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2024-09-20

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共11篇)

1.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板书设计

摘要:在倡导英语改革的今天,板书设计是英语教学中最直观、最得力的教学手段。现今的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对板书设计作用的理解及运用不当。其实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挂图、简笔画、色彩等使之活用,并不断绽放自己独特的风姿,令英语教学的课堂更加耀眼、闪光!

关键词:英语

板书标准

板书设计

类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板书是最基本的辅助手段,是教学步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有最直观、最有效地印象。因此,在设计板书时,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板书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设计,使板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之一。

一、板书的标准

1.板书设计应体现规范性

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中,我想有很多老师都认为上英语课只要把重要的单词和句型写在黑板上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没有主题的板书就像是一篇好文章没有题目一样,让人很难理解。我们经常会忽略写主题单元,第几课时。上完课后有时问学生今天学了哪课,很多同学会一下答不上来。英语课本不像语文课本都有几单元几课,如果不写几单元几课时,很多学生会和其他单元的内容let’s talk,let’s learn相混了。2.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的指导性

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很多,不是把所讲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应把所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板书上。孩子们喜欢五彩缤纷的世界,彩色粉笔就是教师板书的好帮手。在我们讲授一些重要的词汇时,就可以利用彩色粉笔很明显的标示出,学生一看就能很快发现并记住它们的变化规律。如: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容词的比较级,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重难点。小学英语一节课内容不是很多,老师板书时内容要注意大小恰当,主次分明,使要展示的内容重难点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学的指导性。3.板书应体现创新性 教学创新,要有板书创新。中小学教师要以设计新颖、独特的创新板书为己任,推动教学创新。我们提倡学习传统的经典板书,也鼓励在模仿、对照、观摩中评价批评,进而内化、升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板书,这就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板书原则。“为创新而教”是现代教学新理念,中小学教师不能只会生搬硬套、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继承、模仿、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板书是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是个人教学个性魅力的独特表现,因人而异,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不可能只是一个模式。

二、巧用板书设计,服务于课堂。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黑板设计中,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等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笔,充实板书的色彩。在具

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诸方面:

(一)呈现挂图

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它们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在课前可在挂图上注一些小问题,并把它附于黑板边,这样好奇的学生就会注意挂图的内容,事发考虑问题,为课堂中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5A 第一单元A 部分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what’s in the building?(建筑物里有什么?)

2、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他们正谈论什么?)

(二)活用简笔画

它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有很多时候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化学反应,那简笔画就是“催化剂”。由于它的存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天气这一内容时,可能用语言描述等方式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但如果老师用适时地简笔画,就简单明了了。晴天“ ”打雷“ ”„„这样学生一点就通,同时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三)增强色彩感 许多学生已经厌倦了色彩单调的板书,特别是后进生,觉得英语像“天书”。这时色彩就会发挥大作用,尤其重要之处用彩色粉笔画出,学生极易明确孰重孰轻,这样重点内容也一目了然。再则,在教授单词的发音时,用彩色粉笔标明字母组合,帮助学生归纳记忆,如:peach、beaf,相信学生通过观察、迁移,就能很快掌握字母组合ea发/i:/甚至单词的读音。这都是彩色粉笔提醒了他。

三、板书设计的类型

教学板书的设计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和综合,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板书,并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出示,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板书也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学习动词的现在分词,我们可以把板书设计为动词原形用白色粉笔,添加的ing或双写后加ing的字母用红色粉笔书写出来;Book7 Unit 3的作文课My hobbies可根据授课期间相应的时事,有针对性地设计板书。在2008年奥运开幕之前,我把板书设计为:奥运五环,比赛栏采用两个跑道的男女赛跑;设计Book7Unit 9 The green fish is the biggest的课文时,我把板书设计成一个海底世界,在海底画一个treasure box ,一些波浪和两条鱼。在课堂中,我利用两条鱼的游泳比赛代表男女同学比赛,看哪一条鱼能最快到达treasure box那边,谁就能赢得老师所画的treasure,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巧妙地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比赛,又能让学生很自然地学习treasure这个新单词,一举两得。

总之,板书的质量是影响课堂效率的要素之一,书写优美的板书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技巧和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入钻研,使英语板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发挥出英语板书的灵动魅力。

2.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二

一、座位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模式

课堂座位大多是传统的“横排竖行”分布, 师生面对面, 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在学生不回头的情况下, 只能和同桌交流。传统的座位模式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交流, 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交际性, 阻碍了活动的快节奏进行。在英语课上, 根据教学需要, 可采用不同的座位组合模式, 如三角式、餐桌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甚至席地而坐式, 这样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新的座位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开口练习英语的机会, 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 为学生提供了宽松、亲切的活动环境。

二、课堂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借鉴了目前在教学方式上比较流行的“小组合作式”, 根据学习程度按互补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 设计“互助式”活动、“合作竞赛式”活动、“组间挑战”式活动, 比较有效地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分组时, 我把学生按优、中、差1∶3∶1的比例进行分配, 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 并都有机会发言。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精选

英语课上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和兴趣,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围绕一个重点, 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全班活动、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游戏、演唱、对话表演、听音传球、打电话、英语小品表演等等。课堂活动时间是有限的, 每种活动耗时不同, 收效也不同。

四、情景交融, 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

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 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 要像磁石一样, 牢牢地把学生吸引过来, 使其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注入课堂, 走进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任, 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师生心心相通, 融为一体。“亲其师, 信其道”, 使学生在老师面前不再因发音不准而羞涩。

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如何上好一堂小学英语课,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受:

一、确立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确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通览教材的的基础上,对每一节课的教育点、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认真地挖掘, 把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任务,精心安排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例如,在教“Excuse me.”,“Sorry.”,“Thank you.”,“You’re welcome.”这些句子时,应该确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德育目标;在教“Don’t spit on the floor.”“Don’t draw on the wall.”是确立的德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道德风貌。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在教“Can I help you?”时,应及时地渗透助人为乐的品行教育,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最具体的体现。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安排对学生进行一个方面的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而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后再围绕教育点,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提问、操练、会话表演等,使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尽量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衔接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新授课的序曲和前奏,它不仅要给学生带来亲切、新鲜的感受,还要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求知识的欲望,进入“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直观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但不论是何种导入法,一定要是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例如,以安徽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为例,我利用启发式的“Guessing game”游戏导入法,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上节课所学的a shark, a dolphin, a crab, a turtle等海洋动物身体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海洋动物,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画面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从而引出新授词aquarium, 再导入到新授句型Where’s Jia Ming? What’s he doing? 从而水到渠成地将整个会话文本呈现给学生。这种将复习旧知与导入新课紧密地衔接在一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在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后,又对本节课的新知产生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随着教师的设疑、提问,展开联想,进行思考。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游戏导入法不仅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复习”与“新授”两个环节紧密地衔接起来,还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而完整。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教师整堂课每一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每一环节的连接是否紧密。一位好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剧本来编写;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位导演来指导;在给学生做示范练习时,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位演员来为学生做示范表演。因此,一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一专多能型的教育工作者。

三、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习惯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动力定型。正如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存放着一生都享受着它的利息。”

习惯有着主宰人生巨大的力量。学生最初接触到英语时,往往只是凭借一时的兴趣。但学习如果单凭这一时的兴趣则很难维持长久,所以只有把一时的兴趣变成习惯之后才能长期稳定而激发学习的动机。英语教学之初,教师就应根据教学条件和情况,有计划、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上课习惯、记忆习惯、自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这些习惯都能帮助学生把英语知识进行内化。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的终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施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开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為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乌申斯基著,郑文樾,张佩珍,冯天向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黄贺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3.

[4]刘琨.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如今的社会都是一个高效的社会,凡事都讲究效率。我们的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节课35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我镇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我镇举行了“有效杯”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通过活动中我发现部分转岗的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很好的处理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适应新课程的的要求。但是在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我们这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就发现有很多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小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收也基本依靠单调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要求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次的听课,我认为要更好的提高我们这些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明确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的概念。教学活动是为在教学中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某种互动。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最有效的活动。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型”教学环节。一节完整的英语课堂有以下环节:(我们叫五步教学法):Warm-up 热身运动;Presentation 呈现部分Drills, dialoge 重点句型、对话(单词)Practice 操练部分、Consolidation 巩固部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中的任务是指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作、输出或互动。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简而言之,任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活动相似,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任务是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任务应该有一个成果。

二、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依据和结合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的任务活动。

对于教材的使用我们应当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依据,但是课本不应该是语言教学的唯一。我们应当善于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语言材料进行丰富和拓展。此外,我们还应当注

意全面了解和把握教材,丰富教材,综合、系统运用教材中的新旧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我在《新标准英语》第二册Module9Unit2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这节课的语言输出环节,我安排了一项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将新旧知识巧妙结合,语言在运用中升华和巩固。具体的活动设计是这样的:学生们以本节课中学习的各种形状为基础,给学生介绍自己的亲人是如何出行的。例如:This my mother.She goes to work by bike.等等。并将本课中有关交通工具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学过的一些简单人称代词、表示颜色的词汇以及表示喜好的表达法相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它帮助学生重新整合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明确要使用和操练的目的语,设计符合学生的任务活动。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任务型语言活动的设计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操练的重点,而不是松散随意、毫无控制的一盘散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盲目地追求设计的新颖,还必须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目的语,并依据目的语,设计出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在听课中我发现对《新标准英语》第一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中的运动会调查活动,很多老师也设计这样的调查报告,即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询问,将同学的名字填入相应的运动栏目中。交流的欲望是语言交流的前提和动力。本项活动将语言要求提高到句子实际运用的高度,在询问同学们将要参加的运动项目时,也是将我们的本节课的重点句子来重复运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这个句子也正是本节课新授的重点句型。这项活动正是针对这个句子的操练来设计的。从而使任务更具有生活的实际意义。但是老师在开展这项活动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一个示范与反馈的时间,学生做了但是没有激情,学生在询问过程中并不是满怀期待的去完成调查,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结合语言的难易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教学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语言的成熟代表着一个人的进步与成长。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老师也能结合孩子们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去年的基本功大赛中有为老师在教学如何发电子邮件时她利用课件将发送的过程以课件呈现,学生易学,并给学生到电脑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教学效果较好。这个话题离孩子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交流已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交流是他们生活中重要而精彩的一部分。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面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是孩子们生活中真实的需要。因此,这项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明确分工,定好课堂角色,将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再好的设计都只

是成功实施的开始,任务型语言活动的课堂实施更是如此。为了使语言活动井井有条、充分有效地开展,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责任,承担恰当的课堂角色。其实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老师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上完课后都发现自己上的那一节课并没有想像中的好。因为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一味地讲求课堂的闹哄哄,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以下就是我们要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了:

(一)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环节。

一节课35分钟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一味的输出,必要的输入是要落实好。我们作为转岗的英语教师,在口语方面欠缺,甚至有时候我们的发音并不是标准的。因此我们在单词教学中可以才用语篇教学的模式,给学生充分的静听录音机的朗读,给学生输入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让学生能从录音机里多学点地道的英语,学生实在不会我们再教单词。并且在具体的语境里给学生来巩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节课的完整结构应该有:单词教学——句型操练——课文学习——语境运用。具体学生的具体学情,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活动主要安排在语言操练(语言输出)的环节,从而取代传统的机械操练。表演式的语言输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际运用和交流,任务型的活动正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语言掌握的最佳境界。

(二)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作用就是用于交际。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表达,是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鹦鹉学舌式的千篇一律。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在任务型活动的实施中,我们既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又要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潜能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活动中最精彩环节就是这里。它可以代表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这里能将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了。在我们的听课中就有老师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但是我们发现老师在给学生表演时没有做到放手,包办的太多了。老师很累,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三)将活动步骤化: 示范---实施---反馈---后续活动

一个好的任务型活动设计要想在课堂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实际,将活动步骤化,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引导学生顺利、有效的参与活动,展开交流。在我们这一次的听课中就发现有部分老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做必要的示范,只是口头在那里做一些说明就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

无从下手,到操练的过程中出现冷场。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必要的示范,学生容易走弯路,浪费本节课的时间。

5.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导入设计 篇五

潘茜茜 64号 著名作家李国文说过:“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语文课程标准》将古诗词教学提升到很高的地位,意在引导学生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中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营养。那么,我们将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巧妙的导入是把学生带进这片神奇花园的关键。下面,我结合11月25日在东圃小学进行的古诗专项教研活动,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经典 1.背诵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很多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在新课学习前开展背诗比赛,点燃他们学诗的热情,创设良好的学诗氛围。六位老师的古诗教学,大多数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但针对各自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如程芝娟老师和黄卓敏老师针对二年级孩子好胜心强,但掌握的古诗又不多的特点,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背一背你所知道的古诗”的方法,降低了赛诗的要求,但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故张黎老师在教学《秋思》时,请孩子们来背一背有关秋的诗歌,虽加大了难度,但更能展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课外知识的积累程度。同时,也为学习《秋思》奠定了浓浓的秋的氛围。

2.朗读

借助朗读与教学的课题相关的诗歌,同样也能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如马炜燕老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课件出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这四首诗歌,学生朗读诗歌,观察四首诗的相同点,引出送别诗,进而向学生介绍新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如郑溢锋老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时,针对六年级学生识字量大、课外知识丰富的特点,出示了不同时期文人墨客对秋的所知所感。《诗经·四月》战国屈原、汉刘彻和曹丕写的诗句。对这些诗句的反复诵读,引出了元朝白朴的这一首曲《天净沙·秋》

二、创设情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歌的教学,魏老师抓住创作时间是重阳节这一特点,课前导入突破常规,询问孩子知道哪些节日。同时,借助图片和文字,介绍了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插茱萸、放风筝、吃重阳糕等,不但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也为古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登高”和“茱萸”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援引故事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听的,特别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诗词的内容采用故事引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并因为此诗张继的名气远远大于当时中举的举人,学生在故事中得知这首诗的来历,都很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有名„„这样,学生在一连串的疑问中翻开书本,由原来“要你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插图展示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让学生感知美的形象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儿童对诗的意象把握就是建立在诗中具体可感的画面之上。抓住了这一特点,程芝娟老师和黄卓敏老师在导入时,分别出示了《赠汪伦》和《回乡偶书》的插图。借助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来理解诗歌。

五、猜谜激趣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如教李峤《风》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他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待他们兴趣盎然时再转入古诗学习,效果将会更高。

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设计理念应当是“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今天的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努力使“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学生的参与创造留下空间。举个例子,北师大版六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助车夫”一段中有个词“饱经风霜”,在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抓住这个词语来展开教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预习,查词典,课堂上谈到这段话时,老师就问:有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很流利地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老师就让其他学生跟着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都能脱口而出才继续往下讲。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讲到这个词时,先问:在生活当中,有谁见过饱经风霜的脸的请举手,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的这张脸,要求是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但要把意思说出来;第三步,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脸上看出什么来;第四、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最后引到一个问题上:“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这个车夫的?”比较一下,这就是理念的不同。第一个老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以书本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第二个老师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体验、猜测、想像、感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的策略——“简约有效”

1、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其础上进行,并且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效性,学生能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简单的问题就不宜采用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要用到点上,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有效地设计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就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进行有效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设计的问题带有启发性,问在“刀刃”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效。还是以课文《七色花》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最快乐”这个主题,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片花瓣?为什么?”教师的设计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回答“青花瓣”(因为青色花瓣让小男孩维佳的脚好了起来),可是在教学时,学生却不是这样回答的,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嘛!他们有的喜欢红花瓣,有的.喜欢蓝花瓣,有的喜欢……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些花瓣实现的愿望也是很有趣的。结果到下课了,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后来在第二次备课时,那位教师就换掉那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经过读文思考就回答出“青花瓣”(前一篇课文才学过“意义”这个词,所以孩子们能理解)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帮助别人最快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以上的教学设计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要有效,教师的提问“简约而有效”至关重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想一想,读一读,再读一读。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教学设计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特点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同构共生,一直是教学中所关注所争论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准确地捕捉到工具与人文的精妙结合点,充分地利用文本的资源,努力地设计贴近儿童的教学环节,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就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以上文两位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对“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设计为例,第一位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学生都掌握了词语的意思,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僵化的,静态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受到人文的教育,而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则把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让情感的体验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只要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开发课程,能够跳出静态的僵化的“文本统一”,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学统一”,每一个语文教师就能理直气壮地站稳自己的讲台,“工具”与“人文”就可以画出一条快乐和谐的曲线。总之,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有“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7.教学设计: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七

一、导入——用多种方式联旧引新, 精于开头、吸引学生铺垫搭桥, 自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通常要遵循: (1) 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2) 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3) 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 (4) 有效益性。导入新课, 不能喧宾夺主, 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 要有实效。这些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 其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 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态度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条件采用了直观导入法、角色表演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对比导入、游戏歌曲导入、利用电教媒体导入等等。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新课的导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例句

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例句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决不可忽视。例如讲解词或词组之间的差别时, 不能一味地只从教参书上把例句照搬到课堂教学上。作为高中教师,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的例句, 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例句所包含的知识点。巧妙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例句。例如:

例句 (1) 是在讲解同音异形词时所用的例句, 该句巧妙的运用了同音异形词“threw”, “through”。“threw”在此处是一个动词, 作为句子的谓语。用“through”虽然在此处也是一个动词, 但表示的是通过中间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句 (2) 通过结构简单的句子呈现了让学生辨识的词和词组———“look for”, “find”和“find out”。“look for”表示寻找的过程, “find”表示寻找的结果, “find out”表示寻找的最终结果。例句 (3) 用短短一句话呈现了不定式充当主语和表语的用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to see”呈现了不定时充当主语, “to belive”呈现了不定式充当表语。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且具有语用价值的媒介, 它联接教师信息源与学生信息接受库两个语言空间。但是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更深入地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言交际技巧。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例句时, 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 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He threw a ball through the window.

2.I am looking for my lost bike, but I can't find it.Can you help me find out the thief?

3.To see is to belive.

三、课堂活动——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 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巩固新课——创编故事、歌曲、小幽默、社会热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英语歌曲, 这样不但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还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一件难事,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英语课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习课,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 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让我们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永远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不再强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不但创新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手段,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8.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

现在的学生个性审美观念很强,用传统的黑板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不符合当代教育理念。我提倡现代教学设计就是要一改这一单一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符合学生美感的背景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背景教学,重要的地方要凸显出来,可使用彩色粉笔,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充实板书的色彩。课前备课时,认真钻研课本,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所需板书的词、字、句都必须胸有成竹。在每课具体的设计中,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互补作用。

一、利用网络的信息量进行背景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设计

比如在教学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映一些紧扣教学的短片,诸如:Why did the people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 动物保护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强责任感。

二、利用计算机,制作精美的课件,把好课堂教学设计关

譬如我在讲《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 you’ll have a great tim!》时设计一群小伙子们在开party,孩子在愉快地交流和合作的短片,一下就把学生学习热情调起来了,因为这一课的影响,许多同学在庆祝生日时也开起了自己的小party。另外,我让全班同学分成六组,设计教学情景,把重点的词、句进行口语交流与举例比赛。如: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

Yes , I am . I’m going to wear my jeans.

If you do ,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

You should wear your cool pants .等。同學们热情高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这一课堂应该掌握的词汇和句型,通过学生自己生动形象活泼的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英语。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利用教学道具,为备好的课件锦上添花

(一)用好每一课挂图

挂图往往是内容的开端又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它们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来利用,根据挂图提出的问题,用直观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开个好头。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2).Why are they cooking?(他们为什么烧饭?);3)What are they going to cook?(他们打算烧什么?)

(二)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优美整洁的板书设计

黑板和粉笔功效比较传统,但通过黑板和粉笔可以将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的脉络理清楚。

四、重视课堂教学的作业设计,确保每堂课教学能使效果最优化

好的课堂教学的作业设计我认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针对性,切忌盲目重复;二要有系统性,切莫在单一知识点上敷衍了事;三要有开放性,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题型应该监督其实施。

实践才能出真知。我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在此展示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一)利用电脑和投影仪呈现一个美丽庄园背景。

介绍“This is a farm.(这是一个农场。),接着进行师生对话:“what's this?”。“It's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问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增加其自信心,并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非常顺利地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二)教师用预先备好一只小胖猪挂图。

问:“What' this?”。带读 “The meat of it is pork."。写出“pork”单词在旁边。然后进行正常教学这个单词。接着展示 “cabbage(卷心菜)”、“carrot(胡萝卜)”、“tomato(西红柿)”等蔬菜的挂图,同时与学生交流:“It likes eating vegetables.”此时还可以把准备好的小图片或实物都拿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熟悉单词,并能让他们跟实物对上号,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再看到此物就会又联想起这单词来,这样学生才会轻松掌握。

(三)引导学生提出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请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内容,进行一些“情形对话”, “Who is living here? Ann is living her with her family. What're they doing?。

(四)布置作业。

让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QQ开心农场,及在农场中种的果蔬的英文名称。

整堂课下来,设计的集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情境结合,大大改善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好坏直接影响你的教学质量。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但我们不能说条件不好就不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条件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上英语课》,教育论文网,2002,3

[2]《英语周报》初中版,山西师范大学出版,2007,9

[3]《走遍美国》VCD,北京音响出版发行,2006,6

9.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篇九

—以高台县合黎学区五坝小学为例

赵 利

(高台县合黎学区五坝小学.甘肃张掖.734300)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人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一堂课的导入设计得好与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和实习学生的非正式访谈,以及分析同班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教案,并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不同年级导入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和课型的不同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以及教学导入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导入设计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人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每一堂课的质量,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都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且都是教师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桥梁,它是经营整个课堂的第一道关卡。我在实习过程中听了好多课也亲自讲了几节课,根据实习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对听课记录的分析、总结发现,设计导语,不同年级应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和课型的不同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并且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等方面认真着手,切合实际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小学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年级应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不同年级(低、中、高)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生理特点是有差别的,因此,它们的教学导入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某些方法在某个年级是有所侧重的,不能随心所欲或想当然的想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那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侧重点、有目标的选择适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导语是必要的。

(一)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侧重于创设情境导入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新课内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不同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可以采用讲述故事、谈话设疑、出示图样、谜语导入以及动画模拟等方法。

1.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讲述故事导入新课是深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起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听实习学校的公开课《笔算除法(用整十数除的方法)》一课时,老师上新课前先用儿童语言生动地讲起一个小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小白兔,它们分别是兔妈妈、兔妹妹和兔弟弟,他们每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清晨,铃声响了,它们一个个从梦中醒来,来到大树下,听兔妈妈讲课。兔妈妈出题了,看谁能吧20×3=6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小兔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同学们,你们能有小白兔那样聪明吗,看看谁会改写啊?板书算式:60÷30=2;60÷2=30。问:用竖式计算60÷30=2;60÷2=30怎样确定商2和30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帮助小兔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个导入设计,老师在最后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个疑问,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2.谈话设疑,创设情境

即在授新课前首先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导入新课。在听《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和学生进行谈话,老师问学生:“你们一年过几次生日?”学生回答:“我一年过一次生日”。老师接着又问:“我认识一位老爷爷,他不是一年过一次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学习后大家就知道原因,由此板书课题,导出新课。

3.出示图样,创设情境

有些课,教师可以先出示图样,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边指导学生看图,边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如,在实习过程中听了《倍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贴出“桃子”的图样,启发、指导学生做适当的移动,使图样之间形式形成明显的倍数关系。通过师生共同动手摆拼,使学生逐步认识“倍”的概念。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摸得着,看得见的感觉。

4.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谜语导入就是教师用让学生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如在听公开课《小时、分、秒》一课时,老师先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兄弟二人同步走,摆一摆来走一走,一年到头走不停,没有走出玻璃铺。”学生很快的就猜出是钟。老师:“好,看来同学们都对钟很熟悉。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时、分、秒》。”

5.动画模拟,创设情境 运用动画导入,可以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书本知识直观化[2]。如在听公开课《“0”的认识》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展开图画,并有配备;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鸟妈妈的四个孩子长大了,它们第一次要展开翅膀飞翔。鸟巢里原来有四只鸟,老大飞走了(动态),教师提问学生:“还剩下几只?老二老三也飞走了,还剩下几只?过了一会儿,小弟也飞走了,这时鸟巢里还有小鸟吗?”同学们回答:“没有了。”又问道:“该用什么方法表示没有的小鸟只数呢?引导学生认识:”用‘0’表示没有的数量。”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易懂,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侧重联系生活实际、操作、直接等导入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即把教学内容的内涵进行拓展,尽可能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在新课程导入时有意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3]。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结合学生实践,教师提出:“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车轮做成其他形状(如方的、椭圆的等)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必然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中,可以从学生都有过亲身体验的“买东西”开始,先问学生到商店买什么?再让学生讨论应该付多少钱是怎么确定的?从而引出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2.操作导入,形象直观

就是教师凭借学生掌握的和新课有联系的知识,让学生运用具体动手操作导入新课。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一课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每对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这时学生特别兴奋,然后分组讨论并得到:能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接着问:“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再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为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直观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程序的导入方法。直观导入的优点是开门见山,教师简捷明快地讲述和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4]。例如实习过程中所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如铅笔盒、字典、粉笔盒、砖块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到底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4.纠错导入

即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练习,再分析,使大家明白错误出现在何处以及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5.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必须遵循阶段性原则。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找准知识的增长点,复习旧知识,充分运用类比方法和迁移规律,不但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且使学生会学新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例如,在讲授《小数的性质》一课前,先与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5]

二、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素质的导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擅长语言表达的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编谜语、谈话导入等方法,用巧妙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传授知识所需要的艺术氛围中,而擅长演示的老师,在导入设计时可以通过实物、图表、幻灯、投影和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过渡到学习新课的技巧。例如我们一起实习的一位同学在设计《按比例分配》一课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导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引导学生思考:“老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每份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接着再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按3:1的比例把这张纸折成两部分(边说边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每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占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三或四分之一)“以上两种分法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第一种是平均分,分成的两部分大小相同;第二种分成的两部分不相同)然后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的,由此导入新课《按比例分配》。

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课型的不同设计和选择导入方法

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设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导入,三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任一部分孤立而谈[6]。由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综合课等),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不要千篇一律。例如,我自己在试讲时,讲《分数的性质》一课时,我采用了“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在讲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老人分饼”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一天,老人拿出三个同样大小的饼,当着三个儿子的面说,每人只能吃到一个饼的四分之三或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贪吃的老三争着吃十二分之九,老二吃八分之六,老大只好吃四分之三的那一块。讲完,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三个儿子谁吃到的饼子最大?也就是这三个分数那个最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完成《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导入的设计,是在深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和客观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而且设计的导入语在构成上,必须涵盖以下几个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进入课题。由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综合课等),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不要千篇一律。固定单一的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乏味。新课的导入常常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导入更加灵活多样,这也要求教师除了精湛的演讲艺术外,还必须有丰富的资料和广博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进行导入的创新,从而使开讲更加引人入胜。因此,在兼顾本课程讲解上的时间分配与速度的基础上,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导入的设计应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而传统的数学将学生限制在狭隘的教室里,反复从事着机械的模仿性训练,隔绝了数学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习的创新热情[7]。因此,作为开放的数学,就应着力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即把教学内容的内涵进行拓展,尽可能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资料,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2.导入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具体,简捷的说明本课题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力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不要使得学生对导入语给予过多的注意。因为“导”必定是辅助,“入”才是根本。如果导入语的内容脱离了教学内容,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导入语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

3.导入语要具有艺术示范性 导入作为一门艺术,导入语的类型不同,所应用的语言艺术也不同,而应用何种语言艺术是以准确和科学为前提的,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同时,必须保证课堂语言的正规性及教师语言的示范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8]。如联系旧知识导入时,语言应准确简洁,概括合理:而用趣闻轶事导入时,应注意应用形象生动,情理交融的语言,且不可过多的作情绪的渲染。

当然,导语设计是值得不断深入发掘、研究的艺术,本文还难以穷尽导语设计的具体方式,实践告诉我们,导语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重,其他方式相辅相成的综合性艺术。但不管导语的种类是如何的多种多样,实际的操作手法又是如何的千姿百态,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既要根据自己讲解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主动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潜力,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0.浅谈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篇十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几乎都是在课堂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身而言,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起着巨大作用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其效果可能就会与教师的设计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人参考多种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本人认为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关注一下几点:

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时,必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指引,教师要明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期望学生有什么语言或行为上的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然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不可能穷尽一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因为其特殊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比如,有的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时更加顺畅,而有的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比较明确地预见到活动前和活动后,学生的区别会有哪些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教学效益也高。

二、活动设计要与教材提供文本的内容密切相关

《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有合适的课程内容。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所以,对教师而言,要自觉地去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规划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使活动设计不仅能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而且还应该和整个单元或整个模块的教学主题相吻合,真正做到通过教材来教英语,使学生接触和学习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知识,为日后真实交际作准备。

三、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验相联系 我们常说,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重要地是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生,其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他们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存在着差异。但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统一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关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是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掌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真正做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让英语成为学生真正用来交际的工具,而非仅仅是停留在脑袋中的语言知识。

四、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因为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通常第二外语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学得。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面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连续的几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或增大语言输出仍旧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的话,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或许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量输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不大。

五、活动的设计要兼顾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提出许多新的发展目标,如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重视学生的全人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个性完满发展的人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在这种现代教育观念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关注显性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语言知识的落实,语言技能的培养,语用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隐性的教育目标的大成,比如:学生在参与和实施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积极愉悦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于学生的美好情感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的培养,各种智能的发展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因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这些隐性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其人生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六、活动设计要考虑到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有效实施 要想高质有效地完成任何一件事,充足的时间是有力的保证。同样,要质高有效的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实施一个教学活动,必须在活动前要预计和考虑到完成这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同样是一个小组合作活动,因为其活动的内容不一样,活动的难度不一样,活动的形式不一样,参与活动的对象的年龄和语言水平不一样,所需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切忌不要为了形式而活动,否则极易出现这样的场面:学生还未进入角色,老师已宣布活动结束,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活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班中极个别的强势学生或许会有语言表达的机会,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还处于茫然状态,或处于观望状态,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而小组活动很大的一个作用是能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但事实上却流于形式了。

11.小学英语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微课 小学英语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13-02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1]”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微课程吸引了教育界多方的关注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胶着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乘着我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能力”的“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之风,将这种“微课”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结合两者特色开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英语“微课”也是一种新型提法,其作用和有效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一、“微课”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结合的合理性

(一)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的合理性:

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特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除了侧重培养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但更为关键的还是强调教授英语阅读策略和训练思维能力。[2]”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以及阅读课堂时间的限制,往往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解决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后,后面更重要教授内容都成了空话了,因此小学生阅读水平总是难以提升。

“微课”特点:而现在,我们看到“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于是,根据两者特点,我们尝试将“微课”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将两者和谐结合。在课前,利用“微课”侧重先解决一些关键的语言知识点或阅读障碍点,然后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就重点解决阅读策略和思维等问题。例如我们阅读材料是涉及到形容词比较级方面的语法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在明天的阅读课堂上不因语法点的障碍而无法顺利完成阅读,我们就可以先设计关于“形容词比较级构成”的微课,让孩子学习或复习相关内容。如果我们担心在阅读课中暂时忽视这部分内容的教授,我们也可以安排微课程,让学生课后马上理顺和巩固这部分的内容。

(二)根据课程时间安排结合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时间安排互补长短,如此结合也充分表现其合理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安排更多的应该是精华内容。特别在小学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微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我们抓紧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而在课前或课后我们运用“微课程”补充学生英语语言点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

二、“微课”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辅助性

“微课”的设计是多元化的,其灵活性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可以围绕着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如图一所示)

围绕小学英语阅读课,我们具体开展以下的“微课程”:

“词汇拓展”微课设计:在小学英语阅读中,词汇是很重要的。但在小学短短40分钟课堂中既要培养阅读技巧、理解阅读内容又要掌握生词的确是较难的。倘若学生能充分利用“词汇拓展”微课程,要解决和巩固阅读课中词汇就轻松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词汇微课”做好呈现—理解—练习的循环来掌握词汇。我们可以根据每次英语阅读课出现的好词好句,挖出这些单词和句子设计在微课上,并配上练习题加深讲解。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阅读课的需求安排“微课”预习或复习,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反馈。

“中西文化对对碰”微课设计

在小学阶段渗透英美文化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也是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意的大背景,因此我们设计“中西文化对对碰”微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3]于是,老师在生活中挖掘大量中西文化元素,并通过“微课”这个载体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进行阅读前先将文化知识纳入知识结构,并运用在日后的英语阅读理解当中。我们会在微课中抛出的阅读背景的文化问题如:

1.你知道下面的这个手势在西方国家是什么意思吗?

2.你知道代表西方圣诞节的三种颜色分别是什么吗?

3.你知道这只 “ 带着帽子的猫 ” 是美国哪位有名的儿童作家的作品吗?

“语法大餐”微课设计

“语法大餐”的微课可以根据老师选择教授的阅读材料进行设计。我们选择五年级的一篇阅读材料“Everyone has his own gift”将其重点语法知识形容词的比较级设计成微课。整个阅读课堂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篇章大意和梳理逻辑思维,而这么重点语法知识,老师只需要在课堂上侧重引导孩子关注其句式和意义,然后布置他们在课后根据微课进学习和巩固,就不用在阅读课堂上花时间梳理语法知识了。英语阅读课真正的回归到其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上,而关于知识点的学习和回顾我们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内化。

“微课”设计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在这里我们谈论的“可行性”是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通过“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下‘微课学习的调查报告”可知,小学生对这种新鲜的教学模式是很感兴趣的(如图二)

(图二: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下‘微课学习兴趣的调查报告图,1代表感兴趣并在用微课学习的学生比例;2代表少用微课学习的学生比例;3代表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比例)

对于新实行的教学学习模式,由图2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容易并乐意接受运用,以下引用一些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反馈的信息:

孩子的话:

“微课程很好玩,在每节阅读课前先上“中西文化对对碰”的微课最好玩,因为里面有很多外国风情学习,第二天看阅读就不会懵懵懂懂了。”

“语法大餐微课我最喜欢,因为里面有很详细的讲解和练习题。我现在学会在阅读课上先不要埋头苦想那个短语、时态为什么要这样用,只要理解文章意思我就会跳过然后晚上再复习,心理面也踏实点。”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用微课代替作业啦,一遍听一遍做练习题,总比自己埋头写作业好的多,还有一些阅读题总是一知半解的,有微课老师在这里就不怕了!”

教育者的声音:

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的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复杂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通过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兴致勃勃地接受新的语言知识并正确运用。真正地使学生阅读英语成为“悦”读英语。

注释:

[1]规划编制专家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第3页。

[2]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地选择和利用[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第110页。

[3]张军雅,constructivism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J],武汉,华中教育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划编制专家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2]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地选择和利用[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3]张军雅,Constructivism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J],武汉,华中教育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反洗钱对策思考下一篇:外贸跟单员中文简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