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7-31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6篇)

1.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电脑棋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4)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5)扩展词语。(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345货源网 http://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反败为胜

345货源网 http://

2.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 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 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 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 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 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 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 并适当留下悬念, 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 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 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 在教学中, 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 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 告诉学生, 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 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勤奋学习的典范, 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 学生不仅要爱读, 而且还要会读, 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 进行精讲多读, 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3.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科目语文

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2、初步会根据拼音识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诗、字的再现,让学生学习巩固生字。

3、通过配乐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诵读古诗学习生字 ,培养语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

2、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秀美,下面我们旅游去啰。(大屏幕展现三幅美丽的山水画)

2、让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3、引入教学内容:在这美丽的山水画中,有一首有趣的古诗,谜语古诗,我们来猜猜。

(二)激情诵读,读中获知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合作猜谜

2、检查诗朗读情况,交流谜底

3、配乐范读

4、指导朗读(语速、动作)

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读“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远”和“近”、 “来”和“去”则请学生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诵读大比拼

6、认字大比拼

(三)拓展思维:我会说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充分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师生说谜语,猜谜语。并让学生回家收集谜语,下星期交流。

教学反思:《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我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最大特点,创设旅游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配乐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做到音、意、动融合。读“畫”时眼随手从上到下划过;“远看山有色”时,将手抬高,举目四看;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春去花还在”,眼随手送出去又收回;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通过做动作,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学习兴趣高涨。

对诗中几对意思相反的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远”和“近”。“远”右手抬高打出,眼远眺,“近”右手收回在胸前,低头俯视。“去” 和“来”。“去”双手打出,眼随手看,“来”则双手收回,同样眼跟随。动作形象有趣,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

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利用音乐中陶冶诗情,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让学生喜欢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在朗读的同时,我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4.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四

1.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你帮助别人得到感谢的事。

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心里感到很快乐,这让我想到了两句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那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 4.学生汇报。师相机问: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5.师小结:生活中,有的人觉得为别人做了好事说不说谢谢没什么,因为他们很善良,很大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活雷锋,是不求回报的。不过一句简单的谢谢会使帮助你或为你服务的人感到更加快乐,所以请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感谢会让人终生遗憾的,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学,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他想当面向恩人致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一心愿,三年后,他专程按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没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

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自己精神上永远的负担。他含泪在纸上写了一万个“谢谢”,泪流满面,跪在恩人的坟前,点燃了这一万个谢谢。

6.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 1.送出感谢:

①、师:这位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上课前,班主任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他说谢谢呢!

②、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也要对他们说谢谢。

③、同学们,你们有没忘记对别人说谢谢,你们想对谁说“谢谢”

?(生说)

说出了谢谢,心里感觉怎样?

④、师小结: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声“谢谢”真是太神了,它能给人带去感动和快乐。

2.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对于那些为我们提供帮助或服务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感谢卡,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上你们最想说的话。

3.老师这里有几张我学生做的感谢卡,请同学们先看一看。

出示感谢卡,生读,是适当指导感谢卡的制作(配上你最拿手的图画,写上你最想说的话,这样你的感谢卡才更美观。)

4.生制作感谢卡,课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巡视。5.展示感谢卡,(谁愿意展示你的感谢卡,读给大家听一听)四人展示,师相机鼓励

6.谢谢同学们真诚的话语,那么除了送感谢卡,你还想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你的谢意呢?(写信、去看望他们、给他们表演节目等)

五、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1.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才能使生活变的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学会感谢吧!请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朗读《感谢你》

2.课件出示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诗歌《感谢你》

3.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感谢的话题是永恒的,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诚挚的行动去感谢吧!

.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

(一)故事导入,引出“谢谢”;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总结升华,心存谢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 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故事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童话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 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apple,pear,orange,watermelon,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2.学生能够模仿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 —How many? —Eleven.来问答食物和数量。

3.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问答你喜欢的水果和一些物体的数量。学习重点:

1.学生对单词apple,pear,orange,watermelon,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的书写。

2.学生能够模仿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 —How many? —Eleven.来问答食物和数量。学习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水果和数字单词;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自主学习步骤:

Step1: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组内认读等练习,熟读本篇课文。

Step2:请寻找本节课自己认为难读的单词或难懂的句子。Step3:组内交流解决自己找到的难点。Step4:派代表朗读课文。

Step5:师徒结对展示讨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展示交流: Step1:Warm-up 1.Greeting 2.Let’s Chant。3.Let’s Review。

Step2:小组长带领学习PartⅠ部分并展示重点单词apple,pear,orange,watermelon和句子—What do you like? —I like„。Step3:教师播放PPT检查学生对PartⅠ部分的学习效果。Step4:Let’s play some games “吹气球”五声爆炸

“炸弹卡片”遇见炸弹不许张嘴 Step5: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

两人一组练答:A:What do you like? B:I like watermelon。

Step6:小组长带领学习PartⅢ部分并展示重点单词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和句子—How many? —Eleven.Step7:教师播放PPT检查学生对PartⅢ部分的学习效果 Step8:Let’s play some games “师生大小声”老师大声说你们小声说,老师小声说你们大声说。

“Chinese and English”老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老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

Step9:男女生对话。

Boys:How many bananas? Girls:Eleven。

Step10: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看书跟读对话。Step11:师生共唱歌曲《Goodbye》结束本节课。知识拓展:

Ⅰ.算一算,选一选。

()1.5+7=______________()2.20-5=_______________()3.10+3=_____________()4.6+5=________________()5.20-6=______________ A.fifteen

B.fourteen

C.thirteen

D.eleven E.twelve Ⅱ.我会看图片,写单词。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Ⅲ.我会看图写出相应的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6.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

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

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料为手段,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为了达到让学生感受爱的目的,我运用影视文件、歌曲欣赏、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得到爱的体验。

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以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载体,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在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7.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了音乐课堂中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效性不高又成为了专家和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课的主教材是三年级的一首欣赏曲,同时围绕“爱劳动”主题又选择了五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作为辅助内容、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如何鼓励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学习,积极地交流欣赏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本课主要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提出]

本课中有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其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如何根据打击乐的音色特点创编伴奏音型为音乐伴奏,从而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体现出小组内合作的成果,同时又能展现出组与组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二,学生在分组聆听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讨论,从而展现集体合作的听辨成果?这两个难点的顺利突破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终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

(一)复习歌曲《勤快人与懒人》

1.第一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第二遍口琴吹奏并加入打击乐器。(教师架子鼓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复习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演唱、演奏精神饱满,充分体现出以往音乐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反映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和歌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欣赏乐曲《森林里的铁匠》

1.初听全曲。要求学生思考乐曲的情绪、速度,想象乐曲表现什么样的人在劳动,以及劳动的动作。

2.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四个片段,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和所要描绘的情景、人物形象特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写实性通俗管弦乐曲,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形象。在第一遍初听时,学生只能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截取了乐曲中四个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再次让学生来聆听,使他们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为下面的体验过程作铺垫。

3.跟着音乐即兴用形体动作表现铁匠劳动时的动作。

4.师生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用形体动作体验乐曲所描绘的人物特点是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对音乐的理解不能只靠说理分析,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得以抒发。同时,在即兴形体表演后师生相互评价,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铁匠劳动情景的了解,体验劳动的辛劳,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见上表)。

5.学生听教师用响板演奏的节奏,为乐曲主题旋律伴奏,学生进行模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节奏模仿为主,教师为乐曲的主题旋律创编了两声部的节奏型,请学生先跟着教师的演奏模仿,然后过渡到师生间两声部合奏,再到学生间两声部的合奏,初步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运用打击乐伴奏形式在表现乐曲情绪特点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下面的创编、合奏环节作必不可少的铺垫。

6.学生分组创编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

(1)分组创编

第一组乐器为小铃,第二组乐器为木鱼,第三组乐器为小鼓,第四组乐器为沙球(分组情况见右下图)。

设计意图: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特点为乐曲创编两小节2/4拍的伴奏音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课设计为在小组自主氛围中的创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权利,同时随时给予适时指导。在创编伴奏音型的过程中,预计创编出准确的伴奏音型的学生很少会产生问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由于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论,从而影响本课的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适时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小组达成共识,从而在组长的引领下跟着音乐进行练习演奏。此外,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另一方面还应在各组间巡回指导,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2/4拍的强弱规律,有乐感地进行演奏,从而表现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2)分组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否表现这首乐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3)集体表演(教师架子鼓伴奏)

设计意图:用打击乐伴奏,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和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分组交流展示后,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合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相互评价,感受到一个小组一个声部的伴奏,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绪特点。如:小铃这组,如果他们创编的是二分音符,单独演奏的话,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比较优美柔和的,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深厚内涵,但如果再加入木鱼这组创编并演奏的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就能明显地表现出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从两个声部的伴奏,到四个声部的伴奏,再到师生六声部的伴奏,才能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感受多声部合作演奏带来的音响效果的丰富感。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进一步体验、表现音乐的内涵。

(三)辨析劳动题材音乐作品

1.听辨游戏:为听到的音乐排序。

(1)《丰收锣鼓》,(2)《剪羊毛》,(3)《采茶舞曲》,(4)《采茶扑蝶》,(5)《太阳出来喜洋洋》。

2.师生相互交流听辨心得与体会。

3.教师对容易辨别错的歌曲、乐曲进行适当介绍。

设计意图:一堂课只复习一首歌曲和欣赏一首乐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设计了一个游戏形式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要求学生听辨出乐曲的名称即可。预计学生能通过歌词听辨出《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剪羊毛》,通过音乐中的锣鼓声,也能听辨出《丰收锣鼓》,但不排除以凭空猜想来判断《采茶舞曲》和《采茶扑蝶》。然后,教师可以重点对这两首曲子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这两首与采茶有关的乐曲。本环节的设计思想是在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范围内,围绕教学主题“爱劳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旨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略)

[自我反思]

本课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典型课例。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切实有效,是主要的研究目标。体现合作有效性的主要切入点和策略:从小组内的合作向小组间的合作过度,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课在为乐曲《森林里的铁匠》主题旋律创编伴奏音型这一环节时,先请每个小组根据各组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两小节一声部的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都能符合各自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时也能很合拍,但一个组、一声部的演奏无法很好把乐曲的情绪表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乐器音色的搭配、小组间的合作,从两声部、四声部以及师生间六声部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体验合作、合奏带来的音响上的丰富感,从而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气氛,体验快乐的内涵。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明显反映出这种小组间的相互合作,对乐曲情绪的表达,以及学生音乐情感的宣泄是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的,是切实有效的。

本课的合作学习有效性主要通过学习方式和音乐表现方式的转变与完善得以体现,今后还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拓宽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

[专家点评]

本课选择的研究主题非常有价值,既是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面上教师缺少应对策略的困惑之处。本课在体现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有两个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做法。

一是通过转变课堂学习方式,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音乐实践活动。本课的欣赏教学环节和拓展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不是预设给学生四种伴奏音型,请学生进行合奏,而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各小组自己的思考、协商,为乐曲创编适合自己小组打击乐器音色特点的伴奏音型,并进行合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表现创作成果和自我风采的平台,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小组间有效的合作,演奏各自创编的伴奏音型,表现音乐的内涵,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融洽,又能较好地体现转变课堂学习方式的新理念,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二是通过学生间的经验互补,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课的“辨析劳动题材音乐作品”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听辨五首与劳动有关的歌(乐)曲,并为音乐排序。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听辨,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音乐学习经验的差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听辨可以将学习经验适度互补,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感悟与理解,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8.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三位数 两位数 算法 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迁移水平,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王叔叔从杭州自驾去西安旅游,汽车每小时行驶81千米,行驶了15个小时。杭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创设该情境后,我让学生思考应如何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笔算,并思考第二次计算时,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计算过程中出现的405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81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2.国庆节期间,老师从杭州坐火车去北京游玩。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行驶了12小时。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估算

对于情境2,我预设学生的可能回答有150×10=1500和145×10=1450这两种。

对此,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你是怎么估计的?你觉得这两个式子哪个比较准确?

2.1500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为什么?

三、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我让学生独立计算145×12。

预设:

(1)口算: 145×2=290 145×10=1450

1450+290=1740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我让学生先说说口算的方法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陈述笔算的步骤,并提问:“这个290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意思?145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计算过程中的145的“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最后,我对使用笔算方法的人数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探究方法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知识。

3.联系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总结算法。

在还没有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若有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计算,教师可以佯装感到很诧异,并问他们为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其实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师:计算方法是如何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将其中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并对齐好数位,最后相加即可。(板书:依次相乘、两积相加)

师:同学们,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一个新知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去学习。学习就该这样融会贯通,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整体理解和记忆。(板书:转化)

师:笔算时有哪些地方是要特别需要注意的?

生: 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板书:定好末位),进位数不能忘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大家计算的时候别忘记进位的数吗?

生:把进位数写在旁边或写在横线上,并试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设计意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难点是学生容易遗漏进位数,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不遗忘进位数,使其明确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横线上,也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旁边。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验算

师:这道题大家算对了吗?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要进行验算,有哪些方法?

生:估算验算、交换位置验算、计算器验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冲刺

164×42 172×47 286×35 425×36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四道题。

(2)结果反馈: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错例分析:将学生犯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

(4) 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自行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2.灵活填空

王叔叔购买了22个计算器,每个售价是136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3.准确选择

崂山茶场2009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茶树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A.3825 B.8020 C.8075 D.46325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真正形成计算技能还需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以巩固他们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水平。其中的结果反馈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进而进行自主思考。紧接着的错例分析环节,由教师深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将教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得出差异,最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第2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每一步的算理,使学生对计算的原理和过程了然于心,形成深刻印象。第3题既考察了估算、笔算、范围判断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又充分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将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给予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轻松又有效。

9.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利用“开始”菜单打开程序窗口。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程序窗口进行关闭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习用“开始”菜单打开各种程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Windows98里有一个叫做“扫雷”的游戏,要启动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在认识“桌面”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一个叫“开始”的按钮,我们就从这个按钮开始,一步步来打开这个游戏。

二、新授

1、认识“开始”菜单 试一试:将指针移动“开始”按钮上单击一下,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

2、从“开始”菜单启动程序 开始—程序—游戏—扫雷 认识扫雷窗口。

3、“扫雷”游戏的玩法

(1)如何决定胜负

(2)开局

(3)画面上数字表示的含义

(4)游戏规则

4、关闭程序

在退出Windows,关机之前,应该关闭所有程序。关闭程序很简单,只要单击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就可以了。

三、练一练

1、按照“开始—程序—游戏”的方式启动“游戏”子菜单下的其它几个游戏,然后关闭。

2、按照“开始—程序”的方式启动“画图”、“计算器”、“写字板”和“记事本”程序并关闭。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玩“扫雷”游戏,进一步熟悉鼠标的操作。

教 学 反 思

10.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转硬币

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11.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是由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两部分组成,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等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教学设计的重视,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逐渐完善教学设计,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太阳》这课时,就可以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课堂上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太阳的样子,分组讨论问题,并引导学生联想其他相似事物,情景模拟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也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素养具体而言指的就是学生情感、思想、思维、习惯等方面,而想要达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就必须先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大脑就会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让各种器官处在一种活跃的状态之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有一个最佳的心理准备,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游戏教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乐于参与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游戏中学习能把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去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加大,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4.教学内容注重学语文与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历来重视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但对学习语文和学习做人二者的统一还体现的并不明确。提高小学语文的素质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点,而做人素质就是语文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想要将学习语文和学习做人进行有效统一的要求远远高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甚至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因为做人理念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习惯上,而其他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思想的意识上。想要实现二者统一,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真、善、美的教学理念,然后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当然,这样的效果并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还需要坚持长时间的积累和熏陶,在实现“知”的基础上,也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行”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一个优秀的教师看的就是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试想,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若是从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他这三十年来的教学也只是不断重复的机械活动,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还应该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教学重点和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研究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围绕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重点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如今教学方式增多了,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培养的能力,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会增多,也就便于教师更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都是教学反思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便于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教师的成长其实就是经验和反思的循环叠加。教师若只是单纯地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获取经验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还是一样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经验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具体而言,教师反思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重复的,从来都没有最好的语文教学,有的都是更好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梁康.自识与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6.

12.三年级《加和减》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先分析学生情况, 仔细想想其实在二年级时, 学生刚接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 我们利用横式的口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毕竟竖式的进位加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 所以在计算时为了避免错误, 需要学生利用竖式来辅助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也会因偷懒而不列竖式进行口算, 但是错误率较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需要直观的竖式才能提高正确率。但是三年级从作业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口算的能力提高了, 错误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同时也发现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会偷偷列竖式。其实孩子自身也知道当他的口算能力还达不到时, 会不自觉地用竖式来帮助, 我们也不必强求, 等孩子的能力达到了那一步自然而然就不再需要竖式而选择快速地口算。

其次学生会的是口算方法, 并初步具备口算技能。但是, 学生的口算偏向是重视精算、忽略估算。对算理并不知晓或者知晓得不够清晰, 学生也很难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去构建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 学生需要有快速感知的能力, 也决定了他们的口算程度, 但是口算真正的要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快速和正确, 快速又渗透着简算, 如:23+39我们可以用23+40-1来口算, 既快正确率又高。

所以在教学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先估后算的理念, 让学生有估算的意识, 同时渗透简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能用”向“会用”过渡, 发展学生思维。教材习题的编排可以清楚地看出从技能训练向实际应用过渡的思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不应只是简单地思考应完成哪些习题, 更要思考教材习题编排的意图是什么, 只有如此, 自己在拓展设计练习时才能把握好方向。

以下是本人的教学设计, 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在三年级主要集中学习乘除的阶段增加了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口算单元,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 但是教学目标具体是怎么定位的?学生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学习?如何来设计教学才不至于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呢?本文主要对三年级上学习加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并呈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加和减,口算,估算,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3.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7-78页,数学广角。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身份证编码和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

2.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教学重点:探究编码的特点,感知编码思想。教学难点:体会编码的简洁性、唯一性规范性。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原人教版五上教学内容,现调整到三年级上册。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使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听说王老师要来给大家上课,我班一个同学特意让我给大家带来一封信。出示信封,看到信封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邮政编码,初识数字编码

师:是的,在信封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方框里各有一组数它们叫?(出示:邮政编码)关于邮政编码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邮政编码有6位数字。

生2:它代表的是地址,不同地区邮政编码是不一样的

师:是的,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分拣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大大提高了邮件传递的速度。所以咱们在写信或汇款时不但要写上详细地址还要写上邮政编码。下面就以咱们实验二小邮政编码为例,分析一下每组数字各代表什么含义,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邮政编码?

小结课题:像邮政编码这样,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者其他对象编成数码用来表示一定含义的,我们把他称之为编码 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数字编码。(出示课题:数字编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政编码的结构,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编码的思想。由于学生对邮政编码比较陌生,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提前到生活中去调查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在学生搜集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二)探究身份证号码 感知编码特性

刚才,通过观察信封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组成。大家想不想看看信里说了些什么?

1.身份证号码的结构和含义(课件出示信件内容)原来想和我们交朋友,可是,他只告诉了我们他叫刘硕。如果在百度里输入刘硕会搜到160 0000多条关于刘硕的信息,说的都是都是这位同学吗?(不是)是啊全国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但是要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知道一个号码就行了,是?(身份证号码)对!我国每一位公民都有一个用来表示自己身份的号码就是身份证号码。课前我们已经调查搜集了有关身份证号码的知识,都带来了吗?请你拿出课前搜集的身份证号码,放在小组中观察比较看看从这些数字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活动)哪个组的同学来汇报?

组1:我收集的是妈妈的身份号码是371302 xxxxxxxx xxx x我妈妈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倒数第二位是双数。女性倒数第二位是双数。

组2.。。

师:看王老师还带来了刘硕的身份证号码。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能知道刘硕的哪些信息?

2.归纳总结身份号码结构和含义

通过刚才的交流咱们对身份号码的了解渐渐深入了,看,这三组身份证号码,前六位都表示居民户口所在地,我们称之为地址码!从第7位到第14位都表示居民的出生日期。叫出生日期码。刘硕的出生日期是?为什么4前面要写一个0呢?

生:因为有可能是10.11.12月份出生的。师 :你说的很有道理。月份可能是1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生日前面多一个0是占位的作用。后面这三位数字是?

生:是顺序码。他表示在同一居住地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在办理身份证时的顺序。

师:当然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把倒数第二位数字单数分配给了男性,双数分配给了女性。它也叫性别码。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听听专业人士的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身份证号码,较熟悉。所以用身份政编码作为本课重点研究对象。在课前搜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自行探究、了解身份证各部分的含义,进一步感知数字编码的思想)

(三).感悟数字编码的规范性、唯一性、简洁性。

原来每一个数字的编排都有他重要的作用。看这里怎么有有个x。其实这是罗马数字10。如果你的末尾数字是0--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就不会出现这个x号。当你的校验码正好是10.那就要用罗马数字来代替?为什么用罗马数字代替阿拉伯数字10?

生:这样为了保证是18位数字。

师:我们回头看刚才出生日期用0占位增加一位数字,在这里用罗马数字代替10减少一位数字,都是为了保证同一类编码位数的相同。这恰恰是数字编码规范性的体现。(板书:规范)

看,咱们的身份号码虽然只有短短的18位数字组成,但它却表达出我们13亿人口大国的每 一个公民的基本信息。那身份证编码是如何做到在13亿人口的范围内确定唯一的你我他的呢?咱们看一看。(课件演示)这也是数字编码唯一性的体现!(出示:唯一性)

(设计意图:通过罗马数字和出生日期占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编码的规范性又通过直观的课件地图演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字编码的的结构和唯一性。也是本课重要环节)4.小练习

游戏:刚才我们解了身份证编码的组成和含义。下面来做个小游戏怎么样?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这是 王老师快乐的五口之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可爱的孩子。待会王老师随机出示一个编码,你来猜猜是谁的身份证号码,明白了吗?

(四)生活中的编码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其实数字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信,请看(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编码)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编码,可是很多信息完全可以用 文字来描述,为什么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出示:简洁)

小结特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数字编码具有简洁性、唯一性和规范性。

三、实践:自主编码

1.既然数字编码有这么多好处咱们试着用数字为自己编排一个学号怎么样? 快速默读。(出示编排要求)2.编排的这个号码中要体现哪些信息?

生:得知道我们是几年级

师:写个 3可以吗 ?年级是不断变化的,那怎么表示? 生:根据入学年份就能推断出我们是哪一年级的。

(出示入学年份)

师:还要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班级)怎么找到唯一的你呢?对,在这个班级里的序号很重要!(出示:班内序号)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制定好了编排方案,组长拿出信封里的设计卡开始编排,生编学号。

汇报:哪个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展示?

组1:我编的是2013 02 08 1表示我是。。。

组2:我编的学号是。。你的学号里表达的信息很完整。祝贺你!师:你的学号不仅简洁根据这个号码还一下就能找到你。你成功了!

同学们,你们太伟大了!这么短的时间就会运用编码给自己编了学号,这些学号如果放到兰山区甚至全国它还具有唯一性吗?我国约有20000多万小学生为了方便管理教育部于2013年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出示新闻报道视频。

3.介绍全国通用学籍号“一人一号”编排规则。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数字编码它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14.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四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老师想这些花应该是大自然母亲的宠儿,要不然,怎么生长得那么婀娜多姿,让人喜爱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呢?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花,那么老师今天跟大家一起欣赏出於泥而不染的花――荷花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看得很入迷,好象被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老师忍不住要问了,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

(3)演一演:挨挨挤挤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美?(冒)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探等等)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冒?

3、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15.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五

筅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侯天庆

“小学古诗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 它以探究小学古诗教与学为目的, 为培养合格小学语文师资服务。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束缚, 教学绩效未能较好发挥。鉴于此, 本文将直面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 从教学反思切入, 反思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状态, 探寻教学最优化途径, 建构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 实现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目标。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 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 是教学优化的前提,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1]。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 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 学生因素固然重要, 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 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 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 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 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 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 采用逐渐分化原则[2]预设4步教学程序: (1) 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 (1) 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 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2) 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 (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 。 (2) 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3]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 (3) 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 (4) 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 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 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4]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 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 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 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 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 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 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 有的放矢去引导, 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 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 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 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 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 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 预设5步教学程序: (1) 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 (2) 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 (1)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 (2)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3) 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 (4)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3) 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 (4) 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 (5) 总结述评。教师总结, 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 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 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 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 找出CAI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 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 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 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 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 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 捕捉反思灵感, 顺应学生发展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觹该文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项目 (2008B027) 的研究成果

1. 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思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 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 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即以学生为本, 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 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 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 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 ( (1) 理解诗的字词能力; (2) 理解诗句的能力; (3) 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 (4) 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 为基点, 预设3步教学程序: (1) 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 (2) 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 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 一首古诗, 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3) 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 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反思→再尝试”为指针, 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 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 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 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 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 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 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 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 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 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 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 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 准确调整教学方法, 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 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 设计4步教学程序: (1) 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 (2) 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1) 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 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 (2) 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 一首古诗, 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 (3) 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性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3]。

三、课后反思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 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 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 夯实知识底蕴

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师的知识底蕴包括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等内容。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底蕴, 才能正确审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 进而制定新的优化小学古诗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开放发展心态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2. 培养反思习惯

教师课后反思是其专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和可贵品质,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 只有及时准确地将课堂实践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 对反思素材进行理性思考, 深入问题核心, 找出问题症结, 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后反思习惯,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 小学古诗教学法的教育者, 假如能遵循这三方面内容完善自身专业素养, 把课后反思内化为自身需要, 一定会使课后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优化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 最终实现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28.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261~262.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 146, 106~108.

[4]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04.

16.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六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以下两种程序:

1.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即: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的讲解,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要求学生总结收获,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实际上,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观点。这种课型是使用最多的。

2.质疑——探究——小结——应用。这种模式用于复习课,目的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或从别人的实践中学到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二、学案导学带给我们的收获

1.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学案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学习中,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后进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有效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们学校的小组整体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同时中学生本身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小组的竞争可以督促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2.学案使学生“会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案学习中的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到达“愤、悱”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上课的时候可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同时,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尤其是学案的课堂练习巩固环节,可以把好知识关,有利于每堂课巩固教学重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3.学案给了师生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学生在初步完成学案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往往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有效利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往的课堂中,一些后进生学习被动,即使在学习中有问题、有思考也怯于表达,不能及时、充分地引起教师的关注,使得学习状况越来越差。而教师在批阅学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他们暴露出的问题,可据此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或是发现他们的一些闪光点,并据此有意地鼓励、引导,使其在同学面前树立自信,激发内心积极向上的愿望,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学案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避免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使教师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比较顺利地理清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

三、学案导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凡事有利就有弊,使用“学案导学”的实践,我们有收获,也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1.老师对小组的讨论情况,一定要能够真实地把握起来。小组的讨论常常说得不亦乐乎,但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有的组员不参与,有的小组则是看似热烈但并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一言堂……教师可以采取个别了解的方式,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摸底。同时老师对讨论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讨论、怎么让学习差的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这种指导短时间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案教学所强调的自主性使得那些学习基础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掉队现象严重。有的后进生在交流中不发言,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说话不少却所学不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教学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正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怕困难和失败,踏实肯干,求真务实,以学案为依托,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公司员工私车公用协议下一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