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社区

2024-08-02

未来的社区(通用7篇)

1.未来的社区 篇一

保险进社区,是否有明朗的未来

保险进社区是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仔细思考并有所实践的创新销售渠道,例如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各街道机关合作,开展保险宣传活动,间接促进保险销售;少数财险公司在住宅小区开设门店,主要开展车险业务,同时开展家财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平安寿险公司在网络上大招社区服务专员,并已经在社区住户信箱投放销售广告,邀请住户参加销售活动。

保险公司显然是想到了进社区的种种好处,如,使固定的销售人员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避免每天东奔西走销售保险的辛苦;如果做的好,很容易口口相传,扩大市场;方便与自己的客户群深入交流,提升服务深度。

但是,由于保险产品本身固有的“销售难”属性和人们对保险行业的不信任,现有的保险进社区活动远未成功,根据媒体报道,即便是借助了红十字会金字招牌的中国人寿社区博爱小站,在这次媒体曝光之前,也已经有多家提前关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仔细反思:保险业到底应该如何进社区?以扩大自己的销售量,同时提高而不是降低自己的公众信任度。

一、寿险公司的渠道选择

从经济角度来说,销售渠道选择的标准是:估算渠道收入,即该渠道潜在的销售量和销量增长潜力,估算成本,即渠道的运营成本,由销售额和成本推算销售利润,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利润就是令人满意的渠道,反之就不可取。

显然,渠道成本是渠道选择的关键,在销量固定的情况下,渠道成本越高,这个渠道就越不可取,因为这会使保险产品价格过高或者使保险公司经营出现亏损。反之,渠道成本越低,意味着单位销售额的费用水平越低,这样的渠道求之不得。

寿险销售的渠道成本有其独特之处,大量的渠道成本都是由于信任问题和客户无知产生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面就是办手续了,成本相对固定。首先,由于近20年的强力销售,我国寿险业在保费巨额增长的同时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在保险交易中,销售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很多客户甚至拒绝与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任何沟通,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销售成本。其次,客户的无知也带来的巨大的销售成本,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自己通常不知道需要购买什么样的保险”。既然不知道买什么,自然不会去买,这使保险销售人员不能守株待兔,必须主动出击,这在保险业和国民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更为突出,销售人员首先需要唤醒消费者内在的保险消费意识和欲望,这也带来了大量的销售成本。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寿险公司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渠道成本,如何通过渠道选择降低销售成本就成为各家寿险公司领导日思夜想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寿险销售之所以有保险代理人和银行两个经典渠道,原因都是其渠道成本较低。首先,保险代理人是全世界经典的寿险销售渠道,可以借助代理人现成的人际圈子销售保险,起到事半功倍的销售效果,当然,代理人还需凭借自己的优质服务获取客户转介绍等客户资源。自从储蓄投资型寿险产品面世后,银行逐渐成为重要的寿险销售渠道,银行在人们心中有崇高的地位,保险公司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于银行的信任来降低交易成本,还有更大的好处,去银行的人兜里本来就踹了几万或几十万正准备存款,钱已经不是问题,只要把产品讲的比储蓄好就是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仔细想想,天下竟

有如此好事,寿险公司当然是迫不及待了,可惜,寿险公司数量很多,且产品几乎雷同,于是银行坐地起价,大赚手续费和灰色收入,压得寿险公司喘不过气来。

想想中国人寿与商业红十字会合作的博爱小站,其实也是想借红十字会降低客户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销售成本,与寿险公司在银行驻点销售自己的产品如出一辙,只不过来博爱小站的多是些老年人,想来量个血压什么的,兜里只揣着几个买菜钱,所以销售难度还是很大的,干下去干不下去还真是很难说。

二、寿险业该如何进社区?

想着服务固定社区的种种好处,寿险公司们蠢蠢欲动,可能的方式如下:

1、保险门店模式

最简单的思维就是想到要开设保险门店,但我认为,可行性很小。原因是,凡是开设门店的,基本都是从事坐等客户上门的业务,也就是说,客户肯定是要买这种产品的,唯一的问题是要确定到哪家商店去买,或者通过哪种渠道去买,但说实话,一般的寿险产品不具备这样的产品属性。对于寿险产品,消费者真的很无知,他/她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买还是不买的问题,而不是去哪家商店或哪个渠道去买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消费者而言,买保险还远没有到客户主动上门购买的地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由于低估风险、拖沓行事、赌博心态、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等原因不去主动购买保障型寿险产品,也不会将投资型寿险产品列入自己的投资选择序列。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只有车险具备了这样的产品属性,即客户一定要买,唯一的问题是选择哪家公司、选择哪个渠道去买。

既然客户不会主动购买寿险,寿险公司开门店又有何益?没人上门,店主们还得跑出去拉客户,这门店又有何用?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让社区居民们每天看到这个标准化设计的门店,逐渐增加信任感,但是,无论信任感增加的如何,还是很难将大量客户吸引到门店来面谈保险购买事宜。专业点来说,保险门店无法改变人们的非理性状态,消费者无知仍然带来巨大的销售成本,虽然可以少量降低信任问题,但降低程度不会很大,所以,保险门店仍然面临巨大的渠道成本,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消化。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确实有保险门店,非常对,但是,美国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水平显然远高于我国,再加上美国保险公司形象较好,这使保险门店面临的渠道成本大幅降低,我国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还远未进化到那种程度,既然如此,开店后肯定是门可罗雀,销量上不去,收益肯定难以覆盖成本,估计很快就得关门大吉。

我不是说绝对不行,假如有一名声望很高的保险专家在店内“坐诊”,门口有大幅的专家广告宣传,能够让居民对专家产生极度的信任感,也是可能成功的,问题是:寿险公司有这样的销售员吗?有多少?我预计,将来,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攀升,一线城市逐渐可行,然后逐渐扩展至2、3线城市。

2、合作销售模式

合作销售模式,就是寿险公司依靠某个公益机构或商业机构或与其合作去销售保险。可能的合作对象包括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小型超市、药店等。合作方式包括驻点销售和委托销售,但从法律等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是驻点销售较好,一是合作对象可能无需办理兼业代理资格,二是不会对合作对象的工作造成干扰,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公益部门,以免导致媒体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体而言,我不赞成开门店的方式,认为即便开出来,也会在短期内倒闭。借力驻点的合作销售模式相对较好些,关键是选择驻哪个点的问题,选择的原则,仍然是降低信任问题带来的销售成本、增大销量。

更深层地说,上述模式的成功还取决于寿险公司本身社会形象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如果寿险公司的形象极差,仔细想想,除了能把揣着钱去银行存款的人在银行搞定之外,其他地点,这事儿确实难办。

2.未来的社区 篇二

1 老年化趋势

1.1 中国老年化趋势

据世界健康组织统计, 全球人口正在迅速步入老龄化。从2000年到2050年, 全球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将从11%翻倍至22%, 人数将从6亿增长到20亿。到那时, 历史上将首次出现老年人口数量超过年轻人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中国在2011年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74亿, 占全国人口的12%;预期2050年老年人将达到4.36亿, 占全国人数30%。而且在老年人中大于70岁的人数将趋向50%, 老年人的高龄化程度逐步增加。而上海作为我国第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城市, 预计到2015年年末, 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 比例接近30%;户籍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70万, 平均每年增加2.4万。

1.2 海南老年化趋势

到2011年止, 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5.1万, 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1.93%, 8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5万, 占老年人口比重的15.72%。今后一个时期, 我省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且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预测, 2015年年末, 海南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7.8万, 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4.66%,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2.5万, 占老年人口比重的16.32%;2020年海南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93.2万, 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8.89%,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3万, 占老年人口比重的17.09%。海南社会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 家庭小型化、空巢化、高龄化趋势日益显著, 养老问题日渐突出。

2 相关政策与规划

2.1 国家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 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中明确指出发展目标, 准备到2020年,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 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 我国社会养老体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2006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针对我国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的国情, 依据我国传统居住文化和养老观念, 提出“9073”养老模式———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人依靠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由于老龄化形势的严峻以及政府的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的需求, 在住区内养老成为将来我国老年住区的发展方向, 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内, 国家将投入大量精力于养老事业的发展。

2.2 海南相关政策

省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意见》的文件中, 明确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和任务。如《意见》规定:到“十五”末期, 市县和海口市的行政区要争取各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有条件的社区老年服务机构要开展生活照料、陪护服务、家务服务、文化体育、健身康复和休闲娱乐等老年服务, 不断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

2011年, 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印发《海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划部署要求, 并系统提出了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为补充、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服务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3 当代社区———国外多代居案例

3.1 瑞士斯坦奈克老年住宅

斯坦奈克老年住宅, 位于瑞士的苏黎世 (见图1) 。项目周围配有一所大型的老年护理公寓, 一个日间护理中心和两所幼儿园。这个公寓提供了各年龄层次的居住需求, 为单身、夫妇、三口之家、四世同堂提供了可能。所有公寓都做了无障碍设计。项目的目的是实现多代人混居, 而并不是单纯的为老人提供住宅。

3.2 新加坡杜生阁组屋

新加坡杜生阁组屋, 位于新加坡市中心不远的杜生地区, 该项目特点在于关注多代人同住的住宅单元需求上。项目共包括5座塔楼, 每座40层~43层不等。共758个住宅单元, 单元面积从44 m2到122 m2不等。老人的单层公寓与成年子女的大公寓相连, 既独立居住又加强了家庭之间的联系。项目的特点在于探讨老人套房与子女套房可能的组成模式, 建筑的形态是根据老年套房与子女套房的相互组合上自然而然产生的 (见图2, 图3) 。

3.3 日本千叶县“新村”集合住宅

日本千叶县“新村”集合住宅为混住型社区。通过户型的变化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满足老人, 中年人, 青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居住需求。社区内不但提供了多代同居的户型, 而且专门设计了老年住宅, 因此同一个社区内呈现分散的多种居住模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居住模式, 比如多代居, 邻居或者单居, 既人性化又符合各代人的需求。

4 养老模式

1) 养老模式———纯养老社区 (海口市海府街道办居家养老中心) 。以“情亲社区, 和谐之源”为理念, 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舒适, 安全的居住场所, 是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 养老模式———养老地产 (三亚清平乐) 。通过处处体现的人性化设计及专业的老年住宅标准, 在风光如画、气候宜人、四季温暖的南国明珠三亚, 营造一处能够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场所。

这里的社区餐厅、洗衣店、综合超市、餐馆、银行、老年用品专卖店等, 给老年人提供了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老人不出社区, 生活无忧。健身步道、泳池、健身房、舞蹈教室、多功能培训教室、图书报刊阅览室、书画室, 满足了老年人娱乐、学习、健身等方面的需求。

750 m2社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设置了一套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户户建立健康档案;配置个性化健康方案;户户紧急求助按钮、社区无线求助追踪;定期体检、健康监测;定期开设老年医疗、保健养生课堂;常见病、慢性病不出社区, 随时治疗, 检测;重病、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接诊服务;行动不便者、重病者免费送药上门;重症、急症最快速度进入三甲绿色通道, 协助转院服务, 使老年人多了一份健康的保障。

海南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上两种模式, 即“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主, 以及以养老地产为主的模式。

3) 当代社区未来养老居住模式探究。中国传统的家居文化, 注重“家”的概念。两个以上同辈夫妻, 加上其他辈的一些成员组成的联合型家庭, 代表着中国人理想的家庭模式。哪种类型养老模式的社区适合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 是需要调查的。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问卷, 试图了解人们心中理想的养老模式。最终发出有效问卷:301份, 其中男士:157人, 占52.16%, 女士:144人, 占47.84%。对象年龄:20岁以上各年龄段, 对象收入:中低收入为主。最终的结果显示:a.倾向在自己家中养老的人占77.41%, 占绝大多数, 小部分愿意住老年人社区养老, 极小部分愿意在养老院。b.老人晚年多愿意生活在风景宜人的郊区。c.78.74%老年人希望和子女住的近一点。不希望和子女的同住的只占21.26%。因此,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 他们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跟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生活在一起, 或者在年轻人或小孩生活的空间附近生活。也就是说, 相比纯养老社区, 中国人更喜欢多代居的养老模式。

5 结语

5.1 未来中国“多代居”的设想

我国当代社区的结构模式, 是以社区为主, 往下分组团, 组团下分楼栋, 楼栋又分不同类型户型的层级概念。这种结构模式, 启示我们多代居的形式可以在不同的层级体现。根据这种启示, 笔者设想未来中国“多代居”的模式可以分成四类, 分别是多代居社区, 多代居组团、多代居楼栋、多代居户型。

1) 多代居社区:以一个社区整体为单位, 社区内一部分楼为青年人居住, 一部分为老年人居住, 两种类型的楼没有明确的划分区域。呈现分散的多种居住模式。上述日本的千叶县“新村”集合住宅, 即为多代居社区模式。2) 多代居组团:以组团为单位, 社区根据组团划分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居住区域, 有明确的范围。上述瑞士的斯坦奈克老年住宅即为多代居组团模式。3) 多代居楼栋:以一幢楼为单位, 老年人与青年人同时居住在里面, 按照楼层分各自的居住区域。上述的新加坡杜生阁组屋即为多代居组团模式。4) 多代居户型:以户型为单位, 老人和青年同住于同一户型内, 根据内部功能划分居住区域。

5.2 海南未来养老社区模式

用海南天然的竞争优势发展“多代居社区”或“多代居组团”的综合性养老地产, 以养老地产建设来完善海南养老社区发展, 完善推进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分析了中国的老年化趋势, 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 对当代社区的养老模式进行了研究, 探索出了中国人理想的养老模式——多代居养老模式, 并对多代居社区、组团、楼栋、户型四种发展模式作了阐述, 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年化,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吴承钧, 王纬迪.浅析老年住宅设计[J].大众文艺, 2011 (22) :11.

[2]李成玉.老年住宅开发模式分析[J].建筑科技, 2006 (2) :37.

[3]王亮, 陈凯, 曹罡.旧住宅建筑适老性改建探析[J].山西建筑, 2012, 38 (2) :23-24.

[4]李鸿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2.

[5]王睿.浅谈老年公寓的居室设计[J].甘肃科技, 2008 (2) :54.

[6]代银.城市单位社区发展变革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7]周典.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 2009 (3) :133.

[8]朱梨.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养老方式的转变与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3) :119-120.

3.未来的社区 篇三

华润巨著教育大盘献礼京城

房子是有形的,教育是无形的,当高品质的房地产项目与优质教育资源深度结合,给置业者带来的将是物业价值之外的巨大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经成为最具价值的城市资源之一,而以华润为代表的责任房企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在为业主带来附加价值的同时也将区域宜居环境引领向全新的高度。

红山世家作为华润旗下的品牌教育大盘,在非凡的地缘价值与至高的建筑品质之外,其更以优质教育资源簇拥、学风气韵浓厚而享誉京城。据了解,红山世家所在的西二环区域内是京城著名学府云集之地,周边涵盖北京第八中学、北京第十四中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历史悠久的众多名校。

荣踞城市核心、咫尺著名学府是红山世家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在西二环,红山世家28万平方米经典赭红色砖石建筑已成为北京的宜居地标。华润在绝版地缘优势之上潜心雕琢,引入国之名校北京小学与公立幼儿园,于巅峰之上再创巅峰,终成就红山世家非凡的教育地产价值体系。

携手北京小学,九年全程公立教育

小学与幼儿园均属基础教育,而对于有刚性置业需求的家庭来说,基础教育阶段是无法逾越的,基础教育设施的刚性需求程度和其他需求相比是最高的。而北京知名的小学及幼儿园大多是公立学校,资源异常稀缺,可以实现公立名校教育的地产项目可谓凤毛麟角。

红山世家与北京小学采用颠覆以往的深入合作模式,将红山世家完全纳入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之中,成立北京小学红山世家分部,区别于郊区开设分校的情况,保证优质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的落地,堪称北京小学名门正统。

与此同时,红山世家引入高品质公立幼儿园,实现公立幼儿园、小学一体化,使业主近享九年全程公立教育的品质与保障。值得一提的是,红山世家九年全程公立教育为业主专享,所有红山世家业主的子女不论户籍均可直接就读。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北京,红山世家此举无疑为业主实现了巨大的财富附加价值,更成就了众多家庭不必远行即可轻松入读名校的至高生活理想。

一校四址战略合作

北京小学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软硬件条件均属国内—流,数十年来名人辈出桃李满天下。1949年6月19日,随着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市委选定了位于西四兵马司的一所旧中学为校址,任命禹培之为首任校长,北京小学正式成立。

据了解,北京小学是当时北京规模最大的公立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堪称一流,也是迄今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学。学校承担国家级、市级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被评为北京市“九五”重点课题优秀实验校。同时以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以中、短期留学的方式,尝试与国内外的小学深入开展校际问合作交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经过数十年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今,北京小学“一校四址”的战略布局已确立,四个校址系出同门,功能各有侧重。而北京小学红山世家分部正是“一校四址”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名校窗口作用。据了解,自2000年始,北京小学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全新阶段:2004年,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即留学生部成立;2006年,北京小学走读部成立;2007年,北京小学教育专家服务中心成立;2009年,北京小学红山世家分部正式成立。至此,北京小学西城核心“一校四址”的战略布局正式完成。

红山世家携手北京小学,以“一校四址”的战略高度深入合作,将名校资源原版呈现,非普通的社区设立分校模式可比。更难能可贵的是,红山世家业主可优先享受北京小学高品质公立教育资源,在当今严酷的房地产市场中无疑为项目增添了制胜的竞争实力。

软硬兼施教育社区

红山世家汲取了国外高端社区的先进经验,倾力打造北京首屈一指的教育世家。在硬件方面,红山世家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场地,针对学前儿童设置有沙滩乐园,针对小学生设置有专属的400米林问橡胶跑道。而红山世家3.6万平方米园林即是孩子天然的游乐场。在这里,无论室内室外,都有一片可供孩子尽情挥洒的理想天地。在软件服务方面,红山世家专门为家长设置了接送孩子上学、四点半学堂等多种贴心服务。除此之外,社区还定期举行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亲子活动等。

4.未来的社区 篇四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竹溪河社区在县科协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指导,不断加强科普宣传、提供科普服务、开展科普活动,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法,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打造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亮点,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未来三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以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整合社区科普资源,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科普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使科普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

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发展、壮大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

讲师团,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辖区内

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各类人才,聚集到社区

科普人才资源库。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社区科普工作公众参与是基础,科普活动是灵魂,“科

技周”是科普活动的有效载体。坚持推行“科技周”活动,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

心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形成公众参与的格局。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增强他们对科技、自然的想

象力与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热爱生

活、创造未来的热情。通过切实开展“科技周”活动,将社

区科普工作推向高潮。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

在科普工作中,继续坚持组织好创“省级科普示范区”

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创办具有竹溪河特色的“崇尚科学,健康生活”品牌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结合这一主题,一是认真举办“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科普

大课堂,开展公共卫生、防灾避险、传染病防治等内容的科

普宣传活动,宣传对象除社区干部、青少年、社区居民外,进一步扩展到工地、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同时,增强社区

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法律、文化、养生、环

保、科技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将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干警,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及如何用

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成立社区科普专家服务室,邀请社区学历较高的居民定期到社区来做各方面的知识讲

座。三是设立“科普体验区”,精心制作更多科普画板,把

科普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到居民面前,使居民能够更加

直观、全面的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广泛

运用到生活中来;四是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室,定期邀请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坐诊健康服务室为居民免费进行诊

疗,方便居民的同时,更帮助了社区困难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网,建立居民科普服务平台,开通社区科普服务邮箱,使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必要的服

务和帮助。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对力度,利用社区

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

觉加入到反对邪教、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开展各类以

反邪教、伪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活动让

居民自觉树立起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的意识。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普工作更上

一层楼,科普宣传工作会辐射到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走进

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建设省级标准化社

区为契机,建设一个90平米教室,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主

阵地。二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科普活动站、科普

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标准及其开放、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是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组织制度。

今后三年,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把社

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及时收集居民对开展科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不

断改进,充分调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加

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新

局面。

镇坪县城关镇竹溪河社

5.未来三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 篇五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集贸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以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按照上级科协关于社区科普工作载体创新的要求,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打造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亮点,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未来三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以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整合社区科普资源,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功能,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科普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使科普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壮大、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讲师团,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各方面人才,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社区科普工作是以社区科普服务站为主要科普活动阵地,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所以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我们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

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还要利用学生放假期间,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把科技周活动推向高潮。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大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在坚持组织好创“全国科普示范区”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社区同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下,我社区创办了自己的“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特色品牌科普活动。结合这一主题,举办“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科普大课堂系列活动,开展了公共卫生、防灾避险、传染病防治等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宣传对象除社区干部、青少年、社区居民外还扩展到工地、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法律、文化、养生、环保、科技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将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干警,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及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制作更多科普画板,在社区广场展览;成立社区科普专家服务室,邀请社区学历较高的居民定期到社区来做各方面的知识讲座;准备设立“科普体验区”,把科普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到居民面前,使居民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广泛运用到生活中来;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室,定期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坐诊健康服务室为居民免费进行诊疗,方便居民的同时,更帮助了社区困难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网,建立居民科普服务平台,开通社区科普服务邮箱,使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对力度,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

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集贸社区将打造省级标准化社区,社区办公总面积达到998平米,科普工作也将是一项重要指标,为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集贸社区将建275平米教室,用于党史、国防教育展室、科普大学教室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标准及其开放、维护和管理制度,对科普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组织制度,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制度和教学制度。科普工作将就此更上一层楼,科普宣传工作会辐射到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做到及时总结,不断改进。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及时收集居民对开展科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集贸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

6.彩云湖社区科普工作未来三年计划 篇六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落实社区“梦想风帆”的科普品牌活动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建设与思想道德文化、健康素质建设协调发展,明确未来三年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社区未来三年科普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国家科普益民计划”,围绕“讲科学生活,建和谐社区”主题,按照突出重点,创新工作,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出发点,深化社区科普工作“梦想风帆”品牌活动,以社区科普教育为载体,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以“组织统领、群众参与、单位共建、资源共享”四大要素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逐步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突出科普

品牌效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宣传科学观念,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在居民中形成崇尚科学,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主要作法

(一)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队伍建设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中,提升社区科普工作小组科普活动能力,积极组织社区热心科普事业的居民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社区科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到本社区居民10%,保障每个志愿者每年累计参加科普活时间不少于20小时。引领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成立共建组织,吸纳8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共同为辖区居民服务。

(二)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经费设入

一是2015年改善社区现有办公资源,结合社区“智慧社区”

建设,设立“科普智慧社区”展厅,改善社区科普图书室环境,打造具有亲和力的“科普图书电子阅览室”提升阅读学习氛围。改善社区科实大学教学点及四点半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品质。

二是增加科普图书室图书500册,增加科普知识光盘60盘,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区”,以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三是全年社区科普活动经费投入不低于3万元。

(三)加强社区科普宣传氛围及活动开展

1、社区八大宣传栏内容按季更新。社区八大宣传栏按季更新。社区宣传册、宣传展柜、报架内容每月换新。

2、推进每月一个主题活动开展。每月推进开展“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暑期活动”“中老年养生”“科普知识巡展”“科普知识竞赛”“志愿者活动”等活动,保证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化。

3、推进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的活动开展。在社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全国科普活动日活动,组织发动居民群众、科普学员、志愿者、共建单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健康、安全、和谐”为主题开展大型户外科普图片展,结合活动主题同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并发放科普宣传手册。科技活动周社区以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普展示、科普咨询、科学体验和竞赛、科普知识展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抓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食品安全、健康养生)做为科普宣传重点。

4、推进社区科普活动室活动经常化。一是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电子阅览室常年免费对居民开放。二是每季度定期开展不同类型活动,年初开展迎新春科普活动,为科普学员交流搭建平台开展科普学员座谈交流会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对社区科普教学、活动等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科普知识教学开展组织迎春科普迷语竞猜,让学员、居民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九龙镇是楹联之乡,根据传统中国新年楹联文化,社区每年组织有特长的科普学员撰写楹联送给居民群众共同迎接新春佳节。年中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知识问答、科普手抄报,科普作文比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年末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社区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洁净家园活动,科普大学教学活动。

5、推进社区科普示范小区、示范楼幢、家庭、个人的评选活动。为了让广大居民更多更好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带来的好处,切身体会到“贴近生活,享受科学”的学习乐趣。社区以“科学技术进家庭、科学理论进生活、文明素养进心灵”为主线,从“创建和谐,亲情邻里。洁净家园,清新环境。科学生活,营造氛围。热爱科学,学以至用”等几个方面评选出辖区内科普示范小区、示范楼幢、家庭、个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

1、确保科普大学教学有场地,教学工作定时定点。社区把科普大学教学工作放在社区重要工作中,固定教学场所,确保科普教学场地设施专人管理,每周四定期开展科普教学工作,全年开课不少于28节。

2、确保科普大学教学“社区引领,学员自治”。社区科普工作社区主任负总责,专人负责管理社区教学活动开展。引领学员成立学员自治小组,上传下达,广泛收集学员协助社区科普教学工作,在学员中起到宣传、发动、带领的骨干模范作用。全年招收学员人数不少于150人。

3、确保科普大学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年初理定工作计划,招收科普学员,广泛听取学员意见,针对学员需求制定课程内容,整合辖区资源,挑选优秀志愿者老师利用PPT课件、现场互动、情景剧等方式共同开展科普教学工作。年终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学员总结表彰大会,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五)加强社区科普“梦想风帆”品牌活动建设

一是着力深化科普“梦想课堂”品质及内容。结合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教学工作,按照“组织统领、群众参与、单位共建、资源共享”原则,从社区共建的职能部门中挑选中优秀课业老师,开展系列专题讲座。结合社区居民所想所需,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精选课堂内容,新增婴幼儿健康喂养课、园艺课、消防安全演验等实作型科普课堂。社区组织开展科普学员踏青、旅游、参观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增加活动内容,促进学员交流。

二是着力提升科普“梦想起航”活动丰富多彩。深化社区“四点半课堂”建设,招聘辖区志愿者老师,为四点半下课家长不能及时接送的孩子辅导作业,特别增加“四点课堂的辅助课堂”即延长社区科普活动及科普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让孩子们在四点半课堂之余能更多的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深化提升社区“暑期课堂”建设,暑期开展多种青少年活动,除坚持开展拉丁舞培训、美术、英语班、安全教育课等室内课程外,还将新增社区与共建单位共同开展的 “迷你警校暑期夏令营”“交巡警志愿者体验岗”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身参与体会警务工作运作流程,体验警务工作智能化,增进青少年对交巡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深化提升社区其它“梦想起航”活动建设,开展科普青少年楹联培训、科普知识微宣讲、科普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读书比赛等。让青少年在各种活动比赛中展示自我,发掘自身才能,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三是着力发展科普“梦想延伸-第二课堂”

加强社区艺术团队建设,加大对艺术团各队伍的教育管理,聘请专业艺术老师,提炼精品节目2-3个,在各大节日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演出,让让居民群众学有所依,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不断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健康队伍建设,引导居民学习健身养生课程,参与社区健身球、建身操队、柔力球队、太极拳剑队、腰鼓队等健身队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参与组织引领各队伍建设管理。不断满足居民课外健康需求。

7.未来的社区 篇七

鉴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文章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H区辖区科教资源独特,拥有16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在校大学师生50多万人;有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多万人。H区医疗资源丰富,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487家,其中医院31家。有卫生技术人员7 364人,医院病床4 88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7.8人,拥有医院病床5.2张。2002年为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鼓励部分国有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制为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实行国有民营”[5]。近年来,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6]。H区由于其独特区情成为集多种力量办社区卫生的典型。

截至2011年年底,H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我们通过向该区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座谈访问、发放问卷收集了相关资料。

1.2 方法

结合不同举办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开展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的管理关系和政府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设计座谈访问内容以及问卷,经过多次讨论完善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组人员经过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集数据采用Exce1 2003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成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政府直接举办、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举办、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团体或个人举办”等多种形式[7]。结合H区区情,文中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举办主体分为政府直接举办、高等院校校医院转制举办、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举办、企业医院转制举办和个人举办等几种形式,以下简称为政府办、高校办、医院办、企业办和个人办。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成为,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独立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2.2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主体情况

2.2.1 管理主体———区卫生行政部门。

有地区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该类机构一般为全额拨款单位,主要负责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和工作落实。H区未设立专门机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监督所专业人员以及医护专家进行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独立站,并指导督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41个站进行管理。

2.2.2 管理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区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主要力量,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全区中心数的22.0%,负责辖区5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最多,占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的50.0%,平均服务人口最多,服务人群主要为校内教职工,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2家管理非高校办站,均不超过3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服务人口均在4万人以上。

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为几类中心中最少,仅占11.0%,平均服务人口数最少,且均未办站。除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管辖站数量最少,见表1。

2.3 管理对象———社区卫生服务站情况

2.3.1 业务开展情况。

有的区,如上海市长宁区等,区内站仅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H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展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其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11大类项目中,H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开展卫生监督协管、预防接种项目,仅协助中心开展;其他9个项目均要求站能独立开展。

2.3.2 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含独立站)服务总人口占全区人口2 8.4%。

个人办站、企业办站数量大,分别占全区总站数(不含独立站)的30.0%和40.0%,平均服务人口较多;政府办站次之,占全区站的15.5%;高校办站数量少,平均服务人口数最多;医院办站数量及平均服务人口均为最少,见表2。

注:不含4个独立站情况。

2.4 管理关系

2.4.1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关系由其举办性质决定。

H区站的管理关系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一体化管理关系,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行政、业务、人事、药械和财务”等5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期收购的站,中心与站位不完全一体化管理关系,即中心仅在行政、人事和业务方面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对于与中心无隶属关系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一般为业务管理关系,即仅对业务开展进行指导、考核。四是对于规模较大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隶属关系的站,其地位等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命名为独立站,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直接进行业务管理。

H区一体化管理关系的站仅为13.3%,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企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无一体化管理站;业务管理关系的站比率达80.0%。具体管理情况见表3。

2.4.2 公共卫生经费核拨。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按数量、质量和满意度综合情况进行全区各机构公共卫生经费分配。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直接考核;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上级中心进行考核,并将成绩报区卫生局备案,区卫生局年终进行抽查核实后,根据总分值制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经费分配表,报区财政审核后,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其再下发到各站。

3 讨论与建议

3.1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其辖区中心资源优势加强站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主体有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有地理环境和业务联系两大优势,一方面中心与站在同一街道范围内,距离较近,方便相互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站点的有力的技术支撑,站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的区域辐射和有力补充,基于业务联系的管理和考核将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区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独立站的设置,增加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幅度,扁平的管理结构将大大增加其工作量,难以确保管理质量。因此,建议不设立独立站,建立区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三级管理模式。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主要力量。辖区医疗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高校办中心、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形成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站的管理方面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发挥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与技术优势管理站。

3.2 提高政府办站、医院办站比率

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企业办站和个人办站,这两类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企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境尴尬,面临服务人群的扩大和经费支持两个方面转型;个人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处于弱势地位[8],他们在服务提供中难以避免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高校由于其特殊性,服务较封闭,局限于校内教职工,高校领导、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职工对扩展校外服务无积极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力应该是依靠政府办站和大医院办站。政府办站基本无运行负担,且政府直接监管,服务较规范;大医院由于医疗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能提供相对规范的服务。建议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提高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比率,出台政策,鼓励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站点;另一方面,创新体系建设模式,探索企业办站、个人办站政府化的有效实施办法。

3.3 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

目前,一体化管理均在由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举办的情况下实现,进一步推进阻力重重。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推行绩效工资,在相关奖励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展业务设立站点积极性不高;高校由于其社区人群的集中和稳定性,在管辖区域内对站的需求小,故高校办站数量少;企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企业内部管理制约,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开设站点;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倾向于关注基本医疗的,由于站点经营管理难度较大,不轻易开设站点。探索非直接举办站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有利于现有多种力量办社区网络的稳定和优化。

3.4 加强业务分类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统一的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并将考核信息反馈区卫生行政部门,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抽查核实。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情况不同,开展业务情况有差别,有的项目还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补充、协助。为确保每项任务的落实,并加强各类工作管理,根据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区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在确定站的基础的必须开展的项目后,进行分类管理,如分为计划免疫类、监督协管类和妇幼保健类等,各站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服务项目,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依据各站选定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管和指导。

摘要:目的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座谈访问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主体有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办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主要力量;个人办站、企业办站数占全区总站数64.4%;中心与站一体化管理关系较少,80.0%为业务管理关系。结论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站的管理主体,充分利用辖区中心资源优势加强站的管理;提高政府办站、医院办站比率;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加强业务分类管理。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十一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J].中国社区医师,2011(2):160.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杨瑞,李永斌,王芳,等.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8-9.

[4]卢祖洵,王芳.社区卫生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15-19.

[5]张丽芳,尤川梅,陈瑶,等.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现状及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36-38.

[6]赵琨,张艳春,姚红霞.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比较研究[J].全科医疗,2010,13(8):2430-2432.

[7]卢祖洵,李永斌,王芳,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及值得关注的问题[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12(6):321-324.

上一篇:反应情况材料下一篇:寻找童年活动策划书