的和结果,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座的同志都是领导干部,如果看轻沟通协调的重要意义,缺乏沟通协调的职责意识,忽视沟通协调的基本方法,必然影响工作进程,影响事业发展,影响班子团结,同时也影响自身形象。因之,希望大家始终从领导工作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出发,领会其中之义,明白其中之理,自觉地、主动地、及时地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沟通协调的主要特征

沟通与协调既是有所区别,更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既有不同的侧重,更有共同的特征。沟通协调是全方位的工作。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需要沟通和协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领导干部,位臵更加重要。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大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领导,由领到导,只领不导,问题不少”。工作中,必须全方位地面对上级、同事、下属、群众等各种关系,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对上级的沟通协调要尽职而不越位;对同事的沟通协调要配合而不设障;对下级的沟通协调要负责而不偏执;对群众的沟通协调要真诚而不冲动。因之,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工作就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沟通协调,是更高水平的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是经常性的工作。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沟通协调行为总是伴随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而存在。行政领导工作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希望,也面对着诸多的矛盾和纠纷。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几乎事事需要沟通,天天都在协调。重要决策、工作实施,需要沟通协调;任务分配、责任划分,需要沟通协调;会议筹备、文件起草,需要沟通协调;甚至一些事务性的“小事”,同样需要沟通协调。因之,我们必须把沟通协调纳入日常视线,列入日常工作,经常化、一贯性地认真做好。尤其在一个班子内,要大事小事多沟通,有事没事常来往,确保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和工作落实的顺畅性。

沟通协调是前瞻性的工作。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适时的沟通协调,是解决工作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因之,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处理问题,沟通协调工作必须先行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减少阻力,获得支持,争取主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缺少沟通,或者事后的沟通,往往陷于被动。被动则逆,主动则顺,希望大家切记这个已被许许多多事实验证了的宝贵的经验教训。

沟通协调是服务性的工作。沟通协调行为的实质,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提供服务;沟通协调行为的过程,就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提供服务的过程。领导干部开展的沟通协调工作,必须充分体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围绕政策的落实、决策的实施和领导的工作意图进行沟通协调,以使各方面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前进;另一方面,是为基层服务,学会换位思考,跳出自我模式,进入他人心境。以沟通协调的方式化解各种矛盾,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帮助基层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进行沟通协调,必须站在服务的立场上,要有服务的态度,采取服务的方式,达到服务的目的。

(三)沟通协调的基本功能

沟通协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关键。因之,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体现沟通协调的基本功能。

一是沟通协调有利于适应环境,促进发展。现代社会,没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可以超然独立于社会系统之外。积极有效的沟通协调,是促使各类组织以及个人适应外部环境、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行政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协调处理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工作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促进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就可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与兄弟部门的沟通协调,就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密切工作配合;加强同下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就可以理顺工作关系,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同群众的沟通协调,就可以通晓民意,了解民愿,优化我们的服务,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同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就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沟通协调有利于统一思想,实现目标。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和方向。任何组织和部门都因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目标越明确,行为越有效。根据管理学原理,任何组织系统都有两种对立的发展趋势:一种是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另一种是由有序到无序的发展趋势。工作实践中,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可以促使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相关部门单位及有关方面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从而使某一项工作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以达到实现总体目标的目的。如在项目工作中,我们只有通过反复汇报、充分沟通、多方协调,才能得到支持,争得项目。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是我们应当实实在在做好的工作。

三是沟通协调有利于消除内耗,增进团结。气贵顺,人贵和。常言道,理解才能和解。及时的沟通,能有效传递信息,增进理解,发展友谊;及时的协调,能够减少摩擦,消除内耗,增强各方面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因此,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干部,团结出凝聚力。沟通协调是团结的前提,团结则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四是沟通协调有利于改善形象,树立威信。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看起来整天是在与人、与事打交道,实际上是在与矛盾和问题打交道。群众对干部的看法有这么三句话:重视问题是官德,发现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政绩。一个有权威的领导班子,不仅在于有明晰的发展思路,有良好的整体素质,而且在于通过沟通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名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影响力,不仅在于有强烈的履职为民意识,在于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而且在于有善于沟通协调、推动工作的智慧和能力。形象比金子贵,就是这个道理。

二、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

对于一个机关或一个单位来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不仅有利于解决矛盾、统一思想,而且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一位领导干部而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既是履行领导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又是获得社会各界支持、赢得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

第一,沟通协调需要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古人说:“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的就是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善于从大局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凡事不以大局为重,只盯着局部利益、眼前利益,那么必定难以取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事业成功。因此可以说,领导干部讲大局,既是政治素质,也是工作水平。那么,什么是“大局”?就全市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局,维护社会稳定是大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局。对领导干部来说,千方百计促进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工作发展是大局,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大局。这就必须做到,熟悉全局情况,通晓全局发展,明确全局特点,符合全局需要。这样,才能在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中胸有成竹。

第二,沟通协调需要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领导干部要立足于现实,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向,分析问题的利弊得失。反过来,准确的判断需要充分的沟通。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既能敏锐地把握新趋势和新特点,又能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创造性地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探索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一直强调:发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思想解放的程度。解放思想,实际上是寻求主观和客观的最佳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不是单纯的认识问题,而是鲜活生动的实践问题。实践需要引导,引导需要判断,判断需要沟通。这是检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沟通协调需要提高超前谋划的能力。沟通协调,首先需要调查研究。凡是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弄清矛盾主次、是非曲直。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确定协调的基本框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做到凡事想在前、谋在先,想得细、谋得远,就能做到沟通易、协调顺,站得住、立得稳。

第四,沟通协调需要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古人说:治国无万古不变之法。领导干部要善于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沟通协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有效的沟通协调,目的在于各方达成共识,途径则在于准确地理解信息。领导者与下级能力上距离要大,但不是越大越好;心理距离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因此,沟通的要诀就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影响态度,引起行为。好象与人同行,不要走得太快,不要离得太近,要给别人留一些进退的空间,从而达到坚持目标、解决问题的初衷。

第五,沟通协调需要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学习,不提高,马虎应付,难有作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实际上,沟通协调就要我们胸怀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持强烈的进取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因为,解决任何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依,没有固定的办法可循。必须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势利导,化解矛盾。这是政策原则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运用,也是个人智慧和创新进取精神的实际发挥。

三、讲究沟通协调的艺术

沟通协调不仅是一种实施领导的能力,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领导艺术只有规律,但是没有普遍认同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在沟通协调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一)遇事沉着冷静

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领导干部首先要端正心态,沉着冷静,不急不躁,从容应对。需要沟通的,主动沟通;需要协调的,放手协调。不要存有畏难情绪,不要放不开手脚。我们必须明确,党外干部同党员干部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为发展大局尽心尽力的要求是相同的,履行职责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就是说,同样都是领导干部,同样都要尽职尽责。做出成绩,都应分享荣誉;出了问题,都应承担责任。这是法定的义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希望所有党外干部,进一步坚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信念,找准角色定位,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工作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地历练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顽强地表现自己,勇往直前,做好工作。

(二)大事细中求精

做人看态度,做事讲认真。领导干部部署重要工作,决定重大问题,必须深入地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实情,虚心地听取意见,充分地协调沟通,力求做到大范围分析对比,多角度综合归纳,深层次权衡利弊,高起点筹划预案,集思广益、深思熟虑、细中求精、科学决策。同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靠实工作责任,理顺工作关系,把握工作进程,及时掌握、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实现既定的方向和目标。

(三)急事快中求稳

急事就是突发的,需要紧急、果断处臵的事项和问题。对于急事的协调处理,既要快速应对,又要稳妥处理。快要不误时机,稳要力求妥善。快是前提:快速沟通,快速协调,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妥是结果:快中求稳,以稳求妥,解决问题,不出大的差错。我们必须明确,对于急事的沟通协调,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因循常规,不能因为个别部门的反对优柔寡断,也不能由于当断不断贻误时机。这里也讲沟通协调的艺术,但是更重领导决策的魄力。魄力也是艺术,魄力也是能力。

(四)难事方中求圆

按照哲学的说法,方与圆是辩证的统一,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方中求圆的实质,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沟通协调工作中,真正做到方中有圆,绝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要以方立命,以圆求安。有人称邓小平是方圆权变艺术家。一国两制,“国”是方,“两制”是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方,“特色”是圆。“方”不可动摇,可让步。“圆”是适度妥协。从而: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后方先圆,己方他圆。也就是说,在协调一些各方都感头痛的具体工作时,只要不会违背大的原则,就可灵活变通,从有利于解决问题入手,以基本满意落脚。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是非要分,但也不宜分得太清。“水至清则无鱼”,是非太清则往往形成新的阻力。需要协调解决的难事,还有个权衡利害的问题。利害的分担,往往是矛盾的症结。大体上讲,是利,都让一点;是害,都担一点。中国古人讲中庸之道,中国人的性格上也重中庸情结。为人处世离不开方圆之道。智谋要圆,行为要方。把方与圆上升为一种智慧,绝对是一等大智慧、大学问。

(五)小事处中有礼

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代表着领导形象,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同志的口碑好”。口碑实际上是一种积累,是一种认同,也是综合素质的反映。树立好的口碑,重视修身立德,涵养浩然正气,要从小事做起。“要经营好自己的名声”。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仅仅靠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口碑来赢得人心。名声上这种优势,是千金也难买来的。小节做好了,可以使领导干部的形象更加完美。比如,沟通交流的语言艺术,似为末节小事,实则关系重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因为待人诚恳,处中有礼,说话得体,看来比较难于协调的事,对方往往乐于帮助出谋划策。有的时候,由于表述不准,或者语气生硬,容易在沟通中形成障碍。可以说,这是个处事的艺术,是个待人的态度。艺术是个水平问题,态度是个人本问题,希望大家在意。

四、注重沟通协调的效果

沟通协调讲过程,沟通协调更讲效果。没有过程,难有效果;没有效果,就是失败的过程。沟通协调的过程要顺,沟通协调的效果要好。

(一)通过沟通协调,实现思想统一

沟通协调的根本目的,就是消除分歧,化解矛盾,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这有个政策原则问题,有个顾全大局的问题,也有个以情感人的问题。感情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沟通协调的一种润滑剂。沟通协调本身就是融洽感情、增进共识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拿出诚恳的态度,注入深厚的感情,努力实现各方理解、支持与配合的实际效果。

(二)通过沟通协调,调动积极因素

矛盾需要各方化解,工作需要大家来做。这就要在沟通协调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积极态度,调动积极因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各方智慧,折中各方建议,相向而行,相互靠近,共排纠葛,实现双赢。这是沟通协调的间接目的,也是沟通协调的后续效果。

(三)通过沟通协调,有力推动工作

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沟通协调的最终目的。要把提出的工作措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解决了问题、推动了工作,是否达到领导和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沟通协调效果的根本标准。

5.下行沟通的作用不包括 篇五

(A)使下属敢解领导意图(B)增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隔阂(C)减少误会(D)增强各级的联系

2.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下属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的做法有什么意义(D)

(A)曹操的心胸很大(B)曹操自己都担心不能自保(C)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又收拢回来

(D)对于那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不要同下属锱铢必较

3.与同事发生矛盾时,有时明明是自己有理,也要待他好,其原因是(C)(A)给上级留下好的印象(B)对你升职有好处

(C)合作愉快,贵在和善、真诚(D)因为有时要用的上同事 4.上下级之间应如何保持距离(B)

(A)距离完全消失,融为一体(B)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C)严格区分,保持较远距离(D)距离过小以致失去尊严 5.在弹性空间内,被领导者(B)

(A)有明显的受控感(B)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C)不被信任(D)受到外在力量的干涉

6.关系双方理想信念不尽相同,但能友好相处,不能深交,指的是哪种人际关系类型(C)(A)合作型(B)利用型(C)共事型(D)被迫型

7.沟通是一种精神活动,沟通的效果如何,与沟通主体的(B)有着极大的关系(A)身体状态(B)心理状态(C)文化修养(D)社会背景

8.关于信息沟通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B)是统一下属意志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

(C)基本要素有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D)是人们之间传达、反馈思想、观念以及情报、信息的过程

9.以传达知识、经验、问题、观念为主的是(A)信息(A)认知性(B)感知性(C)情感性(D)理解性

10.“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体现的道理是(A)(A)局部对全局的重要性(B)全局高于局部

(C)全局统帅局部(D)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

11.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沟通障碍的多少取决于沟通双方(C)

(A)对另一方有多尊重(B)自己文化与对方文化的融合程度(C)对另一方信仰与行为的了解与接受程度(D)地域差异的多少

12.抓住中心带动一般,这是领导者要把(A)的理论应用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个简明的概括。

(A)主要矛盾(B)次要矛盾(C)中心问题(D)边缘问题

13.沟通者如果想使自己传递的信息,内容丰富充实,观点新颖独到,语言精美有趣,需要(A)

(A)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B)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C)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D)深入实践

14.部门中各平行组织之间、平行领导之间的信息交流称为(C)(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行沟通(D)非正式沟通 15.影响正常沟通的障碍不包括(D)(A)环境(B)心理(C)语意(D)地位 16.(D)不是造成矛盾分歧的原因

(A)分工明确(B)目标差异(C)认识差异(D)利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17.(A)是调节行动和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的结果(A)能力(B)知识(C)实践(D)性格

18.按照(B)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A)方向(B)内容(C)本质(D)性质 19.有些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总令人感到狂妄,多数是因为(B)(A)不为别人保全面子(B)太爱表现自己(C)被别人嫉妒(D)不与别人协作 20.解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方针不包括(B)(A)快(B)防(C)公(D)稳 21.领导要关于当听众,是指(A)

(A)不论对何种意见,都要“坐住板凳”(B)对片面的批评可以不屑一顾(C)不能挨骂(D)即使错了也不能认错 22.按协调的内容为标准,不包括(B)

(A)领导职能协调(B)心理协调(C)组织机制协调(D)人际关系协调 23.林肯当上美国总统的原因是(C)

(A)依靠自己的才华(B)依靠别人的同情(C)依靠自己对群众的信任(D)依靠自己的家庭 24.下面关于沟通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沟通是组织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沟通是提升组织整体领导水平的途径(C)沟通是自然界交流的重要手段(D)沟通是科学决策、正确实施决策的基础

25.想对他人倾诉心中的苦闷又怕他人笑话,属于(C)冲突(A)双趋向型(B)双回避型(C)趋避型(D)角色型 26.“下级服从上级”,因此(A)

(A)要贯彻执行上级的决定(B)坚持自己的意见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绝对服从上级任何决定 27.(A)不能预防潜在冲突

(A)减少相处的时间(B)进行思想政治工作(C)明确工作职责(D)公平合理

28.领导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使其所领导的组织同环境、组织内各个部分以及组织内外人员等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行为是(C)(A)领导督查(B)领导监督(C)领导协调(D)领导协助

29.突出发展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给领导协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D)(A)直接补短法(B)间接补短法(C)全面提高法(D)层级递进提高法

30.下面那些做法不是协调与上级关系的艺术做法(C)(A)展其长,避其短(B)及时汇报,反复疏通(C)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D)完全服从指挥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领导者如何实现对全局的控制(ABCD)(A)对重大特殊情况的处理(B)控制趋势(C)控制关键因素(D)提高主管人员素质 2.(ABCD)是现代意义上的沟通。

(A)交流说(B)媒介说(C)分享说(D)转移说

3.沟通的合作原则要求沟通的双方要遵守(ABCD)的规则(A)信息适度(B)信息真实(C)内容贴切(D)方式简明 4.协调与上级关系的准则包括(BCD)(A)迎合上级(B)尊重上级(C)服从上级(D)体谅上级 5.广义的领导有哪些要素(ABCD)

(A)领导者(B)被领导者(C)领导目标(D)领导环境 6.思想协调的意义在于(ABD)

(A)是积极的平衡(B)是实施激励(C)是解决问题(D)能增强凝聚力 7.关于人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BD)

(A)人与人交感互动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心理性的,是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连接(C)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

(D)两个个体间彼此能相互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 8.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是由(ABCD)组成的

(A)决策能力(B)指挥能力(C)组织能力(D)控制能力 9.沟通能力是沟通者(ABCD)的体现(A)思想(B)知识(C)思维(D)心理 10.领导协调能力包括(ABCD)

(A)对不协调状态的认知能力(B)统筹调节的能力(C)平衡关系的能力(D)处理冲突的能力

11.大团体冲突有(AB)

(A)地区性(B)民族性(C)宗教性(D)气候性 12.人民内部矛盾是由于(ABCD)造成的

(A)觉悟程度(B)文化水平(C)思想观念(D)利益冲突 13.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性在于(AB)

(A)缺少沟通容易出现问题(B)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工作进展(C)让上级接受自己的观点(D)能够显示自己的才能

14.应避免在正式场合向上级提建议,原因在于(ACD)

(A)给自己留有回转的余地(B)避免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C)有利于维护上级的个人尊严和自尊心(D)不使上级陷入被动和难堪 15.按协调过程为标准,协调可分为(ACD)

(A)事前协调(B)预先协调(C)事中协调(D)事后协调

16.哪些情况下,沟通的对象接受沟通的可能性会增强(ABCD)

(A)同一社会制度(B)同一文化氛围(C)相同社会属性(D)同一活动地域 17.思想协调包括(ABCD)

(A)思想政治工作学(B)思想政治工作学、心理学(C)社会学(D)舆论学 18.领导协调素养与能力基础包括(ABCD)

(A)性格基础(B)一般能力基础(C)实践基础(D)心理生理基础 19.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是(AD)

(A)个别教育是普遍教育的深入(B)个别教育是普遍教育的基础(C)普遍教育是个别教育的深入(D)普遍教育是个别教育的基础 20.组织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激发爱国热情,是哪两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体现(BC)(A)自我教育(B)思想教育(C)知识教育(D)精神鼓励

6.有效的沟通方式 篇六

将物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向业主进行宣传、教育和说服,是我们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往往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直观的,死板的说教是无能的表现。

讲法律、讲政策理所当然,但怎么讲,很有讲究。因此,本方法常常要和别的方法结合使用,方能奏效。

二、换位思考法

“爱”与“被爱”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管理者,有时也要换个角度,如果我是业主会怎么想?以他的心态感受一下他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请业主也换个角度,如果他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将心比心,相互理解,解决矛盾。

三、入乡随俗法

在工作中讲普通话是基本要求,但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特别对一些老年人,用同样的方言来对待他们,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乡音,一家亲”,同样的方言在情感上已得到了认同,还有什么不好说,不好商量呢?

但切记:如果没有说方言的能力,还是说普通话,否则“鹦鹉学舌”,弄巧成拙,业主以为你在嘲笑、挖苦他。特别是对敏感方言,如“苏北话”,不要轻易模仿。

四、避实就虚法

有时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往往会使矛盾激化,双方弄僵。还不如避实就虚,先谈点和主题无关的话题,谈点天气,交通什么的,缓和一下气氛,然后再找机会,切入主题。

五、投其所好法

根据沟通对象的脾气、爱好,可以多聊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喜欢棋类牌类,就谈谈牌局对弈;爱好旅游,就谈谈山水;钟爱子女,就多赞扬赞扬他的孩子。对待中年妇女,赞美她的孩子是沟通最快捷的路径,俗话说,母以子贵嘛!

六、以退为进法

有时谈僵了,切不可火上浇油,贪一时之快,把该讲的,不该讲的都发泄出来,这样只能把对方逼入对立境地;不如以退为进,来个缓兵之计,劝一句,消消火,待合适机会,或换别人再跟业主沟通。

七、委曲求全法

7.师生有效沟通的窍门 篇七

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原因

在当今的教学中, 师生之间很多情况下都沟通不畅, 教师总是有伤心、失望、不满:“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用功?”、“为什么不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授课?”、“为什么不及时完成作业……”。学生也满腹委屈:“为什么教师那么不近人情?”、“为什么教师那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教师对我们如此冷酷……”。这一切都暗示出师生间矛盾的突出和激烈。那么原因何在呢?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 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亲近感。

中国传统强调尊师重教, 亦有“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说法, 这些原本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 但久而久之却转化成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 教师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 希一切都自己来掌握, 把预期的目标都实现, 而师生间的沟通一定得通过师生间高效的互动才能实现。而学生一般就存在一些自卑或戒备心理, 不安或害怕, 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不敢见教师, 见了教师躲着走, 无法坦诚地与教师沟通, 更无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师道尊严总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出现了控制、过度呵护、批评等过激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往往就是被动接受, 口服而心不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发展迅猛, 他们总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不希望被控制、被训斥。这时, 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尊重学生, 把他们当成为自己看等, 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缩短心理的距离, 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 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虽然学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都不如教师, 但是在人格上, 师生双方是平等的, 师生只有在互相亲近的前提下, 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2. 教师与学生期待、学生期待与自身行动存在差异。

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 从课任教师保姆式教育进入自我管理。入学初期, 学生是典型的儿童状态,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批准, 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 更喜欢教师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回报。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此时, 教师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相处与沟通。在实际的教学中, 师生间的关系其实很复杂, 也很微妙, 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 绝对地相互尊重、热爱, 而是有不理解和冲突。笔者建议, 师生间的沟通也应该做到互相尊重, 彼此亲近, 互相宽容, 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做到沟通顺畅, 教学效果显著。

3. 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中, 许多教师很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但由于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 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会按照自己通常的习惯来处理问题, 造成学生们埋怨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与学生的日常沟通欠缺。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 日常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八小时。而且,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 各种教育改革、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普遍存在焦虑症和亚健康, 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 又担心过度频繁的沟通会带来一些麻烦事, 有时候, 教师难免把不良的情绪牵怒到学生身上,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窍门

语言是师生间沟通的重要功具, 良好的讲课语调应该温和、乐观、舒服、清楚, 像春风化雨一般, 这样可以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接收对方的信息, 达到沟通顺畅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形象化、规范化、逻辑化, 把握深浅度, 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1. 教师切记, 学生的情绪是在不断地变化中, 教师一定

要时刻关注其情绪状况,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说不同的话, 以此来激发学生上进。授课时,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化、形象性, 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肢体动作, 同时要有很清晰的逻辑性。除此以外, 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多使用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 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和责备的语气。必要的时候, 要打开学生心扉进行灌输和启发。

2. 用亲情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以平等为前提实现有效沟通。

在沟通方面有一个位差效应, 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某种优越感, 容易产生自傲心理, 而位于下位的人则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一定要注意位差效应的产生, 教师要善于自我反省,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 平等待人, 不颐指气使, 不偏爱某一人, 以成人和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学生也要消除自卑的情绪, 消除对教师的偏见, 与教师产生良性沟通。

3. 教师要介入学生生活, 与学生共同学习沟通的方法。

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 以提高沟通能力。为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极少。针对教师、学生对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 学校可考虑对该类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 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也可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8.有效沟通的“秘诀” 篇八

这是今天的课上我们做的一个沟通游戏。四个组长各持6张小纸条,我看着要组合摆放的形状,向他们发出指令。我自觉整个过程表述清晰;沟通中四个组长没有一个询问的,一定也是自觉明白,而实际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呈现这样一个沟通结果时,我开始不断地追问: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我哪里表述得不清楚?为什么理解信息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

我是站在窗帘后发出指令的,看不到他们的行为及进展,窗帘成了阻挡我们沟通的屏障;我是根据一个最终要摆放的形状发出信息的;我只是用陈述性语言进行描述,没有采用其他的方式,沟通方式单一。而在我发出指令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人询问,沟通成了我的单向行为。而“信息接受者”因阅历、环境等条件不同,对信息的“解码”也不同,偏差便由此而产生。

想想,深感焦虑。在这样一个游戏中,都有这么大的理解偏差;日常工作中,该有多少沟通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发出指令,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参与课堂活动。课堂讲解,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

“班级管理”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班风的形成、同伴关系的建立、和谐班级的建设,离不开沟通。个别问题的处理、问题学生的改变,更需要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不断沟通。

“学校管理”离不开上级与下级的沟通。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理解,校长的理念落地,中层干部具体工作的安排,都需要沟通。

“学校办学”离不开与外界方方面面的部门和人员沟通,以取得各种支持,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沟通,无时不在,无刻不存。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如果游戏可以重做,我想,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作为“发送信息者”,是知道目标的(图形),必须让他们也了解目标,也就是“用六张纸条摆成一个图形”,所以,我会——

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将复杂问题进行加工,发出简单明确的指令,如把“六张纸片组合成三张,用三张纸片摆放图形”。

采用更多的沟通方式,语言沟通是单一的,而陈述性语言更是单一的,如果把图形的形状清晰地表达出来,他们会很快理解到位。

考虑对方能否理解我所表达的信息。在一个刚刚组合的团队里,彼此没有非常熟悉,仅凭语言很难理解到位。如果我追问几句,让他们描述一下我的指令,效果一定会好。

同时,作为“信息接受者”,需要他们把自己的编码不断反馈给“发送信息者”,不断纠正理解中的偏差,虽然有厚厚的窗帘屏蔽,我想效果也一定会好很多。

当然,日常的沟通,不像游戏这样简单。沟通方式可以多元,如口头、书面、电话、网络,而且更多的是靠非言语沟通。沟通过程要多考虑“接受信息者”的需要,如他的特点、他喜欢的沟通方式。而且,沟通还需要伴随着情感,很多时候,情感往往是有效沟通的润滑剂。

编辑:李丰池

上一篇:四年级编童话故事作文下一篇:叶城县农广校2008年度招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