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

2024-10-04

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共8篇)

1.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 篇一

大家一定记得这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一个人的星星之火照不了多远,但万人的火把却可以照亮一片天。这众所周知的事实,鲜明地体现出集体主义的内涵。

提起“集体”这个字眼,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从家庭到单位,从社会到国家,我们时刻倘佯在集体爱的长河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享受春风般的温情。

在今天,蔑视集体、凌驾集体之上的现象仍然存在。《南方周末》登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行将破产的工厂中,工人的生计已面临危机,可厂长、主任仍体面地乘坐名车,时常光顾豪华酒店。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哪是在讲集体主义,分明是在讲不正之风嘛!”其实不然,一个企业的破产除了经营不善外,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蔑视集体的存在,只知个人享受,才导致了不正之风的蔓延。有的领导就像叶圣陶笔下的石像一样,只看到自己的伟大,却不屑基座下的小石子。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幸福的生活、优厚的待遇到底从何而来?也没有想过,没有那众多职工的辛勤劳动,单凭一个厂长、几个主人又怎么能顺利开展工作呢?正因为这些人忽视了集体的存在,蔑视了群众的力量,所以才导致受罚入狱的可悲下场。

集体这个概念看起来很抽象,其实是很具体的。一个家庭是一个集体,一个单位是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也是一个集体。可以说,集体是无处不在、没有界限的。说它无处不在,是因为小至一家、大至社会都可以说是集体。在这些不论大小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如能把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散发出来,集体就会因之生辉,个人也必然会得到实惠。说集体是没有界限的,有些人也许不相信,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更深刻地理解集体的含义。人如潮涌的火车站,争相买卖的商场,漆黑一片的电影院,一段喧闹的街市,这其中的人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却构成了以个特殊的集体。一个插队买票者,一个辱骂店员者,一个大声喧哗者,还有那些闯红灯者,他们只要一出现,立即就会招来许多责备的目光,因为这些个体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众所周知,南迁的大雁总是成群地飞往目的地。在遇到老鹰攻击时,雁群就会立刻围城一圈,将老鹰圈在当中,并发出尖利的鸣叫声。这时,再厉害的老鹰也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只能调头远去。由此不难看出,集体的合力使大雁安然无恙,也正是由于每只大雁的勇敢保卫,雁群才得以安全南迁。

就我们个人而言,也是无时无刻离不开集体的。家,便是我们最先加入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我们享受着亲情的沐浴,同时也给亲人们增添着快乐,家人彼此间的爱护、宽容便是这栋大厦的地基。学生时代,学校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向你伸出援手,使你一筹莫展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怯懦不前的时候,老师鼓励的话语像温泉淌过心间,于是你又会大踏步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正是老师、同学的无私奉献,为你架筑了通向成功的桥梁。

那么,是不是只有在我们所熟悉的集体中才有温情呢?当然不是!九八抗洪,面对着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摧不垮的千里长堤。他们手拉手、肩并肩,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家园。各界的关注、八方的支持,炎黄子孙万众一心,一首无畏抗洪曲响彻天地间。

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壮美的千万朵浪花,才为大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人类社会的群体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性。远古时候的群聚而居,现代社会的互相依存,都证明了个体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集体也只因个体的独特才异彩纷呈。如果有谁愿做现代的鲁宾逊,那就请他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岛上过一过无人关心的独立生活吧!结果怎样,不言自明,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he,一个人也只有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旦你自觉自愿,愉快地投入到关心集体的行列,你就会从中感到无穷的乐趣。正如幼儿园里孩童嬉戏追逐的乐趣,绝非独处一角冷眼旁观者所能体会感悟的。相聚团圆时的浓浓情意,召开联欢会时的欢歌笑语,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举国上下欢度春节时的愉快祥和,都使我们每一个融入其中的人倍感亲切、倍感满足。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集体就是我们个体的集合。我们应关心它、爱护它,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让社会因为有了你的参与与支持而更有活力。以关心集体为己任,以关心他人为乐事,集体就会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更加精彩。

高尔基说得好:“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残疾人自食其力,以微薄之力帮助他人,从中得到了快乐。由社会产生的力量支撑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强地生活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服务于集体,融入集体,才能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城市美容师”用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从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城市也因为有了这种付出而更加洁净美丽。主动奉献,多些付出,你会从中尝到奉献的快乐,感到被人重视的满足。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并为集体赢得荣誉时,当你为集体出谋划策终获成功时,集体的荣耀不就成了你追求的最大快乐吗?

筷子捆在一起不易断,火焰因为众人拾柴而烧得更欢。请不要做那只想索取、不想付出的人,而要做拔河人群中的一员大将。这正如“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样,集体的力量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积累。任何时候,集体的温暖都是我们所向往的,为集体多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当你带着真诚的心愿融入集体中时,你会发现,我们渴望的理想境界并不遥远。

集体是那灿烂的夜空,你我就是那满天星斗。快快投入它的怀抱吧,我们要为它增添耀眼的光芒!

2.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 篇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研究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相继进入我国,并迅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乃至体育课程改革发生着重要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其中发展势头较迅猛的一支流派,它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受《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之邀,就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与读者共同讨论,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缘起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虽然是近20年来的事情,但关于主体建构的思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谈到“建构”的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指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

近代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他还提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在儿童认知发展学说中可以说是构成了一个时代,他关于“建构”的思想是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其后,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茨基创立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外,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都对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尽管建构主义由来已久,但它真正的兴盛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学习心理学走出行为主义的理论框架,认知心理学成为90年代以前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一方面吸收了信息加工理论的一些观点,但在研究方式上仍受到行为主义所采取的客观主义研究思路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与行为主义观点一样,视学习环境是静态的。因此,90年代的建构主义是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而出现的,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它不仅关注知识表征和意义过程,同时还注意到构建学习环境以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意义。所以说,现代建构主义既是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早期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对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拉维因(R.Slavin1994)评论道:“当代教育心理学正在发生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

90年代末,建构主义进入我国,并在越来越多的文献中被称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作为尚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其自身的观点还非常零碎和不成熟,并有待统整,我们急于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否恰当,还需要理性和审慎的思考。

二、建构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有人甚至说,有多少个建构主义者,就有多少种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建构主义的分类,由于方法和标准各异,所以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较为公认的分类是1989年来自建构主义研究领域的11位国际著名学者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关于“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的座谈会中所讨论出的结论,认为建构主义可概括为六种主要的类型:(1)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2)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3)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vism);(4)社会文化认知观点(social culture cognition)或称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sociocultural approcaches to mediated action);(5)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6)控制系统论(cybernetic system)。

其中,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较广。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格拉塞斯菲尔德(Vo n Glasersfeld),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受到皮亚杰等人的影响,它与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相对立。客观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具有一种内在的、独立于观察者的,因而是客观的结构。通过理性思维过程,人便能够获得“真实的”或客观的知识。激进建构主义对此不以为然。它提出,知识是由个体的心理建构而成,它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某种真实的复制,而是个体的建构。知识的获得不是把“真理的金子”移交给个体,而是由个体自己去建构的。学习者不是被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社会建构主义是在修正激进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社会性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虽然也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因此,“协作”是社会建构主义所极力倡导的教学策略。

综观建构主义各家学派的观点,我们可将其基本观点归纳如下:

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反对认知心理学所坚持的客观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知识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所以说,外部信息在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和原有知识联系以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

2.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

强调教学要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课程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在课程设计上要呈现给学生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完整的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所谓课本知识,虽然包含着真理,但并非终极答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新知识,而且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教学设计中必须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师生、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意义建构是教学活动的终结,也是教学活动的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4. 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既然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那么教师就不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作用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伙伴和合作者。

三、对建构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反思之一:建构主义哲学立场的偏离

建构主义者为了标新立异,历来宣称自己的认识论纯粹是主观主义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不单纯是外部刺激的产物,而是外部刺激与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内部心理过程是指认知主体的兴趣、爱好、态度、需要以及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可见,认知主义的认识论是强调主观(内部心理过程)与客观(外部刺激)相统一的。而建构主义者为了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划清界线,以便独树一帜,则明确宣称自己的认识论属于主观主义,从而在哲学上陷入了另一个怪圈,即极端的主观主义,或称之为主观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的一些主张,如离开人脑的“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纯主观的东西,它不可能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客观世界是认识主体大脑的产物等等,无疑是片面地夸大了主观的作用,难免走入唯心主义的歧途。

反思之二:建构主义学生观的极端化

90年代初建构主义者提出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曾一度成为国际、国内教育界最为先进和引以为荣的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错。但事实上,建构主义者的“以学生为中心”是建立在纯主观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由于这种主观主义认识论完全否认知识的客观性,否认知识的可传授性,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教师的作用。本世纪之初,美国基础教育虽然大范围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但其教育质量却没有呈现出预期的提升,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教育质量的滑坡。反思其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其归咎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误导,认为正是建构主义过分削弱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过分渲染学生的主观知识建构导致了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

反思之三:建构主义应用范畴的局限性

3.文章憎命达《正本清源》读后小记 篇三

“正本清源”成语出自《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解释】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正本清源,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张亮是一位从黑土地上走来的上海老知青,从事反贪侦查工作三十余年,曾评为上海市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先进个人,上海市检察机关首届优秀侦查员。我被他为社会的激浊扬清、正本清源而艰苦劳作、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也为这位先后在上海市两个基层检察机关任反贪局长十余年,办案逾千件、讲课过千场、现供职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被国家检察官学院聘为研究员的国家二级高级检察官所折服。

读完《正本清源》一书,使我想起杜甫在《天末怀李白》诗中“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诗句。

“文章憎命达”这句诗,用得最巧妙的是“憎”字,它把“文章”与“命达”对立起来了。就是说,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凡文章写得好的人一般都命运多舛,他们经历虽然坎坷却能留下传世佳作,与“诗穷而后益工”有相同的意思;而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的人,写不出有价值的文章。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潜等都是证明人,杜甫自己更有深切的体验,他对自己的文才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四句颇自负的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其命运如何呢?他生活在“万方多难”的时代,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屈辱生活。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破宅栖身、乱离逃难和挨饿受冻更是常事,因而被宋朝刘克庄称为“菜肚老人”。

“文章憎命达”还有一个生动的例证,就是刘禹锡三迁写成不朽的短篇《陋室铭》。

刘禹锡于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后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唐时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和州县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个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于门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有识之士曾云:如果刘禹锡一直在朝廷为官,身居殿堂,他是绝不能写出《陋室铭》这样千古传诵的佳作的。好文章就是产生于命“不达”之中。

“文章憎命达”之所以充满辩证法,还有内在的道理。文章必须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一些“命达”之人,充其量能写点应景之作,吟不出刻骨铭心之语。写文章是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常要冥思苦想,呕心沥血,那些青云直上、养尊处优者,哪里还会有这般吃苦精神干此营生?再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文章上,还是成天琢磨怎样更多地捞取个人利益以及官场的应酬上?必是有长有短,有优有劣,有得有失。以我个人之见:文若其人,人承其事。凡立志以“立言”为人生不朽之事者,都应安于困顿,乐天知命,一辈子专心致志地写好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文章。

编辑:姚培琪 justiceqiqi@gmail.com

4.思修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章 篇四

—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我们必须时刻守住社会主义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道德的大学生。

道德是我们自身意识所形成的。道德虽已存在了千百年,但却没有真正的形成过,人们总说道德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种停滞或倒退的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可如今看来,这种螺旋式的发展似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要消失了。

要做个有道德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好国民和愚民最大的区别就是好国民会为自己的国家着想。所以要做个真正的国民,就要有自己国家的思想。没有思想的行动,叫盲动;没有思想只管跟着人跑,叫盲从。我们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一切,我们要向世人宣布——我们祖国的公德心在这一刻也已被我们得热情给燃烧起来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许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不可能瞬时改变现状。但一根筷子易折断,还怕一把筷子折断吗。无论你是否是一名学生,德智体美都是你的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我们要要求自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知行统一,脚踏实地,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去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我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管以后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只要做好现在,还会有不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走的远才能做得好,才能成就自己最初的梦想!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精选 篇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精选

学会做人 余XX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想同少年朋友一起来讨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一些问题。

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相信许多少年朋友已经相当熟悉了,有些人还能背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

可是这些都是很大的道理,和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大道理就存在于日常可见的各种小事之中。

价值观就是判断人和事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掌握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容易分辨是和非,对和错、善和恶、美和丑,才能把握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对于少年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学会做人开始。

做人还要学吗?人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个体,人是作为一个“类”,叫做“人类”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的。二三百万年来,作为一个“类”发展到今天。二三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茹毛饮血,安全也没有保障。一步一步的,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学会了建筑房屋,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种地、养牲口,大约在一万年前发明了文字,进入了文明时代,近几千年来又有了许多发明创造,才有了电灯、电话、汽车、火车、飞机、电视,才有了电脑、手机等。我们今天生活中享用的一切成果,包括可以到学校读书,都受惠于整个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人的一生就是和人类一起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如何充分吸取和运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如何做出自己的一分或大或小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学会做人。

为此,就要目中有人。看得见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同学、邻居、乡人、族人、社会、国家和世界,看得见他人的需求。

为此,就要目中有事。各种需求都是通过事表现出来的。油瓶倒了,看不见就不会知道去扶,自己的存在对这件事和相关的人都没有价值。为此,就要目中有自己。看得见自己能够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这种能力怎样才能提高。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会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光辉。

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余XX 1910年到1913年,少年周恩来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有一天,魏校长给学生上修身课。他问大家:“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啊!”有的学生回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了不受欺负”。魏校长都不满意。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清晰有力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称赞:“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00年前的周恩来只是个12岁的少年。但是他说的不是大话、空话。在当时的沈阳,他看到外国人占了中国的地方做租界,中国人不能随便去。他看见日俄战争的遗迹,知道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利益,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杀的是中国人。他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肇事者,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说这是治外法权。事实使他认识到,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才能有个人的前途。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奋斗了一生。经过全国人民长期的奋斗,现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卫星上了天,登了月,国家欣欣向荣,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不是还应该“当效周生”呢? 应该的。

因为我们虽然发展得很快,经济总量不小,但是人多,被13亿人一平均,人均国民经济总值就很少了。到2014年还只排在世界上的第84位,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大得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人家的1/5到1/8。我们的钢产量不低,但是优质钢还要靠进口。我们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我们粮食生产十一年连增。但还要进口才能补足,如果遇到大的灾害就不好办。我们的手机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每一台手机70-90%的钱都是别人赚走的,我们只能拿微薄的加工费。我们也能造汽车,但是高级车造不了。我们也能造飞机,但是大飞机还在试造过程中,飞机的心脏——发动机还得用高价向别人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一点点。想要中华腾飞于世界,只能靠大家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共同努力。不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所以,为中华腾飞而读书,正是今日中国少年的响亮回答。

有什么问题吗? 余XX 有什么问题吗?

有。蚂蚁怎么睡觉?趴着睡还是仰着睡? 黄瓜明明是绿的,为什么不叫绿瓜? 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

鸟在树枝上睡觉,睡着了为什么不掉下来? 类似的问题我们从小就有,数都数不完。

上学了,老师讲课,讲了一段,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开始,我们踊跃举手提问。后来,我们的提问少了。为什么?别人都明白了,就你不明白,显得自己比别人笨,多不好意思。

在家里,我们常问妈妈,这是为什么?有时妈妈被问烦了,有时妈妈也回答不出来,就说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我们逐渐认为有那么多问题是幼稚的表现。于是问题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个悲哀。

这些问题真没有用吗?

牛顿小时候问:苹果熟了,为什么不掉到天上,而要掉到地上? 瓦特小时候问:水壶里的水烧开了,为什么壶盖会往上跳?

爱迪生小时候问:母鸡孵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我去孵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李四光小时候问:操场上有块大石头和周围山坡上的石头都不一样,它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问题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发明的萌芽。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问题提出来了,总可以一步步去解决。如果连问题都没有,还怎么前进呢?

问题产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如果画一个圈,圆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外是未知的知识。已知的知识越多,圆越大,圆周越长,和未知的接触越多,问题也就会越多。所以,能提出新的问题不是幼稚,而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孔夫子的经验就是“每事问”。

毛泽东要求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给北京的中学生题词:“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保持你的好奇心,多提几个好问题,不断向未知的领域前进。

你对妈妈知多少 余XX 有一年,在鸡公山夏令营,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一张大转盘,包括了50多个有关妈妈的问题,每位同学转一次,转到什么问题回答什么问题。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她身上有什么秘密我们不知道呢? 结果却大大出乎许多同学的意料之外。许多同学对许多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完全。

是不是这些题目特别难呢?也不是。

这些题目包括妈妈的生日、属相,妈妈小时候住的房子、用的交通工具、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用的文具、得到过的奖励,妈妈现在的工作、上班路上花多少时间、一天的作息时间、要做多少家务,妈妈生我时候的痛苦、喂奶时的辛苦、我生病时的焦虑,妈妈有什么病、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容易不舒服、需要得到什么照顾,妈妈的兴趣、爱好、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苦恼,什么时候生气,妈妈对我的期望和不放心,等等。

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可是我们有许多却不知道。妈妈是最爱你的人。可是她为了爱你克服过多少困难,付出过多少牺牲,费了多少心思,甚至还流过眼泪。这些你大概不知道或者不完全知道。

妈妈是你最爱的人,你也真心希望她快乐和幸福。可是她究竟有什么需要,而你又能帮她做什么?怎样才能减轻她操劳的负担,怎样才能让她安心、放心、开心?怎样才能避免当她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你还在催她“快点!快点!”

妈妈给了你生命,哺育你成长,把心血凝聚在你身上,也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对妈妈的爱就是最好的回报。

爱妈妈就要了解妈妈,了解妈妈的辛劳,了解妈妈的喜怒哀乐,了解妈妈的需求,也了解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

了解得多,爱得更深,也会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幸福。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余XX 谁都知道考试作弊不好。

可是,在考场上,碰上一道题,抓耳挠腮也想不出怎么做。旁边那位同学,却在那里刷刷刷地顺流而下。这时候,如果他给你看一下答案,或者传一张小纸条,或都给你一个暗示,说不定你就可以过关了。得到了高分,多有面子。可他就是不理不睬,聚精会神地做着自己的卷子。一点忙都不帮。这还算好朋友吗? 算。当然算。

如果他帮了你,骗过了老师,却骗不了同学。你实际的水平就在那里,拿到了假分数,只不过更没有面子。

骗过了老师,老师发现不了你学习的差距在哪里,没法有针对性地帮你提高,或者以为你不需要帮助,你的学习水平不能真正上去,岂不是一直没有面子。

更重要的是,你将来还要走上社会,还要参加工作,还要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果因为知道不足,出了差错,吃亏就大了。那时候,不会有什么小抄来帮忙,也帮不了你的忙。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有真实的人、诚实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从小帮你养成真实、诚实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要同许多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我们可以选择对这些人和事欢迎或者不欢迎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在接受别人的选择。

这里有一个先决的条件:我们选择的对象必须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买的牛奶应当不是三聚氰胺,我们买的羽绒服里及填的不应该是破棉絮。

世界上还有造假、说假话的人。可是都不可能永远骗下去。他们终归会被拆穿,被抛弃。在鼻孔里插两根葱,装不成大象。

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真的善,真的美,哪怕少一点也可能逐步增加。假就只能同丑和恶联系在一起。诚实,才是做人的基础。愿少年都成为真善美的花朵。

不跟他玩了 余XX 上次我们讨论了诚实的问题。

和诚实相关的还有一个守信的问题。

星期六,天气很好。早上爸爸说,“今天我们去动物园吧。”

小明一听很高兴。他早就想去动物园了。可是,他想了一想说。“我不去,我和同学约好了去打篮球。”

是不是打篮球比去动物园吸引力更大呢?不是。小明想的是:不能说话不算数。

小明有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呢?有的,有时候答应爸爸妈妈的事就没有做到。他知道父母对他比较宽容。对老师交代的事,他就比较认真,因为老师不像父母那样好说话,但是老师面对的学生多,有时候不可能每个人都注意到。所以有时候也会马虎一下。唯有对同学,他可不敢说话不算数。同学并没有处罚他的任何权力。同学只能因为他的爽约大家都玩不成或者玩不开心,下次不再约他了。“这小子说话不算数,不跟他玩。”这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实际上也是最严重的惩罚。

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才能生存、发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脱离了人群是最大的悲哀。

周幽王为了博爱妃褒一笑,点起报警峰火,诸侯起来相救却是一场虚惊。只因开了这个玩笑,尤戒入侵时再点烽火就无人来救,只落得国破家亡。

现代社会的生活只有大家说话算数,才能正常运行。打开龙头我们知道有水,拉了开关电灯会亮,到了车站公交会来,全按预定路线行驶,学校到点会上课,老师同学都会到。如果大家说话不算数就乱了套。

6.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 篇六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成功范式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的传承特色、现实的实践属性和时代的引领意义,拓展了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途径,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担负全球治理、促进世界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总书记今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党要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道路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关键的就在于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色谱写新篇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上。”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积极创造和不断积累的根本成就,显示出独具特色、蕴含自信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历史性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以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引,在直面发展问题、追求人民幸福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色,成功将正确道路、科学理论体系和先进制度融为一体统一于伟大的实践当中,既把实践经验上升为党的理论,又用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饱满的热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谱写新篇章。针对我们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必须牢牢把握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八项基本要求,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把握世界大势、胸怀改革大局、着眼发展大事,顺应改革要求和人民企盼,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圆满完成了很多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切实解决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由此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真正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相互融合、良性互动中深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顶层设计谱写新篇章。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就是非常注重从战略高度和发展全局思考、回答、解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其根本标志就是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确立了一个有着13 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布局。我们党沉稳举起了这些棋子,认真下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盘大棋: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

充分发挥;发展质量和效率更高、更可持续;改革呈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型国际关系得以构建。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使命谱写新篇章。总书记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究其本质来说,是为了国家的文明富强、民族的自立自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体现的是一种着眼长远的发展眼光、造福人民的朴素情感和追求文明的担当精神。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追逐心中的梦想,在实践中通过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从而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得到广泛认同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正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从发展中大国向世界强国稳步迈进,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理应担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必须为之凝聚所有力量、贡献全部智慧。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力量谱写新篇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干事动能真正凝聚起来、充分激发出来,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等根本性措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特别是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和政风明显好转,党心和民心不断凝聚,提升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了党成为人民拥护的“主心骨”,我们党自身具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独特政治优势日益显现出旺盛生命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 记指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学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悟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从我国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得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树枝繁叶茂、常绿常青。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历史规律、解决实践问题、开创美好未来;就是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精准回答人们关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针对困难挑战、提出创新思路、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命题提出之后,我们根据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要求,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们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就是推进在实践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不仅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活力所在,而且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发挥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积极作用。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分别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阐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是紧密围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我们要实践“四个伟大”,需

要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敢于和勇于推进理论创新;需要着眼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实际和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需要,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拓展和概括。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之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战略部署,鼓舞人心;这张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这个奋斗目标,令人神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最关键最紧迫的时候,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要让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对历史的重大责任。未来一个历史时期,要化解重大风险,落细精准脱贫,强化污染防治,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推动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开局起步。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和出台新的举措,在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进而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前进动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稳健步伐、奠定牢靠根基。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既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同时也是推动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遵循。中外经验教训证明,人心向背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政党和政权的前途和命运。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带领人民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才能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鲜明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贯彻从严

治党重大战略部署,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到党 的建设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树立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精 神状态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情感意志,更是一种政治觉悟和

7.马克思主义文章读后感 篇七

今天班主任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班会课!

老师刚把题目“从小牢记价值观 做美德好少年”写在黑板上,我问老师“什么叫从小牢记价值观?”老师说“就是要从小记住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的社会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自己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白了吗?”我说“不是很明白”。老师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没关系,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现在你只要好好学习、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听父母的话就行了”。

那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讲得很慢,很清楚,还讲了中国梦、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呢!

8.文章读后感 篇八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写的《故乡》,讲述了他与闰土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闰土会捕鸟、看瓜,鲁迅在那段时间很快乐,可正月过了,闰土必须回家。一开始,他们还相互送了几次礼物,但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我明白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快乐才是永远的。

可小时候大多不太懂事,常常浪费时间。有时,晚上有一个十分好看的电视,就看了起来,看完了才想到作业没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业,马虎潦草,效率很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也告诉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让我们把它作为座右铭吧!

篇二: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亲爱的祖国六十岁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老师安排我们写一篇爱国方面文章的读后感,平时大部份时间里都用在了学习上,对这方面的书,我看的很少。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搜索这方面的文章,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文章,我以前从来没看过,我看了一篇又一篇,他们的事迹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感人。他们有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立新中国呕心沥血,也有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还有在新时期平凡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我不知从哪下笔?

在我二年级时,课文里就有《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歌曲,非常令我感动。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叔叔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当时,王二小才十三岁,就为了祖国而牺牲了,他是那么的伟大,牺牲时只仅仅比现在的我大那么两三岁,而现在的我平时学习自觉性很差,从来也不帮妈妈干什么家务,有时还跟父母吵架,王二小也是个孩子,比我们的生活条件真是相差的太远,看了王二小的故事后使我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向王二小这样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很惭愧,我以后要以王二小为榜样,努力学习,回抱祖国,和父母,还有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

篇三:刘胡兰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刘胡兰》的书,读完后,我热泪盈眶,对刘胡兰感到深深的敬佩。

在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毛泽东主席为这位党的最年轻的女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过去,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普通的名字含存着不普通不平凡的事。像“雷锋”“刘胡兰”等等。试想,如果没有那些为祖国,为人们勇于献身的战士,哪里会有今天这美好的幸福和生活呢?

想想我吧,真是和刘胡兰不能相比。往往在有一点困难和折磨时,我就去找父母处理,比如有时候我不小心被刀子割破手,顿时眼圈红了;又如当我摔倒的时候,就会掉眼泪;还有,当同学欺负我的时候,我就举手还击,甚至还会和他{她}断绝关系,等等。现在想起来,我真不应该啊!以后我要向刘胡兰烈士学习,要坚强、勇敢,不要被小事难倒,更不要用现在的小事糊弄自己将来的大事。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要做个勇敢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了我们这伟大的祖国,为了有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要辜负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前途来报答爸爸和妈妈,而且要做一些为祖国奉献的事。

教师评语:此文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热情歌颂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刘胡兰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烙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小作者能从英雄的身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意义深刻。

篇四:范进中举读后感

范进是古代的一个学子,它虽然勤奋好学,可是屡考不中,真可谓“屡战屡败”。

就在范进50多岁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这一年,他认真学习,考试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出了好成绩,被皇上点中。

这一天,范进正在街上闲逛,他的一个好朋友跑来告诉他“范进,你中举了!”范进以为好朋友在逗他,没当一回事,依旧慢慢悠悠地往前走。他看到很多人围在那儿看皇榜,也挤进去瞪大眼睛瞧瞧。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范进”跳入眼帘。这时,范进心中一阵狂喜,只见他一跳三尺高,嘴中高喊:“我中了!我中了!”然后在大街上狂奔。围观的人们惊呆了,也跟着群跑看笑话。疯狂的范进跑掉了鞋子,划破了衣服,跑飞了帽子……一路狂奔。

范进的好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赶忙去告诉他杀猪卖肉的老丈人:“你的女婿中举了,可他高兴地疯了,快去救救他吧!”他的老丈人也很着急,赶忙随那人去追范进。

到了范进跟前,他也束手无策。这时一个人说:“他平时最怕你,赶快扇他两个巴掌也许能救他。”围观的众人也七嘴八舌的劝导。他的老丈人犹豫不决,但还是慢慢地举起了那像扇子一样的大手,壮了状胆子,重重地打在了范进的脸上,嘴中骂道:“混帐东西!你中什么中!”一巴掌打醒了疯迷的范进。

众人欣喜异常,有的大笑、有的吹口哨。可他的老丈人却心中郁闷,感觉自己的手在隐隐发麻发痛,心想:“他现在是天上的文曲星,真的打不得了!”

上一篇:团队复制之学习心得下一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