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共9篇)
1.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 篇一
建筑工程系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12-12-17 15:25:55 来源:
建筑工程系现有建筑工程管理、工业节能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已达500余人。系部历来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今年自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学院《关于深化文明和谐学院创建工作,力争建成省直文明和谐单位标兵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建筑工程系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围绕创建文明单位标兵扎扎实实开展各项相关工作,严格各项规章,综合整治,抓细抓实,确保创建工作达标。现将2012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时地组织全系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主要有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学院的“1268”发展规划等文件,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理论水平,为推进和谐发展,确保我系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活动中要求教工和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做文明人,干文明事,树文明风尚。这些活动的开展,看得见、摸得着,既丰富了组织活动的内容,又充分体现了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了人心,增长了干劲,使建筑工程系形成了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局面。
二、提升师生实践素质,实践能力,推动建筑工程系稳健发展。
建筑工程系始终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技能+就业”导向的专业建设,在多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预算员+施工员(工长)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及信息网络等途径将素质教育贯穿到系部工作的方方面面。我系通过请知名专家来系作报告,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转变教职工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1)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了多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顺利完成了三大实习实训任务,成功组织了学生建筑模型优秀作品评选与展示会,通过实习实训、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央财建设团队多次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终于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并获得了学院项目建设团队“优秀团队”光荣称号,实训基地的成功建设必将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大大增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水平。
(2)教学改革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从2011年开始,我系扎实有序地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创建了“学生为主体、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思路。通过开设讲座、报告会、研讨会,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逐步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冯锦军老师的“山西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课题获“山西省社科联2012年度重点课题一等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质量检验与评定”获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奖;高素春老师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喻茜老师、杨丽杰老师获学院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3)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提高教师授课技能。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系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扎扎实实做好专业评估工作。同时在全系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使系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系部开展了深化岗位练兵活动。说专业活动、电子课件展示、教案编写比赛活动、新老教师“一带一”等活动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全系教师授课动力和技能。
(4)大力开展节能,建设节约型系部。在工业节能管理专业班教育会上,系里提出“办节能班,就要节能,节能从我做起”,主要开展了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年我系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力度,力求在“严、细、实”上下工夫,促进平安系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对晚自习、宿舍卫生、量化管理、上课纪律和奖勤助贷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常规管理及检查考核,收效显著。具体如下:
(1)推进量化管理工作
为强化我系学生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系积极推进量化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公正公开公平,并接受老师和学生的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一是对违纪学生注重收集保存违纪资料进行登记,及时介入教育,在按学校规章予以处理的同时,耐心细致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二是建立表扬制度,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学习进步、出勤进步、比赛获奖等诸多项目及时表扬,以促进学生进步,教育效果明显。
(2)加强宿舍管理工作
我系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活动,引导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管理工作由班级延伸到宿舍。系里不定期检查寝室安全,并对文明宿舍给予表扬,给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开展评选“流动红旗寝室”活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
(3)重视帮扶弱势群体,做好奖、勤、助、贷工作
我系困难学生多,帮扶工作任务重,为此,我学院密切关注特困生的成长和学习,深入、细致做好特困生工作,关怀意外伤病学生,对突患重病学生及时送医院救治,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帮助咨询和办理保险理赔。在特困生资格的认定上,根据学院文件要求,首先由各班班长、团支书组织班级评议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通过开班会由全体同学讨论,努力作到公开、公平、公正,落实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最后系里进行统一公示。本年度共完成212名同学的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工作,未出现违规现象。今年,我系有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10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1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
(4)做好学籍变动及档案管理工作
为做好我系学生的学籍变动和档案管理,我们认真做好学生档案归档整理、做好学生注册及人数统计、做好毕业生电子注册和各类电子数据的核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信息数据库。经过重新统计和整理,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自然信息数据库,从而更全面地掌握了全系学生的自然情况,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同时,系里一直很重视各种资料、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做到文件目录信息化,以便于今后查找利用。
(5)做好新生入学工作和就业工作
为保证迎新工作顺利进行,我系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抓好迎新、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迎新现场,我系有序组织新生入学报到,切实为学生及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受到院领导的好评;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请专业老师对新生进行了专业教育,特别是对工业节能管理专业的新生教育有幸请到了山西省节能监察总队队长。
另外,我们还安排学生会干部与新生交流,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012年4-5月,建筑工程系对建筑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专业2010、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市场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较旺,毕业生基本能够倾向于围绕自己所学专业选择职业,所从事的岗位涉及资料员、质量员、施工员、监理等技术管理岗位,说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较好,较适合建筑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学生专业知识扎实,技术岗位技能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在所学专业领域内就业,信心十足。
(6)共青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搭建了平台
本学年建筑工程系分团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特色活动:第一学期开展了“与雷锋精神同行 践行志愿服务”签名活动、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组织了“树学风、树班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题讲座系列活动,“拥抱春天”踏青活动、纪念建团90周年团史知识竞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清明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第二学期举办了“建人生大厦 筑理想之路”第二届树学风、树班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团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迎新生联欢会、组织了“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主题有奖征文活动、2012级新生入学团学教育活动、“给最亲的人写一封信”感恩教育活动、“欢庆十八大”爱党爱国朗诵比赛、党的知识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和知识竞赛、文明宿舍与教室创建活动、学生干部培训、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我们大学生活更灿烂”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各团支部的团建工作也扎实有效、主题团日活动各具特色。我系的团学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授予我系“特色文化分团委”、“五四红旗分团委”等荣誉称号。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舞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四.认真做好我系的工会工作,服务于教职工。
按照学院工会的工作要求,建筑工程系工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一年来,我们从细节入手,通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切实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组织全系教职工积极锻炼身体,参加院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全系教师放松了身心,增进了感情,活跃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一年来,我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系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了系部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500余名学生和10多名教职员工平平安安。
(1)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我系完善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如:本学年完善修订了《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安全管理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对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信息及时互通反馈,从而使安全这根弦在每个师生员工心中都始终绷紧。(2)加强沟通,强化安全维稳工作的落实
建筑工程系组织师生重点检查办公室、教室和宿舍的电线、易燃、易爆物品,杂物堆放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及时上报学院。通过活动,师生员工不仅了解了许多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还掌握了灭火器、自救逃生、互救等技能;系里积极做好日常安全工作,推行开学初、放假前、节假日安全提醒,强调安全事项;在涉日维稳上,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师生要理性爱国,积极引导变堵为疏;在十八大前后,建立了信息安全员制度,实行零报告,同时,安排教职员工24小时值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把把安全意识融入到了师生思想行动之中。
总之,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系将着力长效管理,查漏补缺,从严、从细、从实、从紧抓好创建工作,确保学院创建文明标兵单位工作顺利通过。
建筑工程系
二○一二年十二月
2.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 篇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的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 纳入到小康社会五个目标中, 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中, 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社会发展状态, 助推文明新机制,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也是站在社会发展历史的高处加以观览, 是人类迈进生态文明时代的一条必然规律。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将会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和诸多资源政策;在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等目标上体现出来, 在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等多种目标和规划中得以更多的体现。
一、“五位一体”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手抓”一直到十六大都延续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又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而十八大又进一步扩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由此, 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构成的统一体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的布局。
要指出的是, “生态文明”的概念虽为党首先提出的, 但丰富其内涵、揭示其本质, 把它作为执政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全社会加以推行, 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创举和贡献。
生态文明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是价值观的革命。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概念相比, 生态文明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不能将其简单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尊重生态自然为根本宗旨,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 以物质生产与生态环境承载限度相适应为基本原则, 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为核心内容, 以人类社会在良性的生态环境下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强调人类的自觉与自律, 强调自身、自然、社会的平等互惠与共存共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保障, 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做的庄严承诺。
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与“四”间的关系
关于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在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 社会建设是归宿, 政治建设是保证, 经济建设是基础, 文化建设是先导, 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具体表现在:一是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 缺失了生态文明, 就不可能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体现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内在地包含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的制定, 内在地蕴含着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观念。此外, 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其自身独立的内容, 它对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来说,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果把生态文明看成是精神文明或物质文明的一个内容而否认它的相对独立性, 就不能完整地反映现代新文明时代的客观实际和生态时代的本质要求, 无论从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 还是从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的构成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 其建设都有不同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及其建设的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 走好群众路线, 落实科学发展观, 才能创建中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并要赋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生态的尺度, 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取得实效。
走生态文明之路, 反映了发展的要求、精神的需求、民众的诉求和执政的追求。因此, 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不步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尘, 我国有且只有采取“内生式”的发展模式, 经过坚持不懈的摸索和探求, 踏上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的生态文明发展之光辉大道。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详细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总体要求和正确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简称《决定》。在《决定》的第十四节, 专门辟出一章讲生态文明建设。其标题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内容包括“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和“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个方面。另外, 在《决定》的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第四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五部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也有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论述。
综合《决定》这两部分的内容, 对比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 《决定》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总体上继承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和部署,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 促进绿色发展, 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树立的新理念、取得的新认识、形成的新任务。
从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八大,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生了由“二”到“五”的变化, 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 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从过去仅仅看重经济, 再到开始强调文化与政治建设, 而这一次又把长期欠账的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列入总体布局。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人口基数很大, 要想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首先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全面”“低水平”、等问题。对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模式和思维不加以改变, 依然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方式, 那么建设小康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目前, 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 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 能源稀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惟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只有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之路。
(三)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思想引领工作取得新成效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 其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从过去的管理、监督到现在的服务、引导,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为了群众。现在全党上下都在进行“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着力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强化亲民爱民意识,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着力夯实基础提升活力, 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以深入调查为着力点, 力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在能源、医疗、工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创新, 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 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这就让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有抗风险性, 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 诸多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其中生态环境建设颇为严峻。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反思。认真思考不难发现, 导致这样现象发生的因素有许多: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 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 另一方面, 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我们在惊讶这样的现状的同时意识到要加大措施才能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
健全环境法规。立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根本。当前, 《环境保护法》正在进行修改之中, 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 构建覆盖环保工作各个方面, 措施有力、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 从制度上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 切实将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严格执法。“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严格执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手段, 是环境保护法律落实的关键。要加强执法监管, 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实施跨行政区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 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绝不手软。
加大惩处力度。加重处罚, 使罚款处罚额度与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治污成本、污染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挂钩。依法责令停产或取缔那些拒不改正的企业, 依法追究那些造成重大污染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刑事责任。
完善制约和监管机制。政府的工作应公开透明, 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且正确行使。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监督权、执行权、决策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 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规范政府行为方面的立法, 立法过程要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 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努力提高立法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便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结
“五位一体”总布局覆盖的内容和问题比过去更多更丰富, 可以相信, 在未来的发展与决策中, 将会更多的体现兼顾与平衡。正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在认识和处理若干重大关系时“统筹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工作,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 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总之, 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资源等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实施产业生态化战略、消费绿色化战略、资源节约化战略, 生态文明之花才会在美丽中国开放得更加绚丽灿烂,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 加强政策机制管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才能为奋力迈出“实干兴赣、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新步伐,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2007, 10一25.
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 篇三
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长期开展、定期组织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稳定且充足的工作经费是支持竞赛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但多年来,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的经费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影响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竞赛工作实际,本文试就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的经费问题做一探究,以期为建立我省竞赛工作经费制度提供依据。
一、我省“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省省级竞赛经费状况
河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三级评选,即学校、市、省三级层层评选。省级竞赛工作经费来源于职业教育经费,列支“德育工作”项目。河南省在 2011年以前收取部分竞赛费用,由省教育厅另外安排费用补充不足。自2012年开始不再收费,竞赛工作费用全部由省教育厅安排。由于省教育厅的重视和省财政厅支持,我省省级竞赛经费解决得较好,保证了省级竞赛的评选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国竞赛中处于先进行列。
当前,我省省级竞赛经费存在的问题是:省财政拨付经费时间滞后,省竞赛办公室每年接到省财政厅德育工作经费都在10月份以后,与当年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一致,常常造成当年的经费积压结转。
2.市级竞赛工作经费状况
据调查,目前,除个别省辖市单列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项经费,大部分省辖市组织竞赛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表现为:个别省辖市教育局安排有专项经费,能开展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评审、表彰等工作;多数省辖市从原有的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竞赛评选工作。不少地方只把学校评选的作品收集起来,转报省级评选,其他工作难以开展。
省辖市竞赛经费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教育部门对“文明风采”竞赛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二是竞赛工作经费缺乏制度要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发起于2002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及开支范围。省辖市教育部门缺乏把“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的依据,有的省辖市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不清楚怎样申报竞赛经费,致使市级竞赛经费短缺,影响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竞赛工作经费的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竞赛经费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赛项设置、作品遴选、宣传激励等制度。要加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活动经费从德育经费中支出。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02号)要求:各省应对竞赛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各校应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2.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
多年来,河南省的竞赛工作通知也对解决经费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竞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教育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各中职学校要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三、竞赛经费开支范围
经费是用于开展工作的,要确定竞赛经费开支于哪些项目,必须要明确竞赛活动都有哪些环节。从多年来全国竞赛和兄弟省市竞赛的组织工作情况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要有以下环节:宣传动员、组织辅导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制作发放证书、表彰奖励获奖个人和集体。要高质量地完成竞赛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保障。
2011年前,我省除按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收取参赛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1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竞赛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公布评选结果、制发证书、编印优秀作品选等项目。2012年起,我省竞赛工作不再收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25万元,并在完成前述项目的基础上,开通了“文明风采”竞赛网站。2014年,省教育厅新安排奖励经费30万元,用于表彰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在省级竞赛和全国竞赛中获奖的组织单位。奖励经费的设立,使我省“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环节趋于完善,促进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四、竞赛经费编报要求
多年来,省级“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按以下方法编报:一是做好预算,每年年底,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出下一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安排并报省财政厅列入预算;二是每项竞赛工作环节启动前向省财政厅提交经费开支报告,如组织辅导教师培训等。省竞赛办公室制订培训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所需费用,费用事前报批,事后报销。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和使用单位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程序提出项目计划,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要按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需按财政要求在限定期限内使用完毕。专项资金结余年终统一收回财政,结转资金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可编入下年度预算。
五、竞赛经费开支的原则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1.“文明风采”竞赛项目资金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杜绝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随时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
2.竞赛经费使用要提高效益
“文明风采”竞赛工作有时效性。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订经费预算时,要明确“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用于哪些项目,要详细说明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求、资金用途、资金需求额度。省、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为竞赛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竞赛经费开支要合规
报销用的发票必须是合法的票据。购买各种物品、材料的发票,必须有购货单位全称、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有收款单位章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票据,一概不予报销;报销程序要合规。报销单据必须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收款证明及签字。报销用的票据必须按财务规定办理: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财务会计审核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报支。
截至2014年,我省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已举办九届,这项活动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期待我省有关部门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要求出台文件,明确“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开支范围等事项,使我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申报和使用规范化、制度化。
4.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优服务、创新管理,提高服务育人水平,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等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务实,勤奋严谨,脚踏实地,坚持以德育人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文化,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现将本学校精神文明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组织落实,是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保障
1、我校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对精神文明、法制安全和卫生工作由校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在工作中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5月成立学校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一把手,创设工作目标,分管领导具体抓,班主任老师层层抓的势头。
2、为了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我校多次组织教职工集体学习,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对理论学习的内容也做了细致的安排。
3、在工作中,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根的工作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始终保持校务公开品牌形象,提升领导班子的廉洁力。积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有关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一律提交教代会表决;丰富校务公开内容,设立班子建设意见箱,全校师生员工对领导班子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均可投入意见箱,形成对班子成员的有效监督。
二、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育首位,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大了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落实“青蓝工程”“新老教师一帮一”等工作。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我校十分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学习和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来开展宣传。
2、狠抓学生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学校准军事化管理,将先进的校园文化融于有效的德育管理之中。我校通过主题班团会、文明礼仪宣讲会、知识讲座改善学风,切实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强阵地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为了满足广大师生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我校加强了在阵地建设上的投入,并组织成立了音乐、舞蹈、田径、书画兴趣小组,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活跃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常抓校园安全,注重环境卫生工作
1.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学校校长亲自挂帅,专人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了联防意识,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经过培训的专职门卫,严格了门卫管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2.为了加大安全和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我校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利用教师大会和学生主题班会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安全和法制宣传,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地震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利用电子屏、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安全和法制的相关知识,在学校营造了安全和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3.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我校安全办每月进行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的各种照明设备、各种体育设施、教室、寝室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对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做好了各种安全防范措施。保安也加强安全意识,严格外面车辆的进入。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全方位育人。
2、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落实特色目标。
3、进一步创新工作,激活机制,提高全体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最优良、育人环境最优美、教师队伍最优秀、学校管理手段最科学、教学质量最优异,以实际行动创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创造职教中心辉煌的明天。
5.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篇五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文明素养。
1、利用校园广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动力。
2、扎实推进党员教师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条例》、《教师法》等,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教师政策理论水平。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文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犯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2、广泛开展“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教育活动。
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或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法制教育报告或讲座。
4、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远离邪教”等主题教育;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5、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
6、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县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台阶。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我行动。
2、开展“好书人人读”活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3、结合“创文明县城”建设,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节能减排。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4、引导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校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技能竞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5、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校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
2、认真做好评优选先、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工作。继续以学生问卷、征求家长意见、师德调查、评价教师、教师评聘为载体,自觉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努力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3、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4、发挥门卫值班的作用,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五、坚持德育为首,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继续深化以“知荣辱、讲诚信、树新风”道德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继续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变化,关注家乡发展。
3、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建立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网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突出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4、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
5、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好各种文体活动,活跃校园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施展才能,培养爱好,增强体质,建立信心,培养团队意识。
6、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舆论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巩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师生的整体文明素质。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今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主题是:“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为全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把“日行一善”、传统节日、经典诵读融入全年的活动之中。
2、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内涵发展。
以“绿色质量”为目标,践行“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管理,精品的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3、抓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继续打造德育实践周、文化艺术节、合唱、头脑奥林匹克、珠心算等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在改扩建完工之契机,部分完成学校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教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
1、定期集中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有关理论学习内容,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思想觉悟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平台开辟学习园地,定期推荐教育、科技、人文、立志等各方面优秀书籍,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2、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师德高尚”为队伍建设的追求目标,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干部要为师之表。
一是要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弘扬“学习师德模范、争当时代先锋”的正气。
二是树立师德典型。通过学生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评出若干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是建立校务公开机制,畅通与家长沟通渠道。
四是骨干示范。党员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要努力成为师德标兵,带头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自觉拒绝有偿家教。
五是加大考核权重,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实行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考核、职级认定实行“一票否决”。
(二)德育工作。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依据,整合德育功能,规范学生行为,全方位、细致地落实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1、按照区文明委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全区未成年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成才。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
2、强化德育意识,抓好德育队伍。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严格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抓好各级德育骨干及班主任的培训,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评选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弘扬先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利用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特别要抓好学生上学、放学、集队、上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培养学生做“讲文明、讲礼仪”的校园小主人。
4、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奉献、友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5、开展好读书活动。大队部和教务要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诵经典、诵名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展示师生阅读成果,打造书香校园。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落实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抓好学困生和行为习惯、性格偏差学生的心理辅导。
7、落实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网络机制,深入管理合力育人。要争取社会支持,使用好校讯通平台和学校网站、班级QQ群、骨干家长群,及时更新内容,发挥其作用。
(三)教学工作。
以市教育局“六严”规定为标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教学常态工作的主要环节上做精、做细、做实,引导教师爱岗敬业,用心育人,潜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1、组织学习《新课标》,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进一步夯实教师基本功。进一步规范常态课的管理工作,行政领导要多听推门课,重点督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上好常态课、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及时组织校内检查,检查重点放在青年教师、薄弱班级、薄弱教师中,促进教师成长,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2、重点带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一是开展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组内观摩课、骨干以上人员的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外校老师开展联合教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6.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篇六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十八大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和主题党课活动,深刻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视频、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扣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大力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央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和行为养成,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并努力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之中,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3.着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结合师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二、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1.开展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修订“两个公约”(《教职工文明公约》、《大学生文明公约》),制定“四个行为规范”(《管理干部行为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服务人员行为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师生健康文明新风尚;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使《两个公约》、《四个行为规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开设“道德讲堂”,开展道德宣讲;做好学校师德标兵评选工作,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责任单位:宣传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学院。
2.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班日、主题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网上互动等活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的社会志愿服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的社会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工作部。
3.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过节”宣传活动。结合“五四”、“七一”、国庆等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过节活动宣传,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过节方式。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
4.组织“美丽校园---临大梦·中国梦”摄影、配文大赛活动。组织我校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者和广大师生拍摄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广泛征集校园风景、人文风情和生活百态类作品,生动反映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感受学校历史文化底蕴,增强爱国爱校热情。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
5.校园文化精品提升建设行动。完善红色馆、博物馆,建设王小古艺术馆、张寿民书画艺术馆、红色影院,在成功上演《沂蒙畅想》、《沂蒙印象》基础上,推出大型舞台情景剧《沂蒙情深》,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层次,更好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宣传部、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6.校园环境治理行动。根据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规划,开展校园美化绿化行动;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对校园主次干道、公共区域实行全天保洁,确保环境卫生达到标准;加强各教学楼、学生生活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周边环境管理,解决卫生脏乱问题;公共区域要解决乱扯乱贴、乱扔乱放、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等不文明现象。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
7.校园交通秩序治理行动。合理规划自行车、机动车位,规范车位管理,解决车不入位、乱停乱放问题;查处机动车交通违章特别是逆行、超速等行为;做好交通秩序管理,解决上下课高峰期,书圣路、弘毅路、致远路等部分路段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现象;加强文明交通安全教育,倡导文明通行,提高师生公德意识。责任单位:保卫处、后勤管理处。
8.校园基础设施完善提升行动。完善照明、排水、路牌、座椅、宣传栏等公共设施,及时维护剑桥、办公楼周边水域木板道和护栏、道路两侧损坏的果皮箱和垃圾桶等,达到外观整洁,功能完好,能正常使用;解决车道、人行道无端被侵占、被毁坏现象,确保道路平整通畅。责任单位:后期管理处。
9.开展节能环保教育和勤俭节约活动。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教育活动,继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完善节水、节电、节约原材料等规章制度;弘扬沂蒙精神,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开展“不剩菜、不剩饭”文明餐桌行动,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活动。责任单位:办公室、后勤管理处。
10.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实践,围绕“三三三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广大教职工、学生的业余课外生活。责任单位:宣传部、各部门、各单位。
11.参与帮扶共建、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继续发挥我校科技文化优势,开展组织科技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一步完善城乡共建活动方案,做好我校“第一书记”帮扶村和城乡共建帮扶村的科技帮扶活动。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
12.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宿舍”、“文明家庭”、“文明就餐”、“文明交往”等主题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对师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教育培训;治理乱圈乱占、乱栽乱种、乱养乱放现象,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工会、后勤管理处、各学院等。
三、搞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
做好20XX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相关工作。组织志愿者进网格,协助社区做好环境卫生的整治、调查问卷的填写、创城档案的整理等工作;做好所包路段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
四、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按照“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指标要求,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认真学习“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对创建任务进行科学分解,抓好项目落实和督查,加强创建档案的整理工作,调动全校师生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中。责任单位:宣传部、各部门、各单位。
7.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 篇七
一、铁军精神的精髓
“铁军”一词最早来源于叶挺将军的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及其隶属的第四军作为北伐军的先头部队, 他们作战勇猛, 纪律严明, 战功显赫, 因而被称为“铁军”。 这支诞生在血雨腥风中的特殊队伍, 继承着北伐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的光荣传统, 汇聚了南方八省健儿, 身肩抗日和反顽的重任, 在日、伪、顽三方的夹缝中求生存,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求发展。 队伍由少到多, 由弱到强, 历经磨难和战火的洗礼, 终于成长为勇猛、顽强、既有铁的纪律, 又文武兼备的威武之师、智慧之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聚而成“铁军精神”。 铁军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其中, 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是其精髓。
铁的信念是指牢固树立必胜的信念, 发扬救国救民、抗敌御侮的光荣传统;铁的意志是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屈不挠、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铁的纪律是指一切行动听指挥, 坚决执行命令;铁的作风是指敢于与困难作斗争, 敢于承认失误。 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二、学校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内涵建设是学校强身健体之根本, 是学校事业长久不衰之保证。 它既是一项系统工程, 又是一门涉及高校方方面面的管理艺术, 同时还是校际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学校内涵建设内容十分丰富, 它主要包括学科建设、 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内容。 受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复杂性, 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制约, 影响高校内涵发展的因素是全方位的、多层面、多方面的, 如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学校发展战略定位、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政策等。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也是高等教育当前要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然而,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抓内涵建设, 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 我们应将铁军精神与内涵建设结合起来, 并且贯穿于内涵建设的全过程。
三、以铁军精神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一) 以铁的信念坚持理念更新和层次定位
首先, 转变观念, 实施学科强校战略。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只有搞好学科建设, 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因此, 应该通过树立学科建设的主导意识、学科建设的全局意识、学科建设的“领先意识”和“特色意识”, 确保学科建设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 合理定位, 科学规划。 大学要根据自己业已形成的学科特色、专业类型、办学规格和服务对象, 以及学校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并对学科发展和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第二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校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进位50到80位,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可以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站在新起点, 用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 科学地规划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二) 以铁的意志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1.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取决于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学科建设水平就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苦练内功尤其重要。 学科内涵建设包括学科特色和优势、“学科群”建设、建设学科基地、加强学位点建设, 等等。 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 科学研究占了相当的权重, 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 主要看该学科从事科研人员的结构和研究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仅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且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 因此, 进行学科建设应做到以下两点: (1)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学科基地。 良好的学科基地不仅是获取申报项目和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 是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础。 (2) 强化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因此, 高校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专著及发明专利的申请。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学校可以少一点高楼, 但必须有大师。 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 是学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首先应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快建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开拓性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体系。 其次, 强化学科队伍, 构建科研团队,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梯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建立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
(三) 以铁的纪律维护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思维方式、 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一所学校内涵、层次、品位、特质的重要标志。 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 近年来, 大学校园内部分师生弱化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 校风、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必须以铁的纪律和完整的激励、考评机制保证和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1.校风营造。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 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 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 优良的校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 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 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 ”优良的校风使高校能够造就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 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 一种精神。 它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 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学风。 在学风建设中, 治学风气是主导, 学术风气是基础, 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习风气。
高校要大力加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各种制度的导向、校训精神的弘扬、校园建设成果的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景点的建设等多种形式, 努力造就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校风; 倡导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诚实友爱的道德感情、诚信负责的行为方式;努力形成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富有人格力量的教风;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风。
(四) 以铁的作风贯彻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学和一流的科研, 同时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制度, 后者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前, 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才刚刚起步, 任重而道远。 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不断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高校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管理体制才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才能真正引导、促进高校迈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办学道路。 在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没有铁的作风保证, 没有铁的作风贯彻和执行, 管理体制改革必然寸步难行。
摘要:以铁军精神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不仅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 而且是“以铁军精神办学、以铁军精神育人”的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文章探讨了铁军精神精髓和内涵, 对影响学校内涵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铁军精神与内涵建设相结合, 主要是以铁的信念坚持理念更新和层次定位;以铁的意志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铁的纪律维护校园文化建设;以铁的作风贯彻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铁军精神,影响因素,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董跃进.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盐城工学院彰显铁军精神纪实[J].铁军, 2008.9.
[2]霍晓玲.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3.
[3]沈培新.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J].学术界, 2003.102.
[4]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 2006.5.
[5]王磊.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构筑核心竞争力[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4.
[6]谢振山.坚持内涵建设主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J].河南教育, 2008.5.
[7]田伟.试论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自身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2.
[8]伍百洲, 秦大同.论学科建设的内涵、策略与措施[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9]张辉.试析影响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外部因素[J].上海高教研究, 1998.10.
[10]刘宏林, 刘华, 赵胜岩.学科建设内涵与体制创新浅议[J].辽宁教育研究, 2004.6.
[11]蒋元平.学科建设的内涵诊释和实现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 2007.1.
8.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篇八
摘要: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下一代。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师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G631
礼仪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某种方式、程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气质、气度等外在的表象方面的规范。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并赋予教师崇高的地位,讲究尊重“天地君亲师”,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立国之本。育人就要讲礼仪,教师理应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
一、教师礼仪及其特征
教师文明礼仪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师礼仪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特定的适用对象。与其他礼仪相比,教师礼仪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
只要你进入这个职业就必须遵守。遵守职业礼仪要以职业规范为核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随心所欲。良好的礼仪素质是需要许多小的牺牲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师礼仪就更是如此,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带来更大的收获。
2.教师礼仪带有强烈的形象性
职业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因而是否遵守教师礼仪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违反教师礼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教师职业状态时,他(她)的功能会被成倍地放大,会影响许多学生.波及广大的青少年,甚至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
二、当前教师礼仪现状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彩色指甲,热衷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还有的教师因学校或个人条件较好而踞高自傲,盛气凌人,严重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声誉。
三、教师礼仪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道德水准、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1.调节作用
教师作为文明公民必须自觉讲究礼仪。教师礼仪不仅能够对教师的社会交际活动有调节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有调节作用。我们常听人评价“某教師有涵养”,其实是他能在一些场合很注意分寸,注意用教师礼仪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2.发展作用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包括方方面面,而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是有效地培养高品质的、和谐完整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教师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教师礼仪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3.教育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摒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不加检点的习惯,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教师“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体现了对该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3.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学校教职工的基本形象应以适当的制度和纪律规范,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形象也应有必要的文明规范,以净化校园风气。校园建设要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使校园自然环境清洁优美,人文环境令人自律,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5.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礼仪素养是礼仪教育成败的关键。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娴熟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有了这样的礼仪教师,才可能促进学校教师的礼仪化,造就一支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的教师队伍。
9.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开头 篇九
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各类竞技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中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境界。要培育校园文化亮点。在校园文艺创作、校园文化精品等方面培育亮点,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品质。要总结提炼校园文化特色。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制度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结合渗透等方面,提炼校园文化特色。
3、持续推进德育教育活动。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三爱”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结合主题班团会、道德讲堂、党团课、各类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和睦友善、职业精神、创新精神等宣传教育,促进师生道德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彰显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互助、文艺下乡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修养。
4、深入开展“创城”活动。对照“创城”任务分解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创城”各项工作落实。与市委文明办、各区文明办及社区联动,围绕全市和我院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创城共建”活动,发挥学院技术人才优势,在网络文明传播、微*、公益广告创作等方面,为莆田市“创城”活动添光加彩,贡献力量,进一步扩大学院的影响力,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5、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拓展志愿服务外延,努力构建集宣传、文化艺术活动、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志愿服务平台,深入社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贯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围绕家风教化、家风约束、家风导向、家风传承、廉政教育、家庭礼仪等主题开展各类教育培训,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微博等方式,大力宣扬优良家风家训,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用优良家风家训培养师生的孝心爱心,引导师生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推荐阅读:
东川中心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计划08-17
学校精神文明创建计划09-28
关于校训、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07-31
张家坳学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06-24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小结08-01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08-11
团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6-21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台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