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之我见

2024-06-21

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之我见(共11篇)

1.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之我见 篇一

做好税务纪检监察工作之我见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纪检监察的职能尤显重要,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行政执法的税务部门来说,必须适应新形势,全力做好税务纪检监察工作,税务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是服务于带好队,收好税,对如何做好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本人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税务工作,躬行“三个代表”,全力打造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为部门本职工作夯实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指导反腐倡廉的强大思想武器。税务部门的纪检监察,要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契机,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为税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坚持服从服务于税收中心是提高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指导思想税务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属于上层建筑,具有上层建筑的本质属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税务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税收中心工作,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措施的提出、制度的确定和实施,要紧扣税收主线,把促进税收中心工作作为考虑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税务部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要坚决维护,对依法行政、正确执行税收政策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和保护。服从服务于税收中心,还要体现在监督工作要渗入税收业务之中,找准切入点,对税收征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如与税务稽查有机结合,建立纪检监察与税务稽查联系制度,税务稽查在查办涉税案件中掌握的税务干部违纪线索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形成既查外又查内的整体合力。纪检监察还可参与税收执法检查、内部财务检查、基建工程招投标、大型办公设备购置和工程招投标等活动,从中发现违纪问题和制度上的漏洞,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错堵漏。

2、正确“定位”、处理好“三个关系”是提高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基本原则。税务部门的纪检监察受同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部门党组的双重领导,履行对本部门党员干部教育、保护、监督和惩处的职责,基层税务机关还要接受上级税务机关纪检组的业务指导。税务纪检监察必须定好这个“位”,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定“准”位,而不出现偏差,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关系。对纪检监察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凡本部门的重大活动、重要措施、重要信访举报、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二是处理好与同级局党组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组的领导,要与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五个主动”:主动提出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及时提交局党组讨论研究,争取支持;主动向局党组汇报群众信访、本部门和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针对问题,积极谏言献策,为局党组当好参谋助手;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党组分忧解难;主动提出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新招数,拓宽工作局面。主动承担局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三是处理好与局机关各部门的关系。要坚持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不包办代替,不偕越权限。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勇挑重担,当好主角。需要配合的工作,恰如其分地当好配角。在工作方法上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钦差大臣”式,到处插手,横加指责;一种是“聋子的耳朵”式,怕得罪人,不闻不问,明哲保身。

3、抓住行业特点,注意工作方法是提高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税务纪检监察部门肩负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使工作有特色、出成效,必须抓住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能的部门,是时时刻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窗口单位,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一行业特点,集中力量把行风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三项工作抓紧抓好,要采取“防、堵、查”三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方法,标本兼治,加大建章立制和从源头上治理的力度。在查办案件、处理人时,要注意工作方法,要综合考虑政治影响和经济效果,趋利避害,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那些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查处,毫不留情;而对于一时失足,犯一般性错误,尚能挽救解脱的干部应给予机会,要将以礼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管理人贯串日常工作中。

4、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是提高税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税务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对纪检干部提出了“四更”(更高的政治觉悟、更高的纪律性、更强的法制观念、更要谦虚谨慎)、“三可”(可亲、可敬、可信)的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拔高起点,做复合型干部。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要增强理论功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要主动介入机关的各项税收业务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使自己成为既是纪检监察业务的专家,又是熟悉税收业务的能手,只有充分熟悉税收业务才能使监督工作有针对性,而不盲目;有前瞻性,而不短视。二是求真务实,做有工作实绩的干部。纪检监察不能被动完成上级交办任务,而应结合全局中心工作主动出击,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使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不能代替、不可缺少,用有“为”来达到有“位”和有“威”。三是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注意维护和塑造纪检监察干部形象,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展示纪检监察干部风采。四是注重调研,做研究型的干部。要做到“三勤”:脑勤、腿勤、手勤。“脑勤”即勤于思考,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发现和提炼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不就事论事:“腿勤”即勤下基层,潜下心多作调查研究,不做蜻蜓点水

加强检查指导,才能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反腐倡廉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责任制的权威性。总之,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注重研究新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反腐倡廉任务的落实。努力扩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社会效果,一是要善于从查处的案件中发现潜伏或隐蔽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组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及时对查处案件进行剖析,以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人,带动一片的作用,以达到教育干部、震慑违法犯罪和扩大纪检监察工作影响的目的。进一步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加大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力度。目前,政府“提速”,为纪检监察机关贴近“中心”搞好服务、履行职能提供了新的契机,要把握好切入点,通过加强勤政建设努力推动廉政建设。

4、改进工作手段,积极探索利用电子政务抑制~的新途径。在反腐倡廉中,我们既要重视制度创新,又要加强技术创新,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使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得到落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政务活动,是把制度预防与技术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市税务系统通过开展网上办证、网上征税等,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为。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来说,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高度重视和发挥现代科技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内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之间首先可以通过内网传递信息,通报案件查处情况,交流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其次,现代网络技术还可以通过外网将本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与其它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等执法监察部门联系在一起,进行更为广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发挥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在信息化时代,税务信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使我们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税务信息网络发布廉政规定,在网上开辟廉政教育专栏、廉政论坛,建立廉政法规数据库,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的远程宣传教育。

5、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部队伍素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给队伍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纪检监察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是纪检监察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要努力充实纪检监察队伍力量,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提拔、交流、调配力度,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选拔、交流年富力强、刚正不阿、勇于创新、整体素质较高的纪检监察干部。切实搞好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实用、提高的原则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同时,要适时、适地组织干部到外地或在本市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以交流经验、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努力培养和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新形象。

2.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之我见 篇二

(一)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 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二) 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 000万元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至20, 000万元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3%。

其中, 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 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三) 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四) 企业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

1. 企业科技人员

2.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

3. 研究开发人数的统计

(五) 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 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 (服务) 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我们就应该建议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关注是否能够符合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对已经投资的项目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改造资金、提高技术创新力度,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以便使企业能够合理合法享受到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通俗点就是:如果企业当年应纳税额所得额为1000万, 按照普通企业, 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万*25%=250万, 而如果这个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 则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万*15%=150万, 250万-150万=100万, 100万这个数据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那可是几年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另外,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研发费用的投入也是一个需要比较关注的,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指标要求, 假如该企业当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 则当年投入研发费用不得低于6%, 5000万-2亿元当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得低于4%, 同时在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还可以对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 也就是可以全额在税前列支后仍然可以加计50%。举例如下:

XX有限公司是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 2012年销售1.6亿元, 由于企业在技改投入方面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共计当年对新产品进行开发研究投入了研发费用1200万元, 2013年3月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将研究经费1200万元在税前进行了扣除, 同时请有研发费用审核资质的中介机构 (税务师事务所) 对进行了该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做了鉴证报告, 报告中列明了该企业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可以税前列支, 但根据研究开发活动必须是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的相关规定, 有些研究开发费用只能是税前列支, 不能加计扣除, 就审核通过扣除了565万元 (按照税务规定及相关优惠政策研发费用中有一部分是可以作为研发费用投入的统计, 但不得加计扣除) 。这样所得税又减少了565*15%=84.75万元。

进行营业税税收筹划时应结合营业税的税收减免政策, 降低应税营业额及营业税税率。由于税法规定, 技术合同中只有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营业税免税优惠政策, 因此, 企业一方面应加大技术创新, 技术开发的力度, 积极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转让;另一方面, 企业应对技术合同活动进行合理分类, 使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某高新技术企业年销2亿元为例, 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解读, 该企业对自己公司所经营的技术贸易项目做了重新分类, 将其中1500万元的技术贸易业务, 与对方签订了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合同, 按现行5%的营业税计算, 按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5%) 企业可免营业税75万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通过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免去5%的营业税时又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推进了企业产业化进程, 利国利民。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是,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是执行三年复审, 六年重新申报的政策, 因此, 作为企业来讲, 就要在这几年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几个关键指标要格外关注, 对重新申报时的几个指标必须慎之又慎, 比如在申报专利的数量, 企业的两个成长性指标中的销售增长, 按照政策规定:销售增长在申报的周期内必须是35%的增长, 如果是负增长, 则评分指标中的10分成长性指标将为零, 这就要求企业关注销售增长的持续性的同时, 也需要进行一些筹划, 基数不能太高, 要留有增长的空间。

因此, 对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来说,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 通过税收筹划, 使企业得以享受国家有关营业和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税收筹划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同时, 企业应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力度,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3.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三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是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概念理解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现,不论是企业的物质成果还是企业精神成果,都反映着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共同的理念。如果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地树立一系列正确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会陷入泥潭;如果企业不能树立并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会被压制;如果企业不能树立并实践讲求质量的理念,企业的产品就不会被消费者认同;如果企业不能树立并实践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的竞争力就不会强大和持久。

内容解析

企业文化的内容随着企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起来。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是企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念——企业的追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及其行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企业文化差异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为实现企业目标用以激励员工干事业的精神,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道德准则——调节和评价企业及员工的行为标准,如爱岗敬业、团队意识、公正、正直、诚实等。

行为规范——有形的法律与制度的约束,是显形的企业文化,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形象策划——对企业进行外观与形式的设计,是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

企业传统——是企业可以长期继承和发扬的优秀精神产品。

人本理念——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这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依托。企业只有牢固树立并尽最大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以最适合用户或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培训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等活动,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造力,这是促使企业文化水准不断上升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搞好对员工经常性的培训教育,才能拥有一支人人爱岗敬业、技术过硬、同心协力、顽强进取的优秀团队,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经营特色——不同的企业各有其不同的经营之道,这是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内在因素,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方面最直接的体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只是简单模仿其他企业的做法从事经营,不可能在经营手段上形成与众不同的优势,其经营效果也就难免一般化。

管理创新——不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理念,还是企业管理制度、机制及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都要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是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方面所要解决的关键。正因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才得以发展,并凸显与企业共存的生命力。

品牌塑造——精心培育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 , 提高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消费者对其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欲望,进而使企业增加营销额,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显著标志。企业要拥有让消费者放心、喜欢并易记和传扬的品牌,就要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成本、价格、效能、名称、广告宣传、给人感觉等方面下工夫,而每一方面都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因素。

功能扩展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普遍接受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把现实的努力与企业的目标、愿景结合起来,化作充满情感意向的工作动力,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可以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情感,使员工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树立奋发进取的集体意识,组成拥有强大向心力的队伍。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规范功能——企业文化使员工的行为具有可遵循的准则,使员工按统一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通过形象塑造、媒体传播和直接交往等途径辐射到企业以外的领域,从而影响社会文化和社会风尚。

育人功能——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员工在理想、信念、道德、纪律、作风、知识、技能等方面受到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企业文化应当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科技、知识、信息、人才等因素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今天,企业文化所固有的育人功能更应得到发挥。

协调功能——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人际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得到协调,由此缓和乃至化解企业内部及其与外部存在的不利于人们和谐相处的矛盾,从而营造出使人们普遍感到心情舒畅、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友好环境和宽松氛围。当然,为协调企业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人际关系,需要从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方面入手,但相比较而言,企业文化作为对企业一切行为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素,其协调功能或作用更显突出。

支撑功能——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员工的情感、意志、心态以及企业的行为规范、精神风貌、整体形象等得到有力的支撑,进而使企业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企业文化力量之强大的最有实际意义的证明。如果将场地、厂房、人员、设备、资金等比做支撑企业命运的硬件,企业文化就是支撑企业命运的软件,即企业的精神支柱。

4.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四

工作即将五年,从事企业文化这个工作也有两年。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迷茫,何谓企业文化。

作为一项系统的、浩大的文化工程。很多企业仅仅是设立一个企业文化专员,就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可否认,出于工作的压力,的确会弄出一套文字的体系,但对公司发展所起的引导作用还有待观察。

纵观这些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以来以及从事的工作经历看出,无论企业是大是小,都会存在着一些内在文化。而有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些企业看出,目前,宁波的各类企业所进行的企业文化有三大类。

第一类属于“没吃过猪肉,也没有见过猪走路,仅仅是听过”的这么一类企业。这类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尤其是处于升级阶段亟需突破的企业。从专家、文章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对企业文化本身的认识却模糊不清。他们有热情,对企业文化表面化符号过于迷恋,公司内部的宣传标语、口号随处可见,搞各类文体活动就会等同于企业文化。其最著名的言论就是:三流企业靠经营,二流企业靠管理,一流企业靠文化。更多的却是老板个人的意识,这类企业文化实际是老板文化,它忽视了经营和管理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最重要部分,将文化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中分开,形成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虚华的表面。

第二类属于“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走路”的一类企业。有企业远景、有企业使命、有核心价值观等一整套的文字体系,但这些体系不是长期经营实践中得出,也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或者战略构思中得出的,甚至不是企业所要承担社会价值中得出的。其表现为无法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实践指导作用。有华丽的文字,受过上海、深圳等企业的企业氛围熏陶过,但大都只是生硬的照搬,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定位,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会继续捆绕一大批企业家,是值得企业不断摸索的长期之路。但说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却不能不提华为公司。这家以〈华为基本法〉开起内地企业文化建设先河的公司,让人称著的狼性文化被人传诵,企业迅速壮大的成功模式也被人模仿。狼性文化多有种版本的解释和深化,但很多公司却忽视这种文化形成的基础。

华为的军事化管理与不输于外企同行的新酬福利作为华为的基础文化,对华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企业的核心文化导入离不开基础文化的推动。军事化管理与丰厚的新酬福利两者相浮相沉,作为狼性文化的支撑点,起了强有力的扶持作用。让文化升华人性品质,从而促使企业的发展。

能够形成如此强大的华为企业文化,离不开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拥有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是盲目的强调忠诚,整天画馅饼,对其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的培训,拥有业界所称道的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因素才是企业文化成型和推广的关键。

5.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一些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价值: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价值,就是它能使企业传承的时间和周期,以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个企业能否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能否形成属于自己的理念,完全是有企业的文化做决定;企业的价值,即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文化,也是直接的鱼水关系无法分开。

因为一个企业有无自己的品牌价值,首先要判定的条件,就是这个企业有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其次就是这个企业有无属于自己文化,形成的原创元素,而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就是数这些原创元素的含量所决定的。原因是,创造营造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其源头就是由属于自己的独创的企业文化影响决定的。企业只能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及文化的原创元素,才能实现在稳定中求得发展;才能生产出属于自己经营管理,文化的知识产权;从此才会有属于自己性质;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属性自己的生命,才能为自己的企业换取更多属于自己企业的有形价值,产生属于自己企业有姓、有形的财富,稳定和扩大属于自己企业姓名的有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存在于企业的必要性:

企业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无法传宗接代;就无法在传承于后代的过程中,繁衍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思想;没有自己的企业思想,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企业理论,及形成企业的理论体系;没有企业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企业理念形成;企业没有自己的理念,就没有自己的经可念。当企业不能念或念的不是自己的经,以及不是或没有自己的经意时,怎能会有属于的自己企业信仰形成?一个没有属于自己企业信仰的企业,怎会有属于自己的企业基因?也根本不会存在属于自己的企业个性和企业精神,也不可能生成有属于自己企业的灵魂。更谈不上去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繁衍属于自己的企业基因;扩大属于自己企业的基因库。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正道经营,错误的价值观,短期类可能会能够获取利益,但终究会丢失的。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事实上,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企业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就是要统一企业人的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约束人,塑造人。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以价值观不同而群分的。价值观不同,做人做事的指导思想不同,行为模式不同,为人处事方式方法不同。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事无价值的,都取决于价值观。善恶、美丑、对错、是非等都是以价值观为评判的价值尺度。企业在同一价值观下,一个标准认知所有人与事,员工才容易达成思想一致,步调一致。

哈佛约翰·科特教授对20多个行业的207家公司进行的为期11年的调查研究撰写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得出结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不是促进,而是直接提高。

四、企业文化重在“落地生根”很多企业建立了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企业形象,完成了企业识别系统,但就是效果不佳,没有形成预想的企业文化。究其根源,问题在于企业文化该如何落地生根?企业文化之所以不优秀,缺失的是执行力,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执行。纵观国内兼并重组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势波澜壮阔,其形波澜不惊,其效聚变倍增,一切都源于重视集团企业文化,注重文化融合,使企业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成为企业发展之魂。

这些企业集团,通过召开“企业标志推介会”、“企业标志应用推广会”,提出企业上下应用标志的具体规定和基本要求。通过企业内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宣传阵地,以一个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声音,对内开展有针对性的理念教育,统一视觉形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技术进步,开展科技创新等,增进内部品牌共识、文化融合。对外,通过企业的整体识别,以耳目一新的统一企业标志使企业在与社会联系,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企业理念必须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不能光写在纸上,应被广大职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思想、工作、生活的自觉行动,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集团在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全集团范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标语、橱窗等多种方式方法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宣传,并利用学习会、研讨会、推广会、故事会、展览会、歌舞会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分专题、多形式地进行学习宣贯,使核心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并转化为发自内心而采取的行动。

环境对于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有些企业集团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优化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营造整洁优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在下属的各个子公司、部门都有相应的企业理念标语,展示出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一栋整洁的厂房、每一片清新的绿地、每一个亮丽的广告牌、每一道多彩的霓虹灯,都会成为集团企业文化

风景线,使文化理念变得可听、可视、可感,潜移默化地对职工发生作用,促进着文化内化,最终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企业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各自思想的职工构成,他们的行为方式、工作风格才是这个企业真正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把这一“心灵契约”加以固化,使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到真正践行共同价值,让企业文化不至于“双脚悬空”和“云中漫步”,就要以创新制度文化为载体,在管理体系中赋予文化灵魂和内涵。

六、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全方位管理之中

以子公司和所属单位各具特色的制度文化创新为丰富内涵,举纲带目,在整个企业集团形成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行之有效、丰富多彩、各具优势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以把企业文化落实到具体生产单位为重要依托,推进企业文化落地,使之融入到各个单位的生产过程,落实到一线职工岗位实践,成为打造优质产品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巨大力量。

管理深处是哲学,执行背后是文化。事实证明,物质资源不断衰化,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集团,只有让集团文化在企业内落地生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长足发展。

———————————————————————————————————————————————————

更多论文阅读论文写作、论文发表

卢老师QQ:331072414

6.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六

孙彬洋

一支气势强劲的队伍往往能客服重重困难,创造奇迹。那么如何培养团队强劲的气势呢?答案是提炼团队精神,锻炼团队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这就是团队文化建设之关键。

今天我就来谈谈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个人见解。我坚信企业文化应该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我一直不主张刻意的标榜所谓的“企业文化”,更不赞成为了搞“文化”而建立流于形式的“企业文化”。在优秀的企业里,长期培养而形成的许多独特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交流,改善了工作氛围,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这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来谈谈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

有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然而在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

1、注重了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和创新。

那么在那些优秀的企业中,“企业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所了解到的企业文化往往是经过长期培养,在管理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许多独特的、良好的习惯养成,是企业自身个性化的体现,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管理中设定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加强团队建设的管理内容,如各项评比(各部门的卫生评比、生产评比、销售评比等),各项团队竞赛(知识竞赛、包装竞赛、体能竞赛等),有助于提高积进取心,加强凝聚力;又如员工统一服饰,行为规范,企业口号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归属感;如有的企业规定迟到了罚做俯卧撑,还开展全体员工做俯卧撑运动等活动,既锻炼了员工的体质,又培养了良好的企业氛围。习惯的养成就是要月月做、周周做、天天做,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不仅培养了员工的良好作风,更形成了属于企业自身的独特文化。所以我相信,规范的、统一的言行举止,往往是提升团队整体气势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真正落实的重要手段。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应该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吧,天天唱,天天讲,积极贯彻,严格执行,终于培养了一支受人民爱戴的、战斗力强大的、一统天下的队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部队管理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部队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当然,企业文化也需要将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等的提炼表现。企业必须注重将企业的价值观与每天的工作相结合,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就是日常的每一天不断的灌输,不断的教育,不断的重复培养。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能与出内在价值理念相结合,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产生不了影响的。

团队的战斗力需要团队的精神来提升,需要强身健体来辅助,需要许多的良好习惯来加强。虽然不同层面的人员需要设立不同的目标,但凝聚力、战斗力的培养是上下统一的,我们三鼎企业同样十分需要在这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等同于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行为意识和思想意识提倡。仅有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身体力行,才能落实到实处。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学生首先要身体好,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且身体力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73岁高龄还横渡长江。那么多年来“三好学生”还是我国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建立起促进我们三鼎发展的企业特色文化,得从领导人的基本意识、积极倡导和大力落实开始。

7.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之我见 篇七

一、企业在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理论研究薄弱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对纳税问题重视不够, 一方面,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中, 纳税筹划就是偷税、避税, 也确有企业为减轻税负, 采取了一些违法的手段进行“筹划”, 由于这些“筹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税筹划, 结果不仅节税不成, 而且陷于偷逃税款的泥潭, 因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另一方面, 由于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企业缺乏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不具备产生企业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客观上限制了理论研究的发展。随着新准则和新税法的实施, 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观念正在更新, 对企业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也正在悄然兴起。

(二)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制约着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

纳税筹划师应纳税义务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纳税地位的低位选择, 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税法、经济法知识, 还要求企业对未来的经营情况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但是这些对我国相当一部分会计核算不健全、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企业来说, 只能是望洋兴叹。再加上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些不法企业将隐匿实际收入、虚列成本费用开支等违法行为自诩为“纳税筹划”, 使得许多企业的税务筹划走入误区。

(三) 税收征管部门专业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 国民纳税意识淡薄, 税务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征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对税收征纳双方各自的权利、责任理解不够;尽管税收征管法明确提出了在税收关系中征税与纳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但在舆论宣传中, 大部分强调的是:“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而很少提及纳税人的权利。企业纳税筹划未能在我国实际中推广, 除我国税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外, 还和我国一部分税务人员素质不高有关, 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财务专业水平欠缺, 对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避税的辨别能力低下, 将纳税筹划和偷税、避税混淆, 以“真”当“假”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少数税务人员与企业进行钱权交易, 使有些企业不必进行纳税筹划也可减轻税负等, 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纳税筹划在实际中推广的难度。

(四) 税务代理在我国发展缓慢

纳税筹划的发展需要税务代理事业的强大支持, 但目前税务代理在我国却发展缓慢, 缺乏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新型税务征管体制需要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代理人员, 税务代理队伍无论从数量、素质、年龄上来看, 与普遍推广税务代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税务代理市场严重贫乏。

二、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改进措施

(一) 纳税筹划要树立正确意识

1、超前意识。

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 准确地把握所从事的业务过程和环节, 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和安排。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纳税人追求较低的税负和最大的税后财务利益时其进行纳税筹划的内在动力, 对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行为, 规定有差别的税收待遇, 是国家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的外在操作空间。只有存在可筹划空间, 纳税人才可以选择较低的税负, 取得最大的财务利益;只有纳税人有继续纳税筹划的内在动力, 国家才可用有差别的税收待遇, 从利益上引导纳税人对自己的投资、理财、经营活动面向国家鼓励的方向做出规划、设计、安排, 从而实现国家调控政策。因此, 纳税筹划是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与贯彻国家调控政策的统一。纳税人对其投资、理财、经营活动的决策行为是在这些活动之前进行的, 如果进行事后改变只能采用弄虚作假的方法, 最终会演变为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合法意识。

纳税筹划不仅要符合税法的规定, 而且要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 这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逃税的根本点。纳税筹划和偷税、逃税的结果都是少缴税款、减轻税负, 但偷税是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实施的, 不仅违反了税法的规定, 更违反了立法意图, 避税是抓住税法的疏漏进行的, 尽管不违反税法的规定, 但却违反了税法的立法意图;而纳税筹划是以税收政策为导向, 不仅符合税法规定, 而且符合税法立法意图。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 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纳税筹划超出了这个前提就很有可能演变成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 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3、保护意识。

既然纳税筹划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那么筹划行为离不合法的距离越远越好, 这就是纳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纳税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保护, 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增强法治观念;二是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三是熟练掌握有关的会计处理和纳税筹划技巧。纳税人应结合自己经营的实际业务, 运用好所掌握的税收政策, 通过合法的会计处理技巧和筹划方法达到节税的目的。从根本上讲, 纳税人只有确保自己的行为不违法, 才能较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是指对纳税人而言, 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 而不仅仅是少纳税金, 这是因为纳税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纳税人整个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目标。一种税少纳了, 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纳, 整体税负不一定降低;整体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是使纳税人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的方案;纳税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和短期利益, 还要考虑纳税人未来的财务利益和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 而且还要尽量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纳税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 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二) 企业纳税筹划要结合我国的实际

纳税筹划虽有一些普遍原则, 但各国的税法不尽相同, 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例如, 许多国家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虽然不会减少, 但由于前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较大, 应税所得额较小, 税款被推迟到后期缴纳, 所以各年缴纳税款之和的现值会有所降低。

然而我国新税法基本上不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为直线法;对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 须由纳税人提出申请, 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方可实行, 这就决定了利用加速折旧手段进行纳税筹划在我国一般不具有可行性。再如, 国外企业通常可通过选择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当物价存在上涨趋势时, 企业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计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后购进的原材料价格会比先购进的原材料价格高, 企业用较高的价格计算原材料的成本, 把一部分利润推迟到后期实现, 这样就可以达到推迟纳税的目的。然而我国税法规定“计价方法一经选用, 不得随意改变, 确实需要改变的, 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后进先出法的使用做出了限制条件, 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这就要求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时, 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收集准确的信息资料, 对未来会计年度的物价趋势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以选择最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存货计价方法。

(三) 企业应当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纳税筹划

细微的筹划应随时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与获利, 会对一些重大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与决策。企业在进行重大经营活动决策时, 做好纳税筹划, 可达到节约经营活动成本, 降低涉税风险的目的。在进行重大投资决策时, 要分别比较所选不同方案的相关税收政策, 力求采用投资成本最优方案。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由于新税法规定对一个关联企业的融资超过注册资本50%部分的利息不得在税前列支, 这就需要选择融资渠道和数额。在进行重大分配决策时, 投资者对企业享有收益权, 企业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要兼顾对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四) 加强对纳税筹划的法律规范

纳税筹划需要对新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将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市场状况、财务核算等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 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会对纳税筹划的整体产生直接影响, 而做出筹划的区域和税务代理中介机构的筹划目的、方向和具体的筹划过程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对企业和税务代理机构的筹划行为加以严格规范。

一方面, 应从新税法上明确规范。在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认定上往往会出现分歧, 企业认为是纳税筹划, 而税务机关则认定为避税, 甚至是偷税, 容易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而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因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 致使最后的判决、裁决难以使双方信服。因此必须对已经发现的有关税法的模糊、不明确之处进行修订,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避免因对税法的随意理解而使纳税筹划偏离税法制定的初衷, 给税务部门、税务代理机构、企业提供一个判断是否属于正确筹划的标准, 以积极引导企业和税务代理机构的筹划行为, 减少国家税款的非正常损失。

8.企业绩效管理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企业 绩效 管理 问题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企业竞争以人才竞争作为其基本核心,绩效管理基于企业发展而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企业绩效和职工绩效之间的和谐统一、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与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而企业如果想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制定出绩效管理基本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企业绩效管理体现出的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强化绩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绩效管理是确保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受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同时也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实现其战略性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必须不断优化绩效管理程序,通过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挖掘其潜能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职工发展目标,并将战略性发展目标视做工作重心,推动企业朝着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前进。

其次,强化绩效能够推动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迈向于良性循环。企业发展以职工作为其基本动力,同时企业又是职工得以有序发展的基本载体,因此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需要职工作出其贡献,同时企业也要给予职工合理的报酬[1]。通过构建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企业发展程序和职工基本利益,以绩效管理为基本操作模式,促使职工和企业的共同提升。

最后,强化绩效还能提高企业基本管理质量。企业开展管理活动时,其中心环节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活动中的核心任务则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强调制定完整的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设计人力资源相关内容外,还设计企业整个管理程序,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

二、企业绩效管理问题

(一)未能深入认识绩效管理体现出的价值

绩效管理属于过程性管理,通常需要所有职工的共同参与。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一些企业管理层对于自身绩效管理还缺乏认识,单纯的认为绩效考核即为绩效管理,并把绩效管理定位为企业通过绩效考评而实现对职工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度的有效激发,忽略了有机结合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和职工职业发展目标,以至于企业绩效管理实践活动中,无法有效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变为短期行为,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塑造。

(二)缺乏完整性管理体系

当前,国内大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均缺乏完整性管理体系不仅传导机制及动机机制不健全,管理流程与交流活动也相对缺乏,不仅会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还会加大其生产成本,不利于提升企业基本经济效率[2]。绩效管理本身属于自上而下不断传递的一种工作程序,以企业在该时期中的基本战略目标为出发点,通过细致分工,明确各部门、各职工的具体绩效职责,从而达到管理目标。然而,当前许多职工都未能参与到管理体系制定过程中,以至于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其实践效果也受到影响。

(三)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有效性

考核指标为绩效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点,然而,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在考核指标方面都呈现出冗杂繁多的问题,指标设定也缺乏明确性,而且对于指标的解释也处于模糊状态,以至于考核程序出现诸多问题。加之设置考核指标时缺乏战略性指引,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结合其工作内容进行确定,并非以企业的战略性目标作为出发点进行有效分解,导致考核指标在设定环节缺乏科学有效性,绩效目标和战略目标间也明显脱节。此外,考核指标在权重分配方面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各部门的绩效指标通常无法有效实现,导致其始终流于形式。

三、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相对应的处理对策

(一)提升相关人员绩效管理基本认识度

绩效管理实践活动若想要得以真正落实,必须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基本认知度。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环节作为缺乏的资源,而企业想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其中有力绩效管理为其主要实现途径。鉴于此,各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企业绩效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以全面化、系统化的眼光重新审视企业绩效管理,并正确对待其各个实践过程的基本作用,预防出现错误的认识观。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还需大力宣传与普及各项绩效管理内容和基本理念,确保所有职工都能认识到自己和企业绩效管理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实践活动中,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再充分利用各种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不断完善传导机制及动机机制。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企业内部研究立项,并设计出项目计划方案,而管理人员需对自身绩效管理体现出的重要价值产生客观认识,再组织与培训专业绩效管理团队,按照具体管理程序、管理特定安排职工的实践任务与工作职责,并予以定期培训,以此方式提升其绩效管理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3]。除此之外,创建健全的传导机制及动机机制也显得十分重要,并始终坚持以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作为出发点,正视企业绩效管理。

(三)不断改进考核指标基本设置程序

企业在设置其内部绩效指标时,应当防止出现简单化、盲目照搬其他公司指标的情况,而是应该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考核目标、经营角度作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岗位与生命周期的不同,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特征的考核指标。例如,针对发展进程中的企业,在设置其指标时,应将其指标权重偏向市场占有额、销售额、市场开发和销售增长等指标;针对已趋于成熟的企业,在设置其指标时,应将其指标权重偏向如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如何提升客户满意程度等方面。除此之外,指标设置还需充分考慮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并根据工作协作的方式设置指标。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除了能够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之外,还能够准确评价职工工作情况,促使各个企业不断发现自身经营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从而推动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率。同时,绩效管理还能促使职工不断寻找自身不足,通过提高自身存在价值与工作能力,有助于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各企业提升相关人员绩效管理基本认识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及不断改进考核指标基本设置程序,从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继要.浅谈对企业绩效管理的认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03):49-50.

[2]章彩红.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企业研究,2013,01(02):37-38.

9.构建和谐企业之我见 篇九

2008-01-3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倡导和谐观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主旋律。烟草企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和谐,需要一种能提升企业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和谐氛围。

一、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只有构建和谐社会,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能发展。对于烟草行业来说,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它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构建“和谐烟草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是国有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作为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二是构建“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体制改革当中有些企业内曾经出现过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团队意识淡薄,等等“不和谐”现象和问题。这些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导致了企业的不和谐。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和问题、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愿望。

二、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一)树立和谐理念,为全面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强基石。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垄断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烟草作为拥有执法、垄断经营双重职能的部门不仅面临着与社会融洽的问题,且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正式签署,吸烟与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各方面的思考和探讨;有些企业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些个别领导干部不注重加强修养和自律,浮夸浮躁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构建和谐企业的步伐。在烟草行业改革重组不断加快的今天,必须坚持用“两个至上”来统领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全局,树立建设和谐烟草行业的信念,用“两个至上”来引导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没有和谐的理念,就不会有和谐的行为,更不可能实现行业企业的和谐。因此,必须更新观念,真正理解和谐的真谛,树立和谐理念,为

全面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强的基石,从我做起自觉践行和谐的要求。

(二)共铸和谐精神,为全面构建和谐企业打造优秀团队。当前,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变革时期,用工机制、部门之间、个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关键就是要抓住“和谐”这一主线,理顺各方面关系,增强团队意识。而要打造优秀团队,必须要共铸一种和谐精神,否则,团队建设将无法谈起。如何共铸和谐精神,打造优秀团队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近年来,我们烟草行业坚持以“五五”普法工作为主线,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 建立健全合法有序的劳动合同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聘用员工作为烟草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一直以来他们为烟草事业默默的奉献着,为烟草发展添砖加瓦,但在待遇上和正式工相比相差甚远不尽人意。我以为,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从协调劳动关系的源头抓起,积极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在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保险、福利保障与合同保证、职工培训与教育等方面,切实维护职工基本权益,进一步规范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2、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企业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的原则,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要构建和谐人文环境,还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企务公开工作的新载体、新内容,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广大职工的知情权、管理权和参与权,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关心企业发展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要定期召开分门别类的民主座谈会,企业领导与职工直面恳谈,交流思想,解疑释惑,切实解决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坚持通过职工来信来访,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即行采纳,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逐步形成“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双向和谐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显其绩”的人才观,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使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企业在利益分配中必须建立完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待遇、事业等各个方面体现职工自身价值,通过合理拉开分配差距,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重大事项依法遵规,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发扬民主,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努力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特别是当前烟草行业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各项措施制定、工作部署和工作作风方面,更要符合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职工群众的不满和抱怨。要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关心职工生活,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只有始终坚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为职工着想,处处为职工谋利;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德法并重,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机制,努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和谐企业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发展是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烟草必须谋求发展,不在发展的基础上求和谐就不可能和谐。解决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纵观国际国内烟草行业的形势,严峻的现实已经容不得我们有片刻的歇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及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等限定性条文,已没有过多的时间等待我们,我们必须抓住有利的时机,加快自身发展,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创新机制,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牢记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处理好烟草与社会的关系。建设和谐烟草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建立与客户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当前,烟草企业应积极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和完善提高客户满意度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货源供应的公平、公正、合理,提高零售客户的盈利水平,提供适销对路的货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贫扶困、多做实事献爱心。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为打假打私、专卖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树立烟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构建和谐烟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0.论文:企业文化之我见 篇十

企业文化之我见

什么是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大而言之,站在社会的角度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对社会的反映、对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的行为;小而言之,站在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对顾客、对合伙人的反映、态度和行为。反映到企业队伍、人员方面,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对工作、对岗位、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二字,是对企业文化概念内函外延的界定和定位。顾名思义,所谓企业,主要指制造业、加工业或商业、服务业等之类的经济组织,不是指事业、行政机关这类的组织。讲的是企业态的文化,即企业的精神形态,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的形而上学。文者是指企业文化的内容;化者转化是也,是指企业的行动、行为和作为。企业文化,就要化到企业的经营观念上,化到企业的计划决策上,化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化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化到企业的营销等各个领域。文的内容要成为到企业经营观念,企划决策的有机部份,成为员工队伍素质的基本要素,具体化为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所以,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应是非常具体、明确的。

建立企业文化需要砺练。练,就是要善于从自身过去的经验实践中去分析、总结、提高、升化。砺,就是锤炼、磨

合,教育、培养。外来的文化再好再先进,不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也就是说不经过一番消化、吸收,改造、提高,是不会有效熔入企业文化的。例如当前国际上通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都在用,也都经过审查、复查,拿到了证书。有检查,有复查;有内审,有外审,但仔细分析起来,大都费力不少,收效欠佳。原因就在于ISO9000这种质量文化,并未有效地纳入到这些企业的文化中,没有成长为企业文化的有机部分。而是一阵风,说了过,做门面,甚至假把式。说做两张皮,写的是按ISO9000办,做起来还是***惯,老毛病,老作风,老一套,面貌未改,问题依旧。结果文而不化,没有真正化成。企业文化的化,不仅指要系列化、具体化到全员行动上,还含有包容和与时具进的意思。在企业里,企业文化是应不断运行、总结、完善、提高的“经国大事”,要经常保持兼收并畜态势。并非一蹴而就的,是要常抓常新,常管出效,持续运行的相对开放系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企业文化并非别的什么希罕物,只不过是不断从实践来,又到实践中去,总结起来,又坚持下去的,长期循环和无限往复的习惯和俗定即成思维与作法而也。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特色。他的包容性、排他性、群众性、精英性、历史贯性同时并存。有惯性才有稳定,有包容

性才有发展、丰富和提高。《三国演义》因有刘关张赵马黄,才精彩动人。《红楼梦》因有贾宝玉,林黛玉,才凄苑回肠。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企业的领导,企业的经理,企业的品牌,企业的队伍。优秀的企业文化,要由一个领袖,一个品牌,一支队伍,一套模式来承载和运行。企业文化反映在职工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文化技能和具体的作业行为中。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实在的不是空洞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化”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化在企业自己的土壤里,化在企业的天地中,化到员工的脑海里,化在员工的心坎上,化在员工的行动上。否则,就化而无果,华而不实。在管理领域,在事务领域就要制订实施工作程序,活动规则。在生产流程,就要制订实施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在理想、道德、作风方面就要颁发、实施员工手册,这些就是所谓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的遗传基因链。所以抓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抓管理模式的建立,然后不断发展完善,并一代一代地复制下去,无限的竞争才有可能形成。

价格、质量、服务是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可说是无限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一定非要瞄准一流目标,非达到一流不可,而是要在不断总结、完善、提高自我的前提下,深入持

久地坚持下去。坚持就有收获,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坚持才能形成习惯,形成了习惯的东西才能上升成自觉行动,只有到了这样的火候,才能叫文化。历史是持续的结果,习惯是历史的沉积,习惯成自然嘛!否则,再先进,再辉煌的东西,也成不了企业化文化。

—————————————————————————

11.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和管理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而思政工作的主要形态就是意识层面的引导,企业政工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政工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思政工作能力,有效的开展思政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企业内每个员工都是单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思想看法,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就是同意员工对企业的看法,在尊重员工个性思想的同时凝聚员工集体力量,赢得员工对公司的整体认同感,从而提升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下长远发展。

二、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认识存在观念偏差。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有逐步被削弱的趋势。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组织、宣传、工会等党群工作是非经营性工作,是无用功,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有的企业政工人员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工资待遇偏低,个别政工人员甚至受到歧视,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寻求机会改行。同时,在企业机构改革中,政工人员通常是精简对象,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人才流失。

(二)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年龄相对较高,缺少“新鲜血液”。在实际工作中,政工人员的工作成效一般不会立竿见影,总的收入往往比同级专业技术人员低,这是造成许多年轻的政工干部想方设法“改行”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有些高学历、能力强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想从事政工工作,导致政工队伍整体水平减弱的状况。二是在职政工队伍文化程度相对低,正规专业人才较少。

(三)政工队伍选拔机制不健全。多年来,政工人员选拔上一向少有合乎本行业的规范标准,并且有些领导把政工职位看作是“谁都可以干的活”,因而在此岗位上安排了一些文化层次不高、本人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直接影响了政工工作高水平的开展。二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由于考核奖惩没到位,政工人员的工作和付出没有被科学的评价和认定,政工队伍内滋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使得许多政工人员工作热诚度不高,主动性差,极大地削弱了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四)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有的政工人员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主要原因:一是对政工人员的培训投入不足。二是组织政工人员的培训往往渠道单一,学习形式简单,而且断断续续,收效甚微。三是政工人员放松自我改造。有的政工人员以年龄大为由,不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人员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认识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政工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强化政工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政工队伍的建设问题。企业要解决的政治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支持程度提高。应该知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为企业的发展,从而使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其效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最主要的服务,沟通思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很多问题,在这个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为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工作作为备份来支持企业。

(二)狠抓思想教育,增强政工干部思想素质。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政工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是理论政策教育。组织政工人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与市场相适应的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政工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经受经济低迷行业萎缩和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三是党章党性教育。教育政工干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视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讲责任、讲奉献,忠实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艰苦奋斗教育。督促政工干部处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狠抓业务培训,增强政工干部业务素质。精简政工队伍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但基层单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工队伍必须向精干、高效发展。因此,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抓好组织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等方式,着力对政工干部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人员管理知识的强化提高。

(四)健全政工队伍人员的选拔机制。政治工作在企业中通常是一些业务能力不高的人,这些人员通常不具有高学历和高容量,从而导致政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低。企业在选择政治工作人员时应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用优秀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优化政治工作队伍素质。

(五)强化工作职责,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有所创新,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和方式。一是实行政工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需要,使政工干部发挥作用有任务、有压力、有空间。开展政工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和民主评议政工干部工作,强化对政工干部的监督,将政工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取向調整到以组织和群众认可为准的方向上来,促进政工干部在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工作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结语

上一篇:无计划停风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卓越课堂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