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

2024-11-12

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精选6篇)

1.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 篇一

鸟对人类的好处可大呢!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呜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老鼠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1. 用“||”给这段话分层,写出第二层的大意。

第一层:鸟对人类的好处可大呢!

第二层:鸟的羽毛颜色提供可贵的资料。

大意:鸟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人类。

第三层:小朋友都应该保护益鸟。

我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划分层次的。

2. 写出鸟类对人类的好处:

(1)让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

(2)可以消灭害虫、老鼠,保护树木,帮助农民。

(3)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2.人类与蛔虫的战争 篇二

英国国王体内的蛔虫

儿童是蛔虫主要寄生的对象,但是,蛔虫也同样感染成年人,而且不分贫富和贵贱。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13年9月3日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理查三世(在位时间1483~1485年)就饱受蛔虫困扰。尽管理查三世是在战争中身亡,但是,新的发现证明,蛔虫对于理查三世的患病和死亡起了一定作用。

2013年2月,英国考古学家在英格兰中部的莱斯特市一个停车场的地下发现了一具神秘的骨骼,研究人员把骨骼的DNA信息与国王妹妹安妮的直系后裔进行对比,并且通过碳同位素测定确定骨骼的年代与环境等信息,从而推测这是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的遗骨。

在对史料进行对比后,研究人员认为,理查三世头骨存在致命的战斗痕迹,与史料记载的他在激战中被“砍至头部”致死的记录相吻合。而且,考古学家发现在理查三世的脊柱中存在带金属的箭头,这表明,在1485年这位国王与亨利·都铎率领的军队在博斯沃思进行了激战,最终理查三世战败,随后他的尸体被送往15英里(约24千米)外的地方,即莱斯特市。

另外,理查三世的遗骨骨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弯曲,并且能看到一些骨骼创伤,这些特征也符合史料对理查三世在战斗中死亡的记载。不过,后来的研究更令人吃惊。

研究人员用显微镜在理查三世的肠道部位发现了一些仅有55微米的蛔虫卵,而且这些蛔虫卵仅限于墓穴中。研究人员只在遗骸周围的其他地方以及附近的泥土里找到少量的蛔虫卵,据此推断,死者体内的虫卵来自于蛔虫感染,而不是受到土壤污染。

成年蛔虫能长到30厘米长,它们从肠道中吸收养分,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随着蛔虫卵被孵化,它们能一直钻到心脏和肺部,因此理查三世可能出现吐血和严重的腹部疼痛。蛔虫寄生于死者体内对其健康必然造成严重伤害。例如,蛔虫能吸收宿主体内的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体力不支。也许体力不支也是造成理查三世战败的原因之一。

在死者体内发现蛔虫卵后,研究人员还推测,理查三世可能并不只是遭受蛔虫一种寄生虫的入侵,而是有可能也遭受其他肠道寄生虫,如绦虫的寄生,因为像理查三世这样的贵族经常吃大量的牛肉、猪肉和鱼,后者会携带其他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如绦虫。但是,研究发现,在理查三世身上没有发现绦虫感染。

因此,最后可以推测的是,理查三世尽管吃的是煮熟的肉类从而没有被绦虫感染,但是可能喝了被人的粪便污染的生水或者生吃其他沾染了蛔虫卵的食物而受感染。在中世纪,人的粪便是最常用的农作物肥料。

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蛔虫病

蛔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温带、热带及亚热带,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温暖潮湿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或地区蛔虫病更为流行。1986年第三届国际寄生虫学术会议估计,全球有22%的人口感染蛔虫(约13亿患者),中国的蛔虫感染者约为5.31亿人。农村人口感染率高于城市人口,儿童高于成人。然而,到了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全国蛔虫感染率为12.72%,推算感染人数为8593万人,其中0~14岁组儿童的蛔虫感染率偏高。其中,贵州省的蛔虫感染率在全国最高,达42.41%,蛔虫感染者有1600万以上。

蛔虫病患者及带虫者粪便含受精卵,是主要的传染源。每条雌虫每日排卵量达20万个。受精卵在人体肠道内不能发育,在外界适宜温度、湿度和有氧环境中发育。猪、犬、鸡、猫、鼠、蝇等动物和昆虫因吃食或接触人粪便及其污染物,可携带虫卵或吞食后排出存活的虫卵,也成为传染源。蛔虫病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主要是人吞入感染期蛔虫卵而染病。在蛔虫病流行区人粪做肥料和人们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猪、苍蝇等因接触被人粪污染的地面也可传播蛔虫卵。农田劳动或其他方式接触污染的泥土,经手而入口或食用带活虫卵的蔬菜(如生食拌鲜菜)、瓜果等可发生大批人群感染,人们也可在灰尘飞扬时吸入蛔虫卵,经咽部吞下而感染。

然而,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蛔虫感染率已明显下降。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蛔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浙江省1989年全省的蛔虫感染率为60.03%,但2004年全省蛔虫的感染率仅为1.20%。研究人员认为,蛔虫感染率的下降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善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培养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尤其是现在农作物不用牲畜粪肥和人粪,改施以化肥、农药后,杀死了大量蛔虫卵,使得蛔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都被切断了,故而蛔虫的感染率大幅下降。

即便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用人、畜粪便做肥料,也是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因而可以杀死大部分蛔虫卵,阻止蛔虫病的传播。例如,农村人、畜粪便的使用一般是把粪便排入沼气池发酵,这既可让农户照明、煮饭,又对粪便做了无害化处理。经过沼气池发酵,可使绝大部分虫卵失去感染能力。一些地方也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破译蛔虫基因组

尽管现在很多国家蛔虫的感染率已经下降,但是,蛔虫病还是一种主要的寄生虫病,而且全球目前约有20亿人感染由蛔虫、钩虫和鞭虫等各种类型在内的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并且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及贫穷国家。人类每年因感染寄生虫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多达13.5万人。

为了防治蛔虫病就得研究和了解蛔虫,但是,过去人们只是对蛔虫的生活习性和致病机理有了较多了解,还没有从生命本质——基因组上进行认识。蛔虫为寄生在人体肠道中体型最大的线虫,雌雄异体,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活虫呈淡红色或微黄色,一般长15~35厘米,横径为2~6毫米。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物,雌虫产卵后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环境条件下5~10天发育成熟即具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后,幼虫破卵侵入肠壁经门静脉系统移行至肝脏,经右心、肺泡、支气管、气管到咽部再次吞咽至小肠并发育为成虫。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对蛔虫基因组进行了破译,这将会提供防治蛔虫感染的新方法。最近,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中国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对猪蛔虫基因组的测序,并发表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

尽管澳、中研究人员完成的是猪蛔虫基因组的测序,而这种蛔虫主要是感染猪,但是这种寄生虫与感染人的人蛔虫亲缘关系非常接近。因此猪蛔虫基因组的破译为寄生虫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全面的研究资源,并为开发出防治蛔虫及其他寄生虫病的新防治措施,包括药物、疫苗和诊断测试等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澳、中研究人员发现,猪蛔虫基因组由2.73亿个碱基对组成,大约含有18500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对猪组织中的蛔虫成虫和幼虫的基因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16400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这些数据为研究猪蛔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宿主组织中侵入宿主体内的基因转录模式提供了重要线索。

与目前已测序的其他动物的基因组相比,猪蛔虫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较少,只占整个基因组的4.4%,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24个反转录转座子家族和8个DNA转座子家族。通过这些研究,研究人员确定了5个新的药物靶点,这些靶点可能与其他许多寄生虫有关,但是这些药物靶点具有特异性,它们可以选择性地杀死寄生虫,不会给宿主(人或猪)带来损害。

蛔虫寄生于人体或猪体内有移行和穿越组织的特点,例如蛔虫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钻入人体胆道后,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还可钻入肌肉、血液并进入脑部、脊髓、内分泌腺等。这些情况严重时都会危及生命,因此研究人员还鉴别出了一批与蛔虫穿越和降解组织有关的基因。

此外,蛔虫寄生于人体也会遭到人的免疫系统的攻击,但是,蛔虫也有躲避人的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在这个方面,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蛔虫的一些调控或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针对这两方面的基因,可以研发疫苗和药物以控制或根除蛔虫病。

破译蛔虫基因组还获得了另外的收获。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系教授杰弗里·本诺维克对人蛔虫的亲属秀丽隐杆线虫(一种微小蛔虫)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破译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有一种抑制蛋白的基因。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敲除了蛔虫体内的单个抑制蛋白基因,观测会发生什么情况。结果发现,这些蛔虫的寿命显著延长。而且,体内携带更多抑制蛋白基因的蛔虫寿命较短。经统计,没有这个基因的蛔虫寿命比正常蛔虫长1/3,而那些抑制蛋白数量是正常数量3倍的蛔虫则寿命短1/3。

从本质上看,抑制蛋白可以调节寿命,它与其他几种蛋白质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调控寿命长短。在人体也有相对应的抑制蛋白,称为PTEN,除了可以调节寿命外,也是一种肿瘤抑制剂。而且,如果微小蛔虫拥有一个抑制蛋白基因,相对应地人类就有4个。蠕虫拥有302个神经细胞,人体大脑就有约1000亿个神经元。此外,这种微小蛔虫2~3周的生命周期对于观测长寿效应更加直观有效。

因此,人与蛔虫的关系不只是寄生与反寄生,致病与反致病的关系,人们还可以通过研究蛔虫的基因组来更好地了解生命现象,也了解人类自身。

3.《我和父亲的“战争”》阅读答案 篇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 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我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 答应为止。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我高兴极 了。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 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 头往嘴里塞饭。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 幕。

“谁 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还有你。”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老弟嘴里嘟囔着。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是填志愿。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人瘦了一大圈。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我 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拣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4分)

15.结合文段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6分)

16.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4分)

17.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4、、改名字我 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15、暴躁、固执、做事细致、考虑事情周全,疼爱孩子,能为孩子着想。(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16、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阅读及答案 篇四

(2)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3)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4)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5)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细读第(1)段,用简洁的语句问答:为什么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2、指出第(1)段中①②③处引号的作用。

3、第(2)段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4、选文(1)(2)段中加点词语用得很准确,请说出理由。

①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

②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5、请在第(3)段划横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文字,使上下文连贯畅通。

6、细读第(4)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

7、第(5)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8、六月五日是“世界环保日”,请你为本班的一次环保活动设计一个方案,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具体步骤,注意不要写真实地名与校名。

活动目的:抵制白色污染,尽量少用塑料袋。

活动准备:略

活动步骤:

答案:

1、因为塑料袋很难自然降解。(意思对即可)

2、特定称谓反语、讽刺强调

3、举例子列数字

4、似乎:准确地表明我们的地球没有变成塑料星球,但其污染程度已让人触目惊心。竟然:准确地表明了不可思议,意想不到之情。

5、漂浮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堵塞了。

6、答案1:①宣传号召②采用经济手段控制答案

2:①征税②付费③赠布袋④倡导少用塑料袋

7、喻指人类到处乱扔垃圾,糟踏自己的生活家园。

5.活在人类的心里鲁彦阅读答案 篇五

2.鲁迅的逝世引起了无比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哀伤,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鲁迅的沉痛悼念。鲁迅的逝世是全人类的损失。

3.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提示了全文的写作思路。(意对即可)

4.(1)神态外貌;北大教室听课学子的反应;沉静敏锐、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高质量的讲课水平;敬仰与热爱

(2)“极平常”;反衬;性格沉稳,思想敏锐 深邃,话语平常却富于透彻的剖析力、幽默感及强大的感染力;对青年具有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方法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方法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⑴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考题中的父子)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

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方法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阅读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6.人类有没有战争基因? 篇六

到欧洲后,发现每座城市都有战争遗迹:布达佩斯城堡入口,至今保留着一幢弹痕累累的宫殿废墟,那是二战末期遭到空袭的国防军司令部;柏林市中央的威廉大帝教堂废墟,看上去像从套着五彩丝袜的商厦群中伸出的一条坏疽的腿,痛苦,丑陋,震慑人心;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曾被希特勒开除国籍的西德总理勃兰特一跪惊世界,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与布满唇印的王尔德墓相邻,有两座哀悼二战殉难者的纪念碑;去慕尼黑参加啤酒节,无意中投宿在达豪集中营墙外,石墙,铁网,碉楼,阳光下刺眼的砾石,阴森的牢房,焚尸炉的烟囱,至今让人感到的恐怖、沉重和哀痛;更不要说曾屠杀过上百万人的死亡工厂——奥斯维辛。

“永远不能忘记”!在所有集中营遗址上都立了一块这样的石碑。所有人从那里心惊肉跳地走出时,都容易相信人类经过如此的苦难,不应该再有战争。然而,“不能”不等于“不会”,前者表示的只能是意愿,残酷的现实是:人类总会忘记。

看看我们生活的地球,何时真的停止过战火?十几年前,我住在匈牙利的一座南方边城,曾亲见到坦克驶过,战机凌空,亲耳听到轰炸南联盟的炮声和成批涌入的难民;有一枚未引爆的炮弹,正落在一位朋友家邻居的花园里。进入21世纪,战争不是离我们远了,而是近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战争,利比亚战争……

不久前我读加拿大女作家安妮·麦珂尔丝的《漂泊札记》。合上书时,以为残酷的战争永远过去,以为作为战争幸存者的人类后代,真的会永远厌恶战争。“雪白的海鸥,如冰川的碎块,贴着金光粼粼的海面飞翔,锐利的翅膀划开天空那蓝色的信封。”麦珂尔丝在她诗化的小说里,通过幸存者的经历,感叹“历史是一口被投了毒的井”,只有爱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归宿。

书摊在桌上,屏幕里的战火令人无语。二战的老兵许多还活着,从集中营幸存的凯尔泰斯还在写作,但大众对“战争”二字似乎已脱敏,战事如同明星轶事,只是媒体热炒的新闻而已。一方面,人们愿意相信“战争是反人性的”;另一方面,却认为“人类不可能避免战争”,在他们看来,人类身上遗传战争基因,在厌恶战争的同时,也习惯了战争。

我有一位叫佐利的匈牙利朋友,是欧洲一和平组织的积极分子。每到年底,佐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向熟人和亲友们群发一份特别的邮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发表的《关于暴力的声明》,并建议大家转给周围更多的人。

25年前,来自各国的知名科学家聚集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举行了一次“和平文化学术会议”。大会以声明的形式向世界公布:人类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战争和暴力活动,并非源于我们的生物天性。

他们认为,人类的战争倾向不是从动物那里继承的,因为动物并不像人类这样进行有系统地相互残杀,它们只为食物杀戮,只为争夺雌性配偶而进行仪式性的比武,但也并非以杀死对方为目的,只将对手逐出领地;其次,我们的祖先也没将战争倾向遗传给我们,在古印度河流域,在古希腊的克里特岛,在许多古代文明社会,根本不具备战争设施,而欧洲曾经的海盗国,今天则是和平典范;第三,战争不能保证生活水平,美国在五十年内投在核武器研制上的经费,相当于美国人贷款的总合,可以翻修全美的所有学校;第四,战争是后天文化的产物,人类的生物属性仅为战争提供了可能,但并非必须;第五,现代战争利用了人类自身的属性,比如服从性、可影响性、理想主义,还有语言、种族意识以及预算、计划和信息处理能力……总之,认为人类天生拥有发动战争、实施暴力的遗传基因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战争和暴力倾向,并没有编入人类的基因密码。

据说,这份声明公布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各成员国将其列入文教计划,可惜收效甚微,只有少量国家把它编入了教科书。难怪佐利抱怨,人们接受和平理念要比接受战争意志艰难得多!因为后者可以得到清清楚楚的利益注释,前者却是乌托邦的。

在一部介绍流行歌王迈克·杰克逊的纪录片里,记者安慰杰克逊的母亲:人们永远不会忘掉他的儿子。妇人的回答令我震撼,她平静地说:“忘不忘记迈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忘记爱。”在又一个新春到来之际,尽管现实令人失望困惑,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人类没有战争基因,但有爱的基因。退一步说,至少我希望后者能是优势基因。

上一篇:变化的作文600字下一篇:教学副校长开学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