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

2024-09-20

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共10篇)

1.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 篇一

没心没肺苟活于世二十四载,浑浑噩噩,跌跌撞撞,风雨飘摇,吾心向何处?回首过往光景,确切点讲叫被活的岁月,平凡无奇,与其他诸多众生一样,天地一蜉蝣而已。不论怎样,想给自己来个总结和憧憬,算是对这24年的交代,也给我的生命一个汇总与释义。

不知你是否有种无聊的同感,人总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记得尤为清晰。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一个犹如幅油画的画面:孩童时代,我家厨房,慈母锅前忙碌,家人旁坐,小弟嬉笑,地上一盆清水,水中反照出温和的橘黄色灯光,就是这盆水,如同定时闹钟一样,时刻提醒我刷新记忆,恰似影子一般挥之不去。我不知道在日后多年不断重复加深的记忆中,这幅永远定格的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又赋予我的人生一种什么神秘的含义,只是晓得不曾忘掉。我一直尝试着去回忆,它究竟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里,似梦又非梦,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着实干扰我很长时间。追究的头疼,后来干脆作罢,索性告诉自己那就是梦,现在我已毫无疑问的视同它为梦,一个将要跟随我一生的神奇之梦。想想真是哭笑不得,我怎就是这样一个执拗的家伙,执拗的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奇葩。

我从小就是个喜爱小动物的人,尤其小狗小猫。时常跟朋友小提一事:夏日夜晚,漆黑无比,伸手不见五指。我家狼狗虎子挣断绳索跑到野外,许是圈养太久,偶获自由,平日温顺的那货竟欢畅无比,田野间狂奔乱跳,对我的呼唤置之不理,径直跑向远处大河。我一看架势,怎能容它这般撒野,想也不想,脚下如生了风火轮,对其紧追不舍,殊不知,去往大河的小路两旁皆是比人还要高许多的玉米杆,姑且不说晚上,即使白天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也是让人不禁心生怯意。但在追虎子的过程中,我心中就一个念想,把它追上痛打一顿,再拴上十根绳索,让它此生再无机会出门!不知不觉,它已将我带到大河,各位看官,你且不要多想,以为它会跳下大河痛快的洗个大澡,这厮原是旱狗一条,怕水。不知怎地,它竟陷入泥淖,动弹不得,我一步跨去,淤泥便至膝盖深,猛然意识到危险与害怕,但我还是把虎子生拉硬拽了上来 ,本能的求生欲望,我们到底还是挣扎着到了安全硬地。我牵着它,原路返回,无疑,我几乎是飞着跑过那段玉米杆小路,只听得耳边呼呼作响的黑风,这辈子再没有那一刻那么渴望见到灯光,见到人烟。后来我给这件事起了个诡异的名字:黑夜的奔跑。现在想来,兴许我的骨子里天生渗着一股野性,一股固执的不懂得保护自己的.野性。

好吧,今天不想写小说,故事讲了两个,篇幅太大,以下事件简短回放吧。

出生那年,我已经有一姐姐,众所周知,山东乃是孔孟之乡,传统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毋庸置疑,作为女孩,盼儿心切的家人对于我的出生多少有些失望。不过幸得两年之后弟弟的出生给家人带来无限欣喜。夹在中间,我自认为我是个多余的人。

3岁那年,我不知从哪搞到一包老鼠药,拿在手中玩,3岁可是什么都会往嘴里塞的年纪,幸好被母亲及时发现,救回一条小命。原来,我是个命大的人。

5岁那年,幼儿园放学路上,我被比我大的邻居家女孩欺负。我们本来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她非说我是跟屁虫,不让我回家。那时胆小,害怕她。等到晚上回家后,我哭的很伤心的给父母告状,父母听了很是心疼,没吃饭便到邻居家说这事,希望他们管管女儿别欺负我。这招果真灵验。原来,我很小便是个懂得借用后盾为自己解除困境的人。

8岁那年,在别人家玩,有个阿姨夸我长得漂亮可爱,我为此开心了好几天。只是现在我有些不明白那么小懂得什么是美丑么,想想应该不知美丑,不过知道那是好话,爱听罢了。原来,潜意识里我从小就是个爱臭美爱听夸奖的人。

12岁那年,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我被一个转学的女生夺走了第一名。一次有道题不会请教她,她竟头也不抬冷冷的抛给我一句说不会。我尴尬无比,仿佛受了奇耻大辱,同时也被她的傲慢态度所激怒。后来我在日记中发誓一定要超过她,永当第一。从此暗自用功,日夜苦读,终于赶过了她,而且远远的超过了她。但代价是熬成了近视。原来,我是个好胜心极强的人。

14岁那年,母亲病逝,同我的姐弟一样经历了本不应该我们的年龄应该经历的生离死别的痛楚。原来,我是个无福享受母爱的人。

15岁那年,校规规定不许穿拖鞋进学校,一日贪睡起迟,慌忙之中忘换拖鞋,奔至校门口才意识到,门口校长主任们正如老虎一样犀利的眼光检查着进入学校的学生们。情急之下,我异想天开:校规没有规定不许光脚进校。于是,我脱掉拖鞋赤脚走向大门,虽是做贼心虚,但还是佯装平静。领导们估计是没见过这情形吧,面面相觑,见我一笑,倒也没怎么为难我。后来被人知道,我被光荣的奉为“神人”。原来,我本就是个耍无赖无厘头的人

16岁那年,不知为何事,我和弟弟打架,爷爷过来拉架,并训斥弟弟要牵让着我。以后弟弟果真迁就我许多,原来,在家人眼里我就是个惹不起的霸道不讲理的人。

17岁那年,或许因为长得太快营养不良,或许因为低头学习用功过度,竟患了颈椎病,一低头便不适,伴有头痛,成绩也是一落千丈。父亲带我四觅偏方,日日扎针蒸药,头上身上被扎的千疮百孔,仍不见好转。病痛折磨让我恨的咬牙切齿,哭的歇斯底里。那是一种何等狼狈的脆弱。原来,与普罗众生一样,我是个要经历诸多无奈的人。

18岁那年,上了大学,我喜欢上了我一个远方哥哥,他的高大帅气,英气逼人,都让我心动不已。琐碎的时光,纯白的想念。原来,我是一个有正常性取向的人。

20岁那年,和一闺蜜在桌球厅打球。我朋友不小心碰到旁边一身非主流打扮的女孩,不容朋友道歉,那女孩上来便给她一巴掌,我就在旁边,还没等我朋友反应过来,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那女孩头发狂扇两耳光,还踹了她一脚。然后我抓过朋友便逃也似的奔出球厅,躲了半晌。从此那天穿的衣服至今再没穿过,那家台球厅也再没去过,要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至今我仍佩服当时的勇气和义气,果真是梁山上下来的姑娘。原来,我是个有点江湖痞子气的人。

22岁那年,我大学毕业,离家十万八千里不便回去参加招聘会,就近参加工作。留在新疆,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持西部建设”搪塞自己和别人。同时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荒漠,又何必留恋江南?不过过年回家竟生出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情愫与无奈。原来,我是个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新疆有多远的人。

23岁那年,初入职场的我犹如一条不谙世事的小鹿在微妙且复杂的职场规则里横冲直撞,碰南墙无数,自比泼猴,本意无视束缚,却不得不被束缚。加上工作压力过大,心态一时无法平衡。一日自认为崩溃,竟洋洋洒洒写下至今都会回味的“这一天”,大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情怀。而今,较往日一切倒也比较从容与淡定。原来,我的棱角并也不是那么硬的人。

终于写到了24岁,今天我24岁了,作为一个轻熟女子,回首当年,也曾想古道扬尘,长亭折柳;也曾想江湖泛舟,山河踏遍;也曾想檐下听雨,红袖添香。似水良辰,光阴有如被洗过一般。我想我还是要继续我的曾想。那么,让24岁的我大致打算一下我的后面华年。30岁前,找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把自己嫁掉,然后生一或两个孩子;做上几日餐厅服务员,体会下她们的生活与心境;去一次西藏,出上一次家,或长或短,给自己的心灵归个位,三生石上种因果,一花一叶总关禅;出至少一次国,领会一下异国风情;有机会便去旅游,享受活着的美好;写一本小说,留给自己……不管以上可否完全实现,我都要以积极的心态继续。

有些风景,注定消瘦;有些故事,依旧迷离。我便是那浑浑水里的浑浑鱼。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焉知鱼之悲?十年前我常常很傻,十年后我常常装傻。这是生存的技巧。今生不求花香满衣,但求真实无悔。

2.讲述棋迷自己的故事 篇二

□文/隋杰

丈夫不讲究穿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露着就行。”惟一的奢侈品就是围棋,他舍得花上百元订各种围棋书刊,自费出门参加比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逐渐淘汰的木制棋盘就有三四个,也好,可以做面板,可以做缸盖儿。终于有一天,儿子逼着我仔细地擦净一块淡绿色他比较满意的棋盘,占为己有。

儿子今年7岁,陆续地学了两年棋,刚开始是出于好奇而非兴趣。等他初步掌握了棋理学会了对杀,就再也不肯深钻下去,常常对着爸爸大叫:“我要下棋,不要学棋。”丈夫便软硬兼施,逼得儿子哭涕涕地坐在棋盘前,抹着眼泪儿苦恼地对着黑白子。

一天,儿子认真地对我说:“妈妈,咱俩跟他离婚吧?那就再也不用学围棋了!”我诧异地问儿子:“你知道什么叫离婚?”“离婚就是不用住在一起。”我忍不住笑起来,之后,丈夫便同儿子协商:如果不学围棋,今后便不准下棋,更不许摸围棋;如果学围棋,一切要听从安排。父子俩僵持了几天,儿子终于熬不住,狠着心关掉电视机,告别了动画片,乖乖地坐在棋盘旁,用小手抚着肋,专心地做起死活题,默默地摆着定式。于是,周六周日的电视围棋讲座前,儿子便似懂非懂地带着一脸的庄重坐在爸爸的身旁……

终于有一天,儿子眼中闪着狡黠的目光,神秘秘地央求我跟他对局。我晃着头不屑于跟手下败将交战,于是丈夫、儿子便一左一右,甜言蜜语地许愿,我便洋洋自得地下通牒——输赢就此一盘(我怕他俩纠缠不休)。随着落子,发现儿子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敢大意,常常一步棋要仔仔细细地想上老半天。儿子神情悠闲地东张西望,在一旁跟丈夫窃窃耳语:“爸爸,‘大头鬼’她都看不出来!”气得我大叫:“不许说话!影响我思考”一不小心,儿子大笑:“上当了!倒扑!”我奥恼不已……绞尽脑汁收光每一个单官,我还是输给儿子二十多子。“不行,再来一盘。”我自悔前言,儿子正求之不得,于是,又一场大战展开……

灯光下,棋盘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伍的困惑

□文/花满楼

我的邻居小伍是个摆摊的小贩,常忙里偷闲找我杀上两盘。可能由于职业的缘故,嘴里总喜欢喋喋不休地说点什么,不时冒出些惊人之语,细细品味之下还真有些道理。

星期天的早晨我正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小伍推门进来就嚷:“喂,你说,这下围棋的到底多大算老,多大算小?”看他认真的样子感觉很是可笑,就说:“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这个你别管,到底能不能答上来?”

“围棋选手的运动寿命都很长,要说老,怎么也得五十岁往上吧。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我先打了个埋伏。

“你看看这个,”他掏出张《体坛周报》,“刘小光获‘南方证券杯元老赛’冠军,他能有多大呀?”小伍一脸的疑惑。

“原来你说的是这事呀,你没见人家头发都快掉光了,这还不算老啊。”

“你少唬人,他年轻时头发也不多,还上电视做过广告哪。”

“跟你开个玩笑。有些事儿你还不知道,这次比赛规定只要是年龄满40岁以上的‘老’棋手就可以参加。刘小光刚好40岁,所以参赛资格不容置疑。”

“唉,人家咋就那么走字呢,我可从来没赶上过这种好事。那可是十多万块的奖金呀。”小伍羡慕得直流口水。

“你以为你是谁?人家中国围棋协会围棋部副主任的牌子是白挂的吗?”

“说的也是,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小伍恍然大悟,“原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

“别在这跟我转,你懂几个问题,比如说王元……”

“王元?我认识。他主持的《纹枰论道》我最乐意看,嘴皮子比我还溜。可他白白净净的怎么看也不老啊,怎么也跑到这儿争起元老杯了呢?”

“那是人家保养得好,哪像你风吹日晒的显得那么沧桑。再说人家为围棋普及做了那么多贡献,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可这个车泽武又是怎么回事?想当年李昌镐也着过他的道,不趁热打铁多赢他几回,怎么年纪轻轻就退居二线了呢?”小伍穷追不舍。

“要论卖菜你比我精,谈到这个你还差点。什么叫激流勇退懂不懂,还趁热打铁呢,守着成绩吃点老本是正经,等到什么都混没了,谁还认识你呀。”

“要不老聂也赶着趟这趟混水呢,还是元老堆里机会多呀。”

“真不容易,总算开窍了。我还有事,赶紧去卖你的菜得了。”我下了逐客令。

“我说中国棋手早衰得这么快呢,原来把心思都放这儿了。”临走,他撂下一句话。

我无言以对。也许,真被他说着了。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团结?

□文/奔放

各位好!我是一个在大洋彼岸的上海棋迷。看到国内棋界、棋评轰轰烈烈,真高兴。但最近,网上骂人愈演愈烈,真让人不是滋味。忍不住讲几句,请各位同胞海涵。

中国人的内讧是有名的,人虽多,却往往成散沙。到了海外,感觉尤甚。为了抢饭碗,有的人不惜以攻击同胞来抬高自己,殊不知团结才是力量。没有比被自己同胞伤害更痛心的了,您说是吗?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要在中国围棋、棋圣、棋手成绩不理想时,大放厥词呢?我想有的人用近乎恶毒的语言,攻击名人时,要满足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一种哗众取宠的满足感,或许还有一点稿费,但失去的却是人格。老聂为祖国围棋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在作贡献,无论是多面打、道场、学校,都是在为普及提高围棋做的实事,并不亚于当年的擂台雄风。

还有,芮乃伟九段最近的胜利确实鼓舞人心。韩国人不是喜欢用蛮力吗,那我女将力量更大,击溃你,真让人爽!看到同为海外游子,能在异乡开创一方天地,深受鼓舞。所以我想老聂的话挺中肯的,高手自有他看问题的高度,您说呢?不必为一句本是对技艺的评价,联想到什么人身的攻击。一个人,气量要大一点。并不是聂老输棋了,就什么都不是了;芮九段赢棋了,就什么都好了,是吧?好在以老聂的豪放胸怀,芮、江九段的好涵养,是不会太计较别人怎么说的,只是小弟有点看不惯有人不负责的谩骂,打抱不平。将心比心,就会理解,退一步说,尊重长辈是中国人的美德,更何况是王老、聂老这样的功臣呢?连一个韩国的朋友都在关心中国的棋人棋事,那么中国人,你呢?你为什么不团结!中国人要是能手拉手,该是多强啊!朋友,你说是吗?

3.在青春的世界里寻找自己散文随笔 篇三

青春很迷茫,真的很迷茫,我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身影。在花花绿绿的世界,我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颜色,只知道人潮人海中必定有自己的存在。

我偷偷的穿过繁杂的人群,试着可以在偏僻的地方能否寻找自己,到是我只能行走不能停留,因为我还没发现自己。嗅着属于自己身上的味道,加快自己的步划,可是,为什么我永远找不到自己呢?

妈妈说“孩子,你不一定要找到自己,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的存在,”不,我不想这样,我不想只需要知道自己的存在,我还想需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地位等属于我的一切。可是,上天总是不公,它给我关闭一扇装有声音的窗户,让我感受不到一切自然的声音。可还好,它为我留两扇装有眼睛的窗户,让我看到世界不只是黑色的,它还有别的颜色。

当我走过那一切不属于我的地方到达一片美丽的森林时,我才发现,我可以理解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是的.,我没有别人的富贵,所以我选择行走。我没有别人的美貌与价值,所以我才穿过穿名牌的人群,才到达这里。这里有花,有草,有树。有一切值得我欣赏的东西。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平凡与价值。

4.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篇四

八鱼初中:季淑琴

2012年12月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就这样把我征服了 升学考试完了,我并未有如释重负之感。在期盼成绩的日子里,我彻夜难眠。尽管重点中学的名额已分配到校,可班级间的竞争却依旧激烈,老师间暗自较劲,惟恐落后。是的,倘若班级考上重点的人数差距悬殊大,有形无形地压力就会铺天盖地而来。艰难地熬过了两天,按常规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我忐忑不安地忙赶去学校,找到相关同事打听情况,可软泡硬磨了一天,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尽管我带了两届毕业生,也同样遭遇过焦虑的等待,可这第一次,我最没底气,一来本学期外出学习了一月,二来受非典影响课程大大缩减,再加上前两次应试的成功,我已在校内外声名远播,并成为学校唯一的市骨干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天是学校公布成绩的日子,被折磨了一夜的我大清早就出门了。路上,我遇到分管的校长,忙奔上前去询问。这次,校长倒很爽快。但当我听到所任教班居年级最后,心不由阵阵发凉。在接下来召开的毕业班老师的短会上,我一脸沮丧,呆若木鸡。短会一完,我郁郁寡欢地向教室走去。尽管会议室离教室仅十来米,我却觉得它好长好长。是啊,今天既是学生领成绩的日子,也是他们小学毕业的一天。为让这个特殊的日子灿烂如花,我已准备好了各项大奖,并打算在颁发毕业证时同每位学生握手以示祝贺。然而,面对糟

糕的成绩,我丢失了勇气。强装欢颜站在了教室门口,见到黑板上有“情系母校”几个大字,大字周围是51个学生富有童趣的签名,可这一切终没有消融我的失意。立在讲台之上,喧腾的教室顿时安静,51双焦渴的眼睛不约而同地盯着我手中的成绩单。第一个环节本该是为学生颁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奖,可我已没有了兴致。沉默中,我请几个学生把各项奖一一散发了,本该有的热烈、激动、幸福的场面就这样被我删减了;第二个环节原本是为学生颁发人生的第一个毕业证,并同他们一一握手以示祝贺,但这个本该有的庄重仪式也被我删除了。当我终于开口,本来是祝福,却要求学生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离开教室。我的要求遭到了小干部的反对,因为他们特意准备的“谢师”仪式还未举行。

开始发成绩单了,教室出其的静,空气仿佛也凝固了。我先说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后,就一个一个地发放。每位学生上来领成绩单时都很虔诚,有的甚至还做着上帝保佑的姿势。然而,全班考上重点不足三分之一,其他的都得落榜,要读重点,就得支付上万元 的择校费,因而此时的成绩单已演变成了残忍的“判决书”。尽管在这之前,我曾无数次教育学生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可当失败真正降临时,连他们的老师都无力承受,他们会坦然以对吗?发完成绩,少数考上的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剩下的则默不做声,还有几个女生竟当场抽泣起来。

两位班长上台了,考上的一个满脸春风,没考上的那个一脸沮丧。“向恩师赠送纪念品。”随着考上的那个班长大声宣布,一位小干部含着泪跑上来将她画的一幅签了51个学生名的画双手送上前来,我接过赠品,本想安慰她两句,可我不知该说什么,因为我和她一样心中都被苦水浸泡着。“全体起立!”“恩师,谢谢您!”听到学生我真诚地谢意,被失败冰冻的心虽有些感动,但还是无力回敬给同我朝夕相处两年的孩子们一个会心骄傲的笑。当我发现落榜的班长眼中含泪强装坚强还要说话,我于心不忍示意他就此打住。“再见吧,想哭的同学,回家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这是我送给学生的临别赠言。

5.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 篇五

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我想每个教师肯定有很多。虽没有那么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义深长的故事情景。陶行知先生有这么一句话特别震憾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面对班里的那些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年幼无知”,学习习惯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学,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为了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树立我的威信,我开始板着脸孔组织孩子们的上课,上课时只要有一个孩子说话或搞小动作,都会引起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常规是建立好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他们也很少粘着我“说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既听话又不敬畏我呢?我开始思考。

孩子们都是爱听表扬、鼓励的话,也喜欢被老师、同伴关注,“温严并用”这个词这时浮现出来,对了,我何不多多对孩子使用表扬和鼓励呢。之后在集体教育时间我会上课是影响别人的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刚开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后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我总是坚持鼓励他们,并且设立了奖励制度,只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规则、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知错就改的,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奖励一个红苹果,苹果集满三个的就可以到老师这里加分。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在不遵守规则的时候、与别人打架的时候、吃饭睡觉不好的时候,只要我一说鼓励、表扬的话就能迅速专注、尽快改正。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也是要严厉批评的,现在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有时候对他们的严厉批评,并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希望他们更好,所以对我的态度也既敬又亲。

虽然这些经历是老调重谈,但是我们老师往往是气过了头而忘记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要知道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班上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参与各项活动都很积极,而且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但她父母没时间管她,年迈的爷爷、奶奶宠着她,她自己由于年龄不大,虽有几分聪明,但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有一次,她因为不会折纸而急得大哭,我劝了她好久也没能安抚她的情绪。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还有一次,她和同学玩投沙包,一连输了四次,竟跑进教室里又大哭了一场,哭完了又拉着那个同学再玩投沙包游戏,直到赢了才罢手。我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唱歌、讲故事上来,同时给予她具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女孩的歌唱得悦耳动听,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读书比赛中,被同学们评为“小百灵。

6.向CXO讲述自己的故事 篇六

四大成果

华为在制造、生产通信和IT产品的同时,也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可以说,华为自身的ICT建设过程就是其最成功的企业案例和应用成果。

云计算: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起了15个数据中心,满足23个研究所、7万名员工的协同开发需求,并且已经搭建完成了桌面云、集成测试云以及计算云资源。华为企业业务市场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前华为CIO周良军表示,通过将Email、OA、Web等应用搬迁到云平台,华为的硬件成本降低了1800万元,每年在能源方面所花费的成本降低了525万元。除此之外,早已经在华为内部开始应用的桌面云方案将华为每年的信息安全成本降低了两亿元人民币以上。

协同办公:另一方面,华为在企业协同办公上也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数据显示,华为每年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发送的即时消息有93.6亿条,举行9.6万次的高清会议和42.7万次的即时会议,统一邮件的数目达到7.3亿封。同时,每年通过移动接入到华为协同办公系统的人数为8.1万。来自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测算显示,协同办公每年可为华为节约1.1亿美元的成本,同时将全球沟通效率提升了40%。

全球网络:在网络建设方面,华为构建起了扁平化、虚拟化、大二层和分区隔离的多数据中心网络,形成了以深圳数据中心为主节点的全球网络拓扑。目前,华为共有430个分支机构共15万人接入到了其遍布全球的网络中。

流程IT:集成的全球业务流程IT固化、统一的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和集中管理,使得华为在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和ISC(集成供应链)中吃到了甜头。通过对流程IT的变革,华为的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50%,缺陷率降低了95%。

周良军认为,华为在科技上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其自身的信息化发展。

现身说法

华为在ICT领域的建设经验积累,构成了“走进华为——CXO沙龙”活动的基础。未来,华为将邀请全球各行业的CIO、CEO等企业管理人员,以研讨沙龙的方式走进华为,实地考察华为生产环境中使用的桌面云、数 据中心、生产办公信息化应用等。同时,还将邀请企业高管和华为流程与IT领域的专家座谈,研讨华为ICT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分享华为ICT运维管理经验。

7.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 篇七

9月,我终于升入大四,在工作的强大诱惑和考研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其一,我对我的专业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其二,我认为我在专业上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其三,这也是最具有功利性和现实性的原因,我可以在读了研究生以后找到一份又体面待遇又好的工作(这一点,我坚信是大部分考研学子的心态)。

从西师到川大

我本科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而我的目标是四川大学。从一个师范性综合大学到一个非师范性的综合大学,这个差距并不是一两本书就能填补的。由于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两所大学对学生培养的方向不同,即使是相同课程,用的教材也有很大区别。为买参考书,我直接到川大印刷厂提货,实在买不到就叫在川大的高中同学帮我借。就这样,我终于赶在大四开学前把我缺漏的而又必考的课程补了回来。

一般来说,不同的学校和学科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对于要考别校和跨专业的同学来说,身为过来人的我想说:找对跨度的点,这太重要了。

找对导师

205月的时候,我找到我考的那个专业,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曾绍义教授。我心里战战兢兢:就我一个普通的学生,曾老师凭什么理睬我?所幸的是,曾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先生,当他听说我的来意后,他说,把你的.学年论文给我看看吧。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论文,他看了之后觉得不错,接着就给我开了很多书目。那些书是5月前川大中文系的教授们开会后才确定下来的考研书目,如果通过正常途径,最起码要等到9月全国的考研书目下来才能看到。(我不是川大本校学生,有很多他们开过的课程我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因此,很多书对于我而言就等于是一门新的课程。)由于我主动走出的这一步,我比别人多了至少4个月的准备时间。

联系导师在我看来是非常必要的一关,特别是我们这样考别校的学生。提前让导师认识自己,在专业课和以后的复试中都是很重要的。在同等条件下甚至还有可能关系到能否录取。

痛苦的专业课

业务课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几乎所有考研人都担心的公共课问题。为了不让暑假闲过去,我报名参加了北京的一个英语和政治补习班。其实补习班全国各处都差不多,因为很多知名的辅导老师都在全国各地巡回讲座,但我就想换个学习环境。我英语上的是索玉柱的辅导班(秋季班和冲刺班都是),他在给我们辅导的时候就一边教给我们做题方法,一边鼓励我们,这比要求多做题多背单词要实际得多。后来我自己做阅读是照着他的方法进行的,果然正确率高了很多。再例如我的政治上的是龙十一的辅导班(只有秋季班,很可惜他的冲刺班重庆没有),他上课的方式比较特别,他把讲解和打题综合起来,在讲到某一个要点的时候往往把这个重点可能出题的方式都告诉我们,久而久之,我们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也养成了这个习惯,而这对于应试是十分有效的。上了他的班以后,我的政治几乎没有怎么复习,就得到了我还比较满意的分数。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龙老师每年出的预测卷,去年由于我知道的时间太晚了,结果没买到,可是我做了他附着辅导材料出的练习题,里面有很多题在考研的时候我都发现了,要不就是原题,要不就是换了一种形式。很遗憾没有做冲刺卷,否则我想里面一定有更多有用的题。

关于辅导班这得量力而行,并非只有报了才能上。我一高中同学什么班都没报,结果还是考上了北大光华学院。

复习也要分段

年9月,我正式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纯粹的复习非常辛苦,每天我6点30起床,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又去教室自习,晚上10点半回宿舍,洗漱后点着应急灯再战。整个复习期间我的时间是根据考试时间来安排的。例如上午考英语,我就基本用上午的时间来背单词、做阅读、听力和作文;下午考政治,我用下午的时间做政治的时事、选择和问答;上午考业务课一,我用上午的时间来复习业务课一的内容;下午考业务课二,我用下午的时间来复习业务课二。事实证明这样针对考试时间分段复习的方法很好。

201月19日的下午,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重庆深冬的浑浊空气。我坚信迎接自己的会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8.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 篇八

有哪些类型的故事呢?先不要考虑出版物的体裁,不是说文学小说、科幻小说、西部小说、神秘故事、恐怖小说、历史小说有不同的人物塑造方式吗?不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将会探讨四个基本因素,它们存在于任何一个故事之中,其重要性根据情况而定。四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故事人物的特点必须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可能是什么。

这四个因素是:环境、思想、人物、事件。

01/ 环境

英语用“take place”来表达“发生”看起来像是个比喻的说法,但实际上却很贴切:人物需要一个地方来完成动作,从而构成一个故事。这个地方,就适事发生的地方,它包括各种地点:城市、建筑、街道、农场、林中空地,这些地方都拥有特有的景物、味道、声音、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社交礼仪,公众期待也不一样。人物身处的文化因素既反映也限制了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

有些故事的背景模糊,有些则充满细节。有时候,环境因素会被凸显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如《格列佛游记》、《误闯亚瑟王宫》这种类型的故事,重点不在于挖掘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在于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而在于探索一个奇异的世界,同我们的习惯与预期进行对比。

纯粹关于环境的故事结构很简单:让人物进入环境,不断移动,让读者看到此地有趣的地理特征、社会习俗。当你把想让读者看的都展现出来以后,人物就可以回家了。

这类故事的主人公,一般与作者和读者处于相同的时代,来自相同的地区,所以人物会带着读者的态度与视角去经历故事世界。

这类故事的人物塑造越简单,效果越好。主人公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经历一切。如果人物太有个性,读者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人物身上,而不是在新奇的环境上,而你原来的目的是要突出环境。所以主人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要尽量“正常”(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反应)。人物塑造可能带有反讽性、偏向性,但你对人物着墨越多,故事对环境的凸显效果就越小。

你正在写这类故事吗?你正在事无巨细地描写环境细节?这不是说你可以完全忽略人物塑造,尤其是当你想要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时。但这确实意味着你不一定要让每个人都充满个性,这样反而会喧宾夺主。

02/ 思想

思想故事的结构很简单。故事以问题开头,以答案结尾。谋杀悬疑小说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有人被谋杀了,整个故事围绕如何找到凶手、行凶动机和谋杀手段而展开。犯罪小说亦是如此。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免不了遇到一些问题,主人公临场发挥,故事结束,问题得到解决。

这里需要多大程度地塑造人物?解决谜题或密室疑案这类故事,完全不需要塑造人物。大多数作家只需要给人物,尤其是主人公,加一点小癖好,显得其俏皮可爱,就可以了。

一般在犯罪故事中,人物只要有魅力、有趣即可,作者几乎不会让人物从事件中得到彻底改变。

事实上,正是因为人物相对固定的性格,神秘小说、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的作者才能重复使用某些人物,读者喜欢就好。但有一些作家也尝试改变侦探的性格。要注意,这个改变的过程或许会严重限制人物。

格利戈里·麦克唐纳的《古灵侦探》系列,主人公弗莱彻变得富有之后,让他置身于不得不断案的处境就越来越难了。麦克唐纳最后只好写前传,Fletch Won和Fletch Too都是弗莱彻变富之前的故事。

罗伯特·帕克让自己的主人公斯宾塞走得更远,他的友谊、与人的关系,一直在发展、改变,续集里也延续下来。但结果是,他近年来的作品,情节有牵强附会之嫌,甚至重复过去的故事线。在这类故事中,很难塑造拥有丰富个性的人物。

但不要误会,我并不认为在这类故事中塑造人物是错的。弗莱彻和斯宾塞属于我最喜欢的侦探故事人物,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比普通的人物更丰富、有变化的可能。我只是想提醒你,在这类故事中,如果你想塑造完整的人物同时又要改变人物的话,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当然,思想故事还有其他体裁。很多科幻小说也是这种结构的:人物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说一架失灵的宇宙飞船,接着,和犯罪小说一样,人物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有时还要临场发挥。人物带一点小癖好就够了。

以上的例子是不是说明了思想故事里人物塑造都是糟糕的呢?不是的。只是说明了不同故事类型的人物塑造应该用不同的方法。人物只是代表思想,或是为了发现思想而存在。这种人物可能只是一个刻板印象,或者是小癖好的集合体,但对于那个故事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03/ 人物

人物故事是主人公不断尝试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故事往往以一个人无法继续忍受现状、打算改变开始,结局要么是他终于找到一个新的角色,要么是他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要么是对改变命运彻底失去信心。

人物的“角色”是什么?是与身边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生活中,我的角色是孩子们的父亲,跟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关系;我也是一个丈夫、儿子和兄弟;我属于不同的文学社团,跟每一个粉丝、文学评论家有着复杂的关系;在宗教上,我在社区扮演的角色常常发生变化。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有一些尚未实现的梦想、没被满足的愿望,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我知道该如何实现它们。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我“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我比较满意自己的人生。如果要以我为主人公写一个人物故事,那会非常困难,因为要写一个快乐的人会无聊透顶。

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一旦变得难以忍受,人物故事就有发挥的余地了。一个被古怪恶毒的伴侣控制着的人;一个对工作不满意、对同事感到厌烦的员工;一个对照顾小孩感到厌倦、希望获得成年人尊重的母亲;一个内心充满恐惧想要逃离的职业罪犯、一个遭遇伴侣出轨无法继续忍受背叛的人。这种状况可能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故事就在状况变得无法忍受、人物不愿再维持现状时发生。

在人物故事中,如果主人公能轻易摆脱旧角色,故事的重心就在于如何寻找新角色;如果主人公能轻易找到新角色,故事的重心则会落在如何彻底摆脱旧角色上。“摆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离开。那些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人物故事,守于如何在不抛弃人物的前提下,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不用说,人物故事是最需要塑造人物的故事类型。没有捷径可走。读者一定要理解人物的处境,才有可能对人物产生同情,支持其想要做出改变的决定。同时,人物的改变要有足够正当的理由,这样读者才不会怀疑改变的可能性。你不能让一个身心疲惫的妓女突然转行去读书,你至少要在前面铺垫她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她的智商水平。

但还是要记住,并非所有人物故事里的角色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塑造。主人公的个性适事的主题,性格要塑造;那些跟他性格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也要细致地塑造。但其他不那么关键的人物,就可以像在其他类型的故事里那样,点到即可。人物塑造不是万能药,它只是写作技巧。当它能让故事变得更好的时候,才用它。

04/ 事件

可以说,每个故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事件。但以事件为中心的故事有其特点:世界的秩序出现了问题,可能是不平衡、不公正、体系崩溃、邪恶、溃败、疾病肆虐等,故事主线就守于如何恢复原有秩序或建立新的秩序。

事件故事的结构简单:以主人公介入事件开始,他参与到解决世界难题的努力中,故事结尾可能是成功实现目标或完全失败。

世界失序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罪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比如《基督山伯爵》和《俄狄浦斯王》。可以是篡位:比如《麦克白》,麦克白篡夺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又或者像《王子与贫儿》里的爱德华王子,他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位置。

失序也可以是邪恶力量,想要破坏一切:比如《魔戒》里的反派魔王,或者是《异教徒托马斯·康维南传奇之无信仰者》里的污秽之王。其实,关于纳粹分子、恐怖主义者的故事也可采用同样逻辑。

我认为,事件故事,作为叙事故事最核心的类型,已经有多年的传统,这也正是“故事”存在的原因。人类有理解周遭事件的需求,于适事出现了。它的存在有一个前提假设,即世界应该存在某种秩序。我们相信小说世界有秩序,这有助于我们建立现实世界的秩序。

在事件故事中,人物塑造有多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取决于作者自己。作者完全有可能写出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动机明确。作为读者,虽然可能对人物性格的其他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我们觉得好像认识他,因为一起经历了那么多。

9.动画人要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篇九

马克·奥斯本是媒体公认的“Nice先生”。这一次,他独自一人前来,没有带助理,也没有公司安排行程,一封邮件就约定了采访。见面时,身材高大的他弯下腰,热情向《综艺报》记者伸出手,黑框眼镜背后,一双棕色眼睛带着温暖笑意。

在“TEDx2016西湖春季大会”上,他讲述自己如何从痴迷《星球大战》的小男孩成长为动画电影导演。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个“爱的故事”:25年前,他还是一文不名的大学生,即将去很远的地方开启前途未卜的动画师生涯。他不愿离开女友,犹豫不决。女友写信鼓励他勇敢追求梦想,并在信的最后引用了《小王子》的名言。这本书曾是他俩的定情信物。在漫长的异地恋期间,《小王子》把他俩连在一起。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马克·奥斯本终于成为动画电影《小王子》的导演,儿子莱利·奥斯本为“小王子”配音。人们不会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会在何时开花结果。

马克·奥斯本试图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他早期的真人动画电影《Greener》和定格动画短片《更多》(More)都带有严肃哲学思考,在电影节上斩获不少奖项,也为他带来执导《功夫熊猫》的机会。然而,好莱坞主流合家欢动画削弱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尽管他得以与梦工厂这样的大型动画公司合作,但仍感觉不太满足。他觉得定格动画是动画艺术中“最不可思议的魔法”,然而主流电影市场对这个想法并不买账。

独立制作的《小王子》给他的艺术实验带来了新的机会,他把个人情怀、哲学思考和定格动画都放置其中。影片在中国上映后,票房1.58亿元人民币,人们的评价见仁见智。有人热爱这部电影,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有拍出原著的精髓。其实,马克·奥斯本只是诚实地拍出了他自己的《小王子》。“我希望这部影片的生命力很长,但是谁知道呢?”他表示,“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从自身的生命故事中发掘灵感。”

希望作品唤醒观众的童真

《综艺报》: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吗?

马克·奥斯本:这我第四次来中国,参加中国动漫节则是第二次。2009年,我和哥哥(肯特·奥斯本)第一次来中国国际动漫节,因为当时《功夫熊猫》获奖,我做了几场主题演讲。我哥哥也从事动画电影行业,当时他是以《海绵宝宝》的编剧身份被邀请。

《综艺报》:《功夫熊猫》第一部非常卖座,你为什么没有继续拍续集,而是去做新项目?

马克·奥斯本:因为他们只雇我和我的联合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拍了第一部。《功夫熊猫》后来发展成系列电影,但在我眼中它就是一部独立电影,那是我的心血所在。我和我的家人都很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尤其是后来接到《小王子》的邀约,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佳的机遇。

对于《功夫熊猫》,我非常感恩,如果没有这次工作经历,也不会有机会拍《小王子》。另外,当时梦工场的故事总监是詹妮弗·余,她才华横溢,我们都非常认可她,把《功夫熊猫》续集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综艺报》:《小王子》采用了CG和定格动画两种形式,怎么想到把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定格动画时就被迷住了,我觉得它像魔法一样,是所有动画形式中最神奇的一种。我想用定格动画来表现《小王子》的世界,它会让大家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那本书带给人的记忆。CG的世界太完美了,定格动画的手工感能带来另一种美好与诗意。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整部片子都做成定格动画。在《功夫熊猫》之后,我也曾对梦工厂提议想做这样的电影,但这种项目很难得到资金,听起来不是很合大众口味。

《综艺报》:不仅《小王子》,在《更多》(More)等你的早期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你对童真丧失的忧虑。你对这个主题似乎特别感兴趣。在你的童年时期,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过得很快乐,所以特别害怕长大,不想找工作。我7岁时看了《星球大战》,我当时以为那电影是真的,想象力被大大激发。后来我被大家叫做Toy Boy(玩具男孩),因为我整天都在玩“星球大战”的玩具。我和哥哥成长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我爸爸做了一辈子汽车销售,我妈妈是酒店管理人员,都不是搞艺术的,但他们支持我们兄弟俩学习任何东西,这对我影响很大。

《小王子》里的小女孩是不自由的,这部电影就是在解放她所有的禁锢,让她体验自由。所以我在电影里放进去各种童年和成年的对比。塑造老飞行员这个角色,就是想告诉大家,你可以变得非常老,但依然保持童真。

作品有缺点,好过为求完美而“烂尾”

《综艺报》:你觉得自己在电影制作上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每次我看到自己的电影,都觉得是个错误。当我非常专注于创作的时候,是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的,我总觉得它没准很糟糕,没人喜欢。就算《功夫熊猫》也是如此,我始终觉得它还不够好,不过这些不好的地方最后总会以各种方式解决。

当我看到《小王子》成片的时候,觉得它毛病太多。现在看来,有毛病反而显得有血有肉,能打动人。我第一部片子《Greener》是学生时代的作品,当时我觉得它简直是个灾难,没想到片子参加了不少电影节,还得了不少奖。由此我意识到,不完美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一部有缺陷的电影,总好过为了追求完美而迟迟无法完成的电影。遗憾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你总是要尽力而为,然后放下结果朝前看。

《综艺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很火,但很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创作者的角度,你有什么建议?

马克·奥斯本:每个人都说中国会成为最大的电影市场,潜力很大。我希望中国有更多有个人情怀的电影作品出来。只有对创作者本人意义非凡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每个好作品都是从个人体验开始的。为什么我一再提及我的家庭,就是因为家庭给了我创作灵感,让我成为这样的创作人。不是说你非得结婚生子,你与外界产生的任何深刻联系都可以成为你的创作源泉。

nlc202309081203

《综艺报》:你觉得要成为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马克·奥斯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感性,情感丰富。技术方面,需要下很大的苦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但我也经常说,不要等到你的技巧完美了才去拍片,要一边拍一边完善技巧。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故事,找到刺激你灵感的东西。

不是所有学生都想拍动画电影,他们有些只想做动画师,或者只想做角色设计,但我鼓励他们都去尝试参与一部电影,从整体把握故事,了解如何设计镜头、如何叙事、如何计划出角色的行动线等等。你对整体了解得越多,对你自己那部分的工作越有利。

不是吸引观众,而是找到观众

《综艺报》:在中国,谈到动画电影,大家都觉得是给小孩看的,但在好莱坞,动画电影能够给所有年龄段的人看。中国动画对成人观众的喜好似乎不太有把握。

马克·奥斯本:其实在美国,很多购买动画电影的片商也是瞄准儿童市场的。大家一度也觉得动画片只是给小孩看的。《钢铁巨人》(Iron Giant)可能是第一部突破性的动画电影,颠覆了大家旧有的观念。这部影片在当时并没有很卖座,但却成为一部生命力很长的经典,到现在还有一些影院在重映。

我自己做动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所有观众,而不是单独去想孩子或者成人。我想三四岁的孩子看《小王子》大概会很闷,它比较适合七八岁以上的孩子。有一位老太太看完之后给了我大大的拥抱:“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的很感动。但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吸引”成人观众。吸引观众是宣传营销部门要考虑的事情。我希望我做出的电影能寻找到它的观众。作为艺术家,我更擅长去讲述打动人的故事。我想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我希望自己的动画电影能打破成人和儿童审美趣味的界限。宫崎骏的电影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他启发了现在几乎所有动画人,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龙猫》。

《综艺报》: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意方面比较薄弱,你对此有何建议?

马克·奥斯本:我经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如何从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提取灵感,把最触动你的东西通过动画传递出来?我总对进入动画行业的年轻人说,不要去担心你能否应付现实问题,凭借动画养家糊口,你要关心的是,作为艺术家,你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要做到这点很难,越年轻越容易做到。这也是《小王子》这本书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童真,以及你最初最纯粹的创造力。我们做电影的人,就是要去感染观众,引导他们去关心、去感受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做动画需要得到很多支持,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工作的,你必须有团结互助的氛围。因为创作者必须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这很难,在某些文化中尤其难。但这非常重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只有敞开自己的脆弱面,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所传递的情感。

《综艺报》:可以透露你现在正在推进的新电影项目吗?

马克·奥斯本:我现在有六七个创意在同时进行,不知道哪个能进入实操,这取决于投资人。其中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创意,是定格动画,很少的对白,剧情几乎全靠古典音乐来推动,有点像老式默片,类似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雅克·塔蒂的喜剧电影。无论观众来自何处都能欣赏。我正在跟投资人聊,包括中国的投资人。这个创意可以发展成动画长片,也可以变成系列短片集,每集邀请不同的作曲家来参与创作。它是高概念、普世性、国际化、全年龄段的定位,风格如果要形容的话,属于“音乐视觉系”。具体情况目前还很难说,因为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必须在创意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点。

《综艺报》:这部电影听上去更像是艺术电影。

马克·奥斯本:它的艺术性很强,但同时也极具娱乐性。我希望自己能将艺术带给大众,让大家沉浸其中,为之激动。我会去拍《小王子》的原因就是它的艺术理念与众不同。《功夫熊猫》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已经超越电影,成为文化符号,但当时我们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是非常冒险的,没有人做过类似的题材,没有任何参照,完全是崭新的。这就是我喜欢动画的原因,它可以变成任何样子,一切由你创造。

《综艺报》:中国的投资人对你的新项目感觉如何?

马克·奥斯本:正在洽谈。这里有很多投资机会,现在美中电影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了。在国外,每次我去谈项目投资的时候,大家总会提到中国。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我们在做全球受众的电影,中国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0.讲述自己的青春的散文 篇十

以一线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为主人公,讲好抗“疫”故事,在行动!

紧急时刻,广大一线医护人员将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日夜奋战,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广大媒体责任在肩,要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传出去。与此同时,媒体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经过前期的大力宣传,戴口罩、勤洗手的要求已经基本家喻户晓,接下来,如何正确戴口罩、如何选用口罩、如何处理废弃口罩、如何正确洗手等更为细致的防范要点正在为大众所关注,宣传重心也应及时跟进。短视频时代,内容传播同样要紧跟潮流,如把专家采访以短视频的方式,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共同传播,扩大传播效果。对于宅在家中的人们,媒体应该扮演起“传道受业解惑者”的角色,教会大家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如何自觉居家观察、如何克服居家观察的种.种困难。除此之外,各级管理部门如何为解决群众困难积极开动脑筋,切实安顿好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大声讲出来。

上一篇:应急预案善后工作下一篇:小学开放日活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